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8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陈泽平 朱齐 +4 位作者 朱翔 陈德盛 楼逸超 张益 孙红成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或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或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无PVT者71例(无PVT组),术前合并PVT者14例(PV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脾功能亢进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脾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PVT组患者脾切除术后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升高,而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患者的这些指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VT组的改善情况优于PVT组。两组围手术期安全性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合并PVT的患者接受脾切除术能改善脾亢症状,但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不如无PVT患者;其手术安全性与无PVT患者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血栓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纤维化中西医研究进展
2
作者 俞佳雯 周薏 +1 位作者 阙任烨 《陕西中医》 2025年第2期273-276,280,共5页
肝纤维化(HF)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反复受损后过度修复的一种病理改变,以细胞外基质弥漫性过度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肝纤维化早期无显著的临床症状,易被忽略,若未得到有效干预,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纤维化(HF)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反复受损后过度修复的一种病理改变,以细胞外基质弥漫性过度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肝纤维化早期无显著的临床症状,易被忽略,若未得到有效干预,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除针对病因治疗以外,使用药物及时有效地逆转肝纤维化,是防治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策略。本文针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西医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检测手段、药物治疗以及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论治 抗病毒 中药联合 进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化浊方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3
作者 桂钰 张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浊方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加用补肾活血化浊方治疗30 d,比较2组...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浊方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加用补肾活血化浊方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病情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0%高于对照组6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炎症指标、腰围、24 h尿量及腹水深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浊方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化浊方 肝豆状核变性 肝硬化腹水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肝硬化患者营养支持策略中的价值及应用
4
作者 赵莲 梁蒙蒙 梁梦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应用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引导的营养评估和支持的价值及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应用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引导的营养评估和支持的价值及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基础饮食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IMB模型引导下的营养评估和支持,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学指标、肝功能、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SGA)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均升高,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及MIS、SGA评分均降低,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IMB模型引导下的营养评估和支持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肝功能,并促进营养状况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营养评估和支持 营养状况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LB、CHE、AngⅡ水平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皇甫朵娟 任宁 《医学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LB、AngⅡ、CHE水平,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的患者血清ALB、AngⅡ、CH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CHE、AngⅡ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LB、CH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血清ALB、CHE水平高于B级患者,B级患者高于C级患者;A级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低于B级患者,B级患者低于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B、CHE、AngⅡ及三者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50、0.825、0.914,三者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效能高于ALB、CHE、AngⅡ单独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B、CHE、AngⅡ三者联合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为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清白蛋白 胆碱酯酶类 血管紧张素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生化检验在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6
作者 李杰英 王奇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肝功能生化检验在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经过临床确诊的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者,其中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划分为A级20例... 目的分析肝功能生化检验在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经过临床确诊的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者,其中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划分为A级20例、B级21例、C级9例,纳入研究试验对象均开展肝功能生化检验,对比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肝功能指标数值,对比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肝功能数值,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总胆固醇和白蛋白指标水平低于健康者,肝炎肝硬化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胆碱酯酶指标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A级TBA低于B、C级,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高于B、C级(P<0.05);且B级TBA水平低于C级,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高于C级(P<0.05);C级和B级阳性检出率高于A级,但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采取肝功能生化检验,能够全面评估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患者 肝功能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继发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
7
作者 张冰 牛丽娜 王晓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7期128-131,共4页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为低骨密度和骨折易感。骨质疏松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肝硬化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病与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合成、性激素缺乏...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为低骨密度和骨折易感。骨质疏松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肝硬化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病与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合成、性激素缺乏、性腺功能减退、瘦素、鸢尾素、肠道菌群、维生素D3活化障碍、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细胞因子高表达等有关。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激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抑制剂、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K等。本文总结肝硬化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陶熙 李宏韬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中联合应用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并EVB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实施奥美拉唑)与观察组(n=45,实施奥美拉唑联合胃镜下注... 目的:探讨分析在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中联合应用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并EVB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实施奥美拉唑)与观察组(n=45,实施奥美拉唑联合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对比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止血时间,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RBC、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并EVB患者中联合应用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奥美拉唑治疗,能够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及肝功能,止血效果理想,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下注射组织胶 奥美拉唑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婷 邹百仓 +3 位作者 董蕾 薛琼 王进海 陈芬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88例,根据是否抗病毒治疗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88例,根据是否抗病毒治疗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Child-Pugh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率、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BIL、ALT、AST较治疗前降低,ALB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抗病毒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T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PTA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抗病毒治疗后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抗病毒治疗后HBV-DNA阴转率升高(P<0.05)。在未行EVL治疗患者中,治疗组食管静脉曲张减轻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接受及未接受EVL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组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HBV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减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食管静脉曲张 核苷类似物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住院患者失志综合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家乐 刁健 +2 位作者 黄云云 赵婉婷 张凯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1703-1706,1710,共5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住院患者失志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及感染疾病科收治的肝硬化住院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 目的了解肝硬化住院患者失志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及感染疾病科收治的肝硬化住院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中文版失志量表(DS-MV)、肝脏症状量表(LDS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肝硬化住院患者失志综合征的早期干预对策。结果104例患者平均DS-MV得分为(37.92±12.85)分,平均LDSI得分为(27.89±4.73)分,平均SSRS得分为(26.78±5.20)分;不同婚姻状况、月经济收入、主要照顾者DS-MV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SI总分与DS-MV得分呈正相关(r=0.235,P<0.05);SSRS总分与DS-MV得分无关(r=0.105,P>0.05)。婚姻状况(未婚或离异)、害怕并发症是肝硬化住院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住院患者失志综合征程度较高,应根据患者不同婚姻状况、月经济收入、主要照顾者及担心并发症的程度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和缓解肝硬化住院患者失志综合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志综合征 现况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预后的相关性
11
作者 兰莹 何玲 +2 位作者 车茜 梁成宵 康殿巨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环状RNA线粒体tRNA翻译优化因子1(circMTO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15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乙肝组)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环状RNA线粒体tRNA翻译优化因子1(circMTO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15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乙肝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短期预后情况,将乙肝肝硬化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4)与预后不良组(n=31)。比较乙肝肝硬化组与慢乙肝组之间、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对乙肝肝硬化组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低于慢乙肝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ircMTO1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乙肝肝硬化组患者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P<0.05)。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预测乙肝肝硬化组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敏感度为77.40%,特异度为77.40%,最佳截断值为0.332。结论与未发生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降低,且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circMTO1或可作为评估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环状RNA线粒体tRNA翻译优化因子1 肝纤维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风险评估
12
作者 王东君 张春岩 +2 位作者 晁祥嵩 李志 王兴权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手术风险。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AC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术前采用《东京指南(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手术风险。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AC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术前采用《东京指南(2018年)》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其中Ⅰ级55例,Ⅱ级/Ⅲ级37例。常规计算MELD评分,其中低危组64例,中高危组28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风险的因素。结果各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患者手术时间为(88.8±11.8)min,显著长于Ⅰ级患者【(77.1±10.4)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分别为(91.4±18.7)mL和(339.7±40.7)mL,显著大于Ⅰ级患者【分别为(79.5±12.2)mL和(285.9±36.4)mL,P<0.05】,而低危与中高危MELD评分患者手术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Ⅲ级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高于Ⅰ级患者的7.3%(P<0.05),中高危MEL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高于低危患者的9.4%(P<0.05);以中转开腹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为手术风险组(n=18),结果风险组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比例分别为61.1%和55.6%,显著高于非风险组的35.1%和24.3%(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是肝硬化合并AC患者LC手术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MELD评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LC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AC患者的风险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肝硬化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分级 终末期肝病模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血辨证”理论探讨益气和血方对CCL_(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TGF-β1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李晓玲 孙凤霞 +1 位作者 郭雨菲 张燕洁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586-1592,共7页
[目的]探讨益气和血方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两组。连续造模6周后将模型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和... [目的]探讨益气和血方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两组。连续造模6周后将模型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益气和血方中剂量组、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扶正化瘀组5组。第10周末,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对大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和血方中高剂量组和扶正化瘀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显著降低(P<0.01),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比较,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ALT、AST、TBIL、ALP含量显著降低(P<0.01),ALB、CHE含量显著升高(P<0.01);益气和血方中剂量组ALT、AST、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1),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扶正化瘀组ALT、AST、TBIL、ALP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CHE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扶正化瘀组比较,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ALT、AS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ALB含量显著升高(P<0.01)。2)益气和血方中、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较为整齐,病变面积明显减少,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周围纤维组织明显减少。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较模型组相比减轻,肝细胞排列不整齐,可见部分细胞空泡或脂肪样变,部分肝细胞间仍可见一定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3)益气和血方各剂量组和扶正化瘀组TGF-β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扶正化瘀组、益气和血方中高剂量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P<0.01),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扶正化瘀组(P<0.01)。[结论]益气和血方能够显著改善CCL_(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肝硬化的进展,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或抑制TGF-β1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辨证”理论 益气和血方 肝硬化 治疗作用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TX-3及PAF联合预测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卿小松 陈杰 +1 位作者 何晓非 郑英俊 《肝脏》 2024年第10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穿透素(PTX-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联合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2017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行ERCP术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4... 目的探讨血清穿透素(PTX-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联合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2017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行ERCP术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48 h未发生胰腺炎95例,发生胰腺炎25例。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淀粉酶、PAF、PTX-3、TPS-2联合检测胰腺炎的效能。结果胰腺炎组血清PTX-3(13.52±0.85)ng/mL、淀粉酶(166.80±13.52)U/L、PAF(65.32±3.52)μg/L、CRP(44.63±3.74)mg/L、TPS-2(189.26±4.56)μg/L水平高于无胰腺炎组(1.89±0.41)ng/mL、(63.52±4.78)U/L、(4.26±0.85)μg/L、(7.20±2.06)mg/L、(37.52±4.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TX-3、淀粉酶、PAF、TPS-2指标可作为预测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主要因素。PTX-3、PAF、血清淀粉酶、TPS-2和联合检测诊断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AUC分别为0.763、0.756、0.788、0.706和0.924。结论PTX-3、PAF、TPS-2、血清淀粉酶联合检测诊断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TX-3 血小板活化因子 肝硬化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张婷婷 刘雪 +2 位作者 张道恩 周林 夏春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肝硬化患者行常规上腹部血管成像,探讨其单能级(40keV)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3年1月-2023年7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且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常规上... 目的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肝硬化患者行常规上腹部血管成像,探讨其单能级(40keV)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3年1月-2023年7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且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常规上腹部血管成像的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IntelliSpace Portal软件对门脉期图像重建获得120KVp混合能量图像和(40、55、70keV)的单能级图像。测量4组门静脉图像的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位医生对图像整体质量进行评分评价。结果40keV组门静脉的CT值,SNR和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其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keV组的门静脉噪声(24.94±8.54)均高于120KVp组(21.42±5.49)及其余VMI组。两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75、0.824)。结论肝硬化患者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常规上腹部血管成像,40keV时门静脉图像质量最佳,有助于门静脉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 CT 肝硬化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
16
作者 杨健 詹前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45-647,662,共4页
目的探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同期80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参照对象(... 目的探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同期80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水平、单用凝血功能、血小板各项参数及凝血功能联合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检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TT、PT、APTT、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IB、PLT、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凝血功能联合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检测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用凝血功能、血小板各项参数检测,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显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血小板 参数 重症肝硬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临床观察
17
作者 任燕怡 李霞 +2 位作者 冯培民 何俊余 马悦 《山西中医》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肠道sIgA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LT、AST、TBI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道sIgA水平、肠道菌群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肠道有益菌群生长,增加患者肠道sIg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泻 七味白术散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观察
18
作者 陈培升 林泽毅 覃柯璋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995-1000,共6页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循环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5月—2024年4月诊治的116例肝硬化PHT患...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循环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5月—2024年4月诊治的116例肝硬化PH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予腹腔镜下SPD治疗,对照组予开腹SP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流循环、血常规和血清IL-6、TNF-α水平,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第1天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相比于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凝血酶时间(PT)水平均下降,白蛋白(ALB)水平则升高,且研究组的TBIL、ALT、PT水平更低,ALB水平更高(P<0.05);术后门静脉、脾静脉的静脉直径(VD)、血流量(VF)较术前减小,流速(VV)水平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VD、VF更小,VV水平更高(P<0.05);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腹腔镜SPD术式相比于开腹SPD术式,可减少肝硬化PHT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动力学,降低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 血流循环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贯煎加味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志刚 张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一贯煎加味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肝功能与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恩替卡韦治疗3个月,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一贯煎加味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肝功能与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恩替卡韦治疗3个月,观察组(40例)予以一贯煎加味联合恩替卡韦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更高;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联合使用一贯煎加味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一贯煎加味 恩替卡韦 肝功能 肝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程亚军 王伟 《大医生》 2024年第8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采用奥美拉...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44例)和联合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康复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输血量少于单一组,止血、住院时间均短于单一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脾、门静脉内径均缩短,脾、门静脉血流量均降低,且联合组脾、门静脉内径均短于单一组,脾、门静脉血流量均少于单一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缩短,且联合组FIB水平高于单一组,APTT、TT均短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康复,有效控制出血症状,同时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生长抑素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