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手异位寄养后组合再造左手一例
1
作者 龙海泉 吴迪 +3 位作者 颜卓杰 贾赛雄 翁启文 陈金仁 《中华手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87,共2页
男,38岁,2022年1月19日因机器碾压致双上肢流血、肢体离断1 h急诊入院。右前臂自肘关节以远约5 cm处完全离断,余下前臂部分至腕掌关节处呈严重毁损状;左手拇指自腕掌关节略远处及环、小指的中、末节指体离断伴缺损,手掌部大部分皮肤软... 男,38岁,2022年1月19日因机器碾压致双上肢流血、肢体离断1 h急诊入院。右前臂自肘关节以远约5 cm处完全离断,余下前臂部分至腕掌关节处呈严重毁损状;左手拇指自腕掌关节略远处及环、小指的中、末节指体离断伴缺损,手掌部大部分皮肤软组织撕脱(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手异位寄养 双上肢离断 组合再造 机器碾压 左手
原文传递
GEO公共数据库中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傅东升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79-4388,共10页
背景:多指畸形患者中参与Heghog信号通路的一些转录因子发生异常表达,这些转录因子调控大量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多指畸形患者的转录组特征。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 背景:多指畸形患者中参与Heghog信号通路的一些转录因子发生异常表达,这些转录因子调控大量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多指畸形患者的转录组特征。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4例多指畸形患者细胞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将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划分为细胞亚群,并分析不同亚群的转录因子,构建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的调控网络,分析调控因子的功能。结果与结论:对单细胞的转录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多指畸形中细胞功能高度相关的调控因子有HOXD13、MSX2、LHX2、EMX2、LEF1、CREB3L2以及LHX2等HOX家族成员和GLI2转录因子。成纤维细胞中的HOXD13、MSX2和LHX2在多指畸形过程中发挥作用,而HES2和GLIS1在角质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果表明:HOXD13、MSX2和LHX2等转录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多指畸形的发育密切相关。通过靶向特定的转录因子或调节其活性,可能为纠正或预防多指畸形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畸形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微环境 Heghog信号通路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缺损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胡兴峰 王祥 +5 位作者 季亮 梁伟 张博伟 彭阳 皮剑 李青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35例创伤性指端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急诊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结果... 目的 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35例创伤性指端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急诊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结果 35例创伤性指端缺损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皮瓣坏死,其中4例术后出现皮瓣肿胀伴有张力性水泡,经抽液部分拆线等减张处理后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观饱满无臃肿,两点辨别觉5~10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8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缺损的临床操作简单,术后指端外形和功能得到良好恢复,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筋膜带蒂皮瓣 指端缺损 吻合血管神经 软组织重建
原文传递
利用残存臀大肌设计肌瓣联合筋膜皮瓣治疗坐骨结节Ⅳ期压疮的疗效
4
作者 焦献功 周杰民 +3 位作者 邹明 罗瞳 欧阳显文 蒋章佳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3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残存臀大肌设计肌瓣联合筋膜皮瓣治疗坐骨结节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浏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重建美容中心利用残存臀大肌设计肌瓣联合筋膜皮瓣修复的6例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利用残存臀大肌设计肌瓣联合筋膜皮瓣治疗坐骨结节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浏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重建美容中心利用残存臀大肌设计肌瓣联合筋膜皮瓣修复的6例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3~67(中位值49.5)岁,受伤原因:外伤性胸腰椎骨折致截瘫4例,高空中作业坠落胸腰椎骨折致截瘫2例。病程1年~2年5个月,压疮面积:6.3 cm×4.5 cm~9.2 cm×8 cm。对6例共6处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清创后利用附近残存臀大肌,通过打断部分臀大肌止点旋转设计上方蒂肌瓣或者通过从臀大肌中间劈开设计双蒂臀大肌推进肌瓣联合筋膜皮瓣治疗坐骨结节Ⅳ期压疮。结果6例患者共6处坐骨结节Ⅳ期压疮均一期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手术切口14 d左右拆线,愈合良好,术后随访皮瓣12~21个月,原手术部位未再发生压疮,外形无明显破坏。结论利用残存臀大肌设计肌瓣联合筋膜皮瓣修复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一种可供修复选择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坐骨结节 肌皮瓣
原文传递
人工真皮在成人甲母痣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鹏 范红旗 +2 位作者 赵伟超 陶忠生 耿娇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8-108,共1页
2018年1月~2022年11月,我科对8例甲母痣患者行甲板及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采用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缺损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4~69岁。均为单拇指发病,甲板首次出现黑褐色纵行、宽2.0~4.... 2018年1月~2022年11月,我科对8例甲母痣患者行甲板及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采用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缺损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4~69岁。均为单拇指发病,甲板首次出现黑褐色纵行、宽2.0~4.5 mm条带,无外伤史,甲周围无红肿、破溃、疼痛等。病程1~4年。1.2治疗方法指根部局部麻醉下手术。于条带两边扩大1 mm切除受累的甲板、甲床、甲基质及近端甲皱壁,切至骨质保护骨膜及伸肌腱,止血,裁剪皮耐克人工真皮覆盖,间断缝合,并用尖刀片在其表面戳孔引流,适度加压包扎。皮耐克人工真皮硅胶膜4周后拆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母痣 人工真皮 甲床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晨 夏璇 +2 位作者 于伟超 范存帅 段敬瑞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效果及对断指血运、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2例血管缺损性断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效果及对断指血运、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2例血管缺损性断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静脉移植,观察组则应用指动脉转位。比较两组随访1个月后的断指血运情况、断指存活情况,术前、随访1 a后生活质量、运动功能,随访1 a后感觉评级,研究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肢微循环障碍血管/总血管低于对照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皮氧分压、氧饱和度水平、断指颜色正常率、断指张力正常率及断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随访1 a后,观察组感觉评级为S3、S4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随访1 a后两组生活质量、肌力、灵巧度、活动度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动脉转位可有效提高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治疗患者的断指成活率,改善患者断指血运情况、感觉功能及手指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缺损性 断指再植术 指动脉转位 静脉移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牟军 王赛月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探究VSD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骶尾部压疮患者59例,其中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的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观察组30例(实施VSD联合... 目的 探究VSD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骶尾部压疮患者59例,其中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的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观察组30例(实施VSD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评估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创面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下血肿或渗血、伤口感染以及伤口开裂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可提高创面愈合满意度,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骶尾部 臀下动脉穿支皮瓣 负压封闭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技术在下部臀大肌菱形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王鑫 岳立明 +2 位作者 马志国 赵风林 吴鹏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58-159,166,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技术在下部臀大肌菱形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山东大学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例截瘫合并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下部臀大肌菱形... 目的 探讨改良技术在下部臀大肌菱形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山东大学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例截瘫合并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下部臀大肌菱形肌皮瓣结合逐层递进式减张缝合技术修复创面。结果 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饱满、质地柔软、耐磨。未出现血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未再发生压疮复发。结论 经改良的下部臀大肌菱形肌皮瓣结合逐层递进式减张缝合技术修坐骨结节压疮,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较少、皮瓣耐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压疮 坐骨结节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比
9
作者 殷建伟 常强省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对比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 目的对比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40例采用指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皮瓣两点辨别觉、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皮瓣外观感觉评分、皮瓣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皮瓣两点辨别觉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外观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率为90.00%,对照组术后皮瓣成活率为7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采用游离趾腓侧瓣具有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小、皮瓣外观感觉好、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但采用背岛状皮瓣在皮瓣两点辨别觉优于游离趾腓侧瓣,两种方式均有良好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趾腓侧瓣 指背岛状皮瓣 手指末节指腹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及进展
10
作者 张昊 靳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全球范围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正折磨着数百万患者,其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膝痛患者群体中,KOA的患病率更是超过50%。近年来,膝动脉栓塞术(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 全球范围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正折磨着数百万患者,其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膝痛患者群体中,KOA的患病率更是超过50%。近年来,膝动脉栓塞术(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GAE)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展现出了其在治疗KOA方面的巨大潜力。该技术通过抑制关节内的异常新生血管生成和神经生长,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下肢功能障碍。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推广,GAE为KOA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该文综述了GAE在KOA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其治疗原理、手术操作方式、栓塞剂的选择、临床疗效评估以及可能的并发症情况,旨在为该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动脉栓塞术 膝骨关节炎 疼痛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rade与Bicos两种重建术对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闫功芳 田科 张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LaPrade重建术与Bicos重建术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郏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LaPrad... 目的:探讨LaPrade重建术与Bicos重建术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郏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LaPrade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Bicos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A组下蹲困难、跛行和静息痛三项评分低于B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时疼痛三项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个月和12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SF-36量表中6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LaPrade重建术和Bicos重建术的效果相当,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LaPrade重建术 Bicos重建术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膜吻合与外膜吻合修复正中神经切割伤疗效比较
12
作者 李志阳 张新营 +3 位作者 仝朋飞 崔硕 陈煜华 赵华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腕部切割伤应用神经外膜吻合与神经束膜结合神经外膜吻合修复正中神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正中神经腕部切割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正中神经外膜吻... 目的探讨腕部切割伤应用神经外膜吻合与神经束膜结合神经外膜吻合修复正中神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正中神经腕部切割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正中神经外膜吻合,观察组行正中神经束膜结合神经外膜吻合,术后均给予营养神经、规范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感觉功能及拇对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33个月,平均26.4个月,观察组运动功能及感觉神经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两点辨别觉距离短于对照组,手握力及拇示指捏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束膜结合外膜吻合较单纯神经外膜吻合修复正中神经切割伤效果更为显著,有效改善术后患者感觉神经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部切割伤 正中神经 神经外膜吻合 神经束膜吻合 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在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影响
13
作者 靳立强 郭海涛 +2 位作者 韩书明 赵玲玲 蔡俊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估血府逐瘀汤在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和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68例... 目的:评估血府逐瘀汤在泡沫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和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6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184例。对照组接受泡沫硬化剂联合GSV高位结扎及EVL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CEC、ET-1、NO、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及GSV治疗长度、GSV闭合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清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基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均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Bcl-2、Caspase-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ax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泡沫硬化剂、GSV高位结扎和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加速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泡沫硬化剂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腔内激光闭合术 下肢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毁损伤废弃指异位寄养回植重建拇指一例
14
作者 南利民 赵森 +4 位作者 赵立宗 苏博义 申明亮 孙跑顺 苏小云 《中华手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89,共2页
男,29岁,左手被机器绞碾伤致离断、疼痛、出血3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6℃,脉搏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5/75 mmHg。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病史。入院诊断:左手掌离断毁损伤,左手拇、示、中、环指毁损性完全离断,小指不... 男,29岁,左手被机器绞碾伤致离断、疼痛、出血3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6℃,脉搏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5/75 mmHg。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病史。入院诊断:左手掌离断毁损伤,左手拇、示、中、环指毁损性完全离断,小指不完全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疼痛 糖尿病 回植重建 体温 呼吸 既往体健
原文传递
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联合第一趾腓侧皮瓣治疗单个手指软组织环形缺损
15
作者 余丰年 黄新宇 +1 位作者 叶斌 林荔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介绍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联合第一趾腓侧皮瓣治疗单个手指软组织环形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23年7月至2024年9月收治单个手指软组织部分或者全部环形缺损患者5例5指,其中拇指1例,示指3例,中指1例。均一期清创,取伤口分泌物... 目的:介绍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联合第一趾腓侧皮瓣治疗单个手指软组织环形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23年7月至2024年9月收治单个手指软组织部分或者全部环形缺损患者5例5指,其中拇指1例,示指3例,中指1例。均一期清创,取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凡士林纱布或人工真皮覆盖,二期使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伤指背侧,游离第一趾腓侧皮瓣(可带趾甲)修复伤指掌侧缺损,呈组合式覆盖创面。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皮瓣存活、指骨是否缺血坏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一趾腓侧皮瓣均存活良好,3例前臂静脉皮瓣出现少许水泡,无坏死。按照手指Strickland标准测量和评估手指活动度:优2指,良2指,中1指,指腹感觉功能S 4以上。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联合第一趾腓侧皮瓣修复单个手指软组织环形缺损伤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治疗结果 环形缺损 静脉皮瓣 动脉化皮瓣
原文传递
仅吻合单根动脉的指尖再植术后指体功能分析
16
作者 李志阳 卢飞 +6 位作者 崔硕 仝朋飞 赵华飞 陈煜华 谷亚东 袁正江 张新营 《临床医学》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 比较仅吻合单根动脉的指尖再植与常规再植指体的术后功能。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指尖离断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仅吻合一根指动脉... 目的 比较仅吻合单根动脉的指尖再植与常规再植指体的术后功能。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指尖离断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仅吻合一根指动脉或其终末支,对照组常规吻合指动脉、指静脉及指神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再植体成活率、手术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指体的两点辨别觉、指甲生长长度及指间关节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再植体术后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0.738,P=0.460)。观察组再植体成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351,P=0.554)。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2、17.420,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7、7.021,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再植指尖的两点辨别觉距离、损指指甲生长长度、指间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549、0.743、0.124,P=0.585)。结论 仅吻合单根动脉的指尖再植与常规指尖再植比较虽然增加了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但手术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且在再植体优良率和成活率、两点辨别觉、损指指甲长度及指间关节活动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 两点辨别觉 成活率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技术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17
作者 王鸿权 刘珊珊 +2 位作者 谢英志 胡浩良 李苗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定位穿支血管的准确性。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19例外伤导致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1例,女... 目的探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定位穿支血管的准确性。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19例外伤导致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26~54岁,中位年龄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平均7.2 d。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手指11例;缺损范围4.0 cm×2.5 cm~7.5 cm×3.5 cm。术前经CDU及CTA定位穿支血管后,设计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缺损,切取范围为4.5 cm×3.0 cm~7.5 cm×4.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比较CDU及CTA探测骨间后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管径,并与术中观测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正确率及识别率。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VSS)评价供区愈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对皮瓣外观满意度。结果术前CDU评估骨间后动脉穿支血管(5.8±1.2)条、管径(0.62±0.08)mm,CTA评估分别为(5.2±1.0)条、(0.60±0.07)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见骨间后动脉穿支血管数量、走行和分布与术前CDU、CTA三维重建后穿支血管图像基本一致。与术中观测结果相比,CDU及CTA定位优势穿支血管识别率分别为95.0%(18/19)和89.5%(17/19),正确率分别为100%(19/19)和84.2%(16/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8.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皮瓣弹性充足,质地柔软,患者满意度VAS评分为(9.2±0.8)分。供区情况愈合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VSS评分为(11.7±0.9)分。结论CDU和CTA均可准确识别穿支血管并定位优势穿支血管,有利于精准切取皮瓣,减少供区损伤。但在前臂穿支血管检测中,CDU对于穿支血管远端的显影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骨间后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下肢静脉性难愈溃疡合并慢性骨髓炎1例诊疗体会
18
作者 朱敏达 方高丰 +1 位作者 潘孙峰 王振君 《浙江医学》 2025年第3期319-320,共2页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后期易引起下肢静脉性难愈溃疡,由于炎症的长期、持续作用可继发慢性骨髓炎,大大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本文报道2020年3月12日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例下肢静脉性难愈溃疡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及植皮...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后期易引起下肢静脉性难愈溃疡,由于炎症的长期、持续作用可继发慢性骨髓炎,大大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本文报道2020年3月12日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例下肢静脉性难愈溃疡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及植皮治疗获得痊愈,现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下肢静脉性难愈溃疡合并慢性骨髓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性 溃疡 慢性骨髓炎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19
作者 陈强 刘鹏 +1 位作者 蔡飞 赵建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比较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的患者,按照修复皮瓣的不同分为足底组(n=46)与腓肠组(n=... 目的比较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的患者,按照修复皮瓣的不同分为足底组(n=46)与腓肠组(n=46)。足底组修复选取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组修复选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皮瓣完全成活率、术中出血量、皮瓣切取移植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个月的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分级和皮瓣外观满意度。结果足底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率为97.83%,高于腓肠组(82.61%),足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1.84±1.69)mL,低于腓肠组[(104.37±2.08)mL],皮瓣切取移植时间为(61.53±5.52)min,短于腓肠组[(65.68±5.2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足底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为(84.92±5.14)分,高于腓肠组[(79.63±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底组患者术后BMRC感觉功能分级明显优于腓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底组患者术后皮瓣外观总满意度为95.65%,高于腓肠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患者治疗中,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及感觉恢复,提高其皮瓣成活率及外观满意度,且术中出血量更低,用时更短,临床疗效优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足底内侧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急性下肢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杜胜虎 董雪烨 +5 位作者 王健 张怀保 李培丰 许德孝 张麟 陶克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总结与探讨基于骨科损伤控制(DCO)理论,联合不同形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急性下肢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3例急性下肢毁损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在DCO理论指导... 目的总结与探讨基于骨科损伤控制(DCO)理论,联合不同形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急性下肢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3例急性下肢毁损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在DCO理论指导下,通过多学科会诊救治合并伤,同时一期清创、恢复骨支架、重建肢端血运、修复神经肌腱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敷料临时覆盖,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延期予不同形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面积8.0 cm×5.0 cm~35.0 cm×25.0 cm,所有病例供瓣区均一期闭合。结果本组30例皮瓣术后完全存活,2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坏死,予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皮瓣出现迟发性完全坏死。术后随访时间9~25(14.7±5.3)个月,其中2例患者因皮瓣臃肿二期予修整手术,其余患者对皮瓣重建部位及供瓣区外形满意,踝关节功能评分良好。结论基于DCO理论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下肢毁损性创面的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损伤控制 毁损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