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9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叶松家系养分利用效率
1
作者 陈丽娟 郝俊飞 +4 位作者 曹振宇 赵敏 侯思宇 张含国 张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6,共10页
以2年生15个落叶松家系苗为试验材料,施加氮、磷两种配方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分析落叶松不同家系施肥后生物量、生物量增长量、苗高、苗高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差... 以2年生15个落叶松家系苗为试验材料,施加氮、磷两种配方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分析落叶松不同家系施肥后生物量、生物量增长量、苗高、苗高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施肥后,15个家系的总生物量、苗高、地径、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与CK有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与1次施肥处理的落叶松家系间的指标均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时的落叶松家系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径与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物量增长量与地径增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综合得分前三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家系(长73-11×日草103)、9号家系(长73-14×日草103)、2号家系(兴9×日76-2)。落叶松15个家系间所有指标平均变异系数提高了6.80%~22.31%。2、9、15号优良家系的生物量、地径相对总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26.8%、18.4%~23.5%。2、9号家系苗高提高了55.4%~62.8%,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2.3%~25.4%、15.7%~18.9%、30.1%~35.6%。对氮素及磷素利用效率高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长73-11×日草103)、9号(长73-14×日草103)、2号(兴9×日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氮、磷利用效率 优良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空心泡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2
作者 桂平 吴高殷 +1 位作者 黄小琴 李柯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了给野生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 Sm优良种质提供快繁技术,本研究以其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初代适宜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并研究了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阶段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的炼苗移栽。结果表明:1/2MS是野生空心... 为了给野生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 Sm优良种质提供快繁技术,本研究以其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初代适宜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并研究了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阶段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的炼苗移栽。结果表明:1/2MS是野生空心泡幼嫩茎段诱导芽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而1/2MS+6-BA 1.5 mg/L+NAA 0.1 mg/L+GA_(3) 3.0 mg/L则是增殖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呈现出100%增殖率和11.18的增殖系数,苗高达5.07 cm;另外,1/2MS+IBA 0.5 mg/L是生根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其生根率达到94.07%;在基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3∶1∶1)中进行炼苗移栽长势最佳,平均成活率达8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空心泡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木材力学性质相关的基因表达及可变剪接分析
3
作者 陈升侃 黄瑞琛 +5 位作者 李建凡 孙熹 黄星波 邓紫宇 卢翠香 李昌荣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加深对木材力学性质基因调控的了解,促进大花序桉的遗传改良,以大花序桉群体为材料,根据群体的木材力学性质(包括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建立极值基因池,并对其形成层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大花序桉木材力学... 为加深对木材力学性质基因调控的了解,促进大花序桉的遗传改良,以大花序桉群体为材料,根据群体的木材力学性质(包括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建立极值基因池,并对其形成层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大花序桉木材力学性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剪接基因。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数据经质控后,平均获得高质量reads数42227420条,平均GC含量51.72%,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平均为69.62%。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比较组分别筛选出3983、2774、3038个和177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1个为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调控木质素的含量和单体比例、次生细胞壁厚度和强度、网络结构修饰、细胞伸长、微纤丝角和纤维素结晶状态等,影响大花序桉的木材力学性质。大花序桉形成层检测到可变剪接事件5302~5894个,最主要的可变剪接形式是外显子跳跃,占38.5%~40.7%,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极值比较组中分别筛选出差异剪接基因63、100、180个和75个,表明可变剪接也是调控木材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差异剪接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重叠较少,转录组和mRNA剪接的调控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木材力学性质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可变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LCYB上游B2亚组ERF转录因子的筛选和鉴定
4
作者 李莉 庞天虹 +1 位作者 付建新 张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参与调控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番茄红素β-环化酶OfLCYB基因的B2亚组ERF转录因子。【方法】以桂花品种‘堰虹桂’O. fragrans ‘Yanhong Gui’为材料,从桂花转录组数据库筛选B2亚组OfERF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筛选并鉴定参与调控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番茄红素β-环化酶OfLCYB基因的B2亚组ERF转录因子。【方法】以桂花品种‘堰虹桂’O. fragrans ‘Yanhong Gui’为材料,从桂花转录组数据库筛选B2亚组OfERF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以及酵母单杂交技术,对OfERF基因序列和表达特性及其对Of LCYB基因启动子结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OfLCYB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2个ATCTA顺式作用元件;基于桂花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出4个B2亚组ERF基因,均包含1个AP2保守结构域;RT-qPCR结果表明:OfERF72a与OfERF72b基因表达量均随着开花进程逐渐下降,与OfLCYB基因表达显著负相关,P分别为0.033 8、0.029 6;酵母单杂交结果证明:OfERF72b与OfLCYB启动子之间存在物理结合。【结论】OfERF72b可能通过调控OfLCYB的转录参与桂花类胡萝卜素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类胡萝卜素 ERF转录因子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榧树种实性状和SSR标记的遗传变异
5
作者 李柯豫 陈荣 +5 位作者 刘琏 蔡晓郡 姜郑楚 谢前丹 俞晨良 喻卫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群雌性榧树Torreya grandis种实性状,基于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引物对榧树的种群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榧树种群间、种群内种实表型、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方法】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建德及安徽黄山种群... 【目的】探究不同种群雌性榧树Torreya grandis种实性状,基于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引物对榧树的种群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榧树种群间、种群内种实表型、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方法】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建德及安徽黄山种群雌性榧树为材料,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榧树叶片及种实表型进行比较;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淳安及安徽黄山种群雌性榧树为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对榧树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榧树种实分析发现:叶质量、叶形指数、种实质量、种形指数、种核质量、核形指数、假种皮厚、种壳厚等8个指标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相对含量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种群间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相对含量为29.36%~42.35%,榧树种实外观和种仁品质变异丰富。SSR引物分析发现:榧树种群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400,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0.650,多态性信息含量(P_(IC))均值为0.400。淳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H=0.410,I=0.658)最高,嵊州种群(H=0.369,I=0.565)最低。92%总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结论】榧树种实的表型、品质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存在遗传变异,淳安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且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不饱和脂肪酸 可溶性糖 SSR标记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I-BLUP多性状选择指数的耐低氮杨树品种筛选
6
作者 牛晋鸿 王天欣 +3 位作者 曹明嵘 周振渊 黄秦军 李金花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无性系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品种。[方法]以87个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胁迫(LN)和正常供氮(NN)处理条件下,测定生长、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3组性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无性系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品种。[方法]以87个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胁迫(LN)和正常供氮(NN)处理条件下,测定生长、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3组性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最佳无偏预测(BLUP),分析遗传变异并估算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利用FAI-BLUP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供试无性系适应性。[结果]所有性状在不同供氮水平间和无性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18.9%~40.6%(LN)和15.7%~35.6%(NN)。不同供氮水平下每组性状内性状间相关性特征一致,生长和叶片形态各性状在供氮水平与无性系间互作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适合作为耐低氮性筛选指标,利用其BLUP育种值,获得FAI-BLUP多性状指数,对各无性系排序,以20%选择强度筛选出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其生长和叶片形态育种值遗传增益分别为14.1%~21.5%和5.56%~12.9%,在低氮胁迫下具有较强适应性。[结论]在低氮胁迫下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受到显著抑制,不同供氮水平间和无性系间各性状变异丰富,生长和叶片形态在供氮水平与无性系间互作作用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其FAI-BLUP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了13个优良无性系,耐低氮适应性和稳定性强,可用于耐低氮杨树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低氮胁迫 育种值 FAI-BLUP 多性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的悬浮培养动力学及对赤霉素的响应
7
作者 杨正宇 周佳君 +1 位作者 胡恒康 张启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鲜质量进行悬浮培养动力学的研究,优化培养条件,并对施加外源赤霉素A3 (GA3)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1)在培养周期内,悬浮细胞的鲜质量增长呈“S”型曲线,细胞活力在3 d时达最高值后平稳下降。(2)香榧悬浮细胞培养最佳继代周期为9~12 d,最佳接种量为30 g·L^(-1),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7,最佳摇床转速为110r·min^(-1)。(3)对外源GA3处理后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28个,其中上调基因236个,下调基因192个。在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中,GA3处理后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催化活性、氧化还原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在KEGG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途径中。【结论】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动力学分析能获得最佳接种时期,优化培养条件能提高其细胞增长率及抗逆性,外源GA3处理下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中,苯丙烷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部分,且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在香榧愈伤组织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及应对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胚性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山杨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
8
作者 马元东 王兆宁 +5 位作者 韩文哲 田林平 齐雨 李春明 刘焕臻 白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78,共7页
以中美山杨Z9-1组培苗茎尖为材料,在分化培养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浓度为0.5 mg/L+萘乙酸(NAA)质量浓度为0.05 mg/L+蔗糖质量浓度为20 g/L+琼脂质量浓度为7 g/L)上诱导无菌苗,于生根培养基(0.5倍浓度的MS+吲哚丁酸(IBA)... 以中美山杨Z9-1组培苗茎尖为材料,在分化培养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浓度为0.5 mg/L+萘乙酸(NAA)质量浓度为0.05 mg/L+蔗糖质量浓度为20 g/L+琼脂质量浓度为7 g/L)上诱导无菌苗,于生根培养基(0.5倍浓度的MS+吲哚丁酸(IBA)质量浓度为0.5 mg/L+萘乙酸(NAA)质量浓度为0.02 mg/L+蔗糖质量浓度为20 g/L+琼脂质量浓度为7 g/L)中诱导生根,组培苗按照4周的继代周期继代保存;在试验设计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程序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低温锻炼、预培养、玻璃化溶液处理时间)对保存程序进行优化试验,测定超低温保存后,中美山杨成活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成活茎尖的组织学观察(细胞结构)、遗传稳定性;分析低温锻炼时间、预培养处理、玻璃化溶液处理时间,对中美山杨组培苗超低温保存成活率的影响,筛选最优试验条件,构建中美山杨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结果表明:将冷锻炼4周的中美山杨组培苗,剥取茎尖并接种在“蔗糖浓度为0.7 mol/L+甘油浓度为2 mol/L”的预培养基中;4℃黑暗条件培养3 d,室温装载处理20 min;随后用PVS3(蔗糖为50%+甘油为50%)处理60 min,并立即投入液氮冻存1 h;取出后转入40℃水浴中快速化冻1 min,再用卸载溶液在室温下洗涤20 min,置于恢复培养基上暗培养1周后,茎尖成活率为88.89%。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检测,再生苗的遗传稳定性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山杨 茎尖 超低温保存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下小黑杨×欧洲黑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选择
9
作者 王天欣 牛晋鸿 +2 位作者 曹明嵘 刘成功 李金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优良基因型,为选育速生、适应性强的耐低氮性杨树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26个小黑杨×欧洲黑杨杂交子代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LN)和...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优良基因型,为选育速生、适应性强的耐低氮性杨树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26个小黑杨×欧洲黑杨杂交子代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LN)和正常供氮(NN)处理条件下,测定生长、叶片形态、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氮同位素参数性状,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限制最大似然/最佳线性无偏预测(REML/BLUP),分析性状遗传变异和估算遗传参数及育种值,利用多性状指数MGIDI法,对杂交子代进行基因型排序,综合评价供试杂交子代适应性。【结果】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均值在两组供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LN﹤NN,大多数性状基因型效应为显著,基因型与供氮处理环境的交互效应(G×E)均为极显著,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基因型和G×E效应均不显著。性状广义遗传力(h2g)、均值遗传力(h2gm)和遗传变异系数(CVg)分别小于0.38、0.56和22.30%。利用生长和形态性状育种值和氮同位素参数观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提取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1,占总方差的84.10%)进行因子分析(FA),4个因子(FA1、FA2、FA3和FA4)分别反映了生长、叶片形态、氮同位素组成和氮同位素含量的信息,获得MGIDI多性状指数,并对杂交子代进行基因型排序,以选择强度20%筛选出了排名前42个子代基因型,其性状遗传增益为2.00%~16.50%,其中有7个、8个、7个和3个基因型分别在生长、叶片形态、氮同位素组合和氮同位素含量上表现出优势。【结论】在低氮胁迫条件对杨树杂交子代苗期生长、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筛选出的基因型,耐低氮适应性强,可用于耐低氮杨树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低氮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育种值 多性状基因型-理想型距离指数 多性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有菌环境条件玉玲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0
作者 段兴江 穆怡陶 +4 位作者 沙学平 金星 朱瑞 宋健 张丽杰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84,共7页
为探讨开放式有菌环境条件下玉玲花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实生播种繁殖率低的问题,以玉玲花幼嫩叶片、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有菌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消毒时间、培养基、激素浓度和种类、初代培养影响因素,旨在建立离体繁殖技术。... 为探讨开放式有菌环境条件下玉玲花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实生播种繁殖率低的问题,以玉玲花幼嫩叶片、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有菌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消毒时间、培养基、激素浓度和种类、初代培养影响因素,旨在建立离体繁殖技术。结果显示:有菌环境条件下玉玲花幼嫩叶片最佳消毒时间是3 min,带腋芽茎段最佳消毒时间是5 min;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处理为MS+6-BA 1.0 mg·L^(-1)+2,4-D 0.5 mg·L^(-1)+蔗糖20 g·L^(-1)+琼脂4.5 g·L^(-1);愈伤组织增殖最佳激素配比是6-BA 2.5 mg·L^(-1)+NAA0.25 mg·L^(-1)+蔗糖20 g·L^(-1)+琼脂4.5 g·L^(-1);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离体培养的最佳处理为MS+6-BA 1.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g·L^(-1)+琼脂5 g·L^(-1)。研究结果表明:有菌环境条件下可以实现玉玲花组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和无菌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玲花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有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SAU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响应侧枝发育的表达
11
作者 姚筱敏 胡颖 +1 位作者 陈虎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等方面对PmSAU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对PmSAUR基因响应GR24、6-BA、TIS-108和去顶梢处理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马尾松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出32个SAUR基因,为PmSAUR1~PmSAUR32;PmSAUR蛋白编码113~23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50.98~26563.57 Da,蛋白脂溶性系数为70.92~116.82,87.50%的PmSAUR蛋白理论等电点为偏碱性,87.50%的PmSAUR蛋白为不稳定蛋白,所有PmSAUR蛋白均为亲水蛋白。PmSAUR蛋白均存在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PmSAUR蛋白亚细胞定位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上。Motif1(RFVIPTSYLNHPLFRALLEKA)高度保守,可作为鉴定PmSAUR基因的重要依据。PmSAUR7、PmSAUR11、PmSAUR21和PmSAUR32基因在6-BA处理第7天时均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针叶中均为高表达,在嫩茎中均为低表达;通过对4个PmSAUR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推测PmSAUR7基因可能是影响马尾松侧枝发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R基因 生物信息学 侧枝发育 表达模式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四倍体×紫雨桦二倍体杂交种子活力及杂种子代生长特性分析
12
作者 赵钰婷 陈冬瑶 +3 位作者 杨柳 李晶楠 宁广亮 姜静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通过杂交及后续的筛选得到生长快且叶色艳丽的紫雨桦杂种三倍体。【方法】试验以优异白桦四倍体为母本与二倍体‘紫霞1号’、‘紫霞2号’杂交,获得2个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家系,同时以8个白桦家系(4个白桦三倍体家系、4个白桦二倍... 【目的】通过杂交及后续的筛选得到生长快且叶色艳丽的紫雨桦杂种三倍体。【方法】试验以优异白桦四倍体为母本与二倍体‘紫霞1号’、‘紫霞2号’杂交,获得2个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家系,同时以8个白桦家系(4个白桦三倍体家系、4个白桦二倍体家系)为对照,开展家系间种子千粒重、种子活力、叶色参数及苗期生长等分析。【结果】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值、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在不同家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种子千粒重方面,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家系的千粒重显著高于二倍体家系;在种子活力方面,发芽率、发芽势、发芽值、发芽指数呈现相同的规律,即白桦二倍体高于或显著高于紫雨桦杂种三倍体及白桦三倍体;白桦二倍体和紫雨桦杂种三倍体的活力指数高于白桦三倍体;叶色参数分析显示,紫雨桦杂种三倍体的紫叶家系Z1和Z2的a^(*)值显著高于其他家系,L^(*)值显著低于其他家系,即Z1和Z2家系的叶片偏红偏暗;在光合色素含量方面,Z1和Z2家系的叶绿素和花青素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绿叶家系;在苗期生长方面,Z1和Z2三倍体家系的株高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紫雨桦,在植物生长发育时期,Z1及Z2家系叶色变异丰富。【结论】研究结果为后续筛选叶色鲜艳、观赏性高的优异紫叶三倍体紫雨桦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雨桦 三倍体 种子活力 苗期生长 叶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毛竹细胞壁形成相关miRNAs鉴定及差异分析
13
作者 高圆梦 林小芳 +2 位作者 杨旸 李英 李雪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目的】通过对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在20%PEG6000干旱胁迫下不同时段(0、6、12、24、48h)的幼苗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研究了在干旱胁迫应答中调控细胞壁形成的差异miRNAs,筛选出与细胞壁形成相关的差异miRNAs及其靶基因,旨在为竹... 【目的】通过对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在20%PEG6000干旱胁迫下不同时段(0、6、12、24、48h)的幼苗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研究了在干旱胁迫应答中调控细胞壁形成的差异miRNAs,筛选出与细胞壁形成相关的差异miRNAs及其靶基因,旨在为竹子在细胞壁方面的适应性进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竹子的分子育种提供潜在的候选基因资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干旱处理的毛竹叶片进行差异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和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其表达模式及靶向作用。【结果】在15个样品中发现了408个miRNAs,包括51个已知的miRNA、357个新预测的miRNA和7105个预测的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共有5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挖掘到3个差异表达miRNAs:novel_miR116、novel_miR276和novel_miR2,对应靶基因在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上富集到与细胞壁形成密切相关的通路上;PH02Gene11396编码类固醇5-α-还原酶(Det2),PH02Gene36673、PH02Gene36674、PH02Gene21400编码阿魏酸-5-羟基化酶(F5H);PH02Gene50651编码生长素反应蛋白(AUX/IAA);目标miRNA的整体表达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靶基因的表达量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目标miRNA与靶基因混合后的双荧光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A空载体与靶基因混合的酶活性,同一烟草叶片上右侧注射miRNA-mRNA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左侧注射miRNA空载体-mRNA的荧光强度。【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3个目标miRNA和4个靶基因,揭示了以下的负调控靶向关系:novel_miR116与PH02Gene11396、novel_miR276与PH02Gene36673/PH02Gene36674、novel_miR2与PH02Gene50651。这些目标miRNAs可能通过调控油菜素内酯、木质素单体和生长素反应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MIRNA 细胞壁形成 干旱胁迫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干旱后不同系号杨树湿心材的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国伟 黄秦军 +4 位作者 张新叶 马林江 陈慧玲 樊孝萍 龙开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4,127,共6页
以2017年造林材料为对象,比较不同系号杨树湿心材在大旱前和大旱后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干旱前和干旱后所有系号杨树的湿心材长度比例均呈显著正态分布。所有系号均存在湿心材现象,且整体上湿心材比较严重。杨树径生长由于干旱受到了... 以2017年造林材料为对象,比较不同系号杨树湿心材在大旱前和大旱后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干旱前和干旱后所有系号杨树的湿心材长度比例均呈显著正态分布。所有系号均存在湿心材现象,且整体上湿心材比较严重。杨树径生长由于干旱受到了严重抑制,但随着直径的增加及干旱的影响,湿心材长度比例继续增大,木芯含水率略有下降,干旱会减轻湿心材的危害。不同材料湿心材的pH差异不显著,均为弱碱性,江汉平原主栽的4个品种插干造林生长速度有一定优势,但湿心材相比带根造林更为严重一些。对连续2 a的湿心材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湿心材主要特征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旱 杨树 湿心材长度比例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措施对混交林中杉木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李荣林 《福建林业》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研究了不同抚育措施对杉木纯林、木荷杉木混交林、枫香杉木混交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枫香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地径、树高、冠幅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3.39%、6.42%、6.67%,木荷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地径、树高、冠幅也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5.08%... 研究了不同抚育措施对杉木纯林、木荷杉木混交林、枫香杉木混交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枫香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地径、树高、冠幅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3.39%、6.42%、6.67%,木荷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地径、树高、冠幅也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5.08%、5.66%、1.33%;除草+施肥抚育对杉木生长影响效果最佳,经除草+施肥抚育的纯林中杉木地径、树高和冠幅高于对照(不抚育)136.00%,114.92%和107.61%,施肥抚育的高于对照57.20%,24.62%和22.56%,除草抚育的增幅则相对最小;除草+施肥抚育的木荷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地径、树高和冠幅增幅最大,分别达5.00 cm、1.90 m和1.0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模式 生长性状 抚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分子标记利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邱新宇 潘鹤 +8 位作者 张海啸 熊欢欢 郭琪 李艳霞 王福德 田新华 郝俊飞 卓泳杉 吴卓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红松是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重要树种,由于育种周期长,改良过程缓慢,限制了其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红松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分析了DNA分子标记在红松应用研究中的现状,概述了红松遗传多样... 红松是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重要树种,由于育种周期长,改良过程缓慢,限制了其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红松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分析了DNA分子标记在红松应用研究中的现状,概述了红松遗传多样性评估、基因分型以及核心种质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红松育种进程中分子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红松分子遗传改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分子标记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17
作者 杨豪森 《山西林业》 2025年第1期10-11,共2页
介绍了山西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现状。结合全省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产量低、质量差的实际,提出了尽快完成种质资源普查、提高良种采收水平、推进良种基地升级、规范种苗市场管理等举措。
关键词 山西省 林木良种 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林2号杨组织培养幼化技术研究
18
作者 蔡群 魏林艳 +3 位作者 顾美影 王国柱 苏琳 付志祥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
以白林2号杨断根处新萌发的嫩枝作为外植体,探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各培养阶段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白林2号杨生长的培养基,总结白林2号杨组培幼化技术,为其母株保幼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白林2号杨嫩枝茎段最适合萌芽的培养基为MS+6-B... 以白林2号杨断根处新萌发的嫩枝作为外植体,探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各培养阶段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白林2号杨生长的培养基,总结白林2号杨组培幼化技术,为其母株保幼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白林2号杨嫩枝茎段最适合萌芽的培养基为MS+6-BA 0.08 mgL^(-1)+NAA 0.3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萌发率最高可达90.56%;最适合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0.08 mgL^(-1)+NAA 0.30 mgL^(-1)+IBA 0.3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倍数可达14.45;最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MS+NAA 0.30 mgL^(-1)+IBA 0.30 mgL^(-1)+蔗糖20 gL^(-1)+琼脂6 gL^(-1),生根率达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林2号杨 组织培养 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楠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9
作者 朱恒星 戴前莉 +3 位作者 魏卓 卢敏 黄飞逸 陈本文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6-3655,共10页
【目的】解析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为楠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7种楠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利用Genious 8.1.3、EMBOSS explorer的CUSP和CodonW模... 【目的】解析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为楠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7种楠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利用Genious 8.1.3、EMBOSS explorer的CUSP和CodonW模块等对叶绿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序列(CDS)进行密码子偏好性、中性绘图、ENC-plot绘图、PR2-plot绘图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确定最优密码子并探讨楠属植物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7种楠属植物共筛选出52~56条CDS,GC含量为39.64%~39.94%,密码子第1、2、3位GC含量(GC1、GC2、GC3)表现为GC1(47.30%~47.93%)>GC2(39.50%~39.81%)>GC3(31.97%~32.12%),GC3更趋向于A/U;有效密码子数(ENC)为50.948~51.148;同义密码子数均为31个,其中以A/U结尾的有25个;中性绘图分析结果显示第1、2位密码子GC含量平均值(GC12)为34.74%~54.97%,GC3为22.44%~46.77%,回归系数为-0.0422~-0.0101;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散点分布在ENC预期标准曲线附近,少部分与标准曲线离散程度大;PR2-plot分析图右下方的基因分布较多,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使用偏好T和G;共有5个最优密码子,分别为亮氨酸的CUU、甘氨酸的GGA、酪氨酸的UAU、天冬酰胺的AAU和丝氨酸的UCC。此外,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和CD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2种方法构建的物种进化关系存在差异,基于CD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更符合楠属物种进化分类。【结论】楠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自然选择可能是主要因素,受突变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楠属植物进化过程中,叶绿体基因组非编码区序列同样承载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属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处理对桐花树胚轴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覃杰 杨景竣 +4 位作者 田红灯 韦海航 刘秀 周劲航 李进华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筛选出较适合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胚轴萌发的处理方式,设置种皮(去皮、留皮)、播种角度(水平、垂直)和浸种(0、24、48、72和96 h)3种不同播种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桐花树胚轴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显著提高... 为筛选出较适合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胚轴萌发的处理方式,设置种皮(去皮、留皮)、播种角度(水平、垂直)和浸种(0、24、48、72和96 h)3种不同播种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桐花树胚轴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保留种皮胚轴的发芽率,大部分情况下降低去种皮胚轴的发芽率;留种皮垂直点播处理下,除48 h浸种处理外,其他浸种处理的胚轴发芽率均高于留种皮水平播种处理;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3种处理对胚轴发芽后生长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种皮和播种角度处理主要影响叶片和根系生长。隶属函数分析表明,在保留种皮情况下,浸种96 h并水平播种,桐花树胚轴萌发和生长效果较好;在去种皮情况下,不浸种并垂点直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处理 胚轴 萌发 生长 桐花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