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1年泾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封建民 郭玲霞 +1 位作者 刘宇峰 文琦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6,共8页
[目的]了解近20多年来泾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情况,探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为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建设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NDVI、气温、降水、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 [目的]了解近20多年来泾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情况,探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为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建设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NDVI、气温、降水、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泾河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1)2000-2021年,泾河流域NDVI呈增加趋势,全区平均增速为0.059/10 a。(2)气温、降水与NDVI总体均呈正相关关系,气候变化有利于植被改善,且降水变化对NDVI的影响大于气温的影响。(3)人口密度变化与NDVI变化趋势呈负相关,流域人口密度的减小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改善。(4)土地利用类型内部变化是NDVI变化的主要原因。NDVI显著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关中平原耕地NDVI的减小,而NDVI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草地、林地以及黄土丘陵区、黄土残塬区耕地NDVI的增加。[结论]研究时段内,气候变化对泾河流域植被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态移民、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政策的实施是植被覆盖上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人口密度 土地利用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桂地区20年间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响应
2
作者 冯达 段亚锋 李婷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目的]研究黔桂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响应,为区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估和进一步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NDVI数据,结合植被本底值和变化趋势,将区域植被分为9种状态类型;利用均一化面积指数分析不同状态类型植被对岩... [目的]研究黔桂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响应,为区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估和进一步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NDVI数据,结合植被本底值和变化趋势,将区域植被分为9种状态类型;利用均一化面积指数分析不同状态类型植被对岩性、地貌、土壤和地形位指数等地理特征的响应。[结果](1) 2001—2020年NDVI年均值波动增加,平均趋势率为1.8×10^(-3)/a,恢复趋势、退化趋势和稳定状态的植被面积分别占30.8%,9.1%和60.1%;(2)稳定型植被在低、中、高覆盖植被中面积占比逐渐降低,而退化型和恢复型的面积占比均依次增加;(3)纯碳酸盐岩上高覆盖植被均一化面积指数低于均值、低覆盖植被高于均值,而碎屑岩正好相反;(4)植被对红壤和水稻土的响应与本底覆盖度相关;(5)低覆盖稳定型植被在岩溶峡谷区集中分布,峰丛洼地的高覆盖植被优势明显;(6)低覆盖植被与地形位的响应关系明显,中覆盖植被受地形位影响较小。[结论]黔桂地区植被总体呈改善趋势,不同植被状态类型空间分布不均,赤红壤和岩溶峡谷上的植被相对稳定,黄壤区和峰林平原的高覆盖植被单向退化较为明显,高覆盖和低覆盖植被分别集中分布于地形位中值和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喀斯特 植被状态类型 地理环境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淹水频率对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动态的影响
3
作者 王莹 李德志 +2 位作者 陈婧 贾静 RASOOL Samreen Ghulam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32,共11页
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不同群落(生境)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模拟潮汐作用,探究土壤盐度、淹水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 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不同群落(生境)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模拟潮汐作用,探究土壤盐度、淹水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 et F.T.Wang)Tatanov)群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群落和光滩生境土壤种子库共萌发出13种植物,隶属于7科12属,其中海三棱藨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inn.)Scop.)和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Retz.)Koeler)的总频度较高,分别为0.108、0.064和0.059。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是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典型科。本地植物(海三棱藨草和芦苇)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海三棱藨草、马唐和升马唐;而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马唐、升马唐和碱菀(Tripolium pannonicum(Jacquin)Dobroczajeva),其中碱菀仅在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中萌发。海三棱藨草群落土壤种子库对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的适应性较强。除光滩生境外,其他3种群落土壤种子库在盐度0.0%、0.5%、1.0%和1.5%以及淹水频率1、3、7、10 d处理条件下均有海三棱藨草萌发。与对照(淡水湿润)处理条件相比较,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该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植株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综上所述,在恢复崇明东滩盐沼湿地的本地植物群落时,利用土壤种子库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其中特别推荐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土壤种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盐沼湿地 崇明东滩 潮汐作用 盐度 淹水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星堆遗址城墙不同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研究
4
作者 赵凡 鲁鑫钥 +3 位作者 肖灿 胡芮 郝建锋 姚雪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为探究三星堆遗址城墙不同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特征,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选取构树-八角枫(A)、构树-黄檀(B)、忍冬-小果蔷薇(C)、构树-小蜡(D)、构树-喀西茄(E)、构树-山槐(F)6种灌木群落,调查分析各群落物种组成特点、物种多样... 为探究三星堆遗址城墙不同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特征,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选取构树-八角枫(A)、构树-黄檀(B)、忍冬-小果蔷薇(C)、构树-小蜡(D)、构树-喀西茄(E)、构树-山槐(F)6种灌木群落,调查分析各群落物种组成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生物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6种灌木群落共记录植物50科(划分为6种植物区系分布)107属(划分为12种植物区系分布),科的分布为热带分布大于温带分布,有明显热带性质,但属的分布为温带分布大于热带分布。灌木层中构树为群落A、B、D、E、F的绝对优势种,忍冬为群落C的绝对优势种;草本层中优势种差异明显。灌木层中群落F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显著大于其他群落(P<0.05);草本层中群落F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最大,群落C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H′)均小于其他群落,群落B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小于其他群落。灌木层中群落B生物量最高,草本层中群落D生物量最高。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HL-D)和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L-H)、物种丰富度指数(SL-D),分别与灌木层生物量和草本层生物量整体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城墙保护展示需求,建议选取群落B、F作为目标灌木群落,辅以相对低矮的具有固氮作用和观赏效果的推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城墙 灌木群落 植物区系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杜鹃花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5
作者 王一霞 黄旭东 +5 位作者 曾文汐 马文宝 余海清 王飞 甘小洪 董廷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杜鹃花(Rhododendron)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因其重要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二十年国内外杜鹃花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杜鹃花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发展趋... 杜鹃花(Rhododendron)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因其重要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二十年国内外杜鹃花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杜鹃花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近二十年关于杜鹃花的研究型论文以英文为主,且英文文献数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而中文论文在前十年快速增加,近十年呈波动趋势;(2)美国是英文文献中贡献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英文发文量最高的机构,陈训和Peter W.Fritsch分别是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最多的学者;(3)中、英文文献早期在杜鹃花研究领域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中文文献主要集中在杜鹃花品种培育、扦插栽培和抗性研究,英文文献则更加关注杜鹃花品种培育从分子层面上的实施,以及杜鹃花野外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气候变化下杜鹃花的响应及品种培育已成为研究热点,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全球变化下杜鹃花的响应以及抗性育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沙冬青功能性状及其环境适应特征研究
6
作者 李蕾 丁甲 +3 位作者 唐逸芸 杨宏玉 冯金朝 石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4,共15页
为探究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的叶功能性状及其在气候变化下对环境因子的适应特征,该研究基于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采用回归分... 为探究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的叶功能性状及其在气候变化下对环境因子的适应特征,该研究基于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对内蒙古、宁夏、甘肃沙砾质生境的天然蒙古沙冬青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蒙古沙冬青种内变异系数为7.06%~39.54%,叶形态及其结构组成变异程度较大。(2)研究区域趋于湿润化,蒙古沙冬青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叶柄长度、叶柄干重、叶柄鲜重、蒸腾速率显著性减小(P<0.05),叶鲜重、叶长、叶形指数、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性增大(P<0.05)。(3)蒙古沙冬青叶片功能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土壤砂粒含量、年均风速、土壤黏粒含量、年均潜在蒸散发量等。(4)蒙古沙冬青植物性状网络(plant trait networks,PTNs)以整体松散、局部聚集的方式适应沙质地生境,而在砾质地生境中以性状协同的方式生长。综上认为,蒙古沙冬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性状特征及适应策略,其表现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该研究为蒙古沙冬青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制定其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冬青 干旱胁迫 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植物性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天然次生白桦林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李睿 邹星晨 +5 位作者 程唱 石正阳 彭小静 刘婧雯 刘仟仟 贺康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目的】探究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对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下草本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青海天然次生白桦林林分结构优化与提高草本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场天然次生白桦林为研究对象,通过... 【目的】探究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对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下草本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青海天然次生白桦林林分结构优化与提高草本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场天然次生白桦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取样法在该研究区内选取20个24 m×24 m的标准样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多重因素(林分空间结构、林分非空间结构、土壤养分)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白桦林下共发现草本植物24科41属47种,其中黑麦草Lolium perenne、野草莓Fragaria vesc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四叶葎Galium bungei、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均值分别为19.52%、18.91%、10.53%、6.95%、5.27%。(2)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开敞度、平均胸径、大小比数分别可解释44.1%、16.8%、8.2%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是影响草本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可解释7.9%和7.6%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是主要的土壤养分因子。【结论】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均显著影响林下草本多样性。可通过.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林分竞争态势和提升土壤肥力等方式提高林下草本多样性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草本多样性 林分结构 土壤养分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面生大型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指示值
8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热汗古丽·买买提艾力 +1 位作者 雍海英 艾尼瓦尔·吐米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在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带(落叶林带、针叶林带、草原带、亚高山带)共设置47个20 m×20 m的样地,在出现地面生大型地衣的24个样地中采集标本样品,记录标本采集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鉴定地衣种类;在借鉴已... 在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带(落叶林带、针叶林带、草原带、亚高山带)共设置47个20 m×20 m的样地,在出现地面生大型地衣的24个样地中采集标本样品,记录标本采集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鉴定地衣种类;在借鉴已有研究,设计地面生大型地衣的生态指示值(海拔梯度带、光照指示值、湿度指示值、基物酸碱度指示值、土壤养分指示值、富营养化指示值、生长型指示值、光生物类型指示值、繁殖策略指示值、空气污染耐性指示值、分布频度指示值、濒危指示值);采用α-多样性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域地面生大型地衣多样性、采用β-多样性指数法比较不同样点间地面生大型地衣的差异,分析不同植被带间地面生大型地衣更替率(地面生大型地衣沿海拔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布在巴尔鲁克山自然保护区的地面生大型地衣共41种,隶属于3目5科11属,其中地卷属和石蕊属的物种占优势,种数占该地区地面生大型地衣物种总数的65.9%。α-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落叶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β-多样性指数显示,落叶林带和草原带间的地面生大型地衣种类的替换率较大,物种相似性较小;针叶林带和亚高山草甸的物种替换率较小,地衣种类较相似。对41种大型地衣的生境指示值、生活史对策指示值、耐性和分布指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面生大型地衣分布在中等海拔、较湿润、酸性生境中,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衣 物种多样性 生态指示值 海拔梯度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乡土植被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优化策略
9
作者 苑升旺 赵博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2,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草原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以及提供畜牧业支持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服务面临诸多挑战。选取内蒙古地区的呼伦贝尔草原、希拉穆仁草... 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草原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以及提供畜牧业支持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服务面临诸多挑战。选取内蒙古地区的呼伦贝尔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克什克腾草原及科尔沁草原5大代表性草原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评估各草原区的草原供给服务(年产草量)、土壤质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多种建群种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进行系统分析,以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呼伦贝尔草原在年产草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方面表现最优,而锡林郭勒草原尽管载畜量最高,其土壤养分和生物多样性却相对较低。羊草群落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百里香和羊草的全氮含量高,羊草的全磷含量也最高,显示出建群种对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力。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呼伦贝尔草原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建议对生物多样性高、土壤质量好的区域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对土壤养分较低、生物多样性差的区域采取恢复措施,如禁牧、轮牧和人工播种等,同时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放牧,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长期生态监测和社区参与,可持续有效地管理内蒙古草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植被 生态系统服务 评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野生苎麻对贫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适应能力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吴胜兰 揭红东 +1 位作者 邢虎成 揭雨成 《环境生态学》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通过对湖南省5个矿区20个观测样区生长的苎麻种质资源进行调研及分析,以期筛选获得一批适应重金属污染贫瘠土壤的种质。通过调研相应苎麻居群的表型性状,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采集样品与已筛选出的优势种质进行比较;接着还对相应种质... 通过对湖南省5个矿区20个观测样区生长的苎麻种质资源进行调研及分析,以期筛选获得一批适应重金属污染贫瘠土壤的种质。通过调研相应苎麻居群的表型性状,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采集样品与已筛选出的优势种质进行比较;接着还对相应种质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进行了评价。重金属矿区瘠薄土壤生长的20份野生苎麻种质变异丰富(表型变异度最高达65.10%)、遗传多样性高(香农指数最高达2.02)。在土壤更为贫瘠且同时具有重金属胁迫的环境条件下,野生种质J3-4(来源于花垣矿区)与已筛选得到的贫瘠土壤适应性强的种质湘苎XB表型接近(灰色关联度为0.739)甚至地上生物产量更高。该种质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较强(转移系数均大于1),每平方米的地上生物质可吸收富集40.56 mg的Pb和4.37 mg的Cd。本研究筛选得到了一批贫瘠土壤适应性强及重金属耐受能力较强的种质,为苎麻在矿山复垦地和重金属污染地种植及相关育种工作提供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矿山修复 重金属污染 灰色关联度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菌灵对城市废弃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1
作者 叶诚诚 李侠 +3 位作者 戎婷婷 白静 杨改强 霍丽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3-90,115,共9页
目的为了探究苯菌灵添加对城市废弃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方法选取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的一块城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设置苯菌灵(不添加苯菌灵和添加苯菌灵)和磷肥水平(P0、P1、P2、P3、P4)两因素完全试验,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 目的为了探究苯菌灵添加对城市废弃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方法选取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的一块城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设置苯菌灵(不添加苯菌灵和添加苯菌灵)和磷肥水平(P0、P1、P2、P3、P4)两因素完全试验,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布置40个样方,对植物物种丰度、总密度、总盖度等群落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多样性计算。结结果结果表明,试验样地中共分布有7科17属20种植物。苯菌灵对植物总密度和总盖度均无显著性影响。6月份,苯菌灵添加处理显著提高植物α-多样性(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7月份,苯菌灵添加显著地降低均匀度指数,对其余α-多样性(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无显著影响。由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结果可知,除6月份植物群落相对盖度外,苯菌灵添加处理显著(p≤0.05)或轻微显著(p≤0.1)影响两个月份植物群落的相对密度和盖度。6月份添加苯菌灵后植物优势种从苍耳转变成针茅,7月份添加苯菌灵后植物优势种从针茅转变成狗尾草和虎尾草。结论 添加苯菌灵对城市废弃地植物的总密度和总盖度均无显著影响;对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添加苯菌灵处理在6月份时显著提高了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7月份时仅显著地降低了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而对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无显著影响;且对植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菌灵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磷肥水平 城市废弃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水电站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张家铮 朱大明 +1 位作者 王德智 戴祚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6-337,共12页
[目的]探究水电站群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阐明植被变化对水电站建设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水电站可持续运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反映植被变化,以谷歌地球引擎(GEE)为运算平台,耦合... [目的]探究水电站群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阐明植被变化对水电站建设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水电站可持续运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反映植被变化,以谷歌地球引擎(GEE)为运算平台,耦合ModTrendr算法、Theil Sen-MK、贡献度分析、偏相关分析方法探究2000—2022年金沙江中游水电站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影响,并分析气候在其中的效应。[结果] 1)负向突变集中于2011—2014年,突变区域集中于集水区。正向突变集中于2015年和2017年,突变区域集中于河岸5 km缓冲区范围内。植被产生积极响应的时间为蓄水后1~4 a,突变强度沿河岸向外逐渐减弱;2)各水电站周边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0.000 2~0.002 8/a),在建设前、建设中、运营后呈升(平缓)-降-升趋势;3)区域植被变化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水电站建设)与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可解释度达69.12%,人类活动的贡献度远高于气候变化的贡献度。4)温度、降水与NDVI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8和-0.29,温度、降水在水电站不同阶段偏相关系数差别较大,表明水电站影响区域气候。[结论]水电站在修建期间对植被造成消极影响,运营后对植被产生积极影响,水电站建设对植被的影响高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且水电站的修建可能影响局部气候,温度和降水与植被NDVI整体相关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中游 水电站 GEE 时空格局分布 ModTrendr 贡献度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3种岭南道地药材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分析
13
作者 缪绅裕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68个自然保护地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和何首乌(Pleuropterus multiflorus)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以期为这3种岭南道地药材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 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68个自然保护地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和何首乌(Pleuropterus multiflorus)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以期为这3种岭南道地药材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砂仁自然分布区狭窄,仅在4个自然保护地11处生境记录到664株,其中广东阳春百涌省级自然保护区种群最大(占71.5%);与之相邻的广东茂名林洲顶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次之(占19.0%)。土沉香分布范围虽相对较广,但均是零星分布,在27个自然保护地的63处生境记录到122株,其中深圳市各区和博罗县罗浮山数量相对较大;何首乌在8个自然保护地的43处生境记录到172株,其中广东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数量最多(占65.1%)。3种岭南道地药材的野生植物资源均较为稀缺,应采取就地保护、人工繁殖等措施,以扩大其种群规模,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土沉香 何首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
14
作者 潘雪 吴霞 +3 位作者 刘兴丽 韩书新 高月 刘洋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植被是重要的碳汇资源,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器。为科学评估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状况,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确定了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定量评价了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 植被是重要的碳汇资源,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器。为科学评估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状况,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确定了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定量评价了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峰值皆出现在2020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等级阈值划分合理,能较为客观地体现湿地植被的生态质量状况。2000—2023年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向好发展,2010年以来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偏好区域占比呈显著增加趋势,2020年偏好区域占比最大(占67.6%)。2023年黑龙江省94.4%的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处于中等和偏好等级,偏差区域主要位于省内西部、东南部湿地。本研究实现了对黑龙江省湿地植被生态质量的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价,可为湿地植被评价及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植被生态质量 遥感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下游盐碱地2种沙枣林植物-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5
作者 聂羽伶 罗青红 +1 位作者 何苗 张兆祥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6,共12页
新疆盐碱地广阔,明晰新疆乡土抗旱耐盐碱的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各器官-土壤间碳、氮、磷化学计量循环特征,对于促进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盐碱地植被构建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河中下游胡颓子属沙枣林植物(大果沙枣(E.... 新疆盐碱地广阔,明晰新疆乡土抗旱耐盐碱的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各器官-土壤间碳、氮、磷化学计量循环特征,对于促进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盐碱地植被构建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河中下游胡颓子属沙枣林植物(大果沙枣(E.moorcroftii)、沙枣)为对象,分析林内2种树种不同器官(叶、枝、根)和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沙枣林植物(大果沙枣、沙枣)叶片碳(C)、氮(N)、磷(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4.36~484.40 g⋅kg^(-1)、33.83~38.71 g⋅kg^(-1)、1.50~2.20 g⋅kg^(-1),表现为C、N适中、P略低,且大果沙枣和沙枣的N∶P(17.64、22.82,质量比,下同)均大于16,受P限制。(2)沙枣林植物(大果沙枣、沙枣)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N、P含量均为叶片最大。(3)沙枣林(大果沙枣、沙枣)土壤各元素含量受土层深度影响明显,表现为沿土壤剖面垂直递减,且呈现一定的表层(0~20 cm)富集现象。0~60 cm土层的C∶N(质量比)、C∶P(质量比)和N∶P分别为17.94、9.32、0.62,土壤N元素矿化能力较弱,氮素缺乏。(4)沙枣林(大果沙枣、沙枣)土壤N、P含量与根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沙枣叶N含量与0~20 cm土壤C、各层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各层土壤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C与土壤C无显著相关(P>0.05)。总体来说,沙枣林植物面对贫瘠、盐碱较重的土壤时,其枝条和根系中贮存养分较少,通常会将养分优先提供给叶片,研究区沙枣林植物地上部主要受P限制,地下部主要受N限制。因此,沙枣林植物整体养分循环受N、P元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盐碱地 沙枣 土壤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16
作者 赵辉 董世康 +2 位作者 杨伟 李璐 余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目的]研究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DeepLabV3~+语义分割方法提取了2022年度湖北省28个样方点每半月的林下绿叶植被盖... [目的]研究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DeepLabV3~+语义分割方法提取了2022年度湖北省28个样方点每半月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及林下枯落物盖度。基于此,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分析空间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气候条件等4类驱动因子对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变化的作用。[结果]林下枯落物盖度月度变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各个样方点上林下枯落物盖度时空差异性较大;而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则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存在明显差异,通常经济林和针叶林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高于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且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差异较小。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均方根误差(RMSE)为11.072 3,决定系数(R^(2))为0.732。[结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显示同期气温、NDVI和过去1个月的降水量是林下绿叶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盖度 驱动因素 时空变化 机器学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玛曲)近20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
17
作者 朱丽 刘冬皓 +2 位作者 谈嫣蓉 张洋东 陈文业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7,共9页
黄河源区(玛曲)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对于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揭示近20 a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基于GEE获取的Landsat 5、7、8数据集,... 黄河源区(玛曲)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对于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揭示近20 a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基于GEE获取的Landsat 5、7、8数据集,应用遥感生态指数评价模型及一元回归趋势线法分析玛曲植被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归一化植被指数、湿度、热度及干度4个指标在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均达90%以上,表明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玛曲县近20 a生态环境质量是可行的。2)2000—2021年玛曲县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以增加趋势为主,2021年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93.44%。植被覆盖度显著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玛曲县东南边缘的齐哈玛乡、采日玛乡、曼日玛乡和黄河干流之间的大片区域,面积为4458.9 km^(2),占整个县域国土面积的38.36%。3)2000—2021年玛曲县遥感生态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上升了0.047,均值为0.788,表明玛曲县生态质量处于良好水平。4)玛曲县近20 a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为前期退化、后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植被覆盖度 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银胶菊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影响
18
作者 王汉之 马小明 +7 位作者 方雪梅 殷瑞 王文龙 邓鑫欣 张林 董先勇 尼玛拉姆 刘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探究植物入侵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营养限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金沙江乌东德电站库区入侵植物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为研究对象,乡土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对照,分析它们根围(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为探究植物入侵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营养限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金沙江乌东德电站库区入侵植物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为研究对象,乡土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对照,分析它们根围(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差异。结果显示:银胶菊根际土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β-1,4-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活性及速效磷养分含量显著高于狗牙根,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glucosidase,NAG)则相反(P<0.05);银胶菊根际和非根际矢量角度(>45°)和长度均显著高于狗牙根(P<0.05),表明银胶菊土壤微生物受碳和磷的共同限制,且限制程度均高于狗牙根。综上,银胶菊入侵使根际土壤碳磷水解酶活性明显提升,且显著加剧了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碳、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酶化学计量学 根际 养分循环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乌拉尔甘草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19
作者 高梦哲 袁晓霞 +3 位作者 杨冰洁 申奥龙 李华 冀照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探究乌拉尔甘草共生根瘤菌的微进化历程,温室条件下种植乌拉尔甘草捕捉当地土壤中根瘤菌,共分离得到根瘤菌21株,基于核心基因recA序列鉴定菌株的种属分别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阿拉米根瘤菌(Rhizobium alamii)、阳... 为探究乌拉尔甘草共生根瘤菌的微进化历程,温室条件下种植乌拉尔甘草捕捉当地土壤中根瘤菌,共分离得到根瘤菌21株,基于核心基因recA序列鉴定菌株的种属分别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阿拉米根瘤菌(Rhizobium alamii)、阳陵根瘤菌(Rhizobium yanglingense)、菜豆根瘤菌(Rhizobium phaseoli)、圆明园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yuanming ense)、Rhizobium sp.I和Bradyrhizobium sp.II,其中Rhizobium sp.I为第一优势菌群,Bradyrhizobium sp.II为第二优势菌群,群落结构相对单一,核苷酸多态性(π)较低(范围为0.00205~0.01791,平均值为0.010406),遗传距离(Dxy)较远(范围为0.0688~0.1935,平均值为0.1483),基因交流指数(Nm)较低(范围为0.02~17.10,平均值为3.048)。综上所述,内蒙古东部地区乌拉尔甘草根瘤菌遗传多样性较高,在进化历史上基因交流频率较低,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乌拉尔甘草 遗传多样性 内蒙古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干旱荒漠区风电场植被群落研究
20
作者 朱丽 陈文业 +4 位作者 谈嫣蓉 王斌杰 肖云飞 邴丹珲 王润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58-60,71,共4页
河西走廊荒漠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风电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荒漠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为探讨风电建设对荒漠植物的影响,对民勤县干旱荒漠区风电场内外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民勤干旱荒漠区风电场内外植物种类基本一致,... 河西走廊荒漠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风电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荒漠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为探讨风电建设对荒漠植物的影响,对民勤县干旱荒漠区风电场内外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民勤干旱荒漠区风电场内外植物种类基本一致,风电场建设对荒漠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微弱,风电场内外差异不显著;②风电场内外植被覆盖度差异不显著,植被生物量差异显著,均是风电场内的相对较大;③风电场内外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均为红砂、珍珠猪毛菜、合头草、泡泡刺和绵刺,整体上风电场内建群种长势略优于风电场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生物多样性 风电场 干旱荒漠区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