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治疗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弛 段小英 +3 位作者 杨志伟 李宛静 尹浩 朱明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506-4509,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康复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早期ONFH(Ficat分期Ⅰ、Ⅱ期,股骨头塌陷前)患者40例(51髋),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康复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早期ONFH(Ficat分期Ⅰ、Ⅱ期,股骨头塌陷前)患者40例(51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28髋)和对照组20例(23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手法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3髋、良7髋、可7髋、差6髋,治疗组治疗效果优11髋、良9髋、可4髋、差4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5)。两组治疗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手法治疗结合功能训练治疗早期ONFH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手法治疗 功能训练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战士训练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翟磊 邢更彦 +3 位作者 姜川 李冰 赵哲 王旭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战士训练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发病机制及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的疗效。方法ARCO分期Ⅰ-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战士(排除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者)108例,男86例,女22例,年龄18-25岁,由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其中50例采... 目的探讨战士训练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发病机制及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的疗效。方法ARCO分期Ⅰ-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战士(排除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者)108例,男86例,女22例,年龄18-25岁,由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其中50例采用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于钻孔减压术后第2天将9-12kV(0.16-0.22mJ/mm^2)的体外冲击波作用于患处,治疗后6、12个月复查双髋X线、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58例患者采用单纯钻孔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两组中均无ANFH恶化。ESWT治疗后ARCOⅠ、Ⅱ、Ⅲ期病例股骨头坏死区分别减小了22.9%、32.8%、34.3%,其中ARCOⅡ、Ⅲ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减压治疗组(P〈0.01)。治疗后6、12个月复查显示,ESWT联合钻孔减压治疗组HHS升高较早、较快,由54.2分分别升至90.2、83.2分,疗效优于单纯钻孔减压治疗,其中ARCOⅡ、Ⅲ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减压治疗组(P〈0.01)。结论ESWT对早中期ANFH疗效显著,有望在临床治疗骨肌系统慢性损伤性训练伤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股骨头坏死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及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昌林 侯文根 +2 位作者 常祺 朱履刚 黄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其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58例,建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并根据该标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所建立标准的灵敏度、...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其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58例,建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并根据该标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所建立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86.4%、89.7%。临床应用研究显示给予预防性治疗(干预组)的患者,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干预组(34.2%vs84.9%,P<0.01)。结论确立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发现对0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应用多种预防性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治愈率较高,能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0期诊断标准 回顾性研究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中华 杨艳 +1 位作者 石新霞 郑曙光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581-582,共2页
近年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成为骨科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40~75岁男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或两侧髋部疼痛、压痛、不能自由活动。目前,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旦发现,多数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约60... 近年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成为骨科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40~75岁男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或两侧髋部疼痛、压痛、不能自由活动。目前,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旦发现,多数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约60%的患者最终双侧受累[1]。因此早期诊断对指导该病临床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螺旋CT MRI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及脂代谢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昌林 陈旭 +2 位作者 余占洪 朱履刚 黄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了解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脂代谢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ANFH)发病的关系。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4)每周2次肌注醋酸氢化可的松(8.0mg/kg)造模,对照组(n=8)每周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处理的第0周... 目的了解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脂代谢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ANFH)发病的关系。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4)每周2次肌注醋酸氢化可的松(8.0mg/kg)造模,对照组(n=8)每周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处理的第0周(处理前)和第2、4、6、8周抽血测定血清ICAM-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于第2、4、6、8周分批处死动物,行双侧股骨头病理切片和髋周软组织ICAM-1免疫组化检测,并对股骨头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自处理第6周起、ICAM-1自处理第4周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前(P<0.05或0.01),且自第4周起髋关节周围软组织ICAM-1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前(P<0.05)。实验组从第4周开始可见股骨头软骨改变,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骨小梁变细,骨细胞核固缩、边集、深染,骨陷窝空虚增多,且呈进行性加重。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两侧髋周软组织ICAM-1积分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造模成功的实验兔中,血清ICAM-1和甘油三脂的表达高度相关(r=0.8370,P<0.01)。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ICAM-1高表达及脂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胞间黏附分子1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骨小梁的显微结构特征及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程 苟文隆 +3 位作者 徐小龙 袁雪凌 彭江 卢世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63-465,469,共4页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小梁进行量化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个以及病人病历和临床影像学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对标本进行显微CT断层扫描,根据图像结果将...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小梁进行量化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个以及病人病历和临床影像学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对标本进行显微CT断层扫描,根据图像结果将标本分为健康区、硬化区和坏死区,分别进行骨计量学分析。分析指标有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容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表面积与骨骼体积比(bone surface to bone volume ratio,BS/BV);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plat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扫描后将标本作病理学处理。结果晚期股骨头坏死区和硬化区的骨小梁空间结构明显改变。与健康区相比,硬化区骨小梁明显增厚,BVF显著增加,两组间BMD、Tb.Th、BMC、BS/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区相比,坏死区的BMD、BMC、BVF、Tb.N明显减少,Tb.Sp较硬化区显著增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Th、BS/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股骨头坏死标本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结构散乱;硬化区的骨小梁结构增厚,数目增多,间隙变窄;正常区域骨小梁结构完整,厚度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股骨头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昌林 高旺 黄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4-50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对各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讨活血化淤类中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8年8月采用中药治疗的359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9例,女性120例,年龄16~69岁,平... 目的观察中药对各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讨活血化淤类中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8年8月采用中药治疗的359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9例,女性120例,年龄16~69岁,平均40.6岁。综合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与Ficat的诊断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0、1、2、3、4期共5期,按期别分组,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各组采用中药治疗3~6个月,随访1~2年后,采用综合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0、1、2、3、4期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44.9%、36.1%、30.5%、0%、0%,有效率分别为97.8%、80.6%、75.6%、63.6%、50.0%;总治愈率为25.3%,总有效率为76.3%。其中0期的疗效明显优于1、2期(P<0.01),而1、2期的疗效又明显优于3、4期(P<0.01);2、3期之间,3、4期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对0、1、2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对3、4期疗效较差。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进行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治愈率,晚期病例虽然不能治愈,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股骨头坏死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孟宪勇 阴彦林 黄艳平 邹宇纬 李化光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NFH)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C臂X线机及关节镜监视下行髓芯减压、刮除坏死骨,对照组仅植入ARBM与骨诱导活性材料...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NFH)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C臂X线机及关节镜监视下行髓芯减压、刮除坏死骨,对照组仅植入ARBM与骨诱导活性材料(OAM)组成的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组联合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定期随访,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线表现及临床疗效方面,对NFHⅠ期病变两组治疗效果相同,但对NFHⅡ期病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对于早期NFH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对NFHⅡ期病变联合空心钛钉支撑,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具有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减压 自体红骨髓 组织工程 骨移植 钛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文根 黄昌林 张勇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运动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常模组(B组)、运动组(c组),每组8只,A组每只每天臀部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c组每只每天臀部肌肉注射醋...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运动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常模组(B组)、运动组(c组),每组8只,A组每只每天臀部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c组每只每天臀部肌肉注射醋酸地塞米松2.5mg/kg造模,C组同时给予中等强度运动,分别于第2、4、6、8周对双侧股骨头及其内侧冠状面软组织像内直径为3mm的圆形定点区域进行MRI影像学分析。结果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区内MRIt2-de3d-sag信号强度第2、4、6、8周A组为56.26±0.45、58.05±0.27、59.04±0.29、59.23±0.25,B组为61.40±0.41、63.71±0.34、69.65±0.28、71.84±0.3,C组为59.54±0.39、60.06±0.32、62.71±0.19、63.18±0.40,3组间差异显著(F=84.93,P〈0.05);B、C组信号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与A组各期比较差异显著;B组的第4、6、8周与第2周之间差异显著;C组的第6、8周分别与第2、4周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6周时B组信号强度的95%可信区间为69.96-73.77。B组从第4周开始部分动物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改变,股骨头信号强度不均,关节腔内信号改变,T1WI信号灰度值降低,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而C组第6周才出现部分动物股骨头坏死影像学改变,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19.24,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始动机制可能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运动可减轻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水肿,延缓股骨头坏死进展。当实验兔髋关节周围软组织MRI t2-de3d-sag序列信号强度达到69.96~73.77时,即可诊断为0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大鼠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齐振熙 喻灿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大鼠的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4在福建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酒精灌胃法造模,高剂量组给予... 目的:观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大鼠的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4在福建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酒精灌胃法造模,高剂量组给予56%白酒8mL/(kg·d)灌胃;低剂量组给予56%白酒6m L/(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组动物于20周麻醉处死取材,进行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实验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动物的血浆内皮素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尤其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显著[对照组:(110.46±26.01)ng/L,高剂量组(179.80±37.37)ng/L,P<0.01;低剂量组(149.01±32.70)ng/L,P<0.05]。②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动物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比对照组降低,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19.00±4.89)μmol/L,高剂量组(13.71±4.24)μm ol/L,P<0.05;低剂量组(15.35±4.30)μmol/L,P<0.05]。结论:酒精中毒导致内皮素含量升高和一氧化氮含量降低,引起股骨头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其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酒精中毒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Ezr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正亮 李旭 尚希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Ezrin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职业及病因无关,但与疾病分期有关。结论 Ezrin可能参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并可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EZRIN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骨组织细胞功能改变及外敷中药的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昌林 杨卫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过程中骨组织细胞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中药"促骨塑膏"对GANFH的防治作用。方法6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中药治疗组、中药预防组(n=16),分别于处理的0、2、4、6...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过程中骨组织细胞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中药"促骨塑膏"对GANFH的防治作用。方法6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中药治疗组、中药预防组(n=16),分别于处理的0、2、4、6、8、12周测定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的含量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活性,并于第4、6、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BALP在第4周及第6周升高,TRACP从第2周开始升高,BGP从第4周开始降低(P<0.05);中药预防组BALP从第8周开始、TRACP从第2周开始升高(P<0.05),而BG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第12周时,与激素造模组及同组8周时比较,中药治疗组BALP、BGP水平升高,TRACP活性降低,成骨细胞增多,破骨细胞减少(P<0.05)。结论激素通过损伤骨组织细胞导致的骨塑形及骨重建破坏引起GANFH,骨组织细胞功能改变的特异性指标检测对于GANFH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外敷中药"促骨塑膏"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可有效预防兔激素性GANF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类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thes病的诊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军 朱兵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711-1713,共3页
Perthes病是一种发生于儿童的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导致股骨头畸形,从而引起骨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危险因素有外伤、运动量大和凝血障碍等。临床上有多种分型,对于预后有判断作用。早期治疗目的是通过包容治疗来避免股... Perthes病是一种发生于儿童的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导致股骨头畸形,从而引起骨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危险因素有外伤、运动量大和凝血障碍等。临床上有多种分型,对于预后有判断作用。早期治疗目的是通过包容治疗来避免股骨头受到来自髋臼边缘的压力而防止股骨头畸形,晚期的治疗旨在使业已发生的早期股骨头畸形的影响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PERTHES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余力 陈德强 史超 《甘肃中医》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口服"骨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骨肽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口服"骨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骨肽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8.75%,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补肾活血法 骨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术式治疗Perthes病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济先 范清宇 +1 位作者 马保安 李存孝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4期389-390,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3种手术治疗Perthe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例(34髋)Perthes患儿分为A组(滑膜切除+带血管蒂髂骨瓣植骨12髋)、B组(Salter或Chiari骨盆截骨术15髋)和C组(转子间内翻截骨术7髋),平均年龄7.5岁,CatterallⅡ期11例,Ⅲ期16例(17... 目的比较研究3种手术治疗Perthe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例(34髋)Perthes患儿分为A组(滑膜切除+带血管蒂髂骨瓣植骨12髋)、B组(Salter或Chiari骨盆截骨术15髋)和C组(转子间内翻截骨术7髋),平均年龄7.5岁,CatterallⅡ期11例,Ⅲ期16例(17髋),Ⅳ期6例,平均随访时间4年,根据X线和临床表现比较分析手术后优良率。结果3组优良率分别为A组83.3%、B组80.0%、C组57.1%,A组和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滑膜切除结合带血管蒂髂骨瓣植骨,以及Salter或Chiari骨盆截骨术是治疗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分别适于Ⅱ期以前、病程较短、年龄偏小的患儿,以及Ⅲ期患儿,但须固定时间长,负重晚。转子间内翻截骨术适于CatteralⅢ期、年龄小于10岁的患者,或CatterallⅣ期有股骨头半脱位、头臼不相称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G-PERTHES病 股骨头坏死 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晓东 牛广明 高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798-800,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情况。方法 :阅读并分析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文献。结果 :影像学检查反映疾病的病理改变 ,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 :磁共振成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不仅能发现股骨头坏死的...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情况。方法 :阅读并分析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文献。结果 :影像学检查反映疾病的病理改变 ,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 :磁共振成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不仅能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 ,且能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周软组织早期病理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黄涛 黄昌林 +3 位作者 朱履刚 侯文根 余占洪 陈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髋周软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合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4)每周2次臀部...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髋周软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合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4)每周2次臀部肌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mg/kg造模,对照组(n=8)每周2次臀部肌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处理的第2、4、6、8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双侧股骨头及髋周软组织,行股骨头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分析髋周软组织中GR及ICAM-1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髋周软组织GR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ICAM-1表达从第4周开始显著增高(P<0.01),股骨头空骨陷窝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第4、8周GR表达与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699 0、0.605 0,P<0.05)。发生股骨头坏死动物的未坏死侧髋周软组织ICAM-1积分光密度值(206.5±9.1)与坏死侧(208.2±14.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髋周软组织病理改变是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危险信号,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类 受体 糖皮质激素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理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振群 刘万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7期804-808,共5页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大部分患者早期得不到明确诊断,临床上亦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机制的研究已经提出许多分散的理论,但均未能完全阐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有...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大部分患者早期得不到明确诊断,临床上亦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机制的研究已经提出许多分散的理论,但均未能完全阐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有许多质疑。近年相关基因学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血液系统相关基因以及遗传易感等基因有关。本文就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基因学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骨坏死 股骨头 基因学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矿物盐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变化
19
作者 杨卫强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骨矿物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发病过程中改变的意义。方法选用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激素造模组每周两次臀肌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mg/kg,共注射8周。两组分别于处理的2、4、6... 目的探讨骨矿物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发病过程中改变的意义。方法选用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激素造模组每周两次臀肌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mg/kg,共注射8周。两组分别于处理的2、4、6、8、12周测定股骨头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并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同时观察其体重、精神、毛发情况等一般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动物造模1周后体重开始进行性下降,股骨颈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P<0.01),且激素造模组12周时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血清钙、磷水平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显著降低(P<0.05,P<0.01),且激素造模组12周时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颈骨密度降低及骨矿物盐平衡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类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0
作者 朝鲁孟 马和平 +6 位作者 张学军 甄彦利 梁秀琴 周群慧 顾苏滨 刘鹏芝 王虹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导管技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作用。方法:62例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seIdinger’s技术,分别将导管头端选择性置入病侧旋股内、外动脉,经导管灌注血管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其中17例1次介... 目的:评价应用导管技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作用。方法:62例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seIdinger’s技术,分别将导管头端选择性置入病侧旋股内、外动脉,经导管灌注血管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其中17例1次介入治疗、45例重复治疗。本组全部病例分别经介入术后1- 2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62例共84只股骨头经介入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79.04%、明显缓解12.9%、部分缓解6.45%、未缓解1.61%。全部病例经X线平片、CT或MRI复查显示不同程度骨质修复,45例重复治疗者DSA检查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增粗,可见新生侧支小血管增多,股骨头较前染色变浓,以Ⅰ-Ⅲ期为著。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骨质修复,是一种安全、微创、可重复且疗效显著的新疗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