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状态方程的二氧化碳与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预测
1
作者 宋国亮 孟雨新 +2 位作者 张承丽 赵震 王志新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469-473,共5页
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案例表明最小混相压力(MMP)对CO_(2)驱油效果影响较大,由于MMP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开发过程反复用实验方法测定MMP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成本。因此,人们尝试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计算MMP。介绍了理论计算法中的几种主流的状... 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案例表明最小混相压力(MMP)对CO_(2)驱油效果影响较大,由于MMP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开发过程反复用实验方法测定MMP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成本。因此,人们尝试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计算MMP。介绍了理论计算法中的几种主流的状态方程,基于上述方程利用Winprop模块预测目标区块的MMP,并用拟三元相图分析混相状态。结果表明:PR-EOS(1978)的预测精度最高,准确率为93.75%,该方程能够预测CO_(2)驱替过程中MMP的动态变化,为现场调整注入压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最小混相压力 状态方程 拟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O工艺在炼化企业污水装置VOCs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金武 于春海 +1 位作者 李凯 李岁荣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蓄热式热氧化(RTO)是当今能够有效且彻底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一项技术,宁夏石化污水处理装置VOCs废气具有浓度高和处理量大等特点,采用RTO工艺治理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VOCs,处理后废气达到GB31570—2015的排放标准要求,取得了较好... 蓄热式热氧化(RTO)是当今能够有效且彻底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一项技术,宁夏石化污水处理装置VOCs废气具有浓度高和处理量大等特点,采用RTO工艺治理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VOCs,处理后废气达到GB31570—2015的排放标准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废气 RTO工艺 非甲烷总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石油化工生产中采用液化分离法捕集烟道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卿嫦 刘致秀 +1 位作者 南亚男 门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67-169,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国承诺于2060年全社会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因此大力研发节能减排技术成为我国工业企业尤其是石油、煤炭、化工等重污染领域的发展的首要技术支撑。液化分离法作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国承诺于2060年全社会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因此大力研发节能减排技术成为我国工业企业尤其是石油、煤炭、化工等重污染领域的发展的首要技术支撑。液化分离法作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中最具有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技术也成为近年来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宠儿,我们根据陇东地区气候和地质特点,在庆阳市当地企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优化了液化分离法捕集二氧化碳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液化分离法 二氧化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长江某企业油品码头装船期间排气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分析
4
作者 刘松岩 刘洋 +2 位作者 郝晓霞 张明美 吴凡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80-686,共7页
通过分析油品码头装船期间排放废气的性质,对比各种VOCs废气治理技术,并针对沿长江某企业油品码头装船排气气量、浓度波动大的特点,最终确定采用了“低温柴油吸收-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工艺治理航煤、石脑油等物料的装船排气,采用“... 通过分析油品码头装船期间排放废气的性质,对比各种VOCs废气治理技术,并针对沿长江某企业油品码头装船排气气量、浓度波动大的特点,最终确定采用了“低温柴油吸收-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工艺治理航煤、石脑油等物料的装船排气,采用“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工艺治理对二甲苯等物料的装船排气。装置运行的主要操作条件为:柴油吸收塔内操作温度为5~-15℃,操作压力为0.2MPa(G),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00~400℃,反应体积空速为5000~20000h^(-1)。净化气中的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排放质量浓度小于20mg·m^(-3),苯、甲苯和二甲苯排放质量浓度满足各级环保排放标准要求。该废气治理装置每年可回收油气约480 t,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船排气 挥发性有机物 柴油吸收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VOCs”发电及余热综合利用
5
作者 孔宁 关文涛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牛庄油田牛871区块属于高压低渗油藏,气油比高,油井生产过程中,因受井底压力变化影响,从原油中分离出大量伴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积聚在油套形空间,如不及时排放,将使套压上升、降低液面、产生气锁,造成减产。一方面,利用伴生气燃烧... 牛庄油田牛871区块属于高压低渗油藏,气油比高,油井生产过程中,因受井底压力变化影响,从原油中分离出大量伴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积聚在油套形空间,如不及时排放,将使套压上升、降低液面、产生气锁,造成减产。一方面,利用伴生气燃烧加热水套炉和多功能储油罐,剩余的火炬燃烧或释放掉,造成能源浪费、污染环境;另外抽油机和电磁加热装置消耗了大量电能。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接轨油田“四化”建设,研发出“物联网+VOCs”发电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成功在牛871斜50丛式井组开展试验,回收利用伴生气20.7×10^(4)m^(3)/a,发电95.2×10^(4)kW·h/a,利用余热2580 GJ/a,完全满足牛871斜50丛式井组供电和加热需求,年减排硫化物104.937 kg,实现VOCs治理和综合利用,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伴生气 余热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行业甲烷减排量化分析
6
作者 赵杰 张杰 +4 位作者 杨璟轶 马海龙 高继江 张明 王宏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油气行业作为甲烷排放的主要领域,探索及量化甲烷排放更有利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为了加快我国油气系统中甲烷排放测量与估算的研究,文章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甲烷排放的量化案例,深入调研了某公司部分... 油气行业作为甲烷排放的主要领域,探索及量化甲烷排放更有利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为了加快我国油气系统中甲烷排放测量与估算的研究,文章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甲烷排放的量化案例,深入调研了某公司部分甲烷排放数据,并结合样本法和活动水平确定了甲烷排放量,最后预测了6种减排技术所产生的甲烷减排量。通过对系统使用减排技术前后的甲烷排放量比较,充分应用减排技术后系统全年甲烷排放量为409043.644 Nm^(3)/a,减排效果可达94.453%。应用该方法进行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甲烷减排量化,对油气行业早日达到“双碳”目标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长输管道 甲烷排放 甲烷减排 量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利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29
7
作者 潘一 徐利旋 +2 位作者 刘守辉 孙林 杨双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0,151,共4页
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利用不仅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合理回收利用油田伴生气资源是中国能源长期持久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对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还没有得到普及,油田伴生气的回收装置与工艺也不够完善,存在很大... 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利用不仅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合理回收利用油田伴生气资源是中国能源长期持久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对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还没有得到普及,油田伴生气的回收装置与工艺也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油田伴生气的性质,对比了油田伴生气的回收装置与工艺,对油田伴生气的利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对中国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的普及与相关装置的改进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节能减排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回收利用 节能 减排 现状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位法和酸碱度法的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向平 陆诗建 +2 位作者 高仲峰 李清方 张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醇胺溶液具有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采用电位法和酸碱度法对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吸收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电位、酸碱度与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醇胺溶液... 醇胺溶液具有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采用电位法和酸碱度法对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吸收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电位、酸碱度与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醇胺溶液再生二氧化碳的特性,提出测定溶液中醇胺浓度和CO2体积分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MEA和DEA是优良的醇胺吸收剂;做出速率-电位曲线或速率-酸碱度曲线,就可以利用电位法或酸碱度法对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程度进行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醇胺溶液 电位法 p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流旋转填料床中湿式氧化法脱除气体中硫化氢 被引量:18
9
作者 祁贵生 刘有智 +1 位作者 潘红霞 焦纬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以H2S和空气模拟含硫工业气体,以错流旋转填料床为脱硫设备,采用湿式氧化法进行脱硫实验。考察了气/液体积比、气体流量、超重力因子、Na2CO3浓度、原料气中H2S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 以H2S和空气模拟含硫工业气体,以错流旋转填料床为脱硫设备,采用湿式氧化法进行脱硫实验。考察了气/液体积比、气体流量、超重力因子、Na2CO3浓度、原料气中H2S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液接触时间小于1s的情况下,脱硫率达到95%以上。错流旋转填料床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可实现快速、高效脱硫,且脱硫设备体积小、操作弹性大、节能降耗,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旋转填料床 超重力 脱硫 湿式氧化法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次生硫化氢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忠 陈玉萍 +4 位作者 曹雪梅 张茂盛 赵睿 郭金善 赵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42-547,共6页
本研究针对陆梁油田不同次生硫化氢产生对象,结合国内油田应用技术,分别从短期的应急治理和长期的彻底治理两种思路开展了治理技术的研究。研制开发出的脱硫杀菌剂配方体系,通过抑制硫酸盐还原菌(SRB)的代谢,从源头上减少硫化氢的生成量... 本研究针对陆梁油田不同次生硫化氢产生对象,结合国内油田应用技术,分别从短期的应急治理和长期的彻底治理两种思路开展了治理技术的研究。研制开发出的脱硫杀菌剂配方体系,通过抑制硫酸盐还原菌(SRB)的代谢,从源头上减少硫化氢的生成量,兼有一定的脱硫作用。该项目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了以井下投放固体缓释脱硫剂、注水系统投加杀菌剂或微生物抑制剂的系列次生硫化氢治理技术,并研制开发出性能优越的杀菌剂、固体脱硫剂和具有明显抑制SRB生长的新型防膨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 硫化氢 治理技术 陆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的改性回注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战卫 毕凯 +3 位作者 包军 董晓丽 秦芳玲 侯军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1,共4页
针对安塞油田采出水偏酸性、浊度高、含油量高的特征,采用"中和—H2O2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工艺进行回注处理,探讨了采出水的pH值、H2O2和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采出水水质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作为pH调节剂将... 针对安塞油田采出水偏酸性、浊度高、含油量高的特征,采用"中和—H2O2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工艺进行回注处理,探讨了采出水的pH值、H2O2和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采出水水质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作为pH调节剂将采出废水pH值调至7.5,H2O2投加体积分数为0.6%,投加XN-90、PAM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mg/L和2.5 mg/L时,处理后采出水的悬浮物、含油量、总铁含量、静态平均腐蚀速率、SRB及TGB含量由处理前的110~145 mg/L,96.6~124.3mg/L,24.8~35.5mg/L,0.310 3mm/a,105~106个/mL和102~103个/mL分别降至处理后的1.1~6.0mg/L,2.5~6.0mg/L,0.05~0.23mg/L,0.0108mm/a和101~102个/mL,处理后采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安塞油田注水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污水改性处理 污水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温室气体CO_2地质处置的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炎铭 赵雯 +2 位作者 赵文永 闫庆磊 兰小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9-364,共6页
化石能源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从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导致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业已觉悟的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行动起来... 化石能源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从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导致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业已觉悟的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行动起来,其中二氧化碳(CO2)的回收及安全处置就是一项减缓大气变暖的重大工程。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详细分析了CO2的地质处置机制与措施,并探讨了工业发达的苏南地区进行CO2地质处置的方式,认为存在苏北油田注CO2增产、句容盆地深层盐水层或贫油气储层的CO2地质处置和薄煤层CO2吸附处置等3种方式,提出句容盆地将是未来苏南地区进行CO2地质处置的重要场所,同时认为进行CO2地质处置存在巨大的商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 二氧化碳 地质处置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除硫化氢的凹凸棒石基纳米氧化锌脱硫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青宁 韩维亮 +2 位作者 蒋金龙 李澜 焦林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763,共7页
采用沉淀法在凹凸棒石上负载纳米氧化锌,制得凹凸棒石基纳米氧化锌脱硫剂,用于高浓度硫化氢脱除。通过正交实验,以脱除高浓度硫化氢的硫容为目标,进行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以3%(质量分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为改性剂,用1%(... 采用沉淀法在凹凸棒石上负载纳米氧化锌,制得凹凸棒石基纳米氧化锌脱硫剂,用于高浓度硫化氢脱除。通过正交实验,以脱除高浓度硫化氢的硫容为目标,进行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以3%(质量分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为改性剂,用1%(质量分数)硝酸溶液酸化凹凸棒石,在温度30℃、pH值10~12下沉淀反应6h,120℃干燥,250℃焙烧3h,制得的改性凹凸棒基脱硫剂脱除高浓度硫化氢的最大硫容达到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剂 纳米氧化锌 凹凸棒石 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低浓度一氧化碳去除的流向变换系统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文俊 李玉泽 +3 位作者 郑川 马幸 李坚 何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8-1434,共7页
为探究将流向变换技术应用于低浓度一氧化碳处理的可行性,自制了一种整体式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小型流向变换催化燃烧装置.采用预处理后的堇青石蜂窝陶瓷为支撑体,改性γ-Al2O3为催化剂载体,添加Ce、La等轻稀土元素作为助剂,研究制备出... 为探究将流向变换技术应用于低浓度一氧化碳处理的可行性,自制了一种整体式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小型流向变换催化燃烧装置.采用预处理后的堇青石蜂窝陶瓷为支撑体,改性γ-Al2O3为催化剂载体,添加Ce、La等轻稀土元素作为助剂,研究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贵金属Pd整体式催化剂.研究中考察了催化剂预热温度对催化剂效率的影响及反应系统换向周期、空速等条件对反应系统床层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预热温度为200℃、换向周期为8 min、空速为8 000 h^(-1)、一氧化碳初始体积分数为0.1%时,一氧化碳转化率最高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流向变换 催化燃烧 整体式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克劳斯硫回收装置收率的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力 金力强 +1 位作者 李忠杰 项曙光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61,共4页
基于某厂克劳斯硫回收装置,对影响克劳斯硫回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反应温度、酸气组成、催化剂、工艺及设备等因素对硫回收率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来提高克劳斯硫回收装置的回收率,包括:①使用主、副调节阀减小酸性气流量变... 基于某厂克劳斯硫回收装置,对影响克劳斯硫回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反应温度、酸气组成、催化剂、工艺及设备等因素对硫回收率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来提高克劳斯硫回收装置的回收率,包括:①使用主、副调节阀减小酸性气流量变化的影响;②应用在线分析仪,控制反应计量比;③采用预热空气和酸性气等方法处理含NH3酸性气;④选用性能好的催化剂;⑤调节高温掺合阀开度,控制一级转化器操作温度;⑥采用过程气换热器加热,通过旁路来控制二级转化器操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劳斯硫回收装置 硫回收率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污水处理场废气催化燃烧处理工业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玉香 刘忠生 +1 位作者 王新 王海波 《当代化工》 CAS 2006年第6期425-428,共4页
介绍了石化污水场废气污染及其治理技术。工业应用表明,“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技术适用于处理石化污水场隔油池、浮选池、总进水口、浮渣罐、污油罐、碱渣罐、事故池等散发的有机物废气,其工业装置自控系统先进、操作简便、... 介绍了石化污水场废气污染及其治理技术。工业应用表明,“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技术适用于处理石化污水场隔油池、浮选池、总进水口、浮渣罐、污油罐、碱渣罐、事故池等散发的有机物废气,其工业装置自控系统先进、操作简便、能耗低、废气处理效果好,净化后气体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场 催化燃烧 废气 臭气 恶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络合铁法选择性脱除酸气中H_2S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永 刘有智 +1 位作者 祁贵生 王建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5,共6页
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以络合铁为脱硫剂,对模拟酸气中的H2S进行了选择性脱硫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液体积流量比、转速、pH值、温度、总铁浓度、原料气CO2含量对脱硫率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液接触极短时间内,脱硫率达到98%以... 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以络合铁为脱硫剂,对模拟酸气中的H2S进行了选择性脱硫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液体积流量比、转速、pH值、温度、总铁浓度、原料气CO2含量对脱硫率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液接触极短时间内,脱硫率达到98%以上,选择性达到90以上,实现了高选择、快速、高效脱除酸气中H2S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旋转填料床 络合铁 脱硫 硫化氢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恶臭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忠生 方向晨 戴文军 《当代化工》 CAS 2005年第4期217-220,224,共5页
介绍了炼油厂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析方法,介绍了设备和管阀件、储罐、污水集输和处理系统、停工检修、突发性事故、氧化沥青焚烧炉、硫磺回收焚烧炉、火炬等的恶臭污染成因及污染物性质,介绍了炼油厂恶臭的控制和治理方法。
关键词 炼油 恶臭 分析 治理 控制 泄漏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再生过程脱硝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军 罗国华 魏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6-2436,共11页
系统论述了当前主要的脱硝技术、流化催化裂化(FCC)再生工艺及FCC再生过程NOx产生和转化规律。O2是影响催化剂脱硝活性的主要因素,从反应器尺度精确控制烧焦再生反应,严格控制过剩氧含量,是提高脱硝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提出了通过再生... 系统论述了当前主要的脱硝技术、流化催化裂化(FCC)再生工艺及FCC再生过程NOx产生和转化规律。O2是影响催化剂脱硝活性的主要因素,从反应器尺度精确控制烧焦再生反应,严格控制过剩氧含量,是提高脱硝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提出了通过再生器内部结构和工艺设计创造出具有氧化区和还原区多层多区的新型再生工艺脱硝思路。从降低NOx角度考虑,再生温度应不高于700℃,再生烟气中CO浓度不低于4%,O2浓度至少低于1%。这种新的再生器脱硝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脱硝技术,已在中石油大港石化FCC工业装置得到了初步验证,为FCC再生装置和其他化工过程脱硝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再生 脱硝 多层多区氧化-还原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水解COS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丽丽 易红宏 +4 位作者 宁平 唐晓龙 李华 王红妍 杨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1-847,共7页
采用BET,SEM和XPS等技术,研究用于COS水解反应的活性炭(AC)负载Fe-Cu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失活与再生行为,重点考察水洗再生、N2热再生以及热再生温度对Fe-Cu/AC催化水解COS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洗再生虽能洗去反应过程中沉... 采用BET,SEM和XPS等技术,研究用于COS水解反应的活性炭(AC)负载Fe-Cu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失活与再生行为,重点考察水洗再生、N2热再生以及热再生温度对Fe-Cu/AC催化水解COS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洗再生虽能洗去反应过程中沉积在催化剂表面的部分可溶性含硫物质,但同时可将表面的碱性基团洗去,使催化剂的水解活性降低;经99.99%N2热再生,催化剂的脱硫活性较强,活性恢复较理想;当再生温度为250~300℃时,催化剂表面的硫酸盐基本被除去,只有少量的单质硫存在;此外,采用N2热再生法可实现Fe-Cu/AC催化剂的多次再生,大大降低了工艺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活性炭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