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1
作者 刘明典 朱峰跃 +31 位作者 朱挺兵 李雷 王琳 刘香江 朱仁 刘飞 岑祥 胡飞飞 金星 袁立来 霍斌 何德奎 刘海平 徐玮彤 龚进玲 王鹏 丁放 杨瑞斌 张驰 杜红春 陈中祥 曹坤 扎西拉姆 刘绍平 段辛斌 杨德国 贾银涛 李应仁 李大鹏 马波 牟振波 陈大庆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36,共24页
【目的】全面了解西藏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方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西藏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对西藏雅鲁藏布... 【目的】全面了解西藏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方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西藏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巴松错、哲古错、错那、错鄂(三江四湖)的鱼类种类组成、鱼类资源量、渔业生态环境等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①2017—2021年西藏三江四湖采集到鱼类53种,隶属于2目5科24属,其中土著鱼45种,外来鱼6种,杂交种鱼2种;②基于数量和生物量,雅鲁藏布江上游鱼类优势种包括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异齿裂腹鱼和尖裸鲤,中游鱼类优势种包括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拉萨裂腹鱼,加查至桑日江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尖裸鲤和黑斑原鮡的重量占比均显著下降,下游鱼类优势种包括弧唇裂腹鱼、西藏墨头鱼、黄斑熠鮡、墨脱裂腹鱼、平鳍裸吻鱼,怒江鱼类优势种包括裸腹叶须鱼、热裸裂尻鱼、怒江裂腹鱼,澜沧江鱼类优势种主要为光唇裂腹鱼和澜沧裂腹鱼,巴松错鱼类优势种包括异齿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哲古错鱼类优势种包括异尾高原鳅、高原裸鲤和拉萨裸裂尻鱼,错那和错鄂鱼类优势种均为热裸裂尻鱼和异尾高原鳅;③外来物种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④西藏三江四湖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雅鲁藏布江上游水域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均低于中游和下游。【结论】2017—2021年西藏三江四湖调查到的土著鱼物种数(45种)占西藏历史上土著鱼类物种数(72种)的62.50%,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鱼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中游均有的优势种,雅鲁藏布江中游加查至桑日江段濒危物种尖裸鲤和黑斑原鮡的重量占比均显著下降;外来物种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三江四湖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此次调查为西藏渔业资源与保护、特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环境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小眼绿鳍鱼微塑料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估
2
作者 王驰 薛莹 +3 位作者 纪毓鹏 徐宾铎 张崇良 吴蒙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的危害逐渐被人们关注,其不仅可以随洋流运动,还可以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传递和累积。为探究海州湾渔业生物的微塑料污染特征,并对聚合物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本研究对海州湾海域小眼绿鳍鱼(Chelidoni...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的危害逐渐被人们关注,其不仅可以随洋流运动,还可以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传递和累积。为探究海州湾渔业生物的微塑料污染特征,并对聚合物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本研究对海州湾海域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体内的微塑料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显示,小眼绿鳍鱼的鳃部和胃肠道普遍存在微塑料,小眼绿鳍鱼体内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98±2.02)个/个体。微塑料尺寸主要集中在500μm以内,颜色以黑色为主,绝大多数为纤维状。在小眼绿鳍鱼鳃部和胃肠道共检测出8种聚合物类型,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小眼绿鳍鱼胃肠道内的微塑料丰度与全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鳃部微塑料丰度、总微塑料丰度与小眼绿鳍鱼全长、体质量、胃肠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利用聚合物危害指数(PHI)进行风险评估表明,海州湾小眼绿鳍鱼聚合物危害总体上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小眼绿鳍鱼 海州湾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于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摄食特性
3
作者 李筱芹 曾如奎 +9 位作者 倪达富 冯钢 万卓坤 王洁 吴彤飞 鲁桃秀 邓华堂 姚维志 付梅 吕红健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74,共20页
【目的】研究雅砻江中游现有厚唇裸重唇鱼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摄食特性。【方法】通过分析于2020年10月至12月、2021年3月和2022年5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新龙县至雅江县江段采集的207尾厚唇裸重唇鱼样本的摄食强度,并分别选取30与53... 【目的】研究雅砻江中游现有厚唇裸重唇鱼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摄食特性。【方法】通过分析于2020年10月至12月、2021年3月和2022年5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新龙县至雅江县江段采集的207尾厚唇裸重唇鱼样本的摄食强度,并分别选取30与53尾样本测量肠道长度、分析肠道内容物。【结果】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的总体摄食强度较低,且在繁殖期的摄食强度最低。厚唇裸重唇鱼所摄食饵料生物的总种类数为38种,主要饵料生物为大型无脊椎动物中的纹石蛾幼虫,并兼食等片、舟形藻、桥弯藻、异极藻等着生藻类。厚唇裸重唇鱼肠道系数(IC)平均值为1.61±0.06,处于已有研究裂腹鱼类的中下游水平;其饵料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2.10和0.58,处于已有研究裂腹鱼类的上游水平。此外,Amundsen图示法和Schoener重叠指数结果均表明,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不同体长组及不同性别之间的饵料生物重叠程度较高,而不同季节采集样本之间的饵料生物重叠程度较低。【结论】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属广食性鱼类,也属偏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杂食性鱼类,且相较于体型与性别而言,季节更替对其饵料生物组成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丰富了厚唇裸重唇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其野生资源保护、人工驯养、饲料研发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亚科 厚唇裸重唇鱼 饵料生物组成 摄食特性 雅砻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库区的鱼类多样性
4
作者 程如丽 罗杨 +5 位作者 张玉凤 李清华 王梦 张钰 李英文 沈彦君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54,共18页
【目的】为调查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库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探索水电站开发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7月在乌江干流12个江段(11个梯级水电站库区和涪陵入江段)共采集36个环境DNA样本,并以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利用环境DNA... 【目的】为调查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库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探索水电站开发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7月在乌江干流12个江段(11个梯级水电站库区和涪陵入江段)共采集36个环境DNA样本,并以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各江段的鱼类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环境DNA宏条形码共获得83 864条有效COⅠ序列,按序列相似性≥97%聚类后得到423个OTUs,基于本地参考数据库的比对注释分析后,整个乌江干流共检测到32种淡水鱼类,隶属于5目9科25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占比约为56.25%。【结论】物种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结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库区间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结构总体上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梯级水电站的长期阻隔作用对鱼类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本研究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乌江鱼类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组成开展调查,有助于了解乌江干流鱼类资源现状,同时为乌江流域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梯级水电站 环境DNA 乌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剂地西泮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中的研究概况
5
作者 郑皓洁 李玲 黄珂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地西泮是我国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一类兽药,却时常在水产品抽检中出现,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开展地西泮残留检测和风险评价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通过综述我国水产品及渔业环境、渔用投入... 地西泮是我国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一类兽药,却时常在水产品抽检中出现,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开展地西泮残留检测和风险评价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通过综述我国水产品及渔业环境、渔用投入品等水产养殖关键要素中地西泮的残留现状,分类讨论地西泮检测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地西泮在生态环境和水产品中的毒性效应和风险评价概况,旨在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水产品 渔业环境 安全风险评估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岛养殖厚壳贻贝生长特征及可移出碳汇量的季节性差异评估
6
作者 王一航 盘钰峰 +9 位作者 夏飞宇 徐颖 董奕飞 杨扬 王晓丽 田晓飞 田阔 杨晓龙 李宏亮 张秀梅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73,共17页
【目的】探明贝类养殖活动的固碳增汇潜力。【方法】以枸杞岛筏式养殖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生长特征与附着动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基于养殖贝类及附着动物的生物量碳密度,测定评估了厚壳贻贝及其附着... 【目的】探明贝类养殖活动的固碳增汇潜力。【方法】以枸杞岛筏式养殖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生长特征与附着动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基于养殖贝类及附着动物的生物量碳密度,测定评估了厚壳贻贝及其附着动物的可移出碳汇量。【结果】厚壳贻贝软组织含水率、肥满度和性腺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年龄和区域差异,其中软组织含水率具体表现为春>冬>秋>夏,1龄>2龄+,养殖区中部>近岸和远岸,与肥满度和性腺指数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且性腺指数呈现出4龄>3龄>2龄>1龄的规律;厚壳贻贝壳/软组织含碳率、软组织湿重比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RDA分析表明,软组织含水率和氨氮二者呈现较强正相关关系,软组织含碳率、肥满度和性腺指数与叶绿素a、温度和总氮等环境因子呈现较强正相关关系;附着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存在较大的季节差异,其中春季生物量最高,主要物种为绿侧花海葵、网纹纹藤壶、带偏顶蛤、缪氏哲蟹、短毛海鳞虫等;厚壳贻贝生物量碳密度秋季最高,为129.98 g C/kg,春季最低,为108.29 g C/kg,附着动物生物量碳密度春季最高,为6.85 g C/kg,夏季最低,为1.38 g C/kg。【结论】通过收获贻贝和附着动物,综合可移出生物量碳密度最高可达135.34 g C/kg,估算2021年枸杞岛贻贝养殖可收获约3.02×10^(4) t C,综合可产生的碳汇经济价值约为1049万元。研究结果对于最大化提高厚壳贻贝养殖的可移出碳汇能力,以及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估贝类养殖的碳汇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生长特征 附着动物 可移出碳汇 枸杞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㵲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系统保护与综合修复措施探析
7
作者 冉井洪 宋兴超 +4 位作者 黄宏 舒万锋 陆琴 敖文飞 巴家文 《特产研究》 2025年第1期167-171,245,共6页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立可为水产动物的养殖、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基础,对缓解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恶化趋势及协调区域经济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具有关键作用。㵲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立可为水产动物的养殖、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基础,对缓解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恶化趋势及协调区域经济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具有关键作用。㵲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12年由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公告第1873号批准建立,位于贵州省㵲阳河玉屏县段。保护区作为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近年来创新性地开展了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系统保护与综合修复的实践探索,制定并执行了多种利于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较好地提升了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特别是土著、特有鱼类的种群数量和质量,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生态修复效果较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初步分析了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保护区建立后开展的相关系统保护与综合修复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加大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制度及加强科技支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㵲阳河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特有鱼类 系统保护与综合修复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因子对鱼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恒杰 戴梦杨 +3 位作者 王倩 熊信宇 王灿莉 袁向阳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探究集约化养殖发展中水体环境变化对养殖鱼类造成的胁迫,通过研究温度、酸碱度、溶解氧、氨氮和重金属等环境因子对鱼类机体的影响,从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5个方面,综述了环境胁迫因子影响鱼类健康的... 为探究集约化养殖发展中水体环境变化对养殖鱼类造成的胁迫,通过研究温度、酸碱度、溶解氧、氨氮和重金属等环境因子对鱼类机体的影响,从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5个方面,综述了环境胁迫因子影响鱼类健康的相关作用机制,揭示环境胁迫因子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今后需要更广泛地应用野外调查、长期监测和计算模型等综合手段,全面探讨和评估鱼类在实际环境中的应对策略和健康状况,深入探究环境胁迫因子对鱼类健康的分子机制。今后试验需要针对鱼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全过程研究,有助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通过研究环境胁迫因子对鱼类健康的不利影响,避免或削弱胁迫的发生,为确保鱼类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胁迫因子 鱼类健康 研究进展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高寒地区稻田养殖河蟹成蟹提质增效技术措施
9
作者 孟德伟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稻田养殖河蟹成蟹是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技术模式之一,在北方高寒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面临养殖期短、生产的河蟹成蟹品质差和养殖回捕率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建设暂养育肥池、做好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适时... 稻田养殖河蟹成蟹是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技术模式之一,在北方高寒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面临养殖期短、生产的河蟹成蟹品质差和养殖回捕率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建设暂养育肥池、做好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适时放养优质扣蟹、科学投喂饲料、强化水质调控和重视成蟹育肥等技术措施,以实现北方高寒地区稻田养殖河蟹成蟹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高寒地区 河蟹 成蟹 稻田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淡水渔业碳汇强度和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大命 万金娟 +3 位作者 刘燕山 钟立强 黄鸿兵 李旭光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0期20-25,共6页
根据2014—2023年江苏省淡水渔业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数据,计算淡水渔业碳移出量和碳汇价值,并讨论了江苏省碳汇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0年间,江苏省淡水养殖碳移出量为21.55万~24.13万t,碳移出总量为226.41万t,占比... 根据2014—2023年江苏省淡水渔业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数据,计算淡水渔业碳移出量和碳汇价值,并讨论了江苏省碳汇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0年间,江苏省淡水养殖碳移出量为21.55万~24.13万t,碳移出总量为226.41万t,占比较高的有鲢、鳙、鲫、草鱼、虾和河蟹;淡水捕捞碳移出量为2.17万~4.07万t,碳移出总量为34.67万t,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分别占比为66.38%、14.54%和17.36%。根据碳汇市场价格100元/t来计算,养殖碳汇和捕捞碳汇价值年际变化分别为7908.85万~8855.71万元和796.39万~1493.69万元,江苏省淡水渔业碳汇价值合计为9.58亿元。江苏省淡水渔业养殖碳移出量及碳汇价值大于捕捞碳移出量及碳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碳汇 淡水渔业 淡水养殖 淡水捕捞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1
作者 冯雪 佟飞 +2 位作者 袁华荣 赵学乾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2,共12页
沉积物是承载地球演化历史和人类活动变迁信息的地质物质。为了解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以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和2021年测定该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指标及6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 沉积物是承载地球演化历史和人类活动变迁信息的地质物质。为了解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以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和2021年测定该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指标及6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沉积物的主要类型为粉砂质黏土,各元素含量空间差异较大,整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6种重金属含量均与有机碳正相关。3种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高污染区主要位于外伶仃岛东北原人工鱼礁建设范围海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沉积物整体属1级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重金属汞(Hg)在评价中所占权重最大,潜在风险系数和地累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整体处于低风险,但仍需对重金属尤其是Hg保持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外伶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矿物元素指纹识别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养殖水体
12
作者 宋学宏 黄芳 +3 位作者 梁凤玲 胡建国 陆彬 蔡春芳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分析测定体质量为180~200 g左右、产自阳澄湖湖区(YCL)、阳澄湖周边池塘(YCP)、洪泽湖(HZL)、高邮湖(GYL)、固城湖(GCL)湖区的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Ca、Mg、K、Na、Sr和Fe等35种元素的含量,以开发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 分析测定体质量为180~200 g左右、产自阳澄湖湖区(YCL)、阳澄湖周边池塘(YCP)、洪泽湖(HZL)、高邮湖(GYL)、固城湖(GCL)湖区的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Ca、Mg、K、Na、Sr和Fe等35种元素的含量,以开发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养殖水体的识别技术。结果表明,32种元素组间差异显著(P<0.05)。基于35种元素对中华绒螯蟹来源进行判别分析,10种元素进入判别模型,测试集和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8.3%,仅有11.1%的HZL蟹被判入地理距离较近的GYL。剔除Ca、Mg、K、Na、Fe、Mn、Zn、Cu这8种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人为输入量较大的元素再行判别分析,则6种元素进入判别模型,测试集和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96.7%,仍有11.1%的HZL蟹被判入GYL,还有11.1%的GCL蟹被判入GYL。上述结果表明,采用矿物元素指纹识别中华绒螯蟹产地和养殖水体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养殖过程中人为输入量较大的元素对中华绒螯蟹产地与养殖水体的识别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元素指纹 产地 养殖水体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芬河河蟹亲蟹培育及越冬技术研究
13
作者 孔令杰 张旭彬 +9 位作者 杜业峰 杨秀 高庆军 郭景宜 柳迪 藏林 周思含 朱明莹 廖丹 王世会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绥芬河河蟹为黑龙江省绥芬河流域的野生土著河蟹,具有种质纯正、耐寒力及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晚等优良种质特性。文章介绍了绥芬河河蟹亲蟹培育及越冬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 绥芬河河蟹 亲蟹 培育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2022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评估
14
作者 任恺佳 明红霞 +2 位作者 张继红 苏洁 樊景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6,共9页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养殖品种(扇贝、牡蛎、蛤、蚶、贻贝、海带和裙带菜)为碳汇研究对象开展了碳汇能力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大连市贝藻养殖总碳汇量达82.69万t,其中,净碳汇量达53.84万t,移出碳为26.15万t,相当于减排CO_(2)197.43万t,碳汇总价值为7 944.71万元。大连市贝类养殖产量约占全省的64.48%,碳汇贡献率达55.58%;藻类养殖产量占全省的94.75%,碳汇贡献率高达94.68%。大连市藻类和贝类中的海带和蛤的碳汇量最高,在整个辽宁省藻类和贝类碳汇量中贡献率分别达66.12%和31.37%。贻贝作为碳含量更高的碳汇渔业贝类,因大连市养殖面积小、产量低等因素,仅贡献了大连市碳汇量的0.72%。建议加强高碳汇贡献率藻类和贻贝的增养殖,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在实现海洋生物碳汇有效扩增的同时,优化大连市养殖产业结构(养殖品种、空间布局),改变养殖产业碳流通格局,推动大连市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渔业碳汇 贝藻海水养殖碳汇量评估 贝藻综合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 a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年际变化分析
15
作者 赖启祥 周为峰 +1 位作者 崔雪森 石永闯 《海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47,共15页
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它的变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近40 a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均有分布,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必然影响到在三大洋... 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它的变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近40 a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均有分布,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必然影响到在三大洋的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最优插值月平均海面温度(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NOAA OISST)数据(1982—2021年)与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1982—2021年的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SOI),分别对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1982—2021年的海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的时间序列进行年纪变动分析,使用傅里叶变换计算时间序列的显著变动周期,并对SSTA与SO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采用STL(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STL)分解查看各洋区海温变化的季节性强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982—2021年,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的海面温度异常总体的波动范围在–0.39℃~0.379℃,波动周期为3~4 a。与同期的SOI时间序列相比,从年际尺度上看,两者呈反相位波动。经过显著性分析发现,年平均海面温度异常值与SOI时间序列在0.05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相关指数为0.351。这一结果与1982—2011年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年际变化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平均SSTA呈持续上升趋势,且从各渔场的SSTA趋势曲线来看各渔场均呈上升趋势;太平洋东部和太平洋东南部渔场的趋势从下降转变为上升,进一步说明了渔场SSTA变动受ENSO事件的影响。通过去趋势后对SSTA时间序列与SOI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太平洋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中部和印度洋东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4、0.395、0.334和–0.380,而其他渔场的SSTA与SOI无显著相关性;季节性强度排序显示,太平洋西北部和东印度洋的季节性强度最高,西太平洋最低;与前30 a的均值与整体均值标准差的对比分析表明,近10 a里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海表温度异常的均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具有更大的温度波动范围和变化不稳定性,这表明近10 a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渔业 海表温度 海表温度异常 南方涛动指数 STL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育种水环境中藻类群落组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萍 成振华 +5 位作者 陈永平 白明 王娟娟 韩现芹 李兆千 郝爽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2-14,26,共4页
本试验于2023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静海区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监测到的种类分属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蓝藻门,共23种,其中硅藻门6种,绿藻门12种,隐藻门2种,蓝藻门3种。... 本试验于2023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静海区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监测到的种类分属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蓝藻门,共23种,其中硅藻门6种,绿藻门12种,隐藻门2种,蓝藻门3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297.60×10^(4)cell/L,平均生物量为26.01 mg/L;浮游植物Shannon index H 2'均值为2.236,Margalef index d均值为3.264,Pielou evenness index J均值为0.5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水质处于轻污阶段,建议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增强系统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与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82
17
作者 贾晓平 杜飞雁 +2 位作者 林钦 李纯厚 蔡文贵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与保护是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从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初级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探讨,初步建立了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并以北部湾渔场为例...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与保护是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从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初级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探讨,初步建立了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并以北部湾渔场为例进行评价实践,旨为建立一套较成熟的综合评价方法,从而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场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海洋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被引量:46
18
作者 夏斌 张晓理 +5 位作者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过锋 张艳 黄翠玲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河流径流输入,而是以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为主,同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看,N/P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P显得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夏季莱州湾水域营养水平基本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有机污染程度属3级,表明该调查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溶解无机氮 磷酸盐 营养现状 潜在性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藻养殖及碳汇强度估算 被引量:48
19
作者 权伟 应苗苗 +5 位作者 康华靖 许曹鲁 周庆澔 梁文杰 林振士 蔡景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515,共6页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等为主,期间年均总产量为141.87万t,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带(60.29%)、裙带菜(7.92%)、紫菜(5.67%)、江蓠(5.39%)。浙江近海海藻养殖以紫菜、海带、羊栖菜、苔菜等为主,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紫菜(51.83%)、海带(27.73%)、羊栖菜(12.72%)、苔菜(1.27%)。浙江近海海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不高(2.55%),但养殖结构独特,部分种类的海藻养殖产量在全国同种类海藻养殖量中占有较高份额,其中苔菜占83.00%,羊栖菜占68.29%,紫菜占23.53%。1999—2012年,全国海藻年均固碳量为41.85万t/a,固碳量在2012年最高达51.50万t,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海带年均固碳量在各类海藻中最高达26.45万t/a,其次是裙带菜3.23万t/a、紫菜2.24万t/a、江蓠2.01万t/a。浙江近海养殖海藻年均固碳量为1.03万t/a,约占全国年均固碳量的2.47%。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近海自然碳汇及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开展碳汇渔业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研究及海洋生物碳汇功能与碳汇渔业潜力的基础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养殖 养殖产量 养殖结构 碳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李广楼 陈碧鹃 +2 位作者 崔毅 马绍赛 唐学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2-299,共8页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杳,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杳,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寓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著的TF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见机磷含量变化范围看(0.18-0.41μmol/L),该水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