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高温对不同架式葡萄抗氧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罗玲 刘伟 +3 位作者 梁东 李然 马一君 吕秀兰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426,共13页
为探究不同架式葡萄对自然高温热害的生理响应,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夏季田间高温环境下研究V型、飞鸟型、H型三种架式对叶幕温度、叶片抗氧化系统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期间飞鸟架叶幕温度最低,H型架最高;高温胁... 为探究不同架式葡萄对自然高温热害的生理响应,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夏季田间高温环境下研究V型、飞鸟型、H型三种架式对叶幕温度、叶片抗氧化系统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期间飞鸟架叶幕温度最低,H型架最高;高温胁迫3~15 d,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三种架式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过氧化氢(H_(2)O_(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除H型架)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H型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VvSOD、VvPOD、VvCAT相对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光合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分析表明,午间高温下三种架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在高温环境中,飞鸟架叶片O_(2)^(-)·、H_(2)O_(2)、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最低,而其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应基因表达量、Pn、光化学效率最高。综上,飞鸟架葡萄综合耐热性更强,更适宜在南方高温栽培环境中采用。本研究结果为葡萄抗热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架式 葡萄 抗氧化系统 光合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华南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欣 王培娟 +3 位作者 唐俊贤 王旗 李扬 霍治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和华南茶区510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历史茶树高温热害灾情数据,采用灾情反演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分析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南和华南茶区...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和华南茶区510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历史茶树高温热害灾情数据,采用灾情反演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分析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轻度、中度、重度高温热害指标为连续14 d日最高气温的滑动平均值T14≥34.5℃的持续日数分别为1~17 d、18~38 d和超过38 d,验证样本完全符合的准确率为73.9%,基本符合的准确率为91.3%;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总次数呈波动变化,分别在1999年和1997年达到最低值,并在2021年达到最高值;华南茶区相对于江南茶区高温热害次数更多,尤其是轻度茶树高温热害,且近62年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次数增加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高温热害 等级指标 时空分布特征 江南和华南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灌溉对水稻扬花期遭受短时高温危害的缓解效果
3
作者 刘奇华 孙召文 +1 位作者 尹秀波 郑崇珂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1期1382-1390,共9页
以灌溉水的温度处理(冷水初始温度20.0℃、常温水初始温度27.7℃)为主区,以气温处理(高温38.0℃、自然气温32.0℃)为副区,进行裂区实验设计,开展田间实验,探索高温与自然气温下水稻体温的变化特征及冷水灌溉和常温水灌溉对水稻剑叶、穗... 以灌溉水的温度处理(冷水初始温度20.0℃、常温水初始温度27.7℃)为主区,以气温处理(高温38.0℃、自然气温32.0℃)为副区,进行裂区实验设计,开展田间实验,探索高温与自然气温下水稻体温的变化特征及冷水灌溉和常温水灌溉对水稻剑叶、穗及节间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自然气温相比,高温条件下水稻剑叶、穗及节间温度分别显著提高5.9℃、5.7℃和0.9℃。高温条件下使用两种温度的水灌溉时,冷水灌溉(LHT)处理的水温升高更快、升温幅度更大,10:00-15:00升温幅度达6.0℃;而常温水灌溉的水温变化缓慢,从10:00的27.7℃升至15:00的30.0℃,升温仅2.3℃。可见,高温条件下灌溉冷水比常温水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高温条件下,与常温水灌溉处理相比,冷水灌溉处理使水稻剑叶、穗及节间温度显著降低了1.5℃、1.3℃和1.6℃,增大了气-叶温差、气-穗温差及气-节间温差。高温条件下,冷水灌溉能有效降低水稻体温,起到良好的避热效果,因此可以考虑作为缓解高温热害的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灌溉 水稻 扬花期 短时高温 缓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特征及危险性
4
作者 陈东东 栗晓玮 +3 位作者 张璐阳 罗孳孳 张建平 陈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8期860-871,共12页
基于西南地区1980−2022年35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以水稻关键生育期(抽穗灌浆和灌浆成熟期)为研究时段,基于高温热害累计指数分析西南地区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危险性,为当地水稻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80−2022... 基于西南地区1980−2022年35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以水稻关键生育期(抽穗灌浆和灌浆成熟期)为研究时段,基于高温热害累计指数分析西南地区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危险性,为当地水稻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80−2022年西南地区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年际变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a增加速率分别为6.4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从年代变化来看,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在20世纪80年代高温热害发生相对较轻,发生总数站次比为16.3%和7.8%;近13a高温热害发生较重,总数站次比分别为38.1%和22.2%。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最多年份均为2022年,发生站次比分别为51.6%和37.6%。西南地区抽穗灌浆期水稻高温热害年倾向率增幅较大,主要集中重庆中、西部,贵州东部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南部,仅零星站呈减少趋势。水稻灌浆成熟期高温热害年倾向率在四川盆地、重庆大部地区呈显著增加。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日数、频率和危险性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均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重庆中西部和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盆中和盆南地区。本研究实现了高温热害评估定量化,提高了空间分布的精细度,对当地水稻实际生产更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累计危害指数 时空变化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田与台站气温的江西早稻高温热害指标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焰文 陈昆 +2 位作者 蔡哲 李杉 孙慧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利用江西省90个县(区)2012-2021年国家气象站和2017-2021年8个稻田小气候站数据资料,分析稻田与相应台站气温差异,并对比台站日最高气温≥35℃指标H1(NS)、稻田日最高气温≥35℃指标H1(RS)、台站日最高气温≥37℃指标H2(NS)、稻田日最... 利用江西省90个县(区)2012-2021年国家气象站和2017-2021年8个稻田小气候站数据资料,分析稻田与相应台站气温差异,并对比台站日最高气温≥35℃指标H1(NS)、稻田日最高气温≥35℃指标H1(RS)、台站日最高气温≥37℃指标H2(NS)、稻田日最高气温≥37℃指标H2(RS)的高温热害统计结果,提出适用于江西的早稻高温热害指标,提升高温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结果表明:(1)稻田较台站有降温效应,日最高气温(T_(max))、日平均气温(T)和日最低气温(T_(min))总体偏低0.6℃、0.4℃和0.3℃,且降温幅度随早稻生长增大,抽穗-成熟期>移栽-孕穗期>播种-移栽期。(2)高温期间,晴天条件下稻田降温幅度最大,T、T_(max)和T_(min)较相应台站平均偏低0.8℃、1.0℃和0.7℃,阴天多云和雨天稻田降温幅度总体较为接近。(3)H1(NS)热害下,稻田与相应台站的逐日气温、逐小时气温均差异显著,且夜间稻田降温强度大于白天。稻田气温总体偏低1.2℃左右,金溪稻田偏低最多,T、T_(max)和T_(min)平均偏低1.5℃、1.1℃和2.6℃。(4)不同指标统计近10a高温热害县(区)数、平均持续时间、灾害县(区)平均减产率模拟值和全省减产率模拟值,均以H1(NS)最大、H2(RS)最小。H2(NS)与H1(RS)统计的平均持续时间、灾害县(区)平均减产率模拟值和全省减产率模拟值差异不显著,但均与H1(NS)、H2(RS)统计结果差异显著,且H2(NS)统计的全省减产率模拟值与实际更接近。台站T_(max)≥37℃更适合作为江西省早稻高温热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气象站 稻田小气候 降温效应 热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分析
6
作者 张思琪 马春红 +3 位作者 田玉 宋丽华 杨晴 赵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3-120,共8页
花期是玉米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此阶段遭受高温会使玉米产量急剧下降。耐热玉米品种的应用是缓解高温胁迫最简单有效的措施。鉴定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对耐热玉米品种选育尤为重要。以45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 花期是玉米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此阶段遭受高温会使玉米产量急剧下降。耐热玉米品种的应用是缓解高温胁迫最简单有效的措施。鉴定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对耐热玉米品种选育尤为重要。以45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45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花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玉米自交系在高温胁迫下,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穗行数等产量相关指标显著下降(P<0.05)。且不同基因型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不同玉米自交系各性状耐热系数的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出17个耐高温自交系,分别为亲本7、OPVZM305、OPVZM105、P0646、P94、P89-4、P220、Pac46、P98、PH3、543.178、P283、X1132XA、P4584、P599、SAIBL8、SA9。最后根据各指标与综合评价D值的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粒长和丙二醛含量可作为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能力的鉴定指标。本研究选出的耐热种质和耐热指标可为今后耐热玉米育种提供重要依据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期 玉米 高温胁迫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预报产品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高温热害识别能力的比较
7
作者 林志坚 姚俊萌 +2 位作者 李春晖 张瑛 蔡哲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9期1027-1040,共14页
利用CLDAS实况融合产品,比较分析欧洲中心高分辨率模式(ECMWF_HR)、GRAPES全球模式(GRAPES_GFS)以及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SCMOC)3种模式预报产品对2021-202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孕穗-成熟期提前1~3d、1~5d、1~7d条件下高温热害发生与强... 利用CLDAS实况融合产品,比较分析欧洲中心高分辨率模式(ECMWF_HR)、GRAPES全球模式(GRAPES_GFS)以及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SCMOC)3种模式预报产品对2021-202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孕穗-成熟期提前1~3d、1~5d、1~7d条件下高温热害发生与强度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1)针对高温热害的发生预报,SCMOC产品识别效果最优,各预报时段命中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均大于0.6,TS(Threat score)评分在0.49~0.59;GRAPES_GFS产品的POD同样大于0.6,但误报率(False alarm ratio,FAR)大于0.3,TS评分为0.45~0.52;ECWMF_HR产品的识别效果最差,POD小于0.4,TS评分小于0.3。(2)对于高温热害强度识别,SCMOC产品与CLDAS产品的危害热积温数值最为接近,相关系数(Cor)大于0.6,均方根误差(RMSE)随预报时段增加分别为1.57℃·d、2.57℃·d、3.43℃·d;GRAPES_GFS产品对湖北大部和江西北部的预报偏强,对湖南南部预报明显偏弱,且与CLDAS产品的Cor较SCMOC产品偏低约0.06,RMSE偏高约0.4℃·d;ECMWF_HR产品与CLDAS产品的Cor在各预报时段均小于0.4,RMSE较SCMOC产品偏高0.5~1.0℃·d。(3)针对不同年份的高温热害,SCMOC与GRAPES_GFS产品对研究区域早稻高温热害影响较重的2022年和2023年识别效果较好,但前者对高温热害影响较弱的2021年识别效果更优;ECMWF_HR产品对2021-2023年研究区域高温热害的发生与强度均呈显著偏弱预报。综上所述,SCMOC预报产品对长江中下游早稻高温热害的识别效果较优,能为早稻高温热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_HR模式 GRAPES_GFS模式 SCMOC模式 早稻高温热害 预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阳率对蒜头果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旭东 刘爱忠 +3 位作者 鲁赛 郭晓春 贾代顺 徐德兵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利用遮阳网产生的不同光照强度设80%、40%、无遮阳3种遮阳条件,研究遮阳率变化对1年生蒜头果幼苗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阳率增加,幼苗地径、叶片数、主根长、一级根数、一级根长及各器官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遮阳率下蒜头... 利用遮阳网产生的不同光照强度设80%、40%、无遮阳3种遮阳条件,研究遮阳率变化对1年生蒜头果幼苗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阳率增加,幼苗地径、叶片数、主根长、一级根数、一级根长及各器官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遮阳率下蒜头果幼苗之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80%遮阳率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较多而根系分配较少,随着遮阳率降低蒜头果幼苗选择优先于根系生长;遮阳率过高会导致蒜头果幼苗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反之则致使地上部分发育困难,40%遮阳率蒜头果幼苗发育均衡,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遮阳率 生长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市夏玉米品种高温适应性及栽培技术创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鹏 《乡村科技》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玉米是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和第一大秋粮作物。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高温热害是制约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并对雌、雄穗造成伤害。为减小高温热害给夏玉米生产带来的减产降质等不利影响,对夏玉米品种的高温适... 玉米是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和第一大秋粮作物。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高温热害是制约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并对雌、雄穗造成伤害。为减小高温热害给夏玉米生产带来的减产降质等不利影响,对夏玉米品种的高温适应性及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基于此,采用多因素、单重复试验设计,研究南阳市不同玉米品种对高温热害的抗耐性,以及在玉米适宜生育期采用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微肥等栽培技术对提高其防御高温热害能力的效用。试验结果表明:中农大678、隆平638、豪玉16、内秀10、豫单9966等玉米品种可作为抗耐高温热害品种在南阳市进行推广种植,在玉米小喇叭口始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及叶面喷施漯丰王微肥+磷酸二氢钾是投入相对少、可提高产量的高温热害防御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夏玉米 高温热害 适应性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柑橘生育期内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10
作者 张方亮 金国花 +2 位作者 杨军 李翔翔 李迎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7期786-797,共12页
利用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柑橘生育期资料,选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热害持续天数作为柑橘高温热害指标,明确柑橘生育期内高温热害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比柑橘不同生育期内高温热害时空差异... 利用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柑橘生育期资料,选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热害持续天数作为柑橘高温热害指标,明确柑橘生育期内高温热害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比柑橘不同生育期内高温热害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值分别为87.73%、2.23次·a^(-1)和5.28d·次^(-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西东南部。柑橘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值分别为56.43%、1.15次·a^(-1)和2.74d·次^(-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赣北和赣中地区。(2)研究期内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站次比、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分别减少0.90个百分点、0.02次和0.06d·次^(-1)。柑橘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高温热害站次比、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分别增加6.80个百分点、0.26次和0.50d·次^(-1)。(3)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极显著大于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而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的气候倾向率均极显著小于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江西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是高温热害高发时期。目前,需加强对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的防御;未来应提高对柑橘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高温热害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生育期 高温热害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双季早稻高温热害精细化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11
作者 谭孟祥 何燕 +1 位作者 莫建飞 谢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利用广西89个国家级气象站197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和广西各主产市(县)早稻种植面积、产量资料,以及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等,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筛选风险评估指...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利用广西89个国家级气象站197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和广西各主产市(县)早稻种植面积、产量资料,以及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等,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筛选风险评估指标,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广西双季早稻高温热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并利用GIS技术对广西早稻高温热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和精细化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广西早稻高温热害的综合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左江河谷、右江河谷区域和桂中盆地等;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和桂北山区。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早稻生产趋利避害、优化布局、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高温热害 风险评估 精细化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避雨棚高度对‘巨峰’葡萄植株热伤害的缓解作用
12
作者 陈荣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葡萄植株和果实的伤害,为我国主要产区避雨设施改造升级提供依据,以福安多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对改造前后(肩高分别为1.6 m和2 m)避雨棚中葡萄的叶幕层和土壤温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树势及产量进行调查。... 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葡萄植株和果实的伤害,为我国主要产区避雨设施改造升级提供依据,以福安多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对改造前后(肩高分别为1.6 m和2 m)避雨棚中葡萄的叶幕层和土壤温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树势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每日12:00和15:00时,高棚的叶幕层温度显著低于低棚;12:00后10 cm土层土温均为低棚高于高棚,最大温差出现在15:00;6:00—18:00的荧光参数Fv/Fm表现为低棚均低于高棚,其中在12:00和15:00时出现显著差异,在18:00,低棚中叶片的Fv/Fm是6:00的97.32%~98.90%;高棚花芽率高于低棚7.86个百分点;根径≤2 mm的根系在高棚中有65.78%分布在10~30 cm土层中,低棚中只有44.21%。试验表明,与肩高1.6 m的低棚相比,肩高2.0 m的避雨棚更有利于缓解高温胁迫对‘巨峰’葡萄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 热伤害 叶绿素荧光 花芽率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5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58
13
作者 赵俊芳 赵艳霞 +1 位作者 郭建平 房世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815-2825,共11页
【目的】研究近50年来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科学对策。【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 【目的】研究近50年来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科学对策。【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系统分析近50年来黄淮海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与过程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结果】(1)1961—201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轻度、重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出现的平均日数和过程次数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1960—1980年和2001—2010年均为缓慢减少时期,1981—2000年变化则不太明显。1968年各地干热风危害均最为严重,1987年危害均最轻;(2)近50年来,该区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的年际变化很大,这和该时期气象要素匹配程度有关。各地20世纪60年代干热风发生最严重。其次,为20世纪70年代和最近10年。20世纪80、90年代危害较轻;(3)就空间平均分布状况而言,该区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和干热风过程次数分布具有一致性,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且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同纬度地区的内陆高于沿海。河北省的北部和西北部、河南省的东南部一带等地干热风危害最轻,河北省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等地危害最重,该地作物产量受到冲击很大,生产相对更脆弱。【结论】1961—2010年,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气象要素温度、水分、风速等匹配组合的差异,干热风灾害年际变化很大,地区间差异显著,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仍有可能发生。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防御,可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化学措施着手来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干热风 时空变化 防御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开花期高温胁迫条件下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 被引量:52
14
作者 李敏 马均 +4 位作者 王贺正 汪仁全 傅泰露 童平 吴合洲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共5页
以5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人工高温胁迫处理对剑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高温胁迫处理降低了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以5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人工高温胁迫处理对剑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高温胁迫处理降低了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高温胁迫处理后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幅度与品种的热敏感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此4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可作为水稻开花期耐热性鉴定的生理指标。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在开花期高温胁迫处理后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幅度大,MDA含量增加小。建立了热敏感指数与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变化幅度的逐步回归方程,可用于对水稻开花期的耐热性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花期 高温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60
15
作者 陈朝辉 王安乐 +3 位作者 王娇娟 薛建兵 董喜才 魏国英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2,共3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高温天气,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探讨高温条件下玉米热害产生的原理和方式,对玉米生产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分析了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途径及方式,并提出了选用耐热抗逆品种、进行...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高温天气,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探讨高温条件下玉米热害产生的原理和方式,对玉米生产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分析了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途径及方式,并提出了选用耐热抗逆品种、进行耐热性锻炼、改善农田小气候、人工授粉、调整播期等适当的防御措施,可以缓解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玉米生产 花粉花丝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金志凤 杨太明 +2 位作者 李仁忠 雷媛 高素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4期628-631,共4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30℃和日最高气温≥35℃连续出现3d及以上。根据该指标和全省68个气象站高温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和浙南部...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30℃和日最高气温≥35℃连续出现3d及以上。根据该指标和全省68个气象站高温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和浙南部分山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高温热害均有发生,高温中心出现在金华地区;1988年之后高温热害呈现加重趋势;高温热害持续天数与空壳率、秕谷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千粒重以及早稻产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建立了模拟方程。此结果可为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害 水稻 产量结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钾钙硅制剂改善高温胁迫水稻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产量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江晓东 华梦飞 +3 位作者 杨沈斌 杨晓亚 郭建茂 姜琳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为探明喷施钾、钙和硅制剂对高温热害下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持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 KH2PO4溶液(T1)、20.0 mmol/L CaCl2溶液(T2)和2.5 mmol/L Na2Si O3·9H 2O溶液(T3),以喷... 为探明喷施钾、钙和硅制剂对高温热害下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持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 KH2PO4溶液(T1)、20.0 mmol/L CaCl2溶液(T2)和2.5 mmol/L Na2Si O3·9H 2O溶液(T3),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了3种制剂预处理后对高温胁迫(日均气温35℃)下水稻剑叶光合、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钾、钙和硅制剂处理的水稻剑叶光合作用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喷施钾、钙、硅制剂均能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的产量,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42.67%、29.70%和20.01%(P<0.05)。与CK相比,在高温胁迫处理第5 d和高温结束后的第5 d,喷施钾、钙、硅制剂皆可提高水稻剑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P<0.05)、光适应下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0.05)、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P<0.05),叶片光合活性高;钾、钙、硅制剂对提高水稻剑叶光合性能抗高温的能力大小依次为T1>T2>T3,以喷施22.04mmol/LKH2PO4溶液效果最好,喷施20.0 mmol/L CaCl2溶液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耐热性 试验 水稻 高温胁迫 钾钙硅制剂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 被引量:50
18
作者 万素琴 陈晨 +3 位作者 刘志雄 周月华 邓环 高素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S2期316-319,共4页
利用湖北省1961-2005年气象资料、水稻产量资料、水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早、中稻孕穗-乳熟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得出:①中稻高温热害以20世纪60年代最重,2001-2005年次之,20世纪80年代最轻;早稻高温热害以2001-2005年最多,60... 利用湖北省1961-2005年气象资料、水稻产量资料、水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早、中稻孕穗-乳熟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得出:①中稻高温热害以20世纪60年代最重,2001-2005年次之,20世纪80年代最轻;早稻高温热害以2001-2005年最多,60年代第二,80年代最少;21世纪初有加重的趋势。②中稻高温热害日数表现为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早稻高温热害日数,自西向东递增。③对中稻而言,鄂东地区和鄂西北岗地部分地区,有20%以上年份出现高温热害并导致产量减少3%以上,鄂西南东部、鄂西北大部、江汉平原及鄂东北部也有10%~20%的年份出现高温热害并导致产量减少3%以上;对早稻而言,鄂东地区和江汉平原有15%以上年份出现早稻高温热害并导致产量减少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包云轩 刘维 +1 位作者 高苹 申双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9-296,共8页
根据江苏省1960-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和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数据,利用温度距平、气候倾向率和M-K检验法研究江苏省不同区域的气候变暖特征,并分析江苏省水稻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探讨气候变暖对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 根据江苏省1960-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和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数据,利用温度距平、气候倾向率和M-K检验法研究江苏省不同区域的气候变暖特征,并分析江苏省水稻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探讨气候变暖对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苏省水稻热害主要发生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乳熟期,苏南地区发生频次最高,淮北和苏北沿海最少。(2)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频次有明显的13a和3a周期,前者为主周期,后者为副周期。(3)1960-2009年,江苏省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775℃.10a-1(P<0.01),气候变暖明显;20世纪60年代气温开始下降,80年代达最低值,之后开始变暖,21世纪前10a达最高值;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趋势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80年代发生次数最少,21世纪前10a发生次数最多。(4)7-8月平均气温高的年代,热害发生次数则多,淮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气温最高,热害发生次数也最多,其它地区近10a气温最高,热害次数最多。(5)从年际变化看,气候偏暖的年份,水稻热害多,产量相应低,说明气候变暖是造成水稻热害频次上升、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水稻生育期 热害 气候变暖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温州蜜柑幼果膜脂过氧化作用和乙烯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昆松 张上隆 +2 位作者 李三玉 叶明儿 吴光林 《果树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5-228,共4页
以3年生枳砧兴津温州蜜柑盆栽苗为试材,研究高温处理对柑桔幼果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原乙烯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幼果脱落的关系,以探讨柑桔高温热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膜脂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比例... 以3年生枳砧兴津温州蜜柑盆栽苗为试材,研究高温处理对柑桔幼果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原乙烯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幼果脱落的关系,以探讨柑桔高温热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膜脂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比例减少,硬脂城比例上升;致使股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下降;加速了内原乙烯合成;加剧了幼果脱落.细胞膜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07),而与幼果累积落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07).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可能是高温热害加速幼果脱落的初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高温 膜脂过氧化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