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纸力学特性尺寸效应及其理论模型
1
作者 张慧梅 朱峰波 +1 位作者 刘小宇 刘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84-2292,共9页
纸或纸基材料在使用和服役时对其力学特性有一定要求,但是现有尺寸效应实验和理论说明不同尺寸试样力学特性并不相同,因此明确其力学特性的尺寸效应对于保证其安全非常必要。选用易于获取且强度较高的牛皮纸为研究材料,开展了不同尺寸... 纸或纸基材料在使用和服役时对其力学特性有一定要求,但是现有尺寸效应实验和理论说明不同尺寸试样力学特性并不相同,因此明确其力学特性的尺寸效应对于保证其安全非常必要。选用易于获取且强度较高的牛皮纸为研究材料,开展了不同尺寸试样单轴拉伸试验,确定力学特性及其离散性随试样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尺寸牛皮纸受力变形特征和宏微观破坏特征,揭示牛皮纸力学特性尺寸效应内在机理。最后建立了牛皮纸力学特性尺寸效应模型。研究发现:牛皮纸名义拉伸强度和名义峰值应变随尺寸增大先增大后下降,这是因为切断的边缘纤维造成牛皮纸试样边缘承受应力和应变能力较弱,而小尺寸试样中弱化边缘占比较大,导致名义拉伸强度和名义峰值应变呈现上升尺寸效应;大尺寸试样中,弱化边缘占比可以忽略,内部断裂过程区起主导作用,导致名义拉伸强度和名义峰值应变呈下降尺寸效应。建立的边缘-内部断裂过程区尺寸效应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牛皮纸名义拉伸强度和名义峰值应变的尺寸效应,但是其不能体现名义拉伸强度和名义峰值应变上升尺寸效应阶段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性 尺寸效应 弱化边缘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弹塑性纤维束扭转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李艳洁 孙雪 +1 位作者 杨鸿彬 郭宇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节点球连接球柱纤维模型,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纤维束的数值仿真,模拟了单股、7股和19股纤维束扭转过程。还进行单股和7股纤维束扭转试验,并与离散单元法仿真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大扭转刚度...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节点球连接球柱纤维模型,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纤维束的数值仿真,模拟了单股、7股和19股纤维束扭转过程。还进行单股和7股纤维束扭转试验,并与离散单元法仿真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大扭转刚度纤维构成的纤维束能够承受更大的外部荷载;相同等效横截面积的纤维束,在扭转角度相同的情况下,19股纤维束能承受的扭矩大于7股纤维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纤维束扭转 弹性材料 弹塑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基纤维素纤维的生产效率提升与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3
作者 冯碧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1期070-073,共4页
木基纤维素纤维因其优异的生态友好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其生产过程中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足和环境负荷高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系统分析了木基纤维素纤维的生产现状与技术瓶颈,从新型工艺优化、... 木基纤维素纤维因其优异的生态友好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其生产过程中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足和环境负荷高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系统分析了木基纤维素纤维的生产现状与技术瓶颈,从新型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探讨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路径。同时结合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实际案例研究了资源回收技术在木基纤维素纤维产业中的应用效果。基于绿色制造理念提出智能化、数字化与国际合作为主导的发展策略,以期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通过技术革新和资源回收利用,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还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制造的核心目标。本文为木基纤维素纤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纤维素纤维 生产效率 资源回收利用 绿色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尺度对CaO颗粒团簇水合反应的传质影响
4
作者 顾屹仕 沈中杰 +7 位作者 袁鼎轩 程玉祥 王景效 吕凤 万大阳 高永川 段乐章 刘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传质是影响Ca(OH)_(2)/CaO热化学储热体系能量存储与释放的关键因素。本文考察了3种不同粒径(100、50、25μm)的CaO颗粒团簇在水合过程中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尺度效应对传质效率的影响。在水合阶段,相比于水合反应前,不同粒径Ca... 传质是影响Ca(OH)_(2)/CaO热化学储热体系能量存储与释放的关键因素。本文考察了3种不同粒径(100、50、25μm)的CaO颗粒团簇在水合过程中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尺度效应对传质效率的影响。在水合阶段,相比于水合反应前,不同粒径CaO颗粒团簇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率降低,原先离散的CaO颗粒由于尺度效应更易聚集成团簇,阻碍了传质效率。与初始状态(t=10 min)相比,在反应后期(t=50 min),随着水合转化率的提高,3种不同粒径(100、50、25μm)的CaO颗粒其团聚作用力分别降低了27.01%、32.62%和42.61%,气体有效扩散率分别下降了14.24%、12.40%和11.09%,表观反应速率分别降低了78.99%、76.80%和76.20%。小粒径颗粒虽然更易聚集成团簇,但是由于小粒径颗粒具有较高的气体有效扩散率,加强了反应过程中的传质效率,因此表现出更高的水合能力。本文基于随机孔隙模型修正和量化了颗粒间团聚行为与气体有效扩散率对表观反应速率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颗粒尺度 水合反应 气体有效扩散率 团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PDMS/MMT-SiO_(2)-STAB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杰 李梦 +2 位作者 谢宗蕻 赵欣 向家林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9,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钠基蒙脱土(MMT)表面原位生长具有良好内部界面力的SiO_(2),得到MMT接枝SiO_(2)(记作MMT-SiO_(2)颗粒),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STAB)阳离子型改性剂对MMT-SiO_(2)颗粒进行插层疏水改性,得到改性MMT接枝SiO_(2)(记作MMT-...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钠基蒙脱土(MMT)表面原位生长具有良好内部界面力的SiO_(2),得到MMT接枝SiO_(2)(记作MMT-SiO_(2)颗粒),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STAB)阳离子型改性剂对MMT-SiO_(2)颗粒进行插层疏水改性,得到改性MMT接枝SiO_(2)(记作MMT-SiO_(2)-STAB复合颗粒)。以MMT-SiO_(2)-STAB复合颗粒为增强相,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EP/PDMS)为基体,制备了EP/PDMS//MMT-SiO_(2)-STAB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仪对复合涂层的形貌、结构、接触角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STAB与MMT-SiO_(2)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后附着在MMT端面,随着STAB用量的增加,MMT的层间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MMT-SiO_(2)-STAB中MMT的层间距越大,增强相与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越好,可有效改善增强相在基体中的分散稳定性以及复合涂层的耐磨损性能。制备的复合涂层接触角为(153.7±1.2)°,滚动角达到(8.9±0.6)°,超疏水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蒙脱土 二氧化硅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95Cr18不锈钢关节轴承外圈断裂原因
6
作者 宋体杰 于妍妍 +4 位作者 刘春秘 宋雪 康凯 王琳 孙梦梦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某以过盈配合方式置于连杆安装孔内的关节轴承外圈发生断裂。结合轴承结构和材料属性,通过现场调查、断口宏微观形貌观察、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以及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该外圈断裂模式及原因。结果表明:关节轴承外圈断裂模式为... 某以过盈配合方式置于连杆安装孔内的关节轴承外圈发生断裂。结合轴承结构和材料属性,通过现场调查、断口宏微观形貌观察、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以及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该外圈断裂模式及原因。结果表明:关节轴承外圈断裂模式为一次性过载断裂;在外加载荷作用下,轴承外圈安装缺口处产生裂纹,同时存在硬度偏低现象,缺口边缘局部材料发生脱落进入轴承摩擦副,引起磨粒磨损和摆动卡滞,摆动卡滞的发生使得外圈逐渐脱出安装孔,导致一次过载断裂倾向增大,最终造成外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外圈断裂 失效分析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铁车辆构架疲劳寿命分析
7
作者 张又铭 李晓峰 +2 位作者 周韶泽 郭翰飞 钟英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疲劳失效问题,基于UIC615-4标准建立某地铁车辆焊接构架的疲劳工况,使用主S-N曲线法对关键位置的静态疲劳寿命进行分析;使用虚拟激励法对地铁车辆构架进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并基于IIW标准对其进行动态疲劳寿命... 针对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疲劳失效问题,基于UIC615-4标准建立某地铁车辆焊接构架的疲劳工况,使用主S-N曲线法对关键位置的静态疲劳寿命进行分析;使用虚拟激励法对地铁车辆构架进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并基于IIW标准对其进行动态疲劳寿命预测。计算结果表明:静态疲劳分析中寿命最短的节点位于横向止挡焊缝,动态疲劳分析中寿命最短的节点位于空气弹簧座处,且构架的动态疲劳寿命相对更短。由于动静态疲劳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故动态疲劳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焊接构架 疲劳寿命 主S-N曲线法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五层共挤薄膜的回收利用与碳足迹分析
8
作者 战胜祺 张奥深 +3 位作者 许雪容 周明钰 陈祥慈 郑华明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的污染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塑料包装薄膜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全球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单一材质制备的多层复合薄膜凭借优越的功能性和成熟的加工工艺,已... 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的污染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塑料包装薄膜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全球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单一材质制备的多层复合薄膜凭借优越的功能性和成熟的加工工艺,已经成为目前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乙烯醇(PVA)、茂金属聚乙烯(mPE)为原材料,制备五层共挤聚乙烯复合膜LDPE/mPE/PVA/mPE/LDPE,分析了回收循环方式对薄膜生命周期结果的影响、回收循环次数对分子量的变化影响和回收循环次数对薄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线型生产相比,回收循环质量分数为10%的五层共挤薄膜,在经过3次循环后,每生产1吨塑料产品可减少309.125kg的CO_(2)排放。通过对比分子量、剪切黏度、物理机械性能和阻隔性的变化,发现本研究使用的回收循环五层共挤薄膜可以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依然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材质 多层复合薄膜 生命周期分析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材料科学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宏伟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人工智能是推动数据驱动科学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文章以深度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生成式模型的概念,及其在新材料发现和自动化实验室等领域的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极大地加速了材料的研发进程,同时提高了整个研发过... 人工智能是推动数据驱动科学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文章以深度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生成式模型的概念,及其在新材料发现和自动化实验室等领域的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极大地加速了材料的研发进程,同时提高了整个研发过程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开启了材料科学研究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生成式模型 材料科学 自动化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γ光子的工业件内部成像质量优化研究
10
作者 马柏林 姚敏 +2 位作者 王明 刘铭 陈舒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针对利用γ光子对工业零部件内部进行成像的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以及边缘模糊等问题,在传统MLEM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EP-MLEM重建算法。通过在重建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进行优化来提高图像的质量。设计一组工业多通管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 针对利用γ光子对工业零部件内部进行成像的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以及边缘模糊等问题,在传统MLEM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EP-MLEM重建算法。通过在重建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进行优化来提高图像的质量。设计一组工业多通管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分别对传统MLEM算法和改进的EP-MLEM算法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仿真实验表明:EP-MLEM算法重建图像的PSNR和SSIM分别由21.1434和0.6158提升到了23.1383和0.7198,EP-MLEM算法在边缘表现方面强于传统MLEM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光子 无损检测 软件设计 图像处理 质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Cloud-QE:基于云原生理念的高通量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渝 郝德博 +3 位作者 舒城 许立芳 梁亚男 马新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7-1015,共9页
国内开展第一性原理计算总是局限于某一两个商业软件,不仅需要软件使用许可,而且还需要下载、安装到本地,再通过人工部署到高性能计算集群才能开展使用,极大地限制了科研人员开展第一性原理计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团队基于Quantum ... 国内开展第一性原理计算总是局限于某一两个商业软件,不仅需要软件使用许可,而且还需要下载、安装到本地,再通过人工部署到高性能计算集群才能开展使用,极大地限制了科研人员开展第一性原理计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团队基于Quantum ESPRESSO第一性原理计算内核,进一步开发了高通量第一性原理计算加速算法、参数智能推荐算法、输入结构统一算法、自动后处理引擎、组件化引擎、图形化引擎、更多物性计算功能以及MatCloud+接口等算法程序,形成了具有云原生特点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MatCloud-QE;进一步通过接入MatCloud+材料云,使用户仅通过浏览器就可在线开展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数据自动化采集和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开展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高通量计算筛选,且无需软件使用许可。以面向太阳能电池应用的无机钙钛矿Rb_(1-x)Cs_(x)PbI3的材料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为例,说明通过MatCloud+材料云平台使用MatCloud-QE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可进行能隙、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的计算,计算结果不仅和文献报道结果相符,且整个计算过程减少人工干预次数可达9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目前,MatCloud-QE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深度集成在MatCloud+材料云平台,用户通过云端才能使用,该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计算资源和一站式第一性原理计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Cloud-QE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 MatCloud+材料云 第一性原理计算 高通量材料计算 云原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铸造工艺参数的案例推理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建新 叶志兴 +1 位作者 谢彬 曾向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挤压铸造工艺参数是挤压铸造的关键,目前主要通过实验和经验来确定,效率低。结合数据驱动制造的趋势,提出基于案例推理的挤压铸造工艺参数设计方法。将收集的工艺数据视为案例,然后构建挤压铸造工艺参数的马尔可夫毯约简非关键影响因素... 挤压铸造工艺参数是挤压铸造的关键,目前主要通过实验和经验来确定,效率低。结合数据驱动制造的趋势,提出基于案例推理的挤压铸造工艺参数设计方法。将收集的工艺数据视为案例,然后构建挤压铸造工艺参数的马尔可夫毯约简非关键影响因素,去除冗余影响因素并建立案例属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信息熵确定彼此的权重,然后基于案例推理原理得到新材料铸件的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和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挤压铸造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可大幅度节省设计时间,也加强了对已有数据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案例推理 马尔可夫毯 信息熵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包覆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阳 赵露 +3 位作者 黄健 何鹏 周海辉 袁斌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12-14,共3页
传统的沥青碳包覆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安全性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氮元素掺杂可以调控碳包覆层的界面结构,提升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且氮掺杂碳包覆是在当前的负极材料... 传统的沥青碳包覆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安全性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氮元素掺杂可以调控碳包覆层的界面结构,提升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且氮掺杂碳包覆是在当前的负极材料产业链条件下最具潜力和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的改性方式之一。因此,本文从氮掺杂碳的结构特征及氮掺杂碳包覆负极材料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氮掺杂碳包覆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碳包覆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综述
14
作者 赖一楠 丁鑫锐 +7 位作者 由庆 杨钰龙 秦武 王琳 李奇军 汤天培 苗鸿雁 王岐东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文总结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项目评审工作情况,对各类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进行了整理及分析,重点回顾了本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新举措及实施成效,并提出了下一年度评审工作... 本文总结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项目评审工作情况,对各类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进行了整理及分析,重点回顾了本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新举措及实施成效,并提出了下一年度评审工作的思路及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工程与材料科学基础研究资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项目评审 深化基金改革举措 发展思路
原文传递
油气管道内表面涡流无损检测系统设计
15
作者 焦靖淇 王平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基于电涡流感应原理设计一种多通道的差分检测探头,通过两线圈信号差分的方式,减少共模信号的干扰。采用功率检波器对缺陷信号的幅值进行快速提取,相较于数字相敏检波更加快捷直观。搭建上位机平台,实现对多通道缺陷信号的采集。分析对... 基于电涡流感应原理设计一种多通道的差分检测探头,通过两线圈信号差分的方式,减少共模信号的干扰。采用功率检波器对缺陷信号的幅值进行快速提取,相较于数字相敏检波更加快捷直观。搭建上位机平台,实现对多通道缺陷信号的采集。分析对比不同深度、不同宽度凹坑缺陷信号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可对深度1 mm、半径5 mm的凹坑缺陷实现有效检测,并对不同深度、不同宽度的缺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传感器 功率检波技术 差分探头 系统设计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压电材料在液氮低温环境下的压电性能
16
作者 刘岳鹏 朱子环 +1 位作者 周磊 王晓宇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对压电材料进行阻抗测试可以获取压电振子等效电路的谐振频率和模型参数。对压电材料在室温及液氮低温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压电材料在室温与液氮低温下的谐振频率、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介质损耗等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压电材料进行阻抗测试可以获取压电振子等效电路的谐振频率和模型参数。对压电材料在室温及液氮低温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压电材料在室温与液氮低温下的谐振频率、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介质损耗等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液氮低温环境下,压电材料的谐振电阻、谐振频率、介质损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大,介电常数、平面机电耦合系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小,液氮低温环境会对BaTiO3及钛酸锶钡的介质损耗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液氮低温环境 等效电路 谐振频率 介质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SOM神经网络的无人机装备故障智能诊断研究
17
作者 沈延安 陈强 杨克泉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168,共9页
针对当前无人机装备故障人工诊断效率低、智能诊断方法少、故障识别正确率低以及SOM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SO+SOM神经网络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通过改进PSO算法优化SOM神经网络和对比PSO、GA、ACO对SOM神经网络的改进... 针对当前无人机装备故障人工诊断效率低、智能诊断方法少、故障识别正确率低以及SOM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SO+SOM神经网络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通过改进PSO算法优化SOM神经网络和对比PSO、GA、ACO对SOM神经网络的改进效果,以及比较LVQ、BP、传统SOM、PSO+SOM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效果,结果表明PSO+SOM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具有适度值小、判别时间短、迭代次数少、准确率高、收敛速度快的优点,为实现无人机装备故障智能诊断提供一种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SOM神经网络 PSO算法 智能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的引晶工艺质量缺陷检测
18
作者 张迪 周安亮 +2 位作者 温猛 杜艺 刘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9-976,共8页
单晶硅生产过程中,引晶工艺产生的缺陷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传统的基于视觉的缺陷检测方法在检测引晶图像中的凸点小目标时,存在检测速度慢、参数量大、难以部署在嵌入式终端等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8目标检测模型,引入了Contex... 单晶硅生产过程中,引晶工艺产生的缺陷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传统的基于视觉的缺陷检测方法在检测引晶图像中的凸点小目标时,存在检测速度慢、参数量大、难以部署在嵌入式终端等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8目标检测模型,引入了ContextGuided模块,提高了模型的推理效率;在特征融合网络中引入更为高效的DySample,优化了特征融合的效率和深度;采用轻量级网络结构,减少了模型的复杂度和计算量,使其适应计算资源有限的终端设备。在工业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凸点小目标的检测更加准确,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达到97.7%,在精确率上相对于YOLOv8n提升了11.6%,同时参数量减少31.9%,方便部署在嵌入式终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8 引晶工艺 采样算子DySample ContextGuided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纺丝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维与应用研究
19
作者 马兑新 伍秋萍 +2 位作者 方华扬 孙建平 郑彦洁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热绝缘性织物可以有效减弱高温对人体的伤害,生物质材料因其可再生和来源丰富的特点备受青睐,但在隔热材料领域的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以纤维素粉为原料,LiOH/尿素/水溶液为溶解体系,通过湿法纺丝和冷冻干燥相结合,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 热绝缘性织物可以有效减弱高温对人体的伤害,生物质材料因其可再生和来源丰富的特点备受青睐,但在隔热材料领域的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以纤维素粉为原料,LiOH/尿素/水溶液为溶解体系,通过湿法纺丝和冷冻干燥相结合,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维,采用万能机械试验机测试纤维素气凝胶纤维的机械强度;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凝固浴、纺丝液浓度、纺丝速率、凝固时间和洗涤时间这5个因素对再生气凝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凝固浴,6%的纺丝液浓度,1.8mL/min的纺丝速率,2min的凝固时间和20min的洗涤时间制备的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此外,基于该纤维组装的织物表现出良好的隔热能力,红外热像仪观测到其在100℃下产生30℃的温差,拓宽了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在隔热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湿法纺丝 凝固条件 机械性能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