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0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威 张伟 +1 位作者 代林林 曲学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舌癌切除后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再造术对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6例舌癌切除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创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术式修复缺损,外周血管条件差、缺损组织量较大的患者采... 目的:探讨舌癌切除后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再造术对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6例舌癌切除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创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术式修复缺损,外周血管条件差、缺损组织量较大的患者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具备良好的外周血管状态,缺损组织量相对较小,且皮瓣可以覆盖的区域与患者舌部切除后的缺损相匹配,则选择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按照皮瓣修复方法分为股前外侧肌皮瓣组(43例)和胸大肌皮瓣组(43例)。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受区及周围均未出现炎症,舌体形状正常,全部成活,移植皮瓣颜色、质地、弹性、皮温良好。股前外侧肌皮瓣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胸大肌皮瓣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舌肌运动评分提高(P<0.05),且股前外侧肌皮瓣组舌肌运分显著高于胸大肌皮瓣组(P<0.05)。术后6个月舌根音语音清晰度(Phonetic intelligibity,PI)值、舌尖音PI值、边音PI值较同组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股前外侧肌皮瓣组MTF评分显著高于胸大肌皮瓣组(P<0.05)。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显著低于胸大肌皮瓣组(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癌切除后患者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及胸大肌游离皮瓣修复再造术均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改善,但股前外侧肌游离皮瓣修复再造术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运动功能及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胸大肌皮瓣 舌再造 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舌鳞癌MRI浸润深度与病理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伟 韩晓峦 +5 位作者 杨质彬 何阿仃 韩楠男 张春叶 阮敏 王元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74-979,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的术前磁共振浸润深度(MRI depth of invasion,MRI-DOI)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pathologic DOI,p-DO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 目的:探讨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的术前磁共振浸润深度(MRI depth of invasion,MRI-DOI)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pathologic DOI,p-DO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TSCC患者入组,测量p-DOI,分析p-DOI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回顾性测量MRI-DOI,研究MRI-DOI与p-DO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共52例,p-DOI为1~30 mm,平均值(8.5±5.5)mm;p-DOI>5 mm时,P-DOI与肿瘤大小(P=0.021)、肿瘤部位(P=0.047)显著相关;p-DOI≥10 mm时,p-DOI与颈部Ⅲ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0);p-DOI>7 mm时,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最密切相关(P=0.048)。MRI-DOI为3.1~19.9 mm,平均值为(10.3±4.3)mm;MRI-DOI≥10 mm时,与原发性舌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43)。MRI-DOI测量值总体略高于p-DOI,平均差值为1.94 mm,相关性较强(r=0.831,P<0.001)。结论:基于MRI的术前放射学DOI测量有助于估计TSCC的术后p-DOI,有助于术前预测肿瘤的侵袭深度,对原发性舌鳞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黏膜癌变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3
作者 刘华 岳万远 +3 位作者 邵帅 孙家平 杨莹 代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8,共10页
目的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特征,探讨舌癌中DNA甲基化的规律。方法用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诱导C57BL/6J小鼠舌黏膜癌变,分别取第0、12、28周的舌黏膜(分别代表正常、癌前病变和癌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甲... 目的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特征,探讨舌癌中DNA甲基化的规律。方法用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诱导C57BL/6J小鼠舌黏膜癌变,分别取第0、12、28周的舌黏膜(分别代表正常、癌前病变和癌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MeDIP-Seq),在人舌黏膜组织和人舌癌细胞系中,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飞行质谱检测验证转化生长因子贝塔信号蛋白1(SMAD1)的表达和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28周较12周和0周舌黏膜的胞嘧啶鸟嘌呤岛(CGI)甲基化水平均升高,12周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0周。在0、12和28周期间,20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启动子中的差异甲基化呈负相关。与正常黏膜相比,细胞系中SMAD1的mRNA上调,同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结论舌黏膜癌变中伴随DNA甲基化修饰异常,舌癌中SMAD1高表达伴启动子低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发病机制 甲基化 动物模型 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circ-0001862对舌鳞癌细胞表型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柳雪 熊辉 +3 位作者 苏永志 王杨洋 王鹏 陶亚东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hsa-circ-0001862对舌鳞癌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对舌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sa-circ-0001862质粒,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qRT-PCR的方法来验证hsa-circ-0001862与miR-23a-3p的相互作用关系。靶向抑制hsa-circ... 目的研究环状RNAhsa-circ-0001862对舌鳞癌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对舌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sa-circ-0001862质粒,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qRT-PCR的方法来验证hsa-circ-0001862与miR-23a-3p的相互作用关系。靶向抑制hsa-circ-0001862后,利用CCK8实验以及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舌鳞癌细胞的细胞活性及集落形成能力;通过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舌鳞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反映hsa-circ-0001862对舌鳞癌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hsa-circ-0001862与miR-23a-3p能够相互作用,在舌鳞癌细胞中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在Tca-8113细胞中,hsa-circ-0001862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P<0.01),并促进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hsa-circ-0001862与miR-23a-3p相互作用,并且hsa-circ-0001862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抑制的作用,hsa-circ-0001862或可成为治疗舌鳞癌的一个新的生物标记物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circ-0001862 舌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术后患者口腔共鸣与元音声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冯 梁悦悦 +3 位作者 白雅雯 宋驰 张晨晨 张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半舌拉拢缝合组(n=10例)和舌根口底修复组(n=20例)。并同期收集年龄相似的健康陪护人员20例(正常组),其中男15例,女5例。采用构音语音测量与训练仪,采集提取四组人群发/a/、/i/、/u/三个元音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并计算构音运动类参数:下颌距、舌距和F2i/F2u;元音集中类参数:元音清晰度指数(vowel articulation index,VAI)和共振峰集中率(formant centralization,FCR),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2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和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u/音的F1、F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根口底修复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FC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且舌距、VAI均明显低于半舌拉拢缝合组,FCR明显高于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FCR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半舌拉拢缝合组F2i/F2u、VAI均明显低于半舌修复组,FCR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下颌距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舌癌术后患者中舌根口底修复组患者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最为突出,半舌拉拢缝合组患者次之,半舌修复组无明显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临床中应加强舌根口底修复组术后及半舌拉拢缝合组术后患者语音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术后 口腔共鸣 元音声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分析鉴别舌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1
6
作者 江花香 彭云 龚良庚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75-281,288,共8页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MRI的多模态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术前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方法本研究纳入124例经病理证实的舌肿瘤患者(训练队列n=100;试验队列n=24),依次提取每位患者T2脂肪抑制序列(Fat saturated T2 weighted imaging,FS-T2...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MRI的多模态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术前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方法本研究纳入124例经病理证实的舌肿瘤患者(训练队列n=100;试验队列n=24),依次提取每位患者T2脂肪抑制序列(Fat saturated 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及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 weighted imaging,CE-T1WI)图像中瘤内及瘤周0~1.5 mm、>1.5~3 mm、>3~4.5 mm范围影像组学特征。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降维后,采用8种机器学习算法: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随机森林(RandomForest),极度随机森林(ExtraTrees)、多层感知器模型(MLP)和决策树模型(XGBoost、LightGBM)构建影像组学二分类模型。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放射学特征并确定变量以建立临床模型。将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合建立两者的组合模型,并开发了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性能,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每个患者各提取MRI图像的856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剩余27个影像组学特征,其中占比最多的是瘤周3.0~4.5 mm区域特征,其次是肿瘤内部区域特征。在影像组学模型中,L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率和稳健性,其AUC:训练组0.988、测试组0.912,并且优于临床模型。联合模型的鉴别能力较单一模型更高(训练组AUC=0.994,测试组AUC=0.912),决策曲线分析(DCA)提示联合模型具有最佳临床效能。结论结合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对舌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较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一种无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瘤内 瘤周 多模态 舌良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解娜 黄幼生 +1 位作者 吴文婷 翁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2-827,共6页
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为世界卫生组织头颈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新增的肿瘤类型。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左舌部的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
关键词 舌肿瘤 GLI1 间叶性肿瘤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内镜在累及舌根的舌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朱越 钱晓云 +1 位作者 衡伟伟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评估吞咽功能(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FEES)在累及舌根的舌癌(both the oral tongue and the base of the tongue, OBO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初诊为累及O...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评估吞咽功能(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FEES)在累及舌根的舌癌(both the oral tongue and the base of the tongue, OBO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初诊为累及OBOT病变的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和1年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功能的评估包括MD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 Anderson Dysphagia Inventory, MDADI)、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UW-QOL)、头颈癌表现状态量表(Performance Status Scale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PSS-HN)、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 WST)、舌运动测量和FEES[包括渗透-吸入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 PAS)和口咽吞咽效率(oropharyngeal swallowing efficiency, OPSE)]。并对FEES的评估OBOT的可靠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1例患者纳入研究。FEE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916)。FEES结果与WST和MDADI评分显著相关(P<0.001)。术后1年,累及OBOT病变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但OPSE明显下降,生活质量仍受影响(P<0.001)。结论:FEES是评估累及OBOT病变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在术后随访中,虽然这些患者的吞咽功能可以恢复,但应注意吞咽效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舌根肿瘤 纤维内镜检查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调控lncRNA KCTD13-DT对口腔鳞癌的影响
9
作者 李文丽 朱友明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9-1768,共10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ncRNA KCTD13-DT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作用机制及与转录因子c-Myc的潜在相互作用,为OS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方法用qRT-PCR检测OSCC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KCTD13-DT的表达。检测敲低和过表达人...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ncRNA KCTD13-DT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作用机制及与转录因子c-Myc的潜在相互作用,为OS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方法用qRT-PCR检测OSCC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KCTD13-DT的表达。检测敲低和过表达人舌鳞癌细胞HN6、CAL27中c-Myc后lncRNA KCTD13-DT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ISH)检测lncRNA KCTD13-DT在细胞内的定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Myc与lncRNA KCTD13-DT启动子区域的靶向结合作用。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人OSCC细胞系HN6、CAL27中构建lncRNA KCTD13-DT敲低和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通过qRT-PCR检测lncRNA KCTD13-DT的敲低和过表达效率;采用生长曲线实验、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lncRNA KCTD13-DT在OSCC组织和OSCC细胞系(HN6、CAL27)中表达水平均降低,Western blot验证在HN6、CAL27中敲低和过表达c-Myc的效果,实验表明过表达c-Myc显著下调lncRNA KCTD13-DT水平,敲低c-Myc明显上调lncRNA KCTD13-DT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Myc可靶向调控lncRNA KCTD13-DT,c-Myc可以参与调节并且抑制lncRNA KCTD13-DT的转录活性。FISH显示lncRNA KCTD13-DT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生长曲线实验、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克隆形成等实验显示,敲低lncRNA KCTD13-DT促进OSCC细胞的生长增殖,过表达lncRNA KCTD13-DT明显抑制OSCC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结论LncRNA KCTD13-DT受c-Myc负性调控,敲低lncRNA KCTD13-DT会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反之则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MYC 口腔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化疗后舌鳞癌免疫细胞动态图谱和肿瘤细胞耐药异质性
10
作者 刘俊延 冯芝恩 +4 位作者 伍文杰 刘慧宇 代玉松 李博 李天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18-2327,共10页
目的:探究舌鳞癌免疫和肿瘤细胞亚群的转录组异质性和化疗相关的变化。方法:研究收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确诊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接受相同化疗方案却出现化疗疗效差异的2位患者的化疗前、后的肿... 目的:探究舌鳞癌免疫和肿瘤细胞亚群的转录组异质性和化疗相关的变化。方法:研究收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确诊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接受相同化疗方案却出现化疗疗效差异的2位患者的化疗前、后的肿瘤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共8例,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观察T细胞化疗前后变化和疗效出现差异的患者之间肿瘤细胞marker基因表达情况对比。结果:根据经典marker基因的表达将获得的细胞分成T细胞和NK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上皮细胞等12个主要的细胞亚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舌鳞癌免疫和肿瘤亚群细胞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2位化疗效果不同的患者在特定亚型的T细胞、NK细胞和髓样细胞表现出转录组异质性和化疗相关变化,多重免疫荧光实验发现化疗后舌鳞癌肿瘤微环境中Tregs细胞减少,而CTL细胞增加。此外,该研究探索了化疗前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并定义了三组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和恶性程度的肿瘤细胞亚群。多重免疫荧光显示疗效较差者的原发肿瘤组织比疗效好者具有更多高度恶性组肿瘤细胞。结论:研究结果解析了化疗后舌鳞癌免疫和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对影响舌鳞癌化疗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新的见解,有助于识别潜在免疫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肿瘤异质性 舌鳞状细胞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材质假牙对舌癌放疗患者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参数影响
11
作者 卢琳 郭翌 +2 位作者 曾疆 李发挥 郭飞宝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舌癌放疗患者植入的不同金属材质假牙对肿瘤靶区(GTV)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建立由组织补偿膜、牙齿和标准固体水组成的模体,获取镍铬合金、二氧化锆和钴铬合金3种金属假牙组成的模体CT图像。在假牙后方设置不同深度、半径为1.9 cm... 目的探讨舌癌放疗患者植入的不同金属材质假牙对肿瘤靶区(GTV)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建立由组织补偿膜、牙齿和标准固体水组成的模体,获取镍铬合金、二氧化锆和钴铬合金3种金属假牙组成的模体CT图像。在假牙后方设置不同深度、半径为1.9 cm的GTV,并设计单射束开野照射计划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计算CT下不同假牙的靶区剂量分布,分析不同假牙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牙齿比较,镍铬合金、二氧化锆和钴铬合金3种金属假牙引起的最大剂量(D_(max))和平均剂量(D_(mean))计算偏差均<3%,其中二氧化锆假牙对靶区剂量影响最大。当GTV深度为5.9 cm时,金属假牙导致的靶区剂量偏差最大。结论金属假牙产生的CT伪影可影响舌癌放疗的靶区剂量。当GTV离金属假牙较近时,需要考虑拔除假牙或使用伪影修正算法对定位CT图像进行伪影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假牙 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NUT癌合并远处转移1例
12
作者 田彭雨 刘婷 +4 位作者 汤良科 向亚郎 刘诗瑶 彭越 杜国波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930-931,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2020年7月因“发现舌根肿物4月余”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完善颌面部CT(图1A)提示:左侧舌根部、舌肌(约左侧舌后2/3区域)团块影,考虑肿瘤性病变,伴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PET-CT(图2)提示:左侧舌根部、口...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2020年7月因“发现舌根肿物4月余”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完善颌面部CT(图1A)提示:左侧舌根部、舌肌(约左侧舌后2/3区域)团块影,考虑肿瘤性病变,伴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PET-CT(图2)提示:左侧舌根部、口咽左侧壁及双侧颈动脉鞘旁多发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癌 舌肿瘤 远处转移 放化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通过lnc-TBL1XR1-5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13
作者 符妙婷 朱友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4-1572,1582,共10页
目的研究c-Myc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 TBL1XR1-5(lnc-TBL1XR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进展的影响。方法根据c-Myc的表达对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c-Myc表达密切相关的lnc-TBL1XR1-5。实时定... 目的研究c-Myc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 TBL1XR1-5(lnc-TBL1XR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进展的影响。方法根据c-Myc的表达对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c-Myc表达密切相关的lnc-TBL1XR1-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Myc和lnc-TBL1XR1-5在O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分析其在HOK、HN6、CAL27细胞系中表达差异,c-Myc过表达和敲低对lnc-TBL1XR1-5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用于验证c-Myc与lnc-TBL1XR1-5启动子区的结合。RNA荧光原位杂交(RNA FISH)用于确定lnc-TBL1XR1-5在OSCC细胞系中的定位。通过qRT-PCR、细胞计数、CCK-8、集落形成等实验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等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迁移的影响,最后通过观察培养基颜色和pH变化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c-Myc对lnc-TBL1XR1-5在OSCC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验证了c-Myc与lnc-TBL1XR1-5启动子区的结合。RNA FISH显示lnc-TBL1XR1-5定位于OSCC细胞的细胞核。lnc-TBL1XR1-5的过表达促进了OSCC细胞系的迁移、代谢和增殖,而敲低则具有相反的作用。结论c-Myc在OSCC中正向调节lnc-TBL1XR1-5,lnc-TBL1XR1-5促进OSCC的迁移、增殖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MYC 口腔鳞状细胞癌 lnc-TBL1XR1-5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属支持的心理-行为-认知干预在舌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王凌 赵建敏 徐慧萍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727-1730,173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属支持的心理-行为-认知干预在舌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16例舌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家属支持的心理-行为-认知干预。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家属支持的心理-行为-认知干预在舌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16例舌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家属支持的心理-行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依从性和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UW-QOL、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UW-QOL、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依从率和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属支持的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舌癌根治术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的依从率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支持 心理-行为-认知干预 舌癌根治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ATc4在舌鳞状细胞癌神经侵犯诊断中的作用
15
作者 罗霖 陈昕煜 +4 位作者 刘能铭 周博森 陈鹏宁 陈冠希 于大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16-721,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质4(NFATc4)与S100钙结合蛋白(S100)、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神经侵犯(PNI)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探索NFATc4在TSCC PN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9例TSCC病理标本,10例癌前病变... 目的:通过比较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质4(NFATc4)与S100钙结合蛋白(S100)、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神经侵犯(PNI)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探索NFATc4在TSCC PN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9例TSCC病理标本,10例癌前病变为对照组,每个标本连续切片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FATc4对TSCC以及神经的染色情况,并与S100和p75进行比较。结果:59例TSCC病理标本中,NFATc4阳性率为47.5%(28/59),PNI发生率为35.6%(21/59),NFATc4阳性表达组的PNI发生率高于NFATc4阴性表达组(P<0.05),NFATc4染色可见神经内膜淡染色,TSCC细胞胞质可见染色,NFATc4对神经的鉴别效果与S100和p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FATc4的表达与PNI的发生存在关联,NFATc4能在染色神经束的同时,将TSCC组织染色,可以在同一个视野内直观地观察肿瘤与神经的关系,有利于提高PNI判读准确率,有望成为一个判断PNI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质4 舌鳞状细胞癌 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徐磊 武寒 +2 位作者 王苗苗 张睿哲 吴淑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3期2245-2248,共4页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青少年多见,病变好发于四肢深部和躯干,原发于舌部的ASPS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舌部ASPS患者,于2022年11月23日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以发音困难为主要症状,影像诊断倾向血...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青少年多见,病变好发于四肢深部和躯干,原发于舌部的ASPS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舌部ASPS患者,于2022年11月23日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以发音困难为主要症状,影像诊断倾向血管瘤。手术切除后病理镜下表现为典型ASPS,术后复查并随访6个月余未见复发。可见,由于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罕见部位,舌部ASPS常被误诊为血管瘤等良性肿瘤,从而延误治疗。因此,临床医师对舌部ASP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需加强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组织中OPN、Pyk2、ERK、MMP-9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黄小芳 李玉宁 +1 位作者 李文鹿 郭琼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710-712,共3页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OPN)、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舌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舌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病灶边缘≥3 cm),分别纳入...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OPN)、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舌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舌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病灶边缘≥3 cm),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2组OPN、Pyk2、ERK、MMP-9的差异。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OPN、Pyk2、ERK、MMP-9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OPN、Pyk2、ERK、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Pyk2、ERK、MMP-9表达与舌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OPN、Pyk2、ERK、MMP-9在舌癌患者的癌组织内呈异常的高表达,且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癌组织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ctivat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hibits the migration of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by targeting Claudin-1 via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18
作者 Xin-Yue Zhou Qiu-Ming Liu +7 位作者 Zhuang Li Xia-Yang Liu Qi-Wei Zhao Yu Wang Feng-Hua Wu Gang Zhao Rui Sun Xiao-Hong Guo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06-616,共11页
Background:The role of Claudin-1 i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metastasis needs further clarification,particularly its impact on cell migration.Herein,our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laudin-1 in TS... Background:The role of Claudin-1 i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metastasis needs further clarification,particularly its impact on cell migration.Herein,our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laudin-1 in TSCC cell migration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Methods:36 TSCC tissue samples underwent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Claudin-1.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Claudin-1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SCC cells.Claudin-1 knockdown cell line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short hairpin RNA transfection.Migration effects were assessed through wound healing assays.Furthermore,the expression of EMTassociated molecules was measured via western blotting.Results:Claudin-1 expression decreased as TSCC malignancy increased.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activation led to increased Claudin-1 expression and membrane translocation,inhibiting TSCC cell migration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Conversely,Claudin-1 knockdown reversed these inhibitory effects on migration and EMT caused by AMPK activation.Conclusions: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PK activation suppresses TSCC cell migration by targeting Claudin-1 and EMT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CLAUDIN-1 EMT MIGRATIO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9
作者 兰丽梅 彭惠兰 +2 位作者 杨秋菊 段碧媛 黄惠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508-351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单号23例为观察组,双号2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生物钟现象,通过人体节律的规律性波动,找到... 目的探讨采用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单号23例为观察组,双号2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生物钟现象,通过人体节律的规律性波动,找到人体处于精神欣快、乐意配合的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对患者实施唇、舌功能训练、构音发音训练和心理辅导。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常规时间给予康复治疗训练及心理辅导。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1、3个月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构音清晰度及语言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早期康复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护理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舌癌手术患者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疗效及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谢鋆晖 聂晓明 +2 位作者 田克强 罗克勍 肖富福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9期2131-213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舌癌手术患者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疗效及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0例晚期舌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8,行锁骨上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32,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晚期舌癌手术患者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疗效及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0例晚期舌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8,行锁骨上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32,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将晚期舌癌患者分为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和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晚期舌癌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吞咽功能障碍与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年龄、TNM分期、舌体缺损范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吸烟史、皮瓣手术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Ⅳ期均是晚期舌癌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晚期舌癌手术患者采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对患者舌体缺损部位进行有效修复重建,缩短手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Ⅳ期均是晚期舌癌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锁骨上皮瓣修复术 疗效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