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事件对头足类繁殖、年龄生长与早期生活史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陆化杰 陈子越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9,共14页
头足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其渔业生物学特性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主要储存载体是海洋。近年来频发的气候变化事件引发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的渔业生产造成... 头足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其渔业生物学特性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主要储存载体是海洋。近年来频发的气候变化事件引发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的渔业生产造成影响。为此,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头足类繁殖、年龄生长与早期生活史等3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事件的发生极易影响头足类动物的渔业生物学特性,海洋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和初级生产力变动为主要影响因素。目前,相关研究对象多为柔鱼科和枪乌贼科等经济种类,选用的海洋环境因子也多为海洋环境温度,今后应结合其他海洋环境数据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其他种类的影响。本文旨为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近年来气候变化事件频发下头足类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气候变化事件 渔业生物学 繁殖 年龄生长 早期生活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凤眼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刘芳宇 孙林鹤 +4 位作者 常雅军 刘吉祥 刘晓静 徐迎春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鲜质量、叶数、叶宽、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减弱叶发育,增强根发育,且缺磷处理对植株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缺氮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缺氮处理对凤眼蓝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强于缺磷处理。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而缺氮处理对叶片和根中上述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总体无明显影响。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氮、磷含量降低,且氮、磷元素优先分配向根部,缺磷处理引起的磷含量的降幅明显高于缺氮处理引起的氮含量的降幅。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降低,其中氮代谢相关(硝酸盐还原、固氮、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在氮元素充足时,缺乏磷元素会降低凤眼蓝根际氮代谢相关微生物的富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缺氮和缺磷处理均能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限制氮代谢相关微生物富集等方式抑制凤眼蓝生长和繁殖,且缺磷处理对凤眼蓝产生的非生物胁迫更强、对凤眼蓝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通过控制凤眼蓝对磷元素的吸收防控凤眼蓝爆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营养元素 根际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河水生生物状况监测成果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丹妮 王军红 常静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明确以清河为典型代表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生物健康栖息状态,本文运用资料收集、实验检测等方法,通过分析清河2022年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清河全河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的种类、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 为明确以清河为典型代表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生物健康栖息状态,本文运用资料收集、实验检测等方法,通过分析清河2022年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清河全河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的种类、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河河道现状水质较好,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水生生物物种较为丰富,现状生态系统结构及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河 水生生物 水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比对中肋骨条藻和威氏海链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皓 高永利 +3 位作者 殷克东 袁翔城 徐杰 HARRISON Paul J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7,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氮磷摩尔比(4:1,16:1,64:1)的培养液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对它们的比生长率、细胞状态、细胞对外界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细胞内氮磷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氮磷摩尔比(4:1,16:1,64:1)的培养液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对它们的比生长率、细胞状态、细胞对外界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细胞内氮磷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比显著影响两种硅藻的生长和生理状态,氮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更大。N限制组(N:P=4:1)的比生长率、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条件和P限制组(N:P=64:1);威氏海链藻生长对N的变化比中肋骨条藻更为敏感,吸收外界无机氮的速率更快。营养盐充足的情况下,水体中藻细胞的氮磷比变化会较小,但由于"奢侈消费"现象的存在,在出现营养盐限制时,细胞的氮磷比组成会跟随环境的氮磷比改变,在氮限制的条件下,细胞的氮磷比会相应减少,而相反在磷限制的条件下,细胞的氮磷比会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氮限制 磷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对中华鲟血清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李大鹏 刘松岩 +1 位作者 谢从新 张学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332,共6页
本文通过对12℃、21℃、26℃、31℃水温环境中的中华鲟的血清活性氧(ROS)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表明水温对中华鲟体内自由基水平及其抗氧化防御体系有着显著的影... 本文通过对12℃、21℃、26℃、31℃水温环境中的中华鲟的血清活性氧(ROS)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表明水温对中华鲟体内自由基水平及其抗氧化防御体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鲟鱼存活的水温范围内,中华鲟依靠自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抵御活性氧含量的变化可能产生的损害,但这种抵御作用因水温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血清ROS和MDA含量显著升高,ROS和MDA均与水温有显著的正相关性;GSH含量随水温先升高后降低,21℃时含量最高;26℃和31℃中的SOD活力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GSH和SOD与水温(T)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OD=-7.7972+17.228T-0.2821T2(r=0.8923,p<0.01),GSH=-146.58+32.3951T-0.7427T2(r=0.8661,p<0.01)。在试验期间,各温度组的中华鲟的血清CAT活性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血清MDA含量和血清ROS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温(26℃和31℃)状态下ROS产生增加而造成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其增加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而低温和适温环境虽然存在ROS随水温升高而升高的规律,但血清SOD活性和血清ROS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中华鲟体内的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系统维持着体内自由基的"自稳态",使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处于较低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氧化应激 水温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马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2
6
作者 管越强 郭云学 +4 位作者 李博 康现江 李凤超 王宏伟 李继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6,共6页
2004年4月至11月对拒马河北京段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203种浮游植物,隶属8门29科64属,其中以硅藻门种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64.04%.4月至11月硅藻在各采样点出现频度均为100%,其数量占藻类总数的73.92%,说明硅藻为优势类群,... 2004年4月至11月对拒马河北京段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203种浮游植物,隶属8门29科64属,其中以硅藻门种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64.04%.4月至11月硅藻在各采样点出现频度均为100%,其数量占藻类总数的73.92%,说明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属于硅藻型.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77.88×104个/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各采样点也有差别.依据污染指示种判断拒马河的水质为β-中度污染至寡污染水体,依据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判断总体为寡污染水体.从以上评价指标综合分析,拒马河水质污染较轻,为寡污染水域,但可能有向中污染类型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马河 浮游植物 水质评价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_2的汇 被引量:60
7
作者 严国安 刘永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27-833,共7页
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 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沉降等 ,现在已建立和发展了多种海洋碳子模型以对 CO2 的汇进行估测。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 ,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生物泵”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两大类主要的海洋碳子模型 :厢式模型和普通环流模型 ,采用这些模型对海洋碳汇的估算约为 1 .2~ 2 .4 Gt C/a;分析了湖泊、河流等对大气 CO2 汇的特点及向海洋的转移 ,并对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 海洋 碳循环 大气CO2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胁迫对日本沼虾呼吸代谢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管越强 王慧春 李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17-2022,共6页
研究了硫化物暴露后日本沼虾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D)和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及能量代谢酶—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变化规律。将日本沼虾暴露于0.6mg·L-1、2mg·L-1的2个硫化物质... 研究了硫化物暴露后日本沼虾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D)和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及能量代谢酶—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变化规律。将日本沼虾暴露于0.6mg·L-1、2mg·L-1的2个硫化物质量浓度组和不含硫化物的对照组水体中,暴露后0、2、12、24、48h和解除暴露后48h取肝胰腺和肌肉组织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胰腺和肌肉组织SDH和CCO活性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或暴露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FRD、LDH和AK活性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或暴露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解除硫化物暴露后48h,各质量浓度组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述酶活性还存在组织差异,肝胰腺呼吸代谢酶活性高于肌肉中相应酶活性,而AK活性与此相反。结果表明,硫化物胁迫导致日本沼虾有氧呼吸代谢减弱,无氧呼吸代谢增强,并动用其能量贮存物质磷酸精氨酸,产生更多ATP以适应外界不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日本沼虾 有氧代谢 呼吸代谢酶 精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升温速率对桡足类高起始致死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江志兵 曾江宁 +6 位作者 陈全震 廖一波 高爱根 徐晓群 寿鹿 刘晶晶 黄逸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探明升温速率对桡足类热忍受能力的影响,并找出一个相对合适的升温速率作为其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UILT)试验中的标准升温速率,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 为探明升温速率对桡足类热忍受能力的影响,并找出一个相对合适的升温速率作为其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UILT)试验中的标准升温速率,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4种桡足类在1℃·h-1、0.1℃·min-1、1℃·min-1和突然暴露等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UILT。结果表明,同一种桡足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忍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种桡足类的UILT均在升温速率为0.1℃·min-1时最大,高于或低于该升温速率,其UILT都降低。因此,建议桡足类UILT实验的标准升温速率为0.1℃·min-1。在0.1℃·min-1的标准升温速率下,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真刺唇角水蚤、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中华哲水蚤,其24h-UILT分别为31.0℃、29.6℃、29.1℃和27.7℃,48h-UILT分别为30.1℃、29.5℃、28.6℃和27.3℃,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间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起始致死温度(UILT) 升温速率 桡足类 热忍受能力 温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中上游春季原生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巴桑 杨欣兰 +2 位作者 黄香 王芸 刘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6,83,共8页
为了研究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分别在拉萨河中上游设置了8个站点,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了32个水样.在室内采用活体镜检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物种,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共鉴定到原生动物76... 为了研究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分别在拉萨河中上游设置了8个站点,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了32个水样.在室内采用活体镜检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物种,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共鉴定到原生动物76种,隶属于2门5纲15目34科41属,其中纤毛门物种占总物种的65.59%,鞭毛门占34.2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2,优势度指数不明显,表明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物种分布相对均匀,群落结构稳定.通过原生动物群落参数指标和水体主要理化因子作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参数指标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群落特征 拉萨河 中上游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山港湾生原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韦蔓新 童万平 +1 位作者 赖廷和 何本茂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1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根据1999年12月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广西沿海东部铁山港湾生原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水域生原要素含量不高,与相邻的北海湾相比略低,但与1984年岸调的结果相比,N和Si呈上升趋势,P则呈下降趋势;N以陆源输入影响... 本文根据1999年12月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广西沿海东部铁山港湾生原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水域生原要素含量不高,与相邻的北海湾相比略低,但与1984年岸调的结果相比,N和Si呈上升趋势,P则呈下降趋势;N以陆源输入影响为主,而P和Si则以有机体分解的再生过程影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港湾 生原要素 变化特征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显鹏 郭爱 +1 位作者 张洪亮 徐汉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03-306,共4页
根据2010年8-11月在中西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研究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30.00~160.00 m,最适水温范围为22.00~24.00℃,最适盐度范围为35.70... 根据2010年8-11月在中西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研究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30.00~160.00 m,最适水温范围为22.00~24.00℃,最适盐度范围为35.70~35.80;长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范围为130.00~190.00 m,水温范围为20.00~26.00℃,盐度段为35.60~3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群岛海域 长鳍金枪鱼 水深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波 陈德辉 +3 位作者 徐英洪 赵爱萍 吴琼 王全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4-70,共7页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整治和自然恢复,水质从生物多样性极低的、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Ⅳ类水转化,依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判定:苏州河处于有机物污染的中度-乙型(β-中污)阶段.其指示浮游植物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及其变种和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及其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封丘试区水体理化性状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黎道丰 刘瑞秋 +3 位作者 倪乐意 伍焯田 蔡庆华 梁彦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1-259,共9页
在封丘试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水体(曹岗湖,潘店芦苇荡)水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主要水质指标及其集合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封丘试区水体具有典型的北方水体特征,其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水体间无甚大差别。各水体pH值偏高(... 在封丘试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水体(曹岗湖,潘店芦苇荡)水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主要水质指标及其集合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封丘试区水体具有典型的北方水体特征,其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水体间无甚大差别。各水体pH值偏高(年平均值为8.0—9.0),属弱碱性;硬度较大(17.54—20.63德国度),均属硬水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离子总量较大(860—1448mg/L);碱度(4.57—5.20me/L)和主要营养物含量(总氮1.31—2.08mg/L,总磷0.100—0.135mg/L)较高,属富营养型水体。文中指出:该试区水体水质状况较好,渔业开发潜力较大,但磷是水体生物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营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方差分析 水体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地区供水和生态需水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绍休 王涛 +1 位作者 张建民 史贵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1,共4页
当今世界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资源、环境允许范围内,核心问题是生态需水量的确定。通过对国内外生态需水量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在现状和未来时... 当今世界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资源、环境允许范围内,核心问题是生态需水量的确定。通过对国内外生态需水量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在现状和未来时空间尺度上,一定的生态环境标准条件下,为维持流域或区域特定的天然生态环境功能必须保障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对目前采取的各种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计算了民勤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为了使民勤生态系统不再恶化,每年需要补给2.406×10^8~2.414×10^8m。的水。如果考虑民勤地区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4.263×10^8~5.458×10^8m^3,民勤地区的总需水量应为6.669~7.87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计算模型 民勤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研究与水环境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新华 王宏鹏 纪炳纯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0,91,共8页
对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域进行浮游动物种类区系组成、现存量(密度、生物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两次调查共采集到16种浮游动物,其中轮虫7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4种.结合相似水体研究结果比较并辅以生物多样性指数分... 对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域进行浮游动物种类区系组成、现存量(密度、生物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两次调查共采集到16种浮游动物,其中轮虫7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4种.结合相似水体研究结果比较并辅以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对调查水域进行了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质可初步划定为中-富营养型.同时提出了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和改善水质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堡湿地 浮游动物 水质评价 生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鱼、月光鱼耐温限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淞 韦其锋 +2 位作者 严太明 曾林 吴雨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和月光鱼(Xiphophorus maculates)的温度耐受限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孔雀鱼和月光鱼存活温度范围分别是14~36℃和12-34℃,属热带鱼。温度渐变时雌、雄孔雀鱼和月光鱼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 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和月光鱼(Xiphophorus maculates)的温度耐受限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孔雀鱼和月光鱼存活温度范围分别是14~36℃和12-34℃,属热带鱼。温度渐变时雌、雄孔雀鱼和月光鱼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8.83℃(♀)、37.08℃(♂)和36.4℃;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2.69℃(♀)、13.17℃(♂)和8.16℃。在温度骤升至35℃时,96h后雌孔雀鱼死亡率为70%,雄孔雀鱼已经全部死亡,而月光鱼的死亡率仅为15%;温度骤降至15℃时,96h后月光鱼无死亡,而雌雄孔雀鱼全部死亡。月光鱼低温耐受性较雌雄孔雀鱼好(P〈0.05)。两种热带鱼对热、冷冲击的适应能力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鱼 月光鱼 温度 生态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鲇鱼幼鱼静止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汤洪芬 曹振东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实验在25℃条件下对鲇鱼幼鱼(29.41-44.45g)进行了60d的饥饿处理,每天测定3次耗氧率。结果显示:鲇鱼幼鱼在饥饿60d后,其静止代谢率由63.19±3.68降至22.38±1.36mg O2kg^-1h^-1,下降了64.58%;通过对静止代谢... 本实验在25℃条件下对鲇鱼幼鱼(29.41-44.45g)进行了60d的饥饿处理,每天测定3次耗氧率。结果显示:鲇鱼幼鱼在饥饿60d后,其静止代谢率由63.19±3.68降至22.38±1.36mg O2kg^-1h^-1,下降了64.58%;通过对静止代谢率变化的分析,发现存在有3个相对稳定期:其代谢水平分别为41.62±0.34、34.72±0.55和27.59±0.52mgO2kg^-1h^-1(P〈0.05),持续时间分别为10、14和27d。实验结果表明:鲇鱼幼鱼采用降低代谢水平的方式来适应饥饿环境;静止代谢率越低,则相对稳定期历时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鱼 饥饿 静止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江水利枢纽对赣江中游鱼类资源影响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淑珍 吴志强 +2 位作者 胡茂林 张建铭 花麒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于2008-2009年就赣江中游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进行采样调查,共记录鱼类71种,隶属7目16科58属,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涉及到鱼类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文中就该工程的兴建对赣江中游鱼类资源可能产... 于2008-2009年就赣江中游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进行采样调查,共记录鱼类71种,隶属7目16科58属,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涉及到鱼类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文中就该工程的兴建对赣江中游鱼类资源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修建鱼道、进行水库生态调度、人工增殖放流等对策措施,旨在为赣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峡江水利枢纽 鱼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盐碱地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福军 胡文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3-89,共7页
初步研究了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光合细菌 (PSB)施用后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1)光合细菌的施入 ,促进了浮游植物中蓝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的数量和生物量的增长 ;硅藻门总体上有所下降 ,但小型种属增加 ;(2 )光合细... 初步研究了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光合细菌 (PSB)施用后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1)光合细菌的施入 ,促进了浮游植物中蓝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的数量和生物量的增长 ;硅藻门总体上有所下降 ,但小型种属增加 ;(2 )光合细菌的施入 ,促进了浮游生物中枝角类、轮虫 ,尤其小型轮虫的增长 ,而桡足类和原生动物却表现出下降趋势 ;(3)浮游生物总体上表现为数量增加而生物量下降 ,但绝大部分种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而且浮游生物种类趋向于小型化 ,从而增加了鱼类有效的天然饵料 ,因而光合细菌的施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池塘 盐碱地 浮游生物 PSB 蓝藻门 绿藻门 桡足类 原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