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阳本草考证
1
作者 顾志荣 巩亦萍 +1 位作者 郑修丽 葛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9-543,共5页
锁阳始载于元代朱丹溪的《本草衍义补遗》,最早作为肉苁蓉的替代品而见诸记载,现已演变为重要的补阳类名贵中药。本文以历代本草为基础,全面梳理历代本草对于锁阳的名称、产地、加工炮制、药性、功效、食用历史等的记载。本草考证发现,... 锁阳始载于元代朱丹溪的《本草衍义补遗》,最早作为肉苁蓉的替代品而见诸记载,现已演变为重要的补阳类名贵中药。本文以历代本草为基础,全面梳理历代本草对于锁阳的名称、产地、加工炮制、药性、功效、食用历史等的记载。本草考证发现,锁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名称,在使用时应加以辨析和统一。历史上形成了包括净制、切制、酒制、盐制、盐酒共制、酥炙等在内的丰富的锁阳炮制方法,但2020年版《中国药典》锁阳“炮制”项下仅记载了其净制、切制的方法,未收载其他炮制方法。古代本草记载的锁阳功效经历了从“补阳气”到“补阴气”的变迁,后世本草及蒙医记载多认为锁阳以“大补阴气”“补阴扶阳”“补阴益精”为要用,与当代认识明显不同。古代本草主要记载了锁阳煮粥、和面做饼的食用方法。通过锁阳本草考证,为其科学研究、临床用药、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 名称 产地 炮制 药性功效 食用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主要品质指标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兰杰 余永亮 +6 位作者 杨青 王会锋 杨红旗 安素妨 董薇 吴晓慧 梁慧珍 《乡村科技》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是一种药油兼用的特种经济作物。红花的主要品质指标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是红花黄酮类成分,其含量是评价红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红花基... 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是一种药油兼用的特种经济作物。红花的主要品质指标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是红花黄酮类成分,其含量是评价红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红花基因型、产地、栽培措施、生态因子等因素都会影响红花品质。明确红花主要品质指标及其影响因子对于红花新品种选育及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品质指标 基因型 栽培措施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华基应用中药涂擦法撷英
3
作者 李娟 王健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22-25,共4页
中药涂擦法是将单味中药或中成药加工后,用水等介质调和,涂抹于患处的治疗方法,其制作简单,应用灵活,患者接受度高。迟华基教授常用蒲黄粉涂擦治疗口疮,黄连粉涂擦治疗湿疮,牛黄解毒片涂擦治疗痤疮,收效显著。该文介绍迟华基教授对中药... 中药涂擦法是将单味中药或中成药加工后,用水等介质调和,涂抹于患处的治疗方法,其制作简单,应用灵活,患者接受度高。迟华基教授常用蒲黄粉涂擦治疗口疮,黄连粉涂擦治疗湿疮,牛黄解毒片涂擦治疗痤疮,收效显著。该文介绍迟华基教授对中药涂擦法的认识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涂擦法 口疮 湿疹 痤疮 蒲黄 黄连 牛黄解毒片 迟华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中药资源大健康全产业链树形图构建
4
作者 曾建国 刘舒 +5 位作者 杨子墨 杨益黎 向维 孙梦姗 谢红旗 卿志星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51-358,共8页
设计了一幅湖南省中药资源大健康全产业链树形图,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示了一产中药农业(种业与种植)、二产中药材加工业(中药药品、衍生产品)、三产中药服务业及区域公用品牌“湘九味”的全产业链布局。树形图主体由“大树”和“鸟巢”构成... 设计了一幅湖南省中药资源大健康全产业链树形图,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示了一产中药农业(种业与种植)、二产中药材加工业(中药药品、衍生产品)、三产中药服务业及区域公用品牌“湘九味”的全产业链布局。树形图主体由“大树”和“鸟巢”构成,种业为“根基”、中药资源为“树干”,中药材、中药药品、衍生产品、中药服务业作为“主枝”,各业态的产品类别以“叶”的形式呈现。详细阐述了产业链各业态分类依据,明晰了中药资源大健康产业链与中药产业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材 全产业链 树形图 大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本草——苦参
5
作者 宋攀 刘莹莹 +1 位作者 曾魏 何莉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苦参:功效主要为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症靶为瘙痒、腹泻、小便不利。标靶为抑菌杀虫、心律失常。现代药...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苦参:功效主要为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症靶为瘙痒、腹泻、小便不利。标靶为抑菌杀虫、心律失常。现代药理发现,苦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保护心脏、抗肿瘤、抗菌、抗炎、降血糖、抗乙肝病毒、升高白细胞等作用。本品有一定的肝毒性,且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临床使用剂量为6~30 g,当临床使用剂量超过30 g时应当少量频服,同时谨慎配伍护胃中药;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苦参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现状分析与思考
6
作者 朱晓玲 杜晓萍 +2 位作者 张建华 袁晓琳 朱华旭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59-364,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发展要增强自信、传承精华、顺应格局。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以下简称出口基地)是中医药文化海外发展的新平台。通过出口基地开展问卷调查,对海外传播主要影响因子(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发展要增强自信、传承精华、顺应格局。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以下简称出口基地)是中医药文化海外发展的新平台。通过出口基地开展问卷调查,对海外传播主要影响因子(地区差异、治疗效果、知识获取、民众意愿、法律文化认同)进行分析,了解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和受困原因。研究发现,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存在地区差异,受多种因素制约,建议重视经典典籍挖掘、多维度结合新条件发展、丰富全球表达和叙事形式、促进与各国本土文化融合。充分发挥出口基地在海外传播中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发展、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明互鉴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文化海外传播 影响因子 中医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兰香草治疗痛经的潜在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陈美安 黄凤 《广东化工》 2025年第2期60-62,49,共4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兰香草治疗痛经的潜在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NKI、TCMSP、TCMID等数据库及SwissADME平台筛选兰香草活性成分,利用Venny2.1工具获取活性成分与痛经的交集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兰香草治疗痛经的潜在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NKI、TCMSP、TCMID等数据库及SwissADME平台筛选兰香草活性成分,利用Venny2.1工具获取活性成分与痛经的交集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之间交互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图。结果:获得活性成分76个,治疗痛经的潜在作用靶点105个,主要活性成分为1,14-dimethoxy-8,11,13-abietatrien-7-one、11,14-dihydroxy-8,11,13-abieta trien-7-one、5,7,3,4'-tetramethoxyflavanone、柳穿鱼黄素和白杨素等,可能通过干预TNF、IL6、PTGS2、ESR2和CYP19A1等靶点发挥治疗痛经作用。结论:兰香草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发挥治疗痛经作用,为后续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香草 痛经 网络药理学 潜在药效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元素积累规律及分配特征
8
作者 邵财 孙海 +3 位作者 关一鸣 金桥 王秋霞 张亚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以3年生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白鲜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的干质量及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白鲜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元素积累规律及分配特征,为白鲜科学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白鲜在生长过程中,不同营养元... 以3年生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白鲜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的干质量及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白鲜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元素积累规律及分配特征,为白鲜科学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白鲜在生长过程中,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氮(N)、钙(Ca)、磷(P)、钾(K)、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在生长初期,N、P、K质量分数相对较高,植物对N、P、K元素的需求较大;出苗期至花蕾期,白鲜根中N、P、K的积累量分配比例明显降低,茎叶中积累量分配比例明显增加;从果前期开始,白鲜茎叶中Ca、Mg质量分数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在茎叶中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果前期和果中期茎叶中Fe、Mn质量分数显著增加,Fe、Mn元素积累量在果中期相对较高,茎叶中分配比例有所增加;根中Zn质量分数从果前期至果中期显著增加,整株积累量显著增大,果中期在根中分配比例达到最大,白鲜茎叶中Cu、Zn质量分数在花蕾期相对较高,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达到最大。因此,白鲜出苗期至花蕾期需要补充大量元素(N、P、K)及微量元素(Cu、Zn),果前期至果熟期需要补充中量元素(Ca、Mg)和微量元素(Fe、Mn、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合理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药典标准研究
9
作者 徐美玲 孙婉萍 +3 位作者 曲扬 王建华 孙文怡 谢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涉及到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有的重金属限量规定,进而为之后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规定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植物药材药用价值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 目的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涉及到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有的重金属限量规定,进而为之后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规定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植物药材药用价值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搜索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00年起就开始了重金属的检测,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植物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着年份的增长,可以在保持原有的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添加其他的植物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重金属限值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规定基本相符,其数值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更为严格。结论我国药典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在逐步改良完善,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药典标准分析研究是对植物药材中重金属的残留量,稳定性,以及其作为监测和国家基本医疗保健标准参考指标时应该具有的准确度、客观性等特点进行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材 重金属残留 药典 限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基于AMPK/mTOR通路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刘洋 陈星 +3 位作者 周哲旭 刘娅茹 胡啸博 陈玉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I0012,I001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檗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及相关通路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MTT法筛药,选择15、30μg/mL两个质量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水平,能量代谢分析系统检测细胞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蛋... 目的通过观察小檗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及相关通路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MTT法筛药,选择15、30μg/mL两个质量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水平,能量代谢分析系统检测细胞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蛋白质印迹实验探究细胞中p-AMPK/AMPK及下游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在基因水平上验证AMPK及下游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能够明显抑制EC9706细胞增殖(P<0.01),促进EC9706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加药组G0/G1期明显降低(P<0.05),S期占比明显升高(P<0.01)。小檗碱能够抑制EC9706细胞的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小檗碱能够促进p-AMPK/AMPK(P<0.01)并抑制p-mTOR/mTOR蛋白表达(P<0.05)。在基因水平上,小檗碱促进了AMPK表达(P<0.05),同时促进了mTOR的表达(P<0.01)。结论小檗碱可以通过能量代谢途径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并阻碍其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能量代谢 AMPK/mTOR通路 增殖 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桑蒂”质量
11
作者 刘平 罗世英 +5 位作者 李梦佳 谭小燕 孙建彬 罗维早 唐策 张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8-羟基-1,3,5-三甲氧基口山酮(R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R3)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93%~103.58%,RSD 0.82%~2.9%。各批样品聚为2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04%,筛选出芒果苷、龙胆苦苷、异荭草苷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评价“桑蒂”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蒂”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牛至及其近缘种甘牛至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12
作者 田慧鑫 于婵 +7 位作者 杨帆 苏亚楠 王晓东 周艳 李贺敏 黄勇 梁妍 夏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探讨河南省不同区域分布的牛至(Origanum vulgare)及其近缘种甘牛至(Origanum majorana)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牛至及甘牛至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 探讨河南省不同区域分布的牛至(Origanum vulgare)及其近缘种甘牛至(Origanum majorana)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牛至及甘牛至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方法,选取牛至野生居群(7个)、栽培居群(1个)及甘牛至栽培居群(1个)共9个居群77份牛至和甘牛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98个条带,多态性条带9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5.9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89条。等位基因数(Na)为1.959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9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32、Shannon’s指数(I)为0.4119。基于SRAP分子标记数据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6~0.95。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将牛至和甘牛至分为2个单独分支。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时,不同区域牛至分为5个分支。综上,SRAP分子标记可以有效鉴别牛至与甘牛至;河南省南阳牛至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区域;筛选出了5对SRAP引物(Me1/em6、Me1/em11、Me3/em4、Me3/em11、Me5/em3)构建牛至和甘牛至种质DNA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 甘牛至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中药材质量优化:GAP、HACCP和ISO体系的综合运用
13
作者 俸世洪 叶霄 赵文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增加,但我国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仍面临东西方文化差异、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全球针对植物药的政策壁垒、中药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2022年《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引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念,对中药...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增加,但我国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仍面临东西方文化差异、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全球针对植物药的政策壁垒、中药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2022年《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引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念,对中药材生产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成立后,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企业开展GAP和ISO双认证,从源头上控制中医药的质量,是我国中医药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GAP、HACCP和ISO体系在中药材质量控制应用现状的对比研究,提出我国的中药材生产规范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的优点,在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的同时,使GAP更具有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GAP体系 HACCP体系 ISO体系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14
作者 汪玉玲 吴晨曦 +1 位作者 徐心如 夏道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滁菊是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四大名菊”之一,以花序入药,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萜类、酚酸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该文在对滁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围绕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 滁菊是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四大名菊”之一,以花序入药,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萜类、酚酸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该文在对滁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围绕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谱效关系、干燥方式等方面对滁菊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发现牛磺酸、谷氨酸、咖啡酰基奎宁酸、β-芹子烯、芹菜素等成分可作为滁菊质量标志物,以期为滁菊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牛蒡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15
作者 张雪 韩相坤 +1 位作者 刘欣雅 王昱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系统总结中国牛蒡产业的基本情况,运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并通过多专家评价法对得到的因素加以筛选、检验。中国牛蒡产业发展应当采取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机会性开拓型战略(S-O战略),且从方位判断,外部机会更... 系统总结中国牛蒡产业的基本情况,运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并通过多专家评价法对得到的因素加以筛选、检验。中国牛蒡产业发展应当采取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机会性开拓型战略(S-O战略),且从方位判断,外部机会更为明显。在利用外部机会、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战略和科技推动战略来推动中国牛蒡产业的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中药产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钩藤碱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李嵬 王猛 +2 位作者 周方 景国慧 韩兴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异钩藤碱(IS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NSCLC细胞系A549,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O组,分别用0和2 mg/L浓度的ISO处理A549细胞24 h,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生长及增殖状... 目的:观察异钩藤碱(IS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NSCLC细胞系A549,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O组,分别用0和2 mg/L浓度的ISO处理A549细胞24 h,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生长及增殖状态,通过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运动和迁移能力,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和铁检测试剂盒评估细胞铁死亡,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mg/L ISO组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铁死亡增加,WNT3α表达以及β-catenin、GSK-3β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ISO具有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促进铁死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异钩藤碱 细胞生长 铁死亡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挖掘野生和栽培余甘子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基因
17
作者 李永宁 王双宜 +3 位作者 赵琦 李锐 高继海 侯飞侠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探讨野生和栽培余甘子类黄酮代谢差异的分子机制,挖掘二者间类黄酮合成差异的关键酶基因。方法:以四川野生余甘子和广东栽培余甘子果实和叶片为实验材料,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Nr、基因本体(GO)、京... 目的:探讨野生和栽培余甘子类黄酮代谢差异的分子机制,挖掘二者间类黄酮合成差异的关键酶基因。方法:以四川野生余甘子和广东栽培余甘子果实和叶片为实验材料,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Nr、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注释分析比较两种余甘子转录组的差异,筛选出类黄酮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结果:共得到81378条Unigene,N50长度为1573 bp。Nr数据库注释发现余甘子与橡胶树的同源性最高,KEGG富集分析表明,相比栽培余甘子,类黄酮合成通路中CHS、CHI、FLS、DFR和LAR主要在野生余甘子果和叶中上调。结论:共鉴定出81个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其中CHS、FLS、LAR可能是余甘子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关键基因。参与类黄酮合成途径的CHI、CHS、FLS、LAR等关键基因均主要在野生余甘子组织中上调表达,导致野生余甘子黄酮类产物含量高于栽培余甘子,野生环境下干旱和高紫外辐射可能影响余甘子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野生 栽培 类黄酮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原大黄药材鉴别:以大黄对照提取物为参照
18
作者 黄国凯 陈海燕 +5 位作者 郭隆钢 刘潇潇 吴垠 赵岳锐 窦浩 吴群悦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目的:以大黄对照提取物为参照,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基原的大黄药材进行鉴别。方法:分别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0∶6∶0.1)和三氯甲烷-甲醇-水(8∶3∶0.3)为展开剂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中的蒽醌苷元类成分和蒽醌苷... 目的:以大黄对照提取物为参照,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基原的大黄药材进行鉴别。方法:分别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0∶6∶0.1)和三氯甲烷-甲醇-水(8∶3∶0.3)为展开剂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中的蒽醌苷元类成分和蒽醌苷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基原的大黄进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以Kromasil C 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和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在269 nm波长下检测。结果:3种不同基原的大黄药材在相同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蒽醌苷元类成分薄层色谱、蒽醌苷类成分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依此进行准确鉴别。结论:经标准化制备的大黄对照提取物在大黄药材的基原鉴定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对照提取物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19
作者 孔卫青 江微 杨金宏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目的:研究中药材千里光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为千里光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进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千里光的叶绿体基因组,Codon W、MISA、REPuter、MAFFT等软件分析其密码子偏好、SSR、重复序列、核苷酸多态性、系... 目的:研究中药材千里光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为千里光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进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千里光的叶绿体基因组,Codon W、MISA、REPuter、MAFFT等软件分析其密码子偏好、SSR、重复序列、核苷酸多态性、系统发育等特征。结果:千里光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0 456 bp,编码133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8个,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千里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简单重复序列以A/T型单核苷酸重复最多,散在重复序列主要类型为正向重复和回文重复。IR边界和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千里光属植物有一定的保守性,S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千里光属植物分为2个分支,千里光与Senecio asperifolius和Senecio nudicaulis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对千里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的比较研究,为千里光属植物的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叶绿体基因组 简单重复序列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倩 陈雨萌 +4 位作者 王煦焱 张育芳 曹寒晶 王川 刘维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绞股蓝是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可食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和陕西南部。1986年,国家科技部将绞股蓝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首批名贵中药,并于2002年列入国家保健食品目录。早期对绞股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皂苷类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 绞股蓝是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可食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和陕西南部。1986年,国家科技部将绞股蓝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首批名贵中药,并于2002年列入国家保健食品目录。早期对绞股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皂苷类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绞股蓝黄酮和多糖类成分,绞股蓝的药理活性成分也从早期的粗提物逐渐深入为单体。该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近几年国内外绞股蓝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绞股蓝总皂苷、氨基酸、多糖、黄酮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降血糖、增强免疫力、保肝等药理作用,有着巨大的研究开发价值。临床上主要用于降血压、降血脂、护肝、促进睡眠以及多种癌症的抗癌临床治疗。通过对绞股蓝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绞股蓝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绞股蓝皂苷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