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才之道视域下早期本草君臣佐使药的分类与配伍原则
1
作者 李亚飞 杨丽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易学的三才之道,主导建构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早期本草学君臣佐使药的分类与配伍法则。本草学继承先秦以来易学三才之道的德用、价值观及其体现的社会政治秩序,法象乾坤的卦象与义理,推动本草分类与配伍原则的生成、发展与演变。... 易学的三才之道,主导建构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早期本草学君臣佐使药的分类与配伍法则。本草学继承先秦以来易学三才之道的德用、价值观及其体现的社会政治秩序,法象乾坤的卦象与义理,推动本草分类与配伍原则的生成、发展与演变。本草学的君臣佐使,存在尤重“养生”的分类与配伍和更重“治病”的配伍两种模式,前者更能体现三才之道的本体视域。本草学君臣佐使的理念影响了《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之后的医家,积极推动本草学分类与配伍理论的建构与完善。尽管本草学配伍原则与方法发生嬗变,但不变的是医易三才之道追求“合和”与“生生”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之道 本草分类 本草配伍 乾卦 坤卦 《神农本草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泽泻篇
2
作者 郑振涛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常与白术配伍,以泽泻汤为代表方;消膀胱之水,常与茯苓、白术、桂枝等药配伍,以五苓散为代表方;消腰下之水,常与牡蛎、栝楼根、葶苈子等药配伍,以牡蛎泽泻散为代表方;消肾脏之水,常与生地黄、山茱萸等药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消血中之水,常与当归、芍药等药配伍,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泽泻可调养五脏,培补正气,“养五脏,益气力,耳目聪明”,常与生地黄、山药等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常与茯苓、甘草、桂枝等药配伍,以茯苓泽泻汤为代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经方 泽泻 消水 养正 养五脏 益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命名实体识别的《神农本草经》知识图谱构建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佟琳 张华敏 +4 位作者 佟旭 雷蕾 王程 曾子玲 杨洪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37-43,共7页
目的构建《神农本草经》知识图谱,分析本草知识、挖掘隐性知识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古籍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梳理并表述《神农本草经》文献涉及的知识实体类型和实体间关系,应用BIO序列标注方法生产训练语料数据集,使用自主研发的C... 目的构建《神农本草经》知识图谱,分析本草知识、挖掘隐性知识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古籍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梳理并表述《神农本草经》文献涉及的知识实体类型和实体间关系,应用BIO序列标注方法生产训练语料数据集,使用自主研发的CNLP文本标注系统进行文本标注,采用BERT模型识别命名实体,基于规则与语义关联设定确定实体间关系,经知识融合后,用Cypher语言导入图数据库Neo4j-community4.4.9进行存储和可视化展示,构建知识图谱。结果《神农本草经》知识图谱包含5273个节点、11064个关系,其模式层包含14种实体类、16种关系类型。可通过Cypher语言查询,从中药分类、药性理论、七情配伍、中药应用方面进行知识的可视化展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知识图谱可直观反映《神农本草经》所载知识及隐性关系,适用于中医药古籍的知识挖掘及直观多维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神农本草经 本草知识 命名实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血痹四药”及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康 邹和德 赵家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55-2458,2463,共5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黄“逐血痹”,芍药“除血痹”,吴茱萸“除湿血痹”,厚朴主“气血痹”。血痹之病,病在血分,病机为痹,本质为不通。本文以“血痹”为视角解析上述4味治疗血痹的药物(简称“血痹四药”),并梳理其在《伤寒杂病论》中...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黄“逐血痹”,芍药“除血痹”,吴茱萸“除湿血痹”,厚朴主“气血痹”。血痹之病,病在血分,病机为痹,本质为不通。本文以“血痹”为视角解析上述4味治疗血痹的药物(简称“血痹四药”),并梳理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发现干地黄凉血逐瘀通痹,可治内伤久病血痹、妇产血痹及外伤所致血痹;白芍破阴调营通痹,除营分邪气,可治疗营气、营阴痹结所致血痹;吴茱萸散寒除湿通痹,可治肝家寒凝湿滞所致湿血痹;厚朴燮理阳明气血,可治阳明气血痹。秉承医药圆融理念,本文深化对“血痹”认识,拓展《神农本草经》“血痹四药”的实践价值及临床应用,以期持续丰富因痹致痿病机及通痹治痿法方药和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痹 干地黄 白芍 吴茱萸 厚朴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黄芩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可颐 王坤宁 +1 位作者 尤旭颖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7-182,200,共7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以《神农本草经》中黄芩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经方中黄芩的应用。黄芩主治诸热黄疸时,多配伍柴胡、半夏等,以小柴胡汤类方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 《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以《神农本草经》中黄芩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经方中黄芩的应用。黄芩主治诸热黄疸时,多配伍柴胡、半夏等,以小柴胡汤类方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常配伍黄连、芍药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泻心汤类方等;下血闭时,多配伍芍药、桃仁及虫类药等,如大黄䗪虫丸、鳖甲煎丸;治疗恶疮、疽蚀、火疡时,多与王不留行、花椒、芍药、桑白皮等配伍,代表方为王不留行散。张仲景临证又拓展了黄芩主治作用,将黄芩与不同药物配伍发挥不同作用,如黄芩配伍半夏、黄连、干姜等治疗心下痞;配伍阿胶、黄连等治疗心中烦;配伍白术、附子等治疗出血;配伍当归、白术等治疗内热扰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经方 黄芩 诸热黄疸 肠澼泄痢 中焦痞满 心中烦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清肺汤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外涂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林家羽 李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0-0063,共4页
观察养阴清肺汤与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外用对干燥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例病例,每组100人。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给予鼻内补液及外用消炎药。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用养阴清肺汤口服,外... 观察养阴清肺汤与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外用对干燥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0例病例,每组100人。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给予鼻内补液及外用消炎药。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用养阴清肺汤口服,外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并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鼻粘膜分泌功能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完成后,治疗组鼻干燥、瘙痒、刺激性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鼻粘膜分泌功能恢复明显,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说明养阴清肺方加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外用治疗干燥性鼻炎疗效明显,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 养阴清肺汤加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外用治疗干燥性鼻炎疗效明显。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此疗法不但可明显减轻鼻痒、鼻塞等症状,还可促进鼻粘膜分泌,促进粘液分泌,改善生存质量。这一疗法并不是单纯的减轻症状,而是从鼻腔粘膜的调节入手,达到治病的目的。研究结果将为中药防治干燥性鼻炎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临床防治干燥性鼻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性鼻炎 养阴清肺汤 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温药探析
7
作者 刘菲菲 李睿智 王佑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1期12-15,25,共5页
通过整理《神农本草经》中的温药,对其性味、功效以及现代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对常用的几味温药进行举例剖析,发现温药以下品植物类为主,辛味药占比最高,其次为甘味药、苦味药。温性药物的病名及功效复杂多样,归类后发现温药的主要功效... 通过整理《神农本草经》中的温药,对其性味、功效以及现代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对常用的几味温药进行举例剖析,发现温药以下品植物类为主,辛味药占比最高,其次为甘味药、苦味药。温性药物的病名及功效复杂多样,归类后发现温药的主要功效为温里散寒、温经通络、咳逆上气,现代临床中仍然被广泛使用的温药多数归属于解表类、温里类、补阳类及化痰止咳平喘类范畴。将《神农本草经》中的温药与现代临床所言功效与应用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医临床的发展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温药 中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草纲目》探讨古代医家用水思路
8
作者 张诗敏 李玉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4-568,577,共6页
以《本草纲目·水部》为主,从源出、地域、态势、时令、五性、五味等方面,阐述了医家临证取水所形成的各种思路。从内治、外治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梳理《本草纲目》中临证用水的经验,一是将水的内治特色归纳为调理虚实宜用千里水、... 以《本草纲目·水部》为主,从源出、地域、态势、时令、五性、五味等方面,阐述了医家临证取水所形成的各种思路。从内治、外治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梳理《本草纲目》中临证用水的经验,一是将水的内治特色归纳为调理虚实宜用千里水、东流水、甘澜水等,清热解毒用性甘寒的腊雪、井华水、半天河水等,通调水道可采用顺流水、逆流水、洄澜水等;二是从洗、泡、敷、淋、熨等方面,总结了外治方面的主要方法;三是梳理了预防保健方面的各种认识。注重水在临证中的功用,有益于当下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用水思路 内治 外治 预防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敏 高锦明 +1 位作者 王军 王丽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研究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方法苦荞茎叶粉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水提取总黄酮,研究酶加酶量、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加酶量3.0μL,pH值6.5,酶解90min,再... 目的研究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方法苦荞茎叶粉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水提取总黄酮,研究酶加酶量、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加酶量3.0μL,pH值6.5,酶解90min,再在90℃下提取3次,每次30min,总黄酮得率可达1.47%。结论纤维素酶适用于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的辅助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茎叶粉 总黄酮 纤维素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综述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月 翟华强 +5 位作者 鲁利娜 刘傲雪 王佳琳 郭亚芳 郭怡祯 王晶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470-473,476,共5页
人参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在我国有悠久的中医临床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人参本草记载,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参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本文综述了人参及其加工炮制品红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现代研究,并对人参的... 人参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在我国有悠久的中医临床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人参本草记载,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参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本文综述了人参及其加工炮制品红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现代研究,并对人参的研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本草记载 红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增量聚类法的《神农本草经》365味中药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金锐 张冰 +3 位作者 薛春苗 刘森茂 赵茜 李康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65-674,共10页
中药的基本药效是临床处方用药的凭据,依据基本药效的药物分类研究对于把握药物作用倾向、发掘药效物质基础、探讨药性实质以及寻找药物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中药临床应用特点,以经典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为数据源,采用基... 中药的基本药效是临床处方用药的凭据,依据基本药效的药物分类研究对于把握药物作用倾向、发掘药效物质基础、探讨药性实质以及寻找药物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中药临床应用特点,以经典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微簇"概念的半监督增量聚类算法,进行中药分类研究及分类方法学研究。结果显示,《神农本草经》中365味中药共聚得126类,其中的253味中药归为14个药效类,包括补益类、清热类、利水类、除痹类、治疗妇科疾病类和治疗蛊毒鬼疰类等;112味中药单独成112类,与已知不同类别同时具有高相似度是产生大量独立类别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的半监督增量聚类法具有聚类质量好、可拓展性强等特点,适用于中药分类研究,并充分反映出中药多样性和复杂相似性,为依据药效的中药分类研究提供了新思考和方法学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半监督增量聚类 分类法 聚类分析 本草经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浅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一) 被引量:6
12
作者 邱新建 罗杰坤 +4 位作者 唐涛 王哲 张春虎 崔曼 江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4-26,共3页
胡随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五届终审委员(中西医结合学科组),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主要从事中医肝脏象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抑郁症中... 胡随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五届终审委员(中西医结合学科组),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主要从事中医肝脏象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抑郁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中药新药药效学、毒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上品药 中品药 下品药 “气” 胡随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巉岩本草》天茄儿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水利 熊耀康 +1 位作者 高晓洁 俞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天茄儿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天茄儿的植物来源。[结论]《履巉岩本草》记载的天茄儿,为茄科植物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Franch.et...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天茄儿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天茄儿的植物来源。[结论]《履巉岩本草》记载的天茄儿,为茄科植物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Franch.et Sav.)Maki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境岩本草 品种 天茄儿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的学术贡献——《神农本草经》研究述评之三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登本 孙理军 汪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130-1134,共5页
《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科学体系发生的源头,其贡献就药物学而言,几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传载的药物资料真实可靠,开创了药物分类之先河,首先记载了药物疗效与其产地、采集时间、加工方法,明确规定了药物的剂型,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 《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科学体系发生的源头,其贡献就药物学而言,几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传载的药物资料真实可靠,开创了药物分类之先河,首先记载了药物疗效与其产地、采集时间、加工方法,明确规定了药物的剂型,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强调辨证施药,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提出了"药有阴阳","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有寒热温凉四气","七情和合","有毒无毒,斟酌其宜"等药物学观点,为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药物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药物四气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家葵 沈映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阐明药物四气标定的规律性。方法:以《本草经》药物为研究样本,利用统计学原理,研究《本草经》四气与功效、药物自然属性、毒性、三品、五味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草经》四气的确定主要与功效、五味、三品有关。结论:功... 目的:阐明药物四气标定的规律性。方法:以《本草经》药物为研究样本,利用统计学原理,研究《本草经》四气与功效、药物自然属性、毒性、三品、五味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草经》四气的确定主要与功效、五味、三品有关。结论:功效是确定药物四气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药物五味及三品位置亦部分影响其四气标定。一般而言,上药多标平性,少标寒性;辛味药多标温,少标寒及平;苦味药多标寒,而少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药性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戟、京大戟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霖 王家葵 范春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6-818,共3页
历代本草古籍中所载的大戟药用来源繁多,本草研究表明,历代所用主流品种即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ceae pekinensis Rupr.,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红大戟为茜草科植物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此为晚近出现的新兴品种。从产地考... 历代本草古籍中所载的大戟药用来源繁多,本草研究表明,历代所用主流品种即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ceae pekinensis Rupr.,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红大戟为茜草科植物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此为晚近出现的新兴品种。从产地考证可知,其药用历史以江苏、安徽、山西等地比较悠久,这与现时京大戟的主产区相符。江苏、安徽应该是京大戟的道地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 京大戟 品种 道地性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本草》成书概要及其学术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谢新年 郑岩 谢剑鹏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235-1236,共2页
目的:研究《新修本草》的成书概要及其学术价值。方法:从《新修本草》的成书背景、内容、学术价值和版本流传等方面探讨《新修本草》的学术价值。结果与结论:《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关键词 苏敬 《新修本草》 本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现代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鑫 禹佳 钱会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151-2154,共4页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其在中药理论的各个方面均建树颇多,现代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通过收集、查阅和梳理近30余年来的90余篇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分类的研究、药...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其在中药理论的各个方面均建树颇多,现代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通过收集、查阅和梳理近30余年来的90余篇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分类的研究、药性理论的研究、药物配伍的研究、药物使用的研究、理论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药物功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养生保健思想的研究7个方面对其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现代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酱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立军 李运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6-697,共2页
关键词 败酱草 本草考证 中药 名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桫椤茎杆中化合物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成英 陈封政 何兴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672-18674,共3页
[目的]研究桫椤茎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将桫椤茎杆粗粉经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然后将得到的化合物经TLC、显色剂显色以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1H-NMR、13C-NMR等)分析研究,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其中化合物的成分。[结果]从桫椤茎杆中分离... [目的]研究桫椤茎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将桫椤茎杆粗粉经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然后将得到的化合物经TLC、显色剂显色以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1H-NMR、13C-NMR等)分析研究,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其中化合物的成分。[结果]从桫椤茎杆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他们分别是牡荆素(vitexin)、异荭草素(isorientin)和一种有机酸(3,4,6-三羟基-1-环乙烯羧酸);这3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桫椤茎杆中提取得到的,而其所含有机酸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佐证了桫椤茎杆的抑菌作用。[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以用来鉴定桫椤茎杆中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Hook.)Tryon) 牡荆素 异荭草素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