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毛虫蛋白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探索
1
作者 杨姣姣 申晓荣 +2 位作者 闫欢 杨勇 樊卫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7,共8页
目的探讨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巨噬细胞株RAW264.7产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Ts组(Ts 2... 目的探讨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巨噬细胞株RAW264.7产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Ts组(Ts 2 mg·L^(-1))、LPS处理组(LPS 1 mg·L^(-1))、Ts+LPS组(Ts 2 mg·L^(-1)+LPS 1 mg·L^(-1))。qRT-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分子标志物iNOS、Arg1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IL-6、BRD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实验检测BRD2。为探索Ts蛋白抑制炎症是否通过BRD2发挥作用,我们用siRNA靶向敲低BRD2分子,再次分组实验,qRT-PCR检测 iNOS、Arg1、IL-1β、IL-6 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IL-6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促进iNOS、IL-1β、IL-6及BRD2的表达,Ts蛋白干预可降低iNOS、IL-1β、IL-6、BRD2的表达。敲低 BRD2 后,Ts蛋白进一步降低iNOS,而Arg1、IL-1β、IL-6水平有所上升。 结论 Ts蛋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BRD2从而缓解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蛋白 巨噬细胞 炎症 BRD2 M1/M2极化 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钱艳红 宋帅 +4 位作者 温肖会 贾春玲 吕殿红 袁子国 罗胜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全球分布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动物生产和人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旋毛虫发育史复杂,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为了能与宿主相互共存,其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避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全球分布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动物生产和人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旋毛虫发育史复杂,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为了能与宿主相互共存,其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避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从而建立长期的慢性感染。本研究从旋毛虫抗原变异、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和通过形成包囊产生免疫隔离3个方面,对其免疫逃避机制进行阐述,将为深入了解旋毛虫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感染 免疫逃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秀萍 付宝权 +5 位作者 刘明远 张亚兰 原丽红 李莲瑞 卢强 Pascal Boireau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 获取具有抗原性的旋毛虫新生幼虫基因。 方法 以旋毛虫感染猪血清为抗体探针 ,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分析。 结果 从 4 5× 10 5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重组子中共获得 15 8... 目的 获取具有抗原性的旋毛虫新生幼虫基因。 方法 以旋毛虫感染猪血清为抗体探针 ,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分析。 结果 从 4 5× 10 5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重组子中共获得 15 8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其中有 3 6个新的cDNA序列 ,已报道的序列有 5个 ,有 12个序列无开放阅读框架 (ORF) ,与旋毛虫线粒体基因组DNA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感染 新生 免疫筛选 CDNA文库 抗原性 抗体 开放阅读框架 幼虫 猪血清 线粒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次发现乡土旋毛虫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24
4
作者 许汴利 崔兆麟 +2 位作者 张玉林 蔺西萌 夏胜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 :对我国两株旋毛虫进行虫种归属鉴定。方法 :通过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单对虫体杂交试验 ,表明河南猪株与黑龙江犬株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冷冻耐力试验 ,在 - 15℃下 ,前者 9d即死亡 ,后者可存活 1年以上 ;在 4℃ ,前者肌肉... 目的 :对我国两株旋毛虫进行虫种归属鉴定。方法 :通过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单对虫体杂交试验 ,表明河南猪株与黑龙江犬株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冷冻耐力试验 ,在 - 15℃下 ,前者 9d即死亡 ,后者可存活 1年以上 ;在 4℃ ,前者肌肉期幼虫呈圆盘状卷曲 ,后者呈螺旋状卷曲 ;生殖力指数 ( RCI)在小鼠试验分别为 195.7和 6.2 ( P<0 .0 1) ,在大鼠分别为 191.3和 14.4 ( P<0 .0 1) ;前者对家猪易感 ,后者不易感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指纹分析其扩增后产物的 DNA片段电泳带型 ,河南猪株旋毛虫与 T.spiralis基本相同 ,黑龙江犬株旋毛虫与 T.nativa一致。结论 :我国至少存在上述两种旋毛虫 ,即 :河南猪株旋毛虫系 T.spiralis,黑龙江犬株旋毛虫系 T.nati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乡土旋毛虫 多态性 DNA 生殖力 冷冻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p49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思扬 郑忠辉 +3 位作者 黄耀坚 张伟光 蔡海松 苏文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应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旋毛虫肌幼虫49KDa抗原的基因克隆于大肠杆菌中.设计特异的PCR引物,用PT-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约1.1Kb的靶DNA.用BamHI和EcoRI酶解后将其克... 应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旋毛虫肌幼虫49KDa抗原的基因克隆于大肠杆菌中.设计特异的PCR引物,用PT-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约1.1Kb的靶DNA.用BamHI和EcoRI酶解后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UC19中,用X-gal培养基筛选重组子.该重组子经相同的核酸内切酶水解获得约2.7Kb和1.1Kb两个片段,分别与pUC19和目的基因的大小相同,目的基因经序列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序列比较发现具有97.8%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p49基因 RT-PCR 克隆 排泄-分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物中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崔晶 王中全 张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 寻找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 (ES)物中的特异性诊断抗原。 方法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对旋毛虫肌幼虫体外培养 18、3 0h后的ES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研究。 结果 旋毛虫肌幼虫培养 18、3 0h后得到的ES抗原组分大致相同 ,两... 目的 寻找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 (ES)物中的特异性诊断抗原。 方法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对旋毛虫肌幼虫体外培养 18、3 0h后的ES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研究。 结果 旋毛虫肌幼虫培养 18、3 0h后得到的ES抗原组分大致相同 ,两种ES抗原中主要蛋白带的分子量为 112、110、10 8、97、5 3、49、45、42、3 5、2 3和 16kDa。18hES抗原中的 10 2、97、95和 5 3kDa以及 3 0hES抗原中的 5 3、49、45和 43kDa均与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及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ES抗原中的 2 3kDa蛋白组分只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反应 ,而不与上述其它寄生虫感染者、正常大鼠和小鼠及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 结论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中的 2 3kDa蛋白组分为旋毛虫肌幼虫的特异性抗原 ,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 排泄分泌物 特异性诊断抗原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剑 肖树华 +2 位作者 徐莉莉 张永年 强慧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85只昆明小鼠(每鼠感染旋毛虫幼虫100条)分成3组,A组(成虫期,即感染后5d)、B组(幼虫移行期,即感染后15d)和C组(幼虫成囊期,即感染后35d)。A组小鼠35只,均分为7组,三苯双脒和...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85只昆明小鼠(每鼠感染旋毛虫幼虫100条)分成3组,A组(成虫期,即感染后5d)、B组(幼虫移行期,即感染后15d)和C组(幼虫成囊期,即感染后35d)。A组小鼠35只,均分为7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3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顿服6.25、12.5和25mg/kg,另设1组为对照组。B、C两组各25只小鼠,各均分为5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2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100和200mg/(kg·d),另各设1组为对照组。A组小鼠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B、C两组小鼠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15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消化液消化,镜下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统计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三苯双脒各组平均成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分别为63.3%、86.2%和98.5%;阿苯达唑6.25和1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则少于对照组(P<0.05),减虫率为41.2%。B组,两种药物平均虫数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三苯双脒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64.4%和89.6%,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56.7%和78.4%。C组,仅阿苯达唑200mg/(kg·d)组的平均幼虫(成囊期)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71.8%,其余各组均无效。结论三苯双脒对小鼠旋毛虫成虫和移行期幼虫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成囊期幼虫无效。较大剂量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双脒 阿苯达唑 旋毛虫 成虫 幼虫移行期 幼虫成囊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醋或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和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玺 王中全 +4 位作者 王书伟 李灵招 王明明 姜鹏 崔晶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食用醋或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和生殖力的影响。方法1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14组,分别喂饲经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3.05)、食用酱油(含19.3%NaCl)和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的含有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重约0.02... 目的观察食用醋或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和生殖力的影响。方法1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14组,分别喂饲经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3.05)、食用酱油(含19.3%NaCl)和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的含有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重约0.02g),于喂饲后第7天和第42天每组各剖杀5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成虫、肌幼虫的数量和生殖力指数(RCI)。结果小鼠喂饲经食用醋处理3、6、12和24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其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7、41、0和0条,RCI分别为52.48、18.45、0和0,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肠道成虫数(分别为121、121、116和101条)和RCI(分别为159.10、124.56、73.63和42.17)(P<0.05)。小鼠喂饲经食用酱油处理12、24、36和48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9、39、3和0条)和RCI(分别为48.75、20.80、1.87和0)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101、95和89条,73.63、42.17、21.53和4.13)(P<0.05)。感染小鼠的肠道成虫数和RCI均随醋或酱油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肌肉经食用醋或酱油处理后,肌幼虫的感染力和生殖力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 感染性 生殖力 食用醋 食用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霞 张国才 +4 位作者 张西臣 李建华 杨举 宫鹏涛 徐鹏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对BALB/c小鼠体内人结肠癌HCT-8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HCT-8细胞,荷瘤20 d后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重量,计算抑瘤率,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实验...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对BALB/c小鼠体内人结肠癌HCT-8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HCT-8细胞,荷瘤20 d后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重量,计算抑瘤率,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比值、未长瘤小鼠比例、小鼠死亡率和抑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接虫后荷瘤组抑瘤效果优于先荷瘤后接虫组。结论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结肠癌 HCT-8细胞 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中国旋毛虫3个分离株 被引量:22
10
作者 诸欣平 刘明远 +2 位作者 王凤云 周蕾 宋铭忻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株T.spiralis(Ts)、T.nativa(Tn)和T.nelsoni(Tne)作对照,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差异对分离自我国黑龙江省3株旋毛虫进行虫种归属鉴定。5种内切酶实验结...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株T.spiralis(Ts)、T.nativa(Tn)和T.nelsoni(Tne)作对照,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差异对分离自我国黑龙江省3株旋毛虫进行虫种归属鉴定。5种内切酶实验结果显示:黑龙江猪株(HL)与Ts酶切图谱相同;犬株(WC)与Tn酶谱相同;猫株(SW)与Tn的DraⅠ,PstⅠ,HaeⅢ酶谱相近,而与Tne酶谱差异显著。提示:黑龙江猪株系Ts;犬株系Tn;猫株在分类归属上似乎与Tn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虫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00抗原基因的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原丽红 付宝权 +8 位作者 刘明远 高飞 张亚兰 吴秀萍 林本夫 李莲瑞 卢强 陈启军 P.Boireau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对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 0 0抗原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检测重组抗原的抗原性。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目的基因 ,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 2 8a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DE3 ) ,以异丙... 目的 对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 0 0抗原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检测重组抗原的抗原性。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目的基因 ,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 2 8a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DE3 ) ,以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 结果 SDS 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Mr 480 0 0 ,与理论值相符。ELISA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 ,重组蛋白可被旋毛虫感染的猪血清和兔抗重组蛋白血清识别 ;兔抗重组蛋白血清可识别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Mr 460 0 0蛋白。 结论 成功表达了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 0 0抗原基因 ,重组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抗原基因 旋毛虫 表达产物 重组抗原 抗原性分析 ELISA 幼虫 SDS-PAGE 猪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新生幼虫p46000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付宝权 吴秀萍 +6 位作者 刘明远 张亚兰 原丽红 李莲瑞 卢强 陈启军 P.Boireau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应用旋毛虫感染猪血清 ,对旋毛虫新生幼虫 c DNA文库进行了免疫筛选。对阳性克隆 p BK- CMV- WN10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c DNA全长为 135 2 bp,含有 1个 12 18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编码的多肽由 4 0 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相... 应用旋毛虫感染猪血清 ,对旋毛虫新生幼虫 c DNA文库进行了免疫筛选。对阳性克隆 p BK- CMV- WN10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c DNA全长为 135 2 bp,含有 1个 12 18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编码的多肽由 4 0 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相对分子质量理论推导值为 4 5 90 0 ,等电点为 5 .4 3,N末端的信号肽及糖基化位点 (NCS)表明其可能为分泌性糖蛋白 ,氨基酸序列 19~ 15 6与 15 8~ 2 95为重复区域 ,相似性为 74 % ,C末端有 1个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 ,但旋毛虫 p4 6 0 0 0抗原与其他线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结构有很大差异 ,可能已经失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的功能。 PCR结果显示 ,从旋毛虫新生幼虫、肌幼虫、3日龄成虫和 5日龄成虫 c DNA中均扩增出此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新生 抑制蛋白 半胱氨酸蛋白酶 抗原基因 分泌性 肌幼虫 序列分析 日龄 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段玲欣 关学敏 +5 位作者 张传生 芮萍 倪静 苏咏梅 陈丽凤 张西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旋毛虫具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宿主感染的旋毛虫数量不同,其体内肿瘤受抑制程度亦不同;宿主在感染旋毛虫后的不同时间接种肿瘤细胞,体内肿瘤的生长速度降低程度也不同。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旋毛虫通... 旋毛虫具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宿主感染的旋毛虫数量不同,其体内肿瘤受抑制程度亦不同;宿主在感染旋毛虫后的不同时间接种肿瘤细胞,体内肿瘤的生长速度降低程度也不同。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旋毛虫通过细胞免疫、肿瘤抗原和抗肿瘤活性物质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抗肿瘤机制 肿瘤相关抗原 抗肿瘤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抗小鼠体内A549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宫鹏涛 张西臣 +4 位作者 李建华 张国才 杨举 曹利利 张景芝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A549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BALB/c)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1~6组分别接种未处理或不同方法处理的旋毛虫,在不同时间段接种A549细胞。7组为不接种旋毛虫对照组。荷瘤后第30d解剖小鼠,测... 目的观察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A549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BALB/c)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1~6组分别接种未处理或不同方法处理的旋毛虫,在不同时间段接种A549细胞。7组为不接种旋毛虫对照组。荷瘤后第30d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的体积、重量和无瘤生长小鼠比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未处理旋毛虫接种组,紫外线处理及60Co处理旋毛虫接种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未接种对照组(P<0.01),脾脏CD3+、CD4+、CD8+百分率、CD4+/CD8+比值及无瘤生长小鼠比率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组(P<0.05或P<0.01);接种前7d和接种后11d荷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重量均显著低于未接种对照组(P<0.01),脾脏CD3+、CD4+、CD8+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组(P<0.05)。结论未处理旋毛虫和经不同方法处理的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A549肺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接种11d后荷瘤组的抑瘤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A549肺癌细胞 抑瘤效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基因的筛选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静 诸欣平 +5 位作者 张新梅 杨雅平 周蕾 高欣 刘明远 Boireau Pascal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获得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基因序列。方法 应用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探针对成虫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克隆测序及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查寻比较 ,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利用消减杂交 (subtractedhybridizat... 目的 获得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基因序列。方法 应用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探针对成虫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克隆测序及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查寻比较 ,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利用消减杂交 (subtractedhybridization)获得的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探针筛选成虫cDNA文库 ,获得一个长 16 2 9bp的基因。其开放阅读框架由 146 4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 48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序列是一个尚未见报道的旋毛虫基因序列 ,在 2 0 7~ 2 70位氨基酸间存在两个锌指结构 ,在 5 2~ 6 4,10 8~ 116 ,137~ 16 3,2 2 6~ 2 6 0位氨基酸处存在预测的抗原表位。结论 获得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CDNA文库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消减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诸欣平 杨静 +4 位作者 杨雅平 Pascal Boireau 詹斌 冯建军 Peter Hotez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获得旋毛虫成虫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并对其进行纯化及免疫特性分析。 方法 旋毛虫成虫Ts87基因片段亚克隆入 PET- 2 8a(+)表达载体 ,异丙基硫代 -β- D-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和电洗脱法纯化表达产物 ,SDS- PAGE... 目的 获得旋毛虫成虫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并对其进行纯化及免疫特性分析。 方法 旋毛虫成虫Ts87基因片段亚克隆入 PET- 2 8a(+)表达载体 ,异丙基硫代 -β- D-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和电洗脱法纯化表达产物 ,SDS- PAGE、 EL ISA和 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 ,并将纯化的表达产物人工免疫兔。结果  SDS- PAGE结果显示 ,表达产物为分子量约为 4 0 k Da的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兔获得高滴度的抗血清。该基因重组蛋白可被感染旋毛虫的猪、兔血清及人工免疫兔血清所识别 ,与感染囊尾蚴、棘球蚴的患者血清或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不发生交叉免疫反应。 结论 获得一个新的旋毛虫成虫 Ts87基因重组蛋白 ,该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基因表达 纯化 重组蛋白 抗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常红敏 赵蕾 +4 位作者 王小杰 方艳辉 李丹 罗婧梅 杜娈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研究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旋毛虫肌幼虫培养24 h,收集培养液,取上清,即为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将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编号A054)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细胞凋亡组(B... 目的研究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旋毛虫肌幼虫培养24 h,收集培养液,取上清,即为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将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编号A054)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细胞凋亡组(B组)的NCI-H446细胞(5×106/ml)分别与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终浓度为0.3 mg/ml)和顺铂(6.4μg/ml)共培养24 h,空白对照组(C组)的NCI-H446细胞培养24 h,不作任何处理。RT-PCR检测3组NCI-H446细胞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配体(Fasl)mRNA的表达水平。以抗原癌基因C-myc标签鼠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3组NCI-H446细胞中C-myc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经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处理的NCI-H446细胞(A组),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低,为(0.575±0.047),与B(0.850±0.073)、C组(0.975±0.0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as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为(0.975±0.115),B(0.817±0.121)、C组(0.769±0.061)相对较低(P<0.05)。A、B和C组细胞Fasl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69±0.051、0.787±0.124、0.875±0.125(P<0.05)。A、B和C组细胞Fas/Fasl mRNA比值分别为1.475、1.038和0.878。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A组C-myc相对表达水平最低(0.566±0.054),B(1.074±0.069)、C组(1.172±0.026)相对较高(P<0.05)。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和顺铂作用后24 h,C-myc蛋白在细胞浆/细胞核表达。结论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可促进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蛋白C-myc表达、进而抑制Bcl-2 mRNA的表达并调节Fas/Fasl mRNA比例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排泄分泌蛋白 小细胞肺癌 NCI-H446 凋亡基因 凋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p43cDNA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恒 李莲瑞 +7 位作者 刘明远 吴秀萍 孙树民 付宝权 高长玲 卢强 陈启军 P.Boireau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2-436,440,共6页
目的克隆旋毛虫肌幼虫p43cDNA并对其表达的融合蛋白酶活性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用PCR技术从旋毛虫肌幼虫cDNA文库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NovaBlue,序列测定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入表达菌DE3中。经... 目的克隆旋毛虫肌幼虫p43cDNA并对其表达的融合蛋白酶活性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用PCR技术从旋毛虫肌幼虫cDNA文库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NovaBlue,序列测定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入表达菌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提取包涵体并复性,通过降解双链λDNA测定其融合蛋白脱氧核糖核酸酶II(DNase II)活性。结果成功克隆到p43 cDNA序列,该cDNA序列与美国发表的存在两个核苷酸的变异,分别为第210位的C变为T,第604位的A变为G。基于3名研究者从旋毛虫T.spiralis美国分离株获得的序列相同、6名国内研究者(含本课题组)从T.spiralis中国分离株获得的序列也相同,由此可以确定这两个核苷酸的变异为T.spiralis中国分离株特异性和特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p43重组蛋白能够降解双链λDNA,表明其有DNase II酶活性。结论成功克隆到p43cDNA,T.spiralis中国分离株的p43cDNA具有两个SNP标记,其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DNase II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p43cDNA 克隆 表达 脱氧核糖核酸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对宿主免疫应答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葛 杨文涛 +1 位作者 王春凤 杨桂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从而威胁人类健康。旋毛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进而在宿主体内形成长期感染的能力。研究认为,旋毛虫改变宿主免疫...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从而威胁人类健康。旋毛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进而在宿主体内形成长期感染的能力。研究认为,旋毛虫改变宿主免疫状态是其逃避免疫应答的重要原因,其中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其调节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TH1 Th2平衡 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表达短肽模拟旋毛虫抗原表位及其抗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东明 易新元 +2 位作者 曾宪芳 王敏 Larry McReynolds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出模拟旋毛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探讨其抗血吸虫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以纯化的旋毛虫感染鼠血清IgG为配基 ,亲合筛选法富集特异性噬菌体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 ;混合噬...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出模拟旋毛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探讨其抗血吸虫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以纯化的旋毛虫感染鼠血清IgG为配基 ,亲合筛选法富集特异性噬菌体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 ;混合噬菌体克隆经皮下免疫小鼠 3次 ,攻击感染后第 4 5天剖杀小鼠 ,观察减虫和减卵效果。 结果 经 3轮筛选 ,特异性噬菌体得到了有效的富集 ,第三轮洗脱噬菌体的产量约为第一轮的 15 0倍。随机挑取 2 4个噬菌体克隆经ELISA测定 ,有 2 1个克隆能与旋毛虫感染鼠血清IgG特异性反应。与对照组相比 ,混合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的减虫率与减卵率分别为 4 2 8%与 6 6 3% (P <0 0 0 1)。 结论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获得模拟旋毛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这些短肽分子能诱导明显的抗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旋毛虫 模拟表位 噬菌体随机肽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