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负荷分类的低压电力台区线损率估计研究
1
作者 曹晶 谢文浩 +1 位作者 龙彩霞 周志飞 《自动化仪表》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当前,低压台区线损率的估计过程过于粗糙,估计结果偏差较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负荷分类的低压电力台区线损率估计方法。首先,采集低压台区负荷数据并对数据预处理,以构建台区特征数据库,从而对低压台区负荷数据进行聚类。然后,在设定... 当前,低压台区线损率的估计过程过于粗糙,估计结果偏差较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负荷分类的低压电力台区线损率估计方法。首先,采集低压台区负荷数据并对数据预处理,以构建台区特征数据库,从而对低压台区负荷数据进行聚类。然后,在设定的范围内,引入K-means算法对负荷的波动变化规律加以分析。最后,将负荷规律变化结果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构建台区线损率精准估计模型,并利用模型完成线损率估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可获取高精度的线损率估计结果。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线损率的估计精度,为低压台区线损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分类 低压台区 线损率 负荷变化规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K-MEAN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误差建模及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瑞 彭高磊 +1 位作者 郭祥雨 钟诗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2,197,共5页
为了提高XYZ-3RPS六轴卧式混联机床的运动学精度,建立了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参数误差模型。首先对3RPS并联机构的几何误差源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闭环矢量微分法建立了3RPS并联机构包含铰点位置误差、转动副轴线方向误差、驱动支链零... 为了提高XYZ-3RPS六轴卧式混联机床的运动学精度,建立了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参数误差模型。首先对3RPS并联机构的几何误差源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闭环矢量微分法建立了3RPS并联机构包含铰点位置误差、转动副轴线方向误差、驱动支链零位杆长误差等27项结构参数误差对末端位姿误差的映射模型。最后设计了仿真实验,利用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获取机构实际末端位姿误差。通过与误差模型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分析的27项结构参数误差设定值在(0.1~0.2)mm的范围内,误差模型的位置误差求解精度大于0.01mm,姿态误差求解精度大于0.01°。进一步的数值验证表明,误差模型的精度会随着结构参数误差值的减小而显著提高,为3RPS等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误差建模和运动学标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精度 3RPS并联机构 误差建模 ADAMS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算法激光设备故障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路世强 于嘉龙 陈月娥 《测控技术》 2024年第7期65-70,共6页
针对激光设备非计划停机次数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激光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的方法。利用激光设备的历史数据训练和调整预测算法,对激光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算法模型预... 针对激光设备非计划停机次数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激光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的方法。利用激光设备的历史数据训练和调整预测算法,对激光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算法模型预测故障发生概率,提前维护激光设备,减少非计划停机次数,提高激光设备的有效运行时间。通过测量各种情况下激光设备在切割零件时的数据变化,利用GA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激光设备故障预测模型。选取各种情形的切割零件的数据进行仿真预测和验证,以切割过程中各种情况的气体压力、激光功率、切割速度、加速度、各轴的温度和计算之后各轴的跟随误差作为模型输入,以粗糙度作为模型输出。结果表明,经过GA优化的模型在预测效果和预测精度上优于未经GA优化的模型,且模型经GA优化后,其粗糙度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设备 遗传算法 故障预测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空气静压导轨研制
4
作者 李彬 赵海洋 +2 位作者 吴媛媛 任东旭 袁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48-154,共7页
为了研制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加工的空气静压导轨,采用闭式结构保证导轨精度和刚度,通过构建空气静压导轨结构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分析导轨零部件在流场中的受力形变以校核零件强度,建立偏转精度预测模型,在流场空间变化和零件受力变形相互... 为了研制一种适用于高精度加工的空气静压导轨,采用闭式结构保证导轨精度和刚度,通过构建空气静压导轨结构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分析导轨零部件在流场中的受力形变以校核零件强度,建立偏转精度预测模型,在流场空间变化和零件受力变形相互叠加情况下考察导轨精度变化。通过仿真确定零件、部件形变量分别在0.31、24μm以内,导轨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利用电感测微仪对空气静压导轨进行直线度测量,得到导轨的垂直和水平直线度分别在0.344、0.451μm以内,与预测模型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静压导轨 结构设计 流固耦合 精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并联机床位姿测量研究
5
作者 张天虎 钟建琳 +1 位作者 彭宝营 王鹏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8-73,共6页
为准确测量并联机床的位姿,提高并联机床的运动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的位姿测量方法用于并联机构的末端位姿检测。采用Femto深度相机作为测量设备搭建测量平台,并用棋盘格标定板和MATLAB对相机进行标定;将标靶置于动平台进行位姿采集,... 为准确测量并联机床的位姿,提高并联机床的运动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的位姿测量方法用于并联机构的末端位姿检测。采用Femto深度相机作为测量设备搭建测量平台,并用棋盘格标定板和MATLAB对相机进行标定;将标靶置于动平台进行位姿采集,利用点云库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提取;最后,将计算出的实际位姿与输入位姿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X、Y、Z轴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071、0.047、0.394 mm,绕X、Y、Z轴旋转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09°、0.09°、0.14°,满足精度要求,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此方法操作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在保证高检测精度的同时,可为位姿测量和后续标定实验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床 点云处理 Femto深度相机 位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的串联机器人几何参数公差的多目标优化分配
6
作者 房立金 高跃 +1 位作者 曹新星 巩云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6,共8页
为了提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几何定位精度,在机器人精度的初始设计阶段合理分配几何参数公差,提出了一种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以成本与精度为目标的多目标公差优化分配方法.以ROKAE XB7型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为... 为了提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几何定位精度,在机器人精度的初始设计阶段合理分配几何参数公差,提出了一种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以成本与精度为目标的多目标公差优化分配方法.以ROKAE XB7型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遗传算法(GA)的最小成本单目标公差优化分配方法和NSGA-Ⅱ的多目标公差优化分配方法对DH(Denavit-Hartenberg)参数的公差优化分配.在精度设计目标和遗传算法参数设置相同的情况下,与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成本的几何参数公差优化分配相比,基于NSGA-Ⅱ的多目标公差优化分配能够给出不同制造成本和不同精度设计要求的一系列最优解,在得到同等制造成本和机器人精度的情况下,公差的容错松弛率相对较高,参数公差优化分配的结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机器人 定位精度 公差优化分配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轴孔零件装配的静压气浮工装设计
7
作者 冯智猛 倪俊 +1 位作者 刘北英 李绍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为降低轴孔零件装配摩擦、提高装配定位精度,通过研究气浮工装的气体流量数学模型,借助仿真手段分析不同节流孔直径及气膜厚度对气浮工装的工作稳定性、承载力、静态气体质量流量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设计一种气浮工装,并根据实验验证... 为降低轴孔零件装配摩擦、提高装配定位精度,通过研究气浮工装的气体流量数学模型,借助仿真手段分析不同节流孔直径及气膜厚度对气浮工装的工作稳定性、承载力、静态气体质量流量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设计一种气浮工装,并根据实验验证了气浮工装能有效提高轴孔零件的装配定位精度。研究表明:当节流孔直径为0.5 mm、气膜厚度为20μm时,气浮工装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工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工装 精密装配 流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式钢卷中心位置检测技术误差分析与补偿
8
作者 王朝阳 陈东 +1 位作者 夏慧超 李传祥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9期97-101,164,共6页
热轧钢卷生产中,需要检测到钢卷的中心位置,以便于钢卷打捆、喷码等工序的正常进行,由于热轧钢卷的生产环境恶劣,通常采用接触式测量技术检测钢卷的中心位置。分析了钢卷中心位置检测装置中触头组件的冲击变形引起的检测误差,为减小冲击... 热轧钢卷生产中,需要检测到钢卷的中心位置,以便于钢卷打捆、喷码等工序的正常进行,由于热轧钢卷的生产环境恶劣,通常采用接触式测量技术检测钢卷的中心位置。分析了钢卷中心位置检测装置中触头组件的冲击变形引起的检测误差,为减小冲击,将原始触头组件改进为缓冲式触头组件;分析了由于钢卷外表面形状引起的检测误差,通过BP神经网络拟合出了误差补偿的解析式;分析了由于带钢收尾位置差异引起的检测误差,通过采用2组检测装置相结合的方式来判断触头的位置。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案,可有效提高接触式钢卷中心位置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钢卷 中心位置 接触式检测 误差分析 补偿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载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祐民 陈秀梅 +1 位作者 彭宝营 王鹏家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1,83,共4页
为提高直驱力矩电机在变外载荷工况下的位置精度,使用基于狼群算法(WPA)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神经网络,建立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预测模型。搭建试验台,将磁粉制动器与力矩电机用联轴器连接,利用磁粉制动器对直驱力矩电机施加变化外载... 为提高直驱力矩电机在变外载荷工况下的位置精度,使用基于狼群算法(WPA)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神经网络,建立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预测模型。搭建试验台,将磁粉制动器与力矩电机用联轴器连接,利用磁粉制动器对直驱力矩电机施加变化外载荷。以可变外载荷数据和直驱力矩电机运行时电流数据作为输入,以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作为输出。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WPA—SVR预测模型精度高于SVR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直驱力矩电机变负载下位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负载 位置误差 直驱力矩电机 狼群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立式加工中心几何误差辨识试验研究
10
作者 牛俊青 牛兴华 +3 位作者 黄梦翔 高义然 王向东 朱浩铭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机床几何误差作为衡量加工中心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辨识结果的精确与否关键在于选择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机床原始误差的测量和对原始测量数据的处理,依据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机床几何误差项进行补偿。文中以三轴立式加工中... 机床几何误差作为衡量加工中心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辨识结果的精确与否关键在于选择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机床原始误差的测量和对原始测量数据的处理,依据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机床几何误差项进行补偿。文中以三轴立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使用雷尼绍XL-80激光干涉仪采用“九线法”测量和辨识三轴立式加工中心的21项几何误差,对测量获取的机床原始误差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处理,得到对机床误差影响最大的误差项,为立式加工中心的几何误差补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几何误差 激光干涉仪 九线法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可比-旋量在模切机装配公差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皓 徐旭松 +1 位作者 刘艳旭 卢恒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248,共7页
在模切纸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或避免不合格品的出现,需对模切机弧切刀具的装配精度进行严格控制,将其刀尖偏移量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纸品的切割质量。针对以上几何需求,研究了模切机中各个零部件间存在的连接、接触、配合方式,... 在模切纸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或避免不合格品的出现,需对模切机弧切刀具的装配精度进行严格控制,将其刀尖偏移量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纸品的切割质量。针对以上几何需求,研究了模切机中各个零部件间存在的连接、接触、配合方式,根据平面和圆柱特征的特点对特征元素进行公差旋量表达,将各旋量纳入雅可比矩阵中构建模切机的装配公差分析模型,并按极值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影响刀尖偏差的敏感环,从而为公差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差分析 几何公差 雅可比-旋量 公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靠合面变形分析与补偿研究
12
作者 陈燚 关开成 +3 位作者 马永旺 张扬 刘丽英 刘兴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横梁自重及其他功能部件重量等多源因素共同造成了横梁导轨靠合面的Z向凹陷及扭转变形现象,进而导致靠合面精度失真并影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Y向综合直线度。为消除不利因素对导轨靠合面产生的影响,文章基于有限元分析法,聚焦横梁上下两... 横梁自重及其他功能部件重量等多源因素共同造成了横梁导轨靠合面的Z向凹陷及扭转变形现象,进而导致靠合面精度失真并影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Y向综合直线度。为消除不利因素对导轨靠合面产生的影响,文章基于有限元分析法,聚焦横梁上下两导轨靠合面,建立仿真分析试验方案,求解不同位置处变形量并拟合绘制出其全程变形曲线,依据该曲线对导轨靠合面进行形变量修复补偿。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补偿后的龙门加工中心横梁Y向综合直线度精度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梁 导轨靠合面 变形分析 形变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函数与精度稳定性的机械系统精度多目标优化分配
13
作者 李刚 李艳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3-111,共9页
目前在研究机械传动系统运动精度分配时,仅考虑成本因素,而忽视了系统运动精度稳定性因素对精度分配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成本函数与系统运动精度稳定性的机械系统精度多目标优化分配方法。通过引入元动作理论,建立元动作单元的精... 目前在研究机械传动系统运动精度分配时,仅考虑成本因素,而忽视了系统运动精度稳定性因素对精度分配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成本函数与系统运动精度稳定性的机械系统精度多目标优化分配方法。通过引入元动作理论,建立元动作单元的精度-成本函数模型,利用综合复杂度系数表示元动作单元精度提升与成本的关系。以机械传动系统运动误差传递模型为基础,建立机械系统运动精度稳定性分析模型。以机械系统综合成本和系统运动精度稳定性为目标,建立机械系统运动精度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利用模糊集合方法对Pareto非支配解集进行分析,确定最优解。最后,以数控转台系统运动精度分配为例,将所提的多目标优化分配方法与单目标优化分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系统 成本函数 运动精度稳定性 多目标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液压锚杆钻机钻臂定位控制方法
14
作者 陈伟 陈志良 侯强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8期29-33,39,共6页
由于煤矿井下的恶劣工作环境和钻臂动力学特性的复杂性,传统的固定参数控制方法难以确保稳定且精确的控制。特别是在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抖振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控制精度,还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为此,提出一种煤矿井下液压锚杆钻机钻... 由于煤矿井下的恶劣工作环境和钻臂动力学特性的复杂性,传统的固定参数控制方法难以确保稳定且精确的控制。特别是在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抖振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控制精度,还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为此,提出一种煤矿井下液压锚杆钻机钻臂定位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液压锚杆钻机钻臂位移系统模型,设计死区预补偿器减少控制信号抖振,并结合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与金豺优化算法优化控制参数,实现液压锚杆钻机钻臂的定位控制。实验验证,该方法显著提升了钻臂定位精度,特别是在水平和转角控制上,即使在干扰环境下也能保持低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锚杆 钻机钻臂 输入信号抖动 死区预补偿器 滑模控制器 金豺优化算法 定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静压转台底部支撑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凌宇 洪荣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静压转台油腔的变形会降低静压转台的承载能力,底部支撑点的布局会显著影响油腔的变形量和底部支撑点的应变量。为了提高静压转台的工作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流固耦合的静压转台底部支撑布局重构方法。建立静压转台流固耦合模型,基于有限... 静压转台油腔的变形会降低静压转台的承载能力,底部支撑点的布局会显著影响油腔的变形量和底部支撑点的应变量。为了提高静压转台的工作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流固耦合的静压转台底部支撑布局重构方法。建立静压转台流固耦合模型,基于有限元方法得到静压转台在额定负载下油腔的变形量和底部支撑点处的应变量,利用MATLAB拟合底部支撑点半径和间距对变形和应变的影响规律,得到底部支撑布局的最佳参数。最后对静压转台底部布局进行重构,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重构后油腔变形降低了约19.25%,底部支撑点处应变降低了约2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转台 流固耦合 有限元分析 支撑布局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频率估计的旋转机械阶比跟踪 被引量:121
16
作者 郭瑜 秦树人 +1 位作者 汤宝平 纪跃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提出了基于瞬时频率估计(Instantaneous frequency estimation,IFE)实现旋转机械阶比跟踪的新方法,其优点是简化了阶比分析对硬件的要求,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了阶比跟踪,仿真与实际测试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本方法实现了旋转机械非... 提出了基于瞬时频率估计(Instantaneous frequency estimation,IFE)实现旋转机械阶比跟踪的新方法,其优点是简化了阶比分析对硬件的要求,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了阶比跟踪,仿真与实际测试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本方法实现了旋转机械非平稳振动信号中参考轴瞬时转速的跟踪、估计算法,为阶比分析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是对原有阶比跟踪技术的有力补充,特别适合于虚拟仪器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频率估计 阶比跟踪 阶比分析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旋转机械升降速阶段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估计算法 被引量:30
17
作者 赵晓平 赵秀莉 +2 位作者 侯荣涛 郑钰辉 杨文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108,共6页
传统的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峰值搜索法对高噪声、强干扰信号进行瞬时频率估计的结果往往偏离真实值误差较大,且对复杂的旋转机械设备产生的振动信号不能实现参考轴的瞬时频率估计。针对旋转机械升降速阶... 传统的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峰值搜索法对高噪声、强干扰信号进行瞬时频率估计的结果往往偏离真实值误差较大,且对复杂的旋转机械设备产生的振动信号不能实现参考轴的瞬时频率估计。针对旋转机械升降速阶段振动信号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旋转机械升降速阶段振动信号瞬时频率估计算法——STFT Viterbi拟合法(STFT_Viterbi algorithm fit,STFT_VF)。该方法采用STFT对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从而得到时间离散点和频率离散点组成的网格面,然后运用Viterbi算法实现对参考轴信号的瞬时频率估计。STFT_VF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噪声和干扰对瞬时频率估计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对复杂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估计,且结果精度高。仿真和实际测试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短时傅里叶变换 瞬时频率估计 STFT_VF VITERB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均值分解方法及其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5
18
作者 程军圣 杨宇 于德介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4,共9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局部均值分解LMD(Local mean decomposition)方法,并针对齿轮故障振动信号的调制特征,提出了基于LMD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LMD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将任何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 研究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局部均值分解LMD(Local mean decomposition)方法,并针对齿轮故障振动信号的调制特征,提出了基于LMD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LMD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将任何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PF(Product function)分量之和,从而获得原始信号完整的时频分布,其本质上是将多分量的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若干个单分量的调幅-调频信号之和,非常适合于处理多分量的调幅-调频信号。在介绍LMD方法的基础上,对LMD和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了LMD方法的优越性,同时将LMD方法应用于齿轮故障诊断,对实际的齿轮故障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MD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齿轮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局部均值分解 时频分布 调制 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数控龙门导轨磨床几何误差建模与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精度分配 被引量:33
19
作者 余治民 刘子建 +1 位作者 艾彦迪 熊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42-151,共10页
针对大型数控龙门导轨磨床的拓扑结构,运用多体系统理论和坐标变换方法,构建包括21项参数的几何误差传递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具有理想的预测精度。在几何误差传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满足磨床设计要求的加工精度可靠性极限状态函数。... 针对大型数控龙门导轨磨床的拓扑结构,运用多体系统理论和坐标变换方法,构建包括21项参数的几何误差传递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具有理想的预测精度。在几何误差传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满足磨床设计要求的加工精度可靠性极限状态函数。对磨床工作行程内的25组位置进行误差取样,采用响应面法建立可靠性近似模型,分析每组工作位置加工精度的可靠性。以25项可靠度的均值和最小值作为磨床加工精度性能的评判指标,针对最小可靠度对应的磨床工作位置,进行灵敏度分析,利用灵敏度对影响加工精度因素的重要度进行排序。根据分析结果,遵循精度均衡原则逐步优化误差变量的分布,直至可靠度的均值和最小值均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实例验证大型数控龙门导轨磨床精度优化分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传递模型 极限状态函数 响应面法 灵敏度分析 精度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杨春峰 张盛 +2 位作者 李云鹏 陈飙松 刘宁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70,共7页
使用自主研发的通用优化设计软件系统SiPESC.OPT,基于某型号机械压力机结构参数,构建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动力学优化模型.采用随机优化算法-梯度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用GA、SQP和SLP多种算法组合优化计算.与初始设计相比较,优化后... 使用自主研发的通用优化设计软件系统SiPESC.OPT,基于某型号机械压力机结构参数,构建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动力学优化模型.采用随机优化算法-梯度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用GA、SQP和SLP多种算法组合优化计算.与初始设计相比较,优化后机械压力机的锻冲阶段滑块最大速度、行程速比系数等工作性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压力机 优化 GA SLP 六连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