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鳄视觉器官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孝兵 陈壁辉 王朝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组织学,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扬子鳄眼球呈扁圆球形,角膜径与球径的比值为1:1.44;晶状体与角膜的比值为1:1.40。角膜内具鲍氏膜;虹膜内的括约肌、睫状体内的睫状肌均属...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组织学,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扬子鳄眼球呈扁圆球形,角膜径与球径的比值为1:1.44;晶状体与角膜的比值为1:1.40。角膜内具鲍氏膜;虹膜内的括约肌、睫状体内的睫状肌均属横纹肌,视细胞椭圆体内线粒体嵴突与线粒体长轴相平行,这与报道的其它鳄类不同。虹膜内未见扩瞳肌纤维,角膜缘缺巩膜小骨片,晶状体环垫薄,因而其视觉调节能力仍然很弱。视网膜中视细胞由视杆细胞、单锥细胞、双锥细胞组成,其中以视杆细胞占多数。视细胞与神经节细胞核比值平均为2.5:1,表明扬子鳄的组织结构与其弱光视觉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显微结构 视觉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孵扬子鳄大脑皮层组织学结构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杨传秀 杨超 陈壁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用光镜对扬子鳄大脑皮层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 .扬子鳄大脑皮层可分为外网状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三层 ,神经细胞绝大多数集中于细胞层内 ,内、外网状层中零星分布一些小细胞 .从内侧到外侧 ,大脑皮层可分为海马、新皮质和梨状皮... 本文用光镜对扬子鳄大脑皮层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 .扬子鳄大脑皮层可分为外网状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三层 ,神经细胞绝大多数集中于细胞层内 ,内、外网状层中零星分布一些小细胞 .从内侧到外侧 ,大脑皮层可分为海马、新皮质和梨状皮质三部分 ,三者之间无明显界线 ,细胞排布有所区别 .本文对扬子鳄的大脑皮层同其他脊椎动物的进行了比较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孵扬子鳄 大脑皮层 组织学结构 外网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皮肤腺结构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壁辉 蒋小林 王朝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6-21,共6页
扬子鳄有三种皮肤腺:背腺、泄殖腔麝腺和下颌腺。背腺位于背中线左右两侧第二行鳞片下方,其确切位置个体间差异很大,如表1。幼鳄背腺形态多种多样,但显示出是一种退化器官,未观察到腺开口,也未观察到半成鳄和成鳄的背腺,因此扬子鳄背腺... 扬子鳄有三种皮肤腺:背腺、泄殖腔麝腺和下颌腺。背腺位于背中线左右两侧第二行鳞片下方,其确切位置个体间差异很大,如表1。幼鳄背腺形态多种多样,但显示出是一种退化器官,未观察到腺开口,也未观察到半成鳄和成鳄的背腺,因此扬子鳄背腺可能不具功能。泄殖腔麝腺位于泄殖腔腹唇内,梨形,腺管开口于泄殖腔腹壁,成体腺腔很大,腺的底部壁较厚,腺细胞明显地分成若干小叶,其它部位壁较薄,小叶不明显,属全泌腺,分泌油脂物,繁殖期特别发达,但性未成熟个体亦具功能,是一种信息素下颌腺位于下颌后方两侧皮肤内,圆柱状,脉管开口于下颌腹侧皮肤表面,成体腺腔不规则,腺壁厚,从包囊到腺腔,腺细胞可明显地分成三个区,属全泌腺,分泌油脂物,在繁殖期特别发达,此腺到性成熟才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皮肤腺 形态学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舌腺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壁辉 唐剑云 +1 位作者 魏运鑫 张正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8-32,共5页
扬子鳄舌粘膜固有层内,除舌尖外可见到许多舌腺,特别是沿舌背中线两侧数量尤多,其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简单的单管腺,也有复杂的复管泡状腺,全舌约有舌腺100个。舌腺于胚鳄将破壳时发生。最早出现在距舌尖约三分之一处,随后,舌后和舌尖的... 扬子鳄舌粘膜固有层内,除舌尖外可见到许多舌腺,特别是沿舌背中线两侧数量尤多,其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简单的单管腺,也有复杂的复管泡状腺,全舌约有舌腺100个。舌腺于胚鳄将破壳时发生。最早出现在距舌尖约三分之一处,随后,舌后和舌尖的稍后方相继出现舌腺,约一个月龄,幼鳄的舌腺仍在发育中。舌腺的发生由粘膜上皮内折、特化成腺泡和导管。扬子鳄舌腺除滑润食物外,还具排泄氯化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舌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味蕾及口腔上皮形态学初步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潘鸿春 陈壁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47,共2页
本文用光镜对扬子鳄味蕾的分布及口腔上皮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味蕾主要集中在舌中部和腭帆的上皮中,舌腺分布于舌中部固有层内。本文还对扬子鳄味蕾分布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味蕾 口腔上皮 舌腺 扬子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肺内CGRP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光武 徐胜春 +2 位作者 朱有余 何娟娟 江家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了解扬子鳄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物质的存在和分布规律,更进一步探索扬子鳄肺呼吸的调节机能的形成和衍化规律.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5条扬子幼鳄肺内CGRP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CGRP免疫反应纤... 目的:了解扬子鳄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物质的存在和分布规律,更进一步探索扬子鳄肺呼吸的调节机能的形成和衍化规律.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5条扬子幼鳄肺内CGRP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CGRP免疫反应纤维在扬子鳄肺内分布广泛,血管壁及其周围阳性纤维较多,肺囊壁和间质内亦有阳性纤维存在,间质中还能见到阳性反应细胞存在.结论:CGRP神经肽类物质在肺内的发现,表明扬子鳄肺内存在肽能神经调节因子,对其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肺呼吸肽能调节机制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CGRP 免疫反应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龄前扬子鳄肠道的年龄结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盛周 吴孝兵 +3 位作者 陈壁辉 聂继山 王朝林 谢万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33,共4页
光镜下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四个不同年龄段扬子鳄不同肠段进行了研究。扬子鳄肠道长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相对长度从初生至 8月龄逐减 ,从 8月龄至 2龄增大。肠道各项组织学参数绝对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对值从初生至 5月... 光镜下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四个不同年龄段扬子鳄不同肠段进行了研究。扬子鳄肠道长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相对长度从初生至 8月龄逐减 ,从 8月龄至 2龄增大。肠道各项组织学参数绝对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对值从初生至 5月龄变化很大 ,5月龄至 2龄变化不明显。肠粘膜的高碘酸雪夫氏 (PAS)反应强度亦随年龄增长而增强 ,其中 ,初生鳄与 5月龄鳄差异很大 ,5月龄后基本稳定。可见 ,初生鳄肠道尚未发育完全。本文还对鳄的人工饲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肠道 年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内耳的组织结构及其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3
8
作者 华田苗 陈壁辉 王朝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5-81,共7页
扬子鳄内耳的椭圆囊与球囊间以及前、后半规管形成的总脚处均存在瓣膜,半规管、壶腹嵴及囊斑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爬行类动物相似。扬于鳄耳蜗伸长且弯曲,由典型的三个腔即前庭阶、鼓阶和中阶(膜蜗管)构成;基膜中间厚、两侧薄,在耳蜗... 扬子鳄内耳的椭圆囊与球囊间以及前、后半规管形成的总脚处均存在瓣膜,半规管、壶腹嵴及囊斑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爬行类动物相似。扬于鳄耳蜗伸长且弯曲,由典型的三个腔即前庭阶、鼓阶和中阶(膜蜗管)构成;基膜中间厚、两侧薄,在耳蜗腹端较宽,向背端逐渐变窄;柯蒂氏器由支持细胞和两型毛细胞(高毛细胞和矮毛细胞)组成;前庭膜厚且高度血管化。在平均约28℃孵化温度下,孵化后第2天胚胎耳板凹陷呈浅杯状;第6天凹陷口封闭形成耳泡;第10天出现球囊与椭圆囊部的分化,椭圆囊部出现前、后、侧壶腹原基;三个半规管在第10—20天中形成。第14天原始膜蜗管出现;第18天原始膜蜗管内侧壁局部区域细胞层增厚;第20天膜蜗管大大延长并弯曲;第30天前、后壶腹嵴基本发育成形;预定柯蒂氏器出现了柱状或瓶状毛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内耳 组织结构 胚胎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肺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光武 徐胜春 +2 位作者 陈孝龄 何娟娟 江家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扬子鳄肺的超微结构的研究,掌握扬子鳄肺的构造特点,探讨肺呼吸机能的衍化规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了扬子鳄的通气部和呼吸部的上皮和间质的细胞类型和构造特点.结果:在通气部观察到了... 目的:通过对扬子鳄肺的超微结构的研究,掌握扬子鳄肺的构造特点,探讨肺呼吸机能的衍化规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了扬子鳄的通气部和呼吸部的上皮和间质的细胞类型和构造特点.结果:在通气部观察到了纤毛细胞、Clara细胞、基细胞和刷细胞等细胞类型并了解其各自的细胞特点.同时观察到了相邻的细胞间的连接方式;在呼吸部观察到了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气-血屏障的构成,同时还观察到扬子鳄肺内存在一些过渡性结构.结论:这些特点很好地解释了扬子鳄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处于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关键时期肺呼吸的形成和衍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透射电镜 细胞构筑 细胞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孵扬子鳄嗅球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传秀 陈壁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用电镜研究初孵扬子鳄的嗅球⒚嗅球的外颗粒层具有明、暗两种细胞⒚僧帽细胞层细胞排列紧密、规则,细胞之间无任何连接结构⒚内颗粒层见有 3~5 个细胞聚集成群,并有个别细胞出现胞质降解现象⒚除内颗粒层部分细胞外,其他各层细胞... 用电镜研究初孵扬子鳄的嗅球⒚嗅球的外颗粒层具有明、暗两种细胞⒚僧帽细胞层细胞排列紧密、规则,细胞之间无任何连接结构⒚内颗粒层见有 3~5 个细胞聚集成群,并有个别细胞出现胞质降解现象⒚除内颗粒层部分细胞外,其他各层细胞仍处于较幼稚阶段⒚胶质细胞已发生,外网状层中有薄薄的髓鞘出现⒚突触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孵 扬子鳄 嗅球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生扬子鳄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
11
作者 华田苗 陈壁辉 +1 位作者 汪仁平 王朝林 《四川动物》 CSCD 1996年第4期159-161,共3页
观察了2例初生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胃贲门具11—13个贲门瓣,贲门区及幽门区粘膜上皮凹陷稀而浅,胃体部上皮凹陷密而深,排列很规则,胃小凹明显。组织切片观察... 观察了2例初生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胃贲门具11—13个贲门瓣,贲门区及幽门区粘膜上皮凹陷稀而浅,胃体部上皮凹陷密而深,排列很规则,胃小凹明显。组织切片观察:贲门腺及幽门腺均为短的单管腺,腺上皮由单一类型的腺细胞组成,胃底腺为分校管状腺,晚上皮由多种腺细胞组成。对扬子鳄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特点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目 扬子鳄 初生扬子鳄 胃粘膜表面 胃腺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附肢关节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花兆合 华田苗 陈壁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54-556,共3页
观察了6例扬子鳄附肢骨骼的连结情况,并对前、后肢各主要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发现肩带仅以上喙软骨与胸廓相连,腰带形成完整的骨环;肩臼鞍状,髋臼大而浅;肩关节和髋关节结构相似,囊的前下方均有滑膜襞,但后者关节囊较厚,且囊内... 观察了6例扬子鳄附肢骨骼的连结情况,并对前、后肢各主要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发现肩带仅以上喙软骨与胸廓相连,腰带形成完整的骨环;肩臼鞍状,髋臼大而浅;肩关节和髋关节结构相似,囊的前下方均有滑膜襞,但后者关节囊较厚,且囊内有韧带;肘关节和膝关节结构亦相似,膝关节内尚有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足关节较复杂;掌指、跖趾和指、趾间关节均为屈戌关节;指、趾短伸、屈肌肌腱分别止于爪的基部背、腹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关节 附肢关节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心脏P物质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的分布
13
作者 张家兴 周吉林 +2 位作者 黄学应 何娟娟 江家元 《科技通报》 2000年第3期219-221,224,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异硫氰酸 (FITC)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了扬子鳄心脏内 P物质 (SP)免疫反应 (IR)阳性神经纤维和细胞的分布 .结果发现 SP- IR纤维分布于心室、心房、静脉窦、主动脉瓣处 ;右心房见散在阳性细胞及神经节 .I...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异硫氰酸 (FITC)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了扬子鳄心脏内 P物质 (SP)免疫反应 (IR)阳性神经纤维和细胞的分布 .结果发现 SP- IR纤维分布于心室、心房、静脉窦、主动脉瓣处 ;右心房见散在阳性细胞及神经节 .IR纤维呈“串珠状”、线状或交织成网络状 ,主要分布于肌层及外膜 ,多伴血管走行 .提示 :低等两栖爬行类动物扬子鳄心脏中也存在与高等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异性抗原 ,从而丰富了比较解剖学内容 ,为研究神经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心脏 神经纤维 SP-IR纤维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角膜超微结构研究
14
作者 吴孝兵 陈壁辉 +2 位作者 汪仁平 王朝林 谢万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29,共2页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扬子鳄角膜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扬子鳄角膜由上皮细胞层、Bowman膜、角膜基质、后弹力膜和内皮细胞层组成;与Underwood在爬行类视觉器官综述中认为鳄类无Bowman膜的结果不相符。本文还描述了角膜各层的超微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 扬子鳄 角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产湾鳄(Crocodylus prosus)背部皮肤的胚胎发生
15
作者 蔡亚非 李君 +1 位作者 马岚 陈壁辉 《安徽师大学报》 1998年第4期349-353,共5页
本文用光镜观察了湾鳄在胚胎不同时期的皮肤发生.发现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胚胎42.3天出现压力感受器;(2)胚胎46.8天出现背腺及鳞间沟;(3)胚胎56.8天出现纵嵴;(4)胚胎65天表皮已发育成熟,由内向外可... 本文用光镜观察了湾鳄在胚胎不同时期的皮肤发生.发现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胚胎42.3天出现压力感受器;(2)胚胎46.8天出现背腺及鳞间沟;(3)胚胎56.8天出现纵嵴;(4)胚胎65天表皮已发育成熟,由内向外可分为:生发层、中间层、α角质层和β角质层;(5)胚胎73天(孵出)背腺成熟为无分枝的泡状腺,鳞间沟高度卷曲与折叠.最后对湾鳄皮肤发生与其他动物的异同点及背腺在系统演化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鳄 背部皮肤 鳞片 胚胎发生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气管及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寨
16
作者 潘鸿春 陈壁辉 +1 位作者 唐剑云 华田苗 《野生动物》 1995年第1期38-39,27,共3页
扬子鳄气管及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寨潘鸿春,陈壁辉,唐剑云,华田苗(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芜湖市241000)爬行动物的肺较温血动物简单,支气管不再分支,肺内是由肺上皮与结统组织所组成的隔膜互相交叉连接把内腔分隔成呈蜂窝状... 扬子鳄气管及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寨潘鸿春,陈壁辉,唐剑云,华田苗(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芜湖市241000)爬行动物的肺较温血动物简单,支气管不再分支,肺内是由肺上皮与结统组织所组成的隔膜互相交叉连接把内腔分隔成呈蜂窝状的小室。爬行纲中蛇类、渐赐类及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气管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鼻腔上皮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17
作者 吴孝彬 陈壁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本文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爬行动物扬子鳄鼻腔上皮的组织学。结果表明:其嗅觉上皮的组成细胞类型与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基本相似,但嗅细胞纤毛形状则有所不同;扬子鳄与两栖类、鸟类嗅纤毛相似,呈丝状,而哺乳类嗅觉纤毛则呈棍棒状;... 本文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爬行动物扬子鳄鼻腔上皮的组织学。结果表明:其嗅觉上皮的组成细胞类型与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基本相似,但嗅细胞纤毛形状则有所不同;扬子鳄与两栖类、鸟类嗅纤毛相似,呈丝状,而哺乳类嗅觉纤毛则呈棍棒状;据外,扬子鳄鼻腔不同部位可发现不同类型嗅纤毛,鸟兽则无此现象,扬子鳄嗅觉上皮的分布仅局限于鼻腔中部前甲区和鼻甲区狭小范围,而兽类嗅觉上皮一般分布较广;扬子鳄呼吸上皮下未见兽类具有的混合型粘液腺,也未见兽类用以温暖空气的静脉丛,这和扬子鳄属外温动物而兽类为恒温动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鼻腔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发生
18
作者 华田苗 陈壁辉 王朝林 《野生动物》 1996年第5期37-40,共4页
本文观察了16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形态及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20天,来自胚胎中胚层生皮节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向原始表皮下迁移,表皮仅具周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细胞。第28... 本文观察了16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形态及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20天,来自胚胎中胚层生皮节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向原始表皮下迁移,表皮仅具周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细胞。第28天背部鳞片开始明显,左右鳞片之间出现很浅的鳞间沟,前后鳞片交界处的原始表皮、真皮层开始向外突出形成鳞甲原基。第34天鳞甲原基突出伸长,第40天背鳞的纵崤明显。第34~50天中,鳞甲后缘基部的表皮层向鳞甲前缘基部的真皮层不断内陷,鳞甲显著伸长并向体后方水平伸出。背部表皮在孵化第34天出现三层细胞,第40天周皮细胞中开始出现色素沉集。第50天表皮具四层细胞,周皮层细胞中出现大量色素沉集。第60天表皮分层与成体时相似,周皮层已退化。孵化第34天真皮层细胞形态出现多样化,第40天真皮可分上、下两层。第50天真皮上层中形成交织的胶原纤维网,下层中形成平行走向的胶原纤维。本文简要讨论了扬子鳄鳞甲的形态发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背部皮肤及鳞甲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击破夏日干燥点
19
作者 Amy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08B期50-52,共3页
盛夏可是展露身姿的最佳时间。露背装的妖娆动人,相信你也很难拒绝。然而夏日身体干燥最明显的表征。恰恰就是背部。空调、烈日都会使背部皮肤的水分极速流失,出现细纹、脱皮,造成皮脂分泌紊乱。
关键词 干燥 夏日 背部皮肤 最佳时间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兔新技术集锦
20
作者 龙武生 吕秀岚 《农村新技术》 2009年第7期17-19,共3页
一、肉兔群养催肥的技术 1.分群前准备 ①肉兔催肥前进行驱虫。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早上分别喂给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用10毫克)。②为促进肉免生长和防止兔在育肥期间配种,应在催肥前对公兔去势。方法是:助手一手抓住兔耳及... 一、肉兔群养催肥的技术 1.分群前准备 ①肉兔催肥前进行驱虫。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早上分别喂给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用10毫克)。②为促进肉免生长和防止兔在育肥期间配种,应在催肥前对公兔去势。方法是:助手一手抓住兔耳及颈背部皮肤,另一手托住臀部,使家兔腹部向上。手术者用左手抓住睾丸,局部消毒阴囊皮肤后,右手持手术刀切开阴囊摘除睾丸。③催肥前每只兔注射兔瘟一巴氏杆菌二联苗1毫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兔 技术 背部皮肤 丙硫苯咪唑 公兔去势 巴氏杆菌 手术刀 催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