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马拉雅东段库曲锂辉石伟晶岩锡石研究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6 位作者 刘宇超 何畅通 赵俊兴 李俊瑜 朱丽群 赵永能 张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9,共17页
锡石是花岗伟晶岩中重要的含锡矿物。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中多个花岗岩-伟晶岩系统均产出锡石。富锂伟晶岩中锡石的显微结构与化学组成及其对岩浆分异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调查了喜马拉雅东段库曲岩体西侧产... 锡石是花岗伟晶岩中重要的含锡矿物。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中多个花岗岩-伟晶岩系统均产出锡石。富锂伟晶岩中锡石的显微结构与化学组成及其对岩浆分异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调查了喜马拉雅东段库曲岩体西侧产出的多条含锂辉石伟晶岩脉,其规模不等,岩相分带简单,主要岩相带为锂辉石-石英-钠长石带或锂辉石-块体长石-石英-(白云母)带,也见钠质细晶岩。选取3处含锂辉石伟晶岩脉中的锡石开展阴极发光(CL)和原位微区分析测试(EPMA和LA-ICP-MS)研究。锡石的元素替代机制以2(Nb,Ta)^(5+)+Fe^(2+)→3Sn^(4+)和同价置换(Ti^(4+),Zr^(4+),Hf^(4+),U^(4+))→Sn^(4+)为主,部分锂辉石伟晶岩中的锡石出现Fe对Sn和Nb的置换。锡石呈现4种阴极发光特征(黑色、灰色、振荡环带以及白色):黑色区域具有明显高的Nb、Ta、Fe、Zr、U和Ga含量,相对高的Hf含量,以及较大的Ti含量变化范围;灰色区域和振荡环带区域的化学组成相近,振荡环带具有略高的Nb、Ta和Fe含量,相对低的U含量;白色区域具有相对低的Nb、Ta、Fe、Zr、U和Ga含量,以及略低的Hf含量。锡石阴极发光特征与化学组成密切相关,Zr、U、Ga、Hf含量与锡石阴极发光特征具有一定联系。锡石的阴极发光结构(CL结构)主要为均一结构和不均一结构(核-边正环带、补丁以及核-边反环带),包括黑色晶体、灰色晶体、振荡环带晶体,黑色核+振荡环带/灰色边及补丁、灰色核+振荡环带/灰色边及补丁、振荡环带/黑色区域+白色丝带状边/棉絮状补丁、以及振荡环带/灰色/黑色核+黑色边。锡石CL结构的演化序列自内向外表现为黑色核部/晶体→灰色或振荡环带区域/晶体→(白色/黑色区域),向亏损Nb、Ta、Fe、U、Ga,弱亏损Zr、Hf、Y、Ti元素,以及高Ta/(Nb+Ta)值和低Zr/Hf值的方向演化,晚期可出现Fe的富集。锡石的CL结构和化学组成对比发现:同一伟晶岩脉中的含锂辉石伟晶岩的分异演化程度低于锂辉石伟晶岩,共存矿物的结晶分异可能产生富Nb和富Ta两组锡石,不同含锂辉石伟晶岩脉在岩浆化学特征和演化过程具有明显差异。锡石CL结构与化学组成能够揭示锂辉石伟晶岩的化学特征与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矿物原位微区分析 库曲含锂辉石伟晶岩脉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落凤坡南榴辉岩的冷却史:锆石和金红石年代学及微量元素温度计制约
2
作者 于泽睿 孟繁聪 +3 位作者 张建新 陈松永 申婷婷 李小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30-3846,共17页
金红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是其重要来源之一。柴北缘西段鱼卡-落凤坡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是榴辉岩型金红石的远景区之一,但该类型金红石的保存条件仍不清楚。本文选择在落凤坡以南沙梁沟地区新发现的榴辉岩透... 金红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是其重要来源之一。柴北缘西段鱼卡-落凤坡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是榴辉岩型金红石的远景区之一,但该类型金红石的保存条件仍不清楚。本文选择在落凤坡以南沙梁沟地区新发现的榴辉岩透镜体,对榴辉岩和榴闪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和金红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分析。榴闪岩中锆石给出了435±2Ma(MSWD=0.26)的加权平均年龄,锆石内部结构和较为平坦的重稀土配分曲线((Lu/Gd)_(N)=2.08~8.56)以及无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59~0.81)表明该年龄代表榴辉岩相变质时间,锆石Ti含量温度计给出了643±27℃的峰期变质温度。榴辉岩中金红石给出了410±8Ma的回归下交点年龄,这代表了榴辉岩从峰期变质时代冷却到金红石封闭温度约570℃的时代,对应的金红石Zr温度计计算结果给出618±1℃的峰期变质温度。由此可以得出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的冷却速率为2~3℃/Myr,低于鱼卡榴辉岩的冷却速率(~4℃/Myr)。榴辉岩规模,矿体品位等证据显示落凤坡南榴辉岩比鱼卡榴辉岩中的金红石退变强,形成钛铁矿或榍石。这表明了较缓慢冷却不利于榴辉岩中金红石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金红石 锆石 U-PB定年 柴达木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余金杰 陈振宇 +3 位作者 王平安 李晓峰 黄建平 王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83-1890,共8页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苏北地区三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Cr和Zr含量,在Zack et al.(2002)的金红石Nb- Cr图解中,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均为镁铁质岩,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最低,平均值为...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苏北地区三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Cr和Zr含量,在Zack et al.(2002)的金红石Nb- Cr图解中,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均为镁铁质岩,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8ppm,而其它两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较高,平均值介于192~255ppm;(2)蓝晶石榴辉岩具有极高Cr含量,均值6106ppm,而许沟P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Cr含量也较高,均值1233ppm,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Cr含量最低,均值为183ppm。利用Zaek et al.(2004)提出的金红石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许沟P类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600—751℃,平均温度689℃;演马厂M类榴辉岩的金红石温度介于507-641℃,平均温度557℃;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的形成温度介于541-673℃,平均温度613℃;新扬昌G类蓝晶石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541-655℃,平均温度603℃。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榴辉岩在拆返过程中退变质作用明显,流体活动强烈,导致金红石中Zr扩散丢失,金红石中Zr含量不同程度地受到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再平衡作用的影响,致使计算的温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微量元素 榴辉岩 原岩 再平衡 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库” 被引量:25
4
作者 肖益林 黄建 +1 位作者 刘磊 李东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8-416,共19页
金红石是各种岩石特别是地壳组成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它在成岩、风化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变质过程中均能保持极大的稳定性。同时,除主要成分TiO2外,金红石还含有为数众多的其它微量元素(例如:Nb,Ta,Zr,Hf,Sn,Mo,Sb,Cr,V,W,U和Pb等),这些微... 金红石是各种岩石特别是地壳组成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它在成岩、风化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变质过程中均能保持极大的稳定性。同时,除主要成分TiO2外,金红石还含有为数众多的其它微量元素(例如:Nb,Ta,Zr,Hf,Sn,Mo,Sb,Cr,V,W,U和Pb等),这些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对于包含金红石的主体岩石所经历的地质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意义。近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金红石已成为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对各种元素和同位素在金红石中变化特征的调查,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各种地质过程的了解,其研究应用的范围涉及到了整体地球的元素平衡、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含金红石岩石的形成源区、变质岩石的温压条件和形成时代的研究等多个方面,同时其所包含的各种同位素体系也被广泛用于各种地质过程的示踪。本文综合近年来金红石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表述了金红石作为一个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地质信息储库,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各个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地质过程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铁石观一带金红石矿床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永开 徐永利 +6 位作者 郑有业 周宾 吕登 张晓鹏 吴亮 马超 许荣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0-911,共12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相学等研究手段,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及铁石观一带均发现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其单个矿体长可达千米以上,宽均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金红石物相Ti平均品位可达2.58%,属于高钛榴辉岩的范畴,且其矿床地质特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相学等研究手段,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及铁石观一带均发现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其单个矿体长可达千米以上,宽均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金红石物相Ti平均品位可达2.58%,属于高钛榴辉岩的范畴,且其矿床地质特征与大别—苏鲁地区的金红石矿床特征极为相似。鱼卡和铁石观金红石矿床的发现,填补了柴北缘榴辉岩变质带没有金红石矿床的空缺,并暗示柴北缘地区有发现大型榴辉岩矿床的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矿床 柴北缘 榴辉岩 鱼卡 铁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锐钛矿、金红石和钛铁矿的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一鸣 李大新 +1 位作者 韩景仪 余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6-473,共8页
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的钛矿物主要为锐钛矿、金红石和钛铁矿。锐钛矿化学成分的特点是FeO含量明显比金红石要低;主要X光粉晶谱线为3.518(100)、2.377(14)和1.667(11);晶胞参数a()=3.786,c()=9.513;拉曼光谱谱线(cm-1)为516、395、195... 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的钛矿物主要为锐钛矿、金红石和钛铁矿。锐钛矿化学成分的特点是FeO含量明显比金红石要低;主要X光粉晶谱线为3.518(100)、2.377(14)和1.667(11);晶胞参数a()=3.786,c()=9.513;拉曼光谱谱线(cm-1)为516、395、195和143。金红石的主要X光粉晶谱线为3.250(100)、1.688(40)和2.488(29);晶胞参数为a()=4.595,c()=2.962;拉曼光谱谱线(cm-1)为610和446。钛铁矿的成分特点是富锰贫镁,与攀西地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中的钛铁矿正好相反。所有上述钛(铁)氧化物矿物学特征,进一步说明该矿床是在中元古代在海底与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水沉积后经区域变质和局部又遭受后期热液改造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物学特征 锐钛矿 金红石 钛铁矿 羊蹄子山-磨石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及其成因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建平 马东升 +1 位作者 刘聪 王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数千个榴辉岩体中 ,已发现了 4 0个含金红石榴辉岩体 ,金红石储量达数百万吨 .在综述、分析该带榴辉岩的空间分布、岩石矿物学、含矿性等特征的基础上 ,确定了块状榴辉岩型和片麻状榴辉岩型两种主要矿石类型 .金...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数千个榴辉岩体中 ,已发现了 4 0个含金红石榴辉岩体 ,金红石储量达数百万吨 .在综述、分析该带榴辉岩的空间分布、岩石矿物学、含矿性等特征的基础上 ,确定了块状榴辉岩型和片麻状榴辉岩型两种主要矿石类型 .金红石在矿石中主要呈包裹体、粒间充填、蚀变残余和热液充填四种赋存形式 ,分别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形成阶段 .电子探针分析显示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期间 ,富含Na的深部流体对金红石的成矿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该矿床属典型的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 ,在成因上与超高压变质作用有关 ,类似于挪威的Engeb fjellet、俄罗斯的Shubino村和意大利的PianPaludo矿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矿床成因 矿石类型 包裹体 粒间充填 苏北 金红石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东海毛发状水晶中金红石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晓峰 陈振宇 +3 位作者 王汝成 徐珏 王平安 余金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5-481,共7页
东海是中国著名的水晶产地,水晶矿床主要产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境内中,发育于榴辉岩、片麻岩张裂隙中及其接触带中。本文利用背散射图象技术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晶中的固体包裹体金红石的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 东海是中国著名的水晶产地,水晶矿床主要产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境内中,发育于榴辉岩、片麻岩张裂隙中及其接触带中。本文利用背散射图象技术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晶中的固体包裹体金红石的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水晶中金红石主要有4种类型。在背散射图象下,类型2和类型3金红石呈棱角状、不规则状镶嵌于类型1金红石中以及类型3金红石呈不规则状充填于类型2中。类型2金红石表面有较多的裂隙,而类型1、类型3和类型4金红石表面则比较光滑。还没有发现类型4金红石和其它类型金红石之间的明确关系。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其它金红石来说,水晶中的金红石Fe和Nb的含量较高(Fe为2500×10-6-26700×10-6,Nb为782×10-6-6000×10-6);而V和Cr地元素含量则基本相当。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水晶中金红石可能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 金红石 微量元素 韵律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含钒金红石加热、淬火及电子辐射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娟 鲁安怀 +3 位作者 郭延军 李宁 李巧荣 郑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 12 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 ,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 ,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 12 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 ,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 ,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吸附水的吸收峰。用XPS分析比较了处理前后样品表面主要元素Ti、O和V的价态及含量 ,结果表明 ,原样经过处理后表面钒和氧的原子百分含量增加 ,其中淬火样品表面吸附水和钒的含量相对于原样增加最为明显 ,光催化活性相应较高 ;加热样品表面的吸附水和钒的含量比原样稍有增加 ,光催化活性与原样相当 ;电子辐射样品表面钒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原样增加不明显 ,而对水的吸附能力相对原样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钒金红石 淬火 加热 电子辐射 改性处理 物相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育光催化活性的天然含钒金红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宁 鲁安怀 +3 位作者 秦善 王河锦 李巧荣 刘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2-338,共7页
天然含钒金红石平均含V2 O5可达 1.2 2 % ,Fe2 O3 0 .39% ,ZnO 0 .35 % ,CuO 0 .2 2 % ,这些金属离子可替代八面体中Ti4+ 。V以 5价形式存在 ,配位多面体呈三方双锥 ,其在晶格内部对Ti的替代导致晶格畸变 ,打破了配位多面体原有的八面... 天然含钒金红石平均含V2 O5可达 1.2 2 % ,Fe2 O3 0 .39% ,ZnO 0 .35 % ,CuO 0 .2 2 % ,这些金属离子可替代八面体中Ti4+ 。V以 5价形式存在 ,配位多面体呈三方双锥 ,其在晶格内部对Ti的替代导致晶格畸变 ,打破了配位多面体原有的八面体对称而呈四方双锥的几何形态 ,并产生结构微应力。透射电镜研究表明 ,该天然金红石结构内部存在位错、晶界等缺陷 ,可以成为光催化活性位。对其进行受力、受热以及微波辐射等改性作用后 ,晶胞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 ,可能导致晶格畸变及应变能增加 ,进一步促进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钒金红石 矿物学特征 结构缺陷 光催化活性 环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含钒金红石降解卤代烃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巧荣 鲁安怀 +2 位作者 李宁 刘娟 郭延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利用天然金红石光催化降解卤代烃 ,在 1h内对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降解率分别达到 82 .5 4 %和94 .4 3% ,对三氯甲烷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经电子辐射的金红石光催化活性降低 ,卤代烃的降解率低于原样 ;经加热和淬火处理的金红石样品表... 利用天然金红石光催化降解卤代烃 ,在 1h内对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降解率分别达到 82 .5 4 %和94 .4 3% ,对三氯甲烷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经电子辐射的金红石光催化活性降低 ,卤代烃的降解率低于原样 ;经加热和淬火处理的金红石样品表面钒含量增加 ,光催化活性提高 ,能将浓度 4 0 0 μg/L左右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降解到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钒金红石 光催化氧化 光催化降解 卤代烃 水体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金红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鑫 郑有业 +5 位作者 许荣科 蔡鹏捷 林成贵 白杰 孙述海 鲁立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5-1703,共19页
鱼卡金红石矿床是青海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超大型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笔者在总结前人基础资料及详细野外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榴辉岩岩石学及金红石矿物学研究,利用LA-ICP-MS法对该矿床中的金红石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 鱼卡金红石矿床是青海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超大型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笔者在总结前人基础资料及详细野外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榴辉岩岩石学及金红石矿物学研究,利用LA-ICP-MS法对该矿床中的金红石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金红石赋存状态主要有五种,即包裹结构、粒间结构、串珠状结构、退变残余结构、丝缕状出溶结构,其中以粒间和串珠状赋存状态产出时,含矿性最好。同时,变质阶段的差异、流体活动的强弱将影响金红石的赋存状态。流体活动越弱时,野外表现为榴辉岩的新鲜程度越高、且少或不发育长英质脉体、矿物越自形,则越有利于形成粒间和串珠状金红石富矿;折返过程中流体或熔体作用过强、野外表现为广泛发育长英质脉体、榴辉岩中矿物呈他形产出时,则金红石已经退变为钛铁矿和榍石。总结前人的地球化学和年龄数据表明:富集地幔源区、演化程度高、陆壳混染程度低的富钛基性原岩是鱼卡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主要物质来源,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促进了钛的进一步富集成矿,成矿年代集中在440~430Ma。金红石锆温度计显示的成矿温度主要在570~671℃之间,金红石中高场强元素Ti、Nb、Ta、Zr、Hf等富集,表明其可能形成于俯冲带环境。这些成因认识等将为柴北缘成矿带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的进一步找矿工作部署、勘查评价及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矿床 榴辉岩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成矿物质来源 鱼卡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D主孔榴辉岩中金红石微量元素特征:LA-ICPMS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振宇 曾令森 +2 位作者 李晓峰 余金杰 徐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45-1657,共13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200~1005m范围内8件榴辉岩样品的金红石进行了LA-T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的全岩和金红石分析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类型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与其全岩成分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200~1005m范围内8件榴辉岩样品的金红石进行了LA-T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的全岩和金红石分析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类型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与其全岩成分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金红石中的Nh和Ta元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受控于全岩Nb和Ta含量。在高钛和低镁钛榴辉岩中,金红石的Cr与全岩Cr/TiO_2,正相关;在富镁榴辉岩中,金红石的Cr含量受全岩MgO含量的控制;在高钛和富镁榴辉岩中,全岩成分明显影响着金红石的Zr含量,金红石Zr温度计可能不适用。低镁钛榴辉岩的金红石的平衡温度普遍低于榴辉岩峰期变质温度,可能是变质流体参与下的扩散作用和退变质作用所致;多数情况下,单个样品中大部分金红石颗粒的Zr含量是均匀的,金红石Zr温度计所给出的温度可能代表着退变质再平衡的温度;CCSD榴辉岩的全岩Nb/Ta比值普遍低于其中金红石的Nb/Ta比值,不支持金红石榴辉岩可能是地球上超球粒陨石Nb/Ta比值储库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D主孔 榴辉岩 金红石 LA-ICPMS 微量元素 温度计 Nb/Ta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状和成因类型的金红石矿物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蔡剑辉 王立本 李锦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1-538,共8页
文章通过综述中国金红石矿物学研究的成就,系统论述了不同产状和成因类型的金红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为进一步深化金红石矿物学研究、加强金红石资源的找矿和评价工作、广泛开展与金红石有关的地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 文章通过综述中国金红石矿物学研究的成就,系统论述了不同产状和成因类型的金红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为进一步深化金红石矿物学研究、加强金红石资源的找矿和评价工作、广泛开展与金红石有关的地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红石 矿物学特征 产状 成因类型 研究意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细菌利用天然金红石光生电子能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明 鲁安怀 +3 位作者 郝瑞霞 李艳 杨若晨 王长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220,共9页
天然金红石和铁氧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可能分布于同一区域,发生能量的交互作用。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铁细菌利用金红石光生电子的可能性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天然金红石在日光下可以很好地将Fe3+还原成Fe2+,其速度达101.8mg/L&#... 天然金红石和铁氧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可能分布于同一区域,发生能量的交互作用。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铁细菌利用金红石光生电子的可能性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天然金红石在日光下可以很好地将Fe3+还原成Fe2+,其速度达101.8mg/L·24h-1;而细菌又可以将Fe2+氧化成Fe3+,从中获得新陈代谢的能量。依靠这种作用,本文通过一种实验装置将金红石的光生电子导出并传递给Fe3+,然后通过Fe3+/Fe2+的变化将电子传递给细菌,从而实现了细菌对光生电子能量的利用。在96h内,光催化作用下的细菌浓度可以达到空白样品的100倍,说明光催化作用促进了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电子载体 金红石 光生电子 燃料电池 二价铁 三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测定锡石U-Pb年龄探索 被引量:6
16
作者 涂家润 崔玉荣 +3 位作者 郝爽 李惠民 周红英 耿建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9-783,共5页
针对我国锡多金属矿床的定年问题,建立一种采用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法进行锡石U-Pb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并与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进行对比验证。由于采用化学处理技术分别纯化了U和Pb,减少了普通铅的影响... 针对我国锡多金属矿床的定年问题,建立一种采用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法进行锡石U-Pb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并与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进行对比验证。由于采用化学处理技术分别纯化了U和Pb,减少了普通铅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分析测定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地区石英-锡石-黑钨矿脉的锡石样品分析,获得了精确的U-Pb年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U-PB同位素 锡多金属矿床 等时线 ID-TIMS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吉山钨矿中钨铌锰矿与富钨铌锰矿的交生现象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文兰 华仁民 王汝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65,120,共9页
文章对大吉山钨锰矿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 ,发现了一种主要元素为Nb、Ta、Fe、Mn、W的复杂氧化物矿物———钨铌锰矿。这种矿物与富钨铌锰矿交生 ,在成分上与后者呈渐变过渡。证实在自然界中黑钨矿与铌钽铁矿之间可能存在着广泛的W_Nb... 文章对大吉山钨锰矿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 ,发现了一种主要元素为Nb、Ta、Fe、Mn、W的复杂氧化物矿物———钨铌锰矿。这种矿物与富钨铌锰矿交生 ,在成分上与后者呈渐变过渡。证实在自然界中黑钨矿与铌钽铁矿之间可能存在着广泛的W_Nb(Ta)类质同像置换现象。通过对其成分、形态和共生关系的研究 ,结合大吉山钨矿的形成期次 ,联系矿体与区域内两期花岗岩的内在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电子探针分析 钨铌锰矿 富钨铌锰矿 成因机制 类质同像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D超高压变质岩中金红石结构水(OH^-)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金龙 孙晓明 +3 位作者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结构水研究是认识超高压变质作用(UHPM)过程中流体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并对板块汇聚边缘大陆动力学及水的深部地球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非偏振光)研究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岩心... 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结构水研究是认识超高压变质作用(UHPM)过程中流体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并对板块汇聚边缘大陆动力学及水的深部地球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非偏振光)研究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岩心及其周围地表榴辉岩中副矿物—金红石中的结构水。所有测试样品都在3285 cm^(-1)和3295 cm^(-1)附近产生尖锐的吸收峰,证实“水”以结构羟基(OH^-)的形式赋存于金红石晶格之中。采用最新标定的摩尔吸收系数[38000 L/(mol·cm^2)]计算表明,金红石结构水含量在324×10^(-6)~523×10^(-6)范围内,远较前人有关金红石结构水含量的计算结果为低。同时,结构水分布不均一性在不同样品之间和颗粒内部都有明显表现,指示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有限的流体活动和快速的板块俯冲—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结构水(OH^-) 榴辉岩 地球动力学 CC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太阳能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鑫 李艳 +4 位作者 鲁安怀 颜云花 曾翠平 丁竑瑞 王长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7-534,共8页
针对自然界中天然半导体矿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之间的能量交换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半导体光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天然半导体矿物在光照情况下产生的光生电子可将Fe3+还原为Fe2+,其中金红石光催化还原Fe3+的效率为12.5%,闪锌矿为7.8... 针对自然界中天然半导体矿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之间的能量交换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半导体光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天然半导体矿物在光照情况下产生的光生电子可将Fe3+还原为Fe2+,其中金红石光催化还原Fe3+的效率为12.5%,闪锌矿为7.86%,该过程通过天然半导体矿物的日光催化作用实现了太阳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控制电势的微生物电化学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化能自养型微生物A.f.菌的细胞增加量与外界电子传入而生成的Fe2+的量呈线性关系,且有外来电子传入实验组的A.f.生长量是无电子传入组的441%,该过程通过菌的生长代谢作用实现了化学能→生物质能的转化。进一步的光电化学和微生物电化学耦合实验结果证明,在太阳光和天然半导体矿物共同作用下,A.f.菌的对数生长期由无光时的36h延长到72h,同时细菌的生长在该能量转化过程中得到了明显促进。在天然闪锌矿催化条件下,有光条件的A.f.菌数量增加到无光条件的1.90倍;而在金红石催化条件下,有光条件的A.f.菌数量增加到无光条件的1.69倍。实验结果说明,在以天然半导体矿物为媒介的情况下,化能自养微生物可间接利用太阳能来获得自身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这一过程也实现了太阳光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质能的能量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半导体矿物 光生电子 氧化亚铁硫杆菌 太阳能 能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高压/超高温麻粒岩中金红石Zr温度计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宫江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文中对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运用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巴什瓦克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Zr含量在误差范... 文中对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运用电子探针和薄片原位LA-ICP-MS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巴什瓦克高压麻粒岩中的金红石Zr含量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对比研究表明,经过压力校正的Thomkins等(2007)的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算公式更适合本区高压麻粒岩温度的计算,而采用Zack等(2004)和Watson等(2006)的公式计算的温度分别比前人通过传统温度计获得的温度结果偏高和偏低。按照Thomkins等(2007)的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算公式,以压力为2 GPa计算获得,巴什瓦克地区新鲜高压麻粒岩样品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为890-962℃,被解释为代表了高压麻粒岩峰期的变质温度;而以压力为1GPa计算得出,退变高压麻粒岩样品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为764-822℃,代表了晚期中温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的变质温度。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巴什瓦克地区的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峰期超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中温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巴什瓦克 高压麻粒岩 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