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胞色素P450 CYP1A2的抑制作用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建康 和凡 +4 位作者 毕惠嫦 左中 刘柏东 罗海彬 黄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98-1204,共7页
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体外肝微粒体模型,测定36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人细胞色素P450 CYP1A2的抑制活性,并使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CoMSIA模型证实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与其CYP1A2... 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体外肝微粒体模型,测定36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人细胞色素P450 CYP1A2的抑制活性,并使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CoMSIA模型证实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与其CYP1A2抑制活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48),且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630),同时使用"留五法"证实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相对于黄酮,α-萘黄酮的π-π共轭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根据获得的模型的三维等势图,在α-萘黄酮基础上,6、3′、4′位引入带正电基团或是疏水基团,同时5位引入带负电基团,能有效改善化合物的CYP1A2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1A2 抑制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 定量构效关系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取代苯基-[1,3,4]恶二唑-2-亚甲硫基)-5-吡啶-3-基-[1,2,4]三唑-4-胺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国强 谢松强 +3 位作者 许秋菊 黄文龙 张惠斌 黄胜堂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研究多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 用 4 氨基 3 吡啶 3 基 [1, 2, 4]三唑 5 硫醇与5 取代苯基 2 氯甲基 [1, 3, 4]恶二唑缩合得相应的目标胺类化合物。用平皿试验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合成了 1... 目的 研究多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 用 4 氨基 3 吡啶 3 基 [1, 2, 4]三唑 5 硫醇与5 取代苯基 2 氯甲基 [1, 3, 4]恶二唑缩合得相应的目标胺类化合物。用平皿试验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合成了 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多数化合物在体外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 含吡啶的恶二唑三唑多杂环化胺类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化合物 恶二唑 三唑 合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吡啶)-5-{[(5-芳基-1,3,4-旻二唑-2-基)亚甲基]硫代}-1,3,4-旻二唑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国强 许秋菊 +6 位作者 刘宝 张忠泉 陈百泉 许启泰 黄文龙 张惠斌 黄胜堂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研究多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用[(5吡啶3基1,3,4二唑2基)硫代]乙酸与相应的芳酰肼缩合,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用试管稀释法,研究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IR,1HNMR和元素分析... 目的研究多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用[(5吡啶3基1,3,4二唑2基)硫代]乙酸与相应的芳酰肼缩合,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用试管稀释法,研究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其中多数化合物在体外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含吡啶的双噁二唑杂环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化合物 噁二唑 合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血管舒张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志卫 胡永洲 +1 位作者 吴好好 蒋惠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血管舒张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经保护后分别与1-溴代-2,3,4,6-四乙酰基-D-吡喃葡糖等4种溴代糖缩合、脱保护合成了4个槲皮素苷类化合物(1a^d);以间三酚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合成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2a^...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血管舒张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经保护后分别与1-溴代-2,3,4,6-四乙酰基-D-吡喃葡糖等4种溴代糖缩合、脱保护合成了4个槲皮素苷类化合物(1a^d);以间三酚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合成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2a^f);利用IR,1HNMR,13CNMR和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观察了合成的10个槲皮素衍生物及类似物与4个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并用HPLC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相对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结果受试的14个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浓度依赖性地舒张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的大鼠胸主动脉环,且其血管舒张活性随着其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的增加而增大。结论3-溴-5,7二羟基黄酮(2d)的血管舒张作用最强,黄酮类化合物的血管舒张活性与其油水分配系数(logP)具有正相关性。初步的构效关系为开发更有效的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合成 血管舒张作用 相对油水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羧酸侧链蒽醛缩氨基均三唑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国强 董秀丽 +1 位作者 谢松强 黄文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发现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新结构杂环胺席夫碱先导化合物,本文用氨基均三唑硫代乙酸(2)与9-蒽醛缩合得4-(9-蒽亚甲氨基)-5-苯基-均-三唑-3-硫乙酸席夫碱目标化物(3a^j)。用MTT方法评价了新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 为发现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新结构杂环胺席夫碱先导化合物,本文用氨基均三唑硫代乙酸(2)与9-蒽醛缩合得4-(9-蒽亚甲氨基)-5-苯基-均-三唑-3-硫乙酸席夫碱目标化物(3a^j)。用MTT方法评价了新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CHO、HL60和L1210三种癌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三唑 硫乙酸 芳醛 席夫碱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哌嗪-1-苯基)-6-取代-s-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盐酸盐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国强 孙茂峰 +2 位作者 谢松强 黄文龙 张惠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了研究水溶性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抗菌活性,本研究采用3-(4-氯苯基)-6-取代-s-三唑并[3,4-b][1,3,4]噻二唑(2a^n)在相转移催化剂TBAI作用下与哌嗪发生亲核取代,再与盐酸成盐制备了3-(4-哌嗪-1-苯基)-6-取代-s-三唑[3,4-b][1,3,4... 为了研究水溶性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抗菌活性,本研究采用3-(4-氯苯基)-6-取代-s-三唑并[3,4-b][1,3,4]噻二唑(2a^n)在相转移催化剂TBAI作用下与哌嗪发生亲核取代,再与盐酸成盐制备了3-(4-哌嗪-1-苯基)-6-取代-s-三唑[3,4-b][1,3,4]噻二唑盐酸盐(3a^n)。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新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28个新化合物极性碱性哌嗪基的引入可提高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该类稠杂环化合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剂 均三唑并噻二唑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PI5047的合成及非阿片类中枢镇痛活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建其 黄丽瑛 +2 位作者 陈新建 翁志洁 张椿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1-618,共8页
为研究芳烷酮哌嗪类新化合物SIPI5047的非阿片类中枢镇痛活性,以哌嗪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SIPI5047,通过多种动物模型研究SIPI5047的体内镇痛活性、作用机制、作用类型及药物成瘾性。研究表明:SIPI5047具有明显镇痛活性,其镇痛强度... 为研究芳烷酮哌嗪类新化合物SIPI5047的非阿片类中枢镇痛活性,以哌嗪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SIPI5047,通过多种动物模型研究SIPI5047的体内镇痛活性、作用机制、作用类型及药物成瘾性。研究表明:SIPI5047具有明显镇痛活性,其镇痛强度与吗啡相当,远强于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SIPI5047不具有解热和抗炎作用,但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SIPI5047与μ阿片受体无明显亲和力,对NMDA受体多胺位点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SIPI5047多次用药不产生身体与精神依赖作用。SIPI5047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的新型非阿片类镇痛剂,具有作为非成瘾性镇痛新药深入研究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I5047 合成 非阿片类中枢镇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芳甲酰基脲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8
8
作者 董兴高 颜玲 +1 位作者 宋新建 杜银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To synthesize and evaluat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ove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the corresponding title aroyl urea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2-amino-5-(3-pyridyl)-1,3,4-thiadiazole with aroyl isocya... To synthesize and evaluat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ove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the corresponding title aroyl urea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2-amino-5-(3-pyridyl)-1,3,4-thiadiazole with aroyl isocyanates.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in vitro were tested by disk diffusion methods and broth microdilution according to M-27A protocol recommended by NCCLS. Twelve new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MS, IR,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biological screening tes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compounds have some antifungal activities in vitro. Aroyl ureas incorporating pyridyl thiadiazole ring may be developed as novel antifungal candidate drugs and are worthwhile to be further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甲酰基脲 1 3 4-噻二唑 合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11-去甲胡桐素A的合成方法改进及其药理学评价(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琳 张兴权 +10 位作者 陈鸿珊 陶佩珍 李燕 白玉 扈金萍 马涛 邢振堂 彭宗根 周春梅 高琦 刘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718,共12页
本文发展一个实用改进方法以合成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11-去甲胡桐素A[(±)-1],方法改进包括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与正丁酰乙酸乙酯在饱和氯化氢甲醇存在下,经过Pechmann反应生成5,7-双羟基-4-正丙基香豆... 本文发展一个实用改进方法以合成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11-去甲胡桐素A[(±)-1],方法改进包括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与正丁酰乙酸乙酯在饱和氯化氢甲醇存在下,经过Pechmann反应生成5,7-双羟基-4-正丙基香豆素(3),再与巴豆酸用多聚磷酸作溶剂及催化剂进行酰化,同时分子内环合得到收率为70%关键中间体苯并二氢吡喃酮(4),并与缩醛1,1-二乙氧基-3-甲基-2-丁烯用微波辅助催化得到苯并吡喃(6),最后用Luche还原以CeCl3.7H2O作催化剂,在低温下经NaBH4选择性还原化合物(6)得到目标产物即消旋11-去甲胡桐素A(±)-1。上述4步反应总收率32%,比原方法提高1倍。体外研究表明(±)-1对HIV-1(野株)及耐药株均有明显抑制逆转录酶和P24抗原的活性,(±)-1在细胞培养内分别与作用机制不同的3种治疗艾滋病药物(AZT、T-20、Indinavir)都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小鼠急性毒性,(±)-1的LD50灌胃给药为735.65 mg.kg-1,腹腔给药为525.10 mg.kg-1。小鼠灌胃给与(±)-1血浆峰浓度(Cmax)与药时曲线面积AUC0-∞分别为0.54μg.mL-1及1.08(μg.mL-1).h。为了初步观察(±)-1的体内药效,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小鼠腹腔注射1次(±)-1或临床有效对照药奈韦拉平,30 min和60 min后血清有相似的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实验结果提示去甲11-胡桐素A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去甲胡桐素A 人免疫缺陷病毒 协同作用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氨基4-烷氧亚胺基-1-哌啶基)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菌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秀云 郭强 +4 位作者 王玉成 刘秉全 刘明亮 孙兰英 郭慧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9-827,共9页
为寻找新的更加优秀的喹诺酮类抗菌药,设计合成了21个7-(3-氨基-4-烷氧亚胺基-1-哌啶基)喹诺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内外抗菌活性。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HRMS得到确证,并用单晶X-衍射分析确定其双键构型。化合物14a和14m表现出优秀的广谱... 为寻找新的更加优秀的喹诺酮类抗菌药,设计合成了21个7-(3-氨基-4-烷氧亚胺基-1-哌啶基)喹诺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内外抗菌活性。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HRMS得到确证,并用单晶X-衍射分析确定其双键构型。化合物14a和14m表现出优秀的广谱抗菌活性,它们对所实验的12株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总体上明显优于3个对照药,特别是对包括MRSA和MRSE在内的金葡菌和表葡菌的活性是吉米沙星和巴罗沙星的4~16倍、左氧氟沙星的8~64倍。它们对金葡菌的MIC值分别是0.25~1mg·L-1和0.125~1mg·L-1,对表葡菌的MIC值分别是0.5~4mg·L-1和1~8mg·L-1,对小鼠系统感染的体内保护作用与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基本相当(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氟喹诺酮 化学合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烷酮哌嗪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镇痛活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建其 黄丽瑛 +2 位作者 陈建新 翁志洁 张椿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6-1175,共10页
以中枢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多胺调节位点为靶点,设计合成芳烷酮哌嗪类全新化合物并研究它们的镇痛活性。哌嗪经甲酰基保护后,与相应的卤代芳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以小鼠扭体法、大鼠热板法、大鼠光热甩尾法等动物体内镇... 以中枢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多胺调节位点为靶点,设计合成芳烷酮哌嗪类全新化合物并研究它们的镇痛活性。哌嗪经甲酰基保护后,与相应的卤代芳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以小鼠扭体法、大鼠热板法、大鼠光热甩尾法等动物体内镇痛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镇痛活性。共合成6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证。镇痛药理试验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及作为新型非阿片类镇痛药开发的潜在价值。化合物I12,I14,I21和I37在三种镇痛模型上均显示很强的镇痛活性,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烷酮哌嗪类化合物 合成 镇痛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氮芥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稳 赵永梅 +3 位作者 王玉霞 谢松强 赵瑾 王超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27-1329,共3页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soprenoid and aliphatic saturated alcohols as modificator on benzoic nitrogen mustard,the intermediate 4-[N,N-bis(2-chloroethyl)amino] benzoic acid 4 was prepared in four steps utilizing p-a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soprenoid and aliphatic saturated alcohols as modificator on benzoic nitrogen mustard,the intermediate 4-[N,N-bis(2-chloroethyl)amino] benzoic acid 4 was prepared in four steps utilizing p-amino benzoic aci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Target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of DCC/DMAP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ix new est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1H NMR,13C NMR and MS.Antitumor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using MTT assay.The result showed that some derivatives were more potent than the intermediate 4,and compound 5c modified with dodecanol exhibited similar activity to the commercial drug melphal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氮芥 合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烷胺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艳萍 李卓荣 +1 位作者 曹珏 陶玉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2-395,共4页
为了寻找新的神经元保护剂,合成了7个新的1位氮取代的金刚烷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MS-FAB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法初步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体外对... 为了寻找新的神经元保护剂,合成了7个新的1位氮取代的金刚烷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MS-FAB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法初步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体外对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500μmol.L-1谷氨酸能够引起神经元细胞发生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细胞死亡率升高,MTT值明显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加入一定浓度的化合物能够显著提高谷氨酸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的MTT代谢率,降低细胞死亡率,而且进一步研究显示化合物3d和4 c能显著降低LDH漏出率,对谷氨酸损伤的神经细胞体外模型显示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美金刚胺 衍生物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氮杂十环及其铂(II)配合物的合成以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双生 张群英 +2 位作者 秦凯 鲁传华 谢复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0-494,共5页
为了寻找具有优良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合成了一种新的1,4,7-三氮杂十环配体及其铂(II)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谱、差热分析和电导方法表征。体外生物活性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用抑瘤率和相对生... 为了寻找具有优良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合成了一种新的1,4,7-三氮杂十环配体及其铂(II)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谱、差热分析和电导方法表征。体外生物活性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用抑瘤率和相对生长率测定了人肝瘤(CA)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显示铂(II)配合物(C)具有抗人肝癌瘤(CA)作用。其中剂量为12 mg.kg-1抗瘤活性与对照药相当,它的半数致死量为853.6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大环 配合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吡喃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汤磊 杨玉社 嵇汝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合成了13个苯并吡喃类化合物,用3T3-L1前脂肪细胞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促脂肪细胞分化活性筛选,并用db糖尿病小鼠模型对化合物8进行了降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1在3T3-L1脂肪细胞模型上表现出较强的促脂肪细胞分化活性,化合物... 合成了13个苯并吡喃类化合物,用3T3-L1前脂肪细胞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促脂肪细胞分化活性筛选,并用db糖尿病小鼠模型对化合物8进行了降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1在3T3-L1脂肪细胞模型上表现出较强的促脂肪细胞分化活性,化合物8能显著降低db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吡喃 合成 3T3-L1细胞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环核苷膦酸L-氨基酸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傅晓钟 江赛红 +1 位作者 杨玉社 嵇汝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503,共9页
设计合成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非环核苷膦酸双L-氨基酸酯系列衍生物。以adefovir dipivoxil为先导化合物,根据核苷L-氨基酸酯前药提高生物利用度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结果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非环核苷膦酸... 设计合成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非环核苷膦酸双L-氨基酸酯系列衍生物。以adefovir dipivoxil为先导化合物,根据核苷L-氨基酸酯前药提高生物利用度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结果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非环核苷膦酸双L-氨基酸类化合物,确定其结构,并通过测定其对HepG2 2.2.15细胞分泌的HBV-DNA的抑制作用评价其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发现8个adefovir双L-氨基酸类化合物可显示不同程度活性,其中化合物11的抗病毒活性最强、选择性指数最高(EC500.095 2μmol.L-1,SI 69523)。以上研究提示L-氨基酸酯策略可适用于非环核苷膦酸的前药修饰,以期发现有效抗HBV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环核苷膦酸 L-氨基酸 前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楚勇 徐鸣夏 吕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04-909,共6页
目的 设计、合成三唑类抗真菌新化合物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 分别以咪康唑和伊曲康唑为先导化合物 ,根据相关构效关系进行设计并合成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 96孔微量稀释法测定各新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合成了 12个 1 三唑基... 目的 设计、合成三唑类抗真菌新化合物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 分别以咪康唑和伊曲康唑为先导化合物 ,根据相关构效关系进行设计并合成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 96孔微量稀释法测定各新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合成了 12个 1 三唑基 2 氟代苯基 3 取代氨基 2 丙醇类新化合物 (M )和 13个 2 取代苯基 5 三唑甲基 5 氟代苯基 N 取代恶唑烷类新化合物 (A) ,用MS ,1 HNMR确证结构。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抑制活性 ,其中A10 ,A12 ,A13的活性强于对照品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且对酵母菌亦显示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A10 ,A12 ,A13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 氟代苯基 取代丙醇 取代恶唑烷 抗真菌 合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环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弟灶 王存英 +3 位作者 潘显道 刘红岩 付招娣 吴松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 研究在喜树碱类化合物A环9,10位上增加一个六元环后,所得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 方法分别以10 羟基喜树碱和7 乙基 10 羟基喜树碱(SN 38)为原料,通过三或四步反应得到一系列相应的A环上修饰的喜树碱衍生物,用MTT法评价... 目的 研究在喜树碱类化合物A环9,10位上增加一个六元环后,所得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 方法分别以10 羟基喜树碱和7 乙基 10 羟基喜树碱(SN 38)为原料,通过三或四步反应得到一系列相应的A环上修饰的喜树碱衍生物,用MTT法评价了它们的细胞毒活性,用小鼠肝癌H22评价它们体内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5 个六环喜树碱衍生物为目标化合物,10个衍生物为新化合物。结论喜树碱A环的9,10位增加一个“1,4 氧嗪 2 酮”六元环后,其抗肿瘤活性要比喜树碱或10 羟基喜树碱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六环喜树碱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H)-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胜利 蒋宇扬 +4 位作者 冯玉萍 刘世英 高红核 张玫 万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1-746,共6页
将6-溴甲基-2-甲基-4(3H)-喹唑啉酮在无水磷酸钾存在下与二硫化碳以及不同的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侧链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其结构经ESI-MS,1HNMR,元素分析或HRMS所证实。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8a^8q对人慢... 将6-溴甲基-2-甲基-4(3H)-喹唑啉酮在无水磷酸钾存在下与二硫化碳以及不同的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侧链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其结构经ESI-MS,1HNMR,元素分析或HRMS所证实。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8a^8q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q对K562和Hela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0.5和12.0μmol.L-1,因而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H)-喹唑啉酮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芳亚胺基-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大永 向华 +1 位作者 徐云根 华维一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设计、合成新的2-芳亚胺基-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活性。方法运用N-氯乙酰-1,2,3,4-四氢异喹啉或N-氯乙酰邻苯二甲酰亚胺与取代硫脲反应,简便地合成了15个新的2-芳亚胺基-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测试新... 目的设计、合成新的2-芳亚胺基-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活性。方法运用N-氯乙酰-1,2,3,4-四氢异喹啉或N-氯乙酰邻苯二甲酰亚胺与取代硫脲反应,简便地合成了15个新的2-芳亚胺基-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测试新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NOS抑制活性。结果和结论合成了15个新的2-芳亚胺基-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大部分反应收率大于65%。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用1H NMR,IR,MS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NOS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噻唑烷酮 异硫脲 NOS抑制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