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伟 赵越 +5 位作者 杨龙 孟翔 颜安 谢开云 崔荷婷 褚皓清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免耕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升草地生产性能、改善牧草品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昭苏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补播草地作为对... 免耕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升草地生产性能、改善牧草品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昭苏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补播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免耕补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inn.)6种优良牧草,研究补播不同牧草对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补播草地干物质生物量平均较对照提高了36.92%,牧草粗蛋白含量平均较对照提高了4.38%。补播无芒雀麦的干物质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为65.81%,而补播杂花苜蓿处理下牧草的相对饲喂价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为67.55%。因此,免耕补播可提高退化草地的生产性能和牧草营养品质,其中,补播无芒雀麦可显著提升退化草地生产性能,而补播杂花苜蓿可显著提升退化草地的牧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免耕补播 生产性能 牧草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云涛 邱开阳 +5 位作者 王玉娟 司浩宇 鲍平安 黄业芸 何毅 谢应忠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被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水平N复合中、高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高水平N复合中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2)Godron稳定性分析发现,对照组欧式距离最大,群落稳定性最低;在单独添加P时,群落稳定性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3)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高水平的N、P添加可以通过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生长,使得物种多样性降低,单独P添加以及中、低水平的P与高水平的N复合添加可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退化荒漠草原 生态修复 欧式距离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混播草地对施肥种类的响应
3
作者 史志强 尉志强 +1 位作者 刘汉成 杜文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6,共12页
为探究施肥种类对小黑麦(Triticosecale)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种类(不施肥、化学肥料、有机肥和菌肥),副区为混播组合(M_(1):50... 为探究施肥种类对小黑麦(Triticosecale)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种类(不施肥、化学肥料、有机肥和菌肥),副区为混播组合(M_(1):50%小黑麦×50%‘加拿大’饲用豌豆,M_(2):50%小黑麦×50%‘西牧333’箭筈豌豆,M_(3):50%小黑麦×50%‘绿箭1号’箭筈豌豆)。结果表明:从施肥种类来看,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和菌肥使混播草地的干草产量分别下降了7.62%和16.40%,但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0.68%和1.29%,相对饲喂价值分别提高了7.46%和5.38%。从混播组合来看,50%小黑麦和50%‘西牧333’箭筈豌豆的混播效果较好,纯收益高,适合在甘南高寒牧区推广种植。总体来看,与化肥相比,单独施用有机肥或菌肥使混播草地的纯收益显著降低。在氮用量相近时,施用有机肥使施肥成本增加6171 CNY·hm^(-2)。因此,甘南州在饲草生产中不宜采用有机肥或菌肥完全替代化肥的方案,应考虑部分替代化肥的策略,以保障作物高产,增加农牧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施肥种类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培育的内涵和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扶江 黄小娟 +5 位作者 常生华 杨浩 杨发林 梁海红 NOGAYEV Adilbek SERE Nurla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97-8913,共17页
草地培育在草业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一系列草地管理措施,解决草-畜供需季节性不平衡这一根本性矛盾,提高和完善草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根据草地培育的作用目标或其尺度与属性、实施主体有5种划分方法。主要包括封育、休牧、划破、补播... 草地培育在草业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一系列草地管理措施,解决草-畜供需季节性不平衡这一根本性矛盾,提高和完善草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根据草地培育的作用目标或其尺度与属性、实施主体有5种划分方法。主要包括封育、休牧、划破、补播、施肥、灌溉、火烧、放牧、人工增雨、研学旅游、智慧管理、政策法规等,这些方法通过改变草业系统或其组分而融入草畜反馈机制。草地培育遵循产业化、慎重改造、综合性和尺度对应等原则,集成技术之间协同或叠加,效果达到超饱和或盈饱和,关键是确定生态系统对培育措施的适应期、响应期和饱和期3组阈值。草地培育建立以放牧为基础的边牧边育的模式,重视“有害”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组分及其资源属性,建设以草地健康水平为基础的标准化的草地培育流程,推动智能化、机械化、规模化作业,提高培育效率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供需矛盾 系统耦合 草地培育类型 放牧效应 边牧边育 草地培育标准化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播模式对播种当年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伶俐 孟翔 +6 位作者 谢开云 颜安 刘伟 杨龙 崔荷婷 赵越 褚皓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48,共9页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Z1H1B1,Z1H1B2,Z1H2B1,Z2H1B1)],4个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W1P1B1,W1P1B2,W1P2B1,W2P1B1)]和3个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模式[杂花苜蓿+红豆草+百脉根+披碱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豆禾比为1∶3,1∶1,3∶1(L25G75,L50G50,L75G25)],分析研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牧草混播模式下各牧草株高、密度、干物质产量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和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且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但高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在6种牧草混播模式中混播比例为1∶1时更有利于混播草地牧草干物质总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模式 牧草产量 营养价值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与灌溉定额对盐地碱蓬生长及吸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喜炜 马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8-967,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定额与种植密度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生长及吸盐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灌溉定额分别为2500 m^(3)·hm^(-2)(W1)、3500 m^(3)·hm^(-2)(W2)和4500 m^(3)·hm^(-2)(W3),盐地碱蓬种植密度分别为20...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定额与种植密度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生长及吸盐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灌溉定额分别为2500 m^(3)·hm^(-2)(W1)、3500 m^(3)·hm^(-2)(W2)和4500 m^(3)·hm^(-2)(W3),盐地碱蓬种植密度分别为20株·m^(-2)(D1)、60株·m^(-2)(D2)、120株·m^(-2)(D3)]比较分析盐地碱蓬株高、茎粗、蓬径等生长指标和吸盐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灌溉水量和种植密度对盐地碱蓬生长、生物量、吸盐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两者交互效应极其显著;灌溉水量提高对盐地碱蓬株高、茎粗、蓬径具有促进作用,种植密度增加则对盐地碱蓬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两者协调整体效益提高;W2D2的盐地碱蓬生物量最高,达到了24.02 t·hm^(-2),较W1D2和W3D2处理分别提高了33.84%和11.16%;W2D2吸盐量较W1D2和W3D2分别提高了16.48%和29.32%;W1D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W2D2和W3D2处理分别提高了4.60%和49.50%。基于空间分析法的多目标优化,确定干旱区盐地碱蓬适宜灌溉定额为3227.77~3484.69 m^(3)·hm^(-2),适宜种植密度为50.34~83.27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滴灌 盐碱地 灌溉定额 种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及其垂直分布对内蒙古草原冰草和冷蒿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孔茹洁 卫洁 +2 位作者 陈清 赵英 冯星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95-2503,共9页
内蒙古退化冷蒿草原围封恢复演替3—4年,植物群落更替出现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向禾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群落突然转变的现象,这对内蒙古草原植被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冰草-冷蒿演替和竞争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 内蒙古退化冷蒿草原围封恢复演替3—4年,植物群落更替出现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向禾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群落突然转变的现象,这对内蒙古草原植被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冰草-冷蒿演替和竞争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水分作为草原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分布深浅不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能会影响冰草-冷蒿的竞争。为探讨土壤水分及其垂直分布对冰草和冷蒿竞争的影响,本盆栽试验设置冰草、冷蒿单种以及混种处理,并进行不同土壤深度(0—30cm,30—60cm)的水分处理(上干下湿、上湿下干、上干下干),结果表明:(1)与冷蒿相比,冰草受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相对于上干下干处理,冰草在湿润(上干下湿或者上湿下干)处理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而冷蒿没有显著变化;(2)上干下湿和上湿下干处理间,冰草、冷蒿的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和根长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水分处理,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均可分布在30—60cm土壤中,且土壤30—60cm层冰草单种的根生物量和根长显著高于冷蒿单种;(4)相对竞争强度和竞争攻击力系数表明:湿润处理冰草的竞争力大于冷蒿;上干下干处理冷蒿的竞争力大于冰草。土壤水分变化引起冰草、冷蒿的明显竞争,上湿下干与上干下湿处理间冰草与冷蒿竞争力差异不显著。由于冰草和冷蒿均为多年生物种,冰草-冷蒿的竞争实验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反复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冷蒿 水分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寒草地生态区种植模式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峰 米文博 +1 位作者 李文 刘文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34-1947,共14页
研究燕麦(Avena sativa)分别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蚕豆(V.faba)混播及4种作物单播在高寒不同生态区的生产性能,探讨适宜各生态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为高寒不同生态区一年生混播草地的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 研究燕麦(Avena sativa)分别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蚕豆(V.faba)混播及4种作物单播在高寒不同生态区的生产性能,探讨适宜各生态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为高寒不同生态区一年生混播草地的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混播组合间,燕麦+饲用豌豆组合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0.56 t·hm^(−2)和16.15%;3种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介于燕麦单播和饲用豌豆、箭筈豌豆、蚕豆单播之间。2)各生态区间,燕麦和3种豆类的平均株高均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门源的干草产量最高,为9.78 t·hm^(−2);除贵南外,粗蛋白含量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贵南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7.69%。3)综合评价得出,适宜各生态区种植的混播组合分别是祁连山流域门源和湟水谷地湟中的燕麦+饲用豌豆组合、三江源区贵南的燕麦+蚕豆组合、环青海湖区共和的燕麦+箭筈豌豆组合,干草产量分别为13.00和10.63、10.59、10.73 t·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4.65%和16.11%、13.56%、12.01%;各生态区最佳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较燕麦单播分别增加了48.57%(门源)、23.17%(湟中)、23.00%(贵南)、47.80%(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种植模式 饲草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科尔沁人工草地羊草碳氮磷化学计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丽 齐开源 +2 位作者 王鹏 王竹天 周立业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中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质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方法】以科尔沁沙地人工建植的羊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施氮水平下(施肥量分别为0、50、100、150、200 kg/hm^(2))羊...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中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质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方法】以科尔沁沙地人工建植的羊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施氮水平下(施肥量分别为0、50、100、150、200 kg/hm^(2))羊草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随施氮水平的提高,羊草有机碳、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全磷含量呈降低趋势;氮肥添加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和pH值,并提高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土壤酶活性达到最高,分别为17.78 mg/g、60.21 mg/g、0.62 mg/g。【结论】追施氮肥可提高土壤中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转化,有利于羊草对土壤中养分和元素的吸收利用,综合分析得出科尔沁沙地羊草草地推荐施氮量为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羊草 土壤酶活性 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与苜蓿间作草地牧草-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10
作者 独双双 李霞 +6 位作者 路欣 贾燕伟 赛宁刚 祁希明 沈李瑜 张秀山 祁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64-2674,共11页
以不同间作比例(2꞉4、2꞉5、2꞉6、2꞉7和2꞉8)建植第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草地为试验对象,通过研究牧草-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间作模式下各组分C、N、P转化与利用特性,揭... 以不同间作比例(2꞉4、2꞉5、2꞉6、2꞉7和2꞉8)建植第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草地为试验对象,通过研究牧草-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间作模式下各组分C、N、P转化与利用特性,揭示最佳的间作比例及其生长限制因素。结果表明,间作下老芒麦相对紫花苜蓿的C、N和P竞争比率均小于1,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养分竞争能力。紫花苜蓿有机C含量较其单播差异显著,且2꞉4间作处理显著提高17.35%(P<0.05),而老芒麦仅在2꞉7和2꞉8间作处理下较单播显著提高5.39%和1.62%(P<0.05);2꞉7间作处理下,紫花苜蓿与老芒麦N含量均较高,分别较其单播显著提高20.08%和6.83%(P<0.05),紫花苜蓿C꞉N较其单播显著降低12.32%(P<0.05),N꞉P显著提高18.48%(P<0.05),老芒麦N꞉P和C꞉P较其单播显著提高27.63%和25.86%(P<0.05),而老芒麦C꞉N在2꞉4间作处理下较其单播显著降低18.56%(P<0.05)。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N꞉P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和C꞉N在2꞉6间作处理下较紫花苜蓿单播分别显著提高了33.12%和116.26%(P<0.05)。冗余分析表明,牧草与土壤均受N素限制,2꞉7间作处理更有助于缓解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花苜蓿 间作比例 植物养分 营养竞争比率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退化草地植被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李泽藩 张振豪 +3 位作者 董书明 杨明涛 曹子薇 戎郁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73-2981,共9页
草地退化可降低土壤肥力,减少牧草产量,从而影响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研究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中度退化草地进行7种肥料种类(尿素、微生物菌剂、蚯蚓叶面肥、富硒叶面肥、羊粪发酵有机肥、富硒有机肥... 草地退化可降低土壤肥力,减少牧草产量,从而影响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研究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中度退化草地进行7种肥料种类(尿素、微生物菌剂、蚯蚓叶面肥、富硒叶面肥、羊粪发酵有机肥、富硒有机肥、腐殖酸有机肥)和4种施肥水平(对照、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的施肥研究,系统评价了施肥对退化草地植被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发现有机肥和叶面肥均可以显著改善草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P<0.05),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施用尿素虽然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物量(P<0.05),但降低了物种多样性(P<0.0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表明,富硒叶面肥对中度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最好,最佳施肥浓度为中等浓度水平。本研究为中度退化草地施肥恢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有机肥 叶面肥 肥料类型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河西走廊豆禾混播草地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陈孝善 南丽丽 +3 位作者 夏静 吴世文 傅俊士 张泽龙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4,共10页
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和原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N0P0K0)、平衡施肥(N2P2K2)、不施氮(N0P2K2)、不施磷(N2P0K2)和不施钾(N2P2K0)共5个处理,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灰色... 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和原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N0P0K0)、平衡施肥(N2P2K2)、不施氮(N0P2K2)、不施磷(N2P0K2)和不施钾(N2P2K0)共5个处理,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豆禾混播草地最佳施肥模式,以期从生物学角度为河西走廊混播草地的施肥与管理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与N0P0K0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下蔗糖酶(SU)、脲酶(UA)、碱性磷酸酶(APA)、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量磷(SMBP)分别增加14.3%~64.1%、15.1%~62.0%、14.9%~73.2%、9.4%~39.8%、17.6%~113.1%、22.9%~91.7%、20.1%~74.9%。不同处理间,SU、APA、CAT活性和SMBC、SMBP含量均表现为:N2P2K2>N2P2K0>N0P2K2>N2P0K2>N0P0K0,UA活性和SMBN含量表现为:N2P2K2>N2P2K0>N2P0K2>N0P2K2>N0P0K0,且4种施肥处理下,测定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N0P0K0处理。不同月份间,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际土壤SU、UA、APA、CAT活性和SMBC、SMBP、SMBN含量均表现为7月>5月>10月。相关分析表明,4种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氮、磷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表明,施肥对河西走廊甘农3号紫花苜蓿和原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表现为:N2P2K2>N2P2K0>N0P2K2>N2P0K2>N0P0K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河西走廊 混播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 月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对高寒草地苔草和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胡云鹏 买迪努尔·阿不来孜 +5 位作者 田宇欣 陈末 贾宏涛 周家昊 寇天乐 贾远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5-1823,共9页
探究添加不同施入量与粒径的棉花秸秆生物炭对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上植被的修复效果,于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和乌鲁木齐分别进行了3个月的野外原位与室内培养盆栽试验,野外试验观测植物选择苔草(Carex liparocarpos),盆栽试验选用高羊茅(Fe... 探究添加不同施入量与粒径的棉花秸秆生物炭对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上植被的修复效果,于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和乌鲁木齐分别进行了3个月的野外原位与室内培养盆栽试验,野外试验观测植物选择苔草(Carex liparocarpos),盆栽试验选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以棉花秸秆生物炭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棉花秸秆生物炭粒径:0~0.25、>0.25~1 mm和>1~2 mm;每种粒径下设置3种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量:1%、2%和4%,共计9个施炭处理,以不施炭为施炭对照(CK),以不施炭的未退化区(ND区)为评价修复效果的对照,选取轻度退化区(LD区)和重度退化区(SD区)分别施入棉花秸秆生物炭,共9个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处理和一个不施炭处理,施入3个月后进行植被调查,探究9种不同施炭方案对地上植被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鲜质量与干质量等生长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原位试验和盆栽试验中,不同施炭处理对植物各项指标有不同的影响,但轻度退化区和重度退化区植物各项指标多以T9(>1~2 mm/4%)处理效果最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和退化对植物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且短期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后粒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远大于施入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上植物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鲜质量、生物量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不同退化区的野外与盆栽试验中均以T9(>1~2 mm/4%)处理综合得分最高。综上所述,棉花秸秆生物炭可以作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改良材料,野外试验与盆栽试验结果均表明,短期施用棉花秸秆生物炭可促进植物生长,不同粒径棉花秸秆生物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大于施入量,而大粒径(>1~2 mm)棉花秸秆生物炭效果优于中粒径(>0.25~1 mm)和小粒径(0~0.25 mm);高施入量(4%)效果优于中施入量(2%)和低施入量(1%)。在本研究的处理设计中,植物生长指标值随棉花秸秆生物炭粒径增大而增加,随施入量增加而增加,且棉花秸秆生物炭粒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大于施入量。粒径>1~2 mm,4%添加棉花秸秆生物炭处理是退化高寒草地短期恢复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土壤退化 生物炭添加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灌丛化对土壤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晓娜 赵纳祺 +3 位作者 高君亮 张帅 徐光甫 杨耀科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S01期90-95,共6页
目的:灌丛化是全球草原面临的重要环境难题,影响着草原中整体植被长势及存活情况,厘清灌丛化对草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对草地植被保护及恢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从降水截留、蒸散发特征、水分入渗、水分利用及水分整体动态5个方面阐... 目的:灌丛化是全球草原面临的重要环境难题,影响着草原中整体植被长势及存活情况,厘清灌丛化对草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对草地植被保护及恢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从降水截留、蒸散发特征、水分入渗、水分利用及水分整体动态5个方面阐述了草地灌丛化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灌丛化草地的土壤水分分配除受自身容重与孔隙度的影响,还会受灌丛种类、大小、凋落物、根系分布及外界环境的间接影响。结论:今后相关研究应结合航空拍摄和遥感影像等先进技术,适当延长草地灌丛化后水文变化过程的试验周期,进一步探讨深根系和浅根系植被种类间的水分竞争与共享机制,以期明确草原生态系统的水文阈值及其水分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过程 灌丛化 草地 水分再分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草地早熟禾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功能分析
15
作者 慕星宇 刘颖 +2 位作者 乔志梅 赵洪奎 鲍根生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4期43-54,共12页
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是一种优质的多年生冷季生态草,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等领域。该研究利用PacBio Iso-Seq测序技术,对青海草地早熟禾进行了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研究... 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是一种优质的多年生冷季生态草,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等领域。该研究利用PacBio Iso-Seq测序技术,对青海草地早熟禾进行了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研究共获得37613条全长转录本,其中95.24%的转录本在NR、GO、KEGG等数据库中得到了注释。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转录本主要与新陈代谢、信号传导等通路相关。此外,研究还预测了8750个转录因子,为进一步解析青海草地早熟禾产量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地早熟禾 全长转录组 三代测序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土壤养分和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菲 德科加 +4 位作者 冯廷旭 林伟山 向雪梅 魏希杰 王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禾豆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常用模式,具有明显的提质增产效应。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不同禾豆混播模式对生产力、根系构型、土壤养分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禾豆... 禾豆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常用模式,具有明显的提质增产效应。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不同禾豆混播模式对生产力、根系构型、土壤养分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禾豆混播体系中植物—微生物—土壤三者的协同关系、建植混播草地及优质饲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混播 生产力 土壤养分 根系特征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添加对扎鲁特旗山地草原主要植物饲用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宋一凡 刘之浩 +3 位作者 谭国娟 闫宝龙 高凯 丛龙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8-64,共7页
为促进草地合理利用,2021年和2022年通过连续对扎鲁特旗山地草原进行氮添加,调查样地群落及主要植物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量化综合评价,探讨氮添加对山地草原群落及主要植物饲用品质的影响规律... 为促进草地合理利用,2021年和2022年通过连续对扎鲁特旗山地草原进行氮添加,调查样地群落及主要植物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量化综合评价,探讨氮添加对山地草原群落及主要植物饲用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草地植物营养价值大小排序为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短期的氮添加可以显著增加山地草原植物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对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氮素比例的增加,群落内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干物质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酸性洗涤纤维和灰分呈降低趋势。施加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禾本科植物的营养价值,对豆科牧草的影响不显著,能够显著提高草地营养价值的施氮量为O_(4)I_(0)(有机态氮4 g·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氮 牧草 饲用品质 粗蛋白 粗纤维 粗脂肪 粗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AMF的影响
18
作者 孙雨豪 李旭旭 +7 位作者 曾园 石雨鑫 弓晋超 苏颖颖 冯恣萱 贾雨圻 陈延涛 周冀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为对照,借助高通量测序、菌丝测定与孢子密度测定技术,测定AMF群落特征。【结果】直接改良草地中孢子密度、球囊霉属(Glomus)显著高于轮作改良方式。孢子密度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菌丝长度、菌丝密度与土壤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直接改良方式比轮作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更有利于AMF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豆禾混播 轮作 草地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王君玲 刘颖 李林霞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独脚金内酯(SL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寄生性植物种子的萌发及介导植物在逆境胁迫中的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独脚金内酯对植物根系生长的调控作用,文章以青海草地早熟禾为供试材料,用独脚金... 独脚金内酯(SL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寄生性植物种子的萌发及介导植物在逆境胁迫中的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独脚金内酯对植物根系生长的调控作用,文章以青海草地早熟禾为供试材料,用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代替独脚金内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 mol/L、0.1 mol/L、0.5 mol/L、1 mol/L 4个浓度梯度,6 d和12 d 2个处理周期,通过根系扫描仪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周期的延长,GR24显著提高了青海草地早熟禾的总根长、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的平均直径和主根数,显著降低了其侧根长和侧根数,其中喷施12 d时,GR24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同一周期,喷施0.1∼1 mol/L GR24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GR24的浓度为0.5 mol/L时,对其根部促生效果最好。该研究发现,施用0.5 mol/L的GR24溶液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部喷施12 d,对促进其根部生长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内酯 青海草地早熟禾 GR24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在呼伦贝尔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99
20
作者 郑翠玲 曹子龙 +2 位作者 王贤 赵廷宁 丁国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78-81,共4页
为给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化草地,通过测定围封不同年限(1、4、7年)沙化草地群落的特征值,并与未围封地段作对照,就围栏封育对沙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群落... 为给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化草地,通过测定围封不同年限(1、4、7年)沙化草地群落的特征值,并与未围封地段作对照,就围栏封育对沙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退化指示植物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建群种及一些适口性较好的优良牧草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另外,围栏封育还可使草地植被盖度、平均高度、草群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草根含量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沙化草地 植被恢复 围栏封育 内蒙古 植被盖度 草群密度 地上生物量 土壤草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