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4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小松 严德天 +6 位作者 龚银 牛杏 梁万乐 伏海蛟 刘紫璇 杨向荣 张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8,I0001,共17页
【目的】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不同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层段的等时地层关系及其成因已成为页岩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对鄂西ND1井及黔南HY1井下寒武统测井自然伽马数据的旋回地层... 【目的】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不同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层段的等时地层关系及其成因已成为页岩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对鄂西ND1井及黔南HY1井下寒武统测井自然伽马数据的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下寒武统主要的天文周期,以文献报道的锆石年龄作为锚点建立了两口井的天文年代标尺,并基于沉积噪音模型恢复了两口井下寒武统时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ND1井牛蹄塘组36 m和9 m的沉积旋回及HY1井16.6 m和4.0 m的沉积旋回代表了轨道周期405 kyr和100 kyr偏心率;ND1井牛蹄塘组和HY1井九门冲组持续时间分别为3.30 Myr和2.64 Myr。给出两种方案的天文年代标尺,方案一以ND1井牛蹄塘组顶作为锚点起点,对应的天文年代标尺年龄区间处于535.20±1.70 Ma~538.50±1.70 Ma;方案二以HY1井九门冲组顶作为锚点起点,对应的天文年代标尺年龄区间处于535.20±1.70 Ma~537.84±1.70 Ma。经过对比分析,两口井海平面变化对应于1.20 Myr旋回和两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将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和405 kyr旋回滤波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结果显示TOC高值段对应于405 kyr旋回最大值,而ND1井TOC低值段对应于两个405 kyr旋回之间的低值。此外,TOC高值段既对应于海平面较高时期,也对应于海平面较低时期。【结论】由于太阳系的混沌行为,无法准确预测寒武纪早期理论轨道偏心率对富有机质页岩驱动的机制。假设偏心率最大值和总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对应,则更长的时间段内强季节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触发了黑色页岩的富集。此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总有机碳含量对比表明海平面变化和有机质富集不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塘组 九门冲组 轨道驱动 偏心率 沉积噪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永安盆地显生宇构造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
2
作者 李斌 周游 +4 位作者 董振国 庄粤伶 何丽红 罗群 胡博文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4,共18页
永安盆地是位于华夏板块上一个多旋回叠合的沉积盆地,显生宇发育齐全,开展构造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研究是研究华夏板块沉积构造历史的有效途径,且可作为认识中扬子地区沉积构造演化的辅助手段,为湘鄂西页岩气勘探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 永安盆地是位于华夏板块上一个多旋回叠合的沉积盆地,显生宇发育齐全,开展构造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研究是研究华夏板块沉积构造历史的有效途径,且可作为认识中扬子地区沉积构造演化的辅助手段,为湘鄂西页岩气勘探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认为:永安盆地显生宇可以划分出8个构造层序(TSQ1、TSQ2、TSQ3、TSQ4、TSQ5、TSQ6、TSQ7、TSQ8),均受控于区域性构造运动。TSQ1受控于加里东构造运动,TSQ2、TSQ3、TSQ4受控于海西构造运动,TSQ5受控于印支运动,TSQ6、TSQ7、TSQ8受控于燕山构造运动。显生宙以来,永安盆地经历了被动大陆边缘浅海陆棚碎屑岩—深水滞留盆地复理石沉积模式,滨浅海碎屑岩滨岸—台地—潮坪模式,前陆盆地河流—湖泊沉积模式,坳陷盆地河流—湖泊沉积模式,坳陷盆地火山—河流—湖泊沉积模式以及断陷盆地河流—冲积扇—湖泊沉积模式的历史演化,记录了华夏板块复杂、完整的构造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盆地 构造层序 沉积模式 华夏板块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区下—中中新统古海滩脊三维沉积结构及演化规律
3
作者 黄书勤 卓海腾 +7 位作者 冯进 李智高 苏明 王英民 雷亚平 林智轩 林理娥 魏慧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3,共15页
【目的】三角洲—浅海陆架区常见各类型条带状砂体,其形态、规模和时空展布等是水动力过程、沉积物供给和周缘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但其结构、成因和发育的主控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方法】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 【目的】三角洲—浅海陆架区常见各类型条带状砂体,其形态、规模和时空展布等是水动力过程、沉积物供给和周缘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但其结构、成因和发育的主控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方法】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为例,基于井震资料建立了下—中中新统韩江组和珠江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结合全三维解释、频谱分解、属性融合等手段开展了精细的地震沉积学分析。【结果】在多个层序内识别出位于强制海退体系域的强振幅条带砂体,其在地震剖面上多呈脊状,并具有头部强振幅反射、中部叠瓦状高角度前积和尾部弱振幅反射等地震相结构;平面上沿北东—南西向变宽,可见密集排列的条纹状内部结构;岩心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序列,可见波浪侵蚀面;测井可见底突变箱状响应。【结论】综上,这些条带砂体被识别为古海滩脊沉积,其发育演化主要受强制海退过程和稳定高沉积物供给的共同作用。古海滩脊形成演变可能受控于区域的南西向古水流场,影响古珠江三角洲的南西向古水流场可能在距今大约21 Ma前已经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古海滩脊 强制海退 南西向古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杨 金思丁 +2 位作者 刘岩 刘四兵 张全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7,共16页
[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的泥页岩不仅包含重要的环境生命演化信息,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对其开展精细地层年代学研究具有生产及科研的双重价值。[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探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层序沉积... [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的泥页岩不仅包含重要的环境生命演化信息,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对其开展精细地层年代学研究具有生产及科研的双重价值。[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探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层序沉积特征,对川西南地区金页1井筇竹寺组页岩地层开展了旋回地层学研究。[结果与结论](1)通过分析不同测井曲线测井响应特征,认为钾元素测井序列是最适合古环境、古气候的替代指标。(2)将钾元素深度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识别出偏心率和斜率周期(405 kyr,131 kyr,95 kyr,36.4 kyr,28.2 kyr);并结合相关系数分析,以不同沉积速率为限,将整段曲线划分为四段,分别进行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的带通滤波;以周缘地区的年代地层年龄526.86±0.16 Ma为年龄控制点,建立了金页1井筇竹寺组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3)筇竹寺组共记录了29个长偏心率周期,四段地层的最优沉积速率分别为2.5,2.9,3.4和4.8 cm/kyr。(4)以405 kyr的轨道调谐为基础的沉积噪音模型DYNOT及ρ1曲线重建了筇竹寺组沉积时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以该曲线为理论参照,在筇竹寺组中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个最大海泛面及与之对应的T-R旋回;4个三级层序的沉积时限从下到上为3.18,2.03,2.97和3.63 Ma,分别包含了8个,5个,7个和9个长偏心率周期。(5)海平面变化曲线的低值对应了全球碳同位素负偏,推测是由于海平面的下降引起的有机质发生氧化,并向海水释放碳同位素偏轻的无机碳,形成碳同位素负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页1井 最优沉积速率计算 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沉积噪音模型 相对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牛小兵 吴东旭 +6 位作者 刘新社 任军峰 李程善 周进高 于洲 李维岭 王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6,共12页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天然气勘探工作需求。因此,笔者基于最新的地质基础资料,综合运用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通过编制马家沟组中-下组合重点层段的沉积相图和储层分布图,明确了中-下组合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3大相类型,以及8种亚相和16种微相;其中台内颗粒滩、微生物丘、台缘颗粒滩、含膏云坪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2)中-下组合白云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主要受控于丘滩和膏云坪沉积、准同生溶蚀作用和后期充填作用3种因素。3)马二段、马四段、马五9亚段、马五7亚段以丘滩相的粒间孔和晶间孔储层为主,马三段、马五6亚段以膏云坪的溶蚀孔储层为主。结论认为,中-下组合储层类型多样、层系多、厚度大,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分布 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 中-下组合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boost算法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以陇东气田Q区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千玲 赵军龙 +1 位作者 白倩 许鉴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8-666,共9页
在油气田开发中,沉积微相识别对于明确沉积背景及单砂体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陇东气田地质条件复杂,主力气藏深度大、产层单一,仅山1段底部产气,对于多种资料交叉共同分析沉积微相,仅依靠人工判别沉积微相,过程复杂且容易出错,很难在沉... 在油气田开发中,沉积微相识别对于明确沉积背景及单砂体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陇东气田地质条件复杂,主力气藏深度大、产层单一,仅山1段底部产气,对于多种资料交叉共同分析沉积微相,仅依靠人工判别沉积微相,过程复杂且容易出错,很难在沉积微相和测井数据之间建立精确的对应关系。为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提高沉积微相划分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Adaboost算法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方法,为后期气田开发沉积背景及单砂体刻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在研究中,对测井曲线进行优选,并进行预处理,运用数学统计法提取了6个特征参数作为训练的输入集,把沉积微相的类型作为训练的输出结果标签,从已解释的沉积微相数据中选取共1210组作为训练样本,其中组建的训练样本共约968组,组建测试样本242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的训练效果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达到96.45%,90.4%,可以验证该方法在陇东气田Q区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ADABOOST算法 测井 自动识别 陇东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生储盖特征
7
作者 吴炳伟 崔晓磊 +2 位作者 赖鹏 周铁锁 孙转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5期653-661,共9页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相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辽东地区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蛤蟆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6个层序,分别...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相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辽东地区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蛤蟆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6个层序,分别发育于陆表海、滨岸、三角洲及河流沉积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生储盖组合发育特征,认为上古生界区域性烃源岩和盖层主要形成于凝缩段和水进体系域上部、高位体系域下部,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纵向上构成2种类型5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山西组“自生自储型”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最有利的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上古生界 生储盖组合 体系域 辽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盆地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化
8
作者 刘艳春 李自红 曾金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7-852,866,共7页
基于太原盆地北部控制性钻孔的岩性特征、样品年龄、孢粉和沉积旋回分析,结合已有的太原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孢粉组合及地层岩性资料,对太原盆地埋藏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太原盆地第四纪地层从上到下可依次划分为:0~31.6 m为全新统(Q_(4)... 基于太原盆地北部控制性钻孔的岩性特征、样品年龄、孢粉和沉积旋回分析,结合已有的太原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孢粉组合及地层岩性资料,对太原盆地埋藏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太原盆地第四纪地层从上到下可依次划分为:0~31.6 m为全新统(Q_(4));31.6~95.5 m为上更新统(Q_(3)),其中31.6~47.8 m为上更新统上部(Q^(3)_(3)),47.8~78.2 m为上更新统中部(Q_(3)^(2)),78.2~95.5 m为上更新统下部(Q_(3)^(1));95.5~186.16 m为中更新统(Q_(2));186.16~250.42 m为下更新统(Q_(1))。在此基础上,根据沉积物颜色与粒度特征及孢粉分析结果对太原盆地第四纪环境演化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孢粉组合 第四纪地层 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黄河三角洲典型钻孔XJ01第四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9
作者 姚维军 梁兴江 张洋洋 《矿产勘查》 2024年第6期938-945,共8页
江苏古黄河三角洲为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的典型地区,研究其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特征。本文基于XJ01典型钻孔第四纪沉积物的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开展了沉积环境示踪。常量元素Al_(2)O_(3)、... 江苏古黄河三角洲为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的典型地区,研究其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特征。本文基于XJ01典型钻孔第四纪沉积物的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开展了沉积环境示踪。常量元素Al_(2)O_(3)、Fe_(2)O_(3)、FeO、MgO、CaO、MnO、P_(2)O_(5)、TiO_(2)总体上与SiO_(2)呈负相关关系。钻孔中地球化学元素曲线中,CIA、SiO_(2)/Al_(2)O_(3)、SiO_(2)/(Al_(2)O_(3)+Fe_(2)O_(3))、SiO_(2)/(K_(2)O+Na_(2)O+CaO+MgO)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微量元素Be、Rb、Cr、Cu与Rb/Sr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球化学元素曲线钻孔中沉积物分为10个带,分带反映该孔第四纪沉积环境由还原到氧化、水环境由深水到浅水、沉积相由陆相到海相、古气候由湿热到干冷频繁交替的特征。该研究成果为恢复古黄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黄河 三角洲 第四纪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左权地区山西组米氏旋回识别及其天文年代标尺
10
作者 苟苏恒 吕佳阳 +2 位作者 李柯良 刘亮亮 邵龙义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4期1-7,12,共8页
依据地层序列的旋回信号进行地球轨道参数周期的识别,是确定深时时间尺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以沁水盆地左权地区山西组为例,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与相关系数法对钻孔剖面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旋回性分析,并据此建立山西组年代地层标尺。使... 依据地层序列的旋回信号进行地球轨道参数周期的识别,是确定深时时间尺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以沁水盆地左权地区山西组为例,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与相关系数法对钻孔剖面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旋回性分析,并据此建立山西组年代地层标尺。使用频谱分析,在区内山西组识别出7.13 m、1.62~2.23 m的优势沉积旋回,分别对应405 kyr的长偏心率周期和91.9~126.4 kyr的短偏心率周期,经过天文检验,证实沁水盆地山西组受到天文周期驱动。通过高斯带通滤波,建立沁水盆地山西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确定出9个405 kyr长偏心率旋回,据此获得山西组沉积时限为3.82 Myr。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可为沁水盆地山西组古环境、古气候和各种地质事件的演化提供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组 旋回地层学 天文年代标尺 轨道参数周期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岩石磁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兰书琪 卫弼天 +12 位作者 幸龙云 杜楠 冷先刚 姜南 程鑫 陈庆龙 王保锋 许鹏祥 邓晓红 张冬孟 李腾 刘非凡 吴汉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9,共15页
利用古地磁学手段定量约束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可为原特提斯造山作用及华北板块与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但华北板块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含丰富油气资源,后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运... 利用古地磁学手段定量约束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可为原特提斯造山作用及华北板块与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但华北板块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含丰富油气资源,后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运移均可能导致其早古生代地层遭受重磁化影响。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灰岩、凝灰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岩相学、岩石磁学及逐步退磁研究,包括光学显微镜鉴定实验、扫描电镜(SEM)实验、能谱分析(EDS)实验、饱和等温剩磁(SIRM)实验、三轴等温热退磁实验、磁化率随温度变化(κ-T)实验、磁滞回线实验、一阶反转曲线(FORC)实验、系统热退磁实验以及热-交混合退磁实验,探讨了各类岩石的主要载磁矿物及其是否具备记录原生剩磁信息的潜能。结果表明:灰岩及凝灰岩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磁黄铁矿和(或)胶黄铁矿,部分样品还含少量赤铁矿(含杂质)和针铁矿,矿物颗粒的磁畴类型同时含有SD(单畴)和MD(多畴)两种。结合岩相学及退磁实验结果认为这些主要载磁矿物可能是与后期流体作用(有机质成熟及运移等)有关的次生矿物,其携带的剩磁信号不能直接用于约束板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或可用于约束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古生界油气运移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岩石磁学 上奥陶统 赵老峪组 流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广元羊木-岩洞地区震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序列及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林康 文龙 +9 位作者 李智武 刘树根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陈明思 杨钹 唐攀 陈荣庆 丁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2-826,共15页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形成机制及时间尚存在巨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灯影组油气勘探的部署。为更好地对拉张槽深水地层提供时代约束,深化拉张槽构造-沉积演化认识,基于露头描述、薄片观察、碳同位素测试,对广元地区4个露头剖面开展综合地层对...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形成机制及时间尚存在巨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灯影组油气勘探的部署。为更好地对拉张槽深水地层提供时代约束,深化拉张槽构造-沉积演化认识,基于露头描述、薄片观察、碳同位素测试,对广元地区4个露头剖面开展综合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分析。岩石学及碳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实测4条野外露头剖面从下到上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Ⅰ~Ⅳ):岩性段Ⅰ为薄层泥质灰岩夹泥质白云岩条带,对应陡山沱组三段Shuram-Wonoka负偏段地层;岩性段Ⅱ以黑色页岩为代表,可对比陡山沱组四段;岩性段Ⅲ为块状白云岩-硅质岩序列,属于灯影组同期地层;岩性段Ⅳ以薄板状硅质岩为特征,相当于麦地坪组。其中,灯影组二段早期—麦地坪期,研究区从块状白云岩逐步过渡为薄板状硅质岩,见垮塌体及滑塌揉皱,指示台地转换为斜坡-盆地沉积环境。这种加深的沉积趋势与中上扬子台地相区变浅至暴露的过程完全相反,指示断裂活动影响下快速沉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长宁拉张槽 广元地区 灯影组 地层对比 构造-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延长组页岩层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明成 吴胜和 +5 位作者 万晓龙 李桢 樊建民 陈朝晖 王梓沣 刘海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795,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层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展布存在较大的争议,从而影响着页岩油气的精细勘探与开发。以庆城油田西233区块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及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构了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层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展布存在较大的争议,从而影响着页岩油气的精细勘探与开发。以庆城油田西233区块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及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构了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在延长组原长81—长32砂组内,地层向湖盆中心呈进积叠置样式,可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每个中期旋回内,向盆地方向的古地貌依次为浅水带、斜坡带和盆底带。浅水带主要发育三角洲;斜坡带发育重力流水道,顺斜坡呈窄条带状分布;在盆底带近端发育重力流朵叶体沉积,砂体夹于泥页岩中,而盆底带远端主要为深湖页岩夹滑塌体沉积。原长7油层组页岩层系为1套穿时地层,由多个中期旋回的斜坡带下部、盆底带湖底扇砂体和半深湖—深湖泥岩组成。这一研究不仅对鄂尔多斯盆地夹层型页岩油的有效开发(开发区优选及水平井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亦对拗陷湖盆层序与沉积演化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7油层组 湖底扇 页岩层系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孔多参数测井的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厚度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哲 高保彬 +2 位作者 雷文杰 李东会 李子馨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200,共11页
【背景】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有效的地层特征探测方法对于井下工作开展至关重要,精确掌握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的地层特征信息,有助于煤层瓦斯治理,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方法】采用底抽巷穿层钻孔进行多参数测井,重点分析了低位上行钻... 【背景】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有效的地层特征探测方法对于井下工作开展至关重要,精确掌握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的地层特征信息,有助于煤层瓦斯治理,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方法】采用底抽巷穿层钻孔进行多参数测井,重点分析了低位上行钻孔轨迹信息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电阻率等参数的变化特性;通过综合对比多个钻孔的轨迹数据钻孔视频成像和测井结果,详细描述了工作面煤层及周围岩层的分布特征,并准确界定了各岩石类型及其真厚度;基于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和对应区域成孔视频,识别煤层中煤体结构异常区域和煤层含水区域。【结果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煤层顶底板岩性主要包括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煤4种岩石,不同岩性具有显著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岩性划分结果和对应的钻孔轨迹信息,能有效划分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层位。对单个钻孔开展重复性测井,提高了岩石岩性和厚度的识别精度,孔内厚度测量误差控制在0.2 m内,验证了测井结果的可靠性。煤层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交会图表明,底抽巷第三、第四组钻孔之间存在长8.4 m,厚1.1 m的煤体结构异常区域;自然伽马、电阻率曲线交会图曲线和钻孔视频表明,第6组钻孔间存在长3.4 m,厚0.9 m的含水区域,研究结果与工作面瞬变电磁法勘测结果相一致,区域表现为弱富水性。多参数测井为快速判别井下钻孔的目标层位提供了高效手段,在推进矿井地质信息的透明化建设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测井 钻孔轨迹 岩石类型 岩性划分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佳洋 尹太举 +3 位作者 雷晓红 易艺 刘芳君 石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4,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作为油气显示富集有利层位之一,目前仅对三叠系进行了盆地级的研究,而区带认识不清,层序内部沉积演化不明,对区块勘探指导针对性不强,急需开展区带化研究。利用覆盖全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岩心...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作为油气显示富集有利层位之一,目前仅对三叠系进行了盆地级的研究,而区带认识不清,层序内部沉积演化不明,对区块勘探指导针对性不强,急需开展区带化研究。利用覆盖全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分析地震属性结构,识别出面积达18000 km^(2)的哈拉哈塘-哈得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平面展布范围,从而较准确的描述出其沉积相演化特征,为后续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断层分布来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差异明显。下段砂体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少,反映河道影响作用减小,牙哈古隆起斜坡处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展布依次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克拉玛依组上段湖盆收缩,广泛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西方向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其中,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发育下切谷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属性 塔里木盆地 克拉玛依组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被引量:99
16
作者 方小敏 宋春晖 +3 位作者 戴霜 朱迎堂 高军平 张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曲盆地或前陆盆地,可能包括兰州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和祁连山东部一些盆地在内的周边地区都向这个统一的盆地内注入水流和沉积物质,在西宁一带形成汇水中心,并在当时为行星风系的亚热带副高压带作用下形成巨厚的膏盐层。从约21Ma的中新世早期开始,前陆盆地挠曲下沉明显加剧,盆地早期地层被挤压变形,形成盆地中最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推测分隔贵德盆地东部的海宴—泽库右旋断裂强烈活动,分隔贵德和西宁盆地的拉脊山东部开始隆升,贵德盆地河流水系由北转向西流,至中中新世,隆升可能席卷整个拉脊山,贵德盆地水系明显南流,盆地挤压中心由早先的昆仑山前转移至拉脊山两侧。从约8Ma开始,拉脊山开始强烈阶段性幕式(3.6、2.6及1.8Ma)变形隆升,导致两侧断层以花状向盆地中心逐步扩展,断裂、掀斜和褶皱地层,盆地转变成山间盆地,并在约1.8Ma的强烈变形隆升后,黄河出现,紧接着形成上千米深切河谷和7级阶地,高原东北部现今构造地貌沉积格局最终形成。上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总体揭示出印度板块碰撞早期最远端的高原东北部就已经开始变形隆升响应,这个过程阶段性由弱至强,至8Ma以来达到最大,反映了高原南北的同步变形隆升但幅度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与形成模式,可能指示了脆性上地壳块体间柔性变形、块体内刚性挤压破裂变形和塑性下地壳连续变形增厚与流动的共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西宁-贵德盆地 磁性地层 盆地演化 高原变形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区地层新资料 被引量:58
17
作者 伊海生 林金辉 +3 位作者 赵兵 李勇 石和 朱利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5,共7页
新的牙形石化石资料证实在羌塘北部地区有泥盆纪查桑组地层,它是该盆地保存的最古老海相沉积地层。羌塘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顶部产有丰富的以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两属为主的菊石化石,可初步建立5个菊石组合... 新的牙形石化石资料证实在羌塘北部地区有泥盆纪查桑组地层,它是该盆地保存的最古老海相沉积地层。羌塘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顶部产有丰富的以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两属为主的菊石化石,可初步建立5个菊石组合,其中Berriasella和Blanfordiceras菊石的出现使最高海相层位上延至提塘阶顶部或贝利阿斯阶,而圆笠虫(Orbitolina)、似异卷虫(Heterohelix)出现可能反映有海相白垩纪地层的存在。在晚三叠世肖茶卡组中发现有Epigondolella牙形石动物群,这是我国晚三叠世最高层位牙形石带又一产地。首次在双湖比隆组油页岩剖面顶部发现产Harploceras sp.菊石化石的层位,时代属早土托阿尔期(Toarcian),解决了这一特殊沉积地层单位长期争论的时代归属问题,并提出它与早侏罗世海侵高峰期全球缺氧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区 青藏高原 生物地层 海相层 缺氧事件 牙形石 早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18
作者 匡明志 张小兵 +7 位作者 袁海锋 陈聪 张玺华 彭瀚霖 徐婷 肖钦仁 李天军 山述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20,共20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征,综合实际钻井资料,开展茅口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并解释层序格架对储集层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可分为8类岩石微相,在茅口组沉积中晚期,构造作用驱动茅口组由缓坡沉积体系向“台地—台内海槽”沉积体系转换。(2)栖霞组上部层序界面SB1和茅二下亚段上部层序界面SB2均为Ⅱ型岩相转换界面,茅二上亚段顶界面SB3为Ⅰ型淹没不整合界面,茅三段顶界面SB4为Ⅰ型剥蚀不整合面。(3)二崖剖面茅口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茅一段构成三级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茅二下亚段中—下部对应三级层序SQ1的高位体系域,而上部发育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茅二上亚段和茅三段分别对应三级层序SQ2和SQ3。(4)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下亚段云化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和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分别以准同生晚期和准同生早期云化作用为主,受控于Ⅱ型层序界面SB2;广安—八角场地区茅二上亚段台缘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2高位体系域并且受控于Ⅰ型层序界面SB3,经历了准同生早期基质云化—准同生晚期颗粒溶蚀—埋藏期云化作用阶段。该研究为四川盆地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预测和成因研究提供了层序和沉积约束,对茅口组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微相分析 层序划分 储集层分布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选址、岩心剖面特征与特殊岩性层的分布 被引量:26
19
作者 高有峰 王璞珺 +4 位作者 王成善 任延广 王国栋 刘万洙 程日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5,I0007,共8页
松科1井南孔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两个钻孔中的一个,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敖南鼻状构造的翼部。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嫩二段底部到泉三段顶部连续取心资料的详细描述,建立松科1井南孔岩心剖面,识别出5种常见岩性... 松科1井南孔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两个钻孔中的一个,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敖南鼻状构造的翼部。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嫩二段底部到泉三段顶部连续取心资料的详细描述,建立松科1井南孔岩心剖面,识别出5种常见岩性(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和8种特殊岩性(白云岩、火山灰、油页岩、灰质泥岩、泥灰岩、重结晶灰岩、介形虫碎屑灰岩和介形虫灰岩)。特殊岩性出现的总层数为172层,总厚度为14.516m,分布在青一段,青二、三段,姚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地层中。对松科1井的精细岩心描述和对特殊岩性的识别是后续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1井南孔 陆相白垩系科学钻探 岩心描述 岩心剖面 特殊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在含煤地层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4 位作者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利用频谱分析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安组延二段为例 ,对发育泥炭沼泽河流体系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分析 ,得出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 ,其厚度比值与米兰科维奇旋回比值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 ,可以认为 :米兰科维... 利用频谱分析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安组延二段为例 ,对发育泥炭沼泽河流体系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分析 ,得出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 ,其厚度比值与米兰科维奇旋回比值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 ,可以认为 :米兰科维奇旋回是影响本区地层沉积旋回发育的主要因素 ;古气候周期性变迁决定着大面积沼泽化的曲流河—网状河流体系中高频沉积旋回的发生、发展和定格。其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 8 72~ 11 2 9m ;地轴倾角周期和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 2 5 4~ 4 3m和 1 2 3~ 1 91m。本区含煤层和碳质泥岩地层旋回厚度约 10m ,其发育受控于时间为 12 3ka的偏心率周期。自然伽马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 ,很好地反映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地层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米兰科维奇旋回 快速傅立叶变换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