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
1
作者 李鹏程 谷峰 +3 位作者 李治 宋军超 陈强 李立权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生产符合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以硫含量为1.2%(w)的FCC油浆为原料,采用催化剂装填量为100 mL的上行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工艺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 为生产符合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以硫含量为1.2%(w)的FCC油浆为原料,采用催化剂装填量为100 mL的上行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工艺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反应的脱硫脱氮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滴流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工艺条件下,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工艺的脱硫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滴流床加氢工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加快了多环噻吩类硫化物加氢脱硫本征反应速率,有利于发挥微界面强化技术的优势;在反应温度为370℃、反应压力为6 MPa、氢油体积比为400、体积空速为2.0 h^(-1)的优化条件下,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工艺可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界面强化 FCC油浆 加氢处理 低硫船用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炭失活催化剂的再生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嘉淼 魏晓丽 +1 位作者 王迪 张久顺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07,212,共6页
主要聚焦于积炭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详细探讨了燃烧法、化学清洗法以及离子液体再生法等常用再生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深入分析了再生过程对催化剂性能,特别是表面活性位点和晶体结构的影响,揭示了再生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 主要聚焦于积炭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详细探讨了燃烧法、化学清洗法以及离子液体再生法等常用再生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深入分析了再生过程对催化剂性能,特别是表面活性位点和晶体结构的影响,揭示了再生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催化剂再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对催化剂再生技术深入研究的重要性,以促进石油和化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积炭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深度催化裂化制备高含量低碳烯烃
3
作者 施宗波 邱恒娥 +4 位作者 张青 王刚 RIZKI Ekananda ISMAL Gamar 卓润生 《工业催化》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生物质是一种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可再生的廉价资源,生物质催化裂解制备生物油研究众多,但目前生物油制低碳烯烃的工业应用尚处于研发初期,提高低碳烯烃产率是生物油制烯烃研究过程中尚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了棕榈油深度催化裂... 生物质是一种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可再生的廉价资源,生物质催化裂解制备生物油研究众多,但目前生物油制低碳烯烃的工业应用尚处于研发初期,提高低碳烯烃产率是生物油制烯烃研究过程中尚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了棕榈油深度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过程,结果表明,采用PTO催化剂,在反应温度620℃和剂油比7.5的情况下,裂化产物中乙烯收率为7.62%,丙烯收率为19.80%,丁烯收率为12.14%。随着反应温度和剂油比的增加,转化率升高,乙烯和丙烯收率增加,焦炭收率降低,汽油RON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棕榈油 深度催化裂化 低碳烯烃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解装置掺炼减压渣油的生产实践
4
作者 赵长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某公司在2.2 Mt/a催化裂解(DCC)装置上进行了掺炼减压渣油(简称“减渣”)的生产实践。针对掺炼减渣后,混合原料性质变差对装置产品分布、产品性质、操作参数、催化剂剂耗、能耗、以及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采取了相应... 某公司在2.2 Mt/a催化裂解(DCC)装置上进行了掺炼减压渣油(简称“减渣”)的生产实践。针对掺炼减渣后,混合原料性质变差对装置产品分布、产品性质、操作参数、催化剂剂耗、能耗、以及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将上游装置原料改为中轻质原油,改善了DCC装置掺炼减渣原料的品质;通过优化DCC装置掺炼比例,调整DCC装置操作参数,增加金属钝化剂加入量,加大催化剂置换量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削弱了原料残炭升高导致装置结焦倾向增大,以及Ni、Ca、Fe等重金属污染催化剂的不利影响,开创了同类装置掺炼减渣的先例,保证了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当减渣掺炼比(w)达44.4%时,装置总液体收率降低1.61百分点,焦炭产率增加1.87百分点,能耗增加230.903 MJ/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减压渣油 原料优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排布状态对催化裂解反应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5
作者 李泽坤 王惠琳 +1 位作者 龚剑洪 乔瑞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针对催化裂解提升管反应器内出现的催化剂颗粒团聚现象,建立了一套催化裂解原位微反应可视化研究系统,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进料速率和催化剂粒径下,催化剂排布状态对异丁烯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催化裂解提升管反应器内出现的催化剂颗粒团聚现象,建立了一套催化裂解原位微反应可视化研究系统,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进料速率和催化剂粒径下,催化剂排布状态对异丁烯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进料速率可以削弱催化剂团聚对转化率的影响;催化剂粒径对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与催化剂排布状态和分子筛类型有关,催化剂团聚会影响原料与催化剂的接触以及产物的扩散,从而对反应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催化剂团聚 反应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产化学品的绿色高效石油碱催化新技术
6
作者 吴青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近年来,碱催化技术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转化制化学品(DPC)碱催化技术,包括催化剂性能、工业试验效果、碱催化技术与分子筛酸催化技术的比较以及碱催化反... 近年来,碱催化技术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转化制化学品(DPC)碱催化技术,包括催化剂性能、工业试验效果、碱催化技术与分子筛酸催化技术的比较以及碱催化反应特点、反应机理等。DPC碱催化技术开发的关键是在发现可大幅减少焦炭和干气产率的催化新材料基础上,合成制备出高水热稳定性的介孔材料及具有高碱活性稳定性的碱催化剂,并开发出配套的反应-再生新工艺。处理劣质重油原料时,DPC技术比延迟焦化技术和催化裂化(FCC)技术更具优势,而与处理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的加氢处理工艺,即常压渣油加氢脱硫(ARDS)或减压渣油加氢脱硫(VRDS)技术相比,DPC技术也具有更多的优势。DPC技术在大幅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化学品收率,是目前唯一适用于原油、蜡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油砂沥青等各类原料的新技术。经初步证实,DPC碱催化技术遵循负碳离子反应机理,几乎不发生氢转移和芳烃缩合反应,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裂解和异构化反应能力,是当前对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处理重油技术的颠覆性技术,可以取代延迟焦化、FCC、ARDS或VRDS工艺,为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支撑与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催化技术 石油加工 原油直接制化学品 绿色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7
作者 马月谦 董科军 +3 位作者 宋国良 刘宝 李子涵 朱金剑 《工业催化》 2025年第2期83-88,共6页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THFS-2加氢精制催化剂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20万吨/年DCC催化裂解石脑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通过BET、XRD和H_(2)-TPR等方法对THFS-2加氢催化剂的理化结构进行表征,揭示了其高加氢活性的原...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THFS-2加氢精制催化剂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20万吨/年DCC催化裂解石脑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通过BET、XRD和H_(2)-TPR等方法对THFS-2加氢催化剂的理化结构进行表征,揭示了其高加氢活性的原因。中试实验和工业生产装置运行数据表明,THFS-2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处理高硫高氮、高烯烃高二烯烃和高芳烃的劣质催化裂解(DCC)汽油时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生产出硫、氮质量分数均小于1.0μg·g^(-1)、溴价小于0.5 gBr·(100g)^(-1)的产品,各项指标均优于芳烃抽提进料的要求。与上一周期参比剂相比,反应器平均温度降低,反应温升平稳可控,装置可长周期稳定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催化裂解汽油 芳烃抽提 加氢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油浆在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应用
8
作者 付治航 周振宇 +1 位作者 张艳梅 王宇 《炼油与化工》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催化油浆是催化裂化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催化油浆收率在4.1%~6.3%,重油的综合利用成为炼油厂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催化裂化油浆性质及其合理利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1)将催化油浆与炼油工... 催化油浆是催化裂化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催化油浆收率在4.1%~6.3%,重油的综合利用成为炼油厂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催化裂化油浆性质及其合理利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1)将催化油浆与炼油工艺组合以合理利用催化裂化油浆;(2)主要集中在利用催化裂化油浆生产不同的石油化工产品(如碳黑、针状焦等)。某公司现有1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加工能力450.0×10^(4)t/a,正常的催化油浆外甩量为9.5%,即外甩催化油浆42.7×10^(4)t/a;还有1套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加工能力为300.0×10^(4)t/a,正常的催化油浆外甩量为4%即外甩催化油浆12.0×10^(4)t/a。目前催化油浆仅送至延迟焦化加工,该方案虽然可以解决催化裂化油浆的出路,但是对催化裂化油浆的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不是催化裂化油浆利用的最佳技术方案,且加工线路单一,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催化油浆加工路线。催化油浆中含10.8%的饱和分、70.2%的芳香分、8.5%的胶质和沥青质,饱和烃是优质的催化裂化原料,芳烃、胶质、沥青质等是生产炭黑、针状焦、重质道路沥青、橡胶填充油、塑料增塑剂、导热油、碳纤维等的优质原料,如何将其有效分离,深度加工并增值利用成为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油浆 浆态床 渣油加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MoS_(2)基加氢催化剂活性相的限域构建及其加氢脱硫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彦鹏 孙于林 +3 位作者 杨兆胜 刘大鹏 柴永明 刘晨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基于对负载型NiMo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设计,以具有内径10~30 nm直通孔道的天然埃洛石纳米管(HNT)为载体,利用其“孔道空间限域效应”作为MoS_(2)活性相结构的控制基础,以硫代钼酸铵和硝酸镍为金属前驱物,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一次浸... 基于对负载型NiMo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设计,以具有内径10~30 nm直通孔道的天然埃洛石纳米管(HNT)为载体,利用其“孔道空间限域效应”作为MoS_(2)活性相结构的控制基础,以硫代钼酸铵和硝酸镍为金属前驱物,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一次浸渍工艺,通过改变金属负载量、Ni/Mo(原子比)等工艺条件制备系列双金属NiMo/HNT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EDS mappin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对催化剂的脱硫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NT载体的使用可有效控制MoS_(2)活性相尺寸,催化剂中的Mo、Ni金属组分几乎全部集中于载体的孔道内部并呈原生的亲密接触状态,同时Ni、Mo组分具有更高的硫化程度,协同效果更好;NiMo/HNT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加氢选择性均显著优于使用氧化铝载体的参比催化剂,其中DBT转化率最高增幅41.6%,反应速率R最大可以提升92%,加氢选择性最大可提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活性相 埃洛石纳米管 孔道限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合成多环芳烃树脂的工艺研究
10
作者 唐晓东 刘梦方 +2 位作者 卿大咏 李晶晶 缪钱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合成了缩合多环多核芳烃(COPNA)树脂。在催化裂化柴油催化剂交联剂质量比为1∶0.1∶0.35、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14 h的最佳交联条件和固化温度为350℃、固化时间为150 min的固化条件下,中等缩合度缩合多环...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合成了缩合多环多核芳烃(COPNA)树脂。在催化裂化柴油催化剂交联剂质量比为1∶0.1∶0.35、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14 h的最佳交联条件和固化温度为350℃、固化时间为150 min的固化条件下,中等缩合度缩合多环芳烃(B-COPNA)树脂和热固性缩合多环芳烃(C-COPNA)树脂收率分别为73.22%和56.1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催化裂化柴油存在不含长烷基侧链的多环芳烃,空间位阻小,适合作为合成COPNA树脂的原料。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树脂的热行为,发现合成的B-COPNA树脂和C-COPNA树脂的残炭分别为44.26%和45.17%。反应后柴油收率为41.38%,其饱和烃质量分数从34.15%提高至83.11%,柴油十六烷指数从33.13提高到4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多环芳烃 缩合多环多核芳烃树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ZSM-5分子筛中油酸甲酯催化裂解吸附和扩散行为模拟研究
11
作者 秦晗淞 李国梁 +4 位作者 闫昊 冯翔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0-1881,共12页
多级孔ZSM-5分子筛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其独特的微-介复合孔道结构可显著促进油酸甲酯(OAME)等大分子反应的发生,但其在分子层面上的促进机制及构-效关系仍不明晰。本工作采用Monte Carlo模拟(MC)结合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OAME催... 多级孔ZSM-5分子筛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其独特的微-介复合孔道结构可显著促进油酸甲酯(OAME)等大分子反应的发生,但其在分子层面上的促进机制及构-效关系仍不明晰。本工作采用Monte Carlo模拟(MC)结合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OAME催化裂解反应中反应物和5种产物分子(丙烯、丁烯、苯、甲苯和二甲苯)在多级孔分子筛上的吸附和扩散行为。通过分析吸附等温线、吸附密度图和反应物种的扩散系数,发现升温不利于OAME的吸附,从而抑制了反应的发生,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同时,直孔道和多级孔道这两种吸附位点在催化裂解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截然不同:直孔道提供芳构化反应活性中心,而多级孔道则主要促进BTX主产物分子的传质扩散。这种多孔道的协同催化作用使得多级孔分子筛相较于微孔分子筛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此外,发现多级孔ZSM-5分子筛能提高芳烃收率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加速BTX向介孔的快速扩散。以上模拟结果不仅有助于从微观角度优化脂肪酸酯催化裂解反应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丰富了对多级孔分子筛能多产芳烃微观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分子筛 扩散 吸附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亚兴 张睿 +2 位作者 刘海燕 刘植昌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6-1595,共10页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综述了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离子液体中Br?nsted酸和Lewis酸中心的失活原因,烷基化副反应生成的酸溶油是Lewis酸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此,重点讨论了酸溶油的组成、结构及其与离子液体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从离子液体中脱除酸溶油的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失活离子液体的活性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铝酸离子液体 碳四烷基化 酸溶油 失活机理 再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固体酸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黄磊 宋月芹 周晓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SZA(Pt/SO_(4)^(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轻烃异构化性能,考察了含不同杂质的n-C_(5)(正戊烷)、n-C_(6)(正己烷)原料在PSZA上的异构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n-...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SZA(Pt/SO_(4)^(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轻烃异构化性能,考察了含不同杂质的n-C_(5)(正戊烷)、n-C_(6)(正己烷)原料在PSZA上的异构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n-C_(5)与n-C_(6)混合原料的比例基本不影响其各自转化率,与单一组分的转化率相当。原料中异构烷烃i-C_(5)(异戊烷)和i-C_(6)(异己烷)比例越多时,n-C_(5)和n-C_(6)转化率越低,产物组成接近n-C_(5)和n-C_(6)单独转化。甲基环戊烷、苯等杂质会降低PSZA催化n-C_(5)和n-C_(6)的异构化活性,提高反应温度至180℃可以增加PSZA的异构化活性;n-C_(7)(正庚烷)在PSZA上全部裂解,对PSZA催化n-C_(5)和n-C_(6)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异构化 烷烃 甲基环戊烷 正庚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性质对催化裂化油浆静电分离效率影响冷模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李亮亮 孟鹤 +1 位作者 李义鹏 兰琦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分析静电分离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固含量影响因素,采用自制静电分离器试验装置,研究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脱除效率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其接触点处电场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中... 为分析静电分离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固含量影响因素,采用自制静电分离器试验装置,研究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脱除效率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其接触点处电场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中固体颗粒分离效率随填料直径增大而降低,氧化锆填料的分离效率最高,玻璃填料的分离效果最差。随填料直径和填料相对介电常数增大,填料接触点处的电场强度增大。在不同材质填料物化参数中,填料相对介电常数对油浆中固体颗粒静电分离影响过程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催化剂固体颗粒 静电分离 填料 电场强度 分离效率 冷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整生成油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工艺(FITS)的工业应用
15
作者 董晓猛 田钰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针对某石化公司1.0 Mt/a连续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白土预处理工艺精制深度不够、重组分产量大、白土失活快以及二甲苯加氢系统工艺流程较复杂、能耗大等问题,采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和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重整生成油... 针对某石化公司1.0 Mt/a连续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白土预处理工艺精制深度不够、重组分产量大、白土失活快以及二甲苯加氢系统工艺流程较复杂、能耗大等问题,采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和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重整生成油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工艺(简称FITS工艺)对重整生成油进行脱烯烃处理。该工艺利用氢气纳米级微孔分散技术,使氢气在油相中均匀分散,能有效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烯烃,满足苯产品溴指数小于20 mgBr/(100 g)、混合二甲苯产品溴指数小于50 mgBr/(100 g)的控制要求。FITS工艺的成功投用,可以停用精制苯的白土罐、二甲苯的加氢单元,大幅降低了芳烃处理单元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生成油 加氢 混合二甲苯 脱烯烃 降本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16
作者 张强 薛鹏 +5 位作者 张富平 唐全红 袁升 秦国强 乔纪东 丁巍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97,共5页
介绍了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技术的无机膜结构、净化原理、装置工艺流程及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0.3 Mt a焦化蜡油净化装置上的成功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抗污染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介绍了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技术的无机膜结构、净化原理、装置工艺流程及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0.3 Mt a焦化蜡油净化装置上的成功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抗污染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等优点,净化后焦化蜡油的机械杂质质量分数始终维持0.01%以下,脱除率在92%以上,净化蜡油收率达90%以上,能够满足后续工艺进料要求。装置运行115 d后,跨膜压差由初期的83.95 kPa上升至103.00 kPa,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膜 焦化蜡油 机械杂质 过滤 焦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掺炼重芳烃油的工业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友 刘孝川 +1 位作者 徐长磊 陈敏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3,共6页
某石化企业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LCO)、C_(10)+重芳烃(HAB)产量大,性质差。为解决重芳烃油加工难问题,将部分LCO和HAB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加工,并开展了不同比例下掺炼重芳烃油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原料性质、主要操作参... 某石化企业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LCO)、C_(10)+重芳烃(HAB)产量大,性质差。为解决重芳烃油加工难问题,将部分LCO和HAB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加工,并开展了不同比例下掺炼重芳烃油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原料性质、主要操作参数、产品性质、物料平衡等方面数据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入口氢分压7.0 MPa、入口氢油体积比530~580条件下,掺炼约8%HAB后,可以得到硫质量分数7.3μg g、十六烷值49.2、多环芳烃质量分数6%的优质柴油调合组分。在低压、低氢油比条件下,较低反应温度即可使得芳烃饱和反应达到平衡,并可根据平衡转化率调整重芳烃掺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10)+重芳烃 焦化汽柴油 加氢 多环芳烃 十六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加氢能力对减压渣油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蔺聪福 田磊 +3 位作者 郭强 杨勇 冯富祥 刘源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考察了氧化硅担载铁硫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对Merey减压渣油的转化性能。采用元素分析、GPC、XPS、1H-NMR、FT-IR和XRD等手段研究加氢催化剂对Merey减压渣油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转变的影响,并分析加氢催化剂抑制沥青质生焦转化影响机... 考察了氧化硅担载铁硫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对Merey减压渣油的转化性能。采用元素分析、GPC、XPS、1H-NMR、FT-IR和XRD等手段研究加氢催化剂对Merey减压渣油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转变的影响,并分析加氢催化剂抑制沥青质生焦转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加氢能力增强,沥青质组成中w(N)和w(S)不断降低,最容易发生加氢脱硫反应,n(H)/n(C)、平均链长(n)与缩合度参数(HAU/CA)升高,芳香度(fA)、堆叠芳香片层的平均高度(Lc)、芳香片层直径(La)与堆叠芳香片层的平均数量(M)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加氢能力强的催化剂可以提供较多氢自由基,使沥青质结构中稠合芳环加氢,以产生较长侧链,长侧链阻碍沥青质形成较大尺寸的纳米聚集体,进而抑制沥青质从油相中析出转化为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加氢转化 浆态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掺炼常三线柴油的工业试验
19
作者 王辉 宋亦伟 《齐鲁石油化工》 2024年第4期299-304,共6页
通过工业试验深入分析了某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在掺炼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以下简称常三线柴油)后,对其操作参数、再生催化剂特性、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炼常三线柴油并未显著改变装置的操作参数与再生催... 通过工业试验深入分析了某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在掺炼常减压装置常三线直馏柴油(以下简称常三线柴油)后,对其操作参数、再生催化剂特性、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炼常三线柴油并未显著改变装置的操作参数与再生催化剂的基本性质,且对装置的操作灵活性和处理能力的影响保持在较低水平。常三线柴油具有较好的催化裂化性能,掺炼后能够增产催化裂化汽油,收率增加0.97个百分点,有助于降低炼油厂的柴汽比;但催化裂化液化气收率和液化气中丙烯收率分别下降0.71和0.19个百分点,不利于炼油厂增产液化气及丙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常三线柴油 柴汽比 压减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冲冲 王文波 +4 位作者 李洪宝 辛靖 李永恒 苏梦军 朱元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5-1706,共12页
将煤炭资源通过合成气转化为多碳醇可有效提升现有煤基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并降低多碳醇对石油合成路径的依赖。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技术受催化剂性能的制约。详细总结了合成气制备多碳醇的催化反应机理:甲醇同系化机... 将煤炭资源通过合成气转化为多碳醇可有效提升现有煤基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并降低多碳醇对石油合成路径的依赖。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技术受催化剂性能的制约。详细总结了合成气制备多碳醇的催化反应机理:甲醇同系化机理、烯烃水合机理、缩合机理、插入机理,并对铑基催化剂、钼基催化剂、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和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4种合成气制多碳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述。合成气制备多碳醇在Rh单金属催化剂上遵循CO插入机理;在钼基催化剂上添加碱金属可促进CO的插入从而促进多碳醇的形成;在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碱金属可中和催化剂表面的酸性、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促进多碳醇的生成;醇类合成催化剂与费-托合成催化剂组合可促进合成气制备多碳醇反应。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的机理分析可为设计催化活性高、多碳醇选择性高的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二氧化碳 多碳醇 烯烃水合 缩合机理 Mo基催化剂 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