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药剂组合防治二球悬铃木果毛污染的研究
1
作者 曹艳春 司志国 +1 位作者 李宁 胡春瑞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内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为研究对象,在设计不同化学药剂组合配比的基础上,通过树冠喷洒和树干注射等方式研究对二球悬铃木球果的影响,从而为其球果果毛污染的防治提供帮助。结果表明,在... 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内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为研究对象,在设计不同化学药剂组合配比的基础上,通过树冠喷洒和树干注射等方式研究对二球悬铃木球果的影响,从而为其球果果毛污染的防治提供帮助。结果表明,在药剂基本试验浓度均为100 mg/L条件下,树冠喷洒和树干注射施药方式均可起到防治效果,其中树冠喷洒和化学试剂组合乙烯利︰赤霉素︰乙硫氨酸=1︰3︰1措施对二球悬铃木球果有显著的抑制球果生长和促进球果脱落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球果 药剂组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悬铃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曹艳春 司志国 +1 位作者 李宁 胡春瑞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悬铃木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行道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悬铃木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育种等提供了研究措施。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悬铃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悬铃木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行道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悬铃木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育种等提供了研究措施。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悬铃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悬铃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挖掘利用、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进化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容器苗培育技术
3
作者 范琴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5-97,共3页
从泡桐生物学特性、种根采集、贮藏、催芽、基质配制、种根扦插、苗期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一种泡桐容器苗培育的技术方法,为泡桐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泡桐 容器苗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国强 黎明 +1 位作者 贺窑青 蒋建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4,i001,共5页
以叶片为材料 ,研究了悬铃木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结果表明 ,悬铃木幼苗叶片在WPM +0 1mg·L- 1 IBA +5 0mg·L- 1 BA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 10 0 %和 89 1% ;2 5℃的温度有利于胚性... 以叶片为材料 ,研究了悬铃木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结果表明 ,悬铃木幼苗叶片在WPM +0 1mg·L- 1 IBA +5 0mg·L- 1 BA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 10 0 %和 89 1% ;2 5℃的温度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在WPM +0 5mg·L- 1 BA培养基上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 ;黑暗低温处理 (10℃ ) 3d不但可以促进体细胞胚胎的发生过程 ,而且可以提高其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愈伤组织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种子^(60)Coγ辐照及其苗期生物学性状调查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志能 刘国锋 包满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2,共4页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悬铃木干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悬铃木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400Gy辐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悬铃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降低,株高、鲜重、根长也明显下降。辐射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50~...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悬铃木干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悬铃木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400Gy辐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悬铃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降低,株高、鲜重、根长也明显下降。辐射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50~250Gy处理各组出真叶期比对照组依次推后2、5、9、14d。300~400Gy处理组虽有发芽,但幼芽严重扭曲,15d后逐渐死亡。通过对悬铃木辐射组与对照组成苗率和根长进行比较,初步推测悬铃木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50Gy,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为50至250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60Coγ射线 萌发率 出苗率 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胍法快速提取二球悬铃木组织总RNA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志能 黄文俊 +3 位作者 张佳琪 张俊卫 包满珠 刘国锋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69,共4页
针对二球悬铃木组织中多酚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异硫氰酸胍法从二球悬铃木花序和叶片中提取到质量高、完整性好的总RNA,28S rRNA的亮度约为18S rRNA的2倍,通过RT-PCR克隆到二球悬铃木中与拟南芥Leafy基因同源的部分编码区。高质量的... 针对二球悬铃木组织中多酚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异硫氰酸胍法从二球悬铃木花序和叶片中提取到质量高、完整性好的总RNA,28S rRNA的亮度约为18S rRNA的2倍,通过RT-PCR克隆到二球悬铃木中与拟南芥Leafy基因同源的部分编码区。高质量的RNA为Northern杂交和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二球悬铃木的相关基因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多酚 异硫氰酸胍法 总R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致病木霉优良拮抗菌株的筛选及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旭 刘灿 +3 位作者 生吉萍 郑嫣燕 徐菲 申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6-190,共5页
木霉是食用菌大规模人工栽培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为寻找安全、高效的拮抗菌,从食用菌培养基中分离得到283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6株对木霉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选择其中拮抗效果最明显的6株细菌利用杯碟法测定其发酵上清液... 木霉是食用菌大规模人工栽培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为寻找安全、高效的拮抗菌,从食用菌培养基中分离得到283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6株对木霉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选择其中拮抗效果最明显的6株细菌利用杯碟法测定其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最终筛选出细菌B155,其发酵上清液对木霉的抑菌圈半径达(19.02±1.65)mm。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确定B155为地衣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B155(B.licheniformis)。通过对B155菌株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发现B155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值为7.0,最适接种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木霉 拮抗菌 地衣芽孢杆菌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越冬芽在冬季的生理适应 被引量:8
8
作者 陆长梅 吴国荣 +1 位作者 周长芳 顾龚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50-655,共6页
悬铃木越冬芽内可溶性蛋白、酚类含量、POD活性在 1 0月后逐渐升高 ,至翌年 1月达最高值 ,此后呈下降趋势 ;芽含水量、O- ·2 、GSH含量、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与 MDA、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则相反 ,1 0月后逐渐下降 ,翌年 1月后又呈... 悬铃木越冬芽内可溶性蛋白、酚类含量、POD活性在 1 0月后逐渐升高 ,至翌年 1月达最高值 ,此后呈下降趋势 ;芽含水量、O- ·2 、GSH含量、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与 MDA、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则相反 ,1 0月后逐渐下降 ,翌年 1月后又呈升高趋势 ;GSH含量、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等的下降幅度远较 O- ·2 含量的下降幅度低。这表明悬铃木越冬芽在冬季可能通过提高芽内可溶性蛋白、酚类等物质含量、POD活性与降低活性氧代谢水平来适应冬季的低温逆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越冬芽 冬季生理适应 抗氧化系统 活性氧 低温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海州常山硬枝扦插生根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夏珍 宣君华 +2 位作者 蒋廷 韩艳 徐召丹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27,共3页
以海州常山硬枝为材料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海州常山新根发生属综合生根型,新根集中在切口处及以上1 cm区域内。通过激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不同激素种类与激素浓度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不大,其中以生跟250 mg/L的处理为... 以海州常山硬枝为材料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海州常山新根发生属综合生根型,新根集中在切口处及以上1 cm区域内。通过激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不同激素种类与激素浓度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不大,其中以生跟250 mg/L的处理为最好,最高生根率可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常山 扦插 外源激素 硬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球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震 王国霞 蒋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70-2876,共7页
为了探讨树木冬芽休眠与分布的相互关系以及悬铃木冬芽休眠机理,研究了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1)悬铃木冬芽具有浅冬休眠特性,在25℃条件下即使深休眠期的冬芽也能够部分萌发,萌芽率达到40﹪~60﹪,但在15~20℃低温下... 为了探讨树木冬芽休眠与分布的相互关系以及悬铃木冬芽休眠机理,研究了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1)悬铃木冬芽具有浅冬休眠特性,在25℃条件下即使深休眠期的冬芽也能够部分萌发,萌芽率达到40﹪~60﹪,但在15~20℃低温下不能萌发,而随着经历低温量的增加,休眠逐渐得到解除,在春季的10~15℃低温下也能萌发;(2)悬铃木冬芽的休眠解除的低温范围较大,5℃与12℃具有同样的低温效果,15℃也有较大的低温效果,甚至20℃也有低温效果,不同于温带树种,但与横跨亚热带与暖温带分布的山桐子相似;(3)9~10月份为悬铃木的休眠导入期,10月下旬进入深休眠期,同时进入休眠解除期,经过冬季低温信号的诱导,休眠得以解除,保证春季冬芽的正常萌发;(4)悬铃木冬芽能否萌发取决于芽鳞的阻碍作用力与生长点、叶原基或花原基萌发力的平衡状态,当阻碍力大于萌发力表现为冬芽不能萌发,当阻碍力小于萌发力表现为冬芽的萌发;(5)芽鳞除了具有阻碍作用和抵御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外,还具有利用冬季低温解除其休眠的作用,在解除其休眠的过程中既提高了生长点、叶原基或花原基的萌发力,也降低了芽鳞的阻碍力;(6)悬铃木冬芽内的主芽和副芽休眠特性不同,在主芽萌芽能力弱时,副芽的萌芽能力增强,反之,主芽萌芽力强时,副芽的萌发就会受到抑制,当主芽能够经过冬季低温解除休眠能够萌发时,冬芽内的副芽重新进入休眠状态,可能是系统维持的一种生态适应;(7)二球悬铃木能横跨亚热带与暖温带广泛栽培正是由悬铃木冬芽休眠的生理生态特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冬芽 休眠 温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AFL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震 牛晓锋 +3 位作者 秦素玲 王艳梅 杜宗现 王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7,285,共6页
采用改进的CTAB方法,从悬铃木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所得DNA样品的A260/A280值为1.7~1.9,琼脂糖凝胶电泳主带清晰、DNA纯度高、较少降解、不含酶反应抑制剂,可被MseⅠ和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带型分布均... 采用改进的CTAB方法,从悬铃木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所得DNA样品的A260/A280值为1.7~1.9,琼脂糖凝胶电泳主带清晰、DNA纯度高、较少降解、不含酶反应抑制剂,可被MseⅠ和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高且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分别为:M74P50,M89P57,M74P26,M36P16,M80P66,M23P66.通过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银染等试验过程,成功建立了悬铃木AFLP反应体系,得到了清晰的指纹图谱,试验结果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AFLP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梧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翟书华 殷根深 +1 位作者 杨晓虹 刘开庆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梧桐(Firmiana simplex(L.)W.F.Wight)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水杨酸、α?萘乙酸以及层积处理对梧桐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α?萘乙酸2种激素对梧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75g/L的水杨酸处理... 以梧桐(Firmiana simplex(L.)W.F.Wight)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水杨酸、α?萘乙酸以及层积处理对梧桐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α?萘乙酸2种激素对梧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75g/L的水杨酸处理和层积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梧桐种子的萌发率;0.050、0.075g/L的α?萘乙酸能够分别显著促进梧桐幼苗主根以及主茎的生长,而赤霉素和α?萘乙酸对梧桐叶片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叶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层积 激素
原文传递
野梧桐种子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13
作者 顾雯艳 陈佳 +3 位作者 唐依媛 周洪娟 邵建华 赵春超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9,共9页
为研究野梧桐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综合运用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系统的植化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等谱学技术及对比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 为研究野梧桐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综合运用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系统的植化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等谱学技术及对比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DPPH、ABTS自由基清除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试,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活性化合物的抑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山柰酚(2)、槲皮素(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5)、短叶苏木酚(6)、1,2-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7)、香草酸(8)、水杨酸(9)、4-丙酮基-3,5-二甲氧基-1,4-对醌醇(10)、熊果苷(11)、它乔糖苷(12)、红景天苷(13)、水杨苷(14)、(-)-(7S,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5)、(-)-(7R,8R)-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6)、(6R,9S)-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17)、(6S,9S)-长寿花糖苷(18)、淫羊藿次苷B1(19)和腺苷(20)。其中化合物57、920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15、16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化合物3和6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水溶性维生素E。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3、7均能作用于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中心,并与关键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碳水化合物进入酶活性口袋,减缓葡萄糖的生成。综上,这一该研究阐明了野梧桐种子防治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梧桐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抗氧化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开花结实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Ⅳ.花芽萌发成枝的生长发育规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震 王国霞 +1 位作者 蒋建平 余文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探讨了雌雄花芽萌发形成当年生枝条生长发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雌花芽在3月上中旬开始萌发,3月底到4月初停止展叶,4月中下旬停止伸长生长和球柄生长,但球径继续生长到8月份才停止生长;雄花芽在3月上中旬开始萌发,到3月底几乎全部脱落;... 探讨了雌雄花芽萌发形成当年生枝条生长发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雌花芽在3月上中旬开始萌发,3月底到4月初停止展叶,4月中下旬停止伸长生长和球柄生长,但球径继续生长到8月份才停止生长;雄花芽在3月上中旬开始萌发,到3月底几乎全部脱落;雌雄花芽萌发形成枝条上的叶面积均在5月上旬前缓慢增加,而后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开花结实 生态学特性 花芽萌发 枝条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广西火桐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世忠 唐文秀 +2 位作者 骆文华 丁莉 黄仕训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11期1165-1169,共5页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濒危植物广西火桐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其影响因子日变化速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火桐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变化趋势与蒸腾...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濒危植物广西火桐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其影响因子日变化速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火桐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Tr)相同;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午间净光合速率(Pn)降低主要由气孔导度(Gs)降低引起;影响广西火桐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主要生理因子是蒸腾速率(Tr),主要生态因子是光照强度(PAR)和空气相对湿度(RH)。栽培管理中可通过增加透光度、适当浇水等措施来调节蒸腾速率,提高净光合速率,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广西火桐 净光合速率 生理生态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骆文华 黄至欢 +2 位作者 陆奇丰 胡兴华 黄仕训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制定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定30批次广西火桐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及发芽率共5项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广西火桐种子被分为3个等级,其中达... [目的]制定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定30批次广西火桐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及发芽率共5项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广西火桐种子被分为3个等级,其中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的种子认定为合格种子。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和生活力为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净度为参考指标。[结论]建立了广西火桐种子分级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火桐 种子 质量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速生法桐苗木培育技术
17
作者 盖志君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1期57-58,共2页
速生法桐是鲁北城乡绿化的优良树种,具有抗盐碱、生长速度快、树型优美等特点。从速生法桐小苗培育和大苗移栽进行技术讲解,阐述苗地选择、苗木扦插、苗期管理、科学栽植、栽后管理等技术要点,为培育优良速生法桐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 鲁北 速生法桐 小苗培育 大苗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AFL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荣宁 谢一鸣 +1 位作者 赵改丽 范国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6,410,共6页
以三球悬铃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的各主要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悬铃木AFLP分析技术的体系.结果表明,悬铃木AFLP最佳酶切体系(20μL)为模板DNA1 000ng,PstI和MseI各为3 U,在37℃下双酶切3 h;在20μL最佳连接体系中,15μL酶... 以三球悬铃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的各主要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悬铃木AFLP分析技术的体系.结果表明,悬铃木AFLP最佳酶切体系(20μL)为模板DNA1 000ng,PstI和MseI各为3 U,在37℃下双酶切3 h;在20μL最佳连接体系中,15μL酶切产物为3U,T4连接酶,0.25μmol·L-1PstI接头,2.5μmol·L-1MseI接头,1μL 10×T4buffer,在22℃下连接12 h;在20μL最佳预扩反应体系中稀释15倍的连接产物5μL,2.0 mmol·L-1Mg2+,2 UTaq酶,200μmol·L-1dNTP,0.5μmol·L-1PstI和M seI引物(P+AGA/M+ATC);在20μL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5μL稀释15倍的预扩增产物,2.0 mmol·L-1的Mg2+,2 UTaq酶,200μmol·L-1dNTP,0.5μmol·L-1PstI和M seI引物(P+AGA/M+ATC).最后,利用上面的体系筛选出了92对适宜于悬铃木AFLP分析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球悬铃木 AFLP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树种法桐的多样性调查与优树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柱东 张秀省 +3 位作者 孙仲序 任秋萍 于守超 吕福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从聊城市区的行道树法桐中进行优树选择,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法桐树体。[方法]以法桐为调查对象,利用样地调查法,采用统一调查标准和优树选择标准选择良好树体。对高度、围径、冠幅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采用... [目的]从聊城市区的行道树法桐中进行优树选择,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法桐树体。[方法]以法桐为调查对象,利用样地调查法,采用统一调查标准和优树选择标准选择良好树体。对高度、围径、冠幅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采用候选优树按小样地法选择。[结果]高度、围径、冠幅的F值分别为1.43、2.16和1.98,没有一个大于F0.05值(2.99);除高度外,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都有5个区组在0.20以上,而且总体变异系数在0.33以上;每个地点的候选优树,按小样地法选择,都超过了60%,在86.1%-98.2%,按五株大树法选择,都超过了标准30%以上,在31.4%~57.8%。[结论]所选地段无明显差异,在此进行多样性调查和选择是可行的。整个调查的法桐各性状都存在广泛的变异。根据分数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选出了2株法桐综合性状优良的优树。该研究为今后法桐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桐 多样性调查 生物统计 优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胁迫生境下二球悬铃木叶片的发育稳定度及其环境指示功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浩 王祥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19-723,共5页
对采自上海市区14个样点的二球悬铃木叶片发育稳定度、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采样时期,根据叶片宽度确定的非稳态不对称指数(FA1)和根据叶片侧脉长度确定的偏向性不对称指数(RDA1)在不同环境胁迫程度(UESL)下... 对采自上海市区14个样点的二球悬铃木叶片发育稳定度、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采样时期,根据叶片宽度确定的非稳态不对称指数(FA1)和根据叶片侧脉长度确定的偏向性不对称指数(RDA1)在不同环境胁迫程度(UESL)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各样点FA1与环境胁迫程度UESL之间呈显著的非线性回归关系,而RDA1与环境胁迫程度之间却未显示类似关系。此外,FA1与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径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可共同作为指示小尺度上环境胁迫的有效指标,而RDA1是叶片的一种正常发育状态参数,并不适于反映环境胁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二球悬铃木 发育稳定度 城市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