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浸镀层Si含量对铝钢复合板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旭远 李元东 +4 位作者 周宏伟 王晟 邱谨 鞠涛 刘光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5,共15页
采用热浸镀Al-x Si(x=0%、0.5%、1.0%、1.5%、2.5%、5.0%、7.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实验,结合相图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热浸镀层中Si元素对固/液铸轧6061/Q345复合板界面组织、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浸镀层... 采用热浸镀Al-x Si(x=0%、0.5%、1.0%、1.5%、2.5%、5.0%、7.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实验,结合相图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热浸镀层中Si元素对固/液铸轧6061/Q345复合板界面组织、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浸镀层中添加Si元素后,铝/钢界面处形成了新的Al-Fe-Si三元相,即Al_(3)FeSi_(2)相、Al_(9)Fe_(2)Si_(2)相和Al_(0.5)Fe_(3)Si_(0.5)相;而脆性相Al_(5)Fe_(2)相和Al_(3)Fe相的含量降低提高了复合板的抗变形能力和韧性。热浸镀纯Al时,复合板的拉伸强度为402.4 MPa,剪切强度为51.3 MPa;而热浸镀Al-1%Si时,复合板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达到极值438.5 MPa和120.8 MPa,分别提高8.9%和135.4%。进一步增加热浸镀液中Si含量至7.5%时,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下降,仅为395.7 MPa和78.6MPa。随着热浸镀液中Si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固/液铸轧 Q345钢 6061铝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钢复合板制备工艺及界面调控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恒 李国艳 +2 位作者 李莎 桂海莲 王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25,共27页
铜/钢复合板保留铜优良导电性、导热性的同时,兼具钢高强度、耐腐蚀的特性,在电力行业、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铜/钢复合板结合过程中通常伴随有钢侧变形抗力大、铜/钢变形不协调、界面结合强度低等问题。... 铜/钢复合板保留铜优良导电性、导热性的同时,兼具钢高强度、耐腐蚀的特性,在电力行业、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铜/钢复合板结合过程中通常伴随有钢侧变形抗力大、铜/钢变形不协调、界面结合强度低等问题。鉴于此,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引入中间层和外加能场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基体组织结构,提高铜/钢界面结合性能。本文对铜/钢复合板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从界面调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铜/钢复合界面微观形貌、组织结构的影响。最后,对复合板制备工艺和界面调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进一步优化其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复合板 制备工艺 界面调控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压下率镁/铝复合板热轧模拟及微观组织研究
3
作者 贾皓月 黄志权 +1 位作者 江连运 王涛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7,共12页
通过在400℃下进行单道次热轧获得未结合、部分结合和结合3种状态的小压下率镁/铝复合板。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分析了临界压下率下镁/铝复合板的微观组织演化,同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热轧镁/铝复合板热-力耦合模型,分... 通过在400℃下进行单道次热轧获得未结合、部分结合和结合3种状态的小压下率镁/铝复合板。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分析了临界压下率下镁/铝复合板的微观组织演化,同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热轧镁/铝复合板热-力耦合模型,分析了压下率对初始结合阶段的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和摩擦剪切应力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10%压下率下复合板未结合,临界压下率为14.5%,19%~28%压下率下复合板相结合,但通过摩擦剪切应力及等效塑性应变分析发现,压下率为19%时,由于界面不协调变形,附加应力场的破坏作用使已初步结合的复合板界面剥离,结果与实验吻合。经EBSD分析,由于临界点I轧制力提供的能量低,镁铝两侧以亚稳状态的亚晶为主,压下率增大到临界点II时,亚晶多转变为形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复合板 热轧 有限元模拟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轧316L钢/Q355钢和304L钢/Q355钢复合板耐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攀峰 王炜康 +3 位作者 张栩源 杨啸雨 张顺顺 王青峰 《上海金属》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通过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的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真空热轧的316L钢/Q355钢和304L钢/Q355钢复合板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以相同的试验参数摩擦磨损试验60 min后,304L钢/Q355钢复合板的质量损失为132.7 g,而316L钢/Q355钢复合... 通过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的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真空热轧的316L钢/Q355钢和304L钢/Q355钢复合板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以相同的试验参数摩擦磨损试验60 min后,304L钢/Q355钢复合板的质量损失为132.7 g,而316L钢/Q355钢复合板的为115.2 g,即后者的耐磨性优于前者;摩擦磨损试验后,304L钢/Q355钢复合板的平均位错密度为4.19×10^(14)m^(-2),而316L钢/Q355钢复合板的为5.23×10^(14)m^(-2);304L钢/Q355钢复合板在摩擦磨损试验中产生的马氏体体积分数为2.1%,而316L钢/Q355钢复合板的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摩擦磨损 耐磨性 摩擦诱导马氏体相变 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道次波纹辊轧制与普通轧制制备的复合板矫直模拟对比
5
作者 李景楠 和鑫池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为了探究相同的矫直工艺下波纹辊轧制制备的复合板和普通轧制制备的复合板在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应力极值以及矫直后复合板的表面残余应力、平直度的不同。根据实际样品测量双金属波纹复合板的几何参数,并建立模型,同时设计了相同特征... 为了探究相同的矫直工艺下波纹辊轧制制备的复合板和普通轧制制备的复合板在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应力极值以及矫直后复合板的表面残余应力、平直度的不同。根据实际样品测量双金属波纹复合板的几何参数,并建立模型,同时设计了相同特征的普通双金属复合板模型和一道次波纹复合板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一、二道次波纹辊轧制和普通轧制制备出的双金属复合板的矫直实验,分析了3种复合板在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应力极值以及矫直后的表面残余应力、平直度变化规律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的矫直工艺下,相比普通轧制制备的复合板,二道次波纹辊轧制制备的复合板矫直后的表面残余应力小且分布均匀,矫直后的平直度小,板形质量好。但在矫直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矫直力。最后通过实验测出了矫直后二道次波纹复合板的平直度和表面残余应力。通过对比,实验值和模拟值相近,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复合板 压下量 矫直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态CFR镁/铝复合板界面形貌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莎 楚志兵 +3 位作者 桂海莲 李华英 拓雷锋 王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6,共13页
通过对波-平轧制镁/铝复合板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镁/铝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200℃/30 min退火平直镁/铝复合板新结合界面生成薄的Mg_(17)Al_(12)相扩散层,这可以促进界面冶金结合,... 通过对波-平轧制镁/铝复合板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镁/铝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200℃/30 min退火平直镁/铝复合板新结合界面生成薄的Mg_(17)Al_(12)相扩散层,这可以促进界面冶金结合,提升界面结合强度。当250℃/30 min退火时,新结合界面迅速扩展,进一步形成由Mg_(17)Al_(12)相和Mg_(2)Al_(3)相共同构成的IMCs层。当退火温度升高到300℃时,界面整体形成连续分布的IMCs层,退火温度越高或退火时间越长, IMCs层厚度越大。高温退火处理时,强塑性变形可以加速波谷位置界面原子间的扩散,导致同种化合物波谷位置的生长激活能小于波峰位置,从而造成波谷扩散层厚度大于波峰。退火态镁/铝复合板弯曲测试后,界面无分层、基体无脱落。随着退化温度的升高,平直镁/铝复合板高温拉伸抗拉强度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复合板 波纹辊 退火处理 界面IMCs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OSS透明疏水抗菌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王志 曾祥会 +6 位作者 张荭 杨震 方伟 杜星 王大珩 赵雷 陈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84-9190,共7页
以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将聚合的笼型半硅氧烷材料(F-POSS)和抗菌剂吡啶硫酮锌沉积到玻璃表面,利用FT-IR、SEM、UV-Vis对其组成、形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计数分析,对样品的抗菌能力进行了评估... 以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将聚合的笼型半硅氧烷材料(F-POSS)和抗菌剂吡啶硫酮锌沉积到玻璃表面,利用FT-IR、SEM、UV-Vis对其组成、形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计数分析,对样品的抗菌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表面平整具有基体玻璃90%的透明度与118°的水接触角。涂层拥有优良的耐磨、冲击能力,具有一定自修复能力,并且对酸碱、高温等苛刻条件表现出了极佳的稳定性。同时,对常见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能在24 h内达到超过98%的杀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涂层 透光率 防污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坯方式及轧制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明坤 骆宗安 +1 位作者 周宏宇 冯莹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04-4015,共12页
采用真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钛/钢复合板,研究不同组坯方式下轧制压下率和轧制温度对界面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组坯和接触组坯下的界面剪切强度均随压下率增加而增加,且接触组坯下的强度较高。较低压下率时,间隙组坯... 采用真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钛/钢复合板,研究不同组坯方式下轧制压下率和轧制温度对界面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组坯和接触组坯下的界面剪切强度均随压下率增加而增加,且接触组坯下的强度较高。较低压下率时,间隙组坯方式下形成较多TiC,抑制了Fe元素向钛侧扩散,导致形成较少β-Ti。轧制压下率的增加促进了界面元素扩散及界面化合物的均匀性,减少了应力集中,延缓了裂纹扩展。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钛/钢界面剪切强度显著降低,压下率为80%时,850℃下平均剪切强度达207 MPa,其界面因钛基体塑性变形发生偏转,导致裂纹向钛基体扩展而产生断裂;900℃时,界面剪切强度最低为160 MPa,脆性化合物多样性导致界面在剪切力作用下呈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真空轧制复合 元素扩散 界面化合物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板涂层机组生产设备及技术研究
9
作者 高聪敏 常瑜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10期216-218,共3页
介绍了铝板涂层的应用情况、发展趋势及生产难点,详细阐述了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线工艺布置,对设备的设计参数、工艺要求及功能进行了描述。在生产线上采用了张力控制技术、温度控制技术、纠偏控制技术、炉温控制技术以及环保节能技术等... 介绍了铝板涂层的应用情况、发展趋势及生产难点,详细阐述了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线工艺布置,对设备的设计参数、工艺要求及功能进行了描述。在生产线上采用了张力控制技术、温度控制技术、纠偏控制技术、炉温控制技术以及环保节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确保了机组生产出合格产品,为用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板 生产设备 技术 化涂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5/X65爆炸焊复合板JCO成型过程协同变形行为研究
10
作者 张林杰 裴强 毕宗岳 《焊管》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JCO成型工艺参数对2205/X65爆炸复合板结合界面附近应变协调性的影响,建立了2205/X65爆炸复合板三点弯曲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上模半径越小,界面附近的最大... 为了研究JCO成型工艺参数对2205/X65爆炸复合板结合界面附近应变协调性的影响,建立了2205/X65爆炸复合板三点弯曲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上模半径越小,界面附近的最大应变差越大,复合板JCO在成型过程中变形不协调区域的宽度越小;跨距越小,复合板在JCO成型过程中变形不协调区域的宽度越大,跨度变化对界面附近最大应变差没有显著影响;下压量增大时,界面附近变形不协调区域的宽度增大,但界面附近最大应变差的变化不显著;下模半径大小和复合板厚度比对加工变形协调性影响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选用较大上模半径和较大跨距,采用小下压量多次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板 JCO成型工艺 协同变形 数字图像关联法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5/Q420/2205蛇形轧制复合变形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杨超 赵海峰 +2 位作者 乔福振 王利军 江连运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29-235,共7页
为研究三层不锈钢复合板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轧制复合的变形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2205/Q420/2205三层复合板轧制复合过程,研究了同步轧制、同速异径轧制和同速异径蛇形轧制三种不同工艺下,复合板结合界面等效塑性应变和弯曲曲率... 为研究三层不锈钢复合板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轧制复合的变形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2205/Q420/2205三层复合板轧制复合过程,研究了同步轧制、同速异径轧制和同速异径蛇形轧制三种不同工艺下,复合板结合界面等效塑性应变和弯曲曲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压下率、初始厚度比和错位量对轧后板形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轧制复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蛇形轧制通过调整错位量,能有效提高轧后板材界面结合强度并降低轧后弯曲。轧后弯曲曲率随着压下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等效塑性应变随着错位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轧后弯曲曲率随着错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这表明通过适当调整错位量可以使轧后板材同时达到优良的结合强度和平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轧制 有限元 等效塑性应变 弯曲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参数综合评价结果的防护涂层优选技术研究
12
作者 苏少燕 张洪彬 +1 位作者 陈荻云 郑南飞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S1期26-31,共6页
防护涂层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空电子装备能否在特定环境中长时间安全服役,所以针对服役环境的特点优选出最佳防护涂层,对于装备环境适应性具有实际意义。基于湿热环境和盐雾试验结果,详细地阐述了航空电子装备防护涂层环境适应... 防护涂层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空电子装备能否在特定环境中长时间安全服役,所以针对服役环境的特点优选出最佳防护涂层,对于装备环境适应性具有实际意义。基于湿热环境和盐雾试验结果,详细地阐述了航空电子装备防护涂层环境适应性优选方法。首先,从防护涂层初始性能参数开展初选;然后,开展防护涂层环境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涂层合格判据,进行单一性能参数的优选;最后,对选出的多个合格的单一性能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获得最终的优选涂层。这种创新性的“优中选优”的工作方法,适用于防护涂层体系自然环境试验和各项实验室环境试验结果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涂层 优选技术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线垂度技术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高聪敏 《山西冶金》 2024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针对涂层线悬垂度引起的产品质量和成材率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简化涂层段设备,建立了悬垂度曲线模型,对检测点与最大悬垂点坐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求解;推导出最大悬垂度与带材规格、带材密度、带材张力、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式,并对不... 针对涂层线悬垂度引起的产品质量和成材率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简化涂层段设备,建立了悬垂度曲线模型,对检测点与最大悬垂点坐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求解;推导出最大悬垂度与带材规格、带材密度、带材张力、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式,并对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了求解;通过调整相邻张力辊的速度来实现悬垂度的控制;从电机的速度环控制中叠加了速度修正值,主从电机双闭环控制保证了带材悬垂度在最佳位置的稳定运行,提高了成材率,并成功应用于某涂层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度 垂度控制 悬垂曲线 张力 速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7Ni9Ti∕Q235复合板矫直过程数值模拟与压下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贺 李秋鹤 +1 位作者 付颖 廖桂兵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9,共7页
双金属复合板会受到材料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导致板型缺陷,需要进行矫直。为了研究不同压下倾角参数对复合板矫直效果的影响,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0.43°,0.33°和0.23°这3种不同压下倾角矫直方案下... 双金属复合板会受到材料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导致板型缺陷,需要进行矫直。为了研究不同压下倾角参数对复合板矫直效果的影响,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0.43°,0.33°和0.23°这3种不同压下倾角矫直方案下,1Cr17Ni9Ti∕Q235复合钢板矫直过程中各方向的应力极值情况,以及矫直后的复合板纵向残余应力分布、平直度及等效塑性应变情况。结果表明:在矫直过程中复合板的纵向应力极值最大且其差值也是最大;在压下倾角1,2,3矫直方案下,复合板的平直度值分别为0.19%,0.30%及0.23%;在3种不同压下倾角矫直方案下,对1Cr17Ni9Ti∕Q235复合钢板进行现场矫直试验,得到的复合板平直度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几乎一致。在3种压下倾角矫直方案下1Cr17Ni9Ti∕Q235复合钢板等效塑性应变值分别为0.14,0.23及0.17。可见压下倾角的大小影响复合板矫直后的平直度,压下倾角方案1的复合板的矫直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矫直 数值模拟 压下倾角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规格板材异步和蛇形轧制分析及研究综述
15
作者 江连运 陈亚飞 +1 位作者 康广荣 梁佳乐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23-228,235,共7页
随着钢铁行业和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规格和不同种类的板材相继出现,蛇形轧制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为解决厚规格板材异步轧制复合弯曲问题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轧制工艺。自2001年蛇形轧制出现以来,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 随着钢铁行业和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规格和不同种类的板材相继出现,蛇形轧制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为解决厚规格板材异步轧制复合弯曲问题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轧制工艺。自2001年蛇形轧制出现以来,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种钢厂的广泛关注。为了使读者对蛇形轧制技术及应用能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深入认识到新型工艺的发展前景,文中首先介绍了异步轧制和蛇形轧制工艺技术,给出了蛇形轧制在应用领域的优势所在;然后从蛇形轧制的基本原理着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而重点概述了蛇形轧制在应变、弯曲曲率、轧制力以及力学性能和组织性能机理分析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总结分析了当前蛇形轧制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发展前景,为新一代热机械控制加工工艺的革新提供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轧制 机理分析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感应加热异温轧制钛/铝复合板的协调变形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勃兴 肖宏 +1 位作者 余超 朱加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0-411,共12页
提出了一种移动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的方法,应用电磁感应单独加热移动的钛板,与室温铝板轧制复合,实现钛和铝的协调变形,提高了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移动感应加热过程中钛板的温度变化过程,确保在轧... 提出了一种移动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的方法,应用电磁感应单独加热移动的钛板,与室温铝板轧制复合,实现钛和铝的协调变形,提高了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移动感应加热过程中钛板的温度变化过程,确保在轧辊入口位置时,钛板沿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均匀。基于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钛板移动速度和感应加热参数,并进行了移动感应加热和轧制复合实验,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对于钛/铝复合板协调变形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加,钛/铝变形率差值先减小后增大,当轧制压下率为39.4%时,钛/铝轧制变形率基本一致,轧后复合板平直,界面剪切强度最高,达到124.6 MPa,剪切断裂发生在铝基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复合板 移动感应加热 异温轧制 剪切强度 协调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ep properties of bimetal Al/SiC/Cu compositesfabricated via 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 process
17
作者 Basem Ali Jasim Dheyaa J +2 位作者 Bansal Pooja Qasim Maytham T Brisset B.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807-3818,共12页
In the present study,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mechanical and creep properties of Al/SiC/Cu composite stripsfabricated via 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ARB)process were studied.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e formation o... In the present study,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mechanical and creep properties of Al/SiC/Cu composite stripsfabricated via 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ARB)process were studied.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anatomic diffusion layer with thickness of about 17μm at the interface during the ARB under three creep loadingconditions namely 30 MPa at 225℃,35 MPa at 225℃,and 35 MPa at 275℃.An generated intermetallic compoundresulted in a 40%increase of interface thickness near Al.The stress level decreased by 13%at constant temperature withno signi fi cant effect on the interface thickness,and the creep failure time declined by 44%.It was observed that atconstant temperatures,the second slope of the creep curve reached to 39%with increasing stress level,then,it dropped to2%with a little temperature rising.After creep test under 35 MPa at 275℃,the sample displays the presence of 60%Aland 40%Cu,containing brittle Al_(2)Cu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Applied temperature and stress had effecton the creep properties,specially increasing the slope of creep curves with higher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ep property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 MICROSTRUCTURE BIME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304钢/Q235B钢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因素
18
作者 丁美良 邵春娟 +1 位作者 镇凡 曲锦波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通过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轧制工艺、拉伸试验和金相检验等,研究了界面粗糙度、压缩温度和压缩率对304钢/Q235B钢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率大于或等于20%时,粗糙界面复合板的结合强度低于光滑界面复合板;在低... 通过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轧制工艺、拉伸试验和金相检验等,研究了界面粗糙度、压缩温度和压缩率对304钢/Q235B钢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率大于或等于20%时,粗糙界面复合板的结合强度低于光滑界面复合板;在低于或等于1200℃压缩的复合板结合强度高于在1200℃以上压缩的复合板;随着压缩率升至20%,复合板结合强度升高,压缩率大于20%时,复合板结合强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结合强度 粗糙度 压缩温度 压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压温度对316L钢/Q355钢复合板界面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攀峰 张顺顺 +3 位作者 张栩源 王炜康 杨啸雨 王青峰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并在900、1000、1100和1200℃实施的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316L钢/Q355钢复合板。研究了真空热压温度对316L钢/Q355钢复合板界面的元素扩散、显微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压温度的升高,...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并在900、1000、1100和1200℃实施的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316L钢/Q355钢复合板。研究了真空热压温度对316L钢/Q355钢复合板界面的元素扩散、显微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压温度的升高,Q355钢组织从珠光体转变为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1200℃真空热压的316L钢/Q355钢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达到最大值483 MPa;热压温度升高导致复合板剪切断裂断口的形貌和成分发生变化;Fe、Cr、C、Ni等元素的扩散导致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升高,剪切断裂于脱碳层而不是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热压温度 界面结合强度 显微组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的轧制工艺及界面结合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红亮 齐克敏 +4 位作者 高德福 温景林 张健 许中波 王新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6,共4页
针对用反向凝固法生产不锈钢复合带的工艺,研究了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及轧制变形率对母带与凝固层间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为1250℃、两道次的轧制变形率为50%时,界面结合较好。轧制速度对界面结合的影响不明显。经分析得知母带... 针对用反向凝固法生产不锈钢复合带的工艺,研究了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及轧制变形率对母带与凝固层间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为1250℃、两道次的轧制变形率为50%时,界面结合较好。轧制速度对界面结合的影响不明显。经分析得知母带与凝固层的界面结合是靠元素相互扩散形成过渡区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带 反向凝固 凝固层 轧制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