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
1
作者 窦莉莉 肖玉强 +3 位作者 石津 冯国强 刘喜婷 李树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结节易破溃,形成火山口样溃疡,可见污垢坏死组织和脓样分泌物,伴恶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鳞状细胞团块,抗酸染色(-)。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皮肤 高分化 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连凤 刘洁 +3 位作者 王德 刘航 柯伟 李进岚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21-1525,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为本省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信息管理系统(LEPMIS系统),采用SPSS22.0和ArcGIS 10.6.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为本省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信息管理系统(LEPMIS系统),采用SPSS22.0和ArcGIS 10.6.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023年贵州省共报告新发现麻风病例699例,新发病例发现率从2014年的0.35/10万下降至2023年的0.14/10万,年发现率为0.20/10万。其中18.60%的患者表现为2级畸残(G2D),2020年以来G2D率呈上升趋势(χ^(2)=4.711,P=0.030)。全省麻风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1.16/10万下降到2023年的0.53/10万。2014-2023年全省新发麻风病例呈现出四种类型的聚集,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和安顺市,2017年后逐渐向黔南地区扩散。结论近年来贵州省内麻风病传播链在县一级可能依然存在,做好流动人口的早期发现和麻风患者家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检查工作,将有效降低麻风致畸致残和在县级的传播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 模型对云南省麻风病的预测
3
作者 殷荣荣 刘志涛 +2 位作者 王晨蕾 赵江 熊立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建立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为云南省麻风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0~2022年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25.0... 目的建立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为云南省麻风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0~2022年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以建立最优预测模型,并对2023年和2024年的新发病例数进行预测。结果经过多次反复分析对照,最终建立ARIMA(1,1,0)模型为最优模型,R2=0.895,该模型的残差是一个白噪声的序列(Ljung-Box Q=20.307,P=0.259),拟合值曲线较为靠近真实值,说明模型拟合能力较好。2023年和2024年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分别为42例、27例,通过将2023年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误差绝对百分比为49.40%(41/83),说明用ARIMA模型来预测云南省新发病例数准确性有待提高。结论可使用ARIMA(1,1,0)模型进行云南省麻风病新发病例数变化趋势预测探索,但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时间序列 ARIMA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麻风病中的水平和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彩霞 徐元品 +1 位作者 邹子宏 周晓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麻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现症麻风患者,5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ENL)的患者,26例治愈麻风患者及56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的百分...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麻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现症麻风患者,5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ENL)的患者,26例治愈麻风患者及56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的百分比。结果:现症组、治愈组、Ⅱ型麻风反应(ENL)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reg的水平分别为:(17.626±8.197 7)%、(38.442±4.761 8)%、(6.380±1.548 2)%和(9.998±1.706 2)%。治愈组与现症组麻风患者的Treg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治愈组的Treg比现症组高(P<0.05),ENL组的Treg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在现症麻风病人中,少菌型患者(PB)及多菌型患者(MB)Treg的百分比分别为:(29.629±7.999 5)%和(15.709±6.480 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9.998±1.706 2)%(P<0.05),并且少菌型患者(PB)的Treg高于多菌型患者(MB)(P<0.05)。结论:治愈组与现症组麻风患者的Tre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Ⅱ型麻风反患者(ENL组)的Treg比正常对照组低,Treg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麻风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CD4+CD25+Foxp3+ TREG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城固县麻风病延迟诊断原因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耀斐 安宁霞 +4 位作者 王惠民 蔺兆星 段刚 干娜 杨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陕西省城固县麻风病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对1999~2004年陕西省城固县新发现和现症麻风病人进行个人访谈;对城固县、乡镇、村级综合医疗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对关键知情人进行个人访谈和一般人群焦点小组讨论。... 目的探讨陕西省城固县麻风病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对1999~2004年陕西省城固县新发现和现症麻风病人进行个人访谈;对城固县、乡镇、村级综合医疗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对关键知情人进行个人访谈和一般人群焦点小组讨论。结果①一般人群对麻风病的认知程度低,患麻风病而不能早期主动就诊。②县、乡镇、村级综合医疗卫生人员对麻风病的认知程度低,不能提供有关麻风病的线索或诊断麻风病。结论①应进一步开展麻风病科普宣传,提高一般人群对麻风病的认识程度,早期主动就诊。②开展县、乡镇、村级综合医疗卫生人员麻风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早期提供麻风病的线索或诊断麻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固县 麻风病 延迟诊断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风病患者外周血IL-10与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彩霞 陆林 +6 位作者 周晓鸿 邹子宏 徐元品 王笑彬 丁文立 张晓虹 李晓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麻风病患者血清IL-10及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分析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探讨IL-10及调节性T细胞引起麻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30例麻风患者及25例正常... 目的:通过检测麻风病患者血清IL-10及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分析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探讨IL-10及调节性T细胞引起麻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30例麻风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10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麻风患者及5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reg细胞的水平。结果:麻风患者血清IL-10浓度(130.00±54.27)pg/ml比对照组(15.64±7.11)pg/ml高(P<0.05);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17.626±8.1977)%比对照组(9.998±1.7062)%高(P<0.05);麻风患者治愈后血清IL-10的浓度与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0.05)。结论:IL-10及Treg细胞的调控失衡可能是引起麻风发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IL-10 TREG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消除麻风运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沈建平 李文忠 +10 位作者 严良斌 余美文 何新国 潘良德 魏中和 戴潜雄 谢根清 张仁群 邱英席 陈庆珑 刘圣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0-81,共2页
目的:通过开展消除麻风运动,评价其在发现病人方面效果。方法:防治机构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举办县级培训班和工作会议。各乡镇负责人和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参加工作会议和培训班,同时通过媒介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运动。在运动中乡... 目的:通过开展消除麻风运动,评价其在发现病人方面效果。方法:防治机构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举办县级培训班和工作会议。各乡镇负责人和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参加工作会议和培训班,同时通过媒介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运动。在运动中乡村医生和群众向医疗机构报告麻风病人可疑线索,然后由麻风专家组成的医疗队确诊。结果:运动中覆盖99个乡、镇的1411个行政村共计135万人口,上报173例麻风可疑线索,共确诊41例麻风,其中多菌型32例,少菌型9例,查菌阳性者24例;2级畸残者16例。永顺县、桑植县和崇义县、上犹县在运动中发现的病人数分别占各县全年发现病人总数的56.3%,77.8%和90%。结论:短时间内发现许多病人说明消除麻风运动可有效地发现隐藏在社区内的病人。消除麻风运动还是对公众一次很好的麻风健康教育,促进了当地麻风的基本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控制 防治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麻风流行县居民麻风知信行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平 陈伟 +4 位作者 靳玲 董璐 杨钢 姚培杰 时学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406,共2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麻风流行地区村民对麻风知识知晓情况,对麻风的态度及行为,为今后更有效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方向。方法在西安市麻风流行较重的地区周至县、蓝田县、户县3个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50名常住居民进行... 目的了解西安市麻风流行地区村民对麻风知识知晓情况,对麻风的态度及行为,为今后更有效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方向。方法在西安市麻风流行较重的地区周至县、蓝田县、户县3个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50名常住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包括调查对象对麻风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结果共计调查了1 067名居民,麻风知识总知晓率为40.44%,文化程度较高者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对象态度和行为总正确率为37.01%,居民获取麻风知识的主要来源为朋友邻居、电视及麻风相关宣传活动。结论麻风流行地区居民对麻风防治知识普遍欠缺,相当比例的村民对麻风病人存在恐惧与歧视,今后需加强对大众的麻风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居民 知识 态度 行为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麻风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荣茂 胡鹭芳 +3 位作者 吴新生 宁涌 何沪 段森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目的 在凉山民族地区 17个县开展麻风健康教育 ,普及麻防知识 ,多发现病人。方法 政府参与举办各乡镇负责人和卫生院长、防疫医生参加的麻风知识培训班 ;新闻媒体和卫生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麻风健康教育活动 ;专业机构收集乡村医生... 目的 在凉山民族地区 17个县开展麻风健康教育 ,普及麻防知识 ,多发现病人。方法 政府参与举办各乡镇负责人和卫生院长、防疫医生参加的麻风知识培训班 ;新闻媒体和卫生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麻风健康教育活动 ;专业机构收集乡村医生及群众向医疗机构报告的麻风可疑线索 ;然后由专业机构派人逐条线索检查确诊。结果 健康教育覆盖 17个县、 6 0 1个乡镇、 3790个村 ,举办短期培训班 5 9期 ,470 7名县、乡、村干部及医务人员参加培训 ,当即报线索 2 2 5条 ,经细菌检查和组织切片确诊 47例。医务人员及群众麻防知识普遍提高。结论 在民族地区开展麻风健康教育必须有政府参与 ,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发现社区内隐藏的病人 ,同时对全社会进行一次很好的麻风健康教育 ,推动消除麻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健康教育 防治 细菌检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流动人口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郑道城 黎明 +2 位作者 孙希凤 王晓华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流动人口麻风病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1990~2006年流动人口麻风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广东省1990~2006年共新发现流动人口麻风病172例,与同期全省户籍人口新发现麻... 目的:探讨广东省流动人口麻风病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1990~2006年流动人口麻风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广东省1990~2006年共新发现流动人口麻风病172例,与同期全省户籍人口新发现麻风病总数的比值为1∶1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现地区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扩展到非发达地区。流动人口麻风病逐渐成为地区的输入性传染源。结论:应出台相关的防治管理规定,加强流动人口麻风病例的监测发现、治疗管理工作,以更好地控制麻风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麻风病 流行病学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风畸残的流行病学调查(Ⅱ):麻风畸形和残疾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国成 李文忠 +23 位作者 叶干运 严良斌 杨忠民 陈祥生 江澄 舒会文 陈建华 郑治菊 花菊香 罗西谷 陶明波 王传基 邵玉生 莫焕春 吕绍泉 贺庭书 吴家庆 乔延郡 陶朗 余炳兴 王厚峥 何效伯 郑逖生 赵辨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7-72,共6页
按WHO残疾分级标准对扬州(10个县市)和东台市14257例畸残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Ⅲ级畸残所占的比例最大(62.04)%眼、手、足畸残只有少数适于外科手术治疗,大多属可防难治者,说明单靠手术刀解决不了所有畸残者的康复问题,而... 按WHO残疾分级标准对扬州(10个县市)和东台市14257例畸残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Ⅲ级畸残所占的比例最大(62.04)%眼、手、足畸残只有少数适于外科手术治疗,大多属可防难治者,说明单靠手术刀解决不了所有畸残者的康复问题,而预防畸残的卫生宣传教育会比修复外科更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畸形 残疾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普及麻风知识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温艳 袁联潮 +7 位作者 杨忠民 李桓英 杨军 杨荣德 李锋 龙恒 刘聪华 余秀峰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1-194,共4页
早期发现病人是在我国实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麻风的关键。作者在云南省文山县进行了麻风健康教育的系统实施,对其结果利用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用前后对比、平行对比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实施麻风健康教育后,乡、村... 早期发现病人是在我国实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麻风的关键。作者在云南省文山县进行了麻风健康教育的系统实施,对其结果利用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用前后对比、平行对比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实施麻风健康教育后,乡、村医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于实验区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区(P<0.01);实验区干预前后对比也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在认识上好于对照区同类人员,能够较好地区分麻风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经普及教育,无论干部、教师、学生和村民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在实验区健康教育前后、实验区干预后与对照区相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广播、医生讲和麻风节宣传的覆盖面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早期发现 麻风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麻风村的历史及沿革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俊玲 马彦强 +7 位作者 徐凌中 刘兴柱 黄思桂 毛志民 郑大有 徐正田 于军 牟华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54-556,共3页
本文根据人们对麻风病的认识程度和麻风村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分三个阶段回顾了山东省麻风村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三个阶段是:萌芽时期,发展壮大时期,萎缩时期。文章认为.当前麻风院(村)继续存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但是,在目前情... 本文根据人们对麻风病的认识程度和麻风村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分三个阶段回顾了山东省麻风村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三个阶段是:萌芽时期,发展壮大时期,萎缩时期。文章认为.当前麻风院(村)继续存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但是,在目前情况下,麻风村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村 历史沿革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风畸残的流行病学调查(Ⅰ)——麻风畸残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国成 李文忠 +23 位作者 叶干运 严良斌 陈祥生 杨忠民 江澄 舒会文 陈建华 郑治菊 花菊香 罗西谷 陶明波 王传基 邵玉生 莫焕春 吕绍泉 贺庭书 吴嘉庆 乔延郡 陶朗 余炳兴 王厚峥 何效伯 郑逖生 赵辨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10,共8页
检查14257例麻风患者,发现其畸残率为56.97%;多菌型中为81.15%,明显高于少菌型的53.04%;复发病人的畸残率十分高,病期越长,畸残率越高,病期40年以上为76.93%,64.54%的畸残发生在发病后2年内。作者对影响畸残的一些因素,如麻风反应... 检查14257例麻风患者,发现其畸残率为56.97%;多菌型中为81.15%,明显高于少菌型的53.04%;复发病人的畸残率十分高,病期越长,畸残率越高,病期40年以上为76.93%,64.54%的畸残发生在发病后2年内。作者对影响畸残的一些因素,如麻风反应,教育和职业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畸残 流行病学 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溪市麻风健康教育的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建军 李玉林 +3 位作者 骆驰 许亚平 郑碧忠 陈晋强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浙江省至1996年底,累计发现麻风16 412名,发现率1954年为4.399/10万;患病率1973年为0.27‰,桐乡市1972年达到2.61‰。1951年开始先后建立了25所麻防机构,开始麻风防治,到1988年全省患病率在0.01‰以下,1994年底全省达到了以县(市)为单位... 浙江省至1996年底,累计发现麻风16 412名,发现率1954年为4.399/10万;患病率1973年为0.27‰,桐乡市1972年达到2.61‰。1951年开始先后建立了25所麻防机构,开始麻风防治,到1988年全省患病率在0.01‰以下,1994年底全省达到了以县(市)为单位在0.01‰以下的指标,1995年底通过卫生部的考核验收。在麻风防治中,我们历来都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目前低流行条件下更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健康教育 流行病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 ~1997 年中国麻风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祥生 李文忠 +1 位作者 江澄 叶干运 《疾病监测》 CAS 1999年第8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麻风 流行病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麻风村住村病人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彦强 徐凌中 +6 位作者 孟庆跃 王俊玲 李林贵 于军 刘秀福 于亚民 单鹏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60-561,共2页
本文利用问卷对山东省三地区县级皮防机构的麻风村住村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麻风村病人具有如下特点:年龄大,男性比例高,在婚率低,残畸重,住村时间长且多为无家可归者。因此,作者认为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应给麻风患者(... 本文利用问卷对山东省三地区县级皮防机构的麻风村住村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麻风村病人具有如下特点:年龄大,男性比例高,在婚率低,残畸重,住村时间长且多为无家可归者。因此,作者认为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应给麻风患者(包括治愈者)更多的支持、帮助与同情,麻风村的取舍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现状 麻风村 麻风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麻风杆菌在裸鼠中的增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荷英 叶顺章 +4 位作者 喻林冲 施美琴 卢婉乔 唐美玉 桑红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58-362,共5页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0);而平行接种的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足垫平均菌量为3.68×10~?,表现为局限性增殖.麻风菌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数期明显延长.对裸鼠体内增殖的抗酸杆菌(AFB)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①不能在可培养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②吡啶提取试验失去抗酸性;③在鼠足垫试验中呈典型的麻风杆菌生长曲线,并对抗麻风药物如氨苯砜,利福平完全敏感。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裸鼠体内增殖的AFB是人麻风杆菌. 从受感染的裸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被感染了的麻风杆菌也能播散到其他脏器和非接种部位;又从接种麻风菌的足垫部位的组织切片中见许多大小菌团;呈现瘤型麻风病变. 上述结果证明了裸鼠实验麻风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对今后开展麻风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杆菌 增殖 裸鼠 鼠定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数列预测模型在麻风病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成科 胡堂玉 +4 位作者 尹昌炳 胡绍洪 张德泽 蒲吉常 唐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发病率的预测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大都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因而常需要大量的样本和典型的概率分布,这些条件在实际中往往难以满足。
关键词 麻风 预测模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基本消灭”后麻风防治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建军 李玉林 +6 位作者 钱崇祖 许亚平 杨雪观 骆驰 桑重阳 余爱如 陈德友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0,共2页
1981年第二次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在本世纪末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1987年第40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也根据中国的提议形成了“走向消灭麻风”的决议(40.35),并于1991年由 WHA 决定要在2000年于全球“消灭”(ekiminati... 1981年第二次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在本世纪末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1987年第40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也根据中国的提议形成了“走向消灭麻风”的决议(40.35),并于1991年由 WHA 决定要在2000年于全球“消灭”(ekimination)麻风(44,9)。这一目标已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防治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