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SGA-Ⅱ算法的白洋淀上游种植结构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璐 杜雄 +3 位作者 王荣 杨艳敏 胡玉昆 侯振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70-1383,共14页
合理的种植结构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针对白洋淀上游水资源紧缺、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当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现状,本研究以作物种植面积为优化变量,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需求等为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 合理的种植结构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针对白洋淀上游水资源紧缺、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当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现状,本研究以作物种植面积为优化变量,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需求等为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及总灌溉耗水量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作物种植结构多目标调整模型,并提出了针对白洋淀上游平原区、山区等不同水资源限制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情景下的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区现状机械化水平下,在不限制用水的情景下,可以通过调减一年两作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和绿豆-鲜食玉米等的种植面积,达到提高经济效益12.6%的目的,而生态效益和节水效益都有所降低。在限水情景下,小麦-玉米调减比例增加,调增绿豆-鲜食玉米、春季甘薯、蔬菜和果蔬的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的提高;而要达到节水20%的目标,所有作物的种植面积都要缩减,高耗水种植制度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缩减比例达21.5%,同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下降。在未来提高机械化水平的情景下,调整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相比现状机械化水平提高或下降减少。在山区所有情景下,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随着对水分限制水平(不限水—小于现状水资源—节水20%)的增加调减比例增加,同时增加果树的种植面积。在山区可以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达到既节水20%,同时经济效益提高的目标,这是平原区所不能达到的。总之,无论是平原区还是山区,均是在不限水情景下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对较高,而节水越多,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增幅越小、降幅越大。并且在平原区如果在节水要求不高的情景下应适当增加蔬菜面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在节水要求高的情景下应削减所有作物包括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在山区应该适当削减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果树的种植面积。该研究不仅可为研究区未来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在类似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情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GA-Ⅱ算法 种植结构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水资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MST++网络重建高光谱图像的高粱品种检测
2
作者 何林 胡新军 +4 位作者 王俊 田建平 谢亮亮 杨海栗 陈满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8-264,共7页
为实现高粱品种的快速检测,建立了光谱重建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分类模型的高粱品种检测方法。将软阈值(ST)函数与压缩激励(SE)模块结合嵌入到多级光谱智能自注意网络(MST++)深层结构中,构建通道自适应阈值模块(CW)-MST++,以MST++、分层回... 为实现高粱品种的快速检测,建立了光谱重建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分类模型的高粱品种检测方法。将软阈值(ST)函数与压缩激励(SE)模块结合嵌入到多级光谱智能自注意网络(MST++)深层结构中,构建通道自适应阈值模块(CW)-MST++,以MST++、分层回归网络(HRNet)、基于卷积的RGB图像高光谱恢复网络(HSCNN+)为对照,以平均相对绝对值误差(MRAE)、均方根误差(RMSE)比较重建模型性能。采用4种重建网络的高光谱数据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以平均精度(ACC)、平均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评价检测模型性能。结果表明,与MST++、HRNet及HSCNN+网络相比,CW-MST++重建的高光谱图像误差最小(验证集MRAE=0.0175、RMSE=0.0076),网络参数量及网络浮点运算数较低(Params为1.77 M、Flops为20.80 G);其重建的高光谱数据建立的SVM模型预测效果最佳(测试集ACC=94.52%、Recall=94.24%、F1分数=94.14%)。与原始高光谱数据相比,CW-MST++重建高光谱数据ACC、Recall、F1分数分别仅相差2.06%、2.54%、2.52%,实现了酿酒高粱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重建光谱 深度学习 高光谱图像 品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123作物生长模型的黑龙江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计算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绍洪 靳京 戴尔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97,共5页
在概括国内外作物生产潜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PS123模型进行方法的改进,将PS123作物生长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计算黑龙江省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寻求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也为PS123模型在东北地区不同作物中的应用奠... 在概括国内外作物生产潜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PS123模型进行方法的改进,将PS123作物生长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计算黑龙江省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寻求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也为PS123模型在东北地区不同作物中的应用奠定基础。选取海伦市1999~2001年数据进行计算,取平均值代表近年来该地区玉米生产潜力。结果显示修正的PS123模型科学、合理,计算简便;海伦市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别为54008、11998、9531、8006kg/hm2。与实际产量相比,光能、光温、气候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自然潜力利用率分别为10.7%、48.3%、60.9%、72.4%,海伦市玉米生产仍然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123作物生长模型 玉米生产潜力 海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an Antisense BcMF3 Affects Microsporogenesis and Pollen Tube Growth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3
4
作者 LIU Le-cheng CAO Jia-shu +2 位作者 YU Xiao-lin XIANG Xun FEI Yong-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9-345,共7页
In an effort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plants, BcMF3 gene that encodes a pectin methylesterase was isolated from the fertile B line of Chinese cabbage-p... In an effort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plants, BcMF3 gene that encodes a pectin methylesterase was isolated from the fertile B line of Chinese cabbage-pak-choi (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 syn. 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In the present paper, a 455-bp antisense cDNA fragment of BcMF3 was introduced to binary vector pB1121, and then was mobilized int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LBA4404. The A. tumefaciens harboring the BcMF3 antisense fragment was transformed to Arabidopsis thaliana by floral dip.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47.8% of BcMF3 antisense pollen grains exhibited abnormal shape, which might lead to decreased germination of pollens, suggesting that the product of BcMF3 g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microsporogenesis. The evidence on burst of 45.7% of BcMF3 antisense pollen tubes in vitro and a majority of BcMF3 antisense pollens restricted within the stigmatic tissue revealed that BcMF3 is involved in aiding the growth of pollen tub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cMF3 acts at both stages of microsporogensis and pollen tube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SENSE BcMF3 MICROSPOROGENESIS pectin methylesterase (PME) POLL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田间配置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群体产量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席文 马淑梅 +4 位作者 余常兵 王淑彬 魏亚凤 王小春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4-734,共11页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各地区群体产量效益与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优的生产单元和行比配置。【方法】在长江流域粮食主产区,以当地主栽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四川与湖北地区采用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模式,湖南与江西地区采用春玉...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各地区群体产量效益与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优的生产单元和行比配置。【方法】在长江流域粮食主产区,以当地主栽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四川与湖北地区采用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模式,湖南与江西地区采用春玉米春大豆带状间作模式,江苏地区采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以单作玉米(MM)与单作大豆(SS)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田间配置:生产单元2 m行比2∶2(T1)、生产单元2.4 m行比2∶3 (T2)、生产单元2.4 m行比2∶4 (T3)、生产单元2.8 m行比2∶3 (T4)、生产单元2.8 m行比2∶4 (T5)。【结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产量总体呈现随生产单元宽度增加下降的趋势,大豆产量呈现为相反趋势,群体产量呈现随生产单元宽度增加下降的趋势。不同区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均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优势,土地当量比在不同地区之间尤以长江上游的四川、湖北生态区表现突出,最高达1.64。长江上中下游各田间配置群体产量效益与光温水资源利用均大幅高于单作大豆,在生产单元2 m,行比2∶2的田间配置下相较单作玉米,长江上游四川与湖北试验点平均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39.20%、39.34%,光温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31.48%、19.42%、13.85%(四川)和56.90%、41.45%、42.89%(湖北),长江下游江苏试验点3年平均经济效益提高22.22%,光温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2.09%、13.16%、14.41%。长江中游湖南试验点在生产单元2.4 m,行比2∶3的田间配置下3年平均经济效益与光温水生产效率较单作玉米分别提高13.07%、13.86%、7.77%和6.45%,长江中游江西试验点在生产单元2.4 m,行比2∶4的田间配置下3年平均经济效益与光温水生产效率较单作玉米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3年群体产量效益与资源利用率及主成分分析表明,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与长江下游(江苏)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区应实行生产单元2 m,行比2∶2的田间配置,长江中游(湖南、江西)带状间作区可分别采用生产单元2.4 m,行比2∶3与生产单元2.4 m,行比2∶4的田间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 田间配置 群体产量 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analysis的施镁对作物产量及矿质元素吸收效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书池 胡玉福 +6 位作者 舒向阳 何佳 王琴 李正青 李智 阳帆 李玥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揭示长期以来镁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及矿质元素吸收影响的综合效应。【方法】利用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获得符合要求的43篇文献,采用Meta-analysis定量分析施镁对作物产量及矿质元素吸收的综合效应。【结果】与不施镁肥相比,... 【目的】揭示长期以来镁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及矿质元素吸收影响的综合效应。【方法】利用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获得符合要求的43篇文献,采用Meta-analysis定量分析施镁对作物产量及矿质元素吸收的综合效应。【结果】与不施镁肥相比,施镁能够提高水稻、烤烟、小白菜、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的产量,其综合效应均值为0.063 4;施镁能普遍促进作物对N、P、K、Mg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其综合效应均值分别为0.021 1、0.079 4、0.007 6、0.165 1;对Ca吸收的整体影响效应为负值,综合效应均值为-0.106 9。【结论】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镁肥的施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肥 作物产量 矿质元素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5年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种植空间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龚立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7-583,共7页
根据河南省1960-2015年太阳辐射、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逐步订正法估算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并据此提出小麦种植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受气温和降水双因素驱动,1960-2015年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呈W型的波动... 根据河南省1960-2015年太阳辐射、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逐步订正法估算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并据此提出小麦种植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受气温和降水双因素驱动,1960-2015年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呈W型的波动变化趋势,小麦气候生产优势潜力区在2000年开始向豫西南移动,速度逐步减缓;河南省小麦优势气候生产潜力区与现状优势种植区的重合度为64.5%,较弱潜力区与较弱种植区重合度高达81.5%,但其他类型区重合度较低;最后基于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将小麦种植规模分为适当增加、适当减少、保持现状三种类型,引导小麦种植空间优化,对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逐步订正法 小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丹县灌区3种麦茬复种模式对比试验
8
作者 何玉珊 《乡村科技》 2024年第5期90-92,共3页
为充分利用灌区小麦收获后的闲置耕地,采用大区试验设计,共设置小麦-饲草(燕麦草)、小麦-油料(油菜)、小麦-蔬菜(西蓝花)3种复种模式,并对不同复种模式的技术方法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种蔬菜的经济效益最高,纯利润为17 ... 为充分利用灌区小麦收获后的闲置耕地,采用大区试验设计,共设置小麦-饲草(燕麦草)、小麦-油料(油菜)、小麦-蔬菜(西蓝花)3种复种模式,并对不同复种模式的技术方法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种蔬菜的经济效益最高,纯利润为17 250元/hm^(2),复种饲草作物的经济效益次之,复种油料作物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上述3种复种模式在不同地区推广应用时,只有综合考虑气候环境、作物布局、市场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复种作物,才能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复种技术 大区对比 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和天地图遥感数据的区域作物秸秆产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雪 常志州 +1 位作者 张恒敢 王效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77-182,共6页
乡镇是秸秆焚烧最直接责任主体,开展镇(乡)区域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估算方法研究,可为镇(乡)区域秸秆资源规划和收储设施选址提供有效方法。该文以泗洪县车门乡为试验,研究利用MODIS卫星遥感影像时间序列数据和天地图免费遥感影像数据,建... 乡镇是秸秆焚烧最直接责任主体,开展镇(乡)区域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估算方法研究,可为镇(乡)区域秸秆资源规划和收储设施选址提供有效方法。该文以泗洪县车门乡为试验,研究利用MODIS卫星遥感影像时间序列数据和天地图免费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区域秸秆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估算方法。根据天地图选取样本田块,通过网站获取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确定作物类型-EVI参数判别准则;选取图像识别样本田块,以图像参数为判别变量做判别分析,确定作物类型-图像参数判别准则。基于以上方法,完成全乡秸秆资源面积和秸秆产生量估算。水稻秸秆资源量1.77万t,可收集水稻秸秆资源量1.27万t,小麦秸秆资源量2.78万t,可收集小麦秸秆资源量为1.51万t;通过实际调研得知,该地水稻秸秆实际资源发生量约为1.82万t,小麦秸秆实际资源发生量约为2.75万t,估算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误差仅为2.7%和1.1%,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较准确的估算实际值,而且方便易用,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遥感 估算 地块数据 MODIS-EVI 天地图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参数Logistic的典型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全九 刘云鹤 苏李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0-219,共10页
为系统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构建便于实际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在对现有叶面积指数模型参数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对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利用修正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水稻3种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特征,并确立了... 为系统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构建便于实际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在对现有叶面积指数模型参数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对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利用修正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水稻3种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特征,并确立了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参数a、b和c与相对有效积温特征值有关,随着c的增大,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且其增大或减小速率均与相对有效积温有关;参数a、c与b之间也存在一定函数关系。基于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相对化修正Logistic模型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描述冬小麦、夏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增长过程的单参数Logistic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变化过程。该简化模型参数少、形式简单、便于分析,因此易于应用,对建立其他作物的单参数相对叶面积指数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作物 相对叶面积指数 相对有效积温 单参数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
11
作者 郝展宏 叶松林 +2 位作者 蔡东玉 张丽娟 米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59-64,共6页
本研究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面临的出苗质量、播种—出苗期水分供应、灌溉施肥及时性及技术粗放等问题,并就进一步提高光温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粮食单产提升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等,从2018年起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 本研究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面临的出苗质量、播种—出苗期水分供应、灌溉施肥及时性及技术粗放等问题,并就进一步提高光温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粮食单产提升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等,从2018年起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通过实施冬小麦“四密一稀”条带种植配套卫星导航播种技术、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结合配套现代化农机与信息技术装备,形成了一套集成的“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2010—2023年田间示范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生产难题,达到了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与农民传统相比,小麦增产9%~17%,玉米增产12%~14%,周年节水450~750 m^(3)/hm^(2),节肥20%,节约人工成本2250~3000元/hm^(2)。该技术为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绿色高产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四密一稀 条带种植 卫星导航 浅埋滴灌 水肥药一体化 光温资源 产量 增产 绿色生产技术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饭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同华 王艳兰 汤睿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4期41-45,共5页
为揭示湖南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标记分析了源于湖南省各地36份古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了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4个ISSR引物在... 为揭示湖南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标记分析了源于湖南省各地36份古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了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4个I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产生81条带型清晰的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产生5.06个条带;其中59个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72.84%,具有多态性引物的PIC值在0.397~0.968之间;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5~0.877之间,供试材料被分为4大类,且聚类结果表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本省饭豆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豆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淀粉品质控制酶基因ISO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结红 张明洲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059-14060,14065,共3页
淀粉的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酶的调控,淀粉去分支酶是一个重要的调控酶。综述了高等植物中淀粉去分支酶基因ISO的特征、功能和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ISO基因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淀粉生物合成 基因功能 淀粉去分支酶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SAR图像的稻田耕地系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琪明 焦健 +1 位作者 郭红艳 王晓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4期13-16,34,共5页
农田线性地物在SAR图像上的夸大表现,对基于SAR图像进行的农作物面积精确量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利用SAR图像提取了稻田沟渠、道路及田埂等线性地物,在实地和图像上分别进行了大量的测算,分析了图像上的夸大与相对方向角之间的关... 农田线性地物在SAR图像上的夸大表现,对基于SAR图像进行的农作物面积精确量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利用SAR图像提取了稻田沟渠、道路及田埂等线性地物,在实地和图像上分别进行了大量的测算,分析了图像上的夸大与相对方向角之间的关系,计算了线性地物半波亮度宽度的概率分布,以及稻田线性地物的耕地系数,为精确量算稻田面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图像 农田 线性地物 耕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载Bacillus subtilis菌粒对连作芹菜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顾金鑫 孟雪 +3 位作者 傅伟桥 刘晋雅 郭艾英 吉志新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为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对蔬菜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以连作3年的芹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种处理:单独施加生物炭(BC)、单独施加Bacillus subtilis菌剂(BS)、生物炭与菌剂混合施加(BB)、施加生物炭载B.subtilis菌粒(... 为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对蔬菜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以连作3年的芹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种处理:单独施加生物炭(BC)、单独施加Bacillus subtilis菌剂(BS)、生物炭与菌剂混合施加(BB)、施加生物炭载B.subtilis菌粒(BP)、不施加生物炭与菌剂(CK),盆栽种植芹菜,测定其生长与品质指标,探究生物炭和B.subtilis对连作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B、BP处理组芹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都高于其他土壤处理组,BP处理组的芹菜鲜质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高于BB处理组,分别为60.25 g/棵、27.25 mg/g、2.48%,其他指标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处理组芹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都高于CK处理,其中BP处理组各指标值最高,尤其是芹菜鲜质量,增幅高达226.56%。因此,施加生物炭载B.subtilis菌粒提高了连作芹菜生长指标与品质,为农业生产上缓解蔬菜连作障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载Bacillus subtilis菌粒 连作障碍 芹菜 生长指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甬优538”单季种植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叶全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41-42,共2页
"甬优538"是浙江省建德市单季稻主导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挖掘"甬优538"的增产潜力,于2018年在建德市钦堂乡蒲田村进行了"甬优538"定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538"的定植密度弹性较大,以稀植(1... "甬优538"是浙江省建德市单季稻主导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挖掘"甬优538"的增产潜力,于2018年在建德市钦堂乡蒲田村进行了"甬优538"定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538"的定植密度弹性较大,以稀植(12.0万丛/hm^2)和常规密度(16.5万丛/hm^2)种植的群体结构和穗粒结构较为合理,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538 栽培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3.15亿公斤!河南省夏粮再创新高
17
《种业导刊》 2011年第8期39-39,共1页
河南省夏粮播种面积535.33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4.67万公顷,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90公斤,比2010年增加1.7公斤。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532.33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4.33万公顷,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391公斤,比2010年增加1.8公斤。
关键词 河南省 夏粮 创新 播种面积 公顷 产量 平均 平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夏粮“十三增”总产量超350亿公斤
18
《种业导刊》 2015年第8期32-32,共1页
近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2015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351.18亿公斤,实现连续13年增产。夏粮总产比2014年增产17.28亿公斤,增产幅度为5.2%,这是2007年以来河南省夏粮增产幅度最大的年份,为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50亿... 近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2015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351.18亿公斤,实现连续13年增产。夏粮总产比2014年增产17.28亿公斤,增产幅度为5.2%,这是2007年以来河南省夏粮增产幅度最大的年份,为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50亿公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产量 河南省 夏粮 国家统计局 幅度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第一季度销售额达130.15亿欧元作物科学业务盈利增长得益于收购
19
《农化市场十日讯》 2019年第10期56-57,共2页
拜耳集团在其业务运营方面取得了强势开局。管理委员会主席Werner Baumann近日发表2019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报表时表示,实现这一成功的一个主要贡献因素是我们的农业业务,同时处方药事业部的业绩也令人鼓舞。得益于新收购的农业业务,作物... 拜耳集团在其业务运营方面取得了强势开局。管理委员会主席Werner Baumann近日发表2019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报表时表示,实现这一成功的一个主要贡献因素是我们的农业业务,同时处方药事业部的业绩也令人鼓舞。得益于新收购的农业业务,作物科学事业部的销售额和盈利增长超过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运营 作物科学 拜耳集团 销售额 收购 盈利 管理委员会 事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第一季度销售额达130.15亿欧元作物科学业务盈利增长得益于收购
20
《南方农药》 2019年第2期50-51,共2页
拜耳集团在其业务运营方面取得了强势开局。“实现这一成功的一个主要贡献因素是我们的农业业务,同时处方药事业部的业绩也令人鼓舞,”管理委员会主席Wemer Baumann近日发表2019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报表时表示。得益于新收购的农业业务,作... 拜耳集团在其业务运营方面取得了强势开局。“实现这一成功的一个主要贡献因素是我们的农业业务,同时处方药事业部的业绩也令人鼓舞,”管理委员会主席Wemer Baumann近日发表2019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报表时表示。得益于新收购的农业业务,作物科学事业部的销售额和盈利增长超过一倍。处方药事业部实现销售额和收益的大幅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运营 作物科学 拜耳集团 销售额 收购 盈利 管理委员会 事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