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感市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付汉东 陆敏 +1 位作者 夏耀宗 郑淑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调查孝感市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方法对2007—2011年孝感市7个县(市)区发生的1 36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孝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1 369例,死亡率为6.37‰(1 369/214 857),不同年份死... 目的调查孝感市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方法对2007—2011年孝感市7个县(市)区发生的1 36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孝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1 369例,死亡率为6.37‰(1 369/214 857),不同年份死亡率年均递减率为0.53‰。男性儿童死亡率为5.46‰(716/131 063),女性儿童为7.79‰(653/83 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5,P<0.01)。1 369例死亡儿童年龄≤7 d者679例(占49.60%),8~28 d者121例(占8.84%),29~364 d者273例(占19.94%),1~4岁者296例(占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38,P<0.01)。城市儿童死亡率为5.14‰(542/105 427),农村为7.56‰(827/109 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5,P<0.01)。城市儿童患病死亡469例(占86.53%),意外死亡(包括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等)73例(占13.47%);农村患病死亡633例(占76.54%),意外死亡194例(占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8,P<0.01)。城市儿童主要患病死亡原因构成前3位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农村儿童主要患病死亡原因构成前3位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肺炎。结论孝感市近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有所减少,其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应加强孕产妇围产期的管理,强化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提高儿童疾病诊治水平、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增强社会医疗保障能力和儿童救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死亡 死亡原因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人群死因监测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万丽 武艳芬 +2 位作者 周吉坤 蔡建宁 张世勇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911-912,共2页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2009至2012年死因监测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09至2012年所有报告死亡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至2012年报告死亡病例的死亡地点构成存在差异(χ2=9150.21,P<0.01),在医院病房、急诊室去世...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2009至2012年死因监测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09至2012年所有报告死亡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至2012年报告死亡病例的死亡地点构成存在差异(χ2=9150.21,P<0.01),在医院病房、急诊室去世的比例逐年减少,而在家中死亡的病例比例成逐年增加的趋势,造成《死亡医学证明书》可信度存在偏差;2009至2012年自杀者死亡地点构成存在差异(χ2=32.71,P<0.01),在医院病房、急诊室死亡的自杀病例成逐年减少的趋势,而在家死亡的比例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家自杀死亡人数最多,存在自杀病例存在漏报和死亡原因瞒报情况。结论加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使用与管理是降低漏报、提高死因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地点 死亡医学证明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医学、稳态与猝死 被引量:8
3
作者 彭如心 苗伟力 周世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956-2960,共5页
学术背景:临床研究发现心率变异性与植物性神经系统、亚健康及猝死密切相关,理论医学研究总结了一些混沌医学和稳态相关理论。但至今为止未见将二者结合对临床现象进行系统解释并总结出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和预防猝死的有效指标。目的:用... 学术背景:临床研究发现心率变异性与植物性神经系统、亚健康及猝死密切相关,理论医学研究总结了一些混沌医学和稳态相关理论。但至今为止未见将二者结合对临床现象进行系统解释并总结出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和预防猝死的有效指标。目的:用混沌医学和稳态相关理论阐述、植物神经、亚健康及猝死的关系。为实践中应用心率变异性评价亚健康状态和预防猝死提供理论依据。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haoticmedicine,heartratevariability(HRV),Suddendeath,Sub-health,homoesta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博客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混沌医学,心率变异性,猝死,亚健康,稳态,"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56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混沌医学及与心率变异性、猝死、亚健康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选取其中的30篇文献的来源主要是混沌医学,心率变异性,猝死,亚健康,稳态等方面的综述、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和相关博客发表在网上的文章。资料综合:①任何一个多细胞、多系统组成的个体,存在着至少三级混沌系统,整体混沌系统、维持血压的心血管混沌系统和细胞混沌系统。健康状态是三级混沌系统均处于正常状态。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是某些细胞或心血管系统代谢障碍,反馈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过度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率变异性下降,导致混沌系统处于亚稳态。②根据混沌医学和稳态理论,个体的混沌运动可能处于4种状态:健康、疾病、亚健康和猝死之前的失稳边缘状态。健康时机体处于稳态,疾病和亚健康时机体处于亚稳态,可能某种因素导致健康状态发展成亚健康和疾病,他们可能互相转化,并且二者都可能因失稳导致猝死。③中枢神经系统极度紧张,交感神经极度兴奋,整体混沌运动处于失稳的边缘,受刺激导致系统迅速失稳,表现为不能维持动脉血压而猝死。结论:长期健康状态无法预测,但可以通过短期心率变异性的测试结果预测一两天的健康状况,通过定期或每天清晨512次心率变异性测试的动态观察,可以判断一个人睡眠之后的健康状态,以及整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并推测其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或处于失稳边缘的可能发生猝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医学 稳态 心率变异性 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心肌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政 王晓燕 陈新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病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fos蛋白作为SCD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6例尸检病例(SCD组46例、冠心病非猝死组20例及阴性对照组20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病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fos蛋白作为SCD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6例尸检病例(SCD组46例、冠心病非猝死组20例及阴性对照组20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其表达差异。结果①自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30min的SCD者心肌组织c-fos蛋白呈阳性表达;②自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30min的SCD者仅个别病例心肌组织出现了c-fos蛋白的弱阳性表达;③冠心病非猝死组病例仅有3例出现了微弱的c-fos蛋白阳性表达;④阴性对照组没有出现阳性表达。结论c-fos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自症状出现至死亡时间>30min的SCD案例确诊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猝死 c—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及其与全因死亡的关系
5
作者 王迪 王琦 秦文涛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617-1621,1636,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及其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建华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7例。根据基线hs-cTnI水平四分位数的不同分为Q1组(n=43)、Q2组(n=45)、Q3组(n=42)和Q4组(n=47),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及其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建华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7例。根据基线hs-cTnI水平四分位数的不同分为Q1组(n=43)、Q2组(n=45)、Q3组(n=42)和Q4组(n=47),分析4组基线资料差异;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收集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线hs-cTnI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基线hs-cTnI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4组糖尿病病史占比、血小板、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平均基线hs-cTnI高于非死亡病例[(131.62±7.85)ng/mL vs(81.49±5.11)ng/mL,P<0.05];Q4组全因死亡占比高于Q1、Q2、Q3组(P<0.05);经Kaplan-Meier分析发现,Q4组生存率低于Q1、Q2、Q3组(Log-rankχ^(2)=8.672、7.112、7.06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hs-cTnI>117.15 ng/m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发生率最高(HR=3.572,95%CI=2.035~6.26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基线hscTnI<63.72 ng/mL为参照,基线hs-cTnI>117.15 ng/mL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HR=3.117,95%CI=1.567~6.203);经校正年龄、性别及生化指标后,基线hs-cTnI>117.15 ng/m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为2.643(95%CI=1.328~5.259)。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基线hs-cTnI与全因死亡密切相关,其水平增高可能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超敏肌钙蛋白I 死亡率 LOGISTIC模型 比例危险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食海洛因死亡60例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仕美 臧贵勇 +1 位作者 王杰 汪元河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对吸食海洛因死亡病例的法医学特点进行分析,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资料。方法:收集60例吸食海洛因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吸毒史及死亡原因,对尸表检验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0... 目的:对吸食海洛因死亡病例的法医学特点进行分析,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资料。方法:收集60例吸食海洛因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吸毒史及死亡原因,对尸表检验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0例吸食海洛因死亡案例男性多于女性,20~30岁年龄段最多占40%,71.1%为初中以下学业,无业人员占60%;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多脏器组织高度淤血、水肿。结论:海洛因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低学业及无业人员,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多脏器组织的急、慢性缺氧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法医学 死亡原因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洪仕君 李桢 +2 位作者 李利华 杨红川 王贵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并发症 猝死 心脏 病因学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红香 李金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4774-4775,共2页
目的:调查我院5 a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第一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年龄分布主要为早期新生儿;户籍地本市郊... 目的:调查我院5 a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第一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年龄分布主要为早期新生儿;户籍地本市郊县者最多,外地和弃婴逐渐增加;死亡儿童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健康教育,降低新生儿死亡,减少儿童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死亡率 死亡原因 河南/流行病学 回顾性研究 儿童 学龄前 婴儿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拔牙致死1例
9
作者 赵洁 张英 +1 位作者 丁振江 李金萍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9期1660-1660,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拔牙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猝死致医疗纠纷42例尸检病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翠萍 黄德妤 +2 位作者 黄代勇 周姝雯 陈翔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目的:分析猝死致医疗纠纷病例的死因,评价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42例猝死致医疗纠纷病例,于死亡48 h内尸检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死亡原因、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猝死病例年龄及发生猝死的医院级别。结果:17例猝死原因为... 目的:分析猝死致医疗纠纷病例的死因,评价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42例猝死致医疗纠纷病例,于死亡48 h内尸检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死亡原因、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猝死病例年龄及发生猝死的医院级别。结果:17例猝死原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16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5.58%;11例为呼吸系统疾病,9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18.1%;42例猝死病例年龄10 d^65岁,35岁以上者20例,占47.6%,≤10岁年龄组占30.9%;猝死病例多发生在1、2级医院,分别占52.3%和33.3%。结论:临床误诊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提高1、2级医院的诊疗水平是降低临床猝死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医疗纠纷 尸体解剖 死亡原因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美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66-2867,共2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降低SCD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诊断为SCD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CD发生的时间、病因、诱因,探讨其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关系。结果 (1)时...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降低SCD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诊断为SCD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CD发生的时间、病因、诱因,探讨其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关系。结果 (1)时间:00:00-5:59猝死20例(占27.4%),6:00-11:59猝死32例(占43.8%),12:00-17:59猝死8例(占11.0%),18:00-24:00猝死13例(占17.8%),时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P<0.05)。(2)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42例(占57.5%),缺血性心肌病13例(占17.8%),肥厚型心肌病7例(占9.6%),扩张型心肌病6例(占8.2%),心肌炎3例(占4.1%),风湿性心脏病2例(占2.8%),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5)。(3)诱因:精神刺激29例(占39.7%),剧烈活动及劳累21例(占28.8%),便秘或排便7例(占9.6%),饱餐6例(占8.2%),睡眠中4例(占5.5%),电解质紊乱3例(占4.1%),饮酒2例(占2.7%),发热1例(占1.4%),诱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5)。结论 SCD好发于夜间及晨起,冠心病和精神刺激是其主要病因和诱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参与SCD的发生,识别高危患者,避免诱发因素,有望降低S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自主神经通路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江市金井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12
作者 陈月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32-432,共1页
关键词 儿童死亡率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6年上海市金山区伤害死亡原因及其所致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晓云 马碧萍 孙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了解1990-2016年金山区伤害死因及其所致寿命损失,为制订伤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0-2016年金山居民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潜在寿命损失率、标化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1990-2016年,... 目的了解1990-2016年金山区伤害死因及其所致寿命损失,为制订伤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0-2016年金山居民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潜在寿命损失率、标化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1990-2016年,金山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1.39/10万,占总死亡7.36%,位居死因顺位第4位。伤害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3.24‰,按寿命损失率排名,位居全死因第2位。27年间,伤害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率和标化减寿率均呈下降趋势,前4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溺水。0~岁组首位死因为溺水(死亡率为11.24/10万),15~岁组为交通事故(死亡率为21.21/10万),65岁及以上组则是意外跌落(死亡率为59.78/10万)。按寿命损失率排序,前4位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与意外跌落,寿命损失率在1.12‰~6.36‰之间。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金山居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宜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原因 预期寿命
原文传递
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在死因监测工作中的编码实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姬一兵 王黎君 周脉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3-817,共5页
目的分析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在对死亡个案进行根本死因编码时正确编码和错误编码的原因,以改进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性能,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抽取死亡个案,比较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编码结果与... 目的分析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在对死亡个案进行根本死因编码时正确编码和错误编码的原因,以改进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性能,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抽取死亡个案,比较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编码结果与编码专家所编的正确编码的异同。结果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的编码正确率达到84.76%,同时也存在不能正确反映出死因链上各疾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不能得出正确根本死因编码的问题。结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因链上各疾病填写顺序是否规范及反映各种疾病之间映射关系的编码策略表完整与否是提高根本死因自动编码工具编码正确率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学
原文传递
死因推断及其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勇 王法艳 +3 位作者 马颖 秦侠 陈若陵 胡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67-369,共3页
死因统计资料是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之一,同时也是卫生政策制订的信息支持,但目前死因登记资料也存在覆盖面小和准确性低等不足,死因推断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死因获取工具,本文从方法学角度详细介绍了死因推断的方法要求、具体程序和诊断... 死因统计资料是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之一,同时也是卫生政策制订的信息支持,但目前死因登记资料也存在覆盖面小和准确性低等不足,死因推断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死因获取工具,本文从方法学角度详细介绍了死因推断的方法要求、具体程序和诊断方法,并分析了其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为死因资料的收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登记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洛阳市2005/2008年育龄妇女死亡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卉 包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2264-2265,共2页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病死率。方法:对洛阳市部分地区2005/2008年1 748例育龄妇女死亡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育龄妇女死亡前4位原因为意外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中以中毒、...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病死率。方法:对洛阳市部分地区2005/2008年1 748例育龄妇女死亡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育龄妇女死亡前4位原因为意外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中以中毒、车祸、外伤占前3位。疾病死亡以恶性肿瘤占首位,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关心妇女身心健康,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妇女健康体检,降低育龄妇女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原文传递
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李山山 刘晓剑 +4 位作者 付应斌 吴永胜 马汉武 谢少华 程锦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了解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及特征,为评价深圳市居民死亡风险,采取合适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深圳市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并在深圳市殡仪馆设立死亡登记点进行登记核实,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深圳市2013年居民的... 目的了解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及特征,为评价深圳市居民死亡风险,采取合适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深圳市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并在深圳市殡仪馆设立死亡登记点进行登记核实,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深圳市2013年居民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及特征。结果 2013年深圳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112.23/10万,其中男性(133.66/10万)高于女性(88.28/10万);户籍人口(138.08/10万)高于非户籍人口(101.57/10万)。死因前5位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和死因诊断不明疾病。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有差异。结论深圳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深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切实预防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及促进,降低居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原因 研究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1993-2008年0~14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齐慧 杨琛 +1 位作者 杨黎明 孙乔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2-823,共2页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0~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浦东新区1993-2008年0~14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0~14岁儿童年平均死亡率为44.83/10万,男童死亡率(51.16/10万)高于女童(38.22/10万)。0岁...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0~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浦东新区1993-2008年0~14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0~14岁儿童年平均死亡率为44.83/10万,男童死亡率(51.16/10万)高于女童(38.22/10万)。0岁组死亡率最高(551.77/10万),10~14岁组最低(21.29/10万),儿童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前5位死因分别是伤害、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异常、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其中淹死、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可降低儿童死亡率。有效预防伤害和肿瘤发生,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原因 儿童
原文传递
宁波市2002-2009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梅秋红 许国章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宁波市2002-2009年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9年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1.10/10万,... 目的了解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宁波市2002-2009年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9年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1.10/10万,占儿童死亡的31.59%,其中伤害占婴儿死亡的8.27%。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24.05/10万)高于城市儿童(15.89/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27.90/10万)高于女童(14.18/10万),儿童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6.20%。淹溺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前2位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59.30%和19.23%。儿童伤害YPLL标化率为79.91‰。结论伤害已成为宁波市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尤其是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危害更大,亟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兴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心脏性猝死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心脏性猝死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经过临床推论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相关危险性因素后,...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心脏性猝死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心脏性猝死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经过临床推论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相关危险性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早期预防、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处理是预防以及提高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