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2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acj6在昆虫嗅觉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桂英 张继康 +2 位作者 陈淑婷 陈文波 赵新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综述了acj6的发现及突变造成的嗅觉异常行为,介绍了acj6的结构及表达模式,阐述了acj6在昆虫嗅觉中的功能,包括调控Or表达、塑造嗅觉神经元的形态和靶向、维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平和调控嗅小球形成,指出今后应注重研究acj6对昆虫嗅觉的... 综述了acj6的发现及突变造成的嗅觉异常行为,介绍了acj6的结构及表达模式,阐述了acj6在昆虫嗅觉中的功能,包括调控Or表达、塑造嗅觉神经元的形态和靶向、维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平和调控嗅小球形成,指出今后应注重研究acj6对昆虫嗅觉的调控机制、与其他转录因子的互作关系,以期为阐明昆虫的嗅觉调控机制并制定基于嗅觉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j6 转录因子 嗅觉 嗅觉受体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及SmCOX1和SmCOX2的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古丽旦·白山别克 黄启通 +1 位作者 李方向 成卫宁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酶活力及其亚基SmCOX1和SmCOX2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其滞育发育的关系,为阐明麦红吸浆虫滞育的能量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酶活力及其亚基SmCOX1和SmCOX2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其滞育发育的关系,为阐明麦红吸浆虫滞育的能量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OX酶活力测试盒测定麦红吸浆虫自然滞育进程(滞育前、滞育、滞育后静息和滞育后发育)不同阶段幼虫中SmCOX活性;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SmCOX1和SmCOX2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采用qPCR技术检测SmCOX1和SmCOX2在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麦红吸浆虫幼虫中SmCOX活性在滞育阶段较滞育前显著降低,并在整个滞阶段维持较低水平,但在滞育后静息阶段显著升高,到滞育后发育阶段再次升高,显著高于滞育和滞育后静息阶段。克隆获得了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536和660 bp的SmCOX1和SmCOX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PP466915和PP466916),两个基因碱基A+T含量超过75%,分别编码511和22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7.70和25.76 kD。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mCOX1和SmCOX2具有线粒体COX酶催化核心典型的氧化还原铜(CuA和CuB)辅基和含血红素的金属中心heme a和heme a3,与同为瘿蚊科(Cecidomyidae)的稻瘿蚊Orseolia oryzae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qPCR结果表明,SmCOX1和SmCOX2在麦红吸浆虫幼虫滞育进程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滞育前和滞育后发育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在滞育后静息期阶段的表达量,在滞育阶段的表达量最低,即变化趋势与SmCOX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中SmCOX活性和SmCOX1/2表达的降低与滞育阶段低水平的氧气消耗紧密相关,而其升高与滞育解除和滞育后发育阶段需要较多的能量供给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滞育 细胞色素C氧化酶 酶活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云南省橘小实蝇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3
作者 冯新颖 王璇 +4 位作者 李冰艳 曾彪 李虎 刘志琦 宋凡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明晰云南省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揭示其在云南的扩散路径,为橘小实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9月收集云南省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使用DNBSE... 【目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明晰云南省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揭示其在云南的扩散路径,为橘小实蝇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9月收集云南省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使用DNBSEQ-T7平台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与注释;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序列使用MEGA-X 10.0.5,DnaSP 6.12和Arlequin 3.5.2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基于13个PCG和COI序列使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PopART4.8.4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通过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种群历史动态。【结果】共获得云南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149条线粒体全基因组,包含共1697个变异位点,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Pi=0.00783,K=87.591,Hd=0.9994);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0702~0.00874,遗传分化指数为-0.02345~0.05203;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均未呈现出明显的种群结构;橘小实蝇云南种群历史上发生过扩张,云南西部和南部为橘小实蝇最早入侵区域,北部地区橘小实蝇入侵时间较晚。【结论】云南省橘小实蝇不同组群均呈现出高水平遗传多样性和弱遗传结构,线粒体基因组变异位点丰富且广泛分布在所有种群中,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明显分化,推测橘小实蝇由云南西部及南部向北部地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线粒体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诱剂与杀虫剂联合使用对茄子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厚军 赵建伟 +3 位作者 林硕 陈艺欣 余芸 陈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3,共8页
由于化学杀虫剂的频繁和高剂量使用已渐渐失去对蓟马的防控效果,为进一步探究杀虫剂与引诱剂在控制蓟马方面的联合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剂量的杀虫剂与蓝板引诱剂进行复合诱杀蓟马,并与单独使用杀虫剂或蓝板对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进行... 由于化学杀虫剂的频繁和高剂量使用已渐渐失去对蓟马的防控效果,为进一步探究杀虫剂与引诱剂在控制蓟马方面的联合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剂量的杀虫剂与蓝板引诱剂进行复合诱杀蓟马,并与单独使用杀虫剂或蓝板对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不同杀虫剂处理对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逐渐升高,总体上,复配药剂的防效要好于单剂药剂。且在药后3 d,30%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84.36%)要显著高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74.32%)、15%唑虫酰胺悬浮剂(76.84%)、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1.85%)三个单剂的防效。药后10 d,30%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最高可达90.17%。杀虫剂与蓝板引诱剂联合使用对黄胸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要显著好于仅用杀虫剂的防效,而且在药后3 d、7 d和10 d,复合药剂或单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均高于90%,最高可达98.54%,说明蓝板引诱剂对黄胸蓟马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单独统计蓝板引诱剂的防治效果时发现,对黄胸蓟马防治效果高的药剂,与其联合作用中的蓝板诱集效果比较低;反之,对黄胸蓟马防治效果低的药剂,与其联合作用中的蓝板诱集效果比较高;这也说明蓝板诱集可作为低剂量杀虫剂用于防治蓟马类害虫的有效互补措施。本研究明确了杀虫剂与引诱剂的联合作用效果,以期在提高蓟马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杀虫剂浓度或减少其使用剂量,为害虫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蓟马 诱集剂 蓝板 杀虫剂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鲁玉杰 刘嘉澍 +1 位作者 卢少华 王争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昆虫需要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储藏环境中,可以利用气调技术控制环境中氧气的占比,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然而害虫低氧适应性的发展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挑战。文章围绕低氧对昆虫生长发育、生... 昆虫需要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储藏环境中,可以利用气调技术控制环境中氧气的占比,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然而害虫低氧适应性的发展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挑战。文章围绕低氧对昆虫生长发育、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昆虫适应低氧环境的补偿性策略,包括内在调控机制,生物学特性调节,代谢网络重构,基因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害虫低氧适应性的产生机制提供新的研究线索,为绿色储粮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储藏物昆虫 适应性 生理机制 害虫治理 绿色储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伍俭儿 梁安文 +2 位作者 冯博 胡杨 王方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前翅背面翅面上均匀地分布着许多小刺状突起,长度为(3.07±0.48)μm,而后翅背腹两面均着生有许多小刺状突起。前翅的背面和腹面都存在毛形感器样结构,根据形态可分为TS-I和TS-Ⅱ两种:TS-I分布于腹面翅基部的翅脉处且与翅脉垂直,没有明显的基窝,数量为(4±1.41)根,长为(31.80±2.43)μm;TS-Ⅱ则分布于背面的翅脉上,数量为(5±1.41)根,长度为(57.25±21.84)μm,着生于有明显凹陷的基窝中。前翅腹面边缘以及翅脉处还分布有钟形感器样结构,数量为(5.00±3.46)个;另外还发现一种锥形感器样结构,位于前翅腹面边缘,数量为(21.00±4.36)个,长(8.25±2.09)μm。研究结果有助于从超微水平对白背飞虱翅的形态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其迁飞扩散的能力,为寻找更好的防控措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长翅型 毛形感器样结构 钟形感器样结构 锥形感器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PGRP-SC2在埃及伊蚊抗Bti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侵染中的功能
7
作者 余思宸 彭晓丽 +2 位作者 陈丽霞 蔡怡珊 黄恩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研究AaPGRP-SC2在埃及伊蚊抵御Bti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侵染中的功能,为研发新一代生物杀虫剂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埃及伊蚊4龄幼虫感染Bti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后,不同... 【目的】研究AaPGRP-SC2在埃及伊蚊抵御Bti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侵染中的功能,为研发新一代生物杀虫剂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埃及伊蚊4龄幼虫感染Bti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后,不同时间点体内AaPGRP-SC2、抗菌肽基因及Toll通路和免疫缺陷(IMD)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在蚊虫体外原核表达AaPGRP-SC2,并采用SDS-PAGE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纯化蛋白的质量;利用Far Western blot检测AaPGRP-SC2与Cry4Ba和Cry11Aa的结合情况。【结果】埃及伊蚊4龄幼虫感染Cry4Ba和Cry11Aa 2 h后,AaPGRP-SC2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上升,但在12 h后,Cry4Ba处理组的AaPGRP-SC2表达量下降,而Cry11Aa处理组的AaPGRP-SC2表达量继续升高。在Cry4Ba和Cry11Aa侵染2 h后,埃及伊蚊4个抗菌肽基因CecA、Att、Dipt和DefA以及Toll通路3个下游基因Spz2、Tube、Toll1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但IMD通路下游基因中只有Cry4Ba处理组的Dredd和Cry11Aa处理组的Ankyrin1的表达量显著上升;12 h后,4个抗菌肽基因CecA、Att、Dipt和DefA以及Toll通路3个下游基因Spz2、Tube、Toll1A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而IMD通路下游基因中只有Cry11Aa处理组的Ankyrin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不论侵染时间长短,IMD通路下游基因中Ankyrin2、Ankyrin3、Kenny和UevlA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成功表达了AaPGRP-SC2蛋白,并纯化得到Cry4Ba和Cry11Aa两个杀虫晶体蛋白;Far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aPGRP-SC2可与Cry4Ba和Cry11Aa结合。【结论】AaPGRP-SC2可激活Toll通路并产生抗菌肽,但在调控IMD通路并产生抗菌肽的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伊蚊 苏云金芽孢杆菌 肽聚糖识别蛋白 AaPGRP-SC2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张旭 杨睿杰 +2 位作者 张文杰 张冬晴 王子怡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了解厚水螨Hydrachna(Rhabdohydrachna)crassa、瓦松腺水螨Lebertia(Lebertia)fimbriata和短胸湿螨Hygrobates(Hygrobates)bravisterus 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组成和多样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3种水螨的共生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了解厚水螨Hydrachna(Rhabdohydrachna)crassa、瓦松腺水螨Lebertia(Lebertia)fimbriata和短胸湿螨Hygrobates(Hygrobates)bravisterus 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组成和多样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3种水螨的共生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3种水螨的测序数据经抽平处理后均获得20 844条序列,分别得到34、39和233个OTU。3种水螨中,H.(H.)bravisterus体内共生菌多样性最高,而H.(R.)crassa优势菌的集中程度最高。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在门和纲级阶元,丰度最高的均为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在目级阶元以下,H.(R.)crassa和L.(L.)fimbriata丰度最高的优势菌为立克次氏体目、立克次氏体科、立克次氏体属;而H.(H.)bravisterus丰度最高的优势菌为根瘤菌目。在体内共生菌的组成和丰度上,H.(R.)crassa和L.(L.)fimbriata相似,H.(H.)bravisterus与前2种存在明显差别。研究表明,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可能是影响水螨体内共生菌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螨 高通量测序 共生菌 16S rDNA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虫草菌JS001浸种处理对水稻生长和防御褐飞虱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牛洪涛 张志春 +4 位作者 赵冬晓 王娜 王利华 陈丹艳 郭慧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6,共9页
【目的】明确新登记的真菌杀虫剂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 JS001在调控水稻生长和防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的作用。【方法】室内分别用1×10^(4),1×106和1×10^(8)孢子/mL爪哇虫草菌JS001孢子悬浮液浸泡水稻种... 【目的】明确新登记的真菌杀虫剂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 JS001在调控水稻生长和防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的作用。【方法】室内分别用1×10^(4),1×106和1×10^(8)孢子/mL爪哇虫草菌JS001孢子悬浮液浸泡水稻种子48 h,以0.01%Triton X-100溶液浸种为对照,待培养8 d后,对水稻苗进行生长测定,并测定褐飞虱成虫对其的行为选择反应;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1×10^(8)孢子/mL爪哇虫草菌JS001孢子悬浮液浸种对水稻苗次生代谢化合物含量的影响。采用1×10^(7)孢子/mL爪哇虫草菌JS001孢子悬浮液和清水(对照)分别浸泡水稻种子48 h,于种子直播50 d后,调查稻田中稻飞虱和蜘蛛个体数量。【结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10^(6)和1×10^(8)孢子/mL爪哇虫草菌JS001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不仅显著促进水稻种子发芽、水稻苗根和茎叶的生长,而且降低褐飞虱成虫对水稻苗的选择性。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10^(8)孢子/mL爪哇虫草菌JS001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的水稻苗中防御性化合物过氧化氢、油酸、辛烷等含量显著增加,能吸引褐飞虱的化合物2-壬酮含量显著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10^(7)孢子/mL爪哇虫草菌JS001孢子悬浮液浸种显著降低稻田中稻飞虱数量,但对捕食性天敌蜘蛛个体数量无影响。【结论】爪哇虫草菌JS001浸种处理不但能促进水稻苗的生长,而且能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防御能力。田间试验进一步明确了爪哇虫草菌JS001在增强水稻防御稻飞虱危害中的作用。这些结果可为爪哇虫草菌的应用及稻飞虱生物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虫草菌 水稻 稻飞虱 选择行为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助剂对防治褐飞虱的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5 位作者 郑正安 王晶 邓颍骏 杨小林 王佐乾 张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橙皮精油(orange peel essential oil,OPE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卵磷脂及马来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4种助剂对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毒力...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橙皮精油(orange peel essential oil,OPE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卵磷脂及马来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4种助剂对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毒力的影响,筛选出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将其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桶混助剂。【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和连续浸液法评价印楝素及添加助剂OPEO、GABA、卵磷脂或DEM后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印楝素(20 mg a.i./L)及添加助剂处理后,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3种酶活性;测定添加助剂后对印楝素药液(40 mg a.i./L)与水稻叶片接触角的影响。【结果】稻苗浸渍法处理后96 h,添加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胃毒性毒力显著增强,增效比为1.512;连续浸液法处理后72 h,添加OPEO或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内吸性毒力显著增强,其增效比分别为1.486及1.560;添加OPEO或DEM分别使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GST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分别降低69.4%和65.5%;添加DEM使CarE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降低88.2%;添加OPEO或DEM后,印楝素药液液滴与水稻正面叶片的初始接触角从110°分别降至64.5°或67.9°。【结论】添加OPEO或DEM能明显提高印楝素对褐飞虱的毒力,提高印楝素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性。因此,将OPEO或DEM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的桶混助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桶混助剂 植物源农药 毒力 增效作用 解毒酶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国渊 刘炳顺 +6 位作者 张曼 施春兰 汤永玉 兰明先 吴国星 次那有若 高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分析天敌昆虫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为深入了解肠道细菌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和营养获取方式的影响及开发新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 【目的】分析天敌昆虫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为深入了解肠道细菌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和营养获取方式的影响及开发新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叉角厉蝽1龄、2龄、5龄若虫和7日龄雌、雄成虫,分别提取其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对肠道细菌16S rRNA序列全长进行测序,统计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分析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采用PICRUSt预测肠道细菌功能。【结果】从叉角厉蝽15个肠道样品中共得到202401条有效序列,聚类为222个OTUs,其中共有OTUs为5个。共注释到19门32纲62目103科154属188种细菌,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2.22%)、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72.21%)、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72.11%)、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49.39%)、西地西菌属(Cedecea,49.24%)和奈氏西地西菌(C.neteri,49.24%)。多样性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肠道细菌菌群组成在叉角厉蝽不同发育阶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1龄、2龄若虫和7日龄雌、雄成虫肠道具有显著优势的菌群,而5龄若虫肠道不存在显著优势菌群(P>0.05),且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的优势菌群在科、属、种3级分类阶元水平上亦不同。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叉角厉蝽不同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功能相似,主要涉及新陈代谢(74.17%~75.59%)和环境信息处理(10.53%~11.03%),二级代谢功能通路主要为全局和概述图谱、糖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结论】叉角厉蝽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优势菌分布呈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肠道微生物 细菌多样性 单分子实时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氢的毒理及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争艳 张闪 +1 位作者 刘之源 常珍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0,共9页
近60年来,熏蒸剂磷化氢被广泛用于储藏物害虫的防治。但是,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导致储藏物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了解磷化氢的毒理机制可以为磷化氢抗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早期的研究发现,磷化氢通过干扰神经传导、抑制能量代谢... 近60年来,熏蒸剂磷化氢被广泛用于储藏物害虫的防治。但是,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导致储藏物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了解磷化氢的毒理机制可以为磷化氢抗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早期的研究发现,磷化氢通过干扰神经传导、抑制能量代谢和破坏氧化还原系统,引起害虫死亡;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磷化氢致死害虫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能量生成和通过干扰氧化还原系统来增加氧化损伤。早期的研究发现,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主动排斥磷化氢、保护性昏迷和增强解毒酶活性。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相继出现一些新的磷化氢抗性机制,如穿透抗性、磷化氢作用靶标敏感性降低、能量代谢模式调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靶标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突变以及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增强是主要的抗性机制,而能量代谢模式调整可能是抗性形成初期抵抗磷化氢不良影响的重要机制。采用基因渐渗的方法研究害虫磷化氢抗性突变的适合度代价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抗性突变的进化方向。研究害虫的磷化氢抗性机制和抗性突变的进化潜力不仅有助于理解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同时对害虫的磷化氢抗性监测和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抗药性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氧化还原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肠-脑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子园 陆永跃 齐易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77,共8页
肠-脑轴是大脑和肠道神经系统双向联系的通道,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神经生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快速增长,成为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肠-脑轴调控昆虫多种行为和生理功能,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与肠道菌密不可... 肠-脑轴是大脑和肠道神经系统双向联系的通道,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神经生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快速增长,成为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肠-脑轴调控昆虫多种行为和生理功能,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与肠道菌密不可分。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昆虫觅食、运动、交配、攻击、学习和记忆行为以及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并且概述了以昆虫为模型,对肠-脑轴与人类神经性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肠-脑轴 肠道共生菌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晓迪 雷可心 +4 位作者 郭建洋 杨念婉 万方浩 吕志创 刘万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5-1288,共14页
开发高效、绿色农药制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对于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绿色农药制剂的创制提供了策略,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病虫草害引发的病理环境和体外物理刺激的智能响应型金属或... 开发高效、绿色农药制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对于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绿色农药制剂的创制提供了策略,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病虫草害引发的病理环境和体外物理刺激的智能响应型金属或无机纳米载体,该类载体可以通过响应动植物体内p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氧化还原条件等内源性变化或者温度、光照等外部刺激,来实现药物的精准可控释放,并提高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效率。本文从内源性刺激响应、外源性刺激响应和多重刺激响应3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农业领域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对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的功能设计、作用特点及效果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农药/核酸类药物及其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未来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将会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方式,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实现药剂的靶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药系统 智能响应 精准可控释放 内源性刺激 外源性刺激 多重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15
作者 张旭艳 贾尊尊 +6 位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丁新华 乔小燕 李亚文 郭文超 牙森·沙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8-1366,共9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鳞翅目Lepidoptera)已经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了解温湿度对其发育期的影响对预测其种群动态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性生命表的方法,在相对湿度10%、25%、50%和75%下测定番茄潜叶蛾化蛹率、羽...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鳞翅目Lepidoptera)已经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了解温湿度对其发育期的影响对预测其种群动态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性生命表的方法,在相对湿度10%、25%、50%和75%下测定番茄潜叶蛾化蛹率、羽化率及产卵量,在温度15℃、20℃、25℃、30℃和35℃下测定番茄潜叶蛾各虫态发育历期、世代周期、幼虫存活率、成虫存活率、单雌产卵量等。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化蛹率、羽化率及产卵量随着湿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相对湿度75%为其最适发育湿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15℃下发育历期最长为63.3 d,30℃恒温下仅为23.6 d,35℃下无法完成世代的发育;雌成虫在25℃条件下繁殖最快,产卵量最高,单雌产卵量为112粒;净增值率、周限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说明高温和低温均不适合番茄潜叶蛾种群数量增加,25℃是最适发育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相对湿度 温度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3龄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潜力分析
16
作者 朱国渊 吴国星 +6 位作者 张曼 施春兰 次那有若 陈晓 宁婧怡 王思洁 高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3-3045,共13页
【目的】了解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可培养细菌的促生长特性,为叉角厉蝽肠道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及有益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叉角厉蝽若虫肠道... 【目的】了解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可培养细菌的促生长特性,为叉角厉蝽肠道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及有益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叉角厉蝽若虫肠道细菌,通过细菌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能力,定性分析分离菌株的促生潜力。【结果】从叉角厉蝽若虫肠道中分离到11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株、革兰氏阴性菌3株;细胞形态3株为短杆状、1株为球状、7株为杆状。经鉴定11株肠道细菌分属于2门2纲3目4科4属,优势门、纲、目、科、属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85.67%)、芽孢杆菌纲(Bacilli,85.67%)、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75.80%)、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75.80%)、肠球菌属(Enterococcus,75.80%);在种分类水平由粪肠球菌(E.faecalis,75.8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9.17%)、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6.51%)、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4.49%)、黏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3.30%)、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0.2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0.27%)和高地芽孢杆菌(B.altitudinis,0.18%)8种组成。11株分离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株沙雷氏菌促生潜力最大,具有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4种促生活性,其次为摩根氏菌,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3种促生活性。【结论】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较丰富,分离获得的11株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可培养细菌 分离鉴定 细菌多样性 植物促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斑平颜蚜蝇雄虫对雌性腺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17
作者 李彦如 史丽 +2 位作者 韩海斌 刘爱萍 陈国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6,共9页
初步探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蛀茎蝇—六斑平颜蚜蝇Eumerus seximaculatum雌虫性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为六斑平颜蚜蝇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雌性腺化合物进... 初步探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蛀茎蝇—六斑平颜蚜蝇Eumerus seximaculatum雌虫性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为六斑平颜蚜蝇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雌性腺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根据雄成虫的触角电位(EAG)及行为反应对各组分进行筛选、分析及确定。在雌性腺化合物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从中选取5种,设置5个浓度梯度,进行EAG测试。结果表明,雄成虫对5种物质不同浓度的EAG反应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雄成虫对1μg/mL 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μg/mL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最为敏感;把对雄虫引诱率最高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开展行为选择试验,结果显示,当两者比例为1∶3时,对雄虫的引诱率最高,可达60%以上。综上所述,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被认为是雌虫性信息素的重要成分,对雄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为苁蓉蛀茎蝇性诱剂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蚜蝇科 平颜蚜蝇属 GC-MS EAG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18
作者 艾薇 张晶 +4 位作者 王有慧 曹凯红 陈媛 李勇辉 柳青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以采自腾冲市洞山乡的棕色型和黑色型九香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2种色型九香虫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探讨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形态。结果表明: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均为丝状触角,由柄节... 以采自腾冲市洞山乡的棕色型和黑色型九香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2种色型九香虫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探讨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形态。结果表明: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均为丝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又可分为3个鞭小节;同种色型雌雄间及不同色型相同性别间触角长度不同;棕色型九香虫雌虫触角长度(8433.88μm)显著长于雄虫触角长度(8162.21μm),黑色型九香虫雌虫触角长度(8315.41μm)显著长于雄虫触角长度(8106.54μm),棕色型雌虫与黑色型雌虫触角长度无显著差异,棕色型雄虫触角长度显著长于黑色型雄虫;2种色型九香虫有7种类型触角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形感器、圆柱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5种类型为2种色型共有,以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同种色型雌雄间及2种色型间触角各节长度、感器类型和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首次在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触角上观察到圆柱形感器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九香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明九香虫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和开展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香虫 成虫 色型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SeABCB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与Bt Cry1Ab35的结合特性分析
19
作者 郭晓昌 赵丹 +4 位作者 王倩 王冠迪 温晶鑫 吴涵 郭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为了深入解析Cry1Ab蛋白对主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开展了甜菜夜蛾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与Bt Cry1Ab35蛋白的结合特性研究。首先,本研究克隆获得了甜菜夜蛾ABC转运蛋白Se ABCB3全长基因序列(Gen... 为了深入解析Cry1Ab蛋白对主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开展了甜菜夜蛾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与Bt Cry1Ab35蛋白的结合特性研究。首先,本研究克隆获得了甜菜夜蛾ABC转运蛋白Se ABCB3全长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OP948097),开放阅读框为3915bp,编码130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42.66kDa。进一步克隆了编码膜外区域SeABCB3-OM,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eABCB3-OM,成功表达38kDa的重组蛋白;并且Ligandblot及ELISA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Se ABCB3-OM能与BtCry1Ab35活化蛋白特异性结合,推测其为BtCry1Ab35蛋白的受体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结果表明,SeABCB3在甜菜夜蛾的各龄期和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期和马氏管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克隆获得甜菜夜蛾SeABCB3基因,分析了各龄期及组织结构的表达情况,明确了Se ABCB3蛋白与BtCry1Ab35蛋白的结合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t Cry蛋白对甜菜夜蛾的杀虫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ABC转运蛋白 克隆与表达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前体多巴和多巴胺培养后的中华按蚊蛹体壁结构特征及其转录组分析
20
作者 向凯 邱品品 +8 位作者 洪俊峰 凌瑕 周操 何树林 谢新元 蒋艳萍 王思艺 陈斌 乔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对化蛹20 min内中华按蚊体壁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CK)中不添加黑色素前体,培养16 h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着色和表皮截面特征;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被显著富集的基因注释和染色体分布;利用q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体壁与表皮截面相比于CK明显黑化,且多巴处理组着色程度最深;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表皮相比于CK明显增厚,且增厚程度与黑化程度相关。多巴处理组vs CK与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的DEGs分别为2952和697个,且下调基因居多;这两类比较组间共有上调的DEGs有223个,共有下调的DEGs有347个。DEGs的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上述比较组以及两比较组间共有的上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表皮结构组分(GO:0042302)。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巴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上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剪切体通路,下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Toll-Imd和Hippo信号通路;在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中下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自噬通路;这两比较组间共享的DEGs没有被显著被富集的通路;65个被富集的上调表皮蛋白基因来自于CPR,CPF,TWDL,CPLC和CPAP 5个家族,并分布于3条染色体,其中部分成员成簇分布。qRT-PCR结果显示,两比较组中所选择的共有上调的12个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本研究在组学水平上证实了蚊虫体壁组织中黑色素的过量累积能够诱导大量表皮蛋白基因的显著上调表达,并使得其表皮结构特征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索黑色素前体对表皮结构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理解昆虫表皮重要组分间的互作模式,对昆虫适应性状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黑化 黑色素前体 体壁 转录组 表皮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