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3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acBio平台的扇穗茅全长转录组测序及热激转录因子家族(HSFs)分析
1
作者 曲荣举 刘玉萍 +7 位作者 苏旭 富贵 靳佳瑞 杨倩 张朋辉 余明君 孙成林 毛轩睿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81,共12页
为了明晰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的转录组特征和热激转录因子家族(HSFs)的功能与系统位置,本研究基于PacBio平台对扇穗茅全长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测序获得高质量的Unigenes 62016条,平均长度为2752 bp,N5... 为了明晰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的转录组特征和热激转录因子家族(HSFs)的功能与系统位置,本研究基于PacBio平台对扇穗茅全长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测序获得高质量的Unigenes 62016条,平均长度为2752 bp,N50长度为2971 bp,蛋白编码区序列(CDS)4812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8858个;扇穗茅Unigenes在5大公共数据库中的注释量分别为27566(NR)、17961(GO)、18300(KOG)、17381(KEGG)和23737(SwissProt),有7663条Unigenes在5个数据库中均得到注释;扇穗茅转录本鉴定到1165个转录因子,隶属于48个转录因子家族,大多与高原极端环境适应有关;其中包含17个热激转录因子(HSF),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为亲水蛋白,cDNA常包含5~10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研究表明扇穗茅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HSF转录因子聚为9个分支(CladeA-I),扇穗茅的11个HSF与HSFA2聚为一支,彼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本研究丰富了扇穗茅属物种的遗传信息,为后续关键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穗茅 全长转录组 功能注释 转录因子 HS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口发现野生曲茎石斛新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雪 明兴加 +4 位作者 危永胜 周益权 王勇德 罗兴德 黄座登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于2021年7月在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新分布记录,凭据标本存放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标本馆(SM)。通过对曲茎石斛植株形态特征、生境群落及伴生植物特征进行描述,提供了相应图版... 于2021年7月在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新分布记录,凭据标本存放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标本馆(SM)。通过对曲茎石斛植株形态特征、生境群落及伴生植物特征进行描述,提供了相应图版,为重庆市兰科植物资源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茎石斛 新分布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种石蒜鳞茎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评价
3
作者 李青竹 许俊旭 +2 位作者 蔡友铭 张永春 杨柳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7-93,共7页
以石蒜属24个种(变种)的鳞茎为材料,对其淀粉、可溶性糖、总多糖、可溶性蛋白、总酚、总黄酮、总生物碱和总皂苷含量等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功能成分指标和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4种石蒜鳞茎中淀粉含量为122.... 以石蒜属24个种(变种)的鳞茎为材料,对其淀粉、可溶性糖、总多糖、可溶性蛋白、总酚、总黄酮、总生物碱和总皂苷含量等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功能成分指标和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4种石蒜鳞茎中淀粉含量为122.78~169.25 mg/g,可溶性糖含量为103.82~138.06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31~23.61 mg/g,总多糖含量为43.33~75.98 mg/g,总酚含量为0.91~3.79 mg/g,总黄酮含量为0.65~1.78 mg/g,总生物碱含量为3.41~8.69 mg/g,总皂苷含量为0.68~1.22 mg/g,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在8.03%~33.84%之间,不同样品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异系数小,总酚含量变异系数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从功能因子、抗氧化因子和营养因子3个方面对石蒜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研究初步选出了兼具较高生物碱、抗氧化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的红蓝石蒜、长筒石蒜、鹿葱、陕西石蒜、换锦花及秀丽石蒜等6个具有开发功能产品潜力的石蒜种质,为后续开展特定功能物质高含量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 鳞茎 功能成分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V介导的溪荪VIGS转化体系的构建与鉴定
4
作者 刘桂伶 徐诺 +1 位作者 史恭发 王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为缺乏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植物进行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可能,为解决缺少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植物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的需求,以单子叶植物溪荪(Iris sanguinea)为材料,克隆IsPDS基...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为缺乏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植物进行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可能,为解决缺少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植物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的需求,以单子叶植物溪荪(Iris sanguinea)为材料,克隆IsPDS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并构建其VIGS重组载体pTRV2-IsPDS,通过注射法侵染溪荪叶片,结果显示:pTRV1和pTRV2-IsPDS的菌液OD_(600)调至1.8~2.0后重悬,重悬液OD600调至0.8~1.0,通过注射器叶脉注射方式侵染溪荪叶片效果最佳。在室外温度为15~20℃的下午6~8时进行,用1 mL注射器针头扎伤溪荪叶片外表皮,沿着平行脉缓慢注射重悬液1mL至溪荪叶片维管束中,14 d左右会出现明显的白化表型。在出现表型变化的植株和空载组中均检测到TRV1和TRV2的病毒载体,白化植株的IsPDS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侵染液配制中通过提高携带病毒载体的农杆菌的浓度提高侵染效率,且接种后无需遮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荪 IsPDS基因 VIGS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产单子叶植物的多样性格局与保护
5
作者 文妍莉 李嵘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探讨云南不同地理单元的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组成及其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在完善云南单子叶植物物种数据库的基础上,使用物种丰富度、加权特有性、受威胁程度、系统发育多... 探讨云南不同地理单元的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组成及其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在完善云南单子叶植物物种数据库的基础上,使用物种丰富度、加权特有性、受威胁程度、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特有性、进化特异性全球濒危度指数等指标,揭示云南单子叶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整合自然保护地的分布,确定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结果表明:云南单子叶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加权特有性与系统发育特有性、受威胁指数与进化特异性全球濒危度指数均显著(P<0.001)正相关;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具有最高的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组成多样性和特有性;除西北部和东南部,其他区域的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均较高;云南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是单子叶植物的重点保护区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将有助于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史和进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特有现象 濒危度 系统发育 保护空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兰州百合生长发育及鳞茎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陈雨欣 马祥臣 +2 位作者 王健铭 张萍 靳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6-935,共10页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生长发育及鳞茎代谢物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设置CK(泥炭+珍珠岩)、TR(泥炭+珍珠岩+枯草芽孢杆菌)2组处理,采用灌根的方式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观...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生长发育及鳞茎代谢物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设置CK(泥炭+珍珠岩)、TR(泥炭+珍珠岩+枯草芽孢杆菌)2组处理,采用灌根的方式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观测不同时期(现蕾期、开花期、半枯期)兰州百合生长变化,并采用LC-MS法检测分析半枯期兰州百合鳞茎中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R处理对兰州百合的株高、茎粗、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基生根数量、茎生根数量和鳞茎周径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较于CK处理,TR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在现蕾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分别增加了20.06%和40.68%;叶片数量在现蕾期和开花期显著提高(P<0.05),达到CK处理的1.35倍和1.45倍;在开花期,TR处理的兰州百合鳞茎周径和茎生根数量相较于CK处理分别增加了15.87%和58.14%,差异显著(P<0.05)。在鳞茎代谢物分析中,通过CK组与TR组对比从兰州百合鳞茎中筛选出408种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途径有14条,其中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和合成通路。综上,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促进兰州百合生长发育,并影响鳞茎中营养物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枯草芽孢杆菌 农艺性状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楼属(延龄草科)一新变种——攀西直瓣重楼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建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97-1700,共4页
描述了延龄草科一新变种——攀西直瓣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panxiensisJ.L.Liu),并绘制了形态图。新变种以其叶片狭长、条形而与狭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stenophyllaFranch.)和小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 描述了延龄草科一新变种——攀西直瓣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panxiensisJ.L.Liu),并绘制了形态图。新变种以其叶片狭长、条形而与狭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stenophyllaFranch.)和小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minorS.F.Wang)相近似,但又以花瓣线状圆柱形、直立、不弯曲、远短于萼片、向上逐渐增粗呈棒状、先端圆形或钝圆,花药药隔明显头状突起而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属 攀西重楼 延龄草科 新变种 四川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披碱草与垂穗披碱草核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财容 陈文婧 +3 位作者 王小琴 祁伟亮 叶美金 刘松青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为研究不同海拔居群染色体核型变异及进化程度,为披碱草的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以川西北高原6个海拔梯度的披碱草居群和5个海拔梯度的垂穗披碱草居群为材料,采用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披碱草居群D3... 目的:为研究不同海拔居群染色体核型变异及进化程度,为披碱草的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以川西北高原6个海拔梯度的披碱草居群和5个海拔梯度的垂穗披碱草居群为材料,采用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披碱草居群D3057(海拔3057 m)、D2682(海拔2682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2m,为1B型;D2384(海拔2384 m)核型公式为2n=6x=42=42m(4sat),为1A型;D2143(海拔2143 m)、D1747(海拔1747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0m+2sm,为1B型;D1589(海拔1589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6sm,为2B型。垂穗披碱草Y2126(海拔4050 m)、Y2117(海拔3800 m)、Y2291a(4150 m)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6x=42m,ZY3034(海拔3200 m)的居群核型公式为2n=6x=40m+2M,Y2122(海拔4800 m)核型公式为2n=6x=40m+2sm,5个居群的核型类型均为1B型。基于核型对称性与进化指数,披碱草居群D1589(海拔1598 m)进化程度最高,垂穗披碱草居群Y2117(海拔3800 m)的进化程度最高。结论: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披碱草居群核型存在丰富的变异,提升了其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垂穗披碱草 居群 海拔 核型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线柱兰
9
作者 孙小军 杨振宇 +1 位作者 杨彦捷 吴磊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5-37,共3页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线柱兰[Zeuxine strateumatica(L.)Schltr.],发现于湖南省汝城县大坪镇,引证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木标本室(CSFI)。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湖南省兰科植物资源,为线柱兰属(Zeuxine Lindl.)植物的保...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线柱兰[Zeuxine strateumatica(L.)Schltr.],发现于湖南省汝城县大坪镇,引证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木标本室(CSFI)。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湖南省兰科植物资源,为线柱兰属(Zeuxine Lindl.)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柱兰 汝城县 新记录 湖南省 兰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蔺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色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楠 田小霞 +3 位作者 毛培春 郑明利 孟林 云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为分析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种质花器官表型性状,明确马蔺花瓣的色素成分,以中国6个省市不同生境条件下22份马蔺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花冠这一重要观赏部位的表型特征及花色素进行系统研究。采用RHSCC比色和色差仪测色方法... 为分析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种质花器官表型性状,明确马蔺花瓣的色素成分,以中国6个省市不同生境条件下22份马蔺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花冠这一重要观赏部位的表型特征及花色素进行系统研究。采用RHSCC比色和色差仪测色方法描述了马蔺种质花器官表型性状,并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和pH示差法等方法测定了马蔺花色素质量分数,分析不同色系马蔺花色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22份马蔺种质花瓣花色可分为浅蓝色、浅蓝紫色、深蓝紫色和紫罗兰色4大色系,垂瓣和旗瓣明度(L^(*))与a^(*)呈负相关,与b^(*)呈正相关,与彩度(c^(*))呈负相关。不同色系马蔺花器官表型特征不同,4大色系中紫罗兰色花瓣最大、花葶最高、垂瓣花斑最小,浅蓝色花瓣最小、花葶最低、垂瓣花斑最大,说明花瓣颜色越深,花瓣越大,垂瓣花斑则越小;不同色系马蔺花瓣中色素质量分数差异显著,浅蓝色花瓣中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紫罗兰色,而紫罗兰色花瓣中的类黄酮质量分数和花色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浅蓝色。随花瓣颜色加深,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降低,类黄酮和花色苷质量分数相应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与垂旗瓣L^(*)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垂旗瓣a^(*)、c^(*)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类黄酮质量分数与垂旗瓣L^(*)、b^(*)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垂旗瓣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垂旗瓣c^(*)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色苷质量分数与测色参数相关性的结果与类黄酮相似,表明类黄酮和花色苷质量分数对马蔺花呈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 花器官 类胡萝卜素 类黄酮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白颖苔草对梯度NaCl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一鸣 崔会婷 +3 位作者 张昆 李跃 李明娜 孙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6-745,共10页
本试验以两个白颖苔草(Carex rigescens)品种‘绿坪1号’和‘绿坪2号’为材料,使用0,100,200和300 mmol·L^(-1)NaCl处理21 d,对处理后白颖苔草叶片进行了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钾钠比、... 本试验以两个白颖苔草(Carex rigescens)品种‘绿坪1号’和‘绿坪2号’为材料,使用0,100,200和300 mmol·L^(-1)NaCl处理21 d,对处理后白颖苔草叶片进行了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钾钠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标的测定,并对各测定值进行隶属函数分析比较,探究两种白颖苔草在长期盐胁迫下的耐盐特性。结果表明:‘绿坪1号’中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在盐浓度300 mmol·L^(-1)处理后比对照相比有更大幅度的上升;两材料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一致。随后经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作为白颖苔草耐盐性评价的综合指标,经过计算得出耐盐性较强的是‘绿坪2号’。研究结果对白颖苔草在盐碱地利用及后续耐盐机理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颖苔草 盐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仕兰 王屿岑 刘文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9-709,共11页
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F.T.Wang)Tatanov]的分类学地位至今尚无定论。为明确海三棱藨草的分类学地位并探讨其与近缘种的关系,该研究分别利用1个核基因(ITS)和5个叶绿体基因(mat K、ndh F、rbc L、t... 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F.T.Wang)Tatanov]的分类学地位至今尚无定论。为明确海三棱藨草的分类学地位并探讨其与近缘种的关系,该研究分别利用1个核基因(ITS)和5个叶绿体基因(mat K、ndh F、rbc L、trn L和trn L-trn F)的DNA条形码序列对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4种21批样品进行扩增和测序,通过采用相似性搜索算法对单一序列和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效率进行评价,并基于贝叶斯推断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ITS+mat K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效率最高,为71.4%,可实现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种间区分、鉴定。(2)基于ITS+mat K序列组合构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同一物种的样品聚集度较好,海三棱藨草与三棱草属[Bolboschoenus(Asch.)Palla]的物种聚为一支,明显与水葱属[Schoenoplectus(Rchb.)Palla]物种分开,并且海三棱藨草与海滨三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Linnaeus)Palla]形成单系。综上所述,ITS+mat K序列组合可作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物种鉴定的最佳条形码序列,研究结果不支持海三棱藨草为天然杂交种的观点,而应将其归入三棱草属中,海三棱藨草应为海滨三棱草的异名。该研究结果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三棱藨草 近缘种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播和混播禾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阿的哈则 常涛 +10 位作者 苏洪烨 魏晶晶 秦瑞敏 胡雪 马丽 张中华 史正晨 李珊 袁访 李宏林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2-208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退化高寒草地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垂穗披碱草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混播,以及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混播下高寒草地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垂...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退化高寒草地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垂穗披碱草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混播,以及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混播下高寒草地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的植物生物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含水率最高;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且土壤pH值为6.91,有利于植物生长,在该混播人工草地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最高;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和全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本研究认为在退化高寒草地进行禾草混播时,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的混播方式可能是最佳选择。然而,为了得出更准确的结论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观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人工建植 禾草混播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纯化蓝莓叶多酚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冯进 李敏 +1 位作者 曾晓雄 李春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91,共6页
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蓝莓叶多酚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效果,HPD400树脂吸附量为52.95mg/g,解吸率为95.96%,并且达到吸附平衡与解吸平衡的时间较短,最适合蓝莓叶多酚的纯化。当上样质量浓度3mg/mL、pH2、上样流速2mL/min、上样体积140mL时,树脂... 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蓝莓叶多酚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效果,HPD400树脂吸附量为52.95mg/g,解吸率为95.96%,并且达到吸附平衡与解吸平衡的时间较短,最适合蓝莓叶多酚的纯化。当上样质量浓度3mg/mL、pH2、上样流速2mL/min、上样体积140mL时,树脂带到动态吸附饱和;用80mL 40%的乙醇,以1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可以洗脱完全,解吸率为90.50%。经过HPD400树脂的纯化,蓝莓叶多酚的纯度由原来的38.75%提高到69.38%。HPLC-DAD-MS的分析结果显示,蓝莓叶多酚含有丰富的咖啡酰奎宁酸与槲皮素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大孔树脂 纯化 HPLC-DAD-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麻属植物一新记录种——墨脱天麻
15
作者 孔珊珊 彭帅 +6 位作者 江慧 杨家鑫 廖苗 黄文 张彩飞 王晖 胡光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天麻属(Gastrodia)中国一新记录种——墨脱天麻(Gastrodia putaoensis X.H.Jin)。该种于2017年正式发表,为缅甸北部发现的新种。其唇瓣分前后两部分,前唇密被黄色短毛,先端密被红色乳突,与天麻属中其他...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天麻属(Gastrodia)中国一新记录种——墨脱天麻(Gastrodia putaoensis X.H.Jin)。该种于2017年正式发表,为缅甸北部发现的新种。其唇瓣分前后两部分,前唇密被黄色短毛,先端密被红色乳突,与天麻属中其他物种的区别明显。本文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花部解剖照片,可作为该物种的补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脱天麻 天麻属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雪瑞 张志伟 +2 位作者 章容杰 董江娟 邢震 《高原农业》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更好地保护兰科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编制了兰科植物名录,进行了区系特点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38属73种,地生... 为更好地保护兰科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编制了兰科植物名录,进行了区系特点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38属73种,地生兰种类占比72.6%,其中斑叶兰属、舌唇兰属、鸟巢兰属、虾脊兰属资源最为丰富;2.保护区内兰科植物以温带分布为主导,是温带分布型兰科植物保护的理想场地。3.为保护兰科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管理上需要从实地抚育、野外回归和提高群众保护意识上进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查 区系分析 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叶柄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丁红秀 高荫榆 +2 位作者 郑渊月 晁红娟 夏冬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42-744,共3页
本文研究了毛竹叶类黄酮(FMBL)的降血糖作用,将FMBL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给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白鼠灌胃,以灌胃0.9%生理盐水为模型对照,以优降糖为阳性药物对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三个剂量的毛竹叶类黄酮均能较好地降低四氧嘧啶糖尿... 本文研究了毛竹叶类黄酮(FMBL)的降血糖作用,将FMBL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给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白鼠灌胃,以灌胃0.9%生理盐水为模型对照,以优降糖为阳性药物对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三个剂量的毛竹叶类黄酮均能较好地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白鼠血糖水平,并能减缓糖尿病小白鼠消瘦和多饮多食的症状,其中以中剂量FMBL400mg/kgbw·d组的效果最佳。进一步考察中剂量FMBL对正常小白鼠血糖值的影响,结果发现FMBL对正常小白鼠血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叶 类黄酮 糖尿病 降血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禾本科植物一新记录——地中海大麦
18
作者 张梦帆 易冉 +3 位作者 陈文俐 米增露 王瑞 李家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02,共6页
本文对在我国新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地中海大麦(Hordeum murinum subsp.leporinum(Link)Arcang.)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也提供该亚种的彩色图和墨线图,编制了亚种检索表以示区别。实地调查发现,本亚种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车辆、人或动物的携... 本文对在我国新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地中海大麦(Hordeum murinum subsp.leporinum(Link)Arcang.)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也提供该亚种的彩色图和墨线图,编制了亚种检索表以示区别。实地调查发现,本亚种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车辆、人或动物的携带。评估结果表明,该物种在中国有大面积爆发扩散的潜在危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大麦 禾本科 入侵植物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类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林丛发 钟爱清 +1 位作者 林云斌 陈芦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4-86,91,共4页
通过单因素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5种金属离子、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天然附加物对铁皮石斛类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金属离子对类原球茎增殖影响的主次顺序为Mg2+(Fe2+(Ca2+(Mn2+(Zn2+,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 通过单因素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5种金属离子、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天然附加物对铁皮石斛类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金属离子对类原球茎增殖影响的主次顺序为Mg2+(Fe2+(Ca2+(Mn2+(Zn2+,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10%马铃薯汁+3%蔗糖(含Mg2+1.0 mmol/L、Ca2+2.0 mmol/L、Fe2+0.1mmol/L、Mn2+0.1mmol/L和Zn2+0.03 mmol/L)。培养基1/2MS+NAA 0.5mg/L+20%马铃薯汁+蔗糖20g/L+琼脂0.8g/L最适于铁皮石斛类原球茎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类原球茎 金属离子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蓝莓叶多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22
20
作者 冯进 曾晓雄 李春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4,共6页
采用乙醇提取蓝莓叶中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 Burman试验筛选出对蓝莓叶多酚提取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乙醇体积分数(P=0.0025)、提取温度(P=0.0091)、料液比(P=0.0236)、提取时间(P=0.0156);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 采用乙醇提取蓝莓叶中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 Burman试验筛选出对蓝莓叶多酚提取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乙醇体积分数(P=0.0025)、提取温度(P=0.0091)、料液比(P=0.0236)、提取时间(P=0.0156);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2.05%、提取温度67.54℃、料液比1:23.65、提取时间2.06h,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90.49%。同时,建立了醇提蓝莓叶多酚的二次数学模型,对蓝莓叶多酚提取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提取工艺 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