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洪斌 王卫斌 +3 位作者 王梦玥 熊静蕾 陈升位 毛孝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组培特性 Cu^(2+)质量浓度 Ag^(+)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处理对青稞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把德功 周一敏 +6 位作者 李冰玉 吴家萌 刘青海 余耀斌 宋正国 邱城 雷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通过水培试验,以不添加As处理为对照,探讨添加了5.0、15.0、30.0 mg/L As(Ⅴ)的培养液对ZQ5171、ZQ2000、ZQ16和ZQ18等4个品种青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As在青稞幼苗体内的积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s(Ⅴ)处理后ZQ5171和ZQ2000的株高、... 通过水培试验,以不添加As处理为对照,探讨添加了5.0、15.0、30.0 mg/L As(Ⅴ)的培养液对ZQ5171、ZQ2000、ZQ16和ZQ18等4个品种青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As在青稞幼苗体内的积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s(Ⅴ)处理后ZQ5171和ZQ2000的株高、主根长和生物量受到了抑制,而ZQ16和ZQ18的株高、主根长和生物量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与对照相比,As处理后ZQ18的株高、主根长和生物量无显著下降,根冠比变小,根向茎转移As的能力较低,为耐As品种,而ZQ5171和ZQ2000生长受到明显毒害,为As敏感品种;青稞的根、茎、叶中As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49.84~748.47、1.81~234.71、3.82~141.49 mg/kg;除ZQ18外,其余品种青稞根中As的形态以As(Ⅴ)为主,而茎和叶中以As(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生长发育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唐茜 王佳丽 李文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5,共10页
为提高盐渍地中荆芥的种植效益,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从幼苗根系生理特性上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设置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CK1)、盐胁迫对照组(CK2)、50 mg/kg胞... 为提高盐渍地中荆芥的种植效益,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从幼苗根系生理特性上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设置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CK1)、盐胁迫对照组(CK2)、50 mg/kg胞外多糖组(T1)、100 mg/kg胞外多糖组(T2)、200 mg/kg胞外多糖组(T3)、400 mg/kg胞外多糖组(T4)]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对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200 mg/kg胞外多糖(T3)效果最显著,与CK2相比,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显著增加76.13%、144.16%、137.45%、265.28%,幼苗株高、茎粗、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显著升高60.49%、14.73%、40.08%、85.39%,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1.02%、84.56%、40.02%,Na+含量降低54.63%,K+含量升高95.24%,Na+/K+值降低76.76%,根系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44.54%、43.2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0.39%、34.59%、24.31%。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可以通过根系渗透调节和激活抗氧化酶防御系统来提高幼苗的抗盐性,进而促进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青稞幼苗小分子代谢成分的影响
4
作者 雷东花 王楚轶 +2 位作者 王紫阳 赵昊民 康志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探究短期干旱胁迫下不同耐旱性青稞幼苗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以青稞品种(滇青1号和滇青2号)为材料,用2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采用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GC-MS)对处理组(24 h)和对照组(0 h)的代谢组学进行分析,研究干旱胁迫下青... 为探究短期干旱胁迫下不同耐旱性青稞幼苗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以青稞品种(滇青1号和滇青2号)为材料,用2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采用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GC-MS)对处理组(24 h)和对照组(0 h)的代谢组学进行分析,研究干旱胁迫下青稞的代谢物质变化。结果表明,2个处理组(D1-0与D1-24、D2-0与D2-24)分别有24、1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木糖醇、D-葡萄糖、1-单棕榈素、甘油、乙酰基-L-赖氨酸在2个处理组中共有。对2个处理组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发现D1-0与D1-24在胁迫24 h的差异代谢物多于D2-0与D2-24,在D1-0与D1-24中,糖类及多元醇主要以上调为主,而有机酸和氨基酸主要以下调为主;在D2-0与D2-24中发现,糖类及多元醇以上调表达为主。还发现D-葡萄糖、木糖醇、甘油在2个处理组中都是上调表达,而乙酰基-L-赖氨酸、尸胺都是下调表达。KEGG通路分析发现,氨基酸途径在2个处理组中分别有5、1条通路,而碳水化合物途径分别有3、2条通路,其中D1-0与D1-24主要在氨基酸途径中富集,D2-0与D2-24在碳水化合物途径中富集。由此可知在应对短期干旱胁迫时,青稞幼苗主要通过积累木糖醇、D-葡萄糖、甘油、乙酰基-L-赖氨酸等差异代谢物抵御干旱,还发现通路分析中的氨基酸代谢通路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与青稞抗旱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干旱胁迫 代谢组 差异代谢物 GC-MS技术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刘小珍 户萌菲 +2 位作者 陈胜 滕天欣 陈水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6,共7页
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3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 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3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大麦株高和分蘖数均显著增加,内生真菌除在全磷组(P2)显著增加分蘖数外,对株高和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半磷组(P1)胁迫下,内生真菌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无磷组(P0)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叶片多酚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综上,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低磷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该结论可为用内生真菌创建新种质资源育种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生长发育 酸性磷酸酶活性 多酚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耐盐近等基因系叶片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学分析
6
作者 李璐飞 孙成群 +4 位作者 张宇航 张萌娜 洪益 许如根 朱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4-52,共9页
为解析大麦耐盐基因QSl.TxNn.2H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以包含耐盐基因QSl.TxNn.2H的1对近等基因系N53(盐敏感)和T66(耐盐)为供试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对照和盐胁迫(300 mmol/L NaCl)处理120 h的近等基因系叶片中响应盐胁迫... 为解析大麦耐盐基因QSl.TxNn.2H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以包含耐盐基因QSl.TxNn.2H的1对近等基因系N53(盐敏感)和T66(耐盐)为供试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对照和盐胁迫(300 mmol/L NaCl)处理120 h的近等基因系叶片中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测序结果进行DEG筛选、GO富集和KEGG分析,并使用qPCR技术分析基因的表达水平,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研究表明,从N53中共鉴定到6652个DEG,其中3348个基因上调,3304个基因下调;T66中只鉴定到1447个DEG,716个基因上调,731个基因下调。GO富集表明,DEG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转运蛋白活性、细胞膜等。KEGG富集表明,耐盐系T66中特异性富集激素信号转导和植物MAPK信号通路,并筛选到12个在近等基因系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使用qPCR技术分析了盐胁迫中与离子运输相关的HvHKT、HvNHX和HvVH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转录组里基因表达趋势一致,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QSl.TxNn.2H可能通过调控离子相关基因如HvNHX1、HvNHX4、HvHTK1.3、HvHTK2.2、HvVHP1.2和HvVHP1.1的表达调控大麦耐盐性。此外,在QSl.TxNn.2H定位区间内,有10个DEG,为QSl.TxNn.2H候选基因鉴定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初步探索了耐盐基因QSl.TxNn.2H调控大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并分析了QSl.TxNn.2H定位区间内的DEG,为大麦耐盐育种提供了候选基因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胁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KEGG富集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大麦光合特性、灌浆特征差异及源库关系比较
7
作者 王蕾 张想平 +8 位作者 严宗山 徐也 张燕 赵海鹏 唐辉春 马树琳 蔺泽荣 张自强 蔡小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大麦源库关系差异及影响产量的主要源库指标,选用叶面积差异较大的4个大麦品种(系)GP6、GKP7、GK6和C2-1,研究花后7~28 d光合特性、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灌浆特征参数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GP6、GKP7旗...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大麦源库关系差异及影响产量的主要源库指标,选用叶面积差异较大的4个大麦品种(系)GP6、GKP7、GK6和C2-1,研究花后7~28 d光合特性、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灌浆特征参数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GP6、GKP7旗叶长宽比低于GK6、C2-1,而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叶可溶性糖较高,GKP7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比例最高,GK6和C2-1降低幅度较小;GK6灌浆初期叶、茎鞘干质量最高,灌浆过程中干物质降低幅度也最大,GP6和GKP7干质量低于GK6,高于C2-1,但整个灌浆期降低幅度较小;GP6和GKP7籽粒快速增质量时间为7~21 d,长于GK6和C2-1(7~14 d),GP6平均灌浆速率(R)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Tmax)最高,在灌浆初期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低于C2-1,高于其他参试材料,随着籽粒灌浆含量迅速降低,运转率较高;GKP7灌浆活跃期(D)和最大灌浆速率(Rmax)均最高,灌浆初期茎鞘可溶性糖含量低于GP6、C2-1,其余灌浆期叶和茎鞘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GK6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C2-1灌浆初期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7~14 d含量迅速降低,灌浆后期含量较低。千粒质量、产量均为GP6和GKP7显著高于GK6和C2-1,GK6和C2-1库容较小;穗粒质量/叶面积为GKP7>GP6>C2-1>GK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旗叶长宽比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成熟期茎鞘、叶干质量、叶可溶性糖含量、穗粒数、穗粒质量/叶面积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后7 d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茎鞘蔗糖含量、花后14~28 d籽粒干质量、R和Rmax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综上,GKP7源库关系最合理,GP6次之,C2-1源库均小,GK6源大库小;旗叶长宽比、灌浆初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可以作为高产育种主要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源库 光合特性 灌浆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种子萌发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39
8
作者 鞠乐 齐军仓 +4 位作者 贺雪 王丹 侯忠庆 付强 熊显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选用4份大麦材料,采用0%、5%、10%、15%、20%(W/V)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大麦种子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根冠比、物质转运速率等形态生长发育指标对渗透胁迫的响应,进行抗旱性评价,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渗透... 选用4份大麦材料,采用0%、5%、10%、15%、20%(W/V)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大麦种子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根冠比、物质转运速率等形态生长发育指标对渗透胁迫的响应,进行抗旱性评价,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增大,对大麦种子萌发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各指标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并不一致;20%PEG8000是较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浓度;初步推断胚根长、胚芽长、胚芽干重、物质转运速率可以作为大麦种子萌发期快速、有效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参试品种抗旱性强弱依次为Z027S078T、Z182U038V、Z037P017Q-1、Z039P046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萌发期 渗透胁迫 抗旱性 形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对大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慎玫 王彩莲 +2 位作者 徐刚 赵孔南 陈秋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γ射线处理大麦种子后其幼苗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偏负极端RfO.29—0.38出现新的酶带区,酶带数目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低剂量辐射后在该区出现1—2条新同工酶带,以RfO.29和RfO.34酶带为主;较高剂量辐射后在... γ射线处理大麦种子后其幼苗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偏负极端RfO.29—0.38出现新的酶带区,酶带数目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低剂量辐射后在该区出现1—2条新同工酶带,以RfO.29和RfO.34酶带为主;较高剂量辐射后在该区出现2—3条新酶带,Rf为0.29、0.34或RfO.29、0.34、0.38。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带区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辐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其变化特点能反映出供试品种的辐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差异 被引量:79
10
作者 龚明 刘友良 +1 位作者 丁念诚 贺子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共7页
大麦苏啤一号在不同的生育期进行盐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播种出苗期和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受精结束这两个时期对盐渍较为敏感,其次是灌浆成熟期和苗期。幼穗分化期对盐胁迫相对较不敏感。播种出苗期盐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影响不大,但严重... 大麦苏啤一号在不同的生育期进行盐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播种出苗期和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受精结束这两个时期对盐渍较为敏感,其次是灌浆成熟期和苗期。幼穗分化期对盐胁迫相对较不敏感。播种出苗期盐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影响不大,但严重抑制幼苗的早期生长和分蘖;另一方面,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盐处理会显著影响小孢子的发育,降低花粉活力,使结实率下降,这可能是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受精结束这段时期对盐胁迫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育期 耐盐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预处理过程中大麦花药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武 李鸣 +2 位作者 张敬 方红曼 李安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很多文章曾报道低温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大麦花药反应频率。但对于低温预处理的机理,至今研究报道甚少。我们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大麦花药低温预处理过程中内源激素IAA、iPA和ABA含量。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低温预处理改变... 很多文章曾报道低温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大麦花药反应频率。但对于低温预处理的机理,至今研究报道甚少。我们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大麦花药低温预处理过程中内源激素IAA、iPA和ABA含量。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低温预处理改变了花药内源IAA和iPA含量,阻断了花粉原来的发育方向,使其由配子体的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的发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 内源激素 低温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茎秆生长动态模拟模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红岭 高晓阳 +3 位作者 张明艳 杨占峰 毛红玉 杨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2,共4页
通过系统分析甘肃地区不同株型大麦品种茎秆生长的变化动态,以生理发育时间(PDT)为步长,用Richards方程模拟了甘肃大麦茎秆节间伸长和节间增粗的动态过程,并以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大麦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不同品种... 通过系统分析甘肃地区不同株型大麦品种茎秆生长的变化动态,以生理发育时间(PDT)为步长,用Richards方程模拟了甘肃大麦茎秆节间伸长和节间增粗的动态过程,并以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大麦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不同品种不同播期节间长度实测值和模拟值的RMSE范围在0.37~1.62 cm之间,节间粗度的RMSE范围在0.011~0.034 cm之间,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RICHARDS方程 节间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对大麦幼苗根系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於丙军 章文华 刘友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39-445,共7页
大麦幼苗在200mmol/LNaC处理6d过程中,根中蛋白水解酶活性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2、4d时下降,6d时有所提高。多数游离氨基酸相对含量及其总量呈上升趋势,胁迫1、2、6d时.总量较对照分别上升64.20%、56.69%和71.69%.... 大麦幼苗在200mmol/LNaC处理6d过程中,根中蛋白水解酶活性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2、4d时下降,6d时有所提高。多数游离氨基酸相对含量及其总量呈上升趋势,胁迫1、2、6d时.总量较对照分别上升64.20%、56.69%和71.69%.其中Pro、Gin、Ala和Thr较为突出。盐胁迫下根系质膜和液泡膜结合蛋白含量均上升。可溶性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扫描分析,在盐胁迫1、2、6d中25.22kD多肽在量上均有所增加,4468kD多肽则在2d及6d表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幼根 蛋白 游离氨基酸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分离和比较 被引量:16
14
作者 林宏辉 杜林方 +2 位作者 贾勇炯 梁厚果 汤泽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用混和去垢剂(SDS、OG)增溶和温和电泳方法,对野生和黄化大麦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进行了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的分离和比较,并结合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对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组分中,LHCⅡ和LH... 用混和去垢剂(SDS、OG)增溶和温和电泳方法,对野生和黄化大麦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进行了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的分离和比较,并结合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对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组分中,LHCⅡ和LHCⅠ的含量都较野生型大寿明显减少;并讨论了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含量的减少与其光合速率降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色素蛋白 类囊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大麦硝酸盐吸收和有关的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龚明 赵方杰 +2 位作者 吴颂如 汪良驹 刘友亮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0年第2期13-16,共4页
NaCl胁迫下,抗盐性弱的洋草麦对NO_3^-的吸收明显下降;而抗盐性强的鉴4对NO_3^-的吸收显著升高,对Cl^-的吸收则显著小于洋草麦。盐胁迫下大麦GS活力提高,GDH活力无明显变化。在低盐度下,鉴4NR活力变化较小,洋草麦则显著增加;高盐度下,... NaCl胁迫下,抗盐性弱的洋草麦对NO_3^-的吸收明显下降;而抗盐性强的鉴4对NO_3^-的吸收显著升高,对Cl^-的吸收则显著小于洋草麦。盐胁迫下大麦GS活力提高,GDH活力无明显变化。在低盐度下,鉴4NR活力变化较小,洋草麦则显著增加;高盐度下,两品种NR活力均迅速下降或丧失。NR活力与叶片的水势变化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胁迫 硝酸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两品种大麦叶片H_2O_2累积及其清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文利 徐朗莱 +1 位作者 沈文飚 刘友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鉴4(J4,耐盐性较强)和科品7号(Kp7,耐盐性较弱)大麦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盐处理下H2O2累积和H2O2清除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300mmol/LNaCl处理7天期间,科品的H2O2累积量大于鉴... 以鉴4(J4,耐盐性较强)和科品7号(Kp7,耐盐性较弱)大麦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盐处理下H2O2累积和H2O2清除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300mmol/LNaCl处理7天期间,科品的H2O2累积量大于鉴4;两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持较高活性,鉴4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科品的却下降;鉴4清除H2O2能力大于科品,其中CAT起关键作用。用5mmol/LH2O2或0.5mmol/L甘露醇处理盐胁迫中的大麦,能缓解盐对科品7号的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胁迫 SOD CAT 叶片 二氧化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耐盐大麦根际中离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7
作者 沈其荣 王建林 +1 位作者 邱春祥 刘兆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6-373,共8页
选用耐盐性较强的大麦滩引5号(T)和盐敏感大麦CTl6(S),用根袋法研究了大麦根际中各种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T大麦土体的pH高于S大麦,根际则相反。与非根际比较,T大麦根际土壤中除K^+离子亏缺外,Na^+、Ca^(2+)、Mg^(2+)、SO_4^(... 选用耐盐性较强的大麦滩引5号(T)和盐敏感大麦CTl6(S),用根袋法研究了大麦根际中各种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T大麦土体的pH高于S大麦,根际则相反。与非根际比较,T大麦根际土壤中除K^+离子亏缺外,Na^+、Ca^(2+)、Mg^(2+)、SO_4^(2-)、Cl^-及HCO_3^-离子均富集;而S大麦根际土壤中K^+和Na^+离子亏缺,其它离子则不同程度地富集,但除HCO_3^-离子外,亏缺或富集的程度均不及T大麦显著。土壤中本身的含盐量和生育期会影响离子的分布,并与大麦对盐分离子的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离子 根际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预处理对大麦根尖分生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闫先喜 赵檀方 胡延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盐胁迫吸胀后的大麦种子转入正常条件下萌发,其发芽势严重降低,发芽率则和对照差异不大。电镜观察表明,萌发3天的大麦根尖分生区细胞膜系统已修复完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变形质体和变形线粒体大量出现。表明短时盐胁迫对种子... 盐胁迫吸胀后的大麦种子转入正常条件下萌发,其发芽势严重降低,发芽率则和对照差异不大。电镜观察表明,萌发3天的大麦根尖分生区细胞膜系统已修复完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变形质体和变形线粒体大量出现。表明短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而且一旦抑制作用被解除,植物细胞内的生理代谢活动会更加活跃,这一现象称为“抑制效应的补偿作用”。由于盐胁迫吸胀后代谢加强总伴随着变形质体和变形线粒体的大量出现。因此,我们推测,变形质体和变形线粒体很可能是因代谢活动加强而出现的一种适应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胁迫 吸胀 超微结构 质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贻莲 魏艳丽 +3 位作者 宋莉璐 赵晓燕 李纪顺 杨合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494-3497,共4页
分别用0、4、8、12、16、20 mg/mL的NaCl溶液处理3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测定盐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在3个供试品种中,种子萌发受NaCl胁迫的程度不同。NaCl浓度低于8 mg/mL... 分别用0、4、8、12、16、20 mg/mL的NaCl溶液处理3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测定盐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在3个供试品种中,种子萌发受NaCl胁迫的程度不同。NaCl浓度低于8 mg/mL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无论盐浓度高低,NaCl胁迫对种子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江北品种耐盐性最好,内蒙品种耐盐性次之,澳大利亚品种耐盐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NACL胁迫 发芽率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磷锌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练春兰 鲍士旦 史瑞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2-289,共8页
本文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运输和积累、根叶细胞膜透性以及磷和锌的关系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磷锌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施锌对大麦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和P/Zn比;施用大量磷肥并不影响土壤有效锌的浓度... 本文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运输和积累、根叶细胞膜透性以及磷和锌的关系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磷锌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施锌对大麦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和P/Zn比;施用大量磷肥并不影响土壤有效锌的浓度,但啤酒大麦植株体内锌的浓度降低,锌的吸收量减少,锌在根部的积累量相对增加;同时施锌也不影响土壤有效磷的浓度,这表明磷锌拮抗作用发生在植物体内;缺锌使植株地上部磷浓度增加,根部磷浓度降低;缺锌使大麦根、叶细胞膜的透性增加,有利于磷的吸收并促进从根向地上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相互作用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