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袁明雪 黄象男 +2 位作者 韩绍印 席宇 翁海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维生素E是一类脂溶性、具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维生素E和人工合成维生素E。对天然维生素E的功能、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酶基因的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维生素E合成相关酶基因已经克隆及定位,尤其VTE5的发现,为生... 维生素E是一类脂溶性、具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维生素E和人工合成维生素E。对天然维生素E的功能、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酶基因的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维生素E合成相关酶基因已经克隆及定位,尤其VTE5的发现,为生育酚合成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提高植物天然维生素E产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维生素E 生育酚 生物合成 植醇激酶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虫碱性磷酸酶功能基团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欣平 张久源 +2 位作者 杨守忠 刘克武 喻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白蜡虫Ericeruspela雌成虫经匀浆 ,正丁醇抽提 ,硫酸铵分段盐析 ,SephadexG 150凝胶过滤等步骤 ,得到比活力为 136 65U mg蛋白酶制品。用苯甲基磺酰氟、N 溴代琥珀酰亚胺、三硝基苯磺酸、二巯基苏糖醇、对氯汞苯甲酸、琥珀酸酐、溴乙酸... 白蜡虫Ericeruspela雌成虫经匀浆 ,正丁醇抽提 ,硫酸铵分段盐析 ,SephadexG 150凝胶过滤等步骤 ,得到比活力为 136 65U mg蛋白酶制品。用苯甲基磺酰氟、N 溴代琥珀酰亚胺、三硝基苯磺酸、二巯基苏糖醇、对氯汞苯甲酸、琥珀酸酐、溴乙酸、碘乙酸等化学修饰剂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修饰白蜡虫碱性磷酸酶的几种氨基酸残基 ,并测定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 :苯甲基磺酰氟、N 溴代琥珀酰亚胺、三硝基苯磺酸、琥珀酸酐、二巯基苏糖醇的修饰能显著抑制酶的活力 ,活力的降低与修饰剂的浓度有关。氯汞苯甲酸、溴乙酸、碘乙酸的修饰对酶的抑制作用影响较小。初步认为 :丝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是白蜡虫碱性磷酸酶的必需功能基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碱性磷酸酶 必需基团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生育酚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施冬云 李莉 +3 位作者 刘珊林 陈凯先 王沁泌 陈士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3-199,共7页
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分子结构的生育酚和一些酚类化合物所具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与易释放活泼氢有关,活性大小与O-H间电子集居数、前线轨道能级及反应终态能量下降值有关,各种... 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分子结构的生育酚和一些酚类化合物所具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与易释放活泼氢有关,活性大小与O-H间电子集居数、前线轨道能级及反应终态能量下降值有关,各种生育酚模型分子的羟基O-H电子集居数排列顺序α<γ≤β<δ,生育酚自由基转变为醌结构,终态能量下降值顺序为α>γ≥β>δ,与文献报道抗氧化活性的结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 抗氧化 量子化学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糊电极萃取溶出伏安行为及电化学测定维生素E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惠 王春明 +2 位作者 翟钧 苟国俊 力虎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4-28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碳糊电极测定维生素E的方法。用硝酸作氧化剂,将非电活性的维生素E转化为具有电活性的醌型化合物 生育酚红,研究了生育酚红在特制碳糊电极上的萃取伏安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在1.2mol·L-1HNO3 89%的乙醇介质中,维生素... 提出了一种利用碳糊电极测定维生素E的方法。用硝酸作氧化剂,将非电活性的维生素E转化为具有电活性的醌型化合物 生育酚红,研究了生育酚红在特制碳糊电极上的萃取伏安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在1.2mol·L-1HNO3 89%的乙醇介质中,维生素E在电极上开路吸附、萃取预富集后,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测定,维生素E在3.00×10-5~9.88×10-4mol·L-1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10-6mol·L-1,将此法应用于维生素E药品的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糊电极 伏安行为 电化学 维生素E 生育酚红 萃取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玲 王宝贵 刘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通过观察翅果油的抗氧化作用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翅果油提供科学参考。将 4 0只 2 4月龄的Wist ar雄性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为A(对照组 )、B(维生素E组 )、C(翅果油组 )、D(沙棘油组 )。每组 10只 ,分别喂予四种不同的饲料。 2 8天后宰杀... 通过观察翅果油的抗氧化作用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翅果油提供科学参考。将 4 0只 2 4月龄的Wist ar雄性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为A(对照组 )、B(维生素E组 )、C(翅果油组 )、D(沙棘油组 )。每组 10只 ,分别喂予四种不同的饲料。 2 8天后宰杀动物并测定一系列抗氧化指标。结果发现 :饲料中添加翅果油、维生素E及沙棘油的大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 ,抗氧化能力增强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翅果油抗氧化作用优于单纯维生素E ,略强于沙棘油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 维生素E 沙棘油 脂质过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常红 黄国伟 +2 位作者 刘莉 刘英华 任大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6-578,共3页
为探讨维生素E(VE)对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 (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建立了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 5组 :对照组、ox LDL组、VE L +ox LDL组 ,VE M +ox LDL组和VE H +o... 为探讨维生素E(VE)对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 (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建立了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 5组 :对照组、ox LDL组、VE L +ox LDL组 ,VE M +ox LDL组和VE H +ox LDL组。各剂量组首先在含有不同浓度的VE培养液中孵育 ,2 4小时后加入ox LDL进行氧化损伤 ,继续培养 2 4小时后收集细胞 ,进行有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 ,ox LDL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各VE组 (P <0 0 5) ;ox LDL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和各VE组 (P <0 0 5) ;ox LDL组、VE L +ox LDL组GSH Px活性低于其它各组 (P <0 0 5)。提示维生素E对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OX-LDL 氧化损伤 维生素E 保护作用 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赵艳 吴坤 +2 位作者 于颖惠 李贵昌 于卫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3-575,共3页
为探讨ERK1 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所诱导的人胃癌SGC 790 1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DAPI染色法观察VES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 ,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VES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对ERK1 2磷酸... 为探讨ERK1 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所诱导的人胃癌SGC 790 1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DAPI染色法观察VES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 ,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VES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对ERK1 2磷酸化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VES明显诱导SGC 790 1细胞凋亡 ,2 0 μg mlVES作用 2 4h和 48h后凋亡率分别为 14 .2 %和 89.6%。 5、10、2 0 μg mlVES作用 2 4h时明显降低p ERK蛋白的表达 ;而 2 0 μg mlVES作用于细胞时 ,ERK1 2可瞬时被激活 ,2h时表达下降 ,而后又升高 ,12h达峰值。提示ERK1 2途径可能参与了VES诱导的SGC 790 1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l/2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维生素E琥珀酸酯 细胞凋亡 胃癌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葛毅强 孙爱东 蔡同一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1999年第2期8-15,共8页
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维生素E的由来,类型、结构及理化性质,概述了维生素E的生理机能。综述了维生素E的提取、制备工艺及其新进展,并对维生素E的研究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维生素E 研究 开发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维生素E的开发应用前景 被引量:8
9
作者 韩燕峰 梁宗琦 刘爱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天然维生素E 作用机理 生理活性 提取 测定 开发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维生素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琰 刘梅林 +1 位作者 祁芸芸 任自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维生素E(α、γ、mixed tocopherol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及重组人C反应蛋白 (rh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CAM 1 )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不同类型维生素E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维生素E(α、γ、mixed tocopherol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及重组人C反应蛋白 (rh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CAM 1 )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不同类型维生素E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不同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分别加oxLDL、oxLDL +α tocopherol、oxLDL +γ tocopherol、oxLDL +mixed tocopherols、rhCRP、rhCRP +α tocopherol、rhCRP +γ tocopherol、rhCRP +mixed tocopherols孵育 2 4h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流式细胞、RT -PCR技术分别测定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oxLDL和rhCRP均可诱导HUVECs的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 ,不同类型维生素E均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的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 ,并呈浓度依赖性 (5 0~ 2 0 0 μmol/L)。与相同浓度的α、γ tocopherol相比 ,mixed tocopherols抑制作用最强。不同类型维生素E均不能抑制rhCRP诱导的HUVECs的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 :不同类型维生素E均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的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 ,与α、γ tocopherol相比 ,mixed tocopherols对oxLDL诱导HUVECs表达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脐静脉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脂蛋白 C反应蛋白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比较测定紫苏属植物种子维生素E含量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乾蓉 吴卫 +2 位作者 郑有良 杨文婷 徐应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3-247,共5页
采用HPLC法测定来自中国四川和广东,以及日本和美国等地共29份紫苏属不同原(变)种种子的VE含量。结果表明,紫苏属不同原(变)种种子均含丰富的VE。所有供试材料的δ-VE、γ-VE和α-VE含量及总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VE总含量变幅... 采用HPLC法测定来自中国四川和广东,以及日本和美国等地共29份紫苏属不同原(变)种种子的VE含量。结果表明,紫苏属不同原(变)种种子均含丰富的VE。所有供试材料的δ-VE、γ-VE和α-VE含量及总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VE总含量变幅在79.90~383.30μg/g之间,平均值为199.76μg/g;δ-VE、γ-VE和α-VE平均含量分别为5.81、190.47μg/g和3.48μg/g。以来自日本的P06-37的VE总含量最高,达383.30μg/g。比较不同原(变)种种子VE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原(变)种间δ-VE、γ-VE和α-VE含量及总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总体上,以白苏的δ-VE、γ-VE和α-VE平均含量及总含量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 维生素E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原油活性组分的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明进 李明远 +4 位作者 彭勃 吴肇亮 林梅钦 郭继香 董朝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5,共4页
测定了从沙特原油中分离出的胶质和沥青质的红外、紫外光谱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含有胶质、沥青质的模拟油和模拟水体系,测定了其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胶质和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97和1 786;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质比胶质含... 测定了从沙特原油中分离出的胶质和沥青质的红外、紫外光谱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含有胶质、沥青质的模拟油和模拟水体系,测定了其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胶质和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97和1 786;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质比胶质含有更多的芳香环结构。含胶质和沥青质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是33.205 8 mN/m、31.732 5 mN/m,相差不大。对于界面剪切黏度,沥青质体系远大于胶质体系,同在100 mg/L,胶质体系剪切速率在0-0.5 rad/s时,界面剪切黏度最大不超过0.002 5 mN/m,而沥青质体系剪切速率在0.3 rad/s下,界面剪切黏度最大值大于1.000 0 mN/m,并且其曲线具有吸附曲线的特征,沥青质体系具有较强的界面膜,其界面膜的形成经历了从液态扩张膜到液态凝聚膜的变化过程。界面膜强度的大小与界面活性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芳香环结构含量的多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界面膜 界面剪切黏度 界面膜强度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二硫化碳致雄性大鼠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国元 邓菁 +5 位作者 谭皓 虎凤仙 柴莲花 刘卫东 刘四海 易元川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二硫化碳(CS2)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氧自由基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维生素E(VE)对其的拮抗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以不同浓度CS2(0、50、250、1250mgm3)静式吸入染毒,共10周,另设1250mgm3(CS2)加VE... 目的探讨二硫化碳(CS2)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氧自由基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维生素E(VE)对其的拮抗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以不同浓度CS2(0、50、250、1250mgm3)静式吸入染毒,共10周,另设1250mgm3(CS2)加VE(250mgkg)组和单纯VE(250mgkg)组,VE拌入饲料中,染毒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睾丸制备组织匀浆,分别测定各组SOD、MDA、GST、GSH、GSHpx、NO、总NOS和iNOS水平,同时检测VE对其的拮抗水平。结果睾丸组织中SOD活力下降,MDA含量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GSH含量、GST、GSHpx活力总体趋势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NO含量及总NOS、iNOS活力均下降,有随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但用VE干预后,SOD、GST、GSHpx、总NOS、iNOS活力均有不同程度上升,GSH、NO含量亦是如此,而MDA含量则下降。结论VE对CS2致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睾丸 氧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大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秀华 程五凤 +4 位作者 李宣海 谢良民 孙建琴 李峰 马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 了解膳食维生素E和硒对大鼠肝纤维化恢复期肝星形细胞 (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 5 0 %CCl4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2 5 0mg kg饲料 )和Se(0 . 2mg kg饲料 )进行营养干预 ,在最后一... 目的 了解膳食维生素E和硒对大鼠肝纤维化恢复期肝星形细胞 (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 5 0 %CCl4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2 5 0mg kg饲料 )和Se(0 . 2mg kg饲料 )进行营养干预 ,在最后一次注射后 3、7、14、2 8天 (恢复期 )各处死 3只大鼠取其肝组织 ,用HE和Siriusred染色结合图象分析检测肝纤维化指标 ,用α S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激活的HSC细胞 ,用原位凋亡 (TUNEL)技术和α SMA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HSC凋亡。结果 在恢复期各时间点 ,病理对照组和抗氧化干预组激活的HSC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 ,同时 ,从恢复期第 7d开始 ,HSC凋亡细胞数以及肝组织内的胶原量亦同步下降 ;在同一时间点 ,干预组激活的HSC数量低于病理对照组 ,而HSC凋亡数和凋亡率均高于病理对照组。结论 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和硒能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并可能使恢复期HSC凋亡增加 ,激活HSC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肝星形细胞 凋亡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三烯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文广 阎雅更 董凤利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生育三烯酚是生育酚的同分异构体 ,由一个色原烷醇核和一个亲脂性的异戊二烯链构成。生育三烯酚在棕榈油、大米麸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性 ;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 )的活... 生育三烯酚是生育酚的同分异构体 ,由一个色原烷醇核和一个亲脂性的异戊二烯链构成。生育三烯酚在棕榈油、大米麸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性 ;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 )的活性 ,降低胆固醇的合成 ;并有抗肿瘤和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生育三烯酚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三烯酚 HMGCoA还原酶 抗肿瘤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生育酚的结构、生物合成和功能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彩丽 贺学礼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40,共3页
生育酚是一类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天然生育酚有α-、β-、γ-、δ-4种异构体,主要是以尿黑酸为前体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内膜上合成的。生育酚的主要功能是抗氧化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开发和提取天然生育酚已引起关注... 生育酚是一类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天然生育酚有α-、β-、γ-、δ-4种异构体,主要是以尿黑酸为前体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内膜上合成的。生育酚的主要功能是抗氧化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开发和提取天然生育酚已引起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 结构 生物合成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同系化合物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闵军霞 郭俊生 +1 位作者 赵法伋 蔡东联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为探讨α 生育酚 (α T)、γ 生育酚 (γ T)、δ 生育酚 (δ T)及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 4种维生素E同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凋亡影响 ,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 (HepG2 )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12 5、2 5 0、5 0 0、10 0 0及 2 0 0mg L的 4... 为探讨α 生育酚 (α T)、γ 生育酚 (γ T)、δ 生育酚 (δ T)及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 4种维生素E同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凋亡影响 ,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 (HepG2 )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12 5、2 5 0、5 0 0、10 0 0及 2 0 0mg L的 4种维生素E同系化合物培养 48h后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CM)和DNA梯度电泳 (DNALad der)定量分析HepG2细胞凋亡及DNA降解片段情况。结果显示 ,FCM凋亡检测发现δ T和VES培养的HepG2细胞凋亡率增加 ,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即随着δ T、VES剂量增加HepG2细胞凋亡亦增加 ,其中δ T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强于VES ;δ T处理的HepG2细胞只在 2 0 0mg L剂量时出现轻度的凋亡增加 ;未见α T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DNA梯度电泳检测发现δ T和VES处理HepG2细胞的DNA出现明显的排列成梯状的分子条带 ,α T、γ T处理组则未见明显的条带。结果提示 ,维生素E同系化合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作用不同 ,效应排序为δ T >VES >γ T >α T ,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同系化合物 人肝癌细胞(HepG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中线粒体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坤 李贵昌 +1 位作者 赵艳 张晓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vitaminEsuccinate,VES)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方法SGC7901细胞经5、10、20μgmlVES处理后,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 目的探讨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vitaminEsuccinate,VES)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方法SGC7901细胞经5、10、20μgmlVES处理后,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情况和caspase3的表达与激活。结果VES可使线粒体Δψm明显降低,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胞质中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增加,同时激活caspase3。结论VES可能是通过使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并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caspase3,从而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琥珀酸酯 线粒体通透性 细胞色素C caspase-3有机锡 有机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植物油中的VE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书国 陈辉 +2 位作者 李雪梅 薛文通 张惠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9-373,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α-生育酚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性质,其循环伏安图表明,在0.2~0.8V扫描电位范围内,在0.576V处出现一个良好的氧化峰,无还原峰出现,表明α-生育酚的电极反应是一个非可逆过程,是一个由扩散控制的电极反应过程。基于... 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α-生育酚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性质,其循环伏安图表明,在0.2~0.8V扫描电位范围内,在0.576V处出现一个良好的氧化峰,无还原峰出现,表明α-生育酚的电极反应是一个非可逆过程,是一个由扩散控制的电极反应过程。基于α-生育酚的电化学氧化机理,研究了α-生育酚的电化学分析法。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技术,研究确定了α-生育酚的最优分析条件:1,2二氯乙烷与乙醇(1:3)组成混合溶剂,支持电解质LiClO4的浓度为0.05mol/L,pH值为3.0,电位扫描速度为10mV/s,脉冲幅度为50mV;在5~350μmol/L范围内,α-生育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表现为线性关系,Ip=0.2872+0.01852×Cα-T,(相关系数r=0.9997),检测灵敏度为1.852×10-8AL/mol,最低检测为1.5μmol/L(S/N=3),每个样品分析所需时间80s。同时研究了植物油中常用合成抗氧化剂对α-生育酚的电化学法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与干扰,最后通过电化学分析法与HPLC法分析同一油样中VE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法所测得的VE的含量与HPLC法测得的的α-、β-、γ-、δ-生育酚的总和一致,可用于植物油中VE的定量分析,无需任何油样预处理程序,操作简单,分析快捷、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 植物油分析 伏安技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三烯酚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慧坤 孙文广 陈炳卿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2-394,共3页
关键词 生育三烯酚 抗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