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Y-3D总云量资料质量评估
1
作者 刘杰 楚志刚 《气象科学》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云量作为地球与大气系统能量平衡及水循环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是气候及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而风云三号卫星反演的云量数据具有全球覆盖和高空间分辨率优势,成为非常有效的云量获取手段。通过对FY-3D/MERSIⅡ云量产品的精度进行... 云量作为地球与大气系统能量平衡及水循环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是气候及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而风云三号卫星反演的云量数据具有全球覆盖和高空间分辨率优势,成为非常有效的云量获取手段。通过对FY-3D/MERSIⅡ云量产品的精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评估,证明FY-3D/MERSIⅡ总云量全球空间分布特征与EOS Aqua/MODI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二者进行相同时间、5 km距离的时空匹配原则进行配准,获得匹配样本进行定量精度评价,结果显示,FY-3D/MERSIⅡ反演的总云量和EOS Aqua/MODIS总云量产品在中低纬度质量相差不大,误差在-10%~10%,在两级地区FY-3D/MERSIⅡ总云量略高于EOS Aqua/MODIS,两极冷地表条件下云雪判识的误差是引起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二者的偏差小于9%,误差标准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MERSIⅡ 总云量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峰湖建设对区域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童锦施 周向阳 +1 位作者 任东兴 赵珊珊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大型水库建设将改变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喀斯特区域建成的大型水库万峰湖为对象,基于高分辨率降水产品,分析水库建设前后区域平均降水量的年、季变化特征,对比建库前后降水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水汽输送通量及路径、水库建设、地形... 大型水库建设将改变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喀斯特区域建成的大型水库万峰湖为对象,基于高分辨率降水产品,分析水库建设前后区域平均降水量的年、季变化特征,对比建库前后降水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水汽输送通量及路径、水库建设、地形特征因子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万峰湖建设后局地降水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改变,降水量的改变在不同季节也有所差异:夏秋季降水表现为减小、而春冬季表现为增加的特征;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贡献度分析表明水汽输送通量及路径方向是影响该区域降水的主导因子,建库后相对水库距离对研究区降水的重要性略有增强,反映出来自水库的陆源水汽贡献度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水库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洪旱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库 区域降水 时空变化 影响机制 万峰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3号气象卫星数据的四川盆地干旱监测
3
作者 饶智杰 张德军 +1 位作者 廖文超 户晓琴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为探究风云3号气象卫星在四川盆地的实用性,基于FY-3D/MERSI-ⅡNDVI和LST产品,反演得到TVDI为监测指标,采用MODIS同类型产品数据为验证数据,对四川盆地2022年6—10月旱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四川盆地具有代表性的53个土壤水... 为探究风云3号气象卫星在四川盆地的实用性,基于FY-3D/MERSI-ⅡNDVI和LST产品,反演得到TVDI为监测指标,采用MODIS同类型产品数据为验证数据,对四川盆地2022年6—10月旱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四川盆地具有代表性的53个土壤水分站实测的10~40 cm土壤墒情数据进行相关性验证,分析评估FY-3D/MERSI-ⅡTVDI在四川盆地旱情监测中的精度。结果表明:(1)晴空状态下,基于分裂窗算法反演的FY-3D/MERSI-ⅡLST与MODIS LST产品的R值介于0.72~0.84,NDVI产品的R值介于0.55~0.67,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可在区域旱情监测中使用。(2)2022年6—10月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7月干旱面积最大,占比达85.95%,中旱面积占比达47.07%;8月旱情程度加重,重旱面积最大,可达13.27%。(3)6—10月FY-3D/MERSI-ⅡTVDI与10 cm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65~-0.32,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呈明显的负相关,对四川盆地旱情监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风云3号气象卫星 分裂窗算法 TV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OF的两种卫星降水产品(IMERG和MSWEP)在金沙江流域降水分区尺度精度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薄会娟 林青霞 +2 位作者 李璐 魏冲 龚成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0-633,共14页
高时空分辨率降水产品的精度评估是卫星降水用于水文气象干旱等研究的前提。本研究提出在降水分区尺度下评估IMERG和MSWEP两种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并与不分区尺度(即流域尺度)进行比较。首先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金沙江流域(JSB... 高时空分辨率降水产品的精度评估是卫星降水用于水文气象干旱等研究的前提。本研究提出在降水分区尺度下评估IMERG和MSWEP两种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并与不分区尺度(即流域尺度)进行比较。首先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金沙江流域(JSB)进行降水分区,通过贡献率得出8个分区较为适合。然后识别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2种降水产品都可以很好地捕捉降水呈现出的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后在日尺度、降水发生概率和极端降水探测能力3个方面对降水产品在分区尺度和不分区尺度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MSWEP的精度在多数降水分区优于IMERG,被推荐5次(1、3、6、7和8区),集中在流域的中游。同时流域尺度也推荐MSWEP。在降水事件发生概率方面,MSWEP能再现不同等级降水强度的概率密度分布,但过高估计0.1~1 mm/d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而IMERG过高估计小于0.1 mm/d降水事件的概率。在极端降水探测能力方面,流域尺度的KGE值都是正值,且IMERG优于MSWEP,但分区尺度上,KGE值在部分降水分区中存在负值,表明IMERG和MSWEP均不能很好地探测出该区的极端降水事件。本研究成果表明降水分区尺度是必需的,能够更加精细地评估降水产品。研究结果可为具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卫星降水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分区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IMERG MSWEP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套卫星资料的ERA5全球小时降水频率评估
5
作者 李蓬生 李晓峰 杨崧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最近发布的新一代全球再分析资料集ERA5,提供了全球小时降水再分析值,为全球小时降水研究提供又一个数据参考。然而,目前针对ERA5小时降水频率的评估工作还较为有限。本研究采用多套全球卫星观测小时降水对ERA5小时降水的频率进行了评... 最近发布的新一代全球再分析资料集ERA5,提供了全球小时降水再分析值,为全球小时降水研究提供又一个数据参考。然而,目前针对ERA5小时降水频率的评估工作还较为有限。本研究采用多套全球卫星观测小时降水对ERA5小时降水的频率进行了评估。对比分析发现:尽管ERA5总降水量与卫星资料出现较好的一致性,但ERA5的小时降水频率约为卫星资料的2~3倍,呈现系统性偏高。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ERA5大大高估了中、低强度降水事件的数量。其中,ERA5对弱降水频率的高估尤为明显,平均可达卫星降水频率的6倍;此外,ERA5对海洋降水频率的高估程度也大于陆地。ERA5小时降水频率的系统性高估问题对相关研究的潜在影响,尚在进一步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 降水频率 卫星降水 ERA5 极端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降水产品精度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珊珊 周向阳 童锦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7,共15页
为评估中国大陆区域典型长序列、高时间分辨率降水产品(MSWEP,TRMM,CMFD)在不同尺度的精度水平、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基于2117个气象站近5 a的逐小时数据,选取相关系数(Corr)、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中位数(REM)和击中率(POD)4个指... 为评估中国大陆区域典型长序列、高时间分辨率降水产品(MSWEP,TRMM,CMFD)在不同尺度的精度水平、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基于2117个气象站近5 a的逐小时数据,选取相关系数(Corr)、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中位数(REM)和击中率(POD)4个指标,系统地评估了降水产品在小时、日、旬、月尺度的精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相关指标随时间尺度增加而演变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3组降水产品精度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由西北逐渐向东南区域增加的特征,且POD和REM在各尺度均为MSWEP明显优于CMFD和TRMM,但Corr、RMSE在亚日和旬月尺度精度表现不一致;多尺度变化方面,RMSE和REM呈幂函数变化,而Corr和POD服从修正后的对数Gamma分布函数。研究成果可为降水产品的优选识别、精度提升和深度融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产品 精度评价 尺度演变 空间分布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ozonesonde measurements and satellite retrievals over Beijing,China 被引量:2
7
作者 Jinqiang Zhang Yuejian Xuan +5 位作者 Jianchun Bian Holger Vomel Yunshu Zeng Zhixuan Bai Dan Li Hongbin Che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从2013年开始,作者团队使用自主研发电化学原理臭氧探空仪在华北平原北京地区进行每周一次观测.本研究首次使用2013-2019年期间北京地区臭氧探空数据评估Aqua卫星搭载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和Aura卫星搭载微波临边探测器(MLS)反演垂直臭... 从2013年开始,作者团队使用自主研发电化学原理臭氧探空仪在华北平原北京地区进行每周一次观测.本研究首次使用2013-2019年期间北京地区臭氧探空数据评估Aqua卫星搭载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和Aura卫星搭载微波临边探测器(MLS)反演垂直臭氧廓线,并对比臭氧探空,AIRS和Aura卫星搭载臭氧监测仪(OMI)臭氧柱总量结果.尽管臭氧探空与卫星反演垂直臭氧廓线在局部高度处差异较大,但整体来说两者较为接近(相对偏差大多<10%).臭氧探空,AIRS和OMI三种仪器测量臭氧柱总量的年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其年均臭氧柱总量分别为351.8±18.4 DU,348.8±19.5 DU和336.9±14.2 DU.后续对国内多站点观测数据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臭氧探空与卫星反演臭氧资料在不同区域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探空 卫星反演 垂直臭氧廓线 臭氧柱总量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多源降水数据性能评估
8
作者 江沁心 雍斌 +1 位作者 张红亮 陶新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29-38,共10页
黄河源区地形复杂,测站稀少,精确获取降水信息困难。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日尺度综合分析4种多源降水数据集:新一代卫星反演降水产品GSMaP-Gauge和IMERG-Final,再分析资料ERA5和多源融合产品MSWEP,研究了这些产品的评价指标随时间... 黄河源区地形复杂,测站稀少,精确获取降水信息困难。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日尺度综合分析4种多源降水数据集:新一代卫星反演降水产品GSMaP-Gauge和IMERG-Final,再分析资料ERA5和多源融合产品MSWEP,研究了这些产品的评价指标随时间和站点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黄河源区的雨季(5—10月)、中部站点(尤其是久治县、达日县)性能更好。ERA5高估最严重,仅在东南部的少数地区较好;IMERG-Final在降水的空间分布方面表现最好,系统偏差接近零。因其拥有最高的相关系数、最低的误报率和最高的关键成功指数,在黄河源区推荐使用GSMaP-Gauge。相关的评估结果将为黄河源区降水信息的获取和降水数据集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ERA5 MSWEP 精度评估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First Global Map of Atmospheric Ammonia(NH_(3)) as Observed by the HIRAS/FY-3D Satellite 被引量:1
9
作者 Minqiang ZHOU Zhili DENG +6 位作者 Charles ROBERT Xingying ZHANG Lu ZHANG Yapeng WANG Chengli QI Pucai WANG Martine De MAZIÈ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Atmospheric ammonia(NH_(3)) is a chemically active trace ga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to monitor NH_(3) concentra... Atmospheric ammonia(NH_(3)) is a chemically active trace ga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to monitor NH_(3)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lines of NH_(3) in the thermal infrared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 a retrieval algorithm to derive the NH_(3)column from the Hyperspectral 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er(HIRAS) onboard the Chinese Feng Yun(FY)-3D satellite and present the first atmospheric NH_(3) column global map observed by the HIRAS instrument. The HIRAS observations can well capture NH_(3) hotspots around the world, e.g., India, West Africa, and East China, where large NH_(3) emissions exist. The HIRAS NH_(3) columns are also compared to the space-based 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IASI)measurements, and we find that the two instruments observe a consistent NH_(3) global distribution,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 values of 0.28–0.73. Finally, some remaining issues about the HIRAS NH_(3) retrieval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HIRAS/FY-3D satellite thermal-infrared observation remote sensing optimal estim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热带和副热带昼间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特征的分析
10
作者 吴振豪 傅云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1-2044,共14页
云粒子有效半径是云微物理中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分布特征对分析云形成、降水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地气辐射收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8~2012年6~8月(夏季)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 云粒子有效半径是云微物理中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分布特征对分析云形成、降水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地气辐射收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8~2012年6~8月(夏季)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简称VIRS)的探测资料,分析了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云粒子有效半径的空间分布和廓线特征。结果表明云粒子有效半径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粒子尺度分布在5~30μm之间,局部尺度可达30μm以上,并且洋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相比陆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更大;标准差多分布在2~10μm之间,但局部可达10μm以上。不同区域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垂直廓线分布表明,随着亮温的降低,云粒子有效半径先增后减;对于小的云粒子有效半径,洋面比陆面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大,且北半球副热带比南半球副热带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大;对于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各区域间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廓线差异较小;云粒子有效半径标准差廓线分析表明,小粒子、适中粒子和大粒子的标准差大值分别位于冰云、混合云和水云区。本研究结果为模式模拟热带和副热带区域云中粒子有效半径分布特征提供了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廓线 热带测雨卫星(TRMM)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 云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温度场卫星遥感技术研究综述
11
作者 何微微 宿家瑞 +4 位作者 冯玉涛 王后茂 李昊天 武魁军 李发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77,共21页
研究临近空间的风场和温度场对大气圈层之间的动量及能量传输、大气成分的输运以及大气环流的非线性突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此区域的大气风温数据稀缺是国际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大气风温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工... 研究临近空间的风场和温度场对大气圈层之间的动量及能量传输、大气成分的输运以及大气环流的非线性突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此区域的大气风温数据稀缺是国际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大气风温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工程难度的限制,目前国际上针对临近空间风温遥感的卫星载荷十分有限。首先,概述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大气风温卫星遥感载荷的发展现状。然后,系统性地综述了针对临近空间区域的近红外、长波红外和中波红外三类典型的风温遥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各观测目标源的光谱特性、载荷仪器的研制进展、以及风温探测能力;并讨论了各技术方案的优劣性。最后,对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汇总,为后续临近空间探测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启示。展望未来临近空间星载风温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着眼于风温遥感载荷的空间覆盖能力、时间连续性及探测精度、同时讨论载荷研制的工程难度,为临近空间风温遥感卫星研发和应用提供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卫星遥感 风温探测 气辉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四号A星资料在一次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12
作者 林丹 王维佳 +3 位作者 周旭 刘平 李宏宇 殷魁 《卫星应用》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一、引言人工增雨的对象为云或云系,由于其常受多种尺度大气过程的制约或影响,云体间也会相互影响,导致自然云中的结构有很大的起伏变化,使人工催化所引起的变化很难辨别。因此,围绕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效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是十... 一、引言人工增雨的对象为云或云系,由于其常受多种尺度大气过程的制约或影响,云体间也会相互影响,导致自然云中的结构有很大的起伏变化,使人工催化所引起的变化很难辨别。因此,围绕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效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卫星能够提供多时次、大范围、连续性的云微物理信息[1-3],随着越来越多气象卫星的发射升空和反演技术的发展,气象卫星资料也开始应用于人工增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气象卫星资料 作业设计 作业效果 反演技术 风云四号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WEP降水产品在尼洋河流域的应用
13
作者 陈许娜 李国芳 乔时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8,共6页
为探究MSWEP卫星降水产品在缺资料地区的应用,以尼洋河流域为例,通过双线性插值得到流域内4个站点处的卫星降水资料,以站点实测降水资料为参照对MSWEP降水数据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精度评估,并利用平均偏差校正法和基于空间分布模式的校... 为探究MSWEP卫星降水产品在缺资料地区的应用,以尼洋河流域为例,通过双线性插值得到流域内4个站点处的卫星降水资料,以站点实测降水资料为参照对MSWEP降水数据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精度评估,并利用平均偏差校正法和基于空间分布模式的校正方法对研究区范围内的所有卫星网格降水数据进行校正处理,最终用实测数据以及原始、校正后的卫星降水数据分别驱动SRM融雪模型,模拟更张站2002~2015年的径流过程。结果表明,校正后的降水数据提高了径流模拟的精度,且基于空间分布模式校正的降水数据取得了更优的径流模拟效果,验证期的确定系数在0.70~0.76之间,径流体积相对误差在1.62%~7.87%之间,可见MSWEP在尼洋河流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与尼洋河流域水文气象条件相近但资料稀缺地区的降水和水文模拟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洋河流域 缺资料地区 MSWEP卫星降水产品 SRM融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谱滤波算法在FY-4B/AGRI海表温度反演中的应用
14
作者 崔鹏 王素娟 《气象科技》 2024年第6期763-774,共12页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B星(FY-4B)作为风云四号系列卫星的首发业务星,其搭载的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AGRI)是FY-4B核心载荷之一,目前FY-4B/AGRI采用非线性海表温度算法(NonLinear Sea Surface T...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B星(FY-4B)作为风云四号系列卫星的首发业务星,其搭载的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AGRI)是FY-4B核心载荷之一,目前FY-4B/AGRI采用非线性海表温度算法(NonLinea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NLSST)进行海表温度产品反演处理。为去除FY-4B/AGRI海表温度产品中出现的条纹噪声,将双谱滤波算法应用于NLSST算法中的红外分裂窗通道亮温差数据进行滤波。双谱滤波算法采用的核函数基于辐射传输物理过程,可去除海表温度产品中存在的条纹噪声和随机噪声,且不会降低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以现场实测海表温度数据为参考海温,对FY-4B/AGRI分裂窗亮温差去条纹后的海表温度产品进行检验,时空匹配窗口选择时间30 min、空间距离4 km。评估表明:双谱滤波算法可以有效抑制条纹噪声,提高海表温度产品图像可视化质量,改善海表温度产品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四号B卫星 海表温度 去条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典型西南涡降水的垂直结构和微物理特征研究
15
作者 江叶 刘艳霞 +2 位作者 文军 郑佳锋 陈杨瑞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18-726,共9页
为进一步认识西南涡降水的影响,利用2020年8月11日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星载双频雷达(DPR)探测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和FY-2G卫星资料,对一次典型西南涡降水的垂直结构和微物理特征进行研究。... 为进一步认识西南涡降水的影响,利用2020年8月11日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星载双频雷达(DPR)探测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和FY-2G卫星资料,对一次典型西南涡降水的垂直结构和微物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由高原涡诱生出西南涡导致,盆地西部整体位于槽前正涡度区域,受偏南暖湿气流的控制。此次西南涡降水表现为混合性降水,即片状的层云降水中混入块状的对流降水。雷达测量的雨顶高度与降水的大值区相对应,反应出上升对流强烈。雷达的观测结果表明,两类降水的垂直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有显著差异。对于层云降水,其垂直尺度较大,其回波强度、数浓度、粒径及降水强度整体随高度下降而增大,雨滴谱分布更集中,以浓度略低的中小雨滴为主。冻结层以上,凝华、碰并等效率较低且缓慢;冻结层以下,以碰并过程为主。而对流降水的垂直尺度更大,粒径大且浓度高,导致回波强度和降水强度较大,以浓度较高的中大雨滴为主。冻结层以上,有快速的冰晶增长及活跃的冰相过程;冻结层以下,以碰并和破碎为主,效率强于层云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GPM卫星 垂直结构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后向散射测量误差分析
16
作者 于淼淼 朱迪 +3 位作者 董晓龙 林文明 马剑英 郎姝燕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搭载的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采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系统,以提供不同入射角和方位角组合的平均后向散射系数,反演高质量海面风场信息。系统采用创新型系... 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搭载的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采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系统,以提供不同入射角和方位角组合的平均后向散射系数,反演高质量海面风场信息。系统采用创新型系统设计及扫描方式,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测量仍存在一定误差,尤其在高入射角和低风速条件下,归一化标准差(K_(p))代表了测量误差随风速和入射角的关系。基于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的海洋定标法(NWP Ocean Calibration,NOC)用于L1B—L2A数据的处理,有效提高测量精度。针对L1B数据中条带的K_(p)值分析表明,在40°左右入射角和中等风速条件下,测量的精度较高。L2A数据中的风矢量单元(wind vector cell,WVC)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风速情况下测量误差较为显著。此外,基于对重新定标的数据分析,得到对地球物理噪声的一致估计。结果显示,在排除极低风速测量不确定性的影响后,地球物理噪声占比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微波散射计(CSCAT) 海洋定标 测量误差 传递误差 地球物理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干扰校正对星载微波资料反演降水的影响
17
作者 刘博凡 吴莹 邹依珂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针对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建立了陆面亮温数据的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校正算法,同时提出了适用于GMI的综合指数雨强反演算法,... 针对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建立了陆面亮温数据的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校正算法,同时提出了适用于GMI的综合指数雨强反演算法,即极化订正温度及散射指数(polarization corrected temperature-scattering index,PCT-SI)综合指数法,估算了2021年第6号强台风“烟花”登陆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雨强,与同时期双频降水测量雷达(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DPR)的近地面雨强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了RFI校正前、后的近地面雨强反演精度。进而用强台风“梅花”和一次江淮气旋检验了该雨强反演算法的精度以及RFI校正算法对提高反演精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GMI的高频观测与降水强度大小密切相关,利用低频组合拟合89.00 GHz通道亮温获得大气散射指数,散射指数越大,雨强越大;RFI信号对微波资料反演近地面雨强的影响显著,所提出的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地校正陆面上受RFI污染的GMI观测数据。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微波传感器多通道亮温资料和降水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微波反演陆面降水的精度,并为陆面降水反演和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干扰(RFI) 近地面降水 PCT-SI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4A和GPM的定量降水估测
18
作者 晏良锐 李琦 周毓荃 《气象科学》 2024年第6期1111-1121,共11页
本文利用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GPM)的近地面降水强度资料与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FY-4A)的多通道红外亮温资料,研发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模的卫星定量降水估测方案(RF-QPE),同时对2021年夏... 本文利用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GPM)的近地面降水强度资料与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FY-4A)的多通道红外亮温资料,研发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模的卫星定量降水估测方案(RF-QPE),同时对2021年夏季3个月的时段进行了降水估测,并将估测结果与FY-4A降水估测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估测降水区域的命中率(POD)可达到0.642,与FY-4A降水估测产品相比提高了365.2%;估测降水强度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为1.792 mm·h^(-1),与FY-4A降水估测产品相比降低了约36.2%;(2)估测的小雨、中雨的RMSE分别为1.060和3.780 mm·h^(-1),而FY-4A降水估测产品对小雨、中雨估测的RMSE则分别为1.730和5.558 mm·h^(-1)。综上,相较于FY-4A降水估测产品能更好地估测小雨和中雨降水强度,但对于大雨和暴雨降水强度的估测优势还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四号卫星 随机森林 定量降水估测 对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ss-calibration between MWRI and AMSR2 to improve consistency of snow depth products
19
作者 SiYu Wei LiYun Dai +1 位作者 LiJuan Ma Tao Che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4年第4期178-189,共12页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boarded on the FY-3 series satellites:FY-3B,FY-3C,and FY-3D,is the first satellite-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in China,commencing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acqu...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boarded on the FY-3 series satellites:FY-3B,FY-3C,and FY-3D,is the first satellite-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in China,commencing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acquisition since 2010.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AMSR2) boarded on the Global Change Observation Mission 1st-Water(GCOM-W1),has been operational since 2012.Despite the FY-3 series satellites ar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MWRI and all MWRIs sharing comparable parameters and configurations as AMSR2,disparities in observation times and satellite platforms result in inconsistencies in the data obtained by different satellites,which further impacting the consistency of retrieved geophysical parameters.To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of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from FY-3B,FY-3C,FY-3D/MWRI,and GCOM-W1/AMSR2,cross-calibrations were conducted among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at ten-channel from above four platforms.The consistency of derived snow depth from MWRIs and AMSR2 in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calibration were also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at all channels between sensors exceed0.98.After cross-calibration,the RMSEs and biases of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at all frequencies and snow depth in China derived from them reduce to varying degrees.The consistencies in both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and snow depth of FY-3B/MWRI,FY-3D/MWRI,and AMSR2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Y-3C and others.These findings advocat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cross-calibrat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from FY-3B/MWRI,FY-3D/MWRI,and AMSR2,which share similar satellite overpass time,to derived a long-term snow depth data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FY-3 MWRI AMSR2 CROSS-CALIBRATION Snow 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A和GPM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
20
作者 赵新华 陈建 +2 位作者 何宇 杨波 赵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3,共5页
为对比评估GPM和FY-4A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利用2012~2022年站点面雨量小时数据、GPM的Late Run日值降水数据和2018~2022年FY-4A卫星AGRIL2级降水数据,选用7个评价指数对降水量误差、降水量时间演变特征、不同等级降... 为对比评估GPM和FY-4A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利用2012~2022年站点面雨量小时数据、GPM的Late Run日值降水数据和2018~2022年FY-4A卫星AGRIL2级降水数据,选用7个评价指数对降水量误差、降水量时间演变特征、不同等级降水事件探测能力和强降雨过程准确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GPM和FY-4A面雨量与站点面雨量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一致性较好,2020年开始FY-4A面雨量数据更加精准。GPM和FY-4A面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在4~9月对降水日数的命中率较高。GPM对不同等级降水过程的识别能力、准确率和判断水平均优于FY-4A,但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两者差异减小。FY-4A对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的观测更精准。强降水过程中,FY-4A与站点小时值面雨量一致性较好,能精确反映实际面雨量的时间变化;其面雨量峰值多提前1h,对相邻面降雨量峰值的初次降水峰值存在高估,对二次降水峰值存在低估,可为水库调蓄预报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流域 GPM FY-4A 精度评估 适用性分析 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