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钟大平 朱艳 +2 位作者 张勇 张佳思 陈洁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CML)的临床特征,包括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预后和治疗策略等。方法结合本院1例CCML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并分析了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共148例)。结果CC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获得性...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CML)的临床特征,包括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预后和治疗策略等。方法结合本院1例CCML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并分析了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共148例)。结果CC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以成人型为主(占72.3%),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以乏力、低热、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点;典型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有白细胞计数高、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骨髓不同阶段髓细胞分化和巨核细胞增多;免疫组化提示CD68(),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减低,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而幼年型CCML的Ph染色体常为阴性。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较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差。结论CCML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格列卫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儿童 格列卫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 5诱杀寡脱氧核苷酸对K 562细胞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中 冯文莉 +6 位作者 曾建明 史梅 白卫君 赵世巧 曹唯希 涂植光 黄宗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35-938,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裸鼠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蛋白5(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5,STAT5)诱杀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Decoy ODN)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K562细胞裸鼠移植...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裸鼠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蛋白5(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5,STAT5)诱杀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Decoy ODN)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K56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瘤体内注射脂质体-ODN混合物,观察裸鼠生长状况、瘤体大小等。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瘤组织中bcl-xL、cyclin D1和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经Decoy ODN处理抑制了K562细胞对裸鼠的致瘤能力,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突变ODN组[MutantODN组瘤重(0.93±0.22)gvsDecoy ODN组瘤重(0.485±0.178)g,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达47.7%。RT-PCR、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bcl-xL、cyclin D1和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转录因子诱杀策略可以有效地在移植瘤裸鼠模型体内阻断STAT5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STAT5转录因子 诱杀寡脱氧核苷酸 结合 竞争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锋奇 郜娜 +1 位作者 李磊 赵秀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0,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13年2月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间断应用羟基脲治疗。2014年4月20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入院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121×10~9/L,血红蛋白(Hb)... 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13年2月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间断应用羟基脲治疗。2014年4月20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入院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121×10~9/L,血红蛋白(Hb)浓度10~3 g/L,血小板(PLT)计数708×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任莉莉 问明 +3 位作者 杨华 臧爱民 贾友超 魏影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FI、粒—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GM-CSF/IL-4联合不同浓度SFI 3种组合在体外诱导培养K-562细胞。结...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FI、粒—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GM-CSF/IL-4联合不同浓度SFI 3种组合在体外诱导培养K-562细胞。结果体外单用SFI不能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DCs。单用GM-CSF/IL-4可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DCs,并具有DCs的特异性标志及功能,但不成熟。不同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对K-562 DCs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其最佳诱导浓度为75 mg/ml。结论适当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在体外能更有效地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DCs,并促进DCs成熟,增强DCs功能,且75 mg/mlSFI与GM-CSF/IL-4联合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2FKBP-ABD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与BCR-ABL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淼 黄峥兰 +3 位作者 李千音 李会 钟梁 冯文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构建经原核表达和纯化的HA-2FKBP-ABD(HF2A)融合蛋白,探讨HF2A对BCR-ABL的靶向作用。方法用PCR扩增HF2A片段,将HF2A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HF2A蛋白,SDS-PAGE分析诱导和纯化的条件,western ... 目的构建经原核表达和纯化的HA-2FKBP-ABD(HF2A)融合蛋白,探讨HF2A对BCR-ABL的靶向作用。方法用PCR扩增HF2A片段,将HF2A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HF2A蛋白,SDS-PAGE分析诱导和纯化的条件,western blot鉴定HF2A蛋白的表达,pull down实验检测HF2A与BCR-ABL的相互作用。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0.1 mmol/L IPTG 25℃诱导4 h获得HF2A蛋白的高表达,其分子量(Mr)约为74 000,纯化后可获得高纯度的HF2A蛋白;HF2A与BCR-ABL能相互作用。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HF2A融合蛋白,HF2A能够靶向作用BCR-A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BCR-AB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BL结合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汉族HLA-A、B、DRB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艳平 何路军 +3 位作者 魏影菲 王振雷 乔淑凯 徐世荣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7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汉族人群进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布频率的相关性研究,探讨HLA基因与CML发病之间的关联,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汉族人群进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布频率的相关性研究,探讨HLA基因与CML发病之间的关联,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SSP)对河北省汉族人群中142例CML患者和212例正常对照进行HLA-A、B、DRB1基因的检测,比较两者之间HLA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并通过woolf公式计算相对危险率(RR),以甄别出河北省汉族人群对CML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结果CML患者DRB1*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7.4%vs 10.2%),相对危险系数(RR)=1.929>1(χ2=7.053,P=0.004),而A*02、DRB1*09在CML患者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22.2%vs 33.4%),RR分别为(0.521,0.391),(χ2=8.956,P=0.003;χ2=9.619,P=0.002)。CML患者中A*03、B*13、DRB1*01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且RR>1,但通过RR的显著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B1*04可能为河北省汉族人群CML患者的"易感基因",而A*02、DRB1*09则可能为河北省汉族人群CML患者的"保护基因",进一步了解遗传因素在河北省汉族人群CML病因发病中的作用,对于CML的诊断、防治和预后判断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基因 MHCⅠ类 基因 MHCⅡ类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九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宁 迟宝荣 +4 位作者 刘子玲 赵殿凤 郭丽华 张永峰 屈蓓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对我院9例明确诊断为aC-ML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的中位年龄为66岁;均有白细胞升高,中度贫血6例,红系增生不良7例,明显的粒系病态造血5例,巨核细胞增... 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对我院9例明确诊断为aC-ML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的中位年龄为66岁;均有白细胞升高,中度贫血6例,红系增生不良7例,明显的粒系病态造血5例,巨核细胞增生不良7例,骨髓纤维化2例;脾大6例,肝大1例,感染3例,出血6例,均需要输血;主要症状为贫血;化疗效果较差;其中3例患者在确诊为aCML前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多年,最长达16年,最短为2年;发现罕见染色体异常,并呈多样性。结论少数MDS最终的转化趋势为aC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1基因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红系分化
8
作者 杨军 刘晓力 +2 位作者 杜庆锋 李宁 周淑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SHP1基因在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法克隆SHP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脂质体转染使其基因在K562细胞中过表达。Hoechst33258染色和FACS(AnnexinⅤ-PI双标)分析检测转基因后... 目的探讨SHP1基因在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法克隆SHP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脂质体转染使其基因在K562细胞中过表达。Hoechst33258染色和FACS(AnnexinⅤ-PI双标)分析检测转基因后K562细胞凋亡;联苯胺蓝染色和血型糖蛋白A(GPA)表达检测分析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pcDNA3-SHP1转染K562细胞,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证实SHP1在K562细胞中表达。转染48h后,K562细胞出现凋亡,AnnexinⅤ-PI双标FACS分析细胞凋亡率为16.84%,与转染空载体pcDNA3.0(6.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苯胺蓝染色细胞阳性率14.67%,GPA表达率19.38%,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SHP1能有效地诱导K562细胞凋亡与红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1基因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源树突状细胞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
9
作者 李亮亮 柴晔 +5 位作者 张连生 曾鹏云 吴重阳 易良才 陈红鹰 白俊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5期1299-1302,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诱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DC-CK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初诊20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μg/L...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诱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DC-CK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初诊20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μg/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0μg/L培养5天,然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加入TNF-α50μg/L,对照组只加培养基,第7天收获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倒置显微镜、Wright染色)及免疫表型对培养的DCs进行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DCs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DC-CK1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后实验组细胞的树枝样突起更明显,而且实验组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比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FISH证实了DCs的白血病来源;最后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DCs培养上清中DC-CK1的含量为(175.094±52.487)ng/L(n=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926±84.105)ng/L(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抑制CML源树突状细胞表达DC-C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树突状细胞 趋化因子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D-OD-HA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中Bcr-Abl的抑制作用观察
10
作者 高淼 黄峥兰 +4 位作者 季茂胜 黄世峰 曾建明 李千音 冯文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PTD-OD-HA融合蛋白转导K562细胞的动力学、定位及其与Bcr-Abl定位的关系,以及对Bcr-Abl寡聚化和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ITC标记PTD-OD-HA融合蛋白,观察蛋白转导K562细胞的效率与剂量和时间的关系,激光共聚焦显... 目的探讨PTD-OD-HA融合蛋白转导K562细胞的动力学、定位及其与Bcr-Abl定位的关系,以及对Bcr-Abl寡聚化和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ITC标记PTD-OD-HA融合蛋白,观察蛋白转导K562细胞的效率与剂量和时间的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融合蛋白与Bcr-Abl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cr-Abl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PTD-OD-HA转导K562细胞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TD-OD-HA定位于K562细胞胞质,与Bcr-Abl共定位,且能与Bcr-Abl蛋白相互作用,进而干扰Bcr-Abl同源寡聚化,并可降低Bcr-Abl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在K562细胞中,PTD-OD-HA融合蛋白能有效抑制Bcr-Abl同源寡聚化及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蛋白转导域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11
作者 吕鸿雁 张金巧 +1 位作者 宋晓宁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1期1926-1926,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体征和症状 阴茎勃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AR1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及侵袭影响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娟 封忠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C3AR1基因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L-60-C3AR1过表达的K562细胞株并使其稳转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3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 目的探讨C3AR1基因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L-60-C3AR1过表达的K562细胞株并使其稳转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3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通过trans well实验评估其侵袭性,通过PCR芯片表达对比分析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K562-C3AR1的C3AR1 mRNA表达和C3AR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K562和K562-Scramble组(P<0.05),过表达C3AR1的细胞增殖性和细胞侵袭性显著高于K562和K562-Scramble组(P<0.05),PCR芯片检测显示共有7个基因表达增高和4个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参与K562-C3AR1相对K562发生增殖及侵袭的相关基因。结论本研究表明了C3AR1基因对K562细胞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过表达C3AR1基因能促进K562细胞增殖及侵袭,其具体机制可能与DBH和EPS8等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C3AR1基因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对白血病细胞mdr-1基因和多药耐药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智 冯文莉 +3 位作者 肖志坚 刘澎 王一 韩忠朝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系K562/AO2细胞mdr1基因的抑制和耐药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合成封闭mdr-1基因的小干扰序列(si-MDR1),以1个碱基突变的si-MDR1-mut为对照序列,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至K562/AO2...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系K562/AO2细胞mdr1基因的抑制和耐药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合成封闭mdr-1基因的小干扰序列(si-MDR1),以1个碱基突变的si-MDR1-mut为对照序列,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至K562/AO2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 mRNA及P-gp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积累量,并以四甲基唑蓝快速比色法(MTT)反映K562/AO2对阿霉素、长春新碱、足叶乙甙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实验证实该序列能高效封闭K562/AO2细胞内mdr-1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DNR积累量,增强K562/AO2细胞对阿霉素、长春新碱、足叶乙甙的敏感性。结论:RNAi可以通过抑制mdr1基因表达,逆转K562/AO2细胞耐药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RNA 小干扰 基因 mdr-1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病态造血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邢江涛 孙洁 +1 位作者 陶朝欣 朱芸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leukrmia,CN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多以散在病例报道为主。该病临床以持续成熟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一般无病态造血,极少数患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伴病态造血(chron...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leukrmia,CN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多以散在病例报道为主。该病临床以持续成熟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一般无病态造血,极少数患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伴病态造血(chronicneutrophilicleukrmiawithdysplasia,CN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血细胞生成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L15在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15
作者 彭涛 周唯君 +5 位作者 周栋珍 李化 兰金芝 李丹 周艳华 舒莉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8-693,共6页
目的研究RPL15基因在K562细胞向红系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确定其对珠蛋白表达及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氯化血红素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RPL15在K562红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RPL15基因在K562细胞向红系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确定其对珠蛋白表达及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氯化血红素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RPL15在K562红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K562细胞中RPL15的表达,进而通过四甲基联苯胺染色、q PCR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K562细胞中血红蛋白、红系分化相关基因以及CD235a和CD71表达的变化。结果在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RPL15的m RNA及蛋白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PL15表达后,向红系分化24、48和72 h的K562细胞血红蛋白染色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向红系分化的K562细胞中α-、β-、ε-、γ-珠蛋白及红系分化相关基因GATA1和HSP70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均P<0.05);而抑癌基因P53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同时CD235a^(+)CD71^(+)K562细胞比例在RPL15干扰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抑制RPL15表达可抑制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提示RPL15正调控红系分化过程。同时P53相关通路、GATA1及HSP70可能参与了RPL15对红系分化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核糖体蛋白质类 GATA1转录因子 基因 p53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RPL15基因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对11例CML分期的特异性分析
16
作者 陈方 高志宏 刘光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990-2991,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的指导意义。方法:11例慢粒患者,选择马利兰或羟基脲治疗,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血象,1~2个月复查骨髓象,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治疗中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之后渐下降形...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的指导意义。方法:11例慢粒患者,选择马利兰或羟基脲治疗,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血象,1~2个月复查骨髓象,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治疗中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之后渐下降形成一峰值,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始终呈下降趋势,嗜碱粒细胞高峰值时其他指标并未提示进入加速期或急变。结论:慢粒慢性期患者诱导治疗中嗜碱粒细胞比例增高作为判断进入加速期的独立指标值得探讨,以嗜碱粒细胞绝对值为依据似更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粒细胞/血液 白血病 髓样 慢性/治疗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