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的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1
作者 楚志强 闫东东 +2 位作者 赵涵 龚婷婷 熊富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6,共13页
岩墙群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与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的重要探针。本文以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其岩石成因及其对古特提斯造山作用过程的启示。巴隆中性岩墙群以闪... 岩墙群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与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的重要探针。本文以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其岩石成因及其对古特提斯造山作用过程的启示。巴隆中性岩墙群以闪长玢岩为主,其锆石U-Pb年龄为250.2±1.3 Ma,属于早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墙群的SiO_(2)含量为52.8%~59.6%,全碱(K_(2)O+Na_(2)O)含量为3.98%~6.25%,Mg#值为24~46,铝饱和指数为0.91~0.98,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样品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La/Yb)N值为5.44~7.76,Eu异常不明显(δEu=0.91~1.11)。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且具有显著的Nb、Ta负异常。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巴隆早三叠世中性岩墙群主要起源于古老镁铁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且岩浆受到一定程度的壳–幔混合影响。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形成于东昆仑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陆缘弧环境,且大陆弧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和壳–幔混合作用是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旋回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岩墙群 闪长玢岩 早三叠世 陆缘弧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沟里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地质意义:来自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忠媛 闫东东 +2 位作者 赵涵 龚婷婷 熊富浩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9,共13页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花岗岩记录了原特提斯造山作用过程,是反演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本次研究以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沟里地区花岗岩的结晶年龄...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花岗岩记录了原特提斯造山作用过程,是反演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本次研究以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沟里地区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24.7±2Ma,形成于晚志留世。岩石具有高SiO_(2)(65.33%~75.35%)、Al_(2)O_(3)(12.4%~16.57%)、全碱含量(Na_(2)O+K_(2)O:6.58%~8.58%)及FeOT(1.43%~4.45%)的特征,其Mg#值为15.33~29.00,A/CNK值为0.97~1.00,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岩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ΣREE=335.0×10^(-6)~432.3×10^(-6)),富集轻稀土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07~0.77)。岩石具有较高的10000*Ga/Al值(3.07~3.62)、高场强元素含量(Zr+Nb+Ce+Y=400×10^(-6)~606×10^(-6))和锆石饱和温度(800~857℃),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轻微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_(i)=0.711755~0.835342,ε_(Nd)(t)=-2.4~-4.3),且岩石具低Ce/Pb(0.19~7.72)、Nb/U(2.92~7.79)和Sm/Nd比值(0.51~1.04),表明岩浆起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表明,沟里地区晚志留世花岗岩属于A2型花岗岩,指示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和西段经历了同步的原特提斯域造山作用过程,均于晚志留世进入了碰撞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晚志留世 碰撞后伸展 原特提斯 东昆仑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西南部二叠系龙潭组凝灰岩特征及孔隙演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佳佳 张玺华 +5 位作者 龚婷婷 黄一钒 林郑旸 骆昊天 陈延贵 杨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在简阳地区的TF-2井,上二叠统龙潭组发育凝灰岩,其储层物性良好,但目前对凝灰岩成因以及孔隙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影响着对该层油气潜力的评价。本次研究对研究区龙潭组中上部两件有代表性的凝灰岩样品开展了详细宏观观察、薄片鉴定、扫描... 在简阳地区的TF-2井,上二叠统龙潭组发育凝灰岩,其储层物性良好,但目前对凝灰岩成因以及孔隙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影响着对该层油气潜力的评价。本次研究对研究区龙潭组中上部两件有代表性的凝灰岩样品开展了详细宏观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地球化学数据等综合研究,从而厘清了研究区凝灰岩物质来源,并分析孔隙演化过程。两件凝灰岩样品为岩屑凝灰岩,发生强烈蚀变,X衍射结果显示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储集孔隙类型主要为脱玻化孔和长石的溶蚀孔;地化数据显示样品TiO_(2)含量较高、Al_(2)O_(3)/TiO_(2)比值较低、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Cr,V,Cu,Ti)的含量较高等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数据,认为四川盆地西南部龙潭组凝灰岩物质来源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其孔隙演化过程为火山玻璃脱玻化形成微孔隙,其次,钠长石溶蚀形成高岭石和石英,再次,高岭石转化成绿泥石,最后,保留部分原生孔和长石溶孔、黏土矿物晶间孔等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凝灰岩 物质来源 孔隙演化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川西南简阳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凝灰岩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娜 杨帅 +5 位作者 张玺华 孙豪飞 陈延贵 李天军 龚婷婷 熊富浩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3,共14页
川西南简阳地区TF2井钻井发现上二叠统龙潭组凝灰岩,其岩浆属性和沉积大地构造背景仍缺乏研究。该凝灰岩具有高TiO_(2)(分别为3.86%,5.21%)、低Al_(2)O_(3)/TiO_(2)(分别为5.72、4.84)的特征,属于中-基性凝灰岩。其富集轻稀土及Rb, Th,... 川西南简阳地区TF2井钻井发现上二叠统龙潭组凝灰岩,其岩浆属性和沉积大地构造背景仍缺乏研究。该凝灰岩具有高TiO_(2)(分别为3.86%,5.21%)、低Al_(2)O_(3)/TiO_(2)(分别为5.72、4.84)的特征,属于中-基性凝灰岩。其富集轻稀土及Rb, Th, Nd等元素,并具有Eu明显负异常,表明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特征相似,暗示其形成于地幔柱作用下的板内环境。锆石U-Pb测年显示,岩石含有大量新元古代捕获锆石(800~1 100 Ma)和两组较为集中的显生宙锆石U-Pb年龄谱系(245~265 Ma和410~465 Ma),而最年轻锆石谱系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59.8±2.3 Ma,与峨眉山玄武岩主相喷发时间相吻合。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260 Ma的锆石εHf(t)值具有两组特征(-3.6~1.5和9.6~12.6),指示该组锆石起源于亏损地幔源区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410~465 Ma的锆石具有较低的εHf(t)值(-13.3~-5.6),其锆石微量元素具典型长英质弧岩浆特征,表明该组锆石起源于俯冲弧背景下的古老大陆地壳源区。结合区域资料研究,本次研究认为简阳地区龙潭组凝灰岩为中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产物,其大量早古生代锆石表明扬子板块深部可能发育与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相关的岩浆记录,新元古代-古元古代锆石则可能来源于扬子板块的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凝灰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源区分析
原文传递
云南中甸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花岗斑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东杰 彭惠娟 +1 位作者 王天瑞 李蕊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7,共18页
云南中甸红牛—红山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端,该区域主要发育印支期与燕山晚期两期成矿作用。本次研究对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花岗斑岩锆石进行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中甸红牛—红山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端,该区域主要发育印支期与燕山晚期两期成矿作用。本次研究对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花岗斑岩锆石进行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红牛—红山矿床与成矿相关的隐伏花岗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其w(K_(2)O)为2.05%~7.32%;可见轻微负Eu异常,Eu/Eu^(*)变化范围为0.56~0.89;Mg^(#)值较低,为20.04~47.08,暗示加厚下地壳来源;(La/Yb)_(N)为28.65~103.24,呈现出强烈的轻重稀土分馏模式;Sr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为131×10^(-6)~715×10^(-6),具埃达克岩的特征。花岗斑岩锆石Th/U比值为0.32~1.21,表明其为岩浆锆石;锆石平均协和年龄为76.7 Ma,与成矿年龄一致,表明其形成于晚白垩世;锆石重稀土元素显著富集,δEu=0.38~0.99,结晶温度为600.3~813.5℃,平均值为681.5℃,氧逸度平均值△FMQ=1.08,δ^(18)O平均值为6.8‰,暗示大量地壳物质的加入。锆石结晶环境暗示红牛—红山矿床锆石高氧逸度特征继承自印支期的俯冲改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中甸 花岗斑岩 U-PB年代学 元素地球化学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氧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