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内蒙古夏季灾害性天气对枸杞生长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1
作者 刘艳丽 陈晓平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定量探究气象因子对枸杞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前人研究的枸杞高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指标,结合本地枸杞生长实际,对2023年内蒙古枸杞主产区夏季高温、降水及日照对枸杞生长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023年夏季内蒙古枸杞主产... [目的]定量探究气象因子对枸杞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前人研究的枸杞高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指标,结合本地枸杞生长实际,对2023年内蒙古枸杞主产区夏季高温、降水及日照对枸杞生长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023年夏季内蒙古枸杞主产区大部分气温偏高,高温时段主要集中在7—8月,共出现2次大范围极端强降水天气,并导致7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连续3旬日照不足。高温强降水寡照导致部分枸杞落花落果、果实发黑,幼果生长时间和采果期缩短,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气象部门高效开展枸杞气象预测业务及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强降水 内蒙古 枸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荧光遥感的中国西南耕地干旱响应研究
2
作者 李丹 《吉林水利》 2024年第10期60-66,78,共8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农作物产量对干旱的响应对维护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西南地区地貌复杂,受降水、水汽水平和垂直输送等因素影响,干旱频发。采用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卫星遥感数据和自校准的...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农作物产量对干旱的响应对维护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西南地区地貌复杂,受降水、水汽水平和垂直输送等因素影响,干旱频发。采用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卫星遥感数据和自校准的帕尔默干旱严重程度指数(sc_PDSI)对2001~2022年中国西南耕地区域的干旱进行了识别,并分析了粮食产量对干旱的响应,结果显示:中国西南耕地在2003年、2006年、2007年及2009~2014年间遭受了干旱,其中2011年8月和9月干旱最为严重,sc_PDSI值分别为-2.61和-2.52;2001~2022年中国西南作物GOSIF呈显著增加趋势(+0.0026 W/m2μm·sr·yr,p<0.05);粮食产量与GOSIF、scPDSI均显著相关,但GOSIF的相关系数高于sc_PDSI,说明GOSIF能更准确地反映作物产量动态。本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干旱的空间特征、演化趋势以及因干旱产生的粮食产量损失估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识别 干旱趋势 粮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单气象因子的干旱指数计算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爽 范兴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51,共10页
为建立可对短期干旱进行合理监测表征的气象干旱指数,从气象干旱发生的机制——水分供需矛盾(主要为降水量与蒸散量两大因素)出发,以旬尺度的蒸散缺水量占需水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气象干旱指数——缺水度指数(WSI),潜在蒸散量(PET)采用气温... 为建立可对短期干旱进行合理监测表征的气象干旱指数,从气象干旱发生的机制——水分供需矛盾(主要为降水量与蒸散量两大因素)出发,以旬尺度的蒸散缺水量占需水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气象干旱指数——缺水度指数(WSI),潜在蒸散量(PET)采用气温(T,℃)及相对湿度(RH,%)两大极易获取的气象因子计算,同时利用陕西省30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WS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风和大气压的影响条件下,相对于Penman-Monteith方程,基于T和RH估算PET误差较小,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值分别为1.17 mm和0.82 mm,但62.1%的数据计算结果偏小,部分站点80%以上数据偏小。对陕西省不同区域近年来旱情发展变化的研究表明,WSI能够识别出陕西省旱情易发区域及时段,同时对于短期干旱事件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较MCI指数能够更快地捕捉旱情发生,同时更加灵活简便,可以应用于气象干旱的监测预报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气温 相对湿度 缺水度指数(WSI)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韩俊杰 姜丽霞 +7 位作者 田宝星 初征 班晋 巩敬锦 于成龙 石红艳 嵇志华 庞云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70,共8页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海温对LCDD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地区春季极端干旱总体呈减轻趋势,变化速率为-1.2 d·10 a^(-1),年际间振荡较强,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态势,1960s最高,2000s最低,2010s小幅回升;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在1971年发生突变,存在3个主周期,即28、14、6 a;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高值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前冬11月—3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850 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等6个大气环流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黑潮区海温指数、亲潮区海温指数、尼诺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和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等4个海温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LCDD能够表征松嫩平原极端干旱变化规律,前期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因子可作为其预测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干旱 变化特征 最长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 环流因子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干旱指数的伊犁河流域干旱多变量概率特征研究
5
作者 李子龙 穆振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9-261,共13页
基于D-Vine-Copula函数,联合降水和VIC模型模拟的蒸散发、径流和土壤水等要素,构建了一种能表征气象-水文-农业干旱特征的新型综合干旱指数SWCI,以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干旱多属性概率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干旱区划及旱灾风... 基于D-Vine-Copula函数,联合降水和VIC模型模拟的蒸散发、径流和土壤水等要素,构建了一种能表征气象-水文-农业干旱特征的新型综合干旱指数SWCI,以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干旱多属性概率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干旱区划及旱灾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构建的SWCI指数能很好地捕捉到不同类型干旱特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1960—2010年,伊犁河谷东部共经历了43次干旱事件,干旱发生频率较高但程度较轻;河谷西部和南部山区分别发生干旱事件38、39次,干旱频率较河谷东部低但旱情偏重;(3)各区域多维干旱联合概率与干旱历时、烈度、峰值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干旱历时、烈度和峰值越大,综合干旱发生的概率越小;(4)从二元条件概率可知,干旱历时(干旱烈度)的条件概率随干旱烈度(干旱历时)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干旱烈度(干旱历时)为某一固定值时,随着干旱历时(干旱烈度)逐渐增加,干旱烈度(干旱历时)的条件概率逐渐减小。(5)研究区的干旱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河谷西部和南部山区,其他区域为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旱指数 D-Vine-Copula函数 联合概率 空间分布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 被引量:116
6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1 位作者 张继权 薛绪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109,I0004,I0005,共11页
分析近50a东北玉米生育阶段的水分供需及旱涝变化,可以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基于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及近10a农业灾情多元数据,利用作物系数法计算4个生育阶... 分析近50a东北玉米生育阶段的水分供需及旱涝变化,可以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基于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及近10a农业灾情多元数据,利用作物系数法计算4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揭示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水分供需的时空规律;以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近50a东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旱涝分布及演变。结果表明: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需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乳熟-成熟阶段,有显著的干旱化趋势,其它3个阶段和全生育期没有明显的旱涝变化。4个生育阶段需水量空间差异较大,基本呈带状分布。播种-七叶期,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灾害频率较低;后3个生育阶段,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灾害频率较高,且全域、区域旱涝现象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域、区域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次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作物 气象 作物需水量 作物系数 作物水分盈亏指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刘建栋 王馥棠 +3 位作者 于强 王建林 毕建杰 樊广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3-604,共12页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 ,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 ,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 ,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 ,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济南 1 998年至 2 0 0 0年 432旬的农业干旱模拟结果表明 :农业干旱预警定性准确率为 90 .7% ,定量准确率在87.5 %左右 ;此外 ,模拟表明模式也可以对区域农业干旱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利用 1 961~ 2 0 0 0年气象资料对北京等地区历年农业干旱进行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于大气干旱 ,在自然气象条件下 ,北京等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几乎每年都存在农业干旱现象 ,特别是冬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每年均存在一次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胁迫过程 ,但农业干旱胁迫程度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 ,功率谱分析表明其具有 3~ 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对平均气候状况下华北地区农业干旱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 ,结果发现在自然条件下 ,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 4月下旬至 5月下旬 ,即大约在冬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期 ,农业干旱胁迫指数存在一种自然的逐渐加强的动态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农业干旱预测模型 冬小麦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报方法评述 被引量:28
8
作者 程勇翔 王秀珍 +2 位作者 郭建平 赵艳霞 黄敬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03,共7页
对作物冷害指标、风险及损失评估、监测和预报,以及近年来业务化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比较了这些领域新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3S技术和作物模型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探讨了遥感温度反演与冷害监测相结合的可行途径,作物... 对作物冷害指标、风险及损失评估、监测和预报,以及近年来业务化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比较了这些领域新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3S技术和作物模型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探讨了遥感温度反演与冷害监测相结合的可行途径,作物模型用于区域冷害损失评估所需的尺度转换及相应冷害模块添加等问题。明确了新技术与冷害研究相结合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可为冷害研究的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遥感反演 作物模型 风险评估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被引量:34
9
作者 徐精文 杨文钰 +1 位作者 任万君 袁继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2年第3期49-52,共4页
系统阐述了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低温寒潮及秋绵雨的发生规律及其对该区农业生产的危害 ,并提出了选良种、调播期、改革耕作制度、应用覆盖栽培及化学调控技术等具体且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农业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发生规律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夏季干旱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戴升 李林 +2 位作者 刘彩红 时兴合 杨延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3-1440,共8页
利用1961—2008年青海非干旱区(除柴达木盆地)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海温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以及500hPa高度场遥相关,对夏季干旱的变化趋势和干旱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夏季青海省... 利用1961—2008年青海非干旱区(除柴达木盆地)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海温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以及500hPa高度场遥相关,对夏季干旱的变化趋势和干旱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夏季青海省非干旱区、东部农业区分别发生干旱15a、18a,发生干旱的年几率为31.3%、37.5%;东部农业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中轻度干旱发生几率大于特大、重度干旱.夏季典型干旱年500hPa欧亚中高纬度上空高度距平分布为正距平,极涡偏弱;非干旱年蒙古到青藏高原上由负距平控制,极涡偏强,偏向东半球,印缅低压槽十分活跃.当夏季西大西洋型、上年秋季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偏弱,而4月西太平洋型偏强,8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偏强,夏季容易发生干旱;反之,当夏季西大西洋型、上年秋季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偏强,而4月西太平洋型偏弱,8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偏弱,则夏季不易发生夏季干旱.1961—2008年模拟方程的准确率为83.3%,2009—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况接近,趋势预测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干旱指数(SPI) 环流 关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地区大棚蔬菜低温冻害预报服务方法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美荣 刘映宁 +2 位作者 赵军 李艳莉 李鹏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4-207,231,共5页
通过比较系统的大棚蔬菜温度观测,建立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外最低温度的回归模式,确定了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的气象预报指标,以泾阳为代表分析了关中地区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的时间分布特点,并提出了不同低温冻害等级下的防御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棚蔬菜 冻害指标 防御措施 陕西关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模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干旱预测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彦集 刘峻明 +3 位作者 王鹏新 韩萍 朱德海 张树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8-203,共6页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干旱监测结果,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方法对未来干旱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36个气象站39年逐月降水量为分析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该方法在不同时间尺度(...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干旱监测结果,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方法对未来干旱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36个气象站39年逐月降水量为分析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该方法在不同时间尺度(从1个月到1年)上的预测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对所选的5个时间尺度该方法都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预测正确率也相应提高。同时,该方法对无旱的预测比较准确,对干旱的发生也有一定预测能力,可以作为早期干旱预警的参考。但是,该方法对干旱状态突变的预测能力较弱;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其预测能力也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教 加权马尔可夫链 干旱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南部冬春季雪灾的气候诊断与预测 被引量:16
13
作者 时兴合 王振宇 +2 位作者 戴升 刘义花 肖建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1448,共8页
根据青海省气象台站的历史积雪等资料,依据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降水、积雪的变化特征和2012年冬春季雪灾形成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12年后冬~初春北半球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青藏高原高度场偏低、高原低槽和印缅槽活跃、极地冷... 根据青海省气象台站的历史积雪等资料,依据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降水、积雪的变化特征和2012年冬春季雪灾形成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12年后冬~初春北半球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青藏高原高度场偏低、高原低槽和印缅槽活跃、极地冷空气向南不断扩散,冷暖空气在高原地区汇合,在青海南部和北部地面温度梯度大、锋区强的零温度线两侧形成大量的降水和积雪.期间的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突破历史极值,最高气温偏低,积雪持续难以融化,出现了历史少见的冬、春季两季连续积雪,导致玛沁、甘德、达日、玛多等县出现不同程度雪灾,1982年、1993年、1995年、2008年、2012年1-3月青海南部牧区的雪灾过程都基本属于这种类型.1961-2009年高原牧区积雪与环流因子的气候诊断分析显示,在1-3月北半球环流场上,若北极涛动负值偏大、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印缅槽和高原低槽偏深时,青海南部牧区降雪量大、积雪量多,积雪持续的时间长、雪灾也相对比较严重,在上述环流因子相反的配置下,青海南部牧区的雪灾则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气候 诊断 青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的ARIMA模型干旱预测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韩萍 王鹏新 +2 位作者 王彦集 张树誉 朱德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采用关中地区39 a的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计算了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值,运用ARIMA模型对SPI序列进行分析建模,并进行12步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对所有时间尺度的SPI 3、6、9序列可进行精度在10%以下的1步预测,对SPI... 采用关中地区39 a的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计算了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值,运用ARIMA模型对SPI序列进行分析建模,并进行12步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对所有时间尺度的SPI 3、6、9序列可进行精度在10%以下的1步预测,对SPI 12、24序列可进行平均精度在10%以下的9步预测,说明ARI-MA模型较适合SPI 3、6、9序列的短期预测,适合SPI 12、24序列的长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ARIMA模型 干旱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广东省旱情动态监测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莺 王劲松 +1 位作者 姚玉璧 赵福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广东省饱受季节性干旱的困扰,开展遥感旱情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MODIS数据构建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提取干湿边,计算广东省2011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该指数为依据分析了广东省旱情的时空分布,得... 广东省饱受季节性干旱的困扰,开展遥感旱情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MODIS数据构建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提取干湿边,计算广东省2011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该指数为依据分析了广东省旱情的时空分布,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随着EVI的增加,陆地表面最大温度减小,最大地表温度和最小地表温度差值呈减小趋势,且地面温度的最大和最小值与EVI呈近似线性关系。EVI-TS特征空间的季节变化明显,随着温度降低,EVI-TS特征空间明显萎缩。随着年内温度的变化,EVI-TS特征空间的干湿边截距也发生相应变化,即冬季截距较小,夏季截距较大。2)2011年广东省的冬旱非常严重,春季和秋季也有一定程度的干旱。其冬旱和春旱的地域分布相似,均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加重的趋势,且沿海地区重于内陆。秋旱的地区分布特点与冬春旱相反,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加重的趋势。结合广东省历史气象资料对干旱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遥感监测结果与实际旱情较吻合。3)比较了TVDI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VDI可以体现土壤湿度状况,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将TVDI和主要气象因子做了相关性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TVDI与降水量、温度和相对湿度间都呈负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来看,TVDI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最高。从气象站尺度来说,TVDI对降水的变化是敏感的,即连续降水可导致TVDI值下降,旱情得到缓解;持续无降水可使TVDI值增加,旱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MODIS EVI-TS 特征空间 旱情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旱灾及其指标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何艳芬 张柏 刘志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9-244,共6页
广泛查阅前人工作,发现国内外研究农业旱灾采用的各种各样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这使农业旱灾的时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用的指标,针对同一问题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结论。本文依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对农业干旱和旱灾进... 广泛查阅前人工作,发现国内外研究农业旱灾采用的各种各样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这使农业旱灾的时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用的指标,针对同一问题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结论。本文依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对农业干旱和旱灾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指出农业旱灾具有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特征,依据前人提出农业旱灾具有的"三维"特征的说法,总结出农业旱灾可被看作是一个"五维"系统,即对于任何一次农业旱灾都可以认为是在特定的孕灾环境下,由于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相对缺少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产量减少。这种现象具有空间上的分布性,对国内外研究农业旱灾所采用的各种各样定性、定量的指标,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体或灾损角度对农业旱灾指标进行系统分类,以期为在不同时空尺度下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农业旱灾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 承灾体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生育期气象指数等级及灾害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董芹 霍焱 +5 位作者 蒋骏 裴善善 吴建秋 姚丽娜 吴晶璐 陈宏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90,共7页
应用2004—2012年金坛市气象局油菜试验田观测的生育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方式的不同导致油菜全生育期、播种期、苗期持续天数和气象要素出现较大差异,但对蕾薹期、开花期、成熟期影响较小;气象灾害对各... 应用2004—2012年金坛市气象局油菜试验田观测的生育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方式的不同导致油菜全生育期、播种期、苗期持续天数和气象要素出现较大差异,但对蕾薹期、开花期、成熟期影响较小;气象灾害对各生育期影响不同。(1)连阴雨主要影响苗期、蕾薹期、开花期;(2)寒潮主要影响苗期、蕾薹期;(3)暴雨在苗期和开花期偶有发生;(4)暴雪对苗期影响越来越大;(5)苗期低温冻害趋于严重,开花期低温影响趋小;(6)高温逼熟显著加重。利用SPSS软件中位数聚类法、专家调查法等,结合农业气象条件普查等,提出油菜生长需要的气象要素适宜与否区间及各生育期综合气象指数等级;通过气象灾害分析、灾情普查、专家指导等,得到不同气象灾害在各生育期的预警指标及综合预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生育期 气象指数等级 灾害预警指标 SPSS中位数聚类法 农业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上海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戎恺 陆贤 +1 位作者 段项锁 贺芳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9,共5页
文章概述了基于ActiveX的GIS和WebGIS的技术及其原理 ,结合上海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着重介绍了基于ActiveX的WebGIS的功能和优越性并且介绍了上海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技术流程。
关键词 ACTIVEX技术 WEBGIS 农业气象灾害 监测系统 组件对象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经济林果寒害地面预警强信号和长期统计预报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日暖 崔巧娟 朱正心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9-501,共3页
关键词 广东 寒害 地面预警强信号 统计预报模式 农业气象灾害 香蕉 荔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春季最低气温和霜冻精细化格点预报产品的检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3 位作者 杨银 张磊 苏洋 聂晶鑫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为了满足本地实际业务和服务需求,利用0.125°×0.12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逐3 h最低气温预报产品和1 km×1 km逐时气温格点实况场资料,使用三种Kalman滤波方法订正贺兰山东麓144 h内逐3 h最低气温和霜冻1 k... 为了满足本地实际业务和服务需求,利用0.125°×0.12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逐3 h最低气温预报产品和1 km×1 km逐时气温格点实况场资料,使用三种Kalman滤波方法订正贺兰山东麓144 h内逐3 h最低气温和霜冻1 km×1 km的格点预报,并对比检验订正前后四种产品的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经过Kalman滤波方法订正后,贺兰山东麓最低气温预报误差和霜冻预报准确率及稳定性明显提高,三种Kalman滤波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较ECMWF降低了0.76℃、1.04℃和1.12℃,霜冻预报准确率提高了3.2%、3.9%和5.3%;三种Kalman滤波方法对于1 4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订正效果显著,误差降低了2~5℃,霜冻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0%~30%,且海拔越高,订正效果越明显,而对于1 200 m以下的低海拔平原地区,由于ECMWF模式预报效果较好,订正能力有限;相较而言,最优集成Kalman方法的订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Kalman滤波方法 春季最低气温和霜冻 格点预报产品 对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