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对桔梗生理生化指标及总皂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美茜 于娟 +4 位作者 曹阳 麻剑南 包晨丽 王晓琴 贾鑫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为探究桔梗对盐胁迫的响应,以二年生桔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式,设置对照组(CK,正常浇水)、低浓度盐胁迫(S1,200 mmol/L NaCl)、中浓度盐胁迫(S2,400 mmol/L NaCl)和高浓度盐胁迫(S3,600 mmol/L NaCl)等4个处理组,测定不同浓度盐胁... 为探究桔梗对盐胁迫的响应,以二年生桔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式,设置对照组(CK,正常浇水)、低浓度盐胁迫(S1,200 mmol/L NaCl)、中浓度盐胁迫(S2,400 mmol/L NaCl)和高浓度盐胁迫(S3,600 mmol/L NaCl)等4个处理组,测定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下桔梗幼苗的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及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盐胁迫会抑制桔梗的正常生长,降低其生物量,且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S1有利于促进桔梗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S2及S3均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桔梗叶片及根部抗氧化酶活性均在重度盐胁迫和处理第30天时显著降低;桔梗叶片和根部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总皂苷含量均随盐胁迫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研究可为改善盐渍土环境下桔梗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桔梗在盐碱地种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盐胁迫 生物量 生理指标 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泡沙参叶片形态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段喜华 孙立夫 +1 位作者 马书荣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4-336,T004,共4页
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泡沙参叶表形态、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 ,比较了不同海拔高度对泡沙参叶片生态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泡沙参叶表皮角质层较厚 ,被有大量表皮毛和蜡质颗粒 ,海拔越高越明显 ;泡沙参气孔复体类型均为不规则型 ,气孔保卫细... 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泡沙参叶表形态、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 ,比较了不同海拔高度对泡沙参叶片生态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泡沙参叶表皮角质层较厚 ,被有大量表皮毛和蜡质颗粒 ,海拔越高越明显 ;泡沙参气孔复体类型均为不规则型 ,气孔保卫细胞角质层较厚 ,气孔口较小 ,气孔密度与气孔大小成反比 ,并且气孔大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 ,是一种抗旱适应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泡沙参 叶片形态 叶表形态 气孔特征 桔梗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生植物花棒气孔导度的周期波动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利平 滕元文 +2 位作者 王新平 黄子琛 刘新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8-131,共4页
研究了在沙漠地区典型的高温低湿条件下,沙生植物花棒的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花棒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为周期波动曲线,其波动周期除中午(1300~1500)外均为2h,在1900时后波动消失.与气孔导度波动变化相对应... 研究了在沙漠地区典型的高温低湿条件下,沙生植物花棒的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花棒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为周期波动曲线,其波动周期除中午(1300~1500)外均为2h,在1900时后波动消失.与气孔导度波动变化相对应,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同步地呈现周期波动,但蒸腾速率周期波动起始时间(1100时)滞后于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起始时间(900时).我们认为花棒叶片气孔导度发生周期波动的决定因素是大气湿度过低和沙体含水量下降.花棒叶片气孔导度的周期波动是其在沙漠干旱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椿 气孔导度 波动 沙生植物 周期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形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书荣 阎秀峰 +1 位作者 陈柏林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4-97,共4页
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作为对照.在不同海拔高度。对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气孔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复体类型均为不规则型.但2种沙参气孔器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泡沙参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角质层较厚.气孔口... 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作为对照.在不同海拔高度。对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气孔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复体类型均为不规则型.但2种沙参气孔器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泡沙参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角质层较厚.气孔口较小;裂叶沙参和泡沙参的气孔密度与气孔大小成反比,但泡沙参的气孔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是抗旱适应的一种表现:因裂叶沙参气孔导度和气孔密度等气孔生理特性低于泡沙参。其使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也发生明显变化.而导致营养生长不良。幼苗生活力减弱.这是其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沙参 泡沙参 气孔行为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总皂苷与桔梗总次皂苷祛痰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繁慧 刘文丛 +1 位作者 郑毅男 李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1-544,共4页
采用小鼠酚红祛痰法比较了桔梗总皂苷及桔梗总次皂苷的祛痰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桔梗总皂苷及黑曲霉转化的桔梗总次皂苷均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P<0.05)。桔梗总皂苷及桔梗总次皂苷的高、中剂量组有较强的祛痰作用。
关键词 桔梗总皂苷 桔梗总次级皂苷 祛痰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新品种鲁梗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3
6
作者 朱彦威 单成钢 +4 位作者 倪大鹏 张教洪 苏学合 阎树林 王志芬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桔梗科 新品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 技术 栽培 选育 出口蔬菜 咽喉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醇提物对链尿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血糖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杰 籍保平 +3 位作者 何计国 李博 李晔 张晓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桔梗醇提物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的血糖影响作用。方法: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g/kg·bw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28d灌胃实验,观察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 目的:研究桔梗醇提物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的血糖影响作用。方法: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g/kg·bw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28d灌胃实验,观察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体重、采食量、采水量变化。结果:长期服用PGE能缓解糖尿病ICR小鼠体重下降和多饮多食症状,高、低剂量PGE组血糖水平分别升高11.42%、6.86%,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抑制了血糖的急剧升高;高、低剂量PVE均能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TG、TC、LDL-C含量并提高HDL-C含量,同时对胰岛素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糖尿病 ICR小鼠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种裂叶沙参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研究及其与广布种泡沙参的对照(英文)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文辉 祖元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86,共11页
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本文编制了濒危种裂叶沙参种群的标准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海拔2300~2400m、2700~2900m、2900~3100m和3100~3400m区域4个种群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根据其生活史,... 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本文编制了濒危种裂叶沙参种群的标准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海拔2300~2400m、2700~2900m、2900~3100m和3100~3400m区域4个种群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根据其生活史,讨论了裂叶沙参各种群特定年龄的存活量、死亡量和死亡率等重要参数。裂叶沙参种群存活曲线属DeveyC型,1~5年生死亡率最高,个体最长寿命25年。而泡沙参种群的死亡高峰期是1~3年,个体最长寿命21年。导致裂叶沙参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的内在原因是其较弱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外在原因是严重的干旱、外界干扰和群落内的光照不足。裂叶沙参种群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较泡沙参弱:在海拔2700m以下地区,由于外界干扰和环境干旱,除水份条件较好的特殊生境,大多种群呈严重衰退趋势,不能满足编表条件,只有海拔2700m以上区域的种群呈稳定或扩展趋势;而泡沙参各种群在不同海拔区域均呈稳定或扩展趋势,满足编表条件。从海拔2300m到3400m,不同裂叶沙参种群个体寿命呈:短长短的格式,与外界严酷较好严酷的环境相对应。这表明裂叶沙参种群在严酷环境条件下改变了其生存对策,缩短了个体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沙参 泡沙参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分布格局分形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文辉 祖元刚 马克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9,共9页
本文应用分形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了濒危种裂叶沙参与广布种泡沙参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在不同海拔区域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与其在群落中占据空间的能力成正比,并且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裂叶沙参与泡... 本文应用分形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了濒危种裂叶沙参与广布种泡沙参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在不同海拔区域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与其在群落中占据空间的能力成正比,并且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较为适生的区域,海拔2700~3100m,两者在群落中占据空间的能力最强,他们的计盒维数达到最高。在低于海拔2700m或高于海拔3100m,环境条件严酷的区域,裂叶沙参种群与泡沙参种群占据空间的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不同的海拔区域,广布种泡沙参种群占据空间的能力均比裂叶沙参种群高,而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弱。在海拔2700m以下地区,泡沙参种群水平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比裂叶沙参种群高45倍;在两种群较为适生的区域,海拔2700~3100m,泡沙参计盒维数比裂叶沙参种群高15倍,差异最小;在泡沙参与裂叶沙参种群分布的上限,海拔3100m以上地区,两者计盒维数差异又增加,泡沙参计盒维数比裂叶沙参种群高18倍。这说明裂叶沙参种群的内在适应力、竞争力比泡沙参种群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沙参 泡沙参 分布格局 濒危植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裂叶沙参与泡沙参所在群落种间联结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文辉 祖元刚 周福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了探讨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所在群落特征及其种间关系,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进行χ2检验的方法,分别在川西北地区对濒危种裂叶沙参和广布种泡沙参所在群落中23和26个常见植物种分别进行了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 为了探讨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所在群落特征及其种间关系,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进行χ2检验的方法,分别在川西北地区对濒危种裂叶沙参和广布种泡沙参所在群落中23和26个常见植物种分别进行了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检验,同时利用Jaccard指数测定了各种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裂叶沙参与泡沙参所处群落中各种群间在总体上无显著性联结。在裂叶沙参所在群落中23个种群间,仅2%的种对间Jaccard指数大于05;在泡沙参所在群落中26个种群间,仅3%的种对间Jaccard指数大于05。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所处群落中种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是由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环境旱化所导致。泡沙参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呈扩展趋势,而裂叶沙参在相同或较好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呈衰退趋势,说明裂叶沙参在其内在的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沙参 濒危种 种间关系 群落稳定性 泡沙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焕杰 田国伟 申家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5,共5页
对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A.DC)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第一次细胞质改组,表现为:粗线期/双线期,核糖体数量消减,质体和线粒体结构简化,末期Ⅰ,... 对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A.DC)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第一次细胞质改组,表现为:粗线期/双线期,核糖体数量消减,质体和线粒体结构简化,末期Ⅰ,核糖体数量恢复;四分体时期,质体和线粒体获得正常结构。单核靠边期到二细胞花粉时期,发生第二次细胞质改组,表现同第一次细胞质改组相似。两次核糖体消减过程,均涉及到粗面内质网的活动。在减数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前期均存在核周腔膨大形成核液泡现象。结果表明,核糖体数量的恢复可能与核仁的活动有关;核糖体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推测在孢子体向配子体转换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发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花内蜜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邓彦斌 景汝勤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1-116,166-167,共6页
党参的花内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及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属于花盘蜜腺。分泌表皮上角质层较厚,在局部区域有泌蜜的小孔。产蜜组织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出现颗粒物质,由少到多,最后逐渐消失,液泡也出现类似的规律性变化。其维管束的... 党参的花内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及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属于花盘蜜腺。分泌表皮上角质层较厚,在局部区域有泌蜜的小孔。产蜜组织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出现颗粒物质,由少到多,最后逐渐消失,液泡也出现类似的规律性变化。其维管束的分枝进入产蜜组织内,但只有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并伴生有多核的乳汁管。成熟蜜腺的超微结构中,细胞内与泌蜜有关的线粒体、小泡、内质网等细胞器非常丰富。另外,根据翅微结构特点对原蜜汁积聚的场所、蜜汁运输的途径,以及分泌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花内蜜腺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淫羊藿挥发油的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李铁纯 刘晓媛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66,共4页
报道了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超临界萃取淫羊藿挥发性成分的条件;结果显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h。按对结果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在最佳条件下萃取挥发油,收率为2.7%;并用气相... 报道了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超临界萃取淫羊藿挥发性成分的条件;结果显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h。按对结果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在最佳条件下萃取挥发油,收率为2.7%;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淫羊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确认出4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其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5-(1-丙烯基)-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3,5-二甲氧基-甲苯、冰片、十五(碳)烷、1,2,3-三甲氧基-5-甲苯、外-葑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2-莰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挥发油 萃取实验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刁柏及党参体细胞胚发生中的淀粉代谢动态 被引量:19
14
作者 汪丽虹 王星 +2 位作者 崔凯荣 焦成瑾 王亚馥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6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无菌苗的嫩茎和党参(Codonopsispilosula)的地下嫩茎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用PAS法研究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以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无菌苗的嫩茎和党参(Codonopsispilosula)的地下嫩茎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用PAS法研究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二种材料的体细胞胚发育中,淀粉动态情况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刁柏 党参 体细胞胚胎发生 淀粉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桔梗的传粉效率与结实率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今 邵锦震 《晓庄学院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 12%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的,达 77 5%,为结实率的 6. 46倍.花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 5-16个,但主要为来... 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 12%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的,达 77 5%,为结实率的 6. 46倍.花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 5-16个,但主要为来自白花的花粉,散粉期花粉活力较高.从不同处理结实率实验看,桔梗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异花授粉,其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1%.在影响结实率的诸多因素中,异花授粉的效率以及植物对异花授粉的依赖程度是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传粉效率 药用植物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处理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行为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书荣 杨红艺 +1 位作者 阎秀峰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39,共4页
对裂叶沙参和泡沙参的栽培苗进行了遮光处理实验。在测量光合特性的同时.测定了其叶片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开度和气孔导度等气孔行为.并采用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遮光水平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行为与光合特性的... 对裂叶沙参和泡沙参的栽培苗进行了遮光处理实验。在测量光合特性的同时.测定了其叶片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开度和气孔导度等气孔行为.并采用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遮光水平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行为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孔行为对泡沙参光合特性(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较大.对裂叶沙参光合特性的影响较小.并且对裂叶沙参光合特性直接影响较大的气孔行为缺乏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沙参 泡沙参 气孔行为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胚乳吸器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淼 田国伟 申家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对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A.DC)的胚乳吸器进行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如下:1.胚乳的发育属细胞型。8-细胞胚乳时分化出珠孔吸器;16-细胞胚乳时分化出合点吸器。2.吸器细胞的壁存在大量壁内突,彼此交织成网状结构... 对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A.DC)的胚乳吸器进行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如下:1.胚乳的发育属细胞型。8-细胞胚乳时分化出珠孔吸器;16-细胞胚乳时分化出合点吸器。2.吸器细胞的壁存在大量壁内突,彼此交织成网状结构,浓厚的细胞质里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核及核仁异常增大;吸器细胞与胚乳细胞间存在大量的胞间连丝。3.珠被绒毡层与胚囊壁之间存在二层角质层,共同包围着胚囊,只在胚囊的珠孔端与合点端开口。胚乳吸器的功能是对来自孢子体的营养物质起吸收与转运作用,从而保证胚乳和胚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科 桔梗 胚乳吸器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沙参复合体(桔梗科)的物种生物学研究:Ⅰ.表型的可塑性 被引量:46
18
作者 葛颂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489-503,共15页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变异中由环境引起的一种变异,是植物适应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沙参属这样一个形态上复杂多变、分类上很难处理的类群,研究其表型可塑性不仅为探讨性状变异、判断其系统学意义及选择可靠的分类性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而且...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变异中由环境引起的一种变异,是植物适应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沙参属这样一个形态上复杂多变、分类上很难处理的类群,研究其表型可塑性不仅为探讨性状变异、判断其系统学意义及选择可靠的分类性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而且有助于揭示沙参属植物变异、适应和进化的机制。本文从泡沙参复合体中选择了6个居群,利用播种和移栽试验,通过对不同个体和居群在一致条件下的表现及野外和移栽后的对比,对根、茎、叶、花和果等形态性状的表型可塑性进行了初步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一些叶片、花部和果实性状具有较大的发育可塑性,尤其是叶形、花萼裂片不仅发育变化大,而且随发育过程定向变化。环境可塑性较大的性状主要是根、茎、花序分枝等性状,而叶片、花部、果实和种子性状的环境饰变能力都较小。最后,对泡沙参复合体形态性状的变异从发育可塑性和环境可塑性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可塑性 泡沙参复合体 物种 形态 桔梗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螺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毛士龙 桑圣民 +1 位作者 劳爱娜 陈仲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从药用植物山海螺 ( Codonopsis Ianceolata)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莽草酸 ( shikimic acid) ( 1)、顺丁烯二酸 ( succinic acid) ( 2 )、丁香脂素 ( syringarsinol)( 3)、鸢尾甙 ( tectoridin) ( 4 )。化合物 1~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山海螺 化学成分 桔梗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糖体DNA的ITS序列探讨裂叶沙参的系统位置——兼论ITS片段在沙参属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43
20
作者 葛颂 B.A.Schaal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85-395,共11页
本文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来自沙参属全部2组7亚组的10个种和作为外类群的风铃草属2个种的核糖体DNA 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在重点探讨裂叶沙参分类地位的同时,分析了ITS片段序列在沙参属系统发育重建中的价值。结果表明,在沙参属中... 本文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来自沙参属全部2组7亚组的10个种和作为外类群的风铃草属2个种的核糖体DNA 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在重点探讨裂叶沙参分类地位的同时,分析了ITS片段序列在沙参属系统发育重建中的价值。结果表明,在沙参属中,ITS片段在长度、GC含量和位点变异量上均比较一致;长度539bp~541bp,GC含量57%~60%,信息位点只占总位点的3.9%。采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裂叶沙参A.lobophylla与大花盘亚组的A.himalayana组成一支,而不是象以往形态学和杂交试验所推断的与泡沙参A.potaninii或A.stenanthina近缘。可见,ITS序列进一步支持将裂叶沙参移出泡沙参复合体甚至移出有齿亚组的推论,但同时也表明将其作为A.stenanthina的近缘种是不适宜的。尽管本研究所测定的类群已涵盖了整个沙参属,但种间序列的两两比较表明,沙参属种间在ITS片段上的分化很小(0.0~3.9%),相比之下,沙参属类群与风铃草属类群间的分化却很高(17.8%~19.2%)。这大概和沙参属起源较晚、遗传分化较小有关。本文还就ITS片段在沙参属和桔梗科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叶沙参 核糖体DNA ITS 分类地位 沙参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