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控制模式下316L不锈钢的高温疲劳变形行为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冬 王小威 +2 位作者 陈野风 张天宇 巩建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在550℃下对核电用316L不锈钢进行应变控制(应变幅在0.3%~1.2%)、应力控制(应力幅在230~300 MPa)低周疲劳试验和应变控制蠕变疲劳试验(3种波形,拉伸保载60,180,600 s,压缩保载60,180 s,拉压对称保载180 s),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响应特征... 在550℃下对核电用316L不锈钢进行应变控制(应变幅在0.3%~1.2%)、应力控制(应力幅在230~300 MPa)低周疲劳试验和应变控制蠕变疲劳试验(3种波形,拉伸保载60,180,600 s,压缩保载60,180 s,拉压对称保载180 s),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响应特征和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下试验钢的疲劳变形行为;构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评估了Manson-Coffin-Basquin模型、SWT模型和能量法模型对不同控制模式下试验钢疲劳寿命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控制模式的疲劳循环载荷下,316L不锈钢的循环应力响应均包括循环硬化、循环软化和失效断裂3个阶段;在低周疲劳试验中,疲劳寿命随应变幅或应力幅的增大而缩短;在蠕变疲劳试验中,疲劳寿命随拉伸保载时间的延长而缩短,随压缩保载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与动态应变时效和蠕变对疲劳损伤的综合作用有关;在相同保载时间下,压缩保载下的疲劳寿命比拉伸保载下的短,这与不同加载方向引起的氧化层致裂机制有关。能量法模型对316L不锈钢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最高,预测精度在1.5倍误差带以内,Manson-Coffin-Basquin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控制 应力控制 低周疲劳 蠕变疲劳 疲劳变形行为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高氮高锰奥氏体钢耐磨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阳 陈晨 +2 位作者 董旭 廖普九 张福成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6,共8页
对高氮高锰奥氏体钢60Mn18Cr7N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分析手段,对比了不同晶粒尺寸下高氮高锰奥氏体钢的微观组织、耐磨性以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试样的屈服... 对高氮高锰奥氏体钢60Mn18Cr7N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分析手段,对比了不同晶粒尺寸下高氮高锰奥氏体钢的微观组织、耐磨性以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试样的屈服强度升高,冲击性能降低,耐磨性却先增加后减小。晶粒尺寸约为98μm的试样屈服强度为486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236 J,在1000 N摩擦载荷下作用120 min后质量损失最小,约为43 mg,磨损表面硬度高达693 HV0.2。而在68~400μm晶粒尺寸范围内,细晶有利于提高屈服强度、加工硬化与抵抗表面塑变切削能力,而粗晶提升韧性有利于抑制材料磨损中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两者的综合作用是晶粒尺寸约为98μm试样获得最优耐磨性的主要原因。此外,较高的磨损载荷也导致高氮高锰奥氏体钢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混合磨损机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高锰奥氏体钢 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耐磨性
原文传递
奥氏体不锈钢超低温变形诱导强化机制
3
作者 程旺军 崔栋栋 +2 位作者 孙耀宁 古丽米热·阿布力孜 刘伟 《锻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216,共9页
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较差,但在超低温下变形时其性能会得到大幅度强化。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低温下变形诱导强化特性,分析了相变诱导塑性、孪晶诱导塑性以及位错滑移3种变形机制;阐述了不锈钢在超低温下的应变速率、预应变... 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较差,但在超低温下变形时其性能会得到大幅度强化。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低温下变形诱导强化特性,分析了相变诱导塑性、孪晶诱导塑性以及位错滑移3种变形机制;阐述了不锈钢在超低温下的应变速率、预应变量和变形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参数下低温变形过程中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位错滑移、机械孪晶和马氏体相变与塑性变形过程的内在联系;阐明了断口处韧窝的形核与演化,并解释了其对不锈钢延展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不锈钢在低温下的相变强化机理。通过介绍宏观和微观角度的奥氏体不锈钢超低温变形诱导强化机制,为不锈钢极端工况安全服役与高性能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 奥氏体不锈钢 强化机制 马氏体相变 位错滑移
原文传递
超低温用高锰奥氏体钢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4
作者 张书畅 王红鸿 +3 位作者 成志超 彭思远 张富伟 李晓晨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8-1144,共7页
超低温用高锰奥氏体钢以其优异的低温和室温综合力学性能,将成为新型能源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氢气(LH2)的储运装备用钢。该材料在冶炼、轧制、焊接、冷加工及热加工过程中,需要完备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作为制定各项工艺的理论基础,... 超低温用高锰奥氏体钢以其优异的低温和室温综合力学性能,将成为新型能源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氢气(LH2)的储运装备用钢。该材料在冶炼、轧制、焊接、冷加工及热加工过程中,需要完备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作为制定各项工艺的理论基础,但目前文献中缺乏相关报道。测定了牌号为HMA400的高锰奥氏体低温钢及配套JMn25焊丝的密度、电阻系数、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熔距、比热容、泊松比、杨氏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吸收功等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参数,以期为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的制造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物理和力学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用高锰奥氏体钢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储运装备用钢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氢致开裂行为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喻纬鸣 赵晨宇 +2 位作者 邓俊峰 陶平 巩建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7,共6页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与氢浓度相关的内聚力模型,通过顺序耦合的方法模拟了316L不锈钢的氢致开裂行为,研究了晶粒尺寸(35,25,15μm)、应力集中系数(4.0,2.6)和应力(500,312 MPa)对氢致开裂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与氢浓度相关的内聚力模型,通过顺序耦合的方法模拟了316L不锈钢的氢致开裂行为,研究了晶粒尺寸(35,25,15μm)、应力集中系数(4.0,2.6)和应力(500,312 MPa)对氢致开裂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内聚力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316L不锈钢的氢致开裂行为,模拟得到的氢致裂纹长度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当应力集中系数或应力较大时,氢致裂纹较长,说明316L不锈钢易发生氢致开裂;随着晶粒尺寸减小,氢致裂纹的长度减小,沿晶特征减少,316L不锈钢的氢脆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内聚力模型 氢扩散 氢致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晶间腐蚀弯曲裂纹改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进 赵国伟 +1 位作者 李昆 陈婷婷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材料的晶间腐蚀弯曲裂纹的检测研究,对照相关检测标准,发现非金属间夹杂物和缩松是导致晶间腐蚀弯曲样产生裂纹的根本原因,而试样加工检测不规范会进一步降低晶间腐蚀弯曲符合率。为此提出实际生产中要提高铸件... 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材料的晶间腐蚀弯曲裂纹的检测研究,对照相关检测标准,发现非金属间夹杂物和缩松是导致晶间腐蚀弯曲样产生裂纹的根本原因,而试样加工检测不规范会进一步降低晶间腐蚀弯曲符合率。为此提出实际生产中要提高铸件纯净度减少非金属夹杂物,提高铸件致密度减少缩松并规范弯曲试样的加工质量和加工尺寸、检测弯曲压头直径的正确选择,提高了奥氏体晶间腐蚀弯曲裂纹符合率,改善了铸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晶间腐蚀 弯曲裂纹 夹杂物 缩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纳米陶瓷对ZGMn13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7
作者 张磊磊 程艳艳 +2 位作者 徐浩博 郭庆福 王文焱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为细化ZGMn13的组织,并提升其使用效果。采用TiN纳米陶瓷作为添加剂,以ZGMn13为基体材料,采用吹氩法制备了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固溶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iN纳米陶瓷对ZGMn13试样微观组织的影响;使用... 为细化ZGMn13的组织,并提升其使用效果。采用TiN纳米陶瓷作为添加剂,以ZGMn13为基体材料,采用吹氩法制备了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固溶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iN纳米陶瓷对ZGMn13试样微观组织的影响;使用布氏硬度、冲击和磨粒磨损等试验设备,对试样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吹氩法加入的TiN纳米陶瓷对ZGMn13的晶粒起到了明显的细化作用,同时组织中的连续网状碳化物也被明显地分散和隔断。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和硬度均有所提升。在试验条件下,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的磨损量降低21.1%,耐磨性明显提高,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纳米陶瓷 高锰钢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包覆ZIF-90的药物释放及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恺洪 马凤仓 +4 位作者 何代华 刘平 赖红昌 史俊宇 宋琳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以沸石咪唑骨架(zeolite imidazole framework,ZIF)为载体,高效合成了新型生物相容性抗菌药物缓释系统Levo@ZIF-90@CS。将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o)负载到ZIF-90分子筛中,载药量为481 mg/g。在药物释放过程中,壳聚糖(chito... 以沸石咪唑骨架(zeolite imidazole framework,ZIF)为载体,高效合成了新型生物相容性抗菌药物缓释系统Levo@ZIF-90@CS。将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o)负载到ZIF-90分子筛中,载药量为481 mg/g。在药物释放过程中,壳聚糖(chitosan,CS)作为一种pH敏感的生物材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共价修饰在ZIF-90表面,提高了复合材料的pH响应性。在pH=5.5的酸性条件下(细菌通过代谢导致局部酸性微环境)快速释放Levo,92%的Levo在40 h内被释放,而在正常环境下40 h的释放量为46%。抗菌试验结果表明,Levo@ZIF-90@CS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Levo@ZIF-90@CS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较好的抗菌性能,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抗菌药物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90 壳聚糖 左氧氟沙星 药物释放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折减因子的奥氏体不锈钢螺栓高温应力-应变模型
9
作者 孙涛 王辉 +5 位作者 张蕾 刘晓英 赵宏刚 蒋伟 成鑫磊 何小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
不锈钢螺栓具有显著的耐久性、延性和耐火性,因此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栓接的半刚性节点中。不锈钢螺栓如同其基材(不锈钢棒材)一样,在常温和高温下都表现出平滑的非线性特征,并且它们的应力-应变曲线中没有明确定义的屈服点。这种材料行... 不锈钢螺栓具有显著的耐久性、延性和耐火性,因此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栓接的半刚性节点中。不锈钢螺栓如同其基材(不锈钢棒材)一样,在常温和高温下都表现出平滑的非线性特征,并且它们的应力-应变曲线中没有明确定义的屈服点。这种材料行为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模型来表征,其中最常用的是Ramberg-Osgood公式或其修订版。然而,在现存不锈钢的材料模型中,相关力学参数的预测公式并不适用于经受冷作硬化和冷铸工艺的奥氏体和双相体不锈钢螺栓。因此,本工作基于先前研究中高温下不锈钢螺栓的折减因子建立它们的非线性高温材料模型。倘若在五个常温力学参数(杨氏模量、比例极限、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已知的情况下,基于高温折减公式计算某一温度下的五个力学参数,进而评估试验应力-应变曲线与预测曲线之间的相关性。这种预测方法表明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基于折减因子所建立的高温材料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精度。因此,联合不锈钢螺栓的高温折减公式,基于常温下的五个力学参数就可以准确预测其在某一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螺栓 高温 折减因子 应力-应变曲线 非线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Cr23Ni12Mn5Mo2N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
10
作者 殷立涛 王九花 +3 位作者 李志龙 李洁 郭亚非 庞庆海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208,共6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00Cr23Ni12Mn5Mo2N奥氏体不锈钢不同制备工艺下的显微组织以及经高温均匀化后表面和心部的力学性能、断口形貌等。结果表明,试验钢经1190℃保温24 h的高温均匀化处理可以有效...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00Cr23Ni12Mn5Mo2N奥氏体不锈钢不同制备工艺下的显微组织以及经高温均匀化后表面和心部的力学性能、断口形貌等。结果表明,试验钢经1190℃保温24 h的高温均匀化处理可以有效消除σ相,切实提高试验钢的高温性能,为锻造提供有利条件。试验钢经高温均匀化后,再经两镦两拔的方式锻造成形,并控制锻造温度在1210~950℃,可有效改善心部变形不充分的问题,表面和心部动态再结晶较完全,组织均匀细小,表面和心部晶粒度均可达到6级以上。试验钢锻后表面和心部性能均较为优异,表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及77 K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821 MPa、41.0%、65.0%、252 HBW和49.1 J,心部强度和硬度略低于表面,但塑韧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Cr23Ni12Mn5Mo2N奥氏体不锈钢 高温均匀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变形行为
11
作者 徐旺 张明旭 董福元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9-92,96,共5页
研究了氮含量为0.83%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经冷压缩处理后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和微观组织的演变。对不同冷压缩率的样品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冷压缩率范围内,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受冷压缩影... 研究了氮含量为0.83%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经冷压缩处理后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和微观组织的演变。对不同冷压缩率的样品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冷压缩率范围内,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受冷压缩影响很大,随着冷压缩率的增加,强度急剧增加,塑性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冷压缩后微观组织的演变。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经85%冷压缩处理后,屈服强度较固溶态提高约3倍,达到1507 MPa,抗拉强度较固溶态提高了约2倍,达到165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钢 冷变形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 被引量:61
12
作者 袁志钟 戴起勋 +1 位作者 程晓农 张成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2年第3期72-75,共4页
论述了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适量加入氮可以提高奥氏体组织稳定性、力学性能和部分抗腐蚀能力 ;表面渗氮技术 ,如等离子体源渗氮 ,使得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更加优异 同时指出有关氮化物析出的原因、条件以及对力学性能、抗... 论述了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适量加入氮可以提高奥氏体组织稳定性、力学性能和部分抗腐蚀能力 ;表面渗氮技术 ,如等离子体源渗氮 ,使得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更加优异 同时指出有关氮化物析出的原因、条件以及对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的一些负面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氮价格十分低廉、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取代镍以及合金化后展现出的优良性能 ,氮已经成为奥氏体不锈钢重要的合金化元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力学性能 组织稳定性 抗蚀性 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
13
作者 薄鑫涛 《热处理》 CAS 2024年第3期34-34,共1页
奥氏体是其他元素在铁中的固溶体.碳、氮间隙原子位于Fe八面体的中心(面心立方点阵晶胞的中心或棱边的中点),而合金元素(锰、硅、铬、镍、钴)原子通常置换部分铁原子,处于面心立方点阵的结点位置.
关键词 面心立方点阵 间隙原子 奥氏体 合金元素 铁原子 八面体 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力学行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豫 陈学东 +2 位作者 刘全坤 钱凌云 陈从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633-2637,共5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塑性和韧性优良但屈服强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应变强化工艺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研究了应变强化工艺中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对应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奥氏体不锈钢...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塑性和韧性优良但屈服强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应变强化工艺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研究了应变强化工艺中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对应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变强化量控制在10%左右,材料的屈服强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可大幅减薄压力容器的设计壁厚,实现压力容器的轻型化设计。与此同时,在10%左右的形变量下,因形变诱发的马氏体量很少,材料仍保持了较好的塑性和韧性,为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提供了保证。对应变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准静态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对应变速率不敏感,但过小的应变速率会导致材料出现锯齿形屈服,产生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强化 奥氏体不锈钢 屈服强度 轻型化 锯齿形屈服 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深冷容器室温应变强化技术 被引量:56
15
作者 郑津洋 郭阿宾 +2 位作者 缪存坚 马利 吴琳琳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8-32,56,共6页
随着低温液化气体的日益广泛应用,深冷容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深冷容器的轻量化,对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减薄奥氏体不锈钢制深冷容器的壁厚,减轻重量... 随着低温液化气体的日益广泛应用,深冷容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深冷容器的轻量化,对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减薄奥氏体不锈钢制深冷容器的壁厚,减轻重量。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已将该技术用于制造奥氏体不锈钢深冷容器。在简要介绍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发展历史、标准和优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讨论了该技术推广应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深冷容器 轻量化 室温应变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3C钢焊接接头高温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太江 刘福广 +4 位作者 陈伟武 朱建华 王彩侠 刘立营 王博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0,共5页
通过光学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HR3C钢焊接接头高温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650℃时效,HR3C钢焊接接头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焊缝硬度上升幅度大于母材;焊缝的时效脆化倾向明显,时效7000 h... 通过光学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HR3C钢焊接接头高温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650℃时效,HR3C钢焊接接头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焊缝硬度上升幅度大于母材;焊缝的时效脆化倾向明显,时效7000 h后缺口冲击吸收能量都保持在15 J以下。焊缝区晶界处M23C6相的连续网状分布及σ相、G相的存在导致了其较低的缺口冲击吸收能量和时效脆性,而晶内均匀细小Z相的沉淀强化作用则提高了接头的强度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HR3C奥氏体耐热钢 焊接接头 时效脆化
原文传递
新型高氮低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点蚀性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浩 徐桂芳 +3 位作者 严羽 程晓农 李冬升 吴晓东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6,共6页
设计制备了新型高氮低镍奥氏体不锈钢(高氮钢)。采用阳极动电位极化法测量了此钢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获得了点蚀电位随溶液浓度及pH值变化的关系曲线,并与800H钢进行了对比。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面进行了... 设计制备了新型高氮低镍奥氏体不锈钢(高氮钢)。采用阳极动电位极化法测量了此钢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获得了点蚀电位随溶液浓度及pH值变化的关系曲线,并与800H钢进行了对比。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对点腐蚀坑处进行了线扫描,分析了高氮钢耐点蚀的机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浓度和pH值的NaCl溶液中,高氮钢的点蚀电位达到1.2V(va SCE)以上,800H钢的点蚀电位在0.3 V(vs SCE)以下。扫描图显示腐蚀区域内高氮钢的点蚀坑稀少且面积较小,800H钢的点蚀坑密集且面积较大。线扫描表明氮在腐蚀坑内的含量略有下降;氮在钝化膜/金属界面富集,形成NH_4^+,并且抑制侵蚀性Cl^-的吸附是提高高氮钢耐蚀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低镍奥氏体不锈钢 点腐蚀 腐蚀电位 线扫描
原文传递
奥氏体中锰钢加工硬化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瑞富 朝志强 +3 位作者 魏涛 吕宇鹏 李士同 王世清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0-33,共4页
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中锰钢(1.2%C,8%Mn)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进行的计算表明,有C-Mn原子的偏聚;用TEM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发现奥氏体中有锰元素的偏聚;在TEM薄膜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中观察到应变诱发... 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中锰钢(1.2%C,8%Mn)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进行的计算表明,有C-Mn原子的偏聚;用TEM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发现奥氏体中有锰元素的偏聚;在TEM薄膜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中观察到应变诱发马氏体的形核与长大及高密度位错产生的过程;能谱分析发现马氏体相变区锰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位错 硬化 奥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和成分对316L不锈钢纤维的一些重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照玲 李建平 +4 位作者 奚正平 李亚录 王鑫 杨延安 石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3-466,共4页
报导了应变对不同成分 316 L不锈钢纤维磁性和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不锈钢丝合金元素对 316 L 奥氏体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合金元素含量越低 ,奥氏体的稳定性越低。对不稳定的奥氏体施加一定的真应变 。
关键词 不锈钢纤维 性能 奥氏体 马氏体 应变 合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氮在中锰奥氏体钢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敬佩 王文焱 +2 位作者 王爱琴 宋延沛 李洛利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阐述了铌、氮在中锰奥氏体钢中的作用及其对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铌、氮能形成 Nb2 C和 Nb N,它们可作为非自发结晶的核心 ,从而使中锰钢的晶粒度从原来的 2~ 3级细化到 6~ 7级 ,冲击韧性提高 36 % ,裂纹形成功提高 10 ... 阐述了铌、氮在中锰奥氏体钢中的作用及其对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铌、氮能形成 Nb2 C和 Nb N,它们可作为非自发结晶的核心 ,从而使中锰钢的晶粒度从原来的 2~ 3级细化到 6~ 7级 ,冲击韧性提高 36 % ,裂纹形成功提高 10 5 %。此外 ,铌、氮能降低层错能 ,阻止位错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奥氏体钢 晶粒度 加工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