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血流动力学水平对预后有预测价值
1
作者 唐雯 王志高 +1 位作者 石晓卉 肖东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预后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103例。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液体复苏前(T0)、液体复苏1、2、4 h(T1、T2、T4)]2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预后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103例。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液体复苏前(T0)、液体复苏1、2、4 h(T1、T2、T4)]2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变异率(SVV)]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T1、T2、T4时刻CI、CO、SV、SVV高于T0时刻,T4时刻低于T2时刻(P均<0.05);T1、T2、T4时刻死亡组CI、CO、SV、SVV低于生存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T2、T4时刻CI、CO、SV、SVV是预后相关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T4时刻CI、CO、SV、SVV联合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884)最大。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CI、CO、SV、SVV可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无创血流动力学 心脏指数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每搏变异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昝艳 黄力毅 +3 位作者 宣伟军 甄秀梅 何丽霞 尹行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索碘化钾(KI)联合亚甲基蓝(MB)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MDRAb、XDRAb菌株为实验对象,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 目的:探索碘化钾(KI)联合亚甲基蓝(MB)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MDRAb、XDRAb菌株为实验对象,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MDRAb、XDRAb进行不同次数的光动力干预。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aPDT干预不同次数耐药菌生物膜形成。比较aPDT对MDRAb、XDRAb不同干预次数之间生物膜的表达量,探索KI联合MB介导的aPDT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MDRAb、XDRAb进行多次干预后,生物膜表达量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7次比干预1次生物膜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干预1次与干预4次、干预4次与干预7次相比生物膜表达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KI联合MB介导的aPDT使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的形成能力下降,aPDT连续干预7次可显著抑制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可减少耐药菌的体外生物膜形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形成 亚甲基蓝 碘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IL-6、IL-10及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价值
3
作者 刘璇 方丽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557-560,共4页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定量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10以探讨其在识别细菌血流感染(BSI)革兰染色分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52例明确BSI患者IL-6与IL-10值,对其进行ROC分析。结果:革兰染色阴性组(GN-BSI)的血清IL-6和IL-10...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定量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10以探讨其在识别细菌血流感染(BSI)革兰染色分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52例明确BSI患者IL-6与IL-10值,对其进行ROC分析。结果:革兰染色阴性组(GN-BSI)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高于革兰染色阳性组(GP-BSI)。两组比较,IL-6:敏感度为58.3%,特异性为81.2%,P=0.016,最佳截断值为642.6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73;IL-10:敏感度为59.3%,特异性为93.7%,P=0.001,最佳截断值为21.89 pg/ml,AUC为0.80;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1.3%,特异性为72.2%,P<0.001,AUC为0.81。结论:IL-6、IL-10联合检测是区分细菌BSI革兰染色分型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血流感染 病原体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Ⅲ、PC、SOFA评分联合、APACHEⅡ评分构建脓毒症预后模型
4
作者 陈园园 鲁杏 +2 位作者 方长太 李晓倩 查佳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基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水平,探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 目的基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水平,探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ICU后28天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42例)和死亡组(99例)。回顾性收集患者入ICU当天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ATⅢ活性、PC活性以及患者入ICU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死亡组血浆PT、APTT、D-D、TBIL、GPT、PLT、ATⅢ、PC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AUC为0.813,拟合性较好(P=0.08),净受益高。结论基于ATⅢ、PC、SOFA评分联合APACHEⅡ评分构建的模型可用于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预后 模型 抗凝血酶Ⅲ 血浆蛋白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源菌属在尿液中的分离与意义
5
作者 张添添 李飞杨 周玉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寡源菌属在尿标本中的分离与意义,提高临床对该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3例尿培养检出寡源菌的病例资料,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院3例病例中1例患者为无症状菌尿,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进行保肾、... 目的探讨寡源菌属在尿标本中的分离与意义,提高临床对该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3例尿培养检出寡源菌的病例资料,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院3例病例中1例患者为无症状菌尿,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进行保肾、控制血糖等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临床诊断为感染,分别给予磷霉素、莫西沙星治疗后好转。该院3例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的85例病例复习显示,59例患者为无症状菌尿,27例患者为尿路感染,2例患者有尿失禁症状(不除外尿路感染引起)。尿道寡源菌对除氟喹诺酮类外的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解脲寡源菌表现为体外药敏不确定。结论寡源菌在泌尿系统中以定植为主,也可以引起尿路感染,该菌在少数尿失禁患者中也可分离到,与尿失禁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该菌种间抗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临床应正确认识该菌在尿标本中检出的意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源菌 解脲寡源菌 尿道寡源菌 尿路感染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veiling the impact:COVID-19's influence on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the Kingdom of Bahrain
6
作者 Nermin K Saeed Safiya K Almusawi +1 位作者 Noor A Albalooshi Mohammed Al-Beltagi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25年第1期83-98,共16页
BACKGROU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a growing global health threat,and understanding local trends in bacterial isolates and their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infection control and antimicrobial st... BACKGROU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a growing global health threat,and understanding local trends in bacterial isolates and their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infection control and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has introduced additional complexities,potentially influencing these patterns.AIM To analyze trends in bacterial isolates and their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at Salmaniya Medical Complex from 2018 to 2023,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se trend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icrobiological data was conducted,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2018 to 2023.The study included key bacterial pathogens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E.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Acinetobacter baumannii,Pseudomonas aeruginosa,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among others.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rofiles of these isolates were assessed using standard laboratory methods.To contextualize the findings,the findings were compared with similar studies from other regions,including China,India,Romania,Saudi Arabia,the United Arab Emirates,Malaysia,and United States.RESULTS The study revealed fluctuating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bacterial isolates,with notable chang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For example,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pandemic years,while the prevalence of E.coli showed a more variable pattern.Antibiotic resistance rates varied among the different pathogens,with a concerning rise in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particularly amo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E.coli.Additionally,the study identified an alarming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MDR)strains,especially with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E.coli isolates.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se trends was evident,with shifts in the frequency,resistance patterns,and the emergence of MDR bacteria among several key pathogens.CONCLUS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dynamic nature of bacterial isolates and their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at Salmaniya Medical Complex,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need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s to combat the evolving threat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Further research and policy initiatives are required to address the identified challenges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in the face of these ongoing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COVID-19 pandemic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Bacterial isolates Salmaniya Medical Complex Bah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HBP、sCD14-ST、sIL-2R在细菌性脑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梁倩 韦英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9-013,共5页
分析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细菌性脑炎(BM)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出现疑似细菌性颅内感染症状患者的临床... 分析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细菌性脑炎(BM)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出现疑似细菌性颅内感染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患有BM,将其分组并纳入观察组(n=51),未经历BM的患者被纳入对照组(n=29)。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HBP、sCD14-ST和sIL-2R水平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特征脑脊液HBP、sCD14-ST和sIL-2R对BM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普通组(n=29)及重症组(n=22),比比较不同BM严重程度患者脑脊液中HBP、sCD14-ST和sIL-2R水平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分析脑脊液中HBP、sCD14-1T和sIL-2R对BM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HBP、sCD14-ST和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基于脑脊液HBP、sCD14-ST和sIL-2R水平诊断BM的AUC值如下:0.998、0.993、0.987(P<0.05);重症组患者脑脊液中HBP、sCD14-ST和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脑脊液HBP、sCD14-ST和sIL-2R水平对预测BM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AUC分别为0.835、0.908、0.868(P<0.05)。结论 BM患者脑脊液中HBP、sCD14-ST、sIL-2R显著上升,且其水平可用于评估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炎 肝素结合蛋白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状况及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宁宁 程芮 李鹏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通过口-口以及粪-口途径传播,与胃癌、胃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全球各地Hp感染率差异较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经济越落后、卫生条件越差、文化水平越低的地区,Hp感... 幽门螺杆菌(H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通过口-口以及粪-口途径传播,与胃癌、胃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全球各地Hp感染率差异较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经济越落后、卫生条件越差、文化水平越低的地区,Hp感染率越高。在中低收入国家和一些弱势群体中,Hp感染率高达75%。我国成人Hp感染率约50%。该文就全球范围内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氏贪铜菌感染经验治疗存在的问题
9
作者 曾雅莉 王黔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719-720,711,共3页
基氏贪铜菌是一种动力阳性、氧化酶阳性、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被首次发现并鉴定于1999年[1],曾用名少见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gilardii)或Wautersia gilardii。基氏贪铜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主要从水中检出,是人体组织的罕... 基氏贪铜菌是一种动力阳性、氧化酶阳性、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被首次发现并鉴定于1999年[1],曾用名少见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gilardii)或Wautersia gilardii。基氏贪铜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主要从水中检出,是人体组织的罕见定植菌之一[2],属于人体机会致病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氏贪铜菌 药敏试验 经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NLR、PLR在细菌所致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0
作者 莫丽玲 林发全 +4 位作者 梁宏洁 廖林 韦贵将 黄莎圆子 杨溢 《右江医学》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中山...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住院的血流感染患者101例,其中G+菌40例,G-菌6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水平,计算NLR和PLR。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PCT、IL-6,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CRP。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间两项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模型拟合效果。结果血流感染患者中G+菌占39.60%,包括肠球菌(22.77%)、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1%)、金黄色葡萄球菌(7.92%);G-菌占60.40%,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2.77%)、大肠埃希菌(13.86%)、鲍曼不动杆菌(4.95%)、其他病原菌(18.81%)。G-菌组PCT、NLR与PLR高于G+菌组(P<0.05),G-菌组与G+菌组的组间IL-6、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PCT、IL-6、NLR、PLR水平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球菌(P<0.05),WBC水平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P<0.05),与肠球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中肺炎克雷伯菌的PCT、IL-6、WBC、PLR水平高于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他病原菌(P<0.05),NLR水平低于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他病原菌(P<0.05)。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可知,χ^(2)=3.093,P>0.05,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最佳临界值为0.089,PCT、NLR、PLR单一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645~0.751)、0.794(0.656~0.816)、0.733(0.687~0.821)、0.837(0.697~0.916)。结论PCT、NLR、PLR在G+菌和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中表现具有差异性,PCT、NLR、PLR联合检测优于单个指标在G+菌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中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杨赟 曹孟宸 +1 位作者 李雪 张春爱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特点并分析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7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47例普通... 目的探讨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特点并分析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7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47例普通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设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病原菌分布情况、临床症状、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颅脑MRI检查结果。并对新生儿发生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36%,(P<0.05)。观察组惊厥发生率25.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P<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糖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惊厥、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含量是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危险影响因素,脑脊液糖含量是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病原菌特点 影响因素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A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栋 禹洁 李正翔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978-983,共6页
目的构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8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61.47... 目的构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8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61.47±10.25)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32例)和非AKI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休克、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肌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肾小球率滤过率(GFR)、治疗剂量、给药间隔、治疗时间、累积剂量、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RSA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及预测效能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AKI组年龄、血肌酐水平、万古霉素AUC及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2个、GFR≤60 ml/min占比均高于非AKI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血肌酐≥95.42µmol/L、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2个、GFR≤60 ml/min、万古霉素AUC≥30 g/L均是影响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风险的一致性良好(χ^(2)=3.571,P=0.672)。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785(95%CI 0.678~0.88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AUC(95%C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9(0.618~0.979)、94.50%、78.30%(均P<0.001)。结论年龄≥60岁、血肌酐≥95.42µmol/L、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2个、GFR≤60 ml/min、万古霉素AUC≥30 g/L均是影响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对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万古霉素 急性肾损伤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链球菌引起的肝脓肿和血流感染1例
13
作者 李新新 宋征 +2 位作者 张艳敏 董宁霞 郑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前庭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共同属于唾液链球菌群,是草绿色链球菌的一种,从人的不同部位(口腔、胃、空肠)分离,近几年已成为机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人类严重的感染,如脑膜炎、心内膜炎、菌血症以... 前庭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共同属于唾液链球菌群,是草绿色链球菌的一种,从人的不同部位(口腔、胃、空肠)分离,近几年已成为机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人类严重的感染,如脑膜炎、心内膜炎、菌血症以及骨和关节感染,尤其是伴有黏膜损害、免疫功能受损、恶性肿瘤、肝硬化、肾功能衰竭或糖尿病的患者[1-2]。前庭链球菌导致的肝脓肿和血流感染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报道也较少,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链球菌 血流感染 肝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症状
14
作者 杨基 闫新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延迟肠内营养(DEN)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EEN组(<48 h肠内营养)31例和DEN组48例。比较2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序贯器官衰...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延迟肠内营养(DEN)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EEN组(<48 h肠内营养)31例和DEN组48例。比较2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28 d死亡率等。结果:2组SOFA评分差值、PCT差值、总胆红素(TBIL)差值、ICU住院天数、28 d存活率、入院第7、14天的WBC、NE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脓毒性休克 肝素结合蛋白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NEU%、IL-6、IL-10检测在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雅伟 明亚男 李志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 分析联合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检测在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回顾性纳入2022年07月-2023年07月... 目的 分析联合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检测在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回顾性纳入2022年07月-2023年07月病理学确诊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63例为研究观察组,纳入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NEU%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检测两组IL-6、IL-10水平,分析联合血清NEU%、IL-6、IL-10检测在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NEU%、IL-6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NEU%、IL-6水平高于轻症组,IL-10水平低于轻症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NEU%、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IL-10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IL-6、IL-10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8.41%,特异度为98.33%,均高于单一检测结果。结论 NEU%、IL-6水平高达表,IL-10低表达提示白血病肺部感染疾病发展,联合NEU%、IL-6、IL-10检测诊断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能较好的预测疾病预后,临床检测综合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 IL-6 IL-10 白血病肺部感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特殊宿主——器官移植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
16
作者 李涛 杨同男 +3 位作者 刘宝 甘亢 刘玲 段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17,共5页
随着移植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接受移植手术,此类患者大多需在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监护治疗。由于器官移植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显著升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更严格地落实呼吸机相关性肺... 随着移植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接受移植手术,此类患者大多需在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监护治疗。由于器官移植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显著升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更严格地落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集束化管理措施;同时,需要采用更严格的医院感染制度和人员管理策略。本文结合指南推荐意见及临床经验,围绕器官移植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展开论述,以期为重症医学科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器官移植 医院获得性感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抗生素输注时间或增加剂量对R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17
作者 胡静 刘学礼 甘红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7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延长抗生素输注时间或增加剂量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8月麻城市人民医院RICU住院治疗的150例PA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 目的:探讨延长抗生素输注时间或增加剂量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8月麻城市人民医院RICU住院治疗的150例PA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各50例。A组给予大剂量30 min输注治疗,B组给予大剂量3 h输注治疗,C组给予小剂量3 h输注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变化、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组两组体温、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停药当天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细菌清除率均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3%、5.3%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RICU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和增加剂量能够提高RICU中PA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时间 美罗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剂量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
18
作者 林志强 吴娜梅 蔡莉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分离株通常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导致抗菌治疗选择有限,死亡率升高。在美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每年引起超过13000例感染,并导致超过1000人死亡。CR...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分离株通常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导致抗菌治疗选择有限,死亡率升高。在美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每年引起超过13000例感染,并导致超过1000人死亡。CRE是指至少对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细菌,分为非产碳青霉烯酶和产碳青霉烯酶两类[1]。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亚胺培南水解金属β内酰胺酶(IMP)、维罗纳整合子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VIM)和苯唑西林酶(OXA-48)。NDM是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常见的金属酶,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我国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中产NDM比例超过70%,以NDM-1/5为主[2]。在制定抗感染方案时,除了考虑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还需要考虑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本研究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所致腹腔感染、尿路感染、骨髓炎的3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替加环素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泗阳县人群流脑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19
作者 刘福利 符地宝 施秀芸 《江苏卫生保健》 2025年第1期13-14,22,共3页
目的了解宿迁市人群流脑免疫水平,为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及防控流脑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2年以泗阳县为监测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不同年龄健康人群,采集末梢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样标本A群、C群、W群、Y群流... 目的了解宿迁市人群流脑免疫水平,为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及防控流脑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2年以泗阳县为监测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不同年龄健康人群,采集末梢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样标本A群、C群、W群、Y群流脑抗体水平。结果2020—2022年共检测957人,A群、C群、W群、Y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77%、52.56%、59.46%、49.95%,各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9,P<0.05);不同年龄组A群、C群、W群、Y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在72.86%~91.82%、36.73%~67.14%、38.57%~82.86%、21.09%~70.91%之间,不同年龄组各群流脑抗体水平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12~135.33,P值均<0.05);不同性别Y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P<0.0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泗阳县A群流脑抗体水平较高,C群、W群、Y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脑 免疫水平 疫苗接种 抗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福英 张春霞 +4 位作者 马金平 王舒莉 刘翠红 郭卫平 屈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高热(体温>38℃)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PCT、hs-CRP、WBC及PCT、hs-CRP、WBC阳性率。结果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及WBC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高于轻症组(P<0.01)。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及WB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WBC阳性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hs-CRP水平及WBC可出现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指标升高越明显,检测上述炎性指标有助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