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 被引量:1
1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5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支伟 傅阳 谷新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尚缺乏在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应用减量替格瑞洛的研究。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PPCI并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替格瑞洛的维持剂量将患者分为减量组(60例:替格瑞洛60 mg/次,2次/d)和标准组(180例: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采用PSM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Killip分级和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最终减量组和标准组各纳入54例患者。分别于出院1、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SM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参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DW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PLT、MPV、PDW、P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减量组患者PDW高于标准组(P<0.05)。出院6个月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AR比较,标准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标准组患者出院时MPV高于基线,减量组患者出院时PDW低于基线,标准组患者出院时PAR低于基线(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1、3、6个月MPV低于出院时,PDW高于出院时(P<0.05);标准组患者1、3、6个月PAR低于基线,高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中替格瑞洛60 mg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血小板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马娟 马盛宗 +2 位作者 燕茹 马学平 贾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s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发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发生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对患者发生MACCEs的预测效果(NRI=0.377,IDI=0.166,C指数=0.690;P<0.05)。结论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极化及心肌炎性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林琳 樊刚 +3 位作者 李青 朱文静 薛嘉虹 魏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极化及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EAM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EAM组、Resveratrol组,通过免疫荧光、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并对心肌病理损伤进行评分;...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极化及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EAM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EAM组、Resveratrol组,通过免疫荧光、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并对心肌病理损伤进行评分;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分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性小体蛋白组分的表达变化。结果:EAM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大量巨噬细胞浸润,伴有明显的心肌纤维断裂、溶解;IL-6、IL-1β、TNF-α、iNOS mRNA表达均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而Arg1表达较Control组显著减少(P<0.05);Resveratrol可减少EAM大鼠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及心肌病理损伤积分(均P<0.05),减少IL-6、IL-1β、TNF-α、iNOS mRNA的表达(均P<0.05),增加Arg1的表达(P<0.01)。同时,与Control组比较,EAM大鼠心肌组织NLRP3和Caspase-p10、pro-Caspase-1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Resveratrol可显著减少人NOD样受体家组蛋白3(NLRP3)、Caspase-p10、pro-Caspase-1及IL-1β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巨噬细胞浸润并向M1型极化参与EAM大鼠心肌炎性损伤;Res可能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相关炎性因子释放减轻EAM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因子 白藜芦醇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心肌损伤 人NOD样受体家组蛋白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金朝龙 史学功 +4 位作者 张成鑫 梁有峰 肖洁 盛哲 张定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组(AS组,n=20)、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组(AR组,n=37)和主动脉瓣狭窄并发反流组(AS&AR组,n=28)。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测量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_(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 PG_(mean))和瓣周漏(PVL)宽度等参数评估心脏及人工瓣膜功能,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J-Valve人工瓣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和冠心病史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AS组患者LVEF和LVFS增大(P<0.05),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LVEDV和LVESV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AR组患者LVEDV、LVESV、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3组患者LVEDV、LVESV、IVST和LVPWT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AV PG_(mean)减小(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行永久起搏器植入3例(AS组2例,AR组1例),脑卒中1例(AS组1例),PVL 13例(AS组4例,AR组5例,AS&AR组4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定量评估心尖途径TAVR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变化及人工瓣膜功能状态,为评价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尖途径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
5
作者 周小月 刘熳 陈光裕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亢进患者80例,其中,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观察组),未见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检验各项甲状腺功能...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亢进患者80例,其中,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观察组),未见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检验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获取患者病程、年龄等信息,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48.45±2.5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8.65±2.65)岁,(P>0.05)。观察组患者1 a以下肝功能损害患病率为25.00%(10/40),1 a以上肝功能损害患病率为75.00%(30/40),患者肝功能损害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T3、TT4、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亢进肝功能损害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FT3、FT4、TT3与A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ALP、GGT、TBiL与年龄、病程、FT3、FT4、TT3、TT4、TSH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与患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肝功能损害情况与甲状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甲状腺功能指标越高,患者肝功能损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损害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通过调节HIF-1α-Kcnq1ot1影响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6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4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辛欢 乐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IF-1α与Kcnq1ot1的相互作用。将H9c2细胞分为Ctrl组、H/R组、Suf组;oe-HIF-1α组、oe-HIF-1α+Suf组、sh-HIF-1α组、sh-HIF-1α+Kcnq1ot1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CK-MB与HBDH浓度,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Kcnq1o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评估Suf对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潜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IF-1α与Kcnq1ot1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与Ctrl组相比,H/R组的H9c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CK-MB与HBDH浓度上调,HIF-1α与Kcnq1ot1的表达增强(均P<0.05)。转染oe-HIF-1α后,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结果(均P<0.05);而Suf干预抑制了以上结果(均P<0.05)。与H/R组相比,sh-HIF-1α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改善,凋亡减少,CK-MB与HBDH浓度降低(均P<0.05);转染Kcnq1ot1则部分逆转了这些结果(均P<0.05)。动物实验发现,Suf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Suf通过抑制HIF-1α-Kcnq1ot1改善心肌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缺氧诱导因子-Α KCNQ1重叠转录物1 心肌缺氧-复氧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研究
7
作者 邓湘宁 隋鑫宇 +5 位作者 李楠 冯杰莉 陈少敏 徐昕晔 唐熠达 汪宇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I0019-I0021,共10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21年全球CAVD患者达1332万例,导致14.2万例死亡。年龄标化患病率男性(193.2/10万)高于女性(128.9/10万)。年龄分层分析显示,65~<85岁人群占CAVD患者的64.0%,85岁及以上超高龄者占16.1%。1990—2021年,男性和女性CAVD患病率均呈总体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72%和0.57%,男性增幅更大,且均在2000—2010年增长最快,此后增速放缓,2015—2021年转为下降。死亡率分析显示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改变:65岁以下患者中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2.4倍,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出现逆转,女性死亡率(117.3/10万)超过男性(99.1/10万)。YLD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幅度小于死亡率,且各年龄组中男性均高于女性。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升幅更为显著。结论:CAVD疾病负担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老年群体尤其是超高龄女性的疾病负担需要特别关注,建议制订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性别差异 年龄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连接蛋白表达和分布在脓毒症大鼠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
8
作者 夏嘉鼎 张坤 +3 位作者 徐敏 李国斌 郑欣 滑立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脓毒症大鼠连接蛋白43(conenxin 43,Cx43)和连接蛋白40(conenxin 40,Cx40)表达和分布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关系。方法:42只SD大鼠...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脓毒症大鼠连接蛋白43(conenxin 43,Cx43)和连接蛋白40(conenxin 40,Cx40)表达和分布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关系。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给药组、假手术组,每组14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给药组于术前6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泵入TNF-α螯合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3组术后48 h均应用程序刺激诱发房颤,记录各组诱发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房肌组织TNF-α、Cx43、Cx40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NF-α、Cx43、Cx40的分布情况。结果: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给药组AF诱发率分别为7.14%、71.42%和21.40%,AF持续诱发时间分别为(79.21±4.10)s、(348.64±11.89)s和(294.50±37.28)s。通过ELISA检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给药组的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分别为74.149 pg/mL、104.497 pg/mL和89.059 pg/mL。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给药组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31±0.417、3.153±0.576和2.543±0.861,Cx40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07±0.230、0.970±0.170和1.010±0.164,Cx4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79±0.158、1.306±0.462和1.324±0.295。相对于假手术组,脓毒症组AF诱发率升高(F=5.394,P=0.003)且AF持续时间延长(F=335.577,P<0.001),血清TNF-α浓度升高(F=25.733,P<0.001),心房肌组织蛋白TNF-α表达增加(F=17.130,P<0.001),Cx40和Cx43表达降低(F=6.215,P=0.045;F=3.001,P=0.03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房肌Cx40及Cx43分布紊乱;相对于脓毒症组,给药组AF诱发率降低(χ^(2)=1.292,P=0.028),且血清TNF-α浓度降低(F=18.192,P=0.004),心房肌组织蛋白TNF-α表达减少(F=28.078,P=0.017),心房肌组织Cx40和Cx43分布紊乱有所减轻。结论:脓毒症大鼠过表达的TNF-α可以诱导心房肌Cx43及Cx40表达异常和分布重构,其在脓毒症诱导AF的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房颤动 肿瘤坏死因子-Α 连接蛋白40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MI患者急诊PCI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9
作者 张国江 杨有东 +4 位作者 张艳花 吕婧 彭跃玲 孟泽军 屈飞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2例...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2例和氯吡格雷组42例。2组术前均使用抗心肌缺血、抗凝剂及他汀类药物,替格瑞洛组术后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术后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结果治疗8周后,2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D较治疗前减小,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替格瑞洛组变化幅度大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治疗后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7.14%vs.23.81%,χ^(2)=4.459,P=0.03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较传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更具临床优势,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壳活性成分川陈皮素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脏肥大
10
作者 谭敏 陈靖 +4 位作者 曾艺 陈嘉钰 王宪庆 黄珊 蔡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目的:筛选中药枳壳中预防和治疗心脏肥大的关键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枳壳活性成分和靶点、心脏肥大的靶点以及细胞焦亡靶点。取靶点交集,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药物成分-疾病... 目的:筛选中药枳壳中预防和治疗心脏肥大的关键活性成分和信号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枳壳活性成分和靶点、心脏肥大的靶点以及细胞焦亡靶点。取靶点交集,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川陈皮素(NOB)预处理1 h后,再给予100 nmol/L的血管紧张素II(Ang II)处理24 h后,采用RT-qPCR检测肥大基因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和肌球蛋白重链7(MYH7)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因子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和caspase-1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asdermin D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NOB是枳壳中调控心脏肥大的关键活性成分,并且焦亡相关通路可能参与了枳壳对心脏肥大的治疗作用。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NOB能够抑制Ang II诱导的心脏肥大和细胞焦亡。结论:中药枳壳中的关键活性成分NOB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心脏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川陈皮素 心脏肥大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左室功能
11
作者 王玲云 韩正阳 +2 位作者 赵娜 王红鹄 王萌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度AS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TAVR手术,同时选择体检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度AS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TAVR手术,同时选择体检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对照组及试验组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二维超声及3D-STE指标。二维超声测量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流出道内径、主动脉瓣环直径、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Vmax)、主动脉瓣口平均跨瓣压差(PGmean)、主动脉瓣口面积(AVA);3D-STE指标包括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和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试验组术后Vmax和PGmean较术前减低,AVA较术前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IVST、LVPWT、Vmax和PGmean高于对照组,LVEF和AV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GLS、GCS、GRS和GAS的绝对值较术前增加,试验组术后GLS和GRS的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TE可有效评估重度AS患者TAVR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实总黄酮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唐秀革 莫昌干 +1 位作者 韦颖 韦利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探讨枳实总黄酮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购置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大鼠采用左心室内注射月硅酸钠制备冠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小、中和... 探讨枳实总黄酮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购置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大鼠采用左心室内注射月硅酸钠制备冠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小、中和大剂量枳实总黄酮组,每个组分大鼠10只。分组结束后,空白对照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蒸馏水,缬沙坦组要灌胃缬沙坦悬浊液,小、中和大剂量枳实总黄酮组要分别用0.5mL/100g、1.0mL/100g和2.0mL/100g枳实总黄酮灌胃干预,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结果 缬沙坦组<小剂量枳实总黄酮组<中剂量枳实总黄酮组<大剂量枳实总黄酮组线粒体损伤减轻,心肌细胞排列整齐,Z线略平,闰盘正常;大剂量枳实总黄酮组干预后MDA、ROS低于模型组、缬沙坦组、中剂量枳实总黄酮组和小剂量枳实总黄酮组(P<0.05);SOD、GSH-Px及NO模型组、缬沙坦组、中剂量枳实总黄酮组和小剂量枳实总黄酮组(P<0.05);应激反应中剂量枳实总黄酮组<小剂量枳实总黄酮组<缬沙坦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大剂量枳实总黄酮组干预后Keap1、Nrf2及ARE蛋白高于中剂量枳实总黄酮组>小剂量枳实总黄酮组>缬沙坦组(P<0.05)。结论 枳实总黄酮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中,有助于提高心肌细胞功能水平,减轻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其机制可能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总黄酮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肌细胞功能 缬沙坦悬浊液 氧化应激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厚部位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
13
作者 胡靖超 许左隽 +1 位作者 陈启稚 尹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厚部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CM合并冠心病77例患者作为观... 目的探讨不同肥厚部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CM合并冠心病7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又分为室间隔肥厚型(室间阻隔)、心尖部肥厚型(心尖组)、其他肥厚部位型(其他组)三个亚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无HCM的冠心病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并进行比较分析,按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否分为不良预后亚组、预后良好亚组,对两亚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室间隔组晕厥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和心尖组(P<0.05),室间隔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室间隔组、心尖组和其他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心尖组和其他组LVEF高于室间隔组(P<0.05);对照组、室间隔组和其他组发生左前降支病变血管比例高于心尖组(P<0.05);心尖组及对照组无血管狭窄患者比例高于室间隔组(P<0.05);室间隔组1支血管狭窄程度>75%的患者比例高于心尖组及对照组(P<0.05)。室间隔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7.58%,显著高于心尖组26.09%、其他组19.05%和对照组15.87%,(P<0.05)。对比不良预后与预后良好亚组发现在年龄、收缩压、高胆固醇血症、LVEF、冠状动脉累计数目和血管狭窄程度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23,OR=2.104),LVEF(P=0.016,OR=0.903),血管狭窄程度(P=0.005,OR=3.273)和冠状动脉累计数目(P=0.024,OR=1.138)是HCM合并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肥厚部位的HCM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室间隔肥厚型患者发生晕厥比例较高,血管狭窄程度较重,预后较差,年龄、LVEF、血管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累计数目是HCM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肥厚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Z-LIM基因与人心肌肥厚相互关系初探
14
作者 郭宏伟 匡锋 +2 位作者 蒋媛媛 赖轶权 陈取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中Enigma家族蛋白的作用及其与心肌发育和功能异常的关联。方法通过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将携带PDZ-LIM结构域片段的点突变序列和正常序列转染至et-1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心肌病模...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中Enigma家族蛋白的作用及其与心肌发育和功能异常的关联。方法通过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将携带PDZ-LIM结构域片段的点突变序列和正常序列转染至et-1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心肌病模型建立、心肌细胞形态及Z线结构电镜观察、2D-gel电泳和质谱分析、免疫荧光染色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以阐明PDZ-LIM基因与人心肌肥大的相互关系,并解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平均直径、面积高于对照组,且PDZ-LIM基因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观察,HCM小鼠心肌细胞Z线结构发生变化,介导心脏细胞整体结构变化和Z线内蛋白分布。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突变型心肌的Z线出现中断和紊乱,M线的形态相对正常。结论HCM心肌细胞PDZ-LIM基因表达增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心肌细胞的病理变化,与肥厚型心肌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PDZ-LIM基因 Enigma家族蛋白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15
作者 苗艳霞 李艳 +2 位作者 时宝林 张跃其 吴春丽 《中国医药》 2025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通过去乙酰化酶3/β-连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健康成年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通过去乙酰化酶3/β-连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健康成年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芹菜素组以及芹菜素+GW9662(一种PPARγ拮抗剂)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而后心肌梗死组不给予其他干预,芹菜素组每日腹腔注射芹菜素5 mg/kg连续7 d,芹菜素+GW9662组在芹菜素组基础上每日腹腔注射GW96622 mg/kg连续7 d。比较各组心肌酶水平、心肌形态、炎症因子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的去乙酰化酶3、β-连环蛋白和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去除死亡大鼠后,每组随机选出6只进行各项检测。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01),而芹菜素组二者水平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41±6)U/L比(118±14)U/L、(4.6±1.8)ng/L比(14.2±2.2)ng/L](均P<0.001),芹菜素+GW9662组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芹菜素组(均P<0.01)。芹菜素组细胞形态和排列较心肌梗死组恢复,横纹较清晰,细胞坏死减少。芹菜素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均P<0.01),而芹菜素+GW9662组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芹菜素组(均P<0.05)。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芹菜素组、芹菜素+GW966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5%、38.78%、12.56%、22.33%。芹菜素组心肌组织中去乙酰化酶3及PPARγ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β-连环蛋白水平低于心肌梗死组(均P<0.001);芹菜素+GW9662组中去乙酰化酶3及PPARγ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芹菜素组(P<0.05或P<0.01),β-连环蛋白水平高于芹菜素组(P<0.05)。结论芹菜素通过激活去乙酰化酶3/β-连环蛋白/PPARγ信号通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保护心脏的机制可能涉及调节这一信号通路。PPARγ的激活对芹菜素的心脏保护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芹菜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研究
16
作者 陈成 苏丹艳 +4 位作者 覃素元 黄钰钦 叶冰冰 黄滟云 庞玉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7例DCM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探讨基因突变...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7例DCM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探讨基因突变及预后情况。结果:27例DCM患儿,男16例,女11例,年龄0.3~13.7岁,平均(8.5±4.4)岁;基因突变阳性13例,占48.1%(13/27)。两组在年心功能Ⅲ/Ⅳ级占比、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7例患儿中发现22种基因突变,共有62个突变位点,TTN 21个,占比最高(33.8%),平均随访时间为(19.3±17.9)个月,死亡15例,死亡率为55.5%(15/27),基因突变阳性组死亡6例,包括TPM1基因2例,DMD、DSP、TNNI、TTN基因各1例。结论:基因致病性明确的患儿死亡率高,暂未发现基因突变阳性与儿童DCM首诊时的严重程度及患儿预后方面的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苷元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及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李会贤 张爱爱 +3 位作者 张亚维 陈伟广 马骁 梁惠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377-383,共7页
目的探讨大豆苷元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无特定病原体等级成年雄性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大豆苷元组、中剂量大豆苷元组、高剂量... 目的探讨大豆苷元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无特定病原体等级成年雄性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大豆苷元组、中剂量大豆苷元组、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印记检测心肌组织中Raf、MEK、ERK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T波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cTnI、CK-MB、TNF-α及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cTnI、CK-MB、TNF-α及IL-6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56±0.41)%、(32.50±5.50)%、(24.15±3.66)%、(19.66±2.80)%、(11.20±1.80%)及(12.03±2.1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Raf、MEK、ERK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大豆苷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Raf、MEK、ERK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大鼠采用大豆苷元干预后可提高心电T波,降低cTnI水平进而保护心脏,同时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af-MEK-ERK信号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大豆苷元 心肌肌钙蛋白I 心电图 Raf-MEK-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李秋霞 赵晖 苏毅 《海南医学》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PCI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PCI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至PCI后6个月。PCI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IMI血流分级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LVEDD水平分别为(34.29±3.61)mm、(46.29±4.1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60±4.13)mm、(50.63±4.72)mm;CI、LVEF、CO水平分别为(3.55±0.48)L/(min·m^(2))、(51.28±7.06)%、(4.82±0.53)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0.47)L/(min·m^(2))、(55.31±7.23)%、(4.27±0.48)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DL-C、IL-6、TC、MMP-9水平分别为(1.74±0.42)mmol/L、(14.31±4.27)ng/L、(3.54±0.69)mmol/L、(35.16±5.2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0.46)mmol/L、(17.52±4.83)ng/L、(4.16±0.73)mmol/L、(39.43±5.7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5.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优于常规PCI治疗,且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增加冠脉血流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阿利西尤单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陈伟刚 齐玉婕 +2 位作者 吴鹏宇 王昆仑 常学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性心肌病(DCM)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D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与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均持续治疗6个月,随...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性心肌病(DCM)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D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与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均持续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糖脂代谢指标[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58/60,96.7%)高于对照组(51/60,85.0%),治疗后LVEDVI、LVESVI、LV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 h PG、FBG、TC及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Ds、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TnT、cTnI、CK-MB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DCM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糖脂代谢指标、心室重构及心肌标志物指标水平,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且应用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达格列净 阿托伐他汀 治疗结果 心室重构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DNMT1通过调节自噬减轻TGF-β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20
作者 成娜 姬佳妮 单梓梅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NMT1 siRNA重组慢病毒转染CFs,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CFs中DNMT1表达变化。实验分组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NMT1 siRNA重组慢病毒转染CFs,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CFs中DNMT1表达变化。实验分组为对照组、TGF-β1组、si-NC+TGF-β1组、si-DNMT1+TGF-β1组、si-DNMT1+TGF-β1+3-甲基腺嘌呤(3-MA)组,CCK-8法测定CFs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CFs迁移数目,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Fs中胶原Ⅰ型蛋白(COLⅠ)、胶原Ⅲ型蛋白(COLⅢ)、纤维连接蛋白(FN)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DNMT1 siRNA重组慢病毒转染的CFs中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与TGF-β1组比较,si-DNMT1+TGF-β1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迁移数目显著减少,α-SMA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COLⅠ、COLⅢ、F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LC3-Ⅱ/LC3-Ⅰ蛋白比值、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均P<0.05);而在si-DNMT1+TGF-β1组中同时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迁移数目显著增加,α-SMA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COLⅠ、COLⅢ、F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LC3-Ⅱ/LC3-Ⅰ蛋白比值、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靶向抑制DNMT1能够改善TGF-β1诱导的CFs异常增殖与迁移,抑制纤维化,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DNA甲基转移酶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