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剂对海巴戟莨菪亭累积的影响
1
作者 刀梅 宫树森 +3 位作者 韦祖粉 王青芬 杨自云 吴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2,共10页
【目的】研究诱导剂对海巴戟悬浮细胞系及离体叶片中莨菪亭含量的影响,为海巴戟悬浮细胞系大规模培养生产莨菪亭及揭示莨菪亭累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连续培养10代以上的海巴戟悬浮细胞系及离体叶片为材料,在海巴戟悬浮细胞系中分... 【目的】研究诱导剂对海巴戟悬浮细胞系及离体叶片中莨菪亭含量的影响,为海巴戟悬浮细胞系大规模培养生产莨菪亭及揭示莨菪亭累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连续培养10代以上的海巴戟悬浮细胞系及离体叶片为材料,在海巴戟悬浮细胞系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苯丙氨酸、咖啡酸、肉桂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等5种诱导剂,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莨菪亭含量,筛选出诱导剂培养的最佳质量浓度和培养时间,并分析海巴戟悬浮细胞系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在海巴戟悬浮细胞系中,苯丙氨酸和咖啡酸均能诱导莨菪亭累积且促进细胞生长,其中50 mg/L苯丙氨酸培养48 h时莨菪亭含量最高,细胞干质量浓度为7.4 g/L;800 mg/L咖啡酸培养6 h时莨菪亭含量最高,达到56.5μg/g,细胞干质量浓度为8.0 g/L;而肉桂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在不同质量浓度及培养时间下均未在悬浮细胞系中检测到莨菪亭,并且容易导致悬浮细胞系褐化。用不同质量浓度诱导剂培养海巴戟离体叶片,苯丙氨酸、咖啡酸、肉桂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诱导海巴戟离体叶片累积莨菪亭的最佳培养质量浓度分别为50,800,500,1 000和800 mg/L,且其分别在培养8,24,36,4和8 h时莨菪亭含量达到较高,依次为1 018.3,1 725.0,1 013.7,848.9和785.3μg/g。【结论】在大规模海巴戟悬浮细胞系生产莨菪亭时,可优先选用800 mg/L咖啡酸作为诱导剂,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莨菪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莨菪亭 诱导剂 悬浮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Paeonia ostii T.)自毒物质的检测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5
2
作者 覃逸明 聂刘旺 +3 位作者 黄雨清 王千 刘欣 周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3-1161,共9页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外源法研究了盆栽凤丹幼苗对5种检出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连续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和根浸提液对已萌发种子根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显示凤丹根分泌物具有自毒化感的潜势;(2)HPLC分析表明在凤丹根际土壤中存在5种以上的酚酸类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其中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为前人已报道的化感物质;(3)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设浓度范围内,5种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幼苗的高度、根长及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对根长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明显(p<0.05),此结果与连作移栽幼苗时,根部首先发黑死亡的现象相一致;(4)凤丹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在各处理中表现出相似性,即低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高,高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低,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此结果显示自毒物质可能是通过影响根系酶活性和叶绿素合成来影响群体中其它个体的生长。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栽培4a的凤丹土壤水提液具有抑制自身种子根系生长的活性,此提示栽培凤丹连作障碍可能主要与自身分泌到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自毒作用 自毒物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种群数量动态 被引量:54
3
作者 杨小林 王秋菊 +1 位作者 兰小中 李春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2-1247,共6页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出大花黄牡丹在树龄10a之前和20~25a之间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和竞争自疏,20a左右为其...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出大花黄牡丹在树龄10a之前和20~25a之间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和竞争自疏,20a左右为其生理寿命,35a左右为极限寿命;大花黄牡丹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表现为衰退型种群;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20a内种群幼苗数量和总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下降了大约30%;大花黄牡丹种群存活表现为Deevey-Ⅰ型,早期个体死亡极高,幼龄苗木严重不足;现行种群数量主要是靠自身的萌蘖繁殖来维持。导致大花黄牡丹濒危的可能原因是大花黄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大花黄牡丹 种群动态 Lesli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衷华 唐中华 +3 位作者 杨逢建 王化 张军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0-775,共6页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高温干旱期,叶片温度是其光合作用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叶片温度达到31℃时,叶片呼吸速率受到抑制;温度达到32℃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被逆转,温度达到33℃,出现生理性损伤。在甘肃兰州,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是紫斑牡丹光合作用特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决定光饱和点发育、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当遮荫的林缘生境和林窗生境是凤丹和紫斑牡丹生长的最适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紫斑牡丹 光合特性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垫江牡丹皮主要有效成分多维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范俊安 张艳 +4 位作者 夏永鹏 邱宗荫 于超 王继生 王宾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研究多种因素引起垫江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2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垫江牡丹皮主要有效成分动态特征,探索垫江牡丹皮的适宜种植条件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HPLC测定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并对其随着不同海拔高度... 目的:研究多种因素引起垫江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2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垫江牡丹皮主要有效成分动态特征,探索垫江牡丹皮的适宜种植条件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HPLC测定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并对其随着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条件、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行多维动态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生长海拔高度、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季节采集,垫江丹皮中丹皮酚、芍药苷及酚苷比值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规律。海拔400~800m均适宜种植药用牡丹,但600m种植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最高。3种土壤比较表明,矿子黄泥为最适宜土壤,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最高。从三年生至五年生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逐年提高,四年生、五年生牡丹均适宜采收牡丹皮,但五年生最佳。采收期从8~11月丹皮酚含量呈抛物线型变化,10月最高,芍药苷亦呈积累趋势,但10月以后积累速度显著下降,11月比10月几乎没有增加,垫江牡丹皮的最佳采收季节为10月上中旬。丹皮酚与芍药苷含量的比值(简称酚苷比值)是垫江丹皮的重要质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重庆垫江 丹皮酚 芍药苷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种胚组培苗的自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覃逸明 黄雨清 +3 位作者 聂刘旺 王千 刘欣 周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9,89,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次是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降低二茬苗受到的抑制。二茬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加有活性碳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二茬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活性碳组和对照组相似,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可以通过影响二茬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其生长,同时,加入的活性碳可以吸附培养基中的有毒物质,从而缓解二茬苗的自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种胚 组织培养 根系分泌物 自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辅助乙醇优选牡丹种皮总黄酮 被引量:9
7
作者 孟庆焕 祖元刚 +5 位作者 王化 王洪政 姜涛 吴薇薇 钟晨 段喜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8-631,共4页
研究适合于以牡丹种皮为原料提取总黄酮的方法,对其提取方法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酶种类、浓度、酶解孵育温度、孵育时间和p H值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工艺优化。考察结果表明在果胶酶0.0... 研究适合于以牡丹种皮为原料提取总黄酮的方法,对其提取方法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酶种类、浓度、酶解孵育温度、孵育时间和p H值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工艺优化。考察结果表明在果胶酶0.05 mg·m L-1、酶解孵育温度45℃、p H4.5条件下进行酶解孵育180 min后,总黄酮得率最高可达74.839 mg·g-1,相对于乙醇提取法牡丹种皮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种皮 总黄酮 果胶酶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牡丹花粉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贺春玲 徐珊珊 +2 位作者 张淑霞 侯小改 朱朝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8-2164,共7页
为探讨不同牡丹品种花粉的营养成分有无差异,以9种牡丹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牡丹品种花粉的蛋白质含量和8种矿物元素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牡丹花粉中含有... 为探讨不同牡丹品种花粉的营养成分有无差异,以9种牡丹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牡丹品种花粉的蛋白质含量和8种矿物元素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牡丹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且不同牡丹品种花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矿物元素含量均有差异。测定的9种牡丹花粉蛋白质含量为32.75%-40.64%,其中岛锦牡丹花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0.58%±0.08%。9种不同牡丹花粉中的4种常量元素的测定结果为K〉Ca〉Mg〉Na,其中映红牡丹花粉中K、Ca和Mg含量均最高,鲁菏红牡丹花粉中Na含量最高。9种牡丹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为Zn〉Fe〉Mn〉Cu,其中凤丹白牡丹花粉中Fe和Mn含量最高,曹州红牡丹花粉中的Cu和Zn含量最高。本文对进一步开发牡丹花粉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粉 蛋白质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种荚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路祺 高悦 +2 位作者 项凤影 祖元刚 张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以牡丹种荚作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提取温度(40~100℃)、提取时间(15—240min)和料液比(1:5—1:40g·mL-1)对牡丹种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提... 以牡丹种荚作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提取温度(40~100℃)、提取时间(15—240min)和料液比(1:5—1:40g·mL-1)对牡丹种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15g·mL-1。此条件下,牡丹种荚多糖提取率为8.34%。水提牡丹种荚多糖,方法简单,无环境污染和溶剂回收问题,本文为牡丹种荚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种荚 水浴 多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周仁超 姚崇怀 +1 位作者 潘俊 尹黎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用500mg/L GA_3处理紫斑牡丹种子48h后沙藏,可加快生根的速度和提高生根率,但200mg/L或100mg/L GA_3处理已生根种子不能打破其上胚轴休眠。种皮和胚乳的水提液对胚根和子叶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但不是抑制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 用500mg/L GA_3处理紫斑牡丹种子48h后沙藏,可加快生根的速度和提高生根率,但200mg/L或100mg/L GA_3处理已生根种子不能打破其上胚轴休眠。种皮和胚乳的水提液对胚根和子叶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但不是抑制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胚培养试验表明:抑制上胚轴萌发的物质不在子叶,而可能在上胚轴或胚芽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泽牡丹引种到长沙地区后的花芽分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莫宁捷 吕长平 +1 位作者 成明亮 徐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195,共3页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层剥法,对从山东菏泽市引种到长沙地区的2个北方牡丹品种锦袍红和紫霞绫(以下简称为"南移牡丹)"进行了芽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初步摸清了南移牡丹的花芽分化进程,发现南移后牡丹的花芽分化比在菏泽地区提早约1个...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层剥法,对从山东菏泽市引种到长沙地区的2个北方牡丹品种锦袍红和紫霞绫(以下简称为"南移牡丹)"进行了芽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初步摸清了南移牡丹的花芽分化进程,发现南移后牡丹的花芽分化比在菏泽地区提早约1个月,且花芽分化的各阶段完整,可分为花芽分化初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雄雌蕊原基瓣化期7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引种 菏泽 长沙 花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丽萍 张延龙 +1 位作者 牛立新 罗建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69,共5页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对凤丹种皮进行酸蚀或去皮处理不会提高萌发率,凤丹种皮不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凤丹种子生活力达95.6%,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其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层积,种胚才能不断生长分化,完成后熟;种皮和胚乳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和自身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含量和种类不同;300mg·L-1的外源GA3能够有效提高凤丹种子萌发率。凤丹种子休眠是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种子 休眠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选牡丹果荚中丹皮酚和芍药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启超 姚欢欢 +6 位作者 陈凤丽 杜新琦 赵春建 王化 杨磊 汪贵斌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以牡丹果荚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主要因素(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的芍药苷及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53 ... 以牡丹果荚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主要因素(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牡丹果荚中的芍药苷及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53 W、微波时间10 min,牡丹果荚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得率分别为2.92、0.91 mg·g-1。与传统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不仅提取时间短,原料使用量少,而且提取率高,是一个高效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果荚 芍药苷 丹皮酚 提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辅助乙醇提取牡丹种皮中的木犀草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庆焕 祖元刚 +6 位作者 王化 王洪政 路祺 李平 吴薇薇 钟晨 段喜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5,138,共4页
以牡丹种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酶解辅助乙醇提取木犀草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果胶酶0.05 g·L-1、酶解温度45℃、p H值4.5条件下进行酶解孵育180 min后,在m(牡丹种皮)∶V(乙醇)(料液比)=1 g∶10 m L... 以牡丹种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酶解辅助乙醇提取木犀草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果胶酶0.05 g·L-1、酶解温度45℃、p H值4.5条件下进行酶解孵育180 min后,在m(牡丹种皮)∶V(乙醇)(料液比)=1 g∶10 m L、乙醇质量分数为80%、匀浆4 min条件下提取2次,木犀草素提取率最高可达3.241 mg·g-1,相对乙醇提取法木犀草素提取率提高了4.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种皮 木犀草素 纤维素酶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型金银花与蔬菜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2 位作者 陈可夫 范淑芳 李宪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207-9208,共2页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型金银花 中银一号 套种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5,共6页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野生种 栽培种 亲缘关系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山牡丹药用器官的愈伤组织培养 被引量:20
17
作者 时侠清 张子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90,共5页
本文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牡丹根韧皮部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继代培养30d,测定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和丹皮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1.0mgL2,4-D或1.5mgLNAA... 本文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牡丹根韧皮部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继代培养30d,测定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和丹皮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1.0mgL2,4-D或1.5mgLNAA,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大于70%;培养基中加入1.0mgL2,4-D和5.0×10-6mgLTDZ、或1.5mgLNAA和5.0×10-3mgLTDZ,并在29℃、黑暗条件下继代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牡丹根皮愈伤组织的增长倍数和丹皮酚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培养 牡丹 凤凰山 植物生长调节剂 MS培养基 器官 药用 植物组织培养 继代培养 生长情况 研究结果 酚含量 TDZ 韧皮部 诱导率 丹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牡丹PEP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秀云 田云芳 +2 位作者 张燕 马杰 崔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8-886,共9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调控植物种子中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关键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用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中克隆得到1个PEPC基因PaPEPC2(GenBank登录号为MK606450)。其cDNA全长为3201 bp,包含2898 bp开放阅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调控植物种子中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关键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用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中克隆得到1个PEPC基因PaPEPC2(GenBank登录号为MK606450)。其cDNA全长为3201 bp,包含289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965个氨基酸。PaPEPC2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10.3 kD,理论等电点为5.65,属于酸性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的主要结构为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PaPEPC2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C3型PEPC,与葡萄的C3型PEPC蛋白(XP002280569.1)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PaPEPC2基因在茎、叶、花芽和子房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和子房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花芽中表达水平最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发育42 d时表达水平最高;在种子收获后,常温存放7 d时,该基因表达水平最高,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由此推测,PaPEPC2基因在油用牡丹种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对油脂和蛋白的合成起阶段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种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天麻·栽培天麻的RAPD和AFLP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永亮 傅体华 +1 位作者 范巧佳 任正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19-7123,共5页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2份野生天麻和7份栽培天麻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原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2份野生天麻和7份栽培天麻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原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2.10s软件的UPGMA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结果]用RAPD和AFLP数据得到的聚类图相似,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品在聚类图上得以区分。天麻与蜜环菌之间没有共同条带。[结论]包括海拔在内的地域隔阂,而非人工种植可能是产生天麻种内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虽然天麻靠消化侵入其皮层内部的蜜环菌菌丝提供营养而进行发育,但是它们之间没有DNA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蜜环菌 RAPD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凤丹籽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悠 李梅青 +3 位作者 孙强 陈健 吴计划 王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54-1457,1479,共5页
本文以经脱脂处理后的凤丹籽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自变量,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分析方法优化凤丹籽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此模型得出:超声时间对凤丹籽... 本文以经脱脂处理后的凤丹籽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自变量,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分析方法优化凤丹籽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此模型得出:超声时间对凤丹籽总黄酮提取的影响最为显著,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模型预计凤丹籽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21 g/mL,超声时间49 min,超声功率240 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平均值为9.01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籽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超声提取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