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芥诱导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杰 袁浩 +3 位作者 陈伟忠 胡惠民 朱明学 陈志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 :观察硫芥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 (IEC- 6 )生长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细胞死亡方式。 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定性观察硫芥中毒的 IEC- 6细胞形态变化及 DNA的改变。采用 Cell Death Detection EL ISA试剂盒研究 IEC-6细... 目的 :观察硫芥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 (IEC- 6 )生长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细胞死亡方式。 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定性观察硫芥中毒的 IEC- 6细胞形态变化及 DNA的改变。采用 Cell Death Detection EL ISA试剂盒研究 IEC-6细胞凋亡量与硫芥浓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0 .1~ 10 0 0μm ol/ L硫芥对 IEC- 6细胞的毒性作用与硫芥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电镜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细胞膜完整 ,染色质固缩并聚集于核膜边缘 ,凋亡小体形成 ;DNA电泳有“DNAL adder”出现。 0 .1~ 10 0μmol/ L硫芥处理的细胞的凋亡量随硫芥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超过 10 0μmol/ L测凋亡量反降低。 结论 :硫芥可诱导大鼠小肠上皮 IEC- 6细胞凋亡 ,在低浓度时以凋亡为主 ,高浓度时则出现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小肠上皮IEC-6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外科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汪义军 金竹富 +1 位作者 吴性江 黎介寿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8期533-535,共3页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肝硬化、腹腔感染和我国首例小肠移植成功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TNF。结果表明,肝硬化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和TNF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但两者相关不显著;腹腔感染病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肝硬化、腹腔感染和我国首例小肠移植成功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TNF。结果表明,肝硬化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和TNF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但两者相关不显著;腹腔感染病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并与24小时尿中尿素呈显著负相关,TNF水平高于正常人。我国首例小肠移植成功病人分别手术后多时期点测得血清一氧化氮和TNF在正常水平,表明无排斥现象发生,与同期肠粘膜活俭亦无排斥反应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一氧化氮 腹腔感染 小肠移植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例异体小肠移植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石群立 黎介寿 +3 位作者 李宁 李幼生 江志伟 黄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经造口在内窥镜或肉眼直视下取移植肠粘膜,共24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水肿、扁平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绒毛顶端上皮与基底膜分离、绒毛顶端上皮与隐窝上皮变性脱落、固有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散在。无血... 经造口在内窥镜或肉眼直视下取移植肠粘膜,共24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水肿、扁平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绒毛顶端上皮与基底膜分离、绒毛顶端上皮与隐窝上皮变性脱落、固有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散在。无血管炎及隐窝炎。肠移植2周以后肠粘膜损伤逐渐恢复。讨论了小肠移植肠粘膜活检的意义、活检的时间与方法及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排斥反应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婴儿坏死性小肠炎病理分析(附9例报告)
4
作者 雷承宝 刘洋 《吉林医学》 CAS 1996年第6期350-350,共1页
新生儿、婴儿坏死性小肠炎病理分析(附9例报告)雷承宝,刘洋(长春市中心医院病理科130051)坏死性小肠炎以小肠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变[1].本病发病急,不仅小肠受累,个别病例整个肠管皆出现出血坏死的临床表... 新生儿、婴儿坏死性小肠炎病理分析(附9例报告)雷承宝,刘洋(长春市中心医院病理科130051)坏死性小肠炎以小肠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变[1].本病发病急,不仅小肠受累,个别病例整个肠管皆出现出血坏死的临床表现。国外自1964年作为独立疾病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婴儿 坏死性小肠炎 病理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缺氧复氧损伤人小肠上皮细胞谷胱甘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戴定威 吴圣楣 +3 位作者 戚秋芬 李敏 陈惠金 蔡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缺氧复氧损伤人小肠上皮细胞(IEC)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IEC作为实验模型,用荧光法测定体外培养IEC内GSH和MDA含量。结果:正常...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缺氧复氧损伤人小肠上皮细胞(IEC)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IEC作为实验模型,用荧光法测定体外培养IEC内GSH和MDA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GSH含量最高,在对照组加入GLN并不影响GSH含量(P>0.05)。缺氧60min或90min复氧30min损伤IEC细胞内GSH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先应用GLN可显著阻止缺氧复氧损伤IEC细胞GSH含量下降(P<0.05)。相反,正常对照组MDA含量最低,缺氧60min复氧30minIEC细胞内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预先应用GLN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损伤IEC细胞内MDA水平(P<0.05)。结论:补充GLN可维持缺氧复氧损伤IEC细胞GS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谷氨酰胺 缺氧复氧 小肠损伤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间断便血
6
作者 郝洪升 李文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小肠血管畸形 反复便血 间断便血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身辐射损伤后小肠吸收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红林 蔡军伟 吴定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辐射损伤后小肠吸收L-酪氨酸(Tyr)的变化。方法:用在体门静脉取血法研究了6Gy60Coγ线全身一次照射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照射后第3d大鼠小肠吸收Tyr的变化,并测定相应的小肠上皮细胞计数、小...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辐射损伤后小肠吸收L-酪氨酸(Tyr)的变化。方法:用在体门静脉取血法研究了6Gy60Coγ线全身一次照射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照射后第3d大鼠小肠吸收Tyr的变化,并测定相应的小肠上皮细胞计数、小肠粘膜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以及Na+的跨膜转运。结果:6Gyγ线全身照射后第3d出现小肠对Tyr的吸收障碍,以后很快恢复,并持续在正常水平。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吸收障碍加重,但3Gy以下剂量照射,则不出现Tyr的吸收障碍。小肠上皮细胞计数、Na+-K+-ATPase活性和Na+的跨膜转运的变化与小肠吸收Tyr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辐射损伤后小肠对Tyr的吸收障碍与小肠上皮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的吸收面积的下降以及Na+-K+-ATPase活性下降导致的Na+跨膜转运能力的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辐射损伤 小肠吸收 L-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3例分析
8
作者 徐子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8-549,共2页
老年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在整个外科急腹症中比例不高,起病初期表现不典型,可能造成误诊.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如发生漏诊,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本院3例诊治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炎 急性出血性 老年人 外科急腹症 手术治疗 严重后果 病例报告 不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小肠移植后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评价
9
作者 石群立 黎介寿 +3 位作者 李宁 李幼生 江志伟 黄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37-40,共4页
报告我国首例小肠移植后肠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研究结果。经造瘘口在内镜或肉眼直视下取移植肠粘膜,共24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水肿扁平,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绒毛顶端上皮与基膜分离,绒毛顶端上皮与隐窝上皮变性脱落,固有... 报告我国首例小肠移植后肠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研究结果。经造瘘口在内镜或肉眼直视下取移植肠粘膜,共24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水肿扁平,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绒毛顶端上皮与基膜分离,绒毛顶端上皮与隐窝上皮变性脱落,固有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少量散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无血管炎及隐窝炎。肠移植2周以后肠粘膜损伤逐渐恢复。文中讨论了小肠移植肠粘膜活检的意义、活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排异 组织病理学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便血要警惕
10
作者 张昌欨 《健康博览》 2007年第6期41-41,共1页
退休工人周师傅,反复便血七年,一直以为是痔疮。其问,曾经有朋友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并没有太在意。后来便血加重了,周师傅才下决,心到医院做了个结肠镜检查。检查后,医生发现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的一颗息肉作祟,经病理取... 退休工人周师傅,反复便血七年,一直以为是痔疮。其问,曾经有朋友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并没有太在意。后来便血加重了,周师傅才下决,心到医院做了个结肠镜检查。检查后,医生发现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的一颗息肉作祟,经病理取检证实该息肉已经发生了癌变。最后,手术切除了一大段肠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便血 医院检查 结肠镜检查 退休工人 乙状结肠 手术切除 检查后 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些疾病可导致便血
11
作者 张昌钦 《求医问药》 2009年第8期19-19,共1页
张老师反复便血已经有7年了,他一直将其当作痔疮来治疗。其间,医生曾几次劝他做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由于便血日渐加重,他才去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
关键词 反复便血 结肠镜检查 疾病 检查结果 乙状结肠 肠管切除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膜空肠固定制作孤立肠段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廷亮 姜忠华 +4 位作者 陈强谱 赵景民 吴照敏 王兴华 李福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8-239,共2页
作者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大网膜与空肠对系膜缘的浆肌层固定,5周后离断固定肠段的系膜,制成无系膜孤立肠段。组织学检查显示肠壁结构无明显缺血性改变。大网膜动脉墨汁灌注显示大网膜与肠壁间血管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本实验为研... 作者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大网膜与空肠对系膜缘的浆肌层固定,5周后离断固定肠段的系膜,制成无系膜孤立肠段。组织学检查显示肠壁结构无明显缺血性改变。大网膜动脉墨汁灌注显示大网膜与肠壁间血管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本实验为研究小肠肠袢延长治疗短肠综合征和去神经肠段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肠段 大网膜蒂瓣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脂肪酸、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伍晓汀 黎介寿 李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5-378,I023,共4页
目的探讨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对移植小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196只近交系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全小肠异位移植,术前和术后分别用n3脂肪酸灌胃、1,6二磷酸果糖及谷氨酰胺静脉... 目的探讨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对移植小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196只近交系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全小肠异位移植,术前和术后分别用n3脂肪酸灌胃、1,6二磷酸果糖及谷氨酰胺静脉输注10天,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凋亡原位检测的方法分析小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移植小肠粘膜细胞增殖低下,凋亡增加。补充外源性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后,移植小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加速,凋亡减少。结论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特殊营养支持可显著地增加移植小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胞凋亡发生,这种调控作用有助于改善移植小肠的结构和吸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脂肪酸 二磷酸果糖 谷氨酰胺 大鼠
原文传递
小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浩 王军 +1 位作者 朱理玮 王鹏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5-56,共2页
为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分子水平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附属位,节段性小肠移植,共施手术150只,在第二阶段进行的42只移植手术中成功军达71.43%,接近国外报道水平。作者认为,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 为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分子水平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附属位,节段性小肠移植,共施手术150只,在第二阶段进行的42只移植手术中成功军达71.43%,接近国外报道水平。作者认为,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量、注意术中液体补充,改进血管吻合方法、移植物热缺血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成人肠套叠的近况 被引量:14
15
作者 胡振雄 陈易人 《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151-153,共3页
成人肠套叠不如小儿常见,新奥尔良Charity医院342例肠套叠中,小儿287例(84%),成人仅55例(16%)。一般报道成人肠套叠占所有肠套叠的5~16%。由于成人肠套叠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关键词 肠套叠 病因 成人
原文传递
便血——思考病例(3)
16
作者 叶秋月 许大波 +1 位作者 刘晓红 杨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0-1030,共1页
关键词 反复便血 思考病例 对症治疗 鲜血便 血常规 结肠炎 结肠镜 患者
原文传递
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17
作者 周德俊 梁晓宇 +3 位作者 陈庆良 邱宇杰 朱理玮 王鹏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bcl-2基因对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大鼠模型模拟供体小肠热、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热... 目的探讨bcl-2基因对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大鼠模型模拟供体小肠热、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热缺血再灌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冷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结论RT-Q-PCR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检测mRNA转录水平的方法。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引起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改变;冷缺血再灌注24小时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并可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 供体 再灌注损伤 小肠移植 小肠缺血
原文传递
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移植肠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元新 李宁 +1 位作者 吴波 黎介寿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2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移植肠白细胞介素2 受体( I L2 R) 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 C A M1) 的表达在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 F344/ N 和 Wistar/ A 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分... 目的 探讨移植肠白细胞介素2 受体( I L2 R) 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 C A M1) 的表达在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 F344/ N 和 Wistar/ A 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分4 组,第1 组: Wistar;第2 组: Wistar→ Wistar ;第3 组: F344 → Wistar;第4 组: F344 → Wistar+环孢霉素 A(6 mg·kg - 1·d - 1) 。术后第3 、5 、7 天取各组动物移植肠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S P 法) 检测移植肠 I L2 R 和 I C A M1 的表达。结果 病理学检查显示第3 组大鼠在术后第3 、5 、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第2 、4 组无明显排斥征象。第3 组 I L2 R 表达在术后均非常显著高于其他3 个对照组;第3 组 I C A M1 表达在术后第3 、5 天较相似,尤其在上皮细胞表现为强阳性,并显著高于第1 组。但第2 、4 对照组 I C A M1 表达也较高,第3 组仅在术后第3 天 I C A M1 评分显著高于第2 组。结论  I L2 R 和 I C A M1 阳性细胞在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排斥反应 IL-2R ICAM-1
原文传递
bcl-2基因在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德俊 王鹏志 +3 位作者 朱理玮 梁晓宇 陈庆良 邱宇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76-77,共2页
本实验模拟小肠移植中供体小肠的条件,对移植前供体小肠再灌注损伤中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制作动物模型与分组: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天津药物研究院实验动物... 本实验模拟小肠移植中供体小肠的条件,对移植前供体小肠再灌注损伤中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制作动物模型与分组: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天津药物研究院实验动物室提供)。建立稳定的大鼠热缺血再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BCL-2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