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米垩白的影响因素及遗传改良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东 黄敏 +2 位作者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189-1194,共6页
垩白是稻米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垩白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遗传控制,对于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以及农艺性状与稻米垩白的相关性;综述了垩白形成的遗传基础,展望了稻米垩白改... 垩白是稻米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垩白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遗传控制,对于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形成的影响,以及农艺性状与稻米垩白的相关性;综述了垩白形成的遗传基础,展望了稻米垩白改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环境因素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铁锌水稻的筛选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敬德 郑乐娅 +2 位作者 张瑛 童继平 吴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5-635,共1页
筛选出富铁、富锌水稻种质2个,分别是IR41994-50-2-1-3(S1)和IR68144-213-2-2-3(S5),S1的Fe、Zn含量达到了42.86和253.29 mg/kg,S5的Fe、Zn含量达到了36.28和352.61 mg/kg,为富铁、富锌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资源保障。
关键词 水稻 精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直立穗型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籼稻直立穗型育种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英之 韦绍丽 +9 位作者 刘驰 周维永 马增凤 黄大辉 刘亚利 陈乔 杨新庆 杨朗 白德朗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 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中均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度达到73.3%-93.7%。直立穗型基因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66、RM24423和RM7048紧密连锁,图距分别为5.8、0.43和0.85cM,用这3个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育种选择的准确率在66.7%-100%之间,其中RM24423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100%。与弯穗型杂交后代育种品系比较,籼稻直立穗型品系株高和穗长略短、穗数略少,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均增加且达显著水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但只有结实率达显著水平。因此,育种上可依据这些性状效应来探索直立穗型籼稻的株型设计和品种培育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立穗型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系华农A喷施“九二○”效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善信 黎祖强 胡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1,共3页
在华优54 制种田进行“九二○”施用方法的研究表明:华农A 的结实率与穗粒外露率呈显著正相关,提高穗粒外露率是制种田增产的重要措施;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于见穗第2 、第4 天, 每667 m2 两次共喷施“九二○”12 —15 g 可提高华农A 的穗... 在华优54 制种田进行“九二○”施用方法的研究表明:华农A 的结实率与穗粒外露率呈显著正相关,提高穗粒外露率是制种田增产的重要措施;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于见穗第2 、第4 天, 每667 m2 两次共喷施“九二○”12 —15 g 可提高华农A 的穗粒外露率和结实率,增加制种田的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粒外露率 不育系 制种田 喷施 施肥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磷、低钾水稻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贵富 韩立德 +2 位作者 吴跃进 郑乐娅 徐文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水稻栽培品种对低磷、低钾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在苗期表现在根长、根干重、苗高和地上部干重上。耐低磷主要表现在刺激根的伸长;耐低钾则主要表现在不阻碍地上部干重增加。结合其他性状进行定级,可在低磷、低钾条件... 水稻栽培品种对低磷、低钾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在苗期表现在根长、根干重、苗高和地上部干重上。耐低磷主要表现在刺激根的伸长;耐低钾则主要表现在不阻碍地上部干重增加。结合其他性状进行定级,可在低磷、低钾条件下,筛选出耐低磷、低钾的水稻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磷低钾品系 筛选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长穗大粒RIL群体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志强 郑燕 +6 位作者 许旭明 陈仁财 姚小兰 林晶 王乃元 郭玉春 梁康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1期1881-1889,共9页
为探讨水稻长穗大粒RILs群体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自育的一个水稻长穗大粒品系FJCD与籼型三系恢复系IR24配制杂交组合,单粒传法构建含有178个株系的RILs群体(F11)为材料,分别在福州和沙县2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采用植物数量性状... 为探讨水稻长穗大粒RILs群体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自育的一个水稻长穗大粒品系FJCD与籼型三系恢复系IR24配制杂交组合,单粒传法构建含有178个株系的RILs群体(F11)为材料,分别在福州和沙县2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其相应的统计方法,研究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除了精米率呈多基因遗传外,其他9个品质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精米率、米粒长、米粒宽、米粒长宽比、透明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环境中表现相似的遗传模型;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表现不同的遗传模型。由主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有整精米率、米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由多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有米粒宽和米粒长宽比。环境因素对碱消值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有82.22%的比率表现较为一致,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相关性。因此,在稻米品质选择与鉴定时需对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多个特定环境中进行,才能提高育种效率;对由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性状需分别采用不同选择方法和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RILs) 品质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质类型杂交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菊 朱旭东 +4 位作者 严钦泉 彭灵佳 肖敏 朱子亮 周洲 《作物研究》 2011年第5期425-430,435,共7页
选用6种细胞质类型的10个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10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对不同细胞质类型杂交稻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同一细胞质类型(恢复系)和... 选用6种细胞质类型的10个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10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对不同细胞质类型杂交稻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同一细胞质类型(恢复系)和不同恢复系(母细胞质类型)所配系列组合间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存在着较大差异;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穗长具有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结实率具有较强的对照优势,产量性状也具有一定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其它性状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都比较弱;6种细胞质类型中以冈型和D型所配系列组合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最强;10个恢复系中以R 388所配系列组合的超亲优势最强,密阳46次之,明恢63所配系列组合的对照优势最强,R 478次之。在大多数性状上恢复系对组合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的影响大于细胞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细胞质类型 产量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T-DNA插入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辉 赵竹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温室水培试验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随机插入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的T1代2 173个家系进行筛选。以叶绿素SPAD值为指标,以苗期表观症状为参考指标,筛选到27个氮营养缺失的突变家系。对27个突变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复筛及T2代鉴定,结... 通过温室水培试验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随机插入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的T1代2 173个家系进行筛选。以叶绿素SPAD值为指标,以苗期表观症状为参考指标,筛选到27个氮营养缺失的突变家系。对27个突变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复筛及T2代鉴定,结果表明,编号955家系为氮营养缺陷型突变家系,且T2代能够稳定遗传。该材料通过进一步鉴定可用于分离、鉴定氮营养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体 氮营养 水稻 筛选 T-DNA插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辐射白色转绿突变系的遗传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夏英武 吴殿星 +1 位作者 舒庆尧 刘贵付 《核农学通报》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一个白色转绿突变系。对其叶绿素含量、遗传机制、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对温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突变系的叶色表型、转绿快慢,而且决定着转绿与否,转绿过程中,...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一个白色转绿突变系。对其叶绿素含量、遗传机制、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对温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突变系的叶色表型、转绿快慢,而且决定着转绿与否,转绿过程中,叶绿紊含量逐渐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完全转绿后,叶绿体含量、光合能力与正常株不相上下;该突变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且突变的位点与7个已定位的叶绿素突变体的位点不同;其叶绿体结构:转绿前,仅有叶绿体结构轮廓,内几乎无基粒、基粒类囊体片层,且叶绿体较亲本小,转绿过程中,叶绿体内的基粒、基粒类囊体片层逐渐增加,但在完全转绿时,其基粒、基粒类囊体片层数仍少于亲本,表现为突变系叶绿体发育之后仍需经一段时间结构才能完全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辐射 白色转录突变系 遗传 叶绿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营8433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余 董胜 +5 位作者 王中科 吴芷君 李洪顺 刘明秋 武仲科 韩静 《辽宁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51-53,共3页
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水稻新品种营8433由大石桥市农业中心水稻育种室研究育成。1984年,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育种室以(5074×C57-2-3)为母本,(M95×S5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1984... 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水稻新品种营8433由大石桥市农业中心水稻育种室研究育成。1984年,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育种室以(5074×C57-2-3)为母本,(M95×S5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1984年冬至1985年春在海南种植F1代,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营8433品种 选育 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优22高产制种技术
11
作者 王宗寿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冈优22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不完全双列配组选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粟周卫 汤鸿钧 潘建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41-43,共3页
为探索适于杂交水稻育种者应用的鉴定试验方法,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在多年交叉杂交配组的基础上,按照不完全双列交配方式,将所选育的7个高代恢复材料与10个引进的不育系配组70对组合,进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研究结果... 为探索适于杂交水稻育种者应用的鉴定试验方法,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在多年交叉杂交配组的基础上,按照不完全双列交配方式,将所选育的7个高代恢复材料与10个引进的不育系配组70对组合,进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完全双列遗传交配方式,应用于杂交水稻育种中,宜采用裂区设计,以相同恢复系(或不育系)所配组合组成主区,相应地以不育系(或恢复系)所配组合为副区,主区随机排列,副区随机或顺序排列。主区中应设置不同熟性的对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鉴定试验法 不完全双列配组 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稻田多熟制种子工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13
作者 傅跃进 陈庆祥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实施稻田多熟制种子工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傅跃进陈庆祥(建德市农业局311600)(建德市科协)我市地处浙西山区,土壤瘠薄,但光温条件较好。全市共有水田面积15993hm2,旱地面积1906.7hm2。1993~1... 实施稻田多熟制种子工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傅跃进陈庆祥(建德市农业局311600)(建德市科协)我市地处浙西山区,土壤瘠薄,但光温条件较好。全市共有水田面积15993hm2,旱地面积1906.7hm2。1993~1995年平均粮食复种面积为4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多熟制 种子工程 粮食 生产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稻特优组合制种质量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木坤 林斌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特优组合 制种 质量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山区杂交水稻春季制种的气候条件及技术要点
15
作者 王道泽 《科技通报》 199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阐述了浙西山区杂交水稻春制的有利气候条件和不利气候对春制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技术措施,主要是中熟组合春制父本采用塑料大棚统一育秧,确定适宜的父母本播差及播期,及时预测和调节花期。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气候条件 农艺技术 春季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优63的特性与中造制种技术
16
作者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8年第4期164-165,共2页
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高抗、优质的早、晚造兼用的籼型杂交稻组合,亦是目前广西重点推广的组合。由于特A本身的遗传特点,在减数分裂期遇上日平均温度25.5~28.5℃时,易产生自交结实,所以一般早造制种... 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高抗、优质的早、晚造兼用的籼型杂交稻组合,亦是目前广西重点推广的组合。由于特A本身的遗传特点,在减数分裂期遇上日平均温度25.5~28.5℃时,易产生自交结实,所以一般早造制种,种子纯度低。晚造制种,则常受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优63 特性 中造制种 制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杂交稻制种父本的新认识
17
作者 林梦仁 池德生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稻 制种 父本 株高差配置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粒型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
18
作者 厦门大学生物系水稻育种组 《厦门科技》 1998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选种 育种 高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特优420制种的几点体会
19
作者 郑长奇 陈若平 +1 位作者 刘兆平 尤光熙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亚种 杂交稻 特优420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优77秋制高产技术
20
作者 胡振宗 陈其能 +1 位作者 陈立榕 黄水龙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福优77 秋制种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