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冰天气现象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苗苗 朱华亮 刘惠兰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77-79,84,共4页
文章基于全国842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61—2017年日观测资料,提取生成结冰天气现象序列,对全国范围内结冰日空间分布、结冰天气现象长期变化趋势及异常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结冰日北多南少,结冰日和纬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文章基于全国842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61—2017年日观测资料,提取生成结冰天气现象序列,对全国范围内结冰日空间分布、结冰天气现象长期变化趋势及异常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结冰日北多南少,结冰日和纬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全国整体结冰日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约为每10年下降2.3天;结冰异常序列年份大部分集中在1965—1973年和2010—2013年,除观测业务调整造成序列异常外,对结冰天气现象观测资料缺少质量控制也是造成序列异常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天气现象分析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天气现象 空间分布特征 时间序列 异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飞机空中积冰潜势诊断指数与检验评估
2
作者 周琦浩 施钰鲲 +2 位作者 王子祎 孙俊颖 蒋瑜 《气象科技》 2024年第1期132-140,共9页
飞机积冰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危险天气,准确的积冰诊断对民航运行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国产大飞机适航取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参考改进的CIP(Current Icing Potential)指数,使用垂直速度和云中液态水含量对积冰潜势诊断指数进... 飞机积冰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危险天气,准确的积冰诊断对民航运行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国产大飞机适航取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参考改进的CIP(Current Icing Potential)指数,使用垂直速度和云中液态水含量对积冰潜势诊断指数进行优化得到SCIP(Simplified Current Icing Potential)指数,该指数直接基于大气层结资料给出较为准确地飞机积冰潜势,具有命中率高、实用性强的特点。用2021年2月28日至12月31日民航航空器报告对原CIP指数和SCIP指数进行对比验证评估,发现相比于原CIP指数,SCIP指数具有更优异的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和TSS评分(True Skill Score)。但是对于不同程度的积冰,原CIP指数和SCIP指数均表现出较一致诊断效果,表明SCIP指数对诊断飞机积冰潜势具有重要作用,但无法判断积冰强度。根据2020年3月16日陕西区域飞机结冰个例验证表明增加垂直速度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影响对飞机积冰的描述更加细致,对提升积冰潜势诊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积冰 模糊逻辑 积冰潜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沙丘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步探讨 被引量:34
3
作者 曹文炳 万力 +2 位作者 周训 胡伏生 陈劲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10,共5页
西北地区沙漠及荒漠化地区,包气带的水分来源除来自大气降水外,还来自凝结水,凝结水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运移及荒漠植被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高台县西的流动沙漠边缘的半固定沙丘上,采用TSCⅡ智能化土壤水... 西北地区沙漠及荒漠化地区,包气带的水分来源除来自大气降水外,还来自凝结水,凝结水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运移及荒漠植被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高台县西的流动沙漠边缘的半固定沙丘上,采用TSCⅡ智能化土壤水分快速测试仪,SN2202数字温度计、CENTER1300相对湿度仪进行了凝结水观测试验。对沙丘表层0~30cm范围内的气温、地表温度、地温和含水量进行连续观测,每2h观测一次,试验历时5d。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北沙漠、荒漠化地区有凝结水存在,它的形成不仅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及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维系荒漠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并对凝结水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确定,日气候变化造成的地表温度与地温温差是凝结水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气带中的含水量分布则控制着凝结水的多寡,凝结水主要出现在干沙层与湿润砂层界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沙丘 凝结水 形成机制 大气降水 甘肃 荒漠化地区 气温 地表温度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庞治国 付俊娥 +1 位作者 李纪人 肖乾广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369,共6页
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方法遥感反演蒸散发的计算模型。采用经验、半经验公式反演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利用提出的净辐射折算系数、波文比,结合Sequin和Itier理论推导了日蒸散发量计算的经验模型,并考虑了温度对瞬时蒸散发量的的影响,提高... 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方法遥感反演蒸散发的计算模型。采用经验、半经验公式反演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利用提出的净辐射折算系数、波文比,结合Sequin和Itier理论推导了日蒸散发量计算的经验模型,并考虑了温度对瞬时蒸散发量的的影响,提高了全天蒸散发量计算的精度。对于不同地区只要调整净辐射折算系数便可解决由蒸散发瞬时值求算全天值的困难。通过对黑龙江省进行数值试验,证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可为旱情监测系统运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 蒸散发 遥感反演模型 黑龙江 地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凝结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郭占荣 韩双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3-628,共6页
采用称重法 ,分别在非冻结期和冻结期 ,对不同土质的土样进行凝结水观测试验 ,分析讨论凝结水发生的条件、凝结水发生的时间、凝结水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积雪条件下的凝结水、凝结水的数量及其变化以及凝结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研究成果... 采用称重法 ,分别在非冻结期和冻结期 ,对不同土质的土样进行凝结水观测试验 ,分析讨论凝结水发生的条件、凝结水发生的时间、凝结水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积雪条件下的凝结水、凝结水的数量及其变化以及凝结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干旱地区凝结水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地区 凝结水 试验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枣林露水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志永 汪有科 +3 位作者 汪星 周玉红 赵英 郭旭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115,共11页
利用2012年和2013年叶片湿度传感器(LWS)、温湿度仪、热扩散式探针(TDP)、中子仪实测的露水强度、冠层温湿度、树干径流、土壤水分及气象站监测的气象因子,分析了枣林生育期内露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水资源输入、输出项的关系。研... 利用2012年和2013年叶片湿度传感器(LWS)、温湿度仪、热扩散式探针(TDP)、中子仪实测的露水强度、冠层温湿度、树干径流、土壤水分及气象站监测的气象因子,分析了枣林生育期内露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水资源输入、输出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枣林露水量随生育期变化呈现递增趋势,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露水总量分别为31.31、37.87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蒸腾量和蒸发量的6.87%、10.00%、17.65%和7.90%、15.00%、17.90%,露水量日平均值分别达0.44、0.47 mm。此外,露水量具有发生频率高、稳定性强、重度露水量(大于0.20 mm)比重大的特点。在枣树全生育期内,露水量作为水资源输入项会引起蒸腾量在果实膨大和成熟期显著降低(P<0.05),但对蒸发量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露水是该区枣林重要水源,是水量平衡中不可缺少的输入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半干旱区 露水量 降水量 蒸腾量 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周边秸杆焚烧导致云凝结核变化的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晶 郑有飞 +3 位作者 李云川 侯瑞钦 刘宏举 董晓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利用DMTCCN仪定点观测的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粒子浓度资料,对2007年6月11—13日石家庄市出现的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差的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事件与周边地区焚烧秸杆的人为活动... 利用DMTCCN仪定点观测的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粒子浓度资料,对2007年6月11—13日石家庄市出现的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差的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事件与周边地区焚烧秸杆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对流层中、高层维持的下沉气流,迫使烟雾聚集在近地面层而使得CCN粒子数相对增加;垂直湍流交换微弱抑制了近地面层烟雾的垂直扩散,从而加剧低能见度的恶化,并导致霾天气形成;逆温层的厚度和地面静风、风速偏小同样使形成的烟雾在特殊地形作用下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杆焚烧 空气质量 CCN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水的D和^(18)O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孙自永 程国栋 +1 位作者 马瑞 甘义群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94-802,共9页
凝结水的D、18O同位素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雾水方面,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相关研究仍属空白。由于形成时的温度较高,大多数雾水的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富集,但不同类型雾的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平流式海洋雾为单级的蒸发—冷凝封闭循环... 凝结水的D、18O同位素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雾水方面,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相关研究仍属空白。由于形成时的温度较高,大多数雾水的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富集,但不同类型雾的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平流式海洋雾为单级的蒸发—冷凝封闭循环系统的首次凝结,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显著富集;热带云雾林中的地形雾与降雨同时发生,且水分源于同一云团,δD、δ18O值差异较小;内陆辐射雾因部分水汽源于当地水分的再循环,过量氘和δD、1δ8O值高于降雨。目前有少量研究用D1、8O同位素指示雾水对植被、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作用,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端元混合模型的定量评价极少。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是干旱区凝结水研究的重要方向;D、18O同位素与其它同位素或化学指标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凝结水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短间隔、高密度的长期观测和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凝结水采样器的设计是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 稳定同位素 生态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分析对流云成冰能力与繁生机制及气溶胶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延年 余兴 +2 位作者 徐小红 刘贵华 戴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8-1764,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复杂的对流云冰相过程和气溶胶的成冰作用,利用多源卫星反演得到深厚对流云晶化温度(Tg)和-5℃有效半径(re-5),结合气溶胶分类和光学厚度,通过中国及周边141个个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污染气溶胶与沙尘具有相当成冰能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复杂的对流云冰相过程和气溶胶的成冰作用,利用多源卫星反演得到深厚对流云晶化温度(Tg)和-5℃有效半径(re-5),结合气溶胶分类和光学厚度,通过中国及周边141个个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污染气溶胶与沙尘具有相当成冰能力,当re-5<12μm时,随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增加Tg变暖,成冰能力增强;(2)当re-5≥12μm时,气溶胶使滴径减小,减弱冰晶繁生作用,从而降低云成冰能力;(3)对洁净海洋对流云而言,冰晶繁生机制为主要成冰机制,而大陆性对流云繁生作用仅占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云 成冰能力 繁生机制 气溶胶 卫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辉杰 张锋 贾瑞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凝结水作为降水的一种形式,是区域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凝结水数量较少,在大多的水分研究中经常会被忽略。通过系统总结凝结水研究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发现,原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凝结水量、影响因素、凝结时间等方面,在水汽来源、... 凝结水作为降水的一种形式,是区域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凝结水数量较少,在大多的水分研究中经常会被忽略。通过系统总结凝结水研究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发现,原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凝结水量、影响因素、凝结时间等方面,在水汽来源、凝结水的区分以及数值模拟方面相对较少,建议应该加强凝结水的形成规律以及凝结水对植物生长影响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 降水 水循环 水汽来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塔绿洲土壤中蒸发/凝结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博 吕世华 奥银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2-1471,共10页
利用2005年6月27日~7月4日金塔绿洲地表及0.40m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作为边界条件,结合一维土壤热传导方程计算了该时段0.05,0.10和0.20m深处的土壤温度。通过比较同时段观测值与计算值的观测,发现0.05m深处的土壤温度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 利用2005年6月27日~7月4日金塔绿洲地表及0.40m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作为边界条件,结合一维土壤热传导方程计算了该时段0.05,0.10和0.20m深处的土壤温度。通过比较同时段观测值与计算值的观测,发现0.05m深处的土壤温度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在方程中只需简单考虑浅层土壤蒸发/凝结过程,便可以使模拟结果得到显著改善。金塔绿洲地表能量通量分析表明,08:00~12:00浅层土壤有虚假的热储项;而在12:00~16:00则有偏大的地表潜热通量。这些能量不闭合现象可部分归结为在观测时未充分考虑绿洲浅层土壤蒸发/凝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绿洲 热传导方程 蒸发/凝结过程 地表能量平衡 土壤热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沈地区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的飞机观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德平 苏航 +3 位作者 耿树江 王扬锋 洪也 刘宁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为进一步认识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分布及变化特征,对2011年和2012年4—9月在沈阳及周边地区开展的大气冰核飞机观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5℃和-20℃温度条件下,沈阳近地面大气冰核数浓度范围为101—102L-1;云中不同高度层(1.5—4.... 为进一步认识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分布及变化特征,对2011年和2012年4—9月在沈阳及周边地区开展的大气冰核飞机观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5℃和-20℃温度条件下,沈阳近地面大气冰核数浓度范围为101—102L-1;云中不同高度层(1.5—4.5 km)云中的背景浓度分别小于2.0 L-1和10.0 L-1;辽沈地区地面和云中的大气冰核分布均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其最大与最小数浓度之差可达1—2个量级;在4.5 km以下,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自地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未受人工催化影响的自然冰核数浓度的垂直分布与幂函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海拔高度3.1 km的云中观测到人工催化剂对冰核浓度的影响,人工播撒碘化银后冰核数浓度至少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冰核数浓度检测对应水面过饱和度为-1.0%~5.0%,成冰过程包括了凝华与凝结—冻结核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冰核 飞机采样 静力扩散云室 人工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空急流与水汽凝结过程对暖锋环流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克利 蒋后硕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1-693,共13页
利用包括水汽凝结过程的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南风急流中暖锋环流的演变以及凝结的发生。计算结果显示,水汽凝结过程对暖锋环流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是暖锋锋区产生强中尺度深对流的重要机制。与干模式大气中高空西风急... 利用包括水汽凝结过程的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南风急流中暖锋环流的演变以及凝结的发生。计算结果显示,水汽凝结过程对暖锋环流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是暖锋锋区产生强中尺度深对流的重要机制。与干模式大气中高空西风急流对暖锋环流的影响远大于低空南风急流的结论相反,在含有水汽凝结过程的湿大气中,低空南风急流的作用远大于高空西风急流,它是暖锋锋区中产生强中尺度降水的更重要因子;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对湿暖锋锋区中多重中尺度雨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空急流 凝结 暖锋 水汽凝结 环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凝结水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杰 王根绪 +1 位作者 孙向阳 白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3,共4页
采用微型蒸渗仪对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凝结水进行了实地观测实验,根据观测数据分析了风火山流域凝结水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凝结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空气中的水汽,包气带向上迁移的水汽。其中... 采用微型蒸渗仪对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凝结水进行了实地观测实验,根据观测数据分析了风火山流域凝结水的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凝结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空气中的水汽,包气带向上迁移的水汽。其中来源于包气带的凝结水显著大于来源于空气的凝结水。凝结水基本发生在夜间20:00至次日8:00的时段内,并且在次日6:00-8:00之间凝结量最大,其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0-5cm土壤剖面范围内。该区凝结水量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表现为减小趋势,凝结水对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凝结水 影响因子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运动模型的结冰密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莉 徐浩军 杨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针对结冰过程随机性较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气象条件的结冰密度预测方法.结合单个液滴的随机运动特性建立了结冰模型,对不同模型参数下的结冰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结冰密度随模型参数的变化关系,并在气象因子与模型参数之间构建... 针对结冰过程随机性较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气象条件的结冰密度预测方法.结合单个液滴的随机运动特性建立了结冰模型,对不同模型参数下的结冰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结冰密度随模型参数的变化关系,并在气象因子与模型参数之间构建解析模型,从而可以预测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结冰密度.仿真结果表明:随机运动模型所预测的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结冰密度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密度 气象条件 随机运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市5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贺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9期271-278,共8页
为了预估锡林浩特市未来降水演变趋势,为制定流域治理规划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候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锡林浩特市1961—2010年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弱减少趋... 为了预估锡林浩特市未来降水演变趋势,为制定流域治理规划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候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锡林浩特市1961—2010年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弱减少趋势,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夏季尤为明显,但夏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最大;春季和冬季虽呈弱增加趋势,且春季大于冬季。各月降水量呈现出偏多和偏少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是8月,其次是7月。年降水量历史极大值出现在1974年,极小值出现在2005年,极差达359.9mm。多雨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以及90年代,少雨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和2l世纪初。降水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变化周期在小尺度上变化频率较高,而在大尺度上相对较低,分别以2~5年和10年左右周期表现显著。1999年是50年年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突变点,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订正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忠燕 张东海 +3 位作者 严小冬 任曼琳 段莹 周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文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85站逐日的雨凇、雾凇资料,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3个现有指标的对比分析,订正了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并根据新的标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凝冻过程的持续天数为3~39天,... 本文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85站逐日的雨凇、雾凇资料,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3个现有指标的对比分析,订正了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并根据新的标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凝冻过程的持续天数为3~39天,随着凝冻过程持续天数的增加,其发生频率呈指数下降。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和结束终日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偏早/偏晚,结束终日也偏早/偏晚的现象。随着凝冻等级的升高,其影响范围在不断缩小,但大值区主要仍集中在26.5°~27.5°N,低值区仍在贵州省北部和南部地区,且59a间4个不同等级单站凝冻过程的站次均呈缓慢减少趋势。4个典型站的凝冻过程主要集中出现时间基本一致,1月占比最多,2月次之,而11月最少。分旬来看,主要集中出现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11月上旬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凝冻过程 指标 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气中凝结过程水汽内能与压力能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辜旭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4-500,共7页
通过计算可逆湿绝热过程与不可逆湿绝热过程,讨论了大气中凝结时的水汽内能(内潜热)与压力能(外潜热)作功过程的不同物理作用及其在不同(对流与非对流)降水天气系统中的影响。发现“可逆”与“不可逆”湿绝热过程中的凝结外潜热都对环... 通过计算可逆湿绝热过程与不可逆湿绝热过程,讨论了大气中凝结时的水汽内能(内潜热)与压力能(外潜热)作功过程的不同物理作用及其在不同(对流与非对流)降水天气系统中的影响。发现“可逆”与“不可逆”湿绝热过程中的凝结外潜热都对环境大气作负功,这是因为水汽相变为水而使得水汽压力能减少。最终环境大气通过凝结外潜热过程,对整个“系统”(如降水对流运动的飑、冰雹、龙卷、台风和非对流运动的锋面降水系统等)作功,其作功“热机”效率约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湿绝热过程 不可逆湿绝热过程 大气 凝结 水汽内能 压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珠不定始知圆─—谈润湿现象与表面张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振东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4-76,共3页
露珠不定始知圆─—谈润湿现象与表面张力王振东(天津大学力学系,天津300072)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737-约792年)的一首五言绝句,篇名为“咏露珠” ̄[1].因从未... 露珠不定始知圆─—谈润湿现象与表面张力王振东(天津大学力学系,天津300072)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737-约792年)的一首五言绝句,篇名为“咏露珠” ̄[1].因从未见它被选入唐诗几百首或其他流传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珠 润湿 表面张力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酒精模型冰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的新指标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志军 RiskaKaj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64,共6页
依据酒精细粒模型冰制冰过程中的物理本质和控制细粒酒精模型冰物理力学性质的物理本质,建立了一项适合于喷雾技术细粒模型冰性质评价综合指标.阐明了这一评价指标的物理意义,并给出这一指标与细粒酒精模型冰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关系.
关键词 细粒酒精模型冰 物理力学性质 评价指标 制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