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V-SVM的延安气田集输管道沿线滑坡易发性预测模型
1
作者 艾昕宇 何鹏 +6 位作者 梁裕如 王少锋 韩建红 孟祥振 钟磊 由洋 付晨阳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为了保障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针对延安气田输气管道沿线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开展了研究。以延安气田内联络线临镇-子长线为中心左右各2 km范围为研究区域,构建易发性评价体系,开展了滑坡空间分布评价,采用机器学习耦合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 为了保障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针对延安气田输气管道沿线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开展了研究。以延安气田内联络线临镇-子长线为中心左右各2 km范围为研究区域,构建易发性评价体系,开展了滑坡空间分布评价,采用机器学习耦合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滑坡主要分布在高程1109~1402 m,20°~30°的斜坡上,西南方向及地形起伏处滑坡也较发育,灾害点多分布在NDVI为-0.05~0.01内,研究区土壤类型主要以石灰性雏型土为主,黄土分布较广。该区域岩土体力学性质较弱,易产生滑坡,降雨量对滑坡的分布也具显著性影响;2)影响因子排序表明高程对滑坡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地层岩性,曲率的影响最小;3)通过ROC精度评价验证,IV-SVM(AUC=0.916)>SVM(AUC=0.914)>IV-LR(AUC=0.882)>LR(AUC=0.860),耦合模型相比传统单独模型预测效果更好,其中IV-SVM模型表现最佳。该模型有效提高了延安地区输气管道沿线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预测精度,为延安气田输气管线的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信息量 支持向量机 逻辑回归 滑坡易发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H_(4)气体节流及水合物生成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小琴 安国钰 +1 位作者 廖涛 李欣泽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CO_(2)驱采油举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采出液会析出大量伴生气,伴生气中CO_(2)含量高达50%~90%,相比CH_(4)气体,气态CO_(2)节流致冷效应更强,引起的低温可能会生成水合物堵塞管道,威胁集输系统的运行安全。采用高压蓝宝石反应釜研究... CO_(2)驱采油举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采出液会析出大量伴生气,伴生气中CO_(2)含量高达50%~90%,相比CH_(4)气体,气态CO_(2)节流致冷效应更强,引起的低温可能会生成水合物堵塞管道,威胁集输系统的运行安全。采用高压蓝宝石反应釜研究了CO_(2)含量对CO_(2)-CH_(4)气体节流及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压力为高压(16 MPa)时,相同CO_(2)占比的混合气体,节流效应系数Di约为1.3~5.4℃/MPa,CH_(4)的掺入将增强混合气体节流效应,说明高压段主要受CH_(4)节流效应的影响;当初始压力为低压(5 MPa、4 MPa)时,节流效应系数Di约为3.4~11.9℃/MPa,CH_(4)的掺入将减弱混合气体节流效应,说明低压段主要受气相CO_(2)节流效应的影响;相同CO_(2)含量的CO_(2)-CH_(4)气体所处压力越高,水合物生成的温度越高,越容易生成水合物;在相同压力下,CO_(2)含量越低,生成水合物温度越低;CO_(2)含量在8%~100%,压力在1.5~5 MPa,水合物生成温度为0.5~10℃。实验与软件模拟数据对比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对CO_(2)-CH_(4)的节流及水合物生成特性计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安全集输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H_(4)气体 节流特性 水合物 节流效应系数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FPSO原油来液量软测量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长钦 刘昊 +3 位作者 余捷 仝英利 萧阳 刘雪松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278-281,共4页
现有FPSO原油处理工艺流程中,由于原油携带沙子较多,经常导致流量计堵塞,从而影响原油来液测量的准确性。现场操作人员无法准确确定破乳剂的添加量,只能依靠经验进行操作,通常采用过量添加破乳剂的方式来确保处理后的原油符合要求。为... 现有FPSO原油处理工艺流程中,由于原油携带沙子较多,经常导致流量计堵塞,从而影响原油来液测量的准确性。现场操作人员无法准确确定破乳剂的添加量,只能依靠经验进行操作,通常采用过量添加破乳剂的方式来确保处理后的原油符合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LSTM神经网络对原油来液进行软测量建模,选取工艺流程中相关参数的测量值作为关联特征,通过训练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真实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输出结果的误差较小,可以进一步优化并推广至原油处理工艺流程的实时控制中,为实现破乳剂的自动控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原油来液量 建模构建 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CO_2驱产出气处置方案及CO_2捕集回注工艺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鹏飞 韩波 +4 位作者 张亮 熊小琴 沈晓霞 张昕 任韶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533-539,共7页
CO_2驱及地质埋存技术是油田提高采收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但随着CO_2在油井中突破,面临着含CO_2伴生气的处置技术和捕集回注工艺的优选问题。本文分析了油田CO_2驱产出气一般规律,论证了含CO_2伴生气直接/掺和回注、燃气轮... CO_2驱及地质埋存技术是油田提高采收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但随着CO_2在油井中突破,面临着含CO_2伴生气的处置技术和捕集回注工艺的优选问题。本文分析了油田CO_2驱产出气一般规律,论证了含CO_2伴生气直接/掺和回注、燃气轮机/锅炉燃烧及烟道气回注和捕集分离回注等处置方案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初步建立了含CO_2伴生气处置方案优选依据。重点比较了化学吸收法、低温分馏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等CO_2捕集分离工艺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基于Weyburn油田和吉林油田CO_2驱项目,分析了油田CO_2驱产出气处置及回注工艺的主要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田含CO_2伴生气的处置,首选直接/掺和回注;其次考虑对产出气进行CO_2分离提纯,国内CO_2驱项目一般小到中等规模,变压吸附和低温分馏工艺受到青睐,国外大规模CO_2驱项目则有采用膜分离和化学吸收法捕集分离CO_2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二氧化碳捕集 方案选择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集输管路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爽 阿斯汉 +2 位作者 孙策 王卫强 刘欣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94-98,共5页
针对我国油田含水率较高的特点,建立油水两相均质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压力速度耦合PISO算法对T型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管径比对T型管路内局部阻力的影响。经计算得到T型管路内压力、速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局... 针对我国油田含水率较高的特点,建立油水两相均质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压力速度耦合PISO算法对T型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管径比对T型管路内局部阻力的影响。经计算得到T型管路内压力、速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局部阻力最大的位置在主管和支管交汇处,明显大于交汇前后的摩擦阻力,而且不同管径比对交汇处的局部阻力损失影响很大,随着垂直支管管径的增大,局部阻力损失会相应增大。此外,由于交汇后的主管流量大于交汇前的主管流量,交汇后的摩擦阻力均大于交汇前的摩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T型管 数值模拟 局部阻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集输管网井组划分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华丽 陈坤明 +1 位作者 王效东 徐武峰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7年第6期1-2,4,共3页
通过对油田集输管网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基于产量距离之和最小的井组最优划分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基于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实例计算表明:建立的以产量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更能反映集油管网投资的经济性,采用基于... 通过对油田集输管网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基于产量距离之和最小的井组最优划分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基于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实例计算表明:建立的以产量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更能反映集油管网投资的经济性,采用基于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其寻优效益高,且收敛性和稳定性也较好。最后求得的产量距离和为18937.93 km.t/d,比文献[2]中的划分结果小1381.07 km.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网 井组划分 优化设计 数学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天然气集输管网井组划分的新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甄宝军 梁政 邓雄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5年第3期7-8,11,共3页
在天然气集输管网布局优化过程中,由于井式和集气站最大处理量的限制,可能导致集气站建造数量增加,从而造成管网系统的经济性差。综合考虑管道与集气站建造费用的关系,建立了井组划分的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能够较好... 在天然气集输管网布局优化过程中,由于井式和集气站最大处理量的限制,可能导致集气站建造数量增加,从而造成管网系统的经济性差。综合考虑管道与集气站建造费用的关系,建立了井组划分的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集输系统 造价 井组划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集输场站工艺流程的模块化设计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劲松 程雪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9-71,共3页
目前,油气田开采多集中在地形复杂气候十分恶劣的地区( 如极地、海洋、沙漠等) ,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要求最短,质量要求很严。但油气集输及处理工艺十分繁杂,且各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基于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 目前,油气田开采多集中在地形复杂气候十分恶劣的地区( 如极地、海洋、沙漠等) ,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要求最短,质量要求很严。但油气集输及处理工艺十分繁杂,且各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基于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提出了天然气集输场站工艺流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该模块化设计是一种适应性强,应用更灵活的先进设计,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缩短设计周期。论述了天然气集输场站工艺流程模块化设计的参考准则和基本原理,同时还介绍了该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川南矿区排水找气工程的天然气集输站场工艺流程设计中的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油气集输 集气站 工艺流程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异常信号的油田地下管线探测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龚大利 张嵩 +1 位作者 李辉 刘得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6,131,共5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准确检测输油、输气、输水管线及光缆、电缆的分布、走向及埋藏深度,提出基于磁异常信号的地下管线探测系统:首先,根据磁异常信号探测原理,建立地球磁场模型,进行管线探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其次,通过改变扫描时间...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准确检测输油、输气、输水管线及光缆、电缆的分布、走向及埋藏深度,提出基于磁异常信号的地下管线探测系统:首先,根据磁异常信号探测原理,建立地球磁场模型,进行管线探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其次,通过改变扫描时间间隔和探测方向,利用管线探测系统探测地下管线并分析探测结果;最后,分析地球磁场探测数据成像结果,验证管线探测系统对地下可疑物探测的有效性.现场结果表明,管线探测系统对地下管线的探测精度可达94.5%以上,具有探测精度高以及实时可视化探测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信号 油田地下管线 管线探测系统 可视化探测 地球磁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GL的油田地下管线探测数据三维成像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大利 刘得军 +2 位作者 叶珲 李辉 张嵩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1,131,共5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准确检测地下输油、输气、输水管线及光缆、电缆的分布和走向,提出基于OpenGL的地下管线三维成像系统:首先,利用磁异常信号探测系统对地下管线磁异常信号进行采集;其次,将采集到的磁异常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有效数据...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准确检测地下输油、输气、输水管线及光缆、电缆的分布和走向,提出基于OpenGL的地下管线三维成像系统:首先,利用磁异常信号探测系统对地下管线磁异常信号进行采集;其次,将采集到的磁异常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有效数据;最后,利用Visual C++和OpenGL平台对油田地下管线探测数据进行可视化成像,并通过探测系统屏幕直观反映管线的位置及分布.现场结果表明,基于OpenGL的地下管线探测数据三维成像方法对于油田地下管线可视化探测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技术 油田地下管线 管线探测系统 磁异常信号 OPENGL 三维成像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火用)分析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东明 吴照云 +2 位作者 项新耀 罗升荣 刘元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不同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能耗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掺热油和掺热水两种集输流程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掺热油流程优于掺热水流程,对集输站子系统来说,结论则相反。
关键词 e分析 油气集输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低渗油田注二氧化碳驱油效益开发地面关键设备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志庆 孟岚 彭启忠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二氧化碳驱油可实现低产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但由于采出油井逐渐见气、部分见气量大,常规处理设备和工艺无法适应,严重影响生产。本文经过多年现场跟踪与试验,发明了新型油井井场分离集油设备、创新了气液一级分离设备结构,解决了气液... 二氧化碳驱油可实现低产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但由于采出油井逐渐见气、部分见气量大,常规处理设备和工艺无法适应,严重影响生产。本文经过多年现场跟踪与试验,发明了新型油井井场分离集油设备、创新了气液一级分离设备结构,解决了气液分离效果不好、生产无法平稳运行的问题;创新了分离沉降加热缓冲组合设备和天然气干燥除油组合设备,该设备集多项功能于一体,取代了常规流程中的三相分离器、加热炉、缓冲罐、光管干燥器、天然气除油器等设备,大幅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发明了“双气-双液分离转油工艺”,既可适应气油比变化范围大的实际生产需求,又提高了分离效果;最终实现了油井采出流体的密闭、平稳集输与处理,保障了油田效益开发,已累计产油53.7万t、累计埋存二氧化碳161.6万t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井口集油罐 分离沉降加热缓冲组合设备 天然气干燥除油组合设备 双气-双液分离转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韩洪升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8,31,共7页
油气两相流动的计算和天然气储运、加工的工艺设计计算,都需要准确确定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延用过去通过查司坦丁—凯茨关系图,确定天然气压缩因子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编制计算机程序的要求。通过5种常用的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方法的计算结... 油气两相流动的计算和天然气储运、加工的工艺设计计算,都需要准确确定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延用过去通过查司坦丁—凯茨关系图,确定天然气压缩因子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编制计算机程序的要求。通过5种常用的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司坦丁—凯茨关系图对比,对这5种天然气压缩因子相关式进行了评价,认为:①Dranchuk-Purvis-Robinson方法和Hall-Yarborough方法的相关曲线与司坦丁—凯茨天然气压缩因子图十分吻合,在所有对比压力和对比温度下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②Brill-Beggs方法在T_r<2.6条件下与司坦丁—凯茨天然气压缩因子相关曲线图十分吻合,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宽的适用范围;③在用手工计算时,推荐使用Gopal相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储运 压缩因子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采井套管与水泥环胶结质量监测评价技术研究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俊玲 李长宏 +3 位作者 贾胜彬 李欣 陈新强 扈中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110-111,113,共3页
通过研究热采井注汽后套管、水泥环的损坏程度,综合理论模拟,建立了一套热采井套管与水泥环胶结质量监测评价系统,为热采井套管与水泥环质量预防、监测、修复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套管 水泥环 胶结质量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集输站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绍东 隋迎章 +3 位作者 魏有国 张文焱 李喜东 刘庆滨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2年第3期17-29,共13页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在油田集输站中的应用 ,给出了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具有稳定 。
关键词 油田集输站 自动控制系统 硬件设计 油气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中部气田多井高压集气工艺技术研究和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立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2-54,共3页
陕甘宁中部气田属大规模的整装低渗透气田,地理环境较恶劣。文章针对其开发和建设特点,对气田集气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了高压多并集气,集中注醇,间歇计量等工艺流程,通过先导性工业化试验证实了这套工艺技术的可靠性。
关键词 陕甘宁地区 气田 油气集输 集气站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台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峤 吴新果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3年第3期8-10,26,共4页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产生和发展,采用GIS技术实现油田管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成为未来油田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文中主要阐述了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法,针对头台油田的实际情况,以组件式GIS系统软...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产生和发展,采用GIS技术实现油田管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成为未来油田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文中主要阐述了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法,针对头台油田的实际情况,以组件式GIS系统软件和面向对象编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方便实用的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油田集油管网的数据采集、管线图绘制,以及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综合管理等功能,并介绍了GIS系统与油田管道SCADA系统的综合使用,从而实现油田管道的泄漏检测分析和管道风险评价分析等专业分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油管网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气田高压集气工艺水合物形成及预防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浩杰 崔丽春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1997年第A00期98-101,共4页
预防集输管线形成水合物普遍采用注人防冻剂的方法,长庆气田高压集气采取集中注醇工艺预防水合物效果并不理想,通过高压集气实验井的生产试验表明,水合物堵塞管线的原因为管输气流速度低,防冻剂得不到有效携带,且管线内的水聚集在... 预防集输管线形成水合物普遍采用注人防冻剂的方法,长庆气田高压集气采取集中注醇工艺预防水合物效果并不理想,通过高压集气实验井的生产试验表明,水合物堵塞管线的原因为管输气流速度低,防冻剂得不到有效携带,且管线内的水聚集在低凹处,造成积液,发生节流效应,形成水合物。本文认为高压集气应采用集中注醇与提高管输流速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高压集气工艺 水合物 防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沿固体边界无滑移假设的实验根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钟怡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38,共4页
研究固体壁面润湿特性对液体运动的影响问题,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牛顿液体粘性系数测量、速度剖面测量、管道水力阻力实验以及倾斜面上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等典型流动的实验结果,表明除了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情... 研究固体壁面润湿特性对液体运动的影响问题,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牛顿液体粘性系数测量、速度剖面测量、管道水力阻力实验以及倾斜面上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等典型流动的实验结果,表明除了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情况不清外,还未发现经过严格论证的由滑移引起的异常效应,相反,却证明了壁面润湿无可测性影响,说明液流的壁面滑移一般可忽略不计,液体沿固体边界无滑移假设一般是正确的。讨论了Maxwell—Knudsen理论的意义,认为Maxwell等人的工作,以丰富的想象力对壁面滑移的主要机制作了极有价值的概括,对于从理论上定性分析液体的壁面滑移问题以及定量分析宏观验证性实验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壁面滑移 油气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油气集输防腐工艺技术简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耀达 解立春 +1 位作者 张大安 李平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3期70-71,共2页
含硫油气集输流程中腐蚀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采取有效措施对集输过程中的腐蚀进行防护,本文从腐蚀的机理出发,介绍了油田常用的腐蚀防护技术,在此基础上,具体介绍了长庆含硫天然气集输过程的防腐技术。
关键词 含硫 集输 防腐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