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刀鲚幼鱼免疫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苏鹏 董洁 +1 位作者 郝清鸿 王茂林 《河北渔业》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免疫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人工繁育的刀鲚幼鱼为试验对象,设4个盐度(0、10‰、20‰、30‰)处理组。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刀鲚幼鱼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先...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免疫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人工繁育的刀鲚幼鱼为试验对象,设4个盐度(0、10‰、20‰、30‰)处理组。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刀鲚幼鱼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10‰盐度时达到最低;而肝脏组织两种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20‰盐度时达到最高;随着盐度的增加,幼鱼肠道菌群中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的比例逐渐增加,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芽殖菌属A类菌群(Gemmiger_A)等的比例逐渐减少。以上研究表明,盐度可以影响刀鲚幼鱼的SOD和CAT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Coilia nasus) 盐度 肠道 微生物群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生长及水体水质的影响
2
作者 周刚 周诚 +2 位作者 陈碟容 卢思宇 李耀国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水体水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开展了2次/天和3次/天两种投喂频率实验。【结果】3次/天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次/天... 【目的】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水体水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开展了2次/天和3次/天两种投喂频率实验。【结果】3次/天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次/天组。投喂频率对水体中氨氮(TAN)、亚硝酸盐(NO_(2)-N)、悬浮物量(SS)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的浓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2次/天组高于3次/天组。两组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其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属均为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对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常见致病菌丰度进行统计,发现3次/天组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平均丰度(0.08%)显著低于2次/天组(0.14%)(P<0.05)。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氨氮(TAN)、总氮(TN)和总磷(TP)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大口黑鲈陆基圆桶养殖模式中,3次/天投喂频率较2次/天投喂频率具有生长快、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水平低以及致病菌丰度低的优势。本研究结果可为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的科学投喂提供实际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投喂频率 陆基圆桶养殖 水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硫酸铜对成年梭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质量浓度评价
3
作者 武鸿 孙双月 尹建波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181-183,共3页
为研究硫酸铜对成年梭鱼的急性毒性,该研究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方法,在水温(14±4)℃的条件下,对成年梭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在相同的试验时间条件下,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成年梭鱼的死亡率也逐步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 为研究硫酸铜对成年梭鱼的急性毒性,该研究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方法,在水温(14±4)℃的条件下,对成年梭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在相同的试验时间条件下,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成年梭鱼的死亡率也逐步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成年梭鱼表现出更高的应激程度,出现了更多不正常的集群行为,其鳃部和体表出现黏液,体表充血、溃烂,肝脏及胆囊肿大,胆汁充盈。在相同的Cu^(2+)浓度条件下,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成年梭鱼的死亡率也逐渐升高。Cu^(2+)对成年梭鱼的48 h、72 h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290、0.141、0.081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008 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梭鱼 急性毒性 安全质量浓度 硫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星斑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上)
4
作者 梁友 陈松林 +3 位作者 毛东亮 曾顺辉 李昶昊 李建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13-14,共2页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暖水岛礁肉食性鱼类。其色泽有蓝、红、褐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暖水岛礁肉食性鱼类。其色泽有蓝、红、褐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食性鱼类 人工繁育 东沙群岛 星斑 鲈形目 南海东部 石斑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消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创文 蒋魁 +5 位作者 虞为 林黑着 王鹏飞 赵超 刘曦瑶 杨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量为0(D0,对照)、0.25%(D1)、0.50%(D2)、1.00%(D3)、2.00%(D4)和4.00%(D5)6组,投喂花鲈幼鱼56 d,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指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下同),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的终末平均体质量,D3、D4和D5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4组肠道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D4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3和D5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D4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D2、D3和D5组花鲈幼鱼肠道肌层厚及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OTU数量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各试验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劳尔氏菌属、肠弧菌属和弧菌属有害菌相对丰度,提高了节杆菌属和KD4-96_unclassified有益菌相对丰度。【结论】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生长性能,提高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其相对丰度,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2.00%添加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花鲈 生长性能 免疫 消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我国鲟鱼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张亮 李小义 袁福双 《贵州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5-9,共5页
文章围绕“鲟”这一主题,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3—2023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特征、核心研究机构与作者团队的组成、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 文章围绕“鲟”这一主题,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3—2023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特征、核心研究机构与作者团队的组成、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表现突出,是主要的文献发表机构,对鲟鱼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合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机构内的作者合作较为紧密,但不同机构间的作者合作较少;关键词图谱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繁殖技术、品质提升、食品加工技术创新、病害防治是当前鲟鱼研究领域的前沿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CNKI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鳞鲑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增养殖技术
7
作者 吴琼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1期95-97,共3页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为北方地区冷水性鱼类,为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具有重要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人工养殖前景看好。文章介绍了细鳞鲑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及人工增养殖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生物学特性 增殖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饵料驯养对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及嗅觉感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雷琪 罗江 +5 位作者 仲嘉 李君轶 冷小茜 吴金明 熊伟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8-1696,共9页
为探究水蚯蚓和配合饲料驯养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嗅觉系统影响,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利用嗅觉电生理技术测量其嗅觉敏感性及采用行为选择实验比较两组不同饵料驯养长江鲟的摄食偏好差异。结果显示:44d和... 为探究水蚯蚓和配合饲料驯养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嗅觉系统影响,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利用嗅觉电生理技术测量其嗅觉敏感性及采用行为选择实验比较两组不同饵料驯养长江鲟的摄食偏好差异。结果显示:44d和64d水蚯蚓组长江鲟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嗅觉上皮细胞表面积更大,感觉细胞数量更多,纤毛层更厚;两组长江鲟对丙氨酸的嗅觉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水蚯蚓组对甘氨酸和精氨酸的嗅觉敏感性更大(P<0.05);两组长江鲟对各自驯养饵料均表现出明显摄食偏好(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驯养会影响长江鲟的嗅觉器官发育和嗅觉感知能力,水蚯蚓驯化的长江鲟嗅觉器官接收和传导信号能力更强。对配合饲料喂养的长江鲟进行增殖放流前的饵料驯化有助于提高其放流后对自然饵料的嗅觉感知能力,增强野外摄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组织观察 嗅觉电生理 摄食偏好 长江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推动乡村振兴
9
作者 乌伊罕 《当代农机》 2025年第2期69-71,共3页
近年来,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产业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达里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是个天然湖泊,而华子鱼则是该地的一种特有品种,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市场青睐。为此,阐述了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技术... 近年来,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产业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达里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是个天然湖泊,而华子鱼则是该地的一种特有品种,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市场青睐。为此,阐述了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技术,提出了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湖华子鱼 绿色养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佳 葛晓雨 +4 位作者 陈松猛 张旭 李海霞 王婕 马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3次/d(F3)、4次/d(F4)和5次/d(F5)]对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F4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2)在实验结束时,... 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3次/d(F3)、4次/d(F4)和5次/d(F5)]对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F4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2)在实验结束时,不同处理组幼鱼的游泳速度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F4>F3>F5(P<0.05),F4组幼鱼的角速度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F4组幼鱼的加速度和活跃度显著低于F3和F5组(P<0.05),F3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显著高于F4和F5组(P<0.05);(3)GLMMs的结果表明,F4组幼鱼的游速受到实验时间与投喂频率交互效应的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时间和投喂频率的交互效应对F5组幼鱼的加速度有正向效果,但其显著降低了F5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综上所述,不同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行为表现具有显著影响。实验推测4次/d的投喂频率可能改变了幼鱼的能量分配,更多的能量被用于生长和游泳,使得幼鱼的生长性能有所提高,并且增强了鱼群的整体凝聚力和稳定性。因此,建议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投喂频率为4次/d,并且可以将游速和对象间距等指标作为监测红鳍东方鲀摄食行为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行为响应 红鳍东方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幼鱼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侦龙 宗巍巍 +2 位作者 韩世询 吴爱君 叶建华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1-6,28,共7页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幼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40日龄暗纹东方鲀幼鱼328尾,测定其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口裂(X5)、眼间距(X6)、躯干长(X7)、体高(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10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幼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40日龄暗纹东方鲀幼鱼328尾,测定其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口裂(X5)、眼间距(X6)、躯干长(X7)、体高(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10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40日龄暗纹东方鲀幼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X1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其他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最主要的因素,X4、X5、X6、X7、X8和X9通过X1间接地对体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暗纹东方鲀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6.083+0.086X1+0.129X4+0.192X5+0.103X6+0.047X7+0.123X8+0.075X9(R2=0.882)。提出,在对暗纹东方鲀以体质量为目标进行选育时,可以全长为主,吻长、口裂、眼间距、躯干长、体高、尾柄长等其他形态性状为辅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体质量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鳗鲡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裕玉 贾晶 +1 位作者 李媛媛 张新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8-2742,共15页
鳗鲡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之一,2021年产量达25.53万t,约占世界鳗鲡养殖总产量的2/3,在水产品出口创汇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目前,国内外有关鳗鲡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鳗鲡,而海水鳗鲡的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主要... 鳗鲡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之一,2021年产量达25.53万t,约占世界鳗鲡养殖总产量的2/3,在水产品出口创汇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目前,国内外有关鳗鲡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鳗鲡,而海水鳗鲡的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主要综述了淡水鳗鲡对饲料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营养素的需求、饲料蛋白质源和脂肪源替代以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淡水鳗鲡高效环保型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淡水鳗鲡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鳗鲡 营养需求 精准营养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乌苏里貉高繁殖性状相关蛋白的筛选
13
作者 荣敏 李伟 +5 位作者 李鑫 刘洁 刘进军 王朋然 任二军 张然然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1,107,117-119,共10页
为了筛选与繁殖性能相关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及信号通路,试验采用TMT(tandem mass tag)标记蛋白定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高产(产仔数在11只以上)与低产(产仔数在7只以下)乌苏里貉卵巢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筛选,GO功能注释、KEGG... 为了筛选与繁殖性能相关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及信号通路,试验采用TMT(tandem mass tag)标记蛋白定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高产(产仔数在11只以上)与低产(产仔数在7只以下)乌苏里貉卵巢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筛选,GO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乌苏里貉卵巢组织中共鉴定到4915种蛋白,其中372种为显著差异表达蛋白(P≤0.05,差异倍数≥1.2或≤0.83),上调307种,下调65种。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羧酸代谢过程、胞内氨基酸代谢过程、转录起始、胞内脂代谢过程、磷脂代谢过程、GTP生物合成过程、UTP生物合成过程、CTP生物合成过程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参与了组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β-丙氨酸新陈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16条信号通路;有11种差异表达蛋白与卵泡发育和排卵相关。蛋白网络互作分析获得10种核心蛋白,参与了蛋白折叠和蛋白合成。说明试验筛选到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乌苏里貉的产仔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貉 卵巢 繁殖性能 蛋白质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微藻产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孔祥青 类成通 +5 位作者 王文哲 郭见军 赵璐 王裕玉 宋维彦 王君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7-103,130,共8页
微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藻胆蛋白、藻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益生双重效果。此外,还具有繁殖速度快、对环境的耐受性强、易于进行大规模培养等优点。水产饲料中添... 微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藻胆蛋白、藻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益生双重效果。此外,还具有繁殖速度快、对环境的耐受性强、易于进行大规模培养等优点。水产饲料中添加适量微藻产品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消化能力、增强抗病力和改善肌肉品质等。本文综述了微藻的营养价值、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及其应用制约因素,以期为微藻产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营养价值 水产饲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大口黑鲈养殖模式现状及探讨
15
作者 李素芳 程明珠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大口黑鲈为广温性鱼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等优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作者通过调研了解基本情况,总结了河南省目前大口黑鲈养殖模式现状,并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大口黑鲈养殖产业提供参... 大口黑鲈为广温性鱼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等优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作者通过调研了解基本情况,总结了河南省目前大口黑鲈养殖模式现状,并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大口黑鲈养殖产业提供参考。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淡水肉食性鱼类,原产于北美洲美国中部、东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湖泊与河流,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中国。大口黑鲈为广温性鱼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等优点,因营养、口感、易处理加工等原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食性鱼类 大口黑鲈 养殖模式 墨西哥北部 养殖产业 淡水湖泊 加州鲈 广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鲈越冬技术要点
16
作者 林仕梅 翟旭亮 +3 位作者 薛洋 唐仁军 李虹 刘晓莉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3期94-95,共2页
为有效防范冬季低温对加州鲈生产管理的影响,重庆市水产科技创新联盟联合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从养殖管理关键环节角度,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州鲈应对低温灾害的技术措施,供业内参考。在自然界和现行人工养殖条件下... 为有效防范冬季低温对加州鲈生产管理的影响,重庆市水产科技创新联盟联合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从养殖管理关键环节角度,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州鲈应对低温灾害的技术措施,供业内参考。在自然界和现行人工养殖条件下,鱼类经常会遇到低温的威胁,如越冬。在我国养殖实践中,加州鲈越冬期间摄食量减少甚至停止进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加州鲈 越冬技术 养殖实践 低温灾害 人工养殖 越冬期间 摄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花鲈综合养殖模式研究进展
17
作者 姜森颢 雷雨婷 +3 位作者 刘畅 卢枳伸 蒋从兵 徐海荣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78-80,共3页
花鲈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其养殖生产方式较为多样,但传统养殖方式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底带环境恶化及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养殖模式,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花鲈养殖产业... 花鲈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其养殖生产方式较为多样,但传统养殖方式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底带环境恶化及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养殖模式,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花鲈养殖产业发展现状、花鲈池塘综合养殖模式和陆基循环系统综合养殖模式进行了总结与综述,探究了技术手段与路径,并对花鲈综合养殖模式的产业化应用及前景进行展望。相关结果和结论为花鲈综合养殖生产与管理、花鲈综合养殖技术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有用的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养殖产业 综合养殖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多糖合生元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杨映 欧阳俊烨 +4 位作者 刘念 杨颖 李继永 张思思 于辉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1-88,122,共9页
用3种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SL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FSL2和副干酪乳酸菌(L.paracasei)YP1联合从传统中药玉屏风散(由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和防风Saposhnikov... 用3种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SL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FSL2和副干酪乳酸菌(L.paracasei)YP1联合从传统中药玉屏风散(由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和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组成)中提取的中药多糖制成合生元,添加到饲料中饲喂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探究发酵前后的玉屏风多糖合生元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在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11.0±2.0)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60 cm×40 cm×40 cm的养殖桶中,分别投喂基础膨化饲料(对照组)、添加未发酵合生元(UYP组)、发酵合生元(FYP组)、玉屏风多糖(YPF组)和复合益生菌(CPB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28 d后采集大口黑鲈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发酵玉屏风多糖合生元组大口黑鲈肠道内容物的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Softc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属主要是罕见小球菌属(Pedi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未发酵玉屏风多糖合生元组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属主要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说明发酵玉屏风多糖合生元对大口黑鲈的免疫性能起正向的作用,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而未发酵玉屏风多糖合生元能提高大口黑鲈的消化和代谢能力。综上所述,玉屏风多糖合生元均能提高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丰度,降低致病菌的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大口黑鲈患病风险,为玉屏风多糖合生元在大口黑鲈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多糖 合生元 大口黑鲈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添加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矣林圆 桂聪 +4 位作者 刘婧文 杨慧君 莫爱杰 翟昱翔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4,共9页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代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设计D25+C、D50+C和D75+C3个处理组,共计7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喂试验,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添加益生菌后鱼体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显示:豆粕替代25%鱼粉时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替代比例达到50%后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升高,肝脏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在替代50%鱼粉的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组与对照相比,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水平达到75%时添加丁酸梭菌与未添加组相比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0.05%的丁酸梭菌可改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达到50%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配合饲料 饲料添加剂 丁酸梭菌 豆粕替代 生长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及药物剂量对斑鳠人工催产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陈继位 王玥 +7 位作者 王仕刚 莫显义 姚俊杰 邓猛 蒙庆米 杨立 赵紫印 韦骏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572-577,共6页
为研究水温及药物剂量对斑鳠(Mystus guttatus)人工催产效果的影响,利用催产药物DOM、LRH-A2、HCG,采用2次注射法,对275尾斑鳠亲鱼在25℃±1℃~30℃±1℃不同水温环境下进行注射催产。试验结果显示,以28℃±1℃催产药物最... 为研究水温及药物剂量对斑鳠(Mystus guttatus)人工催产效果的影响,利用催产药物DOM、LRH-A2、HCG,采用2次注射法,对275尾斑鳠亲鱼在25℃±1℃~30℃±1℃不同水温环境下进行注射催产。试验结果显示,以28℃±1℃催产药物最适剂量DOM 7 mg+LRH-A_(2)9μg、(DOM)7 mg+(LRH-A_(2))9μg+(HCG)550 IU为基准,在26℃±1℃~27℃±1℃水温环境下,药物使剂量增加8%催产效果最明显;29℃±1℃~30℃±1℃水温环境下,调减药物使剂量减少8%催产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表明,28℃~29℃内催产率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催产率下降;25℃±1℃及以下水温不适合催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鳠(Mystus guttatus) 人工催产 水温 药物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