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辐射制冷膜的变电箱柜节能降温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志豪 易知通 +3 位作者 吴宇 聂辅亮 杨荣清 徐静涛 《制冷技术》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为了解决变电站设备在运行中因过热现象而造成运维成本提升,安全隐患增加的问题,本文将辐射制冷膜贴于不同变电箱柜(开关端子箱、刀闸箱、开关智能控制柜(有空调))的外表面,并通过长周期的实验测试,研究了辐射制冷膜对箱柜表面,内部空... 为了解决变电站设备在运行中因过热现象而造成运维成本提升,安全隐患增加的问题,本文将辐射制冷膜贴于不同变电箱柜(开关端子箱、刀闸箱、开关智能控制柜(有空调))的外表面,并通过长周期的实验测试,研究了辐射制冷膜对箱柜表面,内部空气温度以及空调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辐射制冷膜后,开关端子箱内表面及内部空气最高温降分别为17.6℃和5.8℃,刀闸箱内表面及内部空气最高温降分别为24.6℃和7.2℃,开关智能控制柜表面最高降温为11℃。节能方面,贴膜后开关智能控制柜内空调的运行时长平均降低26.2%,空调节省电耗量可达629(kW·h)/年。辐射制冷作为一种新型的被动降温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变电箱柜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设备 过热 辐射制冷 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对10.6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振维 吴振森 +1 位作者 沈广德 林乐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基于gamma雾滴尺寸分布模型及辐射雾和平流雾含水量与能见度的经验关系 ,计算并回归得到了平流雾和辐射雾对 10 6 μm红外辐射的衰减与含水量和能见度的关系 ,其对浓辐射雾得到的雾衰减与含水量的线性关系与文献所给实验结果和半经验... 基于gamma雾滴尺寸分布模型及辐射雾和平流雾含水量与能见度的经验关系 ,计算并回归得到了平流雾和辐射雾对 10 6 μm红外辐射的衰减与含水量和能见度的关系 ,其对浓辐射雾得到的雾衰减与含水量的线性关系与文献所给实验结果和半经验公式均有很好的一致性 .最后对雾的红外衰减和可见光衰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浓平流雾对 10 6 μm红外辐射的雾衰减大于可见光的雾衰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滴尺寸分布 含水量 能见度 红外辐射 衰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震前卫星热红外图像看中国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强祖基 姚清林 +2 位作者 魏乐军 曾佐勋 郭坚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3-884,共12页
震前卫星热红外探测现今地球热应力场,既有水平应力热场,也有垂直应力热场。热辐射能量的增强与应力增强有关。结合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地震等烈度线图的分析,辅以GPS空间定位地形变测量、震源机制解和原地应力解除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 震前卫星热红外探测现今地球热应力场,既有水平应力热场,也有垂直应力热场。热辐射能量的增强与应力增强有关。结合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地震等烈度线图的分析,辅以GPS空间定位地形变测量、震源机制解和原地应力解除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可使对现今应力场的了解更加全面。以99°~104°E为界的过渡带包含中国大陆西部重庆荣昌双环、四川汶川椭圆。这种左右涡旋运动方式不同存在一个带内,与深部构造差异和物质下曳运动有直接的关系。中国西部受印度板块和西北利亚板块SN向夹击,来自西北利亚板块的作用力最南可到天山北麓。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扭动,壳幔汁上涌差异反映在中国西部热旋扭椭圆为左旋扭动。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扭动,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伸展构造。NE、NNE向破裂发生右旋运动,可称之新新华夏构造体系。壳幔汁上涌差异反映在东部热旋扭椭圆为右涡旋扭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图像 构造体系 地壳上地幔涡旋运动 过渡带 垂平转换 新新华夏构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辐射在雨中的衰减 被引量:23
4
作者 魏合理 刘庆红 +2 位作者 宋正方 胡明 韩守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8-424,共7页
利用红外光谱辐射计在大气窗口区对连续性降水的红外辐射衰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雨对光的衰减与降雨强度密切相关,根据测量结果得到了红外辐射在雨中衰减的定量关系式,并利用Marshal-Palmer雨滴尺度谱分布,计算了红... 利用红外光谱辐射计在大气窗口区对连续性降水的红外辐射衰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雨对光的衰减与降雨强度密切相关,根据测量结果得到了红外辐射在雨中衰减的定量关系式,并利用Marshal-Palmer雨滴尺度谱分布,计算了红外辐射在雨中的衰减,考虑雨的前向散射修正后,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系数 降雨强度 红外辐射 大气 光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辐射测量的大气修正 被引量:26
5
作者 魏合理 陈秀红 +1 位作者 詹杰 饶瑞中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72-478,共7页
大气中目标辐射特性的测量必然受到大气的影响,为了得到目标本征的辐射特性,必须对大气进行修正.介绍了红外目标辐射测量中的大气透过率修正原理和必要性,给出了几种获得外场大气透过率的方法,并对其大气修正精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红外辐射 目标 测量 大气修正 大气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的红外辐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明华 焦清介 +1 位作者 常非 温玉全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3-255,258,共4页
文中介绍了聚四氟乙烯 /镁红外诱饵剂的配比对燃烧速度、辐射强度和质量辐射能量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 :当镁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 5 0∶5 0时 ,中、远红外的辐射强度最大 ;随着镁含量的增加 ,燃烧速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导温系... 文中介绍了聚四氟乙烯 /镁红外诱饵剂的配比对燃烧速度、辐射强度和质量辐射能量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 :当镁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 5 0∶5 0时 ,中、远红外的辐射强度最大 ;随着镁含量的增加 ,燃烧速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导温系数是影响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聚四氟乙烯 红外辐射 红外诱饵剂 辐射强度 燃烧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吴晗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43,共9页
基于目前大气透过率理论计算的现状,综合考虑高度修正、倾斜路程以及气象衰减等因素,建立完整的、并且便于工程应用的大气光谱透过率、平均透过率、积分透过率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为红外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外系统 红外辐射 大气透过率 平均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热红外发射率的天顶角变化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毅义 李治平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3-376,共4页
文中着重研究了自然地表面的红外辐射的方向特征 ,实地测量了发射率随观测天顶角的变化 ,分别对卫星资料反演地面温度和地面辐射测量作出红外发射率的观测天顶角修正 ,两者比较的结果表明 ,发射观测天顶角修正在精确地面温度的反演计算... 文中着重研究了自然地表面的红外辐射的方向特征 ,实地测量了发射率随观测天顶角的变化 ,分别对卫星资料反演地面温度和地面辐射测量作出红外发射率的观测天顶角修正 ,两者比较的结果表明 ,发射观测天顶角修正在精确地面温度的反演计算中不可忽视 ,尤其在大角度观测情况下 ,对某些地物发射率方向特征的修正比发射率本身的修正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率方向特征 地表温度 卫星遥感 红外辐射测量 卫星资料 天顶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大气透过率及辐射率计算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地球大气的光谱透过率和到达大气层顶的红外辐射率的计算模型,光谱波长从4μm到∞μm,吸收气体H2O、CO2、O3的吸收计算采用Elsasser带模式及其经验参数,H2O的连续吸收公式是美国... 文章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地球大气的光谱透过率和到达大气层顶的红外辐射率的计算模型,光谱波长从4μm到∞μm,吸收气体H2O、CO2、O3的吸收计算采用Elsasser带模式及其经验参数,H2O的连续吸收公式是美国LOWTRAN-6计算程序的水汽连续吸收经验公式.透过率的计算结果与LOWTRAN计算结果相一致.以这种透过率简化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辐射传递正演计算模型,开发了相应软件,并用于卫星遥感射出长波辐射的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透过率 辐射率 射出长波辐射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尾流红外探测作用距离工程估算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勋 孙国仓 +1 位作者 邓海华 彭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1,共5页
舰船热尾流产生的红外辐射特性是暴露舰船的重要非声物理特征之一。为实现对舰船热尾流红外特性的定量评估,本文从热尾流的产生,热尾流在海面产生红外辐射,热尾流产生的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和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等影响热尾流探测的... 舰船热尾流产生的红外辐射特性是暴露舰船的重要非声物理特征之一。为实现对舰船热尾流红外特性的定量评估,本文从热尾流的产生,热尾流在海面产生红外辐射,热尾流产生的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和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等影响热尾流探测的主要因素入手,建立各个部分的工程估算模型,形成红外探测作用距离的工程估算方法。分析红外探测的作用距离与热尾流特征参数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热尾流红外隐身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声探测 热尾流 红外辐射 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5.0μm红外临边辐射光谱与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霞 王普才 吕达仁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79-485,共7页
基于先进的临边探测方式,利用成熟的辐射传输模式MODTRAN 4,对中红外2~5μm大气临边辐射的光谱特性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并针对不同大气/气象条件以及太阳/探测器位置,对临边辐射垂直分布的敏感性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给出了有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中红外 临边探测 辐射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的云辐射强迫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树臣 高太长 +1 位作者 刘磊 刘西川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WSICMS)获得的全天空红外辐射图像,研究了云量和云的地面辐射强迫的计算方法。将全天空红外辐射图像中的辐射值和天顶角绘制散点图,从各天顶角的最小辐射值中提取晴空辐射,计算云量和云的辐射强迫,分析云的地面... 利用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WSICMS)获得的全天空红外辐射图像,研究了云量和云的地面辐射强迫的计算方法。将全天空红外辐射图像中的辐射值和天顶角绘制散点图,从各天顶角的最小辐射值中提取晴空辐射,计算云量和云的辐射强迫,分析云的地面辐射强迫和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云分布图像与实际天空相吻合,准确性比较高;8~14μm波段云的地面辐射强迫与云量呈非线性关系,与其它资料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利用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进行云辐射强迫研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 云量 云地面辐射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气溶胶粒度谱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3 位作者 戴淑玲 张文 王秀玲 李爱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5-89,共5页
对北京地区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重点探讨了气溶胶数浓度分布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逐日变化 ,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空气相对湿度和里查森数影响。
关键词 谱分布 气溶胶 数浓度 日变化 北京地区 空气相对湿度 粒度 胶粒
全文增补中
天地背景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心爱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背景辐射特性研究是目标辐射特性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天地背景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用Lowtran7软件计算了美国标准大气下,天地背景辐射亮度的空间分布与谱分布.
关键词 红外辐射 天地背景辐射特性 目标辐射特性 辐射亮度 空间分布 谱分布 Lowtran7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波段大气水汽对辐射能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15
作者 王润科 李志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93-96,共4页
水汽分子对地面发射辐射能量具有强力的吸收作用,吸收使辐射能量衰减,造成传感器接收到的地面辐射亮度值下降,但水汽分子时刻运动并引起浓度发生变化,浓度的改变使地面发射辐射能穿过大气层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该文利用物理原理,探讨... 水汽分子对地面发射辐射能量具有强力的吸收作用,吸收使辐射能量衰减,造成传感器接收到的地面辐射亮度值下降,但水汽分子时刻运动并引起浓度发生变化,浓度的改变使地面发射辐射能穿过大气层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该文利用物理原理,探讨了大气中水分子的运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大气中水分子浓度变化引起水汽分子吸收能量和传感器获取亮度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波段 大气水汽 辐射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结构非同温像元热辐射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理宏 李小文 王锦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5,共5页
使用Monte Carlo方法讨论了三维结构遥感像元热红外辐射的尺度效应,针对V形谷这一典型的三维非同温像元,计算了其等效发射率.导出了同温V形谷等效发射率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误差.像元热辐射尺度效应的模拟结果证明,李小文等对Planck... 使用Monte Carlo方法讨论了三维结构遥感像元热红外辐射的尺度效应,针对V形谷这一典型的三维非同温像元,计算了其等效发射率.导出了同温V形谷等效发射率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误差.像元热辐射尺度效应的模拟结果证明,李小文等对Planck定律的遥感像元尺度纠正公式适用于三维结构非同温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结构非同温像元 热辐射 遥感尺度效应 MONTE Carlo模型 像元等效发射率 V形谷 Planck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舰导弹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海玉 杨绍清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4,74,共5页
从舰载红外警戒系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海空背景下低空来袭反舰导弹目标,深入研究导弹的红外辐射特征,并建立其红外辐射简化模型。通过导弹尾喷管、尾喷焰及蒙皮的气动加热3个导弹主要辐射源,计算某型反舰导弹在长波段(红外警戒系统主... 从舰载红外警戒系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海空背景下低空来袭反舰导弹目标,深入研究导弹的红外辐射特征,并建立其红外辐射简化模型。通过导弹尾喷管、尾喷焰及蒙皮的气动加热3个导弹主要辐射源,计算某型反舰导弹在长波段(红外警戒系统主要工作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并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段 反舰导弹 红外辐射 红外警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象光谱概念及其技术发展概况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政军 刘贤德 《红外技术》 CSCD 1991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讨论了数据立方、三维象素等成象光谱技术中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成象光谱仪的两种典型结构及其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红外辐射 成象光谱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春季气溶胶化学成分及其谱分布研究 被引量:53
19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3 位作者 张文 王跃思 李爱国 朱光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6-12,共7页
1999年 2月 2 3~ 2 6日在北京气象塔 47m高度和 3月 1 0~ 1 2日在距地面 6m高度各进行了为期 3天的气溶胶采样 ,获得 1 2组分级采样样品 ,用PIXE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 2 0种元素的浓度及其谱分布 ,并对当前北京气溶胶的来源... 1999年 2月 2 3~ 2 6日在北京气象塔 47m高度和 3月 1 0~ 1 2日在距地面 6m高度各进行了为期 3天的气溶胶采样 ,获得 1 2组分级采样样品 ,用PIXE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 2 0种元素的浓度及其谱分布 ,并对当前北京气溶胶的来源、化学元素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过去相比 ,除Si、K、Ca、Ti、Sr、V元素浓度降低外 ,其他元素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研究表明 ,当前北京地区气溶胶的来源已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化学成分 浓度
全文增补中
Spectral Dependence on the Correction Factor of Erythemal UV for Cloud, Aerosol, Total Ozon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A Modeling Study 被引量:2
20
作者 Sang Seo PARK Yeonjin JUNG Yun Gon LE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865-874,共10页
Radiative transfer modal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rythemal ultraviolet (EUV) correction factors by separating the UV-A and UV-B spectral ranges. The correction factor wa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EUV... Radiative transfer modal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rythemal ultraviolet (EUV) correction factors by separating the UV-A and UV-B spectral ranges. The correction factor wa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EUV caused by changing the amou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inction and scattering materials. The EUV correction factors (CFEUV) for UV-A [CFEUV(A)] and UV-B [CFEUV(B)] wer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total ozone, optical depths of aerosol and cloud, and the solar zenith ang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FEUV(A) and CFEUV(B) were also estimated as a function of solar zenith angle, the optical depths of aerosol and cloud, and total ozo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FEUV(A) and CFEUV(B) ranged from -5.0% to 25.0% for aerosols, and from -9.5% to 2.0% for clouds in all simulations for different solar zenith angles and optical depths of aerosol and cloud. The rate of decline of CFEUV per unit optical depth between UV-A and UV-B differed by up to 20% for the same aerosol and cloud conditions. For total ozone, the variation in CFEUV(A) was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at in CFEUV(B) because of the effective spectral range of the ozone absorption band. In addi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FEUVs due to changes in surface conditions (i.e., surface albedo and surface altitude) was also estimated by using the model in this study. For changes in surface albedo,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FEUVs was 2.9%-4.1% per 0.1 albedo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aerosols or clouds. For changes in surface altitude, the sensitivity of CFEUV(B) was twice that of CFEUV(A), because the Rayleigh optical dep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shorter waveleng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emal UV correction factor UV-A UV-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