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乳酸乳球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分析
1
作者 张庆庆 黄飞云 +2 位作者 唐永军 范振鑫 岳碧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动物肠道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生在各种动物身上,包括家养动物和圈养野生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是引发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野生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该... 动物肠道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生在各种动物身上,包括家养动物和圈养野生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是引发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野生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该菌株对动物胃肠环境适应性强,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具备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该菌株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中华蟾蜍 益生菌 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对母婴分离诱导子代抑郁大鼠外周及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
2
作者 张玉荣 谭思琪 +3 位作者 王瑞忠 王莉 陈蕊 徐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67-1873,共7页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母婴分离组(MS组)、母婴分离+干酪乳杆菌组(MS+干酪乳杆菌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雌鼠在产后与子鼠不进行母婴分离干预;母婴分离组雌鼠在正常分娩后与子鼠每天分离3 h,连续分离14 d;MS+干酪乳杆菌组的子鼠在MS组基础上给予为期4周的干酪乳杆菌干预,每天按体质量灌胃8×10^(8) CFU/(kg·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各组子代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子代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IL-10的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IDO1及5-H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虽然自发活动实验中穿格次数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说明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产生了明显的抑郁样行为。而干酪乳杆菌显著改善了母婴分离应激引起的子代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明显提高了糖水偏好百分比(P<0.05),缩短了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与MS组相比,MS+干酪乳杆菌组子代大鼠海马和外周血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0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子代大鼠海马中IDO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5-HT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母婴分离诱导子代大鼠产生了抑郁样行为,干酪乳杆菌通过调节外周血和海马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海马中IDO1的表达、增加海马中5-HT的表达,可改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血清 海马 炎性细胞因子 IDO1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地区青贮牧草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3
作者 赵永琦 尹国丽 +2 位作者 巩海强 梁文斌 雷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05-2313,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地区低温青贮的优良乳酸菌菌株,本试验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燕麦(Avena sativa)3种牧草青贮饲料中分离乳酸菌菌株并通过低温控制培养及产酸试验进行筛选,对菌株进行形态、生理...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地区低温青贮的优良乳酸菌菌株,本试验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燕麦(Avena sativa)3种牧草青贮饲料中分离乳酸菌菌株并通过低温控制培养及产酸试验进行筛选,对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牧草青贮牧草分离纯化得到42株乳酸菌,筛选得到具有较强低温生长能力和产酸能力的10株耐低温乳酸菌,其中7株为同型发酵乳酸菌,3株为异型发酵乳酸菌,10株菌株都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耐盐性和耐温性,经同源性测序分析菌株GN1,GN3和GN10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菌株GN2,GN4和GN7为短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菌株GN5和GN6为弯曲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菌株GN8和GN9为清酒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结合耐低温乳酸菌产酸能力、低温生长能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多种结果综合考虑,植物乳杆菌GN1,GN3和GN10及短乳杆菌GN7适宜作为高原地区低温青贮发酵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地区 青贮 低温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YG-01株的益生特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伊湄 周佳莹 +4 位作者 韩言言 李园 宋厚辉 徐义刚 王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836,共8页
[目的]评价从奶酪中分离出的干酪乳杆菌YG-01的益生性及抑菌活性,为该菌株在食品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别检测干酪乳杆菌YG-01株的药物敏感性、肠道定植能力、消化道环境耐受特性、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抑制肠道... [目的]评价从奶酪中分离出的干酪乳杆菌YG-01的益生性及抑菌活性,为该菌株在食品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别检测干酪乳杆菌YG-01株的药物敏感性、肠道定植能力、消化道环境耐受特性、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抑制肠道致病菌活性及促生长作用。[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YG-01对米诺环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等常见抗生素极敏感;利用探针(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DA-SE)标记的干酪乳杆菌YG-01灌喂试验兔,口服后第1天,干酪乳杆菌YG-01在兔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检出率分别为70.9%、59.3%和66.0%,口服后第11天时仍保持较高定植水平(>35%);干酪乳杆菌YG-01的活菌数在模拟胃液(pH为2.5、3.5、4.5)、模拟肠液、胆酸盐浓度<2 g/L及在9%NaCl溶液中均高于1×105CFU/mL;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YG-01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生长,而对益生菌罗伊乳杆菌无抑制作用;口服干酪乳杆菌YG-01能极显著提高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还可显著抑制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细菌增殖。[结论]干酪乳杆菌YG-01株具有良好的益生性,可显著抑制肠道致病菌的增殖,改善食品动物生长性能,为开发基于干酪乳杆菌YG-01株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YG-01株 益生特性 抑菌活性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乳酸菌产类细菌素Enteriocin LK-S1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侯运华 孔健 +2 位作者 郝运伟 马桂荣 冯德荣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3-466,470,共5页
从鸡肠道分离的 5 9株乳酸菌中 ,筛选出一株产类细菌素的乳酸菌 ,编号为SE - 81.初步鉴定为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作用后 ,SE - 81菌株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 从鸡肠道分离的 5 9株乳酸菌中 ,筛选出一株产类细菌素的乳酸菌 ,编号为SE - 81.初步鉴定为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作用后 ,SE - 81菌株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和枯草杆菌 (Bacillussubtilis)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及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等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酵上清液后 ,抑菌活性丧失 .因此初步认为该菌株产生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类细菌素物质 ,命名为EnteriocinLK -S1.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作用pH在 4 .0~ 6 .0 ,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iocinLK-S1 肠球菌 类细菌素 乳酸菌 生物学特性 抑菌活性 抗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发酵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那淑敏 贾士芳 +6 位作者 陈秀珠 陈美玲 郭兴华 还连栋 李金波 李金燕 刘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6-268,共3页
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乳酸菌素片生产菌的发酵上清液及药品成品—乳酸菌素粉和乳酸菌素片含有大量乳酸及一定量的丁酸( 或异丁酸) 、乙酸、正反丁烯二酸、六碳脂肪酸、微量丙酸、琥珀酸及微量抗菌多肽。它们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而且对... 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乳酸菌素片生产菌的发酵上清液及药品成品—乳酸菌素粉和乳酸菌素片含有大量乳酸及一定量的丁酸( 或异丁酸) 、乙酸、正反丁烯二酸、六碳脂肪酸、微量丙酸、琥珀酸及微量抗菌多肽。它们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乳酸菌素片医治某些肠胃病的机理正是发酵产生的这些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及发酵后的乳酸菌死菌体及其碎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有机酸 乳酸菌素片 嗜酸乳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奶发酵剂和乳酸菌生物技术育种 被引量:36
7
作者 徐成勇 郭本恒 +2 位作者 吴昊 夏宏钢 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5-59,共5页
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 ,倍受人们青睐。对酸奶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及其组成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了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酸奶乳酸菌研究领... 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 ,倍受人们青睐。对酸奶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及其组成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了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酸奶乳酸菌研究领域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乳酸菌 微生物 发酵 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胆盐水解酶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胆固醇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玉文 刘慧 +2 位作者 李平兰 王延祥 熊利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5-218,共4页
本文从开菲尔粒中分离出15株能降低胆固醇的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其他指标对这15株菌株进行鉴定,其中7株为球菌,8株为杆菌。对这15株菌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出一株能产胆盐水解酶的菌株,用全自动生化鉴定仪对这株菌做进一步的鉴定,其鉴... 本文从开菲尔粒中分离出15株能降低胆固醇的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其他指标对这15株菌株进行鉴定,其中7株为球菌,8株为杆菌。对这15株菌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出一株能产胆盐水解酶的菌株,用全自动生化鉴定仪对这株菌做进一步的鉴定,其鉴定结果为干酪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粒 分离与鉴定 胆盐水解酶 降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45
9
作者 方祥 胡文锋 +2 位作者 张辉华 曹永长 毕英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2-264,共3页
从动物粪便中分离乳酸菌 ,得到产酸快、代谢物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菌株共 6株。其中 O- 2菌株的产酸、抑菌、耐酸、耐胆盐和生长性能都优于其他菌株 ,是一株有潜质的有益菌菌株 ,经鉴定表明为乳杆菌。不同的营养配比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发... 从动物粪便中分离乳酸菌 ,得到产酸快、代谢物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菌株共 6株。其中 O- 2菌株的产酸、抑菌、耐酸、耐胆盐和生长性能都优于其他菌株 ,是一株有潜质的有益菌菌株 ,经鉴定表明为乳杆菌。不同的营养配比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表明 ,R2培养基配料简单 ,成本低 ,发酵 2 4h产生的菌体总数多 ,48h培养液的抑菌活性强 ,且其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乳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0
作者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5-298,共4页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猪源乳酸菌对低pH值和胆盐耐受性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惠芬 毛胜勇 +1 位作者 姚文 朱伟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研究了分离自仔猪肠道的乳酸菌L5和L7对低pH值、胆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pH值在2.5、3.5 和4.5时,L5菌株处理1 50 min对其无显著影响,在pH 1.5时经30 min处理,L5仍可维持较高的存活率;L7菌株在pH 3.5和4.5条件下经150 min处理后可保持... 研究了分离自仔猪肠道的乳酸菌L5和L7对低pH值、胆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pH值在2.5、3.5 和4.5时,L5菌株处理1 50 min对其无显著影响,在pH 1.5时经30 min处理,L5仍可维持较高的存活率;L7菌株在pH 3.5和4.5条件下经150 min处理后可保持较高的存活率,而在pH 1.5和2.5条件下经处理30 min后菌株数量显著下降。胆盐对L5和L7菌株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低浓度短时间内影响较小。在同一胆盐浓度下,随培养时间的增长,活菌数下降。当胆盐浓度高于0.2%时,L5和L7菌株的生长极差。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L5菌株在50℃下可成活,且呈正常生长趋势,但其对80℃及以上的耐热能力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低PH值 胆盐 存活 仔猪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计数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31
12
作者 谭周进 肖克宇 +1 位作者 肖启明 阳赛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8-400,共3页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活菌计数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的双层平板法和酸化的 MRS培养基的试管法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选择性计数 ;采用 MRS培养基的双层平板法和 MRS培养基的试管...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活菌计数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的双层平板法和酸化的 MRS培养基的试管法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选择性计数 ;采用 MRS培养基的双层平板法和 MRS培养基的试管法可对嗜热链球菌进行选择性计数 ;采用改进的 MRS和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活菌计数 培养基 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灵菇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慧 熊利霞 +2 位作者 易欣欣 张红星 张金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1-2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苯酚-硫酸法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酸奶品质进行测试。筛选的八株菌均具有高产胞外多糖和良好的发酵性能。其菌种鉴定结果是:菌株KT_x、KL_1、J_1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苯酚-硫酸法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酸奶品质进行测试。筛选的八株菌均具有高产胞外多糖和良好的发酵性能。其菌种鉴定结果是:菌株KT_x、KL_1、J_1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T_x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菌株KS_4、J_4、P_1、P_5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其中嗜热链球菌Tx制备发酵剂的粘度最高,凝乳时间最短,感官综合评分最高,可利用此菌株进一步开发研制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功能性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灵菇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产物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中义 胡锦蓉 +3 位作者 刘萍 苗士达 柴秋儿 孙君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乳酸菌 植物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嗜盐四联球菌的鉴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立新 吕莉 +2 位作者 潘力 丘振宇 王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24,共5页
从采用传统露天酿造工艺的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分离筛选嗜盐乳酸球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分类地位,为研究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四联球型,革兰氏染色阳... 从采用传统露天酿造工艺的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分离筛选嗜盐乳酸球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分类地位,为研究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四联球型,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接触酶反应阴性,能从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NaC l含量为18%的培养环境下乳酸产量达2.2%;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筛选菌株与嗜盐四联球菌的亲缘关系最近,从而初步确定其为嗜盐四联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四联球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 酱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6
作者 卢行安 陈明生 +1 位作者 袁杰利 康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59,61,共3页
关键词 乳酸菌 冷冻干燥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CX2001胞外多糖合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顾瑞霞 刘爱萍 +1 位作者 程涛 骆承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8-22,共5页
从众多的用于乳酸菌生长的合成和半合成培养基(MRS、M17、ATP、SL、Elliker、SDM),选择了ATP作为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LCX2001胞外多糖产生的基本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开发了 LCX合成培养基,并对碳... 从众多的用于乳酸菌生长的合成和半合成培养基(MRS、M17、ATP、SL、Elliker、SDM),选择了ATP作为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LCX2001胞外多糖产生的基本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开发了 LCX合成培养基,并对碳源、培养基的初始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了探讨。该菌生物合成EPS的工艺条件为:葡萄糖和/或乳精是该菌株合成EPS的合适的碳源,添加量为20g/L,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5,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培养基 生物合成 乳酸菌 LCX20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试验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杨晓宇 张七斤 +3 位作者 于晨龙 陈光明 苏日娜 吕天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7,共5页
试验从健康猪(非哺乳期仔猪)、鸡及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到30株乳酸菌,镜检、生化鉴定后对其中的6株高性能菌株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结果显示,所分得的30株乳酸菌中18株为乳杆菌,其余12株为乳球菌;LS和LJ2菌株在pH 2.0环境下的存活率分别为1... 试验从健康猪(非哺乳期仔猪)、鸡及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到30株乳酸菌,镜检、生化鉴定后对其中的6株高性能菌株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结果显示,所分得的30株乳酸菌中18株为乳杆菌,其余12株为乳球菌;LS和LJ2菌株在pH 2.0环境下的存活率分别为135%和124%;LZ1株在pH 3.0环境下的存活率为137%;LJ1株对猪胆盐有较高耐受能力,LT株对牛胆盐有较高耐受能力。这些高生存性菌株的获得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乳酸菌的益生特性,也可以作为功能性菌株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高生存性 耐酸 耐胆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菌数复合益生菌发酵乳工艺优化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成国 易文芝 周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86-296,共11页
益生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数是保证其功能特性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益生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总数,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复合菌种为试验对象,以发酵过程中的pH值和吸光度平均值OD值为试验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 益生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数是保证其功能特性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益生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总数,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复合菌种为试验对象,以发酵过程中的pH值和吸光度平均值OD值为试验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接种量、益生菌接种比例、发酵温度、葡萄糖添加量以及大豆多肽添加量对发酵乳pH值和活菌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复合益生菌发酵模型。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脱脂乳乳固体质量分数为12%,接种量为6%,干酪乳杆菌:双歧杆菌接种体积比为3:1,葡萄糖添加量为2.9%,大豆多肽添加量为0.8%,发酵温度为34℃,在此条件下OD预测值为1.076,验证试验得到实际OD值为1.087,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1.0%。发酵乳最大活菌数为4.1×1011cfu/mL,与已有研究相比,活菌数提高了1~2个对数级。在4℃条件下贮藏21d后,发酵乳的活菌数仍然保持在4.7×1010cfu/mL。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高活菌数的益生菌饮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优化 模型 益生菌 干酪乳杆菌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调控体内胆固醇代谢综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国立东 王丽群 +2 位作者 蒋琛 刘晓艳 刘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6,共5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首因,血清胆固醇水平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膳食干预和药物治疗,但药物通常具有副作用。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的主要来源,已通过动物或人体临床试验证实了其...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首因,血清胆固醇水平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膳食干预和药物治疗,但药物通常具有副作用。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的主要来源,已通过动物或人体临床试验证实了其降胆固醇作用,至少能对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的一项及以上指标有改善作用。乳酸菌可以通过调控体内胆固醇的吸收转运、分解代谢和/或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机制来降低机体内胆固醇水平。不论是乳酸菌的体内降胆固醇能力还是作用机制,都存在着菌株特异性。文中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旨在为降胆固醇乳酸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胆固醇 代谢 调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