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QP1、Fibulin-5表达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李阳阳 方建 +1 位作者 王晓雪 刘欣欣 《右江医学》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确诊的21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磁共振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确诊的21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收集患者入组时的血清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AQP1和Fibulin-5水平。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血清AQP1、Fibulin-5表达水平与年龄、血清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AQP1、Fibulin-5表达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轻度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相比,重度组患者的血清AQP1和Fibulin-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年龄、CRP、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年龄、CRP、TNF-α、IL-6、IL-8对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的血清AQP1和Fibulin-5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P<0.05)。AQP1和Fibulin-5被视为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病情进展至重度的保护性因素(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AQP1和Fibulin-5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WM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63,联合检测的AUC为0.928,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病变重度患者中血清AQP1、Fibulin-5表达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脑白质病变 病情程度 水通道蛋白1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娄金峰 杨璨宇 +3 位作者 王在斌 姜帆 陶胜忠 牛光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神经导航联合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8-10—2023-1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运用多模态影像融合和神经导航引导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精准穿刺抽吸引流技术治疗的35例...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神经导航联合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8-10—2023-1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运用多模态影像融合和神经导航引导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精准穿刺抽吸引流技术治疗的35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24 h复查头颅CT以判断脑干引流后的残余血肿量,同时依据残余血肿量决定是否注射尿激酶引流。手术前后进行GCS量表评估,术后30 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存活状态,并对存活者进行mRS评估。结果35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无死亡。术后24 h头颅CT复查显示,35例患者的颅内残余血肿量(3.8±1.2)mL,血肿清除率(61.3±26.4)%。术前GCS评分(6.9±3.1)分,术后(9.6±3.2)分,手术前后GC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0 d随访,35例患者中30例存活,5例死亡,病死率14.3%,存活患者mRS评分(3.8±1.0)分。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与神经导航联合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清除脑干血肿,解除血肿对脑干的压迫,避免继发性损伤,从而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多模态 无框架立体定向 神经导航 影像融合 血肿抽吸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周围水肿的关系
3
作者 牛瑞娜 耿迪 +1 位作者 郭艳丽 邓文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脑水肿扩大,将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水肿扩大组及水肿未扩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的MTHFR C677T基因型。结果水肿扩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脑水肿扩大,将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水肿扩大组及水肿未扩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的MTHFR C677T基因型。结果水肿扩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入院72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出血量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水肿未扩大组(P<0.05~0.01)。水肿扩大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CT基因型,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CC组(均P<0.05)。水肿扩大组及水肿未扩大组MTHFR C67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8,P<0.001;χ^(2)=84.1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72 h VEGF水平、MTHFR C677T位点CT基因型及TT基因型是脑出血水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3,95%CI:1.007~1.019,P<0.001;OR=5.534,95%CI:2.426~12.625,P<0.001;OR=33.088,95%CI:9.012~121.479,P<0.001)。校正其他因素后,MTHFR C677CT与MTHFR C677CC的OR为5.53(95%CI:2.426~12.625,P<0.05),MTHFR C677TT与MTHFR C677CC的OR为33.09(95%CI:9.012~121.479,P<0.05)。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的水肿增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4,P=0.044)。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入院时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8,P=0.379),入院72 h 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9,P=0.007)。结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继发水肿扩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 脑出血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XCL12、CCCK-18、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夏文静 陈媛媛 +1 位作者 李义沙 王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7-302,307,共7页
目的 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 目的 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检测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分析影响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XCL12、CCCK-18、MMP-9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3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组52例,预后良好组86例,预后不良率为37.68%。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及年龄、入院时出血量、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2高水平、CCCK-18高水平、MMP-9高水平、高龄及入院时出血量大、NIHSS评分高、收缩压高均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GCS评分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XCL12、CCCK-18、MMP-9 3项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及两两联合预测(P<0.05)。结论 血清CXCL12、CCCK-18、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配体12 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PCT和SAA变化的意义
5
作者 刘红娜 陈兴河 +2 位作者 华红果 王娜 吴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出血(ICH)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05—2023-05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外伤性IC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2例)和未感染组...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出血(ICH)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05—2023-05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外伤性IC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2例)和未感染组(80例),分析感染分布特征以及病原菌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PCT和SAA水平,ROC曲线评价血清PCT和SAA水平预测外伤性ICH术后发生感染的效能。结果42例外伤性ICH患者术后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比54.76%,其次为颅内和胃肠道,占比分别为19.05%、14.29%。感染部位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31%,以肺炎克雷伯菌(16.91%)和铜绿假单胞菌(12.31%)为主;革兰阳性菌占44.61%,以D型溶血性链球菌(13.84%)为主;真菌占3.08%,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3.08%)。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和SAA及联合预测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80、0.885(P<0.05)。血清PCT和SAA联合检测预测术后感染的灵敏度80.36%,特异度85.26%。结论外伤性ICH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D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血清PCT联合SAA检测对外伤性ICH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出血 术后感染 降钙素原 淀粉样蛋白A 血清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晓 马彬 +2 位作者 戴璇 程记伟 张利军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痰热腑实证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的中医发病证候,该证型对急性脑梗死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星蒌承气汤是治疗痰热腑实证的代表方剂之一。研究发现星蒌承...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痰热腑实证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的中医发病证候,该证型对急性脑梗死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星蒌承气汤是治疗痰热腑实证的代表方剂之一。研究发现星蒌承气汤可以通过改善血液黏度、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血脑屏障、减轻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现对痰热腑实型中风及星蒌承气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该方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星蒌承气汤 痰热腑实证 药理作用 炎症反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李建东 高上 +4 位作者 刘永生 李想 孙向 杨震 郭士琨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对收治的80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只愿接受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对收治的80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只愿接受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7d时GC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30d时NSE、IL-6水平情况,比较两组治疗90d时m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心理情绪情况。结果 治疗7d时,研究组GCS评分9-15分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死亡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d时两组NSE水平、IL-6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0d时研究组NSE水平、IL-6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90d时,研究组mRs评分在0-2级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死亡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家属心理不良情绪均有所减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90d时的SDS、SA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相较于常规保守治疗,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幅度更大,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疾病预后有明显改善,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值得积极应用,临床疗效更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炎症反应 不良心理情绪 疾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L23和STC1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陈波 云亚滨 +2 位作者 王伟志 杜俊峰 范宏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3-147,157,共6页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122例为轻症组和体检健康者122例为健康组。HICH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94)和死亡组(n=28)。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23和STC1水平;Spearson法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健康组、轻症组和HICH组血清CCL23(53.32±10.85pg/ml,78.49±11.21pg/ml,112.47±11.53pg/ml),STC1(15.12±2.63ng/ml,19.07±2.58ng/ml,22.15±2.75ng/ml)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967,215.043,均P <0.05)。生存组血清CCL23(108.02±13.51pg/ml),STC1(21.06±3.28ng/ml)水平低于死亡组(127.41±13.55pg/ml,25.83±3.23ng/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95±0.92分)高于死亡组(7.61±0.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3,6.810,7.005,均P <0.001)。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481,-0.426,P <0.001)。CCL23[OR(95%CI):1.240(1.091~1.409)],STC1[OR(95%CI):1.754(1.215~2.533)],GCS评分[OR(95%CI):0.087(0.020~0.382)]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 <0.05)。CCL23,STC1联合预测HICH患者预后的AUC(95%CI)为0.939(0.880~0.974),高于单独诊断(Z=1.974,2.040,P=0.048,0.04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94.68%。CCL23,SCT1高表达患者随访6个月生存率(51.06%,56.86%)低于CCL23,STC1低表达患者(93.33%,9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34.777,23.781,均P <0.05)。结论 重症HICH患者血清CCL23,STC1水平较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CL23,STC1高表达可能预示患者临床结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23 斯钙素蛋白1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麝香治疗脑出血的分子机制
9
作者 刘金响 张艳婷 +1 位作者 殷可婧 荆志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197-203,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麝香治疗脑出血(ICH)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检索BATMAN-TCM数据库得到麝香的有效成分及靶基因;再检索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以及DisGeNET数据库等疾病数据库,从而获得疾病的基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麝香治疗脑出血(ICH)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检索BATMAN-TCM数据库得到麝香的有效成分及靶基因;再检索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以及DisGeNET数据库等疾病数据库,从而获得疾病的基因,同时利用韦恩图将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取交集;然后将韦恩图所得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图形;最后采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成分59种,其中30个化合物有对应的靶点,累计靶点1082个,疾病靶点3686个;上述靶点的韦恩图共得到481个核心基因,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并将网络参数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使用R软件Bioconductor包进行富集分析,其中GO富集分析共涉及297个条目,最终得到具有显著意义的条目,包括生物过程中对有毒物质的反应、细胞组分中的染色质以及分子功能中的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通路富集分析涉及184个条目,通过文献的阅读发现KEGG富集结果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LR)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通路与ICH关系密切。结论麝香可通过多靶点、多维度发挥对ICH的治疗作用,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脑出血 中医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作用靶点 信号通路 关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6-5p通过调控Hippo/YAP通路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赵胜 杨华 +1 位作者 吴钊 蒋鸫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1,350,共7页
目的:探讨miR-16-5p通过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CH模型(Model)组、antagomir阴性对照(antagomir NC)组、miR-16-5p antagomir组、miR-16-5p antagomir+... 目的:探讨miR-16-5p通过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YAP)通路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CH模型(Model)组、antagomir阴性对照(antagomir NC)组、miR-16-5p antagomir组、miR-16-5p antagomir+葫芦素B(Hippo通路激活剂)组、miR-16-5p antagomir+维替泊芬(YAP抑制剂)组,每组18只。除NC组外,其他组大鼠均向右侧纹状体中注入胶原酶Ⅶ构建ICH模型,处理结束后检测神经功能评分;qRT-PCR检测miR-16-5p表达,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im、Bcl2相关X蛋白(Bax)、YAP1、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功能评分、miR-16-5p表达、脑组织含水量、MDA、IL-6、TNF-α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Bim、Bax、p-JNK蛋白表达升高,SOD水平、YAP1蛋白表达降低;miR-16-5p antagomir对ICH大鼠以上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作用;葫芦素B和维替泊芬均能减弱miR-16-5p antagomir对ICH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结论:下调miR-16-5p减轻ICH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Hippo通路、激活YA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miR-16-5p Hippo/Yes相关蛋白通路 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肌钙蛋白T水平、心率变异性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赵洪 张勋 +6 位作者 祝秀蓉 梁世福 赖婷婷 李元斌 何斌 张亚西 吴有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肌钙蛋白T(cTnT)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崇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cTnT水平及24 h心电信号,在动态心电...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肌钙蛋白T(cTnT)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崇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cTnT水平及24 h心电信号,在动态心电图分析基础上进行HRV分析,取24 h HRV时域参数即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比(PNN50)、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进行记录;根据出院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cTnT、SDNN、PNN50和r-MSSD的水平变化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组的cTn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SDNN、PNN50及r-MSSD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TnT水平,低SDNN、PNN50及r-MSSD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cTnT联合SDNN、PNN50及r-MSSD水平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cTnT水平更高,SDNN、PNN50及r-MSSD水平更低,即高cTnT水平,低SDNN、PNN50及r-MSSD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的预后不良相关,cTnT和HRV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肌钙蛋白T 心率变异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N-myc下游调节基因3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郭静川 周涛 +2 位作者 刘吉祥 李晓鹏 张晓平 《中国医刊》 202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N-myc下游调节基因3(NDRG3)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88例)和预... 目的分析外周血N-myc下游调节基因3(NDRG3)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88例)和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3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DRG3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脑出血量、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生长因子、NDRG3水平均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GCS评分、脑出血量、NDRG3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1.32为最佳截断值,NDRG3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 0.658~0.881),敏感度为70.97%,特异度为89.77%。结论外周血NDRG3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且NDRG3水平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N-myc下游调节基因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中药结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水肿标志物和功能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周胜男 宋雅婷 +2 位作者 王旭欣 马少瑾 高丽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通腑中药结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水肿标志物及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联合组,每组51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通腑中药结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水肿标志物及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联合组,每组51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采用通腑中药结合西医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水肿体积、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反应指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肿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以及临床疗效、功能预后[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14 d后,联合组水肿体积、颅内压、NIHSS评分低于西医组,GCS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3、14 d后,联合组血清TNF-α、CRP、IL-6、NF-κB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3、14 d后,联合组血清MMP-9、AQP4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04%(50/51),高于西医组的84.31%(43/51,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功能预后优良率为94.12%(48/51),高于西医组的78.43%(40/51,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腑中药结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并提高患者功能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通腑中药 颅内压 炎症反应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水通道蛋白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曹齐 李文杰 +1 位作者 王强 陈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雄性SD大鼠SAH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RAP组和三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各2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潜伏期时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雄性SD大鼠SAH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RAP组和三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各2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潜伏期时间及穿越原平台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评价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严重程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器超微结构,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4组间大鼠潜伏期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潜伏期时间由短到长、穿越原平台次数由多到少、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由低到高均依次为sham组、RAP组、SAH组和3-MA组,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sham组、3-MA组、SAH组和RAP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P可增强自噬活性,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为临床治疗早期脑损伤(EBI)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对卒中防治策略的影响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东亚 胡哲淇 +2 位作者 柯志鸿 毛程璐(综述) 徐运(审校)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作为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和步态障碍等多种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在本综述中,我们概述了CMBs介导的临床症状,评估CMBs是否会影响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结局,以及... 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作为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和步态障碍等多种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在本综述中,我们概述了CMBs介导的临床症状,评估CMBs是否会影响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结局,以及其对卒中防治策略的影响。我们研究发现,CMBs的负荷和分布可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发病风险、治疗预后及功能恢复。且在静脉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的治疗中,CMBs的存在与再灌注治疗后脑出血的风险密切相关。探索早期检测CMBs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优化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临床症状 脑卒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neural stem cell exosomes improve blood-brain barrier func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by activating astrocytes via PI3K/AKT/MCP-1 axis
16
作者 Conglin Wang Fangyuan Cheng +9 位作者 Zhaoli Han Bo Yan Pan Liao Zhenyu Yin Xintong Ge Dai Li Rongrong Zhong Qiang Liu Fanglian Chen Ping Le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2期518-532,共15页
Cerebral edema caused by blood-brain barrier injur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poor prognosis.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neural stem cell exosomes(hiPSC-NSC-Exos)... Cerebral edema caused by blood-brain barrier injur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poor prognosis.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neural stem cell exosomes(hiPSC-NSC-Exos)have shown potential for brain injury repair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hiPSC-NSC-Exos on blood-brain barrier preservation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tranasal delivery of hiPSC-NSC-Exos mitigated neurological deficits,enhanced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and reduced leukocyte infilt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dditionally,hiPSC-NSC-Exos decreased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activated astrocytes,and decreased 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ike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post-intracerebral hemorrhage,thereby improving 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RNA sequencing indicated that hiPSC-NSC-Exo activated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astrocytes and decrease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secretion,thereby improving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Treatment with the PI3K/AKT inhibitor LY294002 or the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neutralizing agent C1142 abolished these effects.In summary,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hiPSC-NSC-Exos maintains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in part by downregulating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secret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astr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ASTROCYTE blood-brain barrier cerebral edema EXOSOMES 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ural stem cells NEUROINFLAMMATION 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清蛋白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魏狄杨 袁杰 方建江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创伤性脑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等^([1])。其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进行干预,易引发血肿、颅内压升高等继发性脑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2])。目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降低颅... 创伤性脑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等^([1])。其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进行干预,易引发血肿、颅内压升高等继发性脑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2])。目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压,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人血白蛋白 创伤性脑出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王相相 洪旋科 +1 位作者 刘光辉 周春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CR5)、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6(sIL-6R)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CR5)、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6(sIL-6R)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30 d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72例)和转归不良组(24例),对比不同脑出血严重程度、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血肿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比两组入院时、治疗2周后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分析治疗2周后血清各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2周后转归不良组血清CCR5、CXCL12、sIL-6R均大于转归良好组(P<0.05);对比不同脑出血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大血肿>中血肿>小血肿(P<0.05);对比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重度神经缺损>中度神经缺损>轻度神经缺损(P<0.05);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与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各指标联合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变化与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密切相关,对评估脑出血病情程度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疾病转归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lesterol metabolism: physiological versus pathological aspects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19
作者 Ruoyu Huang Qiuyu Pang +4 位作者 Lexin Zheng Jiaxi Lin Hanxi Li Lingbo Wan Tao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4期1015-1030,共16页
Cholesterol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lasma membranes and participates in many basic life functions,such as the maintenance of cell membrane stability,the synthesis of steroid hormones,and myelination.Cholesterol ... Cholesterol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lasma membranes and participates in many basic life functions,such as the maintenance of cell membrane stability,the synthesis of steroid hormones,and myelination.Cholesterol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e brain contains 20%of the whole body’s cholesterol,80%of which is located within myelin.A huge number of processes(e.g.,the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pathway and liver X receptor pathway)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 the brain via mechanisms that include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intracellular transport,and efflux.Certain brain injuries or diseases involving crosstalk among the processes above can affect normal cholesterol metabolism to induce detrimental consequences.Therefore,we hypothesized that cholesterol-related molecules and pathways can serve a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s the most severe hemorrhagic stroke subtype,with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Historical cholesterol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oreover,secondary pathological change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re associated with cholesterol metabolism dysregulation,such as neuroinflammation,demyelination,and multiple type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in the brain has been found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n this paper,we review normal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e mechanisms known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turbance of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nd the links between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cell death.We also review several possible and constru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identified based on cholesterol metabolism to provide cholesterol-based perspectives and a reference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death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YELINATION therapeutic targ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ernal and fetal death associated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during pregnancy:A case report
20
作者 Jin Li Qing-Yan Zhang +1 位作者 Mei-Hong Zhang Shan-Yun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5年第10期53-58,共6页
BACKGROUND 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 is a rare but serious condition that can lead to high maternal mortality and fetal loss.Instances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b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particularly with subs... BACKGROUND 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 is a rare but serious condition that can lead to high maternal mortality and fetal loss.Instances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b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particularly with subsequent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arrest,are rarely reported.CASE SUMMARY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35-year-old woman,at 36+5 weeks of gestation,who presented with paroxysmal epigastric pain accompanied by low back pain,nausea,and vomiting.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B-ultrasound imaging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nd initially managed conservatively.However,3 hours after admission,the patient experienced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arrest,and the fetus died.In this case,the adverse outcomes occurred due to the lack of aggressive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an act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CONCLUSION Implementing aggressive fluid resuscitation to sustain tissue perfusion,alongside the proactive evaluation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that suppress 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inhibit pancreatic enzyme activity,may be beneficial in mitigating the risk of a severely adverse prognosis.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during pregnancy requires careful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a thorough evaluation of the risks and benefits regarding the continuation or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and a focus on safeguarding both maternal and fet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REGNANCY Cardiac arrest Fetal death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