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0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越顶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移植物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魏志亨 关天民 +2 位作者 刘青 向先祥 弓爵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究越顶(OTT)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移植物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基于膝关节CT及MRI影像学数据,建立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应用线弹性材料属性。骨的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为12000.0 MPa,泊松比为0.3;韧带及移植物材料属性设... 目的探究越顶(OTT)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移植物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基于膝关节CT及MRI影像学数据,建立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应用线弹性材料属性。骨的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为12000.0 MPa,泊松比为0.3;韧带及移植物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390.0 MPa,泊松比为0.4。将股骨固定设置为模型边界条件,对胫骨施加前向134 N拉力作为载荷条件。分析正常ACL及OTT技术重建术后移植物的拉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和等效应力的受力特征。结果OTT技术重建ACL后移植物拉应力最大值(0.9 MPa)在股骨端前侧,正常ACL拉应力最大值(2.5 MPa)在股骨端后侧。压应力最大值(4.1 MPa)、剪切应力最大值(2.8 MPa)、等效应力最大值(3.2 MPa)均在股骨端前侧,与正常ACL压应力最大值(4.6 MPa)、剪切应力最大值(3.6 MPa)、等效应力最大值(4.7 MPa)位置一致。结论OTT技术重建ACL术后移植物压应力、剪切应力及等效应力最大值均在股骨端前侧,与正常ACL位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有限元分析 越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优势疗法结合冲击波促进运动性肩袖损伤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殷志颖 武圣超 +3 位作者 程韶 朱云麒 胡昆鹏 王上增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医优势疗法(针刺、中医功法锻炼)结合冲击波对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优势疗法(针刺、中医功法锻炼),疗程4周。分别评... 目的 观察中医优势疗法(针刺、中医功法锻炼)结合冲击波对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优势疗法(针刺、中医功法锻炼),疗程4周。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97%(P <0.05)。治疗后14、28 d,观察组在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前屈、外展、外旋关节活动度(ROM)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运动性肩袖损伤,中医优势疗法(针刺、中医功法锻炼)结合冲击波能更有效地减轻肩袖损伤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增强肌力,优于单纯冲击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针刺 中医功法锻炼 冲击波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量化评估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的膝关节松弛度
3
作者 朱哲越 张晨 +4 位作者 葛莹 薛晗 李若尘 吴光伟 马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95-5801,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膝关节松弛程度的量化测量对于及时诊断、后期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现缺乏应用关节韧带测量仪进行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诊断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新型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在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 背景: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膝关节松弛程度的量化测量对于及时诊断、后期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现缺乏应用关节韧带测量仪进行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诊断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新型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在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30名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新型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测量80,120,150 N三种负荷下每侧膝关节的胫骨向前位移值,比较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和对照组的胫骨向前位移值和双侧差异值,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新型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结论:①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病程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胫骨向前位移值的双侧差异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患侧的胫骨向前位移值明显高于健侧(P<0.05);③施加负荷在80 N时的诊断准确性最高(cutoff值=10.45 mm),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08-0.91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7%和70.0%;④提示新型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可以客观量化评估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的膝关节松弛度,可为怀疑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患者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松弛 胫骨前移 数字化关节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李良奎 黄永灿 +1 位作者 王鹏 于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1767,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薄层CT扫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正常全颈椎模型,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随后在模型上构建累及C4、C5和C6节段的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的术前模型;以术前模型为基础,创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约束2个模型C7椎体下表面,于C1椎体上表面施加50 N的轴向力和1.0 N·m的力矩,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工况下,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骨化物和内植物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术前模型得出骨化物应力主要集中在C4/5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工况下骨化物最大应力分别为10.1,148.6,68.9,74.8,83.8和85.1 MPa;②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后,骨化物应力集中分布区域未见明显改变,但该手术会改变骨化物应力大小,除在前屈位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模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增大(+44.7%)外,在其他5个工况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明显降低,其中后伸位下降最明显(-74.1%),在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下骨化物应力分别下降62.2%,63.3%,66.4%,67.9%;③钛板、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尾两端,后伸应力最大(149.5 MPa),前屈应力最小(43.3 MPa);4个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在C3/4、C6/7融合器,应力主要分布在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周围,后伸应力最大(30.8 MPa),前屈应力最小(11.5 MPa);内植物(钛板、螺钉和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于头尾两端,应力较大易导致头尾两端钛板、螺钉断裂和内植物下沉;④提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能明显降低骨化物应力,可能有助于防止过度增生从而压迫神经,在术后需密切关注头尾两端螺钉松动、断裂或钛板移位、断裂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韧带骨化物 内植物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5
作者 常甲楠 郭大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医院接诊的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医院接诊的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6周后膝关节功能,治疗6周后健侧与患侧腘绳肌肌力,以及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步行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2、6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逐渐增大,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均小于健侧,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半腱肌与股二头肌电机械反应时间均长于健侧,但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长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步速均加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单独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中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提高肌肉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镜前路经椎体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骨质增生一例报告
6
作者 王树发 王正基 +1 位作者 杜迁 孔维军 《合肥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全内镜前路经椎体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骨质增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患有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同节段骨质增生的患者行全内镜前路经椎体减压术,并使用相应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手段对手术效果进行监... 目的初步探讨全内镜前路经椎体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骨质增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患有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同节段骨质增生的患者行全内镜前路经椎体减压术,并使用相应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手段对手术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都得到了好转,VAS评分显示颈部及肩胛上区疼痛显著改善,JOA评分显示颈部功能获得明显恢复。MRI显示脊髓受压得到解除,CT显示,骨化复合物有效摘除且术后2年显示椎体内镜通道达到了骨性愈合,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颈椎不稳。结论全内镜前路经椎体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骨质创伤小、恢复快,初步展示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骨质增生 全内镜技术 前路经皮经椎体脊髓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惜膝相关——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之路
7
作者 丁敏 徐雁华 +3 位作者 杨志金 刁玉 杨丽倩 徐江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8-8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科目和强度增加,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主要以半月板和韧带损伤为主,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以韧带断裂最为多见^([1])。为了提高患者对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认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在康复过程中... 近年来,随着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科目和强度增加,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主要以半月板和韧带损伤为主,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以韧带断裂最为多见^([1])。为了提高患者对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认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在康复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至关重要。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稳定结构,对前向稳定及限制旋转、内外翻意义重大(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侧切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爽 时会娟 +4 位作者 梁子轩 张思 胡晓青 黄红拾 敖英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8-873,共6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12个月左右的患者在侧切动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确定主要的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对16例ACL重建术后12个月左右的患者同步采集侧切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12个月左右的患者在侧切动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确定主要的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对16例ACL重建术后12个月左右的患者同步采集侧切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膝关节的三维角度和三维力矩。应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重建侧与未伤侧之间的生物力学特征差异。结果:在侧切动作过程中,ACL重建侧的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ACL重建侧0.380±0.071,未伤侧0.427±0.069,P=0.003)和垂直向上地面反作用力峰值(ACL重建侧1.996±0.202,未伤侧2.110±0.182,P=0.001)均显著小于未伤侧。与未伤侧相比,重建侧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小(ACL重建侧38.3°±7.4°,未伤侧42.8°±7.9°,P<0.001),而外旋角度较大(ACL重建侧10.3°±2.4°,未伤侧7.7°±2.1°,P=0.008)。ACL重建侧的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ACL重建侧0.092±0.031,未伤侧0.133±0.024,P<0.001)和外旋力矩峰值(ACL重建侧0.005±0.004,未伤侧0.008±0.004,P=0.015)均显著小于未伤侧。结论:在侧切动作过程中,ACL重建患者膝关节运动主要在矢状面和水平面内呈现不对称特征,重建侧呈现较小的屈膝角度、膝关节伸展力矩和外旋力矩和较大的膝关节外旋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侧切动作 生物力学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内移植物长度测量在前交叉韧带全内重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龚时国 谢荣辉 +1 位作者 汪建样 刘牧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55-663,共9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测量关节腔内移植物长度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全内重建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ACL损伤患者60例的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2~44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测量关节腔内移植物长度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全内重建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ACL损伤患者60例的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2~44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常规组)和拉线测量组(测量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00±3.9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58±1.41)kg·m^(-2);左侧9例,右侧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0±1.35)d。测量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00±4.29)岁;BMI为(23.29±1.39)kg·m^(-2);左侧12例,右侧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0±1.27)d。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临床资料。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估表、膝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术后不同阶段CT测量骨隧道直径增宽程度和MRI评分系统等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测量组VAS(2.23±1.01)分,低于常规组(3.30±1.02)分(P<0.001)。术后12个月,两组KOOS评分除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测量组Lysholm总分和IKDC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2个月,测量组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和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整体膝关节不稳定性分析,测量组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38)。术后2 d及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测量组股骨和胫骨的肌腱隧道直径增宽程度均较常规组术后减少(P<0.05);MRI评分测量组患者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测量关节腔内移植物长度在全内技术ACL重建,肌腱利用率高,稳定性好,1年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拉线法 关节内移植物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底压力和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智能辅助诊断
10
作者 李玳 王天牧 +5 位作者 张思 秦跃 谢福贵 刘辛军 聂振国 黄红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PressureConvLSTM,用来提取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并进行步态分类。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辅助诊断。结合临床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P...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PressureConvLSTM,用来提取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并进行步态分类。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辅助诊断。结合临床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PressureConvLSTM模型对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辅助诊断,能够达到95%的预测准确度;与卷积神经网络等其他模型相比,准确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诊断 前交叉韧带断裂 足底压力 深度学习 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血流限制训练的康复研究现状
11
作者 苏明莉 刘安国 +3 位作者 魏玉婷 王霄梅 李青敏 张葆欣 《中国康复》 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性损伤,且随着近年来运动人群的增加其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研究发现,ACL损伤后不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重建手术治疗均会出现股四头肌萎缩症状,并可持续数年之久...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性损伤,且随着近年来运动人群的增加其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研究发现,ACL损伤后不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重建手术治疗均会出现股四头肌萎缩症状,并可持续数年之久,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及其功能恢复,并且增加了二次损伤风险^([2])。对此有效的传统康复手段一般采用高负荷抗阻训练,但这一强度对ACL重建术后早期患者并不适用。一方面,ACL术后早期患者因存在明显的疼痛与肿胀而对此强度难以耐受;另一方面,高强度抗阻训练对重建移植物的早期愈合将产生不利影响^([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血流限制训练 肌力 疼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张红玲 曹博 +1 位作者 景蓉 闫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简单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简单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术后进行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内效贴。训练4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等速肌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关节肿胀程度与VAS评分降低(P<0.05),屈伸、内旋、外旋关节活动度提升(P<0.05),伸膝力矩峰值、屈膝力矩峰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提高(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运动损伤 肌力训练 肌内效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行时患侧腿部肌肉协同特征与步态稳定性的相关性
13
作者 魏梦力 钟亚平 +2 位作者 于婷婷 谭茜琳 曹偲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899-2906,共8页
背景:现有研究初步总结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行时患侧腿肌肉活动与步态稳定性的潜在关联,然而存在观测肌肉类别不全、观测步行动作阶段不完整、未考量多块肌肉间协同作用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该研究。目的:监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 背景:现有研究初步总结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行时患侧腿肌肉活动与步态稳定性的潜在关联,然而存在观测肌肉类别不全、观测步行动作阶段不完整、未考量多块肌肉间协同作用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该研究。目的:监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行时患侧腿部肌肉协同信息,分析肌肉协同信息与步态稳定性的关联。方法:招募24例男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年龄(21.66±4.09)岁,采集受试者步行时患肢的肌电数据与压力中心数据,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患肢的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及肌肉相对权重指标,并与压力中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累计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参与步行活动,其中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与患者步态压力中心横向位移距离、横向位移速度无显著相关性。在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方面,主导步态承重反应期的协同元3峰值激活用时与患者步态压力中心横向位移距离、横向位移速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413,P=0.045;r=-0.470,P=0.020),其余类型协同元的峰值激活用时与患者步态稳定性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在肌肉相对权重方面,主导步态承重反应期的协同元1的股直肌与患者步态压力中心横向位移距离、横向位移速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592,P=0.005;r=-0.529,P=0.014);主导承重反应期的协同元3的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与患者步态压力中心横向位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r=-0.428,P=0.037)。②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中枢系统会系统调节步行时患肢肌肉协同活动以提升步态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延长主导承重反应期肌肉协同元激活时间,增强股四头肌的激活程度,以增强患侧腿落地时膝关节离心收缩控制能力,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增强承重反应期股二头肌激活程度,以增加患侧腿落地时膝关节屈曲程度,增强下肢落地缓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步态分析 步态稳定性 肌肉协同模式 非负矩阵分解 压力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进展
14
作者 孙凌凌 冯超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313-316,共4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骨骼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曾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其发生率为1%~3.4%[1]。随着儿童和青少年竞技体育活动的显著增加,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5]。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和青少年 ACL损伤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
15
作者 周鸣 贺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9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ACL重建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传统技术重建ACL术,观察组行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9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ACL重建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传统技术重建ACL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ACL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关节感染、韧带再断裂。术前,两组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关节形态量表(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ysholm、IKDC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分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ACL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半肌腱重建 关节镜 全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干预小鼠巨大肩袖损伤后的肌肉退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榕真 应吕方 +4 位作者 贺行文 陈传顺 印岳松 张克祥 王梓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36-5140,共5页
背景:肩袖肌退变(肌肉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是肩袖撕裂后出现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和手术预后。人参皂苷Rg1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降血脂等生物效应,然而人参皂苷Rg1对肩袖损伤后肌肉退变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参... 背景:肩袖肌退变(肌肉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是肩袖撕裂后出现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和手术预后。人参皂苷Rg1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降血脂等生物效应,然而人参皂苷Rg1对肩袖损伤后肌肉退变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巨大肩袖损伤小鼠肌肉退变的影响。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小鼠切开右肩皮肤后缝合,其余3组小鼠均行右侧肩关节肩袖损伤造模,模拟巨大肩袖撕裂手术切断冈上肌肌腱和肩胛上神经压迫。术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予以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30,60 mg/kg,1次/d,共注射6周。末次注射后次日予以步态分析评估小鼠肢体功能,安乐死后取术侧冈上肌测量肌肉萎缩率、肌肉收缩力,肌肉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RT-PCR检测萎缩、纤维化、脂肪浸润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爪印面积、步长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冈上肌收缩力显著增加(P<0.05),湿肌质量减少比率、脂肪浸润面积比率、胶原纤维面积比率显著下降(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肌肉组织中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④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爪印面积、冈上肌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其他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⑤结果说明,人参皂苷Rg1能显著减轻小鼠巨大肩袖撕裂后肩袖肌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并有利于肌肉力量及肢体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巨大肩袖损伤 脂肪浸润 肌肉萎缩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S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根 可雨奇 杨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41-648,共8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保残重建术中应用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行关节镜下PC...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保残重建术中应用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行关节镜下PCL保残重建术治疗的96例单纯PCL损伤,其中男78例,女18例;年龄20~56(32.50±8.68)岁;左侧40例,右侧56例。根据术中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LARS韧带保残重建组(LARS韧带组)52例,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31.84±8.62)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73±2.29)kg·m^(-2);采用7 mm LARS韧带保残重建PCL。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组(自体肌腱组)44例,其中男36例,女8例;年龄(33.06±8.99)岁;BMI为(23.52±2.16)kg·m^(-2);采用4股腘绳肌腱加3根爱惜邦缝线加强技术保残重建PCL。术后3、6、12个月通过KT-1000测量膝关节的松弛度客观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采用Lysholm、Tegner、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进行主观评分评价膝关节的功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随访的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韧带松弛度的差异性。结果:9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膝关节KT-1000测量值自体肌腱组及LARS韧带组术前[(10.73±1.46)分vs(10.55±1.53)分]、术后6个月[(3.02±0.75)分vs(2.35±0.60)分]、12个月[(3.77±1.76)分vs(2.44±0.60)分],术后6、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组、LARS韧带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Lysholm总分[(40.6±16.8)、(91.25±6.35)分vs(51.92±18.52)、(92.35±5.30)分],Tegner评分[(1.8±0.7)、(5.8±0.6)分vs(1.7±0.8)、(5.7±0.7)分],IKDC总分[(54.50±6.33)、(83.90±3.93)分vs(54.40±4.24)、(83.62±3.64)分],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组与LARS韧带组术后3、6个月,Lysholm总分[(65.86±11.54)、(74.60±6.46)分vs(73.46±6.42)、(86.73±4.62)分],Tegner评分[(2.5±0.6)、(3.5±0.5)分vs(4.3±0.7)、(5.0±1.4)分],IKDC总分[(55.78±2.68)、(70.62±4.74)分vs(65.31±4.60)、(79.71±2.9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与LARS韧带保残重建PCL均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术后效果满意,但LARS韧带术后稳定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LARS韧带 自体肌腱 高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晨 马英凯 +1 位作者 秦勇 吕松岑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可以防止胫骨前后脱位,在旋转过程中为膝关节提供稳定性[1],是膝关节中最脆弱的韧带之一,也是高强度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结构之一。ACL损伤后,由于血供不足,自愈能力较差[2],可诱发膝关...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可以防止胫骨前后脱位,在旋转过程中为膝关节提供稳定性[1],是膝关节中最脆弱的韧带之一,也是高强度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结构之一。ACL损伤后,由于血供不足,自愈能力较差[2],可诱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以及额外的半月板和软骨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卷积神经网络 自愈能力 半月板 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原 王沛 +1 位作者 杨光 刘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机关节镜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7-04—2022-10行关节镜ACL重建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受伤4周以内手术45例(早期组),于伤后4周以上手术35例(晚期组)...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机关节镜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7-04—2022-10行关节镜ACL重建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受伤4周以内手术45例(早期组),于伤后4周以上手术35例(晚期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肿胀评分、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量表(TKMS)评分。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ROM、股四头肌肌力、VAS和肿胀评分,LKS和TKM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其中早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L损伤患者,受伤4周以内和伤后4周以上实施关节镜ACL重建术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早期手术在改善患者的ROM、股四头肌肌力、VAS和肿胀评分,LKS和TKMS评分,以及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损伤 韧带重建 疗效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级损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奕伦 张灿洪 +2 位作者 杨小明 施建辉 闻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对比,探讨膝关节ACL损伤的不同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Ⅲ级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资料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各20例。比... 目的:通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对比,探讨膝关节ACL损伤的不同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Ⅲ级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资料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各2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年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治疗后2年,两组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改善(P<0.05);两组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2年,手术治疗组年龄<14岁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年龄≥14岁的患者(P<0.05)。结论:Ⅲ级ACL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综合结果差异不大,但是保守治疗患者不用承受手术伤痛与可能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因此建议Ⅲ级ACL损伤患者应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使用保守治疗的效果会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