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青杄和大果青杄潜在适生区
1
作者
刘逸夫
王军辉
+4 位作者
谭灿灿
袁艳超
郭宇峰
王志勇
贾子瑞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目的]探究青杄和大果青杄不同时期潜在适生区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多样性保护和物种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30个青杄、15个大果青杄现代分布点和19个气候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青杄和大果青杄在末次冰盛期(LGM...
[目的]探究青杄和大果青杄不同时期潜在适生区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多样性保护和物种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30个青杄、15个大果青杄现代分布点和19个气候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青杄和大果青杄在末次冰盛期(LGM)、全新世中期(MH)、当代和未来2个时期在高排放场景(RCP8.5)、低排放场景(RCP2.6)的潜在适生区变化规律。[结果]MaxEnt模型对青杄和大果青杄的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青杄适生区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昼夜温差月均值、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大果青杄适生区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青杄当代适生区总面积约为103.11万km^(2),大果青杄约为17.25万km^(2)。在LGM和MH时期的青杄适生区总面积分别为当代的108.87%和79.12%,大果青杄则分别是161.58%和98.96%。青杄在RCP2.6-2050s、RCP2.6-2070s、RCP8.5-2050s和RCP8.5-2070s情景的高度适生区面积较当代增加了7.62%、15.58%、50.71%和53.11%;而大果青杄高度适生区面积较当代分别减少了53.29%、51.06%、58.07%和83.44%。[结论]相比降水因子,温度对青杄和大果青杄潜在分布区影响更大。青杄和大果青杄适生区总面积从LGM至MH时期再到当代,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未来气候情景下青杄高度适生区呈现扩张趋势,大果青杄高度适生区呈现收缩趋势,濒临灭绝,较青杄更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尤其是在RCP8.5情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青杄
大果青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背景下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适生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
19
2
作者
黄睿智
于涛
+3 位作者
赵辉
张声凯
景洋
李俊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43,共11页
【目的】分析极小种群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梓叶槭的分布动态。【方法】以梓叶槭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梓叶槭分布位点、气候数据集和海拔数据,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模拟当前、...
【目的】分析极小种群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梓叶槭的分布动态。【方法】以梓叶槭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梓叶槭分布位点、气候数据集和海拔数据,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模拟当前、2050s(2041-2060年)和2090s(2081-2100年)(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气候情景下梓叶槭的分布格局,划分适生等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AUC),评价模拟的精度。以刀切法分析气候变量贡献率,找出制约梓叶槭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基于分布面积比(N_a)、生境变化程度(N_e)比较梓叶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理分布动态。【结果】梓叶槭主要适生区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9种气候情景下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值均大于0.995,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极高。最暖季降雨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海拔贡献率最高,分别为56.1%、18.2%和10.9%。【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梓叶槭将丧失大量高适生区,生境破碎化趋势严重,中高强度排放情景SSP370对梓叶槭潜在分布区影响较小。本研究可为濒危物种梓叶槭的就地与迁地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叶槭
MAXENT
潜在分布区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俊
袁丛军
+8 位作者
汪沙
戴晓勇
徐东
李毅
单绍朋
刘少轩
孙元烽
余德会
方忠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目的:摸清贵州古茶树资源组成与分布,为区域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内古茶树进行全面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贵州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年龄结构特征及生长状况。结果...
目的:摸清贵州古茶树资源组成与分布,为区域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内古茶树进行全面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贵州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年龄结构特征及生长状况。结果:(1)资源调查涉及338个分布点,记录了7816株古茶树,隶属5种2变种;(2)赤水河-綦江水系是疏齿秃房茶现有分布中心、乌江水系是茶现有分布中心、都柳江水系是突肋茶现有分布中心;(3)古茶树垂直分布于海拔200 m到2500 m之间,随着海拔升高,分布的物种数越多,在1000~1500 m海拔段物种数量达到峰值,随后海拔越高物种数越少;(4)古茶树树高一般在10 m以下,地围在20~100 cm的居多,平均冠径集中在3 m以下,绝大部分古茶树生长势正常,也存在因生境影响而处于衰弱或濒危状态。结论:调查显示贵州古茶树资源共7种,含5种2变种,存在疏齿秃房茶、茶、突肋茶等3个物种的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生长状况良好,少数处于衰弱或濒危状态,亟需加强古茶树保护与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资源调查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青杄和大果青杄潜在适生区
1
作者
刘逸夫
王军辉
谭灿灿
袁艳超
郭宇峰
王志勇
贾子瑞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华大学林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木良种智能化高效繁育技术”项目子课题“云杉种子园早实稳产技术研究”(2023YFD2200605-02)国家级。
文摘
[目的]探究青杄和大果青杄不同时期潜在适生区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多样性保护和物种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30个青杄、15个大果青杄现代分布点和19个气候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青杄和大果青杄在末次冰盛期(LGM)、全新世中期(MH)、当代和未来2个时期在高排放场景(RCP8.5)、低排放场景(RCP2.6)的潜在适生区变化规律。[结果]MaxEnt模型对青杄和大果青杄的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青杄适生区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昼夜温差月均值、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大果青杄适生区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青杄当代适生区总面积约为103.11万km^(2),大果青杄约为17.25万km^(2)。在LGM和MH时期的青杄适生区总面积分别为当代的108.87%和79.12%,大果青杄则分别是161.58%和98.96%。青杄在RCP2.6-2050s、RCP2.6-2070s、RCP8.5-2050s和RCP8.5-2070s情景的高度适生区面积较当代增加了7.62%、15.58%、50.71%和53.11%;而大果青杄高度适生区面积较当代分别减少了53.29%、51.06%、58.07%和83.44%。[结论]相比降水因子,温度对青杄和大果青杄潜在分布区影响更大。青杄和大果青杄适生区总面积从LGM至MH时期再到当代,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未来气候情景下青杄高度适生区呈现扩张趋势,大果青杄高度适生区呈现收缩趋势,濒临灭绝,较青杄更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尤其是在RCP8.5情景下。
关键词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青杄
大果青杄
Keywords
potential habitat
climate change
MaxEnt model
P.wilsonii
P.neoveitchii
分类号
S717.2/.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背景下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适生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
19
2
作者
黄睿智
于涛
赵辉
张声凯
景洋
李俊清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蓬莱市大柳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43,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310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项目(2019073051)。
文摘
【目的】分析极小种群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梓叶槭的分布动态。【方法】以梓叶槭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梓叶槭分布位点、气候数据集和海拔数据,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GIS技术,模拟当前、2050s(2041-2060年)和2090s(2081-2100年)(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气候情景下梓叶槭的分布格局,划分适生等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AUC),评价模拟的精度。以刀切法分析气候变量贡献率,找出制约梓叶槭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基于分布面积比(N_a)、生境变化程度(N_e)比较梓叶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理分布动态。【结果】梓叶槭主要适生区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9种气候情景下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值均大于0.995,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极高。最暖季降雨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海拔贡献率最高,分别为56.1%、18.2%和10.9%。【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梓叶槭将丧失大量高适生区,生境破碎化趋势严重,中高强度排放情景SSP370对梓叶槭潜在分布区影响较小。本研究可为濒危物种梓叶槭的就地与迁地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梓叶槭
MAXENT
潜在分布区
气候因子
Keywords
Acer catalpifolium
MaxEnt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
climate factor
分类号
S792.3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7.2/.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俊
袁丛军
汪沙
戴晓勇
徐东
李毅
单绍朋
刘少轩
孙元烽
余德会
方忠艳
机构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铜仁市林业局
贵阳市林业局
毕节市林业局
黔南州林业局
合肥市林业局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义市林业局
出处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基金
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黔林科合【2018】14号)。
文摘
目的:摸清贵州古茶树资源组成与分布,为区域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内古茶树进行全面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贵州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年龄结构特征及生长状况。结果:(1)资源调查涉及338个分布点,记录了7816株古茶树,隶属5种2变种;(2)赤水河-綦江水系是疏齿秃房茶现有分布中心、乌江水系是茶现有分布中心、都柳江水系是突肋茶现有分布中心;(3)古茶树垂直分布于海拔200 m到2500 m之间,随着海拔升高,分布的物种数越多,在1000~1500 m海拔段物种数量达到峰值,随后海拔越高物种数越少;(4)古茶树树高一般在10 m以下,地围在20~100 cm的居多,平均冠径集中在3 m以下,绝大部分古茶树生长势正常,也存在因生境影响而处于衰弱或濒危状态。结论:调查显示贵州古茶树资源共7种,含5种2变种,存在疏齿秃房茶、茶、突肋茶等3个物种的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生长状况良好,少数处于衰弱或濒危状态,亟需加强古茶树保护与管理力度。
关键词
古茶树
资源调查
地理分布
Keywords
Ancient tea plant
Resource investigati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17.2/.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青杄和大果青杄潜在适生区
刘逸夫
王军辉
谭灿灿
袁艳超
郭宇峰
王志勇
贾子瑞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候变化背景下濒危植物梓叶槭在中国适生分布区预测
黄睿智
于涛
赵辉
张声凯
景洋
李俊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贵州古茶树资源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罗俊
袁丛军
汪沙
戴晓勇
徐东
李毅
单绍朋
刘少轩
孙元烽
余德会
方忠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