期刊文献+
共找到92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机行星齿轮啮合冲击激励及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1
作者 何泽银 伍宏健 +2 位作者 杨震 易锋 裴世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7,共15页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 为揭示太阳轮-行星轮间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状态演变规律,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外啮入冲击激励解析计算模型,与齿轮副有限元显式动态接触模型对比,验证解析模型合理性;进而,搭建啮入冲击诱发行星轮-齿圈、行星轮-太阳轮线内冲击机理模型,研究外啮合齿轮副啮入冲击对行星轮-齿圈内啮合状态、太阳轮-行星轮外啮合状态的影响规律,阐明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多点冲击激励变化规律;而后,建立盾构机行星齿轮系统集中质量模型,计算不同冲击激励下内、外齿轮副间啮合力,阐明冲击激励与齿轮副啮合力间动态演化规律;最后,搭建行星轮系统显示动力学模型,提取外、内啮合齿轮副啮合力与接触力,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模型合理性。结果表明:内、外啮合冲击力数值与解析解吻合良好,相对误差为4.09%;行星轮系统线外啮入冲击将诱发内、外啮合齿轮副线内冲击;行星轮系冲击激励呈周期性变化,将诱发行星轮系内、外啮合齿轮副间啮合力改变,啮入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间动态啮合力减小,而诱发的线内冲击激励会使齿轮副动态啮合力增大,导致行星轮系统振动加剧;行星轮系统有限元仿真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外、内啮合啮入冲击相对误差分别为3.21%、6.40%,平均啮合力误差分别为6.93%,3.80%,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冲击 解析模型 动态特性 行星齿轮 盾构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润滑齿轮接触疲劳寿命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2
作者 何涛 马国政 +4 位作者 李海庆 石佳东 李振 郭伟玲 邢志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80,共15页
齿轮作为传动领域的重要零部件,其使用寿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齿轮运行过程中,接触齿面受到相互滚动作用和相互滑动作用,容易造成齿面接触疲劳失效。固体润滑齿轮是指齿面上镀覆了一层固体润滑涂层的齿轮,涂层可有效减轻齿轮啮合面的摩... 齿轮作为传动领域的重要零部件,其使用寿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齿轮运行过程中,接触齿面受到相互滚动作用和相互滑动作用,容易造成齿面接触疲劳失效。固体润滑齿轮是指齿面上镀覆了一层固体润滑涂层的齿轮,涂层可有效减轻齿轮啮合面的摩擦磨损并提高其承载能力,最终实现延长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目的。本文主要总结了固体润滑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对固体润滑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各种类型齿轮试验机的研制、各种固体润滑齿轮典型的接触疲劳失效形式以及提出的相关寿命计算模型和试验方法等内容。然后,从齿轮啮合面之间接触力学和摩擦学的角度,考虑固体润滑涂层的特性,概述了各类基于数值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建立的寿命计算模型。接着,探究分析了表面物理性能、服役工况和固体润滑材料三个主要因素对固体润滑齿轮接触疲劳行为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固体润滑齿轮接触疲劳寿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齿轮 接触疲劳试验 寿命预测模型 固体润滑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扰动和摩擦下的斜齿轮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3
作者 刘炀 王结鑫 崔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9-384,共6页
建立考虑随机扰动和摩擦的8自由度单级斜齿轮传动模型,根据齿轮啮合原理,求解系统所受的摩擦力和摩擦力臂,利用龙格库塔法对微分方程进行求解,结合啮合频率的分岔图、时间历程图和庞加莱映射图等。分析在含摩擦和随机扰动啮合频率作用... 建立考虑随机扰动和摩擦的8自由度单级斜齿轮传动模型,根据齿轮啮合原理,求解系统所受的摩擦力和摩擦力臂,利用龙格库塔法对微分方程进行求解,结合啮合频率的分岔图、时间历程图和庞加莱映射图等。分析在含摩擦和随机扰动啮合频率作用下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得到,随着啮合频率的增加,系统由周期运动进入混沌运动,摩擦因数不会改变系统的分岔特性,但是会影响混沌区域附近的倍周期现象,随机扰动啮合频率会改变系统分岔特性,使系统提前进入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随机扰动 斜齿轮 分岔 啮合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心距变化的齿轮接触应力计算方法
4
作者 汪红兵 冯世成 +1 位作者 尹来容 胡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52-2566,共15页
齿轮制造/安装误差和轴承径向间隙导致齿轮中心距变化,改变齿面的接触特征,影响齿面的磨损和疲劳寿命。本文基于考虑制造/安装误差和轴承径向间隙影响的2种齿轮中心距模型,结合赫兹接触理论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考虑中心距变化的齿面... 齿轮制造/安装误差和轴承径向间隙导致齿轮中心距变化,改变齿面的接触特征,影响齿面的磨损和疲劳寿命。本文基于考虑制造/安装误差和轴承径向间隙影响的2种齿轮中心距模型,结合赫兹接触理论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考虑中心距变化的齿面接触应力计算模型,并通过将该模型所得结果与有限元接触模型结果对比,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此外,进一步研究了齿轮中心距变化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实际中心距的增大,本文模型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结果的误差减小。随着齿轮中心距的增大,单齿对啮合区沿啮合线方向左移,齿面接触应力减小,但齿轮重合度也减小。因此,合理控制齿轮中心距变化对齿面接触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中心距 接触应力 制造/安装误差 轴承径向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数ZI蜗杆斜齿轮传动设计与有限元分析及其应力预测
5
作者 金承珂 孙小肖 黄嘉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3-460,共8页
为解决传统渐开线蜗杆斜齿轮副在开式传动或传动比过大时斜齿轮容易发生齿根断裂的情况,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不等模数不等压力角设计的渐开线蜗杆副,使斜齿轮的模数与压力角同时提高,大幅提高斜齿轮的齿根强度。通过对此种蜗杆副的传动... 为解决传统渐开线蜗杆斜齿轮副在开式传动或传动比过大时斜齿轮容易发生齿根断裂的情况,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不等模数不等压力角设计的渐开线蜗杆副,使斜齿轮的模数与压力角同时提高,大幅提高斜齿轮的齿根强度。通过对此种蜗杆副的传动特性的分析,得到特殊的啮合角与中心距计算方式。另外,通过对同传动比、同蜗杆情况下基于不等模数设计的ZI蜗杆斜齿轮副和传统ZI蜗杆斜齿轮副的建模与有限元分析,得出在较大模数比情况下的斜齿轮齿根强度约为传统斜齿轮齿根强度的2.956倍,增大了渐开线蜗杆的应用范围。后续使用灰色预测,对比出误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d Errors,SSE)最小模型,予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另外进行蜗杆施加不同转矩下的斜齿轮啮合齿受拉力处最大应力σ_(1max)的数据预测,为相应的工程分析与必要的校核设计给出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蜗杆斜齿轮传动 不等模数 不等压力角 有限元分析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模数渐开线齿轮副参数极限值与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金承珂 黄嘉昕 +2 位作者 朱辰泽 孙小肖 尹越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2-667,共6页
为了解决常规变位齿轮对中心距调节及强度分配的局限性,提出利用基圆节距相同但模数不等的结构,大幅度提高齿轮传动中较小齿轮的强度,尤其是齿根强度。但用于工程实践中的模数与齿形角相差均较小,通过对渐开线齿面的形成原理及齿轮啮合... 为了解决常规变位齿轮对中心距调节及强度分配的局限性,提出利用基圆节距相同但模数不等的结构,大幅度提高齿轮传动中较小齿轮的强度,尤其是齿根强度。但用于工程实践中的模数与齿形角相差均较小,通过对渐开线齿面的形成原理及齿轮啮合中部分参数的分析,得到了此种齿轮模数、齿数、齿形角、齿高系数等参数的限制条件,并通过公式推导了齿数、齿高系数与分度圆压力角极限值的关系式。基于工程实践情况建模并通过Ansys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基于极限参数设计的齿轮强度约为标准齿轮的2.66倍,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并扩大了此种齿轮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不等模数 不等压力角 无侧隙传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廓修形对行星减速器啮合干涉现象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罗仲龙 张秀超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消除行星减速器齿轮副啮合干涉现象,以某渐开线行星减速器中单级行星齿轮为对象,以行星齿轮级传动误差、s-p啮合副啮合接触性能和齿轮副接触应力为修形评价指标,研究了其太阳轮和行星轮的齿廓修形参数对该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 为消除行星减速器齿轮副啮合干涉现象,以某渐开线行星减速器中单级行星齿轮为对象,以行星齿轮级传动误差、s-p啮合副啮合接触性能和齿轮副接触应力为修形评价指标,研究了其太阳轮和行星轮的齿廓修形参数对该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未修形时相比,当对太阳轮和行星轮进行修形后,行星齿轮级传动误差、齿轮副接触应力、s-p啮合副啮合接触性能及齿轮传动的稳定性都有了极大的改善。针对齿轮修形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当修形量在(16±4)μm(太阳轮)和(11±4)μm(行星轮)时,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最优,对提高行星齿轮的传动性能和行星齿轮的修形加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减速器 啮合干涉 齿廓修形 修形量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形貌对交错轴变厚齿轮传动接触特性影响分析
8
作者 倪高翔 陈沿宏 +1 位作者 李垚 方子帆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0,共6页
从刀具修形角度出发,将抛物线型齿条刀具引入到变厚齿轮传动中,通过建立抛物线型齿条刀具的法向截面数学模型,以滚削加工理论为基础,推导了抛物线刀具加工变厚齿轮的齿面方程;采用轮齿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几何设计参数下,抛物线刀具... 从刀具修形角度出发,将抛物线型齿条刀具引入到变厚齿轮传动中,通过建立抛物线型齿条刀具的法向截面数学模型,以滚削加工理论为基础,推导了抛物线刀具加工变厚齿轮的齿面方程;采用轮齿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几何设计参数下,抛物线刀具对齿轮副TCA(轮齿接触分析)和LTCA(承载接触分析)的影响;建立交错轴变厚齿轮副啮合模型,研究抛物线修形前后不同FPD角(第一主方向角)对齿轮副的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别对比抛物线修形前后的接触迹线、齿面接触力、传递误差、齿根应力和啮合印痕的数据.结果表明,抛物线型齿条刀具对加工变厚齿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研究可为变厚齿轮传动的修形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厚齿轮 交错轴 抛物线刀具 轮齿接触分析 承载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超精密圆柱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立鼎 凌四营 +2 位作者 马勇 王晓东 娄志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研究了精密、超精密圆柱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分析比较了锥形砂轮磨齿、蝶形砂轮磨齿、大平面砂轮磨齿、蜗杆砂轮磨齿和成形砂轮磨齿的工作原理及当前国内外精密、超精密圆柱渐开线齿轮的加工现状。探讨了ISO1328:1997标准中2级以上... 研究了精密、超精密圆柱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分析比较了锥形砂轮磨齿、蝶形砂轮磨齿、大平面砂轮磨齿、蜗杆砂轮磨齿和成形砂轮磨齿的工作原理及当前国内外精密、超精密圆柱渐开线齿轮的加工现状。探讨了ISO1328:1997标准中2级以上精度超精密齿轮的加工。最后,指出大平面砂轮磨齿机Y7125有着结构简单、传动链刚度高、磨齿精度高等优点,具有较大的改装空间。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有可能将其改装精化成磨削超精密圆柱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母机,实现2级到1级精度超精密齿轮的加工。1级精度超精密齿轮的研制成功,可提高齿轮的传递基准,从而可提高齿轮制造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渐开线齿轮 超精密齿轮 磨齿原理 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渐开线齿形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立鼎 娄志峰 +2 位作者 王晓东 马勇 张玉玲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0-985,共6页
分析了双基圆盘式渐开线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其具有结构简单、测量过程中无测头位置引起的阿贝误差等特点。该仪器采用交叉弹簧片的铰链结构作为误差传递杠杆,其灵敏度高、无间隙。经过对仪器的主要测量误差源进行补偿后,其系统的测量不... 分析了双基圆盘式渐开线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其具有结构简单、测量过程中无测头位置引起的阿贝误差等特点。该仪器采用交叉弹簧片的铰链结构作为误差传递杠杆,其灵敏度高、无间隙。经过对仪器的主要测量误差源进行补偿后,其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U95)<±0.5μm,测量精度可以满足1级渐开线齿形的测量要求。通过与其它渐开线齿形测量方法的比较,双基圆盘式渐开线测量仪仅在测量自动化和多功能性等方面不如CNC齿形量仪,其在测量精度与制造经济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是超精密渐开线齿形测量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齿轮 渐开线齿形 测量原理 双盘式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齿廓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理论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36
11
作者 肖望强 李威 +1 位作者 韩建友 段东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4-50,共7页
为提高齿轮承载能力设计齿轮两侧压力角不等的非对称渐开线新齿形,推导双压力角非对称齿廓齿轮工作齿侧与非工作齿侧的渐开线齿廓方程和齿根过渡曲线方程,通过迭代计算和优化策略提出非对称齿廓齿轮疲劳强度解析法计算公式。编制生成非... 为提高齿轮承载能力设计齿轮两侧压力角不等的非对称渐开线新齿形,推导双压力角非对称齿廓齿轮工作齿侧与非工作齿侧的渐开线齿廓方程和齿根过渡曲线方程,通过迭代计算和优化策略提出非对称齿廓齿轮疲劳强度解析法计算公式。编制生成非对称齿轮齿廓的参数化程序,在此基础上建立非对称齿廓齿轮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解析法对不同压力角组合的非对称齿廓齿轮弯曲应力和危险截面位置计算得出,随着工作齿侧压力角的增大齿根最大弯曲应力逐渐降低,单齿啮合区向齿顶偏移;通过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与解析法一致,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非对称齿廓齿轮齿根弯曲应力随工作齿侧压力角变化的计算公式。采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加工制造非对称与标准齿廓齿轮,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采用双齿脉动加载方法对其进行疲劳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对称齿廓齿轮在相同寿命下比对称齿轮极限载荷提高了50%,非对称齿廓齿轮的应力值变化趋势与前两种方法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压力角 非对称齿廓 齿轮传动 疲劳强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齿轮动态啮合力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69
12
作者 毕凤荣 崔新涛 刘宁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为了获得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的动态啮合力,提出了一种在MSC-ADAMS平台上的计算机仿真方 法.考虑了齿轮高速、大转矩啮合传动以及渐开线齿轮工作过程中齿廓啮合点位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基于 Hertz弹性接触理论,建立了仿真用齿... 为了获得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的动态啮合力,提出了一种在MSC-ADAMS平台上的计算机仿真方 法.考虑了齿轮高速、大转矩啮合传动以及渐开线齿轮工作过程中齿廓啮合点位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基于 Hertz弹性接触理论,建立了仿真用齿轮刚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及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的仿真模型,并以某车用变速 器的一对渐开线齿轮为研究对象,应用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了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齿轮动态啮合 力.研究结果表明:渐开线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含有明显的动载荷,动载荷的波动并非对称循环,其均值大于静 载荷;随着传动速度的增大,动载荷及其作用时间所占比例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啮合力 动载荷 仿真 变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涡圈涡旋机械修正齿型的基元面积计算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卫华 高秀峰 +2 位作者 冯诗愚 顾兆林 郁永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对双涡圈涡旋机械的一种修正齿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得到了具有这种齿型的双涡圈涡旋机械的工作特点及齿型动态啮合特性和啮合规律 ,详细总结出了具有这种齿型的双涡圈涡旋机械在从吸气开始到排气结束的一个完整工作过程中 ,任意... 对双涡圈涡旋机械的一种修正齿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得到了具有这种齿型的双涡圈涡旋机械的工作特点及齿型动态啮合特性和啮合规律 ,详细总结出了具有这种齿型的双涡圈涡旋机械在从吸气开始到排气结束的一个完整工作过程中 ,任意转角时刻工作腔容积完全解析的精确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计算和验证 ,结果证明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通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涡圈涡旋机械 修正齿型 基元面积 齿端修正 几何理论 计算公式 啮合特性 啮合规律 渐开线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箱浸油润滑流场及温度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鲍和云 范永 +2 位作者 朱如鹏 陆凤霞 靳广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40-1847,共8页
为了研究浸油润滑齿轮箱的内部流场和温度场,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流体体积(VOF)模型和动网格模型,对齿轮箱内部流场进行动态数值模拟;应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齿轮箱进行稳态温度场仿真,分析齿轮转速、浸油深度及滑油黏度等对齿轮... 为了研究浸油润滑齿轮箱的内部流场和温度场,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流体体积(VOF)模型和动网格模型,对齿轮箱内部流场进行动态数值模拟;应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齿轮箱进行稳态温度场仿真,分析齿轮转速、浸油深度及滑油黏度等对齿轮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动网格法可以较好地对齿轮箱中的油液分布、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仿真;MRF模型可以用于对齿轮箱稳态温度场进行分析,且齿轮转速、浸油深度和滑油黏度对齿轮啮合面的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浸油润滑 动网格模型 流场 MRF模型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摩擦力对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高创宽 周谋 亓秀梅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渐开线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设计中忽略了齿面摩擦力的影响。对此 ,众多学者看法不一 ,有的认为齿面摩擦力影响甚微 ,可以忽略 ;而另一些人则指出其影响明显 ,不可不计。文中通过 6组滚子疲劳试验得出 ,齿面摩擦力的影响能否被忽略与齿轮的... 渐开线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设计中忽略了齿面摩擦力的影响。对此 ,众多学者看法不一 ,有的认为齿面摩擦力影响甚微 ,可以忽略 ;而另一些人则指出其影响明显 ,不可不计。文中通过 6组滚子疲劳试验得出 ,齿面摩擦力的影响能否被忽略与齿轮的转速、功率、材质、齿数、模数及润滑剂的黏度等因素有关 ,而这些因素可用一个无量纲参数S来表示。S存在两个临界点S1 和S2 。当S <S1 时 ,齿面摩擦力可使齿面接触应力增大 10 %左右 ;当S >S2 时 ,摩擦力影响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 ;当S1 <S <S2 时 ,其影响幅度随S的递增急剧减小 ,并在S =S2 附近达到最低。文末对上述试验结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齿面摩擦力 接触应力 试验研究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齿轮动力接触有限元分析及修形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孙建国 林腾蛟 +1 位作者 李润方 刘文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59,共3页
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标准渐开线齿轮与修形齿轮的动力接触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LS-DYNA的显式动力学计算方法,对不同转速下的齿轮副进行了动力接触分析,得出标准渐开线齿轮由于弹性变形导致较大的啮入冲击,齿轮修形后啮入冲击得到明... 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标准渐开线齿轮与修形齿轮的动力接触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LS-DYNA的显式动力学计算方法,对不同转速下的齿轮副进行了动力接触分析,得出标准渐开线齿轮由于弹性变形导致较大的啮入冲击,齿轮修形后啮入冲击得到明显改善。齿轮啮合动力接触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合理确定齿轮修形量,减小齿轮动载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齿轮 修形 啮合冲击 显式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实体参数化造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长荣 陈修龙 +2 位作者 邓昱 郑玉才 刘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34-1036,共3页
介绍了应用 Visual Basic(VB)程序语言 ,基于三维机械 CAD软件 Solid Works97平台 ,开发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造型设计系统的方法。解决了工业生产中齿轮三维实体造型设计的难题 ,并且提供了一种对三维 CAD软件开发的方法 ,使设计者掌握... 介绍了应用 Visual Basic(VB)程序语言 ,基于三维机械 CAD软件 Solid Works97平台 ,开发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造型设计系统的方法。解决了工业生产中齿轮三维实体造型设计的难题 ,并且提供了一种对三维 CAD软件开发的方法 ,使设计者掌握运用该方法进行实际开发 ,提高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Basic SolidWorks97 三维CAD软件 参数化 实体造型 渐开线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传动接触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肖望强 李威 +1 位作者 韩建友 段明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67-1173,共7页
推导出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在单、双齿啮合上、下界点和节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和齿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用解析法对给定参数进行计算.用Autolisp语言开发了非对称与对称齿轮全齿模型的参数化设计程序,将生成的全齿模型导入ANSYS进行有限... 推导出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在单、双齿啮合上、下界点和节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和齿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用解析法对给定参数进行计算.用Autolisp语言开发了非对称与对称齿轮全齿模型的参数化设计程序,将生成的全齿模型导入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两种方法均得出非对称齿轮能有效提高轮齿齿面接触强度的结论.揭示了由于时变啮合刚度以及啮合点曲率半径的影响,齿面接触应力在一个啮合周期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齿轮 压力角 齿面接触应力 解析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控制与补偿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俊阳 王家序 +1 位作者 肖科 刘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48,共6页
为控制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对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影响齿侧间隙的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归类并量化。在认识各相关误差的形成机理与周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对各误差因素进行控制、补偿的可行性与最低成本控制,提出了齿侧间隙... 为控制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对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影响齿侧间隙的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归类并量化。在认识各相关误差的形成机理与周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对各误差因素进行控制、补偿的可行性与最低成本控制,提出了齿侧间隙控制与补偿方法。包括基于等效变位齿轮的齿厚偏差补偿方法,齿轮变形协调设计,以及考虑各误差因素的最小侧隙啮合中心距设计计算公式。最后采用模数为1,内外齿轮齿数为45、40,精度等级为7级和6级的两对齿轮进行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将齿轮副的空程回差控制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 内啮合 齿轮 无侧隙 回差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齿轮接触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夏夏 宋斌斌 +1 位作者 戴小霞 刘晓曼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共4页
由于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接触点曲率半径变化以及单双啮合交替的存在,而引起齿面载荷分布不均匀和冲击的问题,根据Hertz接触原理对接触模型和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利用包络线绘制一条连续的曲... 由于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接触点曲率半径变化以及单双啮合交替的存在,而引起齿面载荷分布不均匀和冲击的问题,根据Hertz接触原理对接触模型和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利用包络线绘制一条连续的曲率曲线,并根据该曲线生成特征曲面;利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对齿轮接触、特征曲面与平板之间接触进行了接触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接触模型的接触应力分布相似度比较高,简化后的齿轮接触理论模型可为齿轮接触应力实验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原理 综合曲率半径 有限元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